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富有哲理性的散文

2023/09/07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富有哲理性的散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富有哲理性的散文(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温度决定生命

文/胡玫

有一次听健康讲座,听到一个说法,温度决定生命,觉得很合乎人的生命现象,人活着才有温度,有温度才有生命,温度没有了,生命也就终止了。

前不久发豆芽,在绿豆长出小芽之后,我每次都是用凉水冲一下,把水倒出去,用厚布盖住,上边再压一个盘子。一天冲三次。突然有一天,在冲豆芽时,发现里面热乎乎的。我记得是凉水冲过的呀,怎么会有温度呢?后来我就留心起来,在冲豆芽时,有意把水龙头开到凉水的位置,冲完之后,豆芽盆里凉凉的感觉,很爽。可是过几个小时再冲时,豆芽又有了温度。我突然明白过来,豆芽也是一种生命,生命在生长时,都会有一种温度产生,这种温度促使着豆芽能够快速生长。

由此看来,任何生命都是需要温度的,温暖的氛围带来的是生长。

可是各种生物自有它独特的沟通方式,人类是无从感知的。荀子说:"金石有形而无气,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所以我们只能从"最为天下贵"的角度来体会和理解我们的人生。

一个社会有温度,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了亲情,少了冷漠,亲人之间血浓于水,就不会有一些昧了良心的人受利益的驱使,制造有毒食品卖给自己的兄弟姐妹,就不会视跌倒的老人于不顾,就不会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一个团体有温度,这个团体就会有了凝聚力,就会人心所向,就会视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个团体就会进步,就会蓬勃发展,就会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东西,贡献给人类……

一个家庭有温度,这个家庭才有生机,才有愉悦,才有快乐的生活……

有温度才有温暖,才能保证生命的活力和细胞的健康生长。这温暖就是团结一致,就是和睦相处,就是处乱不惊。

我喜欢温暖,喜欢健康,喜欢身心愉悦的生活。

让"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的我们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吧!让我们所处的环境,少一些人情的冷漠,多一些人性的善良,让我们一起去创建和谐,拥抱美好。让我们的世界永远的和风细雨,永远的温馨可人,永远的不离不弃。

做做没报酬的事

文/刘庆明

现在的很多人对没报酬的事是不愿干的,要是有谁去做没报酬的事,一定有人说他傻,或脑筋出问题。

然而,在现实中,有的人明知有些事情没报酬,却还乐意做,这种人并不是傻,是心里喜欢。

有的事情,看上去没报酬,但会对一个人的今后就业、人缘好坏,产生着影响,甚至还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所以我认为,没报酬的事情,只要觉得有意义,不违法,不损害他人利益,做做也无妨,不要过多考虑自己是否吃亏。

几年前,我买了一台电脑,那时对电脑不熟悉,但通过一段时间学习,能熟练打五笔字,自己原来喜欢写写文字,只是喜欢,却缺少天资,自然写出的东西不敢贸然投给报刊杂志,却在一些文学网站上试着投投,不想一些文学网站文章发表门坎低,一投就通过了编辑审核,很快发表在网站上。

自己知道,写这些发表在文学网站上的短文字,是没稿酬的,每晚在电脑上写这些文字,完全是做着没报酬的事,老婆多次说我傻到头,甚至发脾气要关我电脑,说浪费电。可我那时根本没想报酬的事,只是喜欢,看着自己的文字发表在网站上,有人读,有人欣赏,还有人写读后留言,心里就特别高兴,也明知网站上没稿费,可心里还是乐意写,乐意投。

后来我上班的那个公司老总从网站上读到我这些文字,就问我,这些文章作者的名字与你同名。

我说,是我写的,他一听,感到很意外,继而露出敬慕的眼神,对我说,你文笔不错,要不是公司生产不景气,我非把你调到办公室工作不可。

后来公司支撑不下去,外商撤资,老总临走时,对我说,我一好友在办公司,他那里正需要人才,这样,我把你推荐到他那里去。说着,他拉我坐在他小车上,然后把车开到他朋友那里,对他介绍了我一番,我就这样"轻而易举"得到这份人事办公室工作,一干就是6年。

