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的唯美散文
倚栏轩精选6篇感悟人生的唯美散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感悟人生的唯美散文(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没有选择的人生
文/写下年华
人生,没有选择,亦或是不可选择,你可以一走再走,而途中的转战,只是偶然的遇见,或美或悲———主题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种选择,而我认为,人生不是选择,它只是一种遇见,遇见好的是幸运,遇见坏的是命运。
在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事情都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就如当我们走到人生的交叉。十字路口时,很多的时候,我们都没得选择的余地,只有硬着头皮,鼓起勇气继续走下去,我们不管这些结局是好还是不好,我们都只能把它当作是人生的一种点缀,是人生所必须经过的过程罢了。
当一个人失去人生的方向时,也就说明了这个人活着已经失去了人生原有的价值,丢失了人生的意义。因为,人生需要有方向,需要有机会,遇见机会。然而,机会对于他来说,是一种非常渺茫的,几乎不可能的遇见,也就造成了他的人生终将变得荒诞。
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的人生过得毫无价值,毫无意义,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人生充实,有价值,有意义呢?其实,这就需要我们自己来把握了。
在我们的人生之中,肯定会出现许许多多的机会,然而,这些机会的出现,可能就会改变你的一生,塑造你一辈子。因此,我们要紧紧地抓住这些机会,把它当作是我们身体里的一部分,是注入我们身体里的新鲜血液。所以,不可不重视。
当然,也许有的人会说,我的人生过得很平淡,而机会对于我来讲,就好比是梦中的月亮,它只是一种奢侈,一种向往。
那么,我想对你说的,你活着真的是一种浪费,因为你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人的思维的本质。
其实,有很多时候,我们的机会并不是别人来给的,而是自己给的,我们要自己给自己机会,我们要自己给自己创造机会。这才是人生,是一种美好的人生,尽管有时候它是多么的惨痛。
人生总会有遇见,谁都无法自圆其美地说,我的人生除了"美"还是"美",我没有过悲哀,甚至是一丁点儿的伤心和泪流。那么,我只能说,也只想对你说,你不应该是这个世界的人,或许你根本就不属于这个世界。因为,像你这样的人,从未有过,但至少对我来说,在我心里从未有过。
人生难免会有悲伤和痛苦,谁都无法预料到自己的将来会是怎样的前景,也许有很多的人到了老年之时,都只剩下了一腔的喟叹,和不尽的悔恨。到那个时候,才知道是自己糟蹋了自己的一生,是自己误读了自己一辈子。可明白了又怎样?知道了又有什么用呢?老年迟暮啊,已经是日落西山了,想改变,却已经无能为力了,而对于自己 的一生,最终也只能以一个简单的"唉"字结束了吧。
也许今天你做了许许多多平平淡淡的事,而在将来的某一天,你所做的这些毫不起眼的事情恰巧用在了当口。到那个时候,你还会觉得自己当初的做法是多此一举吗?你还会想起别人对你当初的做法不屑一顾吗?不,你当然不会!
人生的遇见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它需要慢慢地积累,所以你不必烦恼自己怎样怎样,他人何想何想。而应当做则做,不当做看看也行,总之无坏处可言。
人生无选择,因为有选择的人生注定会很痛苦,人生应是遇见,因为有遇见的人生,才会更加的完美。
最好的人生:适度善良,懂得拒绝
文/Miss莫瑞
有人说,心软是一种不公平的善良,成全了别人,委屈了自己。
在生活中,我们面对别人的要求,总会不自觉地心软。一次两次没觉得什么,但次数多了,往往就会让人进退两难。
于是你会发现,当你多次因心软而妥协,并且无下限地容忍,你的生活就会渐渐走进死胡同。
因为,你容忍别人的同时,也在消耗自己的人生。
没有节制的容忍不是善良,而是卑微。
有个话题叫"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你觉得容忍毫无作用".
有句高赞评论说:"容易被欺负的,永远都是那些天真又心软的人,毕竟好骗又好欺,伤疤一好,那个人就忘了疼。"
我们总是担心自己不够善良,也害怕令别人失望,所以不停委曲求全。
殊不知,有一句话早已道出了答案:"如果有人觉得失望,那是他们要处理的情绪,不是你的责任,你无需对别人的情绪负责".
没有人有义务要一直替别人着想,一个永远把别人的需求和感受放在首位的人,那得卑微成什么样呢?
有人说:你的善良,应该略带一点锋芒。
不管是与人为善,还是给人包容,前提都是不为难自己。
不要怪别人太贪婪,也不要怪社会太不温暖。一个连自己都维护不了的人,又如何去要求别人来体恤你呢?
