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原创人生感悟的美文

2023/09/13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5篇原创人生感悟的美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原创人生感悟的美文(精选5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人生至要是读书

文/侯国平

退休后很自由,有时间,儿女们很孝顺,宁愿自己辛苦,也不让我们带孙子,这闲下来的一大把时间都干啥呢?

妻子高兴的说,这下好啦,过去上班忙,整天就是下锅面条。现在有时间了,那就摆治着吃吧。在妻子的号召英明下,于是就包饺子呀,烙菜馍呀,蒸包子呀,捏馄饨呀,忙得不亦乐呼,吃得心宽体胖。后来听社区的医生说,老年人退休后,一天到晚在厨房里忙,不是啥好事,不是吃出糖尿病,就是吃个高血压,还不如吃得简单点,有空多到户外悠悠转转,掏钱难买老来闲,何苦自找繁忙和麻烦呢!

这话有道理,于是饺子包得少了,包子也蒸得少了。腾出时间到新城区转一转,到山顶公园瞅一瞅,到附近县区看一看。刚开始兴趣盎然,光奋不已,跑了一段时间后,就觉得索然无味,空空荡荡,面对青山绿水只是看看,说不出出个所以然,面对熙熙人群也只是麻木冷漠,跑呀转呀,一身灰,一身汗,痛快归痛快,就是一个字累。

时间就这么打发掉,总觉有点可惜,可干点什么呢?自己又无所适从,在一次朋友聚会上,遇到了鹰城文学老人叶景贤先生,他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叶景贤先生已是八旬老人,但仍然手不释卷,勤奋读书。他说每天不读一会儿书,心里就不踏实。他说,人不读书就不能思考,人不思考,和行尸走肉又有什么区别,所以,读书是人生至要。

叶景贤先生的这番话,让我思索良久,豁然开朗。人是物质动物,需要吃好喝好,车子、房子都需要。人又是精神动物,有思想,会思考,精神需要安慰,灵魂需要寄托。人的精神世界如果一片空白,那就是一头幸福的的二师兄了。

我决定用这难得的时光,读点书吧。年青时在工厂务工,干的是体力活,和读书不搭边。现在退休了,有了一把时间,想读书,可又老眼昏花,读一会儿就会劳累无比。不由地连连感叹,人生自古难两全,年少时无暇读书,要为生计奔波,如今有了时间,精力却不如前了,真是少壮不读书,老大徒伤悲呀。

读书是不分年龄大小的,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说明少年是读书的最好时光,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然而自己生不逢时,偏偏赶上了文化大革命,要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大好的读书年华就这样白白荒废了。无论命运安排你走什么样的道路,你都需要做好准备,你不能两手空空向前走,你都要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人在年富力强的时候读书,就像中午的太阳一样光辉灿烂,想想自己年富力强时,正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辛苦劳作,哪里有进间读书呢!想想就深深的懊悔,谁叫自己生在那样的年代呢!虽然壮年时光读书少,但在社会的大学里,磨爬滚打,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延伸到光怪陆离的事务中。凡是你好奇的事,总会向人请教,虽然已经远离了课堂,但人生的积累也会加深。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虽然到了迟暮之年,但读书仍然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活到老学到老,是人生的不懈追求。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少年时光很美好,要珍惜,老年时光也美丽莫虚掷。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光里,读点好书,充实自己,虽然古人把这比喻成炳烛之明,这是何等智慧的比喻啊,举一支蜡烛,点亮自己的老年,岂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吗?

自从社区有了图书馆,虽然都是市图书馆淘汰的残旧书,但不出社区就借到图书看,再也不用奔波几十里跑新城区了,对我来说真是一件大好事。我毫不犹豫办了一张借阅卡,成了那里的常客,几年下来,我已经借了几百本图书,其中有文学书籍,也有历史演义和人物传记。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 便觉面目可憎,这话很有哲理。读书是修身养性的最好途径。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会一帆风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快节奏的生活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放松身心,陶冶性情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阅读。

阅读使人心情舒展,当你置身图书馆读名人传记的时候,那些大悲大喜的人生际遇会让你感慨万千,比一比,你的那些小忧愁什么也不算。在历史的长河里,你又何苦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呢,房子小一点,没有车,那只是一时的心牢。只要你扭转身看一看,外面的天空,阳光还是那明媚灿烂。

藏克家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一位益友。

凯勒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乘上一艘航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让我们乘上这艘航船,读点好书,做个会思考的人,让书香伴着自己,快乐每一天。

