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人生感悟 文章

2023/09/14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人生感悟 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人生感悟 文章(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在城市与乡村之间

文/马德

外甥跳槽到了京城一家大公司,用他的话说,晚上十点前几乎没有回家过。他妻子在一家医院,不是白班就是夜班,很少有二十四小时完整在家里待的日子。他们的女儿出生之后不久,就被送回了乡下老家,让奶奶爷爷看着。自从看这个小孩,原来不会用手机视频聊天的我姐,现在能运用纯熟,她一手抱着小孩,一手还得拿着手机——以备孩子的爸爸妈妈突然发来视频聊天邀请。

姐姐的世界里,除了需要看护的孙女,再就是手机了。

你不知道,"打视频"比看孩子还累!姐姐总喜欢用一个"打"字,来形容微信视频聊天。姐姐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她觉得视频聊天其实就是打电话,不过除了说话,还能看到真人罢了。她常跟我抱怨,这玩意不如电话简单,天天"打视频",一打好几个小时,打多久,就得说多久,真能把人累死!

累是真的。姐姐常说,身体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疼。但她也不愿把孙女交给保姆带,一来怕保姆带不好,二来想为孩子们省点钱。用她的话说就是,儿子和儿媳挣的那点钱,刨了吃喝和租房,根本剩不下几个钱了。

有时候,姐姐也会带着孩子往北京跑,但去不了几天就回来了。姐姐说,那个地方,一天到晚,窝在"笼子"里,出气(呼吸)都不好出,哪如咱们乡下,宽宽大大的,出口气都新鲜。另外,咱们院子里一院子的菜,不打药,不用肥,也吃不完,干吗还要花钱买——又是为他儿子省钱那一套。儿媳有时会倒出个周末,坐着高铁回来看闺女,姐姐总是说,孩子挺好的,不要常回来看。我劝她,人家是母亲,跟你当奶奶的给孩子的感受还不一样,你不要管人家。

这下轮到姐姐吓唬我:回来一次,贵巴巴的,浪费那车票钱干什么!

儿媳每次与闺女视频聊天,头一句就会问:姑娘,这两天又学什么啦。每次听到这句话,姐姐心里就觉得不得劲儿。姐姐只读过小学二年级,基本算文盲,自然也无法教孙女。但儿媳隔三差五就会快递回来一堆卡片和图书,都是按着孩子成长的节奏,要姐姐教这教那。姐姐很后悔自己没把小学读完,现在耽误了孙女。姐夫倒是初中毕业,但姐夫说,他那时候上课尽打盹,是混出来的初中文凭,也基本什么都不会。更多的时候两人抓耳挠腮,不知道如何是好,姐姐斥责姐夫:耽误了孩子,将来就找你算账。

姐夫也总是低着头,呵呵一笑。

更多时候,姐姐需要在城市和乡村之间颠簸。因为,在京城的儿子和儿媳实在挤不出时间回来,因为他俩实在想念女儿,也只好,姐姐带着孙女去北京找他们。就这样,姐姐学会了坐高铁。更传奇的是,她学会了坐地铁。从哪号线换乘哪号线,从哪站上到哪站下,她几乎都背下来了。我说,多少次去北京,这地铁怎么坐,我还得临时做功课,才能搞清楚,姐,你真行!姐姐说,姐就是不识字,要是识字,我呀,哪儿都能去。

孙女大了,可以在京城的楼下玩了。姐姐也因此认识了同样帮子女带孩子的奶奶们或姥姥们,尽管来自天南地北,但还是彼此熟络起来。她们各自操着方言,说着对方半懂不懂的话,奇怪的是,好像她们都能听得懂。这样,有几个聊天的人,困在大都市的她们,不再显得那么枯燥乏味。

上次我和姐姐视频聊天时,姐姐又回到了乡下。姐夫趴在炕上,戴着老花镜,操着卷舌音平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都分不清的普通话,正一字一句地教孙女读书。

姐姐坐在旁边,一眼瞅着我姐夫,一眼瞅着孙女,神色里,忙活得不行。姐姐说,他们一定要把孩子带好。

别敷衍一个真心待你的人

文/许小猫&刘小畅

1

能在人海里遇到彼此,已是很不可思议。能够遇到真心相待的人,愿意向你倾诉,时刻为你着想,这份情谊更是珍贵而厚重。遗憾的是,我们常常忽视了这份在乎,忘记去珍惜,把关心当成了唠叨,把等待变成了失望,把满心欢喜变成了不欢而散。