就算我们有包容别人的义务,但却没有无限次容忍的责任。
人想要发出光芒,必须先长出锋芒。
《人间失格》里有这样一句话:"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不懂拒绝就像一种顽疾,不由分说地啃噬着人们的一生。
懂得拒绝,人生才更自在清净。
三毛曾说:"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当,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候,他的心里早就预备好了答案。"
每一种井井有条的人生,都是靠拒绝一些事情得来的。
看清自我的需求和意愿,大胆地对一些裹挟说"不",你的人生才更轻松。
有一项调查发现:那些过度随和,并且完全不懂得拒绝的人,比那些性格强势的人收入要低18%.
毫无底线地接受或帮忙,并不会给他们带来和谐的人际关系,反之,只会得到别人的轻视。
所以,永远不要去做一个容忍无度的"弱好人".
真正的将心比心,是建立在双方人格对等,交付对等的基础上的,只有这样,我们的人际关系才是和谐健康的。
网上有句高赞评论说:"老好人是一种毒药,不仅让自己上瘾,还会让对方对你的索求不断上瘾,直至最后大家都变成仇人,才会结束这种带着强烈毒性的人际关系。"
学会拒绝,远比学会接受更重要。
要知物极必反,任何容忍到了一定程度,于别人是蜜糖,于自己却是砒霜。
拒绝心软和无底线的容忍,你才能从乱七八糟的生活里找到头绪,逐渐步入人生的正轨。
人生别太在乎
文/大刘
有钱的人是因为在乎钱,所以容易成为财奴,因此他会更加嗜财如命,更加地巧取豪夺,斤斤计较;弄权的人是因为在乎权,所以成了一时的权圣,因此他更加不择手段,不计成本,唯我独尊。
极欲与极权的人在现实世界里为人所共愤,因为他们是人类矛盾的基因,是社会灾难的根源。
然而,总是有人以钱的多少和权力的大小来衡量人生的价值,这是人类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是社会的一大垢玻其实,人生没有什么非不可,成功与失败往往不是完全的对立,有得必有失,有舍才有得,遵循自然,顺通天命,知足常泰,人生共进!
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缺乏财富的头脑和机遇,也不是没有权利的谋略和通途,也许是因为不在乎,也许是顾及了更多的脸面和更多的道德与良心,虽然他们最终与权贵失之交臂,却能安贫乐道,处之泰然。
人世间的一切极欲与极权最终都将演变成社会矛盾和人类的灾难,这是一种人为制造的社会成本与人生消耗,必将加速人类社会走向灭亡。
人生别过在乎。不在乎,也就不奢望;不在乎,就是不强求;不在乎,就是要安分;不在乎,就是大通达;守望清贫,持有宁静;坚守平淡,享有安康;多一份平和,少一分躁热;多一份理智,少一分冲动;多一份爱心,少一分伤害,这世界原来是如此的美丽!
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善哉!美哉!
让人生被鸟鸣宠着
文/凌泽泉
儿时的乡村,一年四季茁壮着鸟鸣。秋叶落尽,屋前的椿树上,架着高高的喜鹊窝。高远的天幕映衬着那用七长八短的枝干垒作的鸟巢,悬着我们兴奋的目光,也装着我们好奇的渴望。
后院,竹林里住着快乐的鸟鸣,从立春疯长到秋后,门前的那座长满松树的小山,更是鸟声葱茏。
春天的早晨,返青的麦苗和油菜守候在田埂围成的方形或长形的田块里,绳牵老牛低头在河岸上啃青,燕子在绿油油的田野上空做着优美的体操,偶尔撩起的几声呢喃萦绕在天宇,尔后跌进清澈的河水里,漾起一阵阵轻快的涟漪。
傍晚放学,照例要赶着鹅们去山坡上吃青,随着细长竹竿的挥落,道旁林间的小鸟扑棱棱飞起,叽叽喳喳的叫声把鹅们惊得晾开翅膀。把鹅儿散放在山坡,鹅们在低头吃草,树们在静静地观赏,鸟儿在枝头轻吟,人儿在小人书里穿行,时光在悠闲地流淌。静美的岁月被悦耳的鸟鸣抒情着,一如潺潺的流水有着无尽的诗意。
远离故土去外地求学,舍不下的就是这葱郁的鸟鸣,好在校园里也有几丛树林,林间有弯弯小道,课余握一本书,一头扎进繁茂的林间,择一处僻静,席地而坐,让目光亲近文字,让双耳亲近鸟鸣。每天傍晚独坐林间的时光,成了我刻意追求的意境。
站立在城市三楼办公室的窗口,室内,那盆仿真的剑兰一年四季碧绿着,却没有一丝鲜活的气息;楼下,人工铺就的草坪就像一张硕大的绿毯子,唤不起视线对小草的兴奋。
马路两旁的树们和花草是城市里的移民,它们的老家在乡下,在没有汽车尾气和嘈杂人声的山野。初春或暮秋,目睹打城市上空闪身飞过的南归或北回的雁阵,它们就无比地想家,想山前屋后肩犁扛耙的农人和牧牛放鹅的孩童,还有那满山遍野的不绝鸟鸣。