人生的春天

文/赵自力

没有什么比春天更具吸引力。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切都是新鲜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所到之处种子发芽了,草绿了,花开了。春雷阵阵,春潮涌动,春意盎然,吸一口春天的空气,就感觉倍儿有劲。春天一到,好时节就要接踵而来。二月大地回春,三月桃红柳绿,四月草长莺飞……想想就很美了。在这样的大好春光里,总觉得要做点什么,才不会辜负美好的春天。

春早人更勤,我们在春天种下梦想。无论是远大理想,还是暂时的计划,我们都在悄悄准备着。农人们甩开牛鞭开犁了,他们希望继续有个好收成;爷爷堆了一大堆有机肥,计划再种一茬无籽西瓜;孩子们买了书皮和辅导书,憧憬着新学期考出好成绩;忍了一个冬天的老人们,晒晒太阳遛遛弯,希望身体更棒。

大自然的精灵们也没闲着,有花的地方,就有蜜蜂和蝴蝶。还未看见花,就听到蜜蜂嗡嗡声。它们把春天衬托得热热闹闹,人们似乎在嗡嗡声里听到了花的香与甜。好久没出远门了,可爱的蜜蜂上下舞动,辛勤而贪婪地酿着生活的蜜。蝴蝶永远是一道风景,它们或休憩或翩飞,在春天演绎着蝶恋花的传奇。春雨过后,那些冬眠的动物们陆续苏醒,睁开眼睛好奇地打量着世界。春天来了,打个哈欠四处逛逛吧。

春天带给人们太多希望和遐想,给了人们奋斗的力量。电影《立春》里有这样一句台词:"每年的春天一来,实际上也不意味着什么,但我总觉得要有什么大事发生似的,我的心总是蠢蠢欲动。"是啊,在春天不去做点什么,实在对不住这个季节。春意融融中,把事业干得红红火火,把学业修得兢兢业业,把职业做得风生水起,把人生过得多姿多彩,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一年之计在于春,人生也是如此。随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劲吹,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春风化雨中,我们迎来了各种机遇,我们走进了人生的春天。收拾行装,背起行囊,在春天里大干一场,才不辜负这个最美的季节。

没有春华,就没有秋实。善待人生的春天,就一定能四季如春,幸福不断。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文/蓝妖浅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当睁开眼睛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这一切都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梦醒了,人生或许还没有醒;人生醒了,梦或许还没有醒。

人生这场梦,太长了,有的时候,长到不可思议。

不要去质疑人生这场梦,人生这场梦,带给我们的快乐,悲伤,幸福,不幸,我们都应该乐意的去接受。

如果人生只有喜,没有悲,那么这样的人生就不完整了。

悲伤过后的是清醒,清醒过后的是感悟,感悟过后的是决定,决定过后的就是幸福。

这一场就像一场雨过后的彩虹一样。

只要等待这场雨过后,阳光的展现,彩虹就会出现。

每个人的幸福定义都不一样。

所以每个人心中的彩虹都不一样。

想要看到彩虹,就要学会等待,学会耐心的去等待,学会永无怨言的去等待,终有一天会感动到上帝,终有一天会感动到老天,终有一天,你会得到等待过后的幸福。

彩虹虽美,但不如人心美。

人生就那么几样,别被现实迷失了双眼

现在的人总是很忙,要求也很高。有时候,我就会静下来认真的思考,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为了钱?为了爱情亦或是亲情?林州牵手摄影告诉您:人生就那么几样,别被现实迷失了双眼!

其实,我们的生活很简单。然而,人就是这样,高级动物,总是想得很复杂。人生只要有那么几大要素做好了,我们的人生就幸福。就不会有太大的遗憾。然而,就是这几样,却需要我们坚持。

健康。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不晓得保护身体。抽烟不叫抽烟,而是养生。打游戏时叼根烟,饭后一根烟。总之,手里没烟不舒服。年轻时就养成这个坏毛病。抽烟,不是我们成熟的标志。我们年轻人刚刚走向社会,要养成正确的好习惯。不能等以后身体某个零件出问题了,才幡然悔悟。

爱情。我最鄙视某某说他谈过几个女朋友,和几个处女做过。当我们谈过太多的时候,就会变得麻木。没有感觉。我们要追求自己的爱情。哪怕失败,起码奋斗过。

亲情。这个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比爱情重要。我珍惜我的家人;有些父母的子女为了遗产而争得面红耳赤,我只想说,在得到金钱的同时,我们也失去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友情。这个是我们在人生这条河里拼搏的保障。一个好朋友,可以在我们最迷茫的时候不至于孤苦伶仃。在我们最彷徨无助的时候,朋友的一句话也许就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带来希望。