前不久,闺蜜小晶告诉我,她和相恋6年的男友分手了。

刚在一起的时候,男友总会买很多好吃的在宿舍楼下等她,会早早跑到自习室占好两个人的位置,可时间慢慢地走,好像也把这份热情和呵护带走了。

约定一起考博,男友却连续几天都未出现;说好一起吃晚饭,男友也总是各种理由消失不见。男友过生日,小晶准备了很久,带着蛋糕和礼物去为他庆祝,可他整个上午都没说一句话,一直打着游戏、忙着升级。小晶在电话里哭着和我说:"我满心期待地为他制造惊喜,他却视而不见、毫不在意。"

如果敷衍成了习惯,爱又该何处安放?心里从未期望过分开,可敷衍早已成为了真心的阻碍。

曾看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喜欢我,我将卸下防备迎接你的爱意;如果你又没那么喜欢我,我将会重新穿起我的层层保护壳。"彼此之间的爱,经不起敷衍,唯有用真心去换,才能饱满鲜活。

2

有人说:"我赠你三月春光,你予我四月桃花,世间真情能长存莫不因此。"无论怎样的关系,工作伙伴或知心朋友,想要长久地走下去,都离不开以真心换真心。

李文和王超,大学毕业就进到同一家公司工作,两人平时很要好,还在同一个小区做了邻居。既是老同学又是好同事,这样的关系让李文格外珍惜。家里煮好了饺子,总是多带出一份;给孩子买礼物,也总是惦记着王超的女儿……

王超接受着这样的照顾和帮助,时间久了便觉得理所当然。而他的敷衍和冷漠则亲手将两个人的情谊阻隔。李文出差要的报表,他迟迟未发拖了又拖;答应好帮着接孩子放学,他却因为酒局而错过;两家相约一起旅行,他总是在临行前推脱……

一个人付出、一个人敷衍,一个人在乎、一个人马虎。可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永远是相互的,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在乎换来的是敷衍的态度。

3

在一次培训中,老师跟我们分享了她和母亲之间的一段故事:年轻的时候,为了事业发展,她每天忙碌,穿梭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母亲从不干涉也不多说什么,只是要求她在每一次飞机起落的时候都发一条信息回来。可她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就和母亲说:"如果我真的有事,你总会知道。"母亲听完,抱了一下她说:"等你成为妈妈,你就会明白我现在的心情。"

时隔多年,当老师已为人母,终于理解到母亲的爱有多深,她的牵挂和不舍便有多长。当母亲病逝,回想过去种种,老师懊恼没有好好珍惜母亲的真心与关切,甚至都没有来得及好好道别。

没有哪一种牵挂不耗费时间与精力:下雨天告诉你带伞,降温了提醒你多穿,夜深了催着你赶快去睡……父母的惦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而我们却常常只是一句"你烦不烦啊"便转身离去。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殊不知最让我们毫无察觉的就是逝去的时光。多给父母一点体谅与关心,别让自己后悔,也别让这份惦念换来的只是敷衍。

生命来来往往,每天都会有不一样的遇见,只有真诚地对待每一份感情,才会让彼此走近,不再疏离。希望我们都能妥善珍藏每一份真心,不让淡漠和耽搁成为自己后悔的曾经。

一个人最大的愚蠢:只对外人和气,却对家人发脾气

文/江小羽

1

有句话说,"对待外人的彬彬有礼,可能只是处世的圆滑,而将好态度留给爱的人,才是深入骨髓的教养。"如何了解一个人的真实人品,很简单,就看他对家人的态度。因为在家人面前,他会卸下所有的伪装,表现出真实的一面。

前几个月,单位来了位新同事小张,他待同事谦逊和气,待客户耐心礼貌,做事也很勤快,渐渐得到大家的信任。不过,后来一些小事让大家对他有了新的看法。

有一次,公司组织聚餐,可带家属参加。小张也忙前忙后,热情细心。大家喝得不亦乐乎时,小张妻子怕他喝多,多说了几句。他脸色迅速拉下来,并训斥说:"你这人怎么这么烦,我的事,你甭管。"转过脸后,他立马又跟同事嬉笑聊天。