蜗居城市,楼下的草坪上栽种着几棵香樟,住底楼的老者在朝南的空地上养着数十盆花草,栽种了一排美人蕉,这是离我最近的植物了。鸟儿是不敢轻易在樟树梢头栖息的,因为道旁的私家车启动与停靠,高跟或平跟皮鞋的咚咚声响,都是拒绝鸟鸣的信号。
清晨或傍晚,推开阳台的窗户,我只好让目光越过楼顶杂乱摆放的太阳能,去追逐打天空路过的鸟儿的身影,这是这座城市上空最为生动的风景。
身心俱疲的我们开始怀念那沾着翠绿色彩的鸟鸣,怀念鸟鸣中催生出的那一份精致而又美好的情致。
纵使俗务缠身,也不妨让心灵常回乡下,能被翠绿的鸟鸣宠着,当是苦短人生的一大幸。
人生的奇迹
文/李熙嫄
最近,我阅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是美国着名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看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
该书主要讲述了海伦·凯勒身经无数坎坷,在逆境中成长,最后成为一位着名作家的成长经历。当海伦还在1岁半的时候,病魔就夺走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不久,她又丧失了说话能力。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海伦还是没有放弃生活。在安妮·莎莉文·梅西老师的帮助下,海伦学会了用盲文读书、写字,在萨拉·富勒小姐的帮助下,海伦学会了说话。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海伦克服了又聋又盲的精神痛苦,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女子学院毕业。毕业后,海伦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中。海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世人要珍惜生命。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总是因为遇到挫折而退缩。在学习中,总是因为碰到一两道数学题不会解答而烦恼。当读完这本书后,我清楚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是海伦的精神让我明白了人只有经历了困难和挫折,才能真正成长,所以在生活中,要敢于面对逆境,正如霍金所说:"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
海伦·凯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勇敢地接受了生命的挑战,以惊人的毅力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之路。海伦·凯勒永远是我们的学习榜样。
人生的脚步
文/荒野虫吟
那两个城市是那样的遥远,它们围绕着地球走了整整一圈,走了几个世纪也没有相遇,仍然相隔遥遥千里。一个地处内陆的中原,一个是在最南端的大海之畔。它们却又是紧紧相连,相连融为一体,没有彼此,只有共同呼吸,共同心跳。
那一个城市,在中国城市历史中紧紧次于当时的长安,也曾是一流的繁华富庶。商铺如云,巨贾无数。白天喧哗,夜晚不眠。歌者歌,歌尽千里婵娟;舞者舞,舞尽倾国倾城;吟者吟,吟尽古今风骚。在长安城里传出的是运筹帷幄、文武恩威,而她传出去的是牡丹花开的声音,白马驮经的福址。那一个城市,曾经四海慕往虎狼垂涎。
就是在那个时候,而有一些人,他们从那个城市出发,向西,向西,一直走向遥远陌生的远方。
另一个城市在当时默默无闻,默默无闻的原因是当时人们的孤陋寡闻,人们在历史面前的反应迟钝。人们不知道现实就是一种历史,生活就是历史,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自己就是历史中鲜活的风景。另一个如村子或一个小镇的城市并不寂寞,并不窘迫,那里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南国的开拓者们在这里来来往往。
从这两个城市出发远行的人们并不是空空的行囊,他们带着茶叶,那些的茶叶清香让远方的人们深深的心魂陶醉。他们带着瓷器,那些的瓷器是如此的精美,精美耀得远方人们的眼珠子发亮。他们还带着丝绸,那些丝绸远方的人们闻所未闻,不敢相信人间还有天堂里才有的华丽柔滑轻盈。他们一路走去,播撒一路的羡慕、嫉妒、富有、风光。他们越走越远,远的云深不知处,望前面一无所知,望身后不知家乡。他们当中谁也不敢自称谁走的远,他走的远,谁知还要人比他走的更远;前方没有终点。