人生当然还有很多理想。要努力,珍惜时光。现在很多人是过多的停留在某个地方,忘了其他的美景。像非诚勿扰里的某些美女,爱情似乎成为全部。可悲可叹。物质成为唯一追求的时候,注定今生没有来过。

人生终点:苦痛与挽留

文/临风

时光无限,人生有限,谁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有多少人能够那么坦然平静地走完生命的最后时刻呢?放眼人世间,多少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竟然是那样的痛苦和无奈——甚至,有的人是在亲朋好友的极力挽留中,像是抻面一样把痛苦煎熬的日子抻得长一点再长一点,让生命耗尽最后的点滴能量,捱过一段又一段生不如死的痛苦时光!

这几天,我就再次听到了这样悲凉无奈的故事,悲剧的主人是我女儿好友心心的母亲。女儿说,朋友心心突然从美国飞回上海,原因是她的母亲突如其来罹患淋巴肿瘤,住进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几天之后生命垂危!

其父一个电话就把远在大洋彼岸念书的心心召回到母亲的病房。二十多岁的心心自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人生苦痛与绝望,自然是不知所措,只有以泪洗面。我女儿担心好友心心悲伤过度,便一直陪在心心的身边,而心心则陪在她母亲的身边。

数十天过去了,心心的母亲没有任何起色,医生说已经完全没有抢救过来的可能了。人开始昏迷,医生让病人回到病房,腾出重症室抢救别的人。心心母亲的喉间早已切开,那里插着氧气,脸上罩着呼吸机,静脉上插着输液针头,下身插着导尿管。覆盖在白色床单下的身躯,不会说话,不会进食,半天都不会动一下头颅,到后来竟然不会转动一下眼珠子了。

女儿晚上陪着她的同学心心,白天照例要去单位上班。我担心女儿受累,就时不时地问问她同学母亲的病情,让她注意休息。

"还那样,没有意识了,偶然动一下手,也是下意识的反应。"女儿这样说。

"都这样了啊?那真是很糟糕……"

"可不是,医生说已经没有任何办法了。"

我们能想象到这样一种情景:病人悄无声息地躺着,躺着,孤独而痛苦地躺着,无知无觉,昏昏沉沉,盘旋在她身边的时间,像穿过砂石缝隙间的泉水艰难地流过去,耗过一个时辰又一个时辰。仪器上的各种数据稍微变动着,表明病人的生命体征并没有死亡,只是在死亡的边缘游走……

有一次和女儿交谈,我就这样说:"像这样插着氧气,戴着呼吸机,病人其实非常痛苦的,还不如不做任何的抢救,让她早一点平静地离开。"

女儿想了想,说:"谁说不是呢?可是他们家里的人,哪一个敢这样做呢?她爸能那样做吗?只要拔了氧气,很快就会死去的。"

"其实,让病人早点解脱才是最人道的,最有爱心的做法啊。"我还是坚持这样的想法。

"这是不可能的!"女儿果断地否定了我的想法。

这正是我们大多数人面临的,或者说有可能面临的残酷现实——我开始思索起这件事:一般情况下,你我大多数人在人生的终点,极有可能会处在这样一个不可逆转的境地,或许都会在医院的病榻上度过最后的时光。

问题是,其亲属这样固执地坚守着自己善良的愿望,坚持让医生面对任何医术都回天乏力的病人,让他一天一天吸着氧气苟延残喘着,企图表明自己的努力与付出,表明自己的仁至义尽的关爱,让外人看到你的责任和爱心。而你的这个看起来那么高尚挚爱的举动,其实是在残酷无情地折磨自己的挚爱亲人,是建立在病人痛苦煎熬之上的呀!

那么站在病人的角度呢,病人是怎样的感受呢?如果,如果这个病人尚存一丝意识,会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与其这样苟延残喘的活着,没有任何活着的意义,倒不如安静体面的、没有痛苦的离去?就像漆黑的夜里点燃的油灯那样,在没有耗尽最后一滴灯油的时候,优雅地跳动着莹莹火光,只静静地等待着一阵微风吹来,将油灯干脆利落的吹熄,还给四下静默的黑暗。黑暗里,没有了游丝一般的气息,也就没有了痛苦;只有静止,无尽的静止!

三个月后,女儿对我说:"***走了。"

"还是走了?"

"走了!"