还有一次,上一秒给客户打电话时他还和颜悦色,下一秒家人打电话进来时他就显得很不耐烦,说:"你又怎么了?这么点事都解决不了,你还能做些什么?"听得同事目瞪口呆。

看一个人的真面目,不能只看他在外人面前的表现,也应该看看他在家人面前的状态。一个人总对家人发脾气,对外人再怎么恭维,人品也有待考究。对家人的态度,藏着一个人的修养。

2

网上有人问:"什么才是最高级的情商?"有一个高赞回答是:"即使是对最熟悉、最亲近的人,仍然保持尊重和耐心。"但现实常常相反,很多人对待陌生人热情又耐心,但对家人却恶语相向。

小说《围城》中,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姻不被看好且面临生活压力,两人受足委屈却无处发泄,他们选择了发泄在对方身上。方鸿渐还总结出这样的好处:从前受了气,只好闷在心里,不能随意发泄,谁都不是谁的出气筒,现在可不同了,对任何人发脾气,都不能够像对太太那样痛快。

因为跟家人发脾气,不用付出太多代价,所以,往往会毫无保留随意发泄情绪。方鸿渐失业后,孙柔嘉想让姑妈给丈夫介绍工作,方鸿渐却不领情,嘲笑她靠亲戚找工作。孙柔嘉也不示弱,挖苦方鸿渐没本事。如此恶言相向,让两人的关系雪上加霜。

看过这样一句话:"家人吵架不能说狠话,因为相互熟悉,每一句话都可能直戳对方的要害,比外人十句话的杀伤力都强。就算日后和好了,但伤痕依旧在。"

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情绪的垃圾场,别把最坏的情绪都留给家人。

3

古语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一个人想要有更大成就,首先应当处理好自己对家人的态度。可现实中,很多人却是看家人不顺眼,便横加指责;期待未被满足,便嘶吼咆哮;家人如有错,便恶言相向。我们把绅士的一面留给外人,却把最糟的一面留给家人。

很认同这样一句话:"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教养。"

同样,脾气发出来是本能,压下去是本事。对待家人最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把坏情绪留在门外,把好的情绪和态度留给家人。

愿我们都能待家人和颜悦色,与家人温柔相处。

温柔待人,才会被温柔以待

文/萍安

1

早几年,我和老公经常为一些鸡皮蒜毛的事闹不愉快。比如,他早上买好的菜,我一看不满意,便开始吹毛求疵:青菜一点不新鲜,买的肉肥不肥瘦不瘦……每次我越说越起劲,老公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但我并不在意。心想,我也没恶意,只是把他当成最亲的人才实话实说。难道一家人说话还要挑字眼吗?

就这样,不愉快的次数越来越多,有时候闹起情绪来还会爆发一些伤心伤肺的争吵。我问自己,是我不在乎他吗?当然不是。那是什么原因让两个原本亲近的人,经常为这些小事闹别扭呢?

后来,我跟一个朋友倾诉我心里的困扰。朋友善意提醒,就算是关系再好的夫妻,也要懂得相处之道。不要跟重要的人,计较一些不重要的事。

直到这时,我才发现自己曾经错得有多离谱。过去,我把老公的很多付出当成习以为常,总盯着他做得不够好的地方,随意批评指责他。醒悟过来后,我开始改变相处模式,学会感恩老公为家人所做的一切。我会在他做家务的时候对他说声谢谢;他做的饭菜就算不合我口味,我也会对他说辛苦了……老公得到我的肯定,笑容多了起来,家里的气氛也越来越融洽。

我们常以为亲近的人之间没必要那么客气,更无需温柔。其实,如果你真的在乎一个人,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感恩对方的好。这样,对方才会在和你的相处中找到价值感,相处起来也会更加舒适愉悦。

2

前不久,朋友芳芳去参加一个同学聚会。那天,她刚从医院检查完身体,医生告诉她检查结果有些异常,需要等待进一步的结果。她忐忑不安、心情不佳,到酒店的时候就晚了些。

一个要好的同学见她姗姗来迟,突然来了句看似玩笑的话,"你这个人太没有时间观念了,如果在我的另外一个圈子,你早就被淘汰出局了。"芳芳一听,当时脸上就挂不住了,试着解释自己确实是有事耽误。谁知那个同学却认为芳芳喜欢找理由,芳芳听完更生气了,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好好的聚餐不欢而散。