但后来前辈们还是满足了,满足于他们的辉煌满足于他们的富足。他们再也不愿餐风宿露,那太辛苦。以至于若干年后远方的人们发现了新的路,发现了新大陆。远方的人们经过他们发现的路,把他们的产品由新的道路源源不断地向这里涌来。遥远的地方本是终点,后来变成了起点。陌生的远方的人们也就站在了起点。那条路慢慢地荒废了,人迹罕至,沿路各个繁华的古城破敝了,那个城市越来越黯然,因为那个城市失去了起点。
许多年以后人们才知道,那个城市的他们所走的那一条道路叫做丝绸之路,另一个城市的他们所走的是一条道路叫做海上丝绸之路。那个城市是陆地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另一个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那个城市叫洛阳,另一个城市叫北海。不同的是,洛阳是千年的古都,人们却只知道龙门白马,北海是中国城市中的后起新秀,但越来越多的人们知道它是海上丝绸的起点。
那条道路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长的的道路,充满了崎岖坎坷磨难。从洛阳出发向西,不知要跨越多少心悸的大山,忐忑的河流,寥漠的村庄,喧嚣的街市。他们用双足丈量戈壁的茫茫,用生命试探沙漠的浩瀚。脚磨了血泡,不要诉说,那是太娇嫩。思念亲人,不要诉说,那是太懦弱。奄奄一息也不要说走不动了,清风在暗暗地嘲笑。路上没有无助,只有坚强,没有回头,只有前进。一路的荆棘沼泽,一路的泥泞风雨,一路的迷茫困顿,一路的憧憬探求。从北海南下。他们的身影消失在茫茫的大海里。前面没有灯塔,后面没有归路。出发时风平浪静,路上则是海风呼啸,恶浪滔天、暴雨如注。海不再是海,是死亡之神,船不再是船,是死亡的墓地。他们必须要有足够的勇气足够的智慧足够的信念战胜恐惧战胜绝望。每一次的出发,就是一次死亡之旅,他们无数次的死亡,无数次地复活。总有些人是那样的幸运,他们历尽劫难终于靠岸;总有些人是那样的不幸,再也没有踏上归途;船沉入了不为人知的海底,被历史的泥沙慢慢地封存。也可能在某一天里被不经意地发现,让生者后人费解地误读曾经的故事、曾经的时代、曾经的历史。
他们形体清瘦,口袋却渐渐丰满。谁走的更远,谁的收获就更大。同时他们也收获了跋涉的快乐,人生的经历,人生的风景。那两个城市也收获了,收获了繁华富庶;民族也收获了,收获了丝绸之路,收获了历史曾经的辉煌。
他们走的时候,亲人们为他们送行,盼他们走的更远。他们走之后,亲人们又站在村口盼望他们早早地归来。他们走在路上,免不得回望,回望的方向是指向家乡的方向,思念的地方是亲人们所在的地方。走的时候正是阳春的三月,桃花映红了朝阳,梨花成泥,芳草连天,鸟蝶作歌。归来的时候寒风萧瑟,弯弯的乡路孤独寥漠。有的人走的时候是一株尖尖的春笋、雨中的荷叶,归来已是血色残阳,池塘里吹起的千层波澜。有的再也没有回来,亲人们在村口守望,守望成了一颗老槐,一颗古柏,一颗老桑,站立在春夏秋冬,站立在沧桑里。守望成一条弯弯的小溪,在岁月的深处叮咚不息,痴痴地呼唤和追寻他的足迹。他们回来了,带回来的是一个远方陌生的世界,犹如一株红梅开放在茫茫的雪野;报春鸟第一声的叫响,一个季节已经走远,另一个季节已经来临。他们当中不乏脱胎换骨,挺起了脊梁昂起了头颅;也不乏更加的沉默更加的黯然。
一条陆上的丝绸之路,演绎了多少的人生豪迈悲壮凄凉;一条海上的丝绸之路,造就了多少的人生跌宕神奇绵长。
世上本没有路,其实当年亲自开拓道路的他们并不不知道,不知道那条道路叫做丝绸之路。所谓的丝绸道路是生活的道路,不安现实的道路,人生寻求梦想的道路。丝绸之路并没有消失,只是改变了方向改变了形式。在这世界上有千万条的丝绸之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丝绸之路。就如当下百万的后生村姑南下广州,无数的村夫村妇出乡关,必定也要成为一种历史,成为新时代的另一种意义上的"丝绸之路".在这条丝绸之路上,又见证着多少人的漂泊流浪,又铺撒了多少人的恩怨悲喜,又沉淀了多少鲜为人知的历史的沧桑。
我从没有想到过那两个城市会与我有关。当年我一个井中之蛙的愚钝村夫第一次走出我的小村的时候是何等的兴奋,因为我去的那个城市,是洛阳。可能是上天的有意安排,也可能是命中注定,在若干年之后,我又来到了另一个城市,是北海。我的家,我的亲人们还在洛阳里漂泊,几乎是每一天我都会打电话给他们,他们也会打电话给我。他们知道我很苦,我也知道他们也很苦,但我们谁也没有说过苦。我们彼此听到的都是来自遥遥千里之外的城市里发出的平淡的倾诉,浅浅的笑语。因为他们那边是起点,我在这边也是起点,我们共同站在了起点上;人生的脚步和丝绸之路一样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