其实,走了就好;走了,一切就解脱了。

阿弥陀佛!

馍香人生

文/张颖娟

馍,是我们关中人餐桌上的主食,也是我的最爱,我和它有着很深的情结,和它之间更有着许多说不完的故事……

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我,谈不上缺吃少穿,但当时家里确实很缺粮,奶奶蒸的高梁面粑粑和杂粮馍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尤其是那黑红黑红的高梁面粑粑,吃了它就上不下厕所,曾让我痛苦不堪。

因此好长一段时间,母亲都把我和弟弟寄养在条件稍微好一些的外婆家,后来我们都依次到了入学的年龄,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家中。外婆心疼我和弟弟,隔三岔五让俩个上初中的小姨给我们送馍,那时我最最盼望的就是舅舅家来人,因为一来人我就能吃上外婆烙的那粘着芝麻的白面锅盔(锅盔易保存)。

印象中我们嚷嚷着要吃外婆送来的馍时,母亲总会关上门把我俩圈在炕上,给我俩一人一片,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把馍袋子锁进柜子里,生怕家里人听见或看见(那时我们一大家二十多口人住在一个院里)。

而我的心态则恰恰与母亲相反,总想拿上我的白面锅盔出去炫耀。记得有一次,我趁母亲不在意时偷偷地溜了出去,恰好奶奶在院子里,我激动地给奶奶说:"婆,这锅盔馍是舅婆给我们拿的,好吃得很!"奶奶没好气地说:"你们娘儿仨个高级么!"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我那时的炫耀简直就是打奶奶的脸!唉,那阵太小了,不懂得生活的无耐!

后来条件渐渐地好了起来,母亲做的馍越来越白,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了,包子、花卷、馒头、锅盔、油饼……应有尽有。甚至在母亲不得已或农忙时我自己也偶尔动手做馍。

记忆中我第一次动手做馍是我上初三那一年,母亲刚把发好的面倒在案板上,就接到外婆病重的消息,母亲哭着赶往医院。看着摊在案上的那一大盆面,我心乱如麻左右为难,无奈中我只能照着母亲平时蒸馍的程序把面先揉光,然后再切成大小相等的许多小剂子,一个个地揉了三箅子圆馍,完了后端到院子里的太阳下晒了一小会儿,再上锅蒸。

可能是那天的面发的刚到火候的原因吧,我蒸的馍又胀又大又亮,和母亲平时蒸的相差无几!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我缺乏经验,还剩下一点面,怎么办呢?蒸是肯定划不来了,还是烙吧!我心里想。

于是我就把剩下的那一点面擀开上锅烙,大家都知道烙馍的时候要翻个,记得翻馍时,由于锅太烫了,我想尽了一切办法都翻不过来,最后不得不用铁铲把馍一分为二才解决了问题。晚上母亲回来后,激动地说她压根儿就没想到我自己能把那一盆生面弄成熟的,而且还是又蒸又烙!从那次开始,我就能自己做馍了,在农忙或母亲不在家时,我也能自己动手,不至于让一家人都饿肚子。

上高中后,我每个星期都回家背馍,为了便于储存,母亲大多数时候都给我烙的是锅盔,那时候正在长身体,一大包锅盔等不到礼拜四五就见空了。记得我一个同学的父亲说过:"一个高中生三年吃下的锅盔能堆一座锅盔山。"现在想想确实也是,我那几年到底吃了多少锅盔连我自己都难以数得清!

后来上了大学进了城,大多数时候吃的街头买来的蒸馍,吃起来没味道更没感觉。自从怀上了俩个女儿后,婆婆就来照顾我,这八九年中勤快麻利的婆婆变着花样给我们做馍,可真是饱了我的口福了!

苜蓿下来了婆婆给我们烙苜蓿馍,韭菜下来了婆婆给我们烙韭菜饼,隔三岔五还给我们烙烫面油饼、摊煎饼,自从婆婆来后,我们家几乎就没买过馍,婆婆她周周都蒸馍,而且一蒸就是三锅,往往是一锅馒头、一锅花卷、一锅包子。

我最爱吃婆婆蒸的油面包子,香香的油油的特别好吃,小女儿爱吃菜包子,大女儿爱吃糖包子,婆婆她都一一满足。每周一般是星期四或星期五,婆婆早上五点就起来发面,吃完早饭后开始蒸,等我中午下班回家的时候,一盆各式各样的馍已等着我们……

每每吃着婆婆蒸的又酥又软的热馍,我就会不由自主地回味起馍香伴我一路成长的许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