其实,芳芳跟那个同学一直关系不错。同学想不明白,好朋友说几句话就翻脸,也太开不起玩笑了吧!可芳芳不这样认为,她觉得不管关系多好,也不可以不分场合、口无遮拦,不顾对方感受。

我能理解芳芳的心情。两个人无论走得多近,都要有边界感。出于善意的意见,也要顾及他人的感受,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化解尴尬,而不是自认为关系好就口不择言,让对方难堪。

关系越好,越要将心比心、互相尊重。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立场,多以温柔之心彼此理解,才能避免很多无谓的矛盾和伤害。

3

看过这样一句话: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把最好的脾气给外人,却把最差的脾气给亲近的人。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习惯了这段亲近关系的存在,总以为骂不走、打不散。然而长此以往,便会让在乎我们的人受伤。

人与人之间温暖的关系,都是上天给的礼物。是身边亲近的人一直陪伴我们,度过或美好或艰难的日子,组成了生命中的精彩,让我们感知到人间的美好、人生的可贵。

想让亲密关系长久地走下去,唯有用心经营、彼此珍惜。对爱人,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抱怨;对朋友,要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计较。在享受美好的同时,也别忘了对他们的辛苦付出存一份感恩、道一声感谢。

因为有爱,所以善待。当一颗心得到另一颗心的滋养,才能让最亲近的人相处不累、久处不厌。往后余生,愿你温柔待人,也愿世界温柔待你。

总要有所期待

文/王国梁

以前我住的是临街的房子,楼下常年有沿街叫卖的流动小摊。一些小贩觉得这里"地盘"不错,便长期"驻扎"于此。所以,早中晚饭前,各种吆喝声和讨价还价的声音把环境吵成鼎沸状态。

一对卖烧饼的中年夫妻,每天都占据固定的位置。我每天下班,只要一抬眼就能看到他们。让我惊奇的是,他们似乎一天都没休息过,每天都准时出现,钟表一样准时。无论寒暑,不分节假,他们日复一日工作着。我曾经暗想过,这种工作态度,拿到哪个单位绝对算是兢兢业业。他们做的烧饼没什么特色,但口味还算可以。女人的脸上经常沾着面粉,有时在鼻尖,有时在嘴角,她忙得顾不得擦一下。她老公好像从来都不看她一眼,所以也未曾提醒过她。男人忙着把烧饼码放整齐,招待顾客。他很喜欢跟顾客搭讪,不忙的时候,见人就能热聊起来。

那次,他对我说:"现在城管管得越来越严,说不定哪天就不让在这里卖了。再过几年,我租个店面,日子就安稳下来了!"我听了他的话,不由"嗤"地笑了。卖烧饼的小摊,租个店面,成本得多高?这不是痴人说梦吗?不过,这个卖烧饼的"痴人"很喜欢说梦,经常说起一些在我看来比较"宏大"的"构想".

楼下的小商贩里,还有一位卖菜的小伙子,眉清目秀的,透着精干劲儿。一般卖菜的都是老头或老太太,小伙子在其中格外显眼。有人打趣说:"你一个大小伙子,干点啥挣得都少不了,干嘛跑这里卖菜!"小伙子哈哈一笑说:"我在这里呆长不了,我卖菜其实就是做点市场调查,为以后搞蔬菜大棚做准备。大伙儿发现没有,现在大棚蔬菜很有市场,我打算过一阵回老家,承包几亩地,种大棚蔬菜。到时候,大爷大娘们到我那里进菜哦,肯定给你们实惠价……"大伙儿都觉得他说的这些没影儿的事很无趣,没几个人搭茬,经常是他一个人双眼放光地自说自话。

楼下的喧嚣声此起彼伏,有时要持续到晚上。甚至到了深夜,还会有人声突然吵醒夜色。再加上我们的居民楼与实验小学毗邻,接送孩子的时间一到,楼下整个一个水泄不通。妻子总是抱怨:"住在这里时间长了,肯定得神经衰弱。现在我做梦的时候,耳朵里都是各种声音一起响。"我皱皱眉头,然后咬咬牙说:"换房子!用不了几年,一准儿让你住上安安静静的大房子!"妻子笑笑说:"别做梦了!有你这句话就行了。"

生活总要有所期待,芸芸众生,你我都是平凡而卑微的一员,但我们都没有停止对生活的期待。"定个小目标,先赚一个亿",这样的话对普通人只是用来当笑话说的,但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期许。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很多当初看似遥远的梦想,真的能变成现实。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在小城里最好的小区买了大房子,环境很好,妻子再也不用担心被吵到了。那天在小吃街,我竟然发现了那对卖烧饼的夫妻,他们果然租了店面,除了卖烧饼,还卖大饼、面条等,看上去生意很不错,两个人笑容满面的。还有那个卖菜的小伙子,听人说真的去搞大棚蔬菜了,而且搞得有声有色的。

无论你在哪个角落里,过着多么平凡卑微的日子,请不要忘记,生活总是要有所期待的。

掌声总是在谢幕时响起

文/冯慧文

朋友最近很苦恼。前两天,她给老板交的业务报告,老板总是不满意,"鸡蛋里面挑骨头",这不好那要改的;而后来,她只是略改动了几处文字,但把另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员工的名字也一并署在前面,事情就顺利了许多。

"为什么我做的就不被认可?只是因为我年轻资历浅吗?"她委屈地问,"难道因为我年轻,我的能力价值也要被打折看待吗?"

想到了鲁迅先生那段着名的文字: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在小学课文里,此句被奉为佳品,有人如此阐释道:如果细细体会,你会感觉到一种孤寂。院子外边其实什么也没有,除了枣树还是枣树。这是为后文设下了伏笔,仿佛表示:作家心中愁闷,需要到后园来静一静,寻找一份暂时的安宁!但很多人会默默想,如果是自己写出来这样的句子,估计要被按病句扣分了。

不得不承认,大家对事物和人的评价,难以避免有点主观的成分。完成的人不同,信任程度不同,评判结果自然也会受到一些影响。尤其是年轻人,业务生,经验少,偏偏还自命不凡,常常觉得自己被"低估"很是委屈。

这个时候,不妨设想这样一种情况。假设一般人能拿出的成果有60分的水平,而你拿出的有90分的水平,相信哪怕你是个实习生,也不会有人把你的东西塞进废纸筐。问题的关键是,你可能拿出的只是一份61分的报告,甚至平时都是50多分,只有这一次"超常发挥"了一些,那就难怪老板会对你的东西多"审视"两眼了。

其实,年轻人被"高看"还真不一定是件好事。有些年轻人,仗着自己所在的平台优质,被别人恭维两句就真的目中无人,觉得自己一眼望去找不到对手,业务尚未精熟,就学会了酒桌上的推杯换盏、称兄道弟、大话连篇。一离开这个平台才恍然大悟,其实,自己什么都不是,之前不过是靠着大树乘凉而已。

据说从名校毕业的学生更容易遭到非议。为什么呢?名校的标签让别人都会高看你一眼,认为你就应该比一般人优秀一大截。而一旦你和大家做的一样好,或者只好了那么一点点的时候,周围人就会感到失望:原来,名校毕业生也不过如此。

反之,被"低估"不一定是件坏事。年轻人意味着缺乏经验,而"经验"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代表着更高的熟练程度,更好的把握能力,另一方面也代表着容易因循守旧。好不容易开辟了一条路已经走得那么顺了,干吗要再去冒险开辟另外一条?

掌声总是谢幕时才响起。大多数成功者最"牛"的时候,恰恰是他成名前,恰恰是他实际的投入与成果远超他所获得承认的时候——人被低估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增值期。屠呦呦因去年获诺贝尔奖而扬名,可是她发现青蒿素其实是在40多年前。不少学者主要学术成就的取得也都是在成为"教授""院长"之前——之后头衔愈兼愈多,各种社会事物缠身,做学问成为"奢侈品".

每个人都希望听见支持和认可的声音。但最关键的东西,还是你真正读了多少书,走过多少路,能扛得起多重的担子。暂时的委屈和不平也许会让你觉得无助,会让你流泪,会让你辗转难眠,但都不能撼动一颗始终向上的心。总有一天,当你足够好,时间看得见,众人也都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