我在这岗位上得到发挥,同时也增长了不少知识,工资也增加了。

后来我总结这一"好运",除感谢这位伯乐老总外,当然还是自己在此之前做了那些没报酬的事情,这些没报酬的事情,通过这位老总的认知和帮助,变换成新工作,产生了工资。

如果当时不是自己喜欢写网站文章,或者说,没稿费就不写,我也不会有网站上发表文章的成绩,人家也就不会认识到我的价值。

因此,人生做做没报酬的事情,说不定将来这些没报酬的事情同样会间接地改变着自己的命运,产生着经济收入,或对自己人生的进步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比第一更重要的事情

文/积雪草

去朋友家里做客,正赶上朋友在训斥孩子。我第一次看到他发那么大的火,额上青筋暴突,脸色紫涨,余怒未消,气呼呼的样子,有点吓人。

太意外了。在我的印象里,朋友是一个优雅沉稳的人,遇事不急不躁,处变不惊,待人宽容和蔼。怎么对自己的孩子,竟然会如此失态?如此大的火气?

问及才知,朋友的孩子这次期中考试又没考好,不但离他设想的班级第一,年级前五十的想法遥遥不可及,而且比平常的成绩还下滑了一大截,朋友忍无可忍,终于大发雷霆:"念小学的时候,还能考个班级第一,上了中学以后,不但保持不住第一,而且成绩越来越差,这样下去怎么能考上重点高中?考不上重点高中,还能考进入好的大学吗?念不成好的大学将来到哪儿找工作?最重要的是,一点荣辱心都没有,争取第一才是一个学生最重要的事。"

朋友的孩子,是一个十三四岁的青葱少年,文弱,白净,鼻梁上架一副眼镜,他放下手里的书,看了朋友一眼,说:"第一不是最重要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如此掷地有声的话,不禁令我刮目相看,谁知朋友渐欲平息的怒气又被勾起,他拍案而起:"现在的孩子只注重自我感受,根本没有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精神,争第一有什么不好?这么点想法都没有,还能做好什么?"

那个孩子有些委屈,放下手里一本正看的书,很平静地说:"别发火,有碍健康。不是我不想争第一,谁不想做最好的最优秀的人?说不想那是自欺欺人或者大脑短路,可是根本不可能人人都拿第一。你也看到了,我每天晚上11点半睡觉,早晨5点半起床,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我很努力了,可是我的成绩却是平平,在班级里只占中等,我接受这个现实。因为这个现实,所以平常我尽可能不惹您和妈妈生气,努力给你们温暖和关爱,比如打个洗脚水,提醒你们吃早餐等,以弥补我不能实现你们给我的目标所带给你们的失望。第一,除了和后天努力有关,也和先天资质有关,你总不能逼着一只羊像鸟一样飞翔吧?"

少年说完,并不看我们,拿着书进了另一间屋,剩下我和朋友面面相觑。当快乐和第一摆在一起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对"第一"这两个字情有独钟,可是偏偏"第一"是个有点极端的词,注定只是少数人的行为,为什么我们总会极端地要求孩子拿第一?看着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难道那不是孩子给父母最好的礼物吗?

快乐是心底开出来的花朵,当快乐盛开的时候,请不要连根拔起,给快乐留一个怒放的空间。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苛求完美,只是,完美是一个很难达到的高度。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比第一更重要,比如健康快乐地成长,比如幸福地生活……

绝对公平哪里寻

文/汤中华

看了几次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隐隐觉得赛制有点问题。后来在网上也看到类似的评论:"这个赛制好像有点不公平,应该是同样的词,让几组同时写,感觉更合理些。""同意,有运气的成分。"

然而仔细想来,却也多有理解。首先,电视节目是要讲究观赏性,如果像高考现场那样,每人沉闷埋头做自己的卷子,那也就不能称其为电视节目了。

其次,即使是同样的卷子,是不是就一定公平,怕也难说。卷子整体难度大了,对成绩好的学生有利,对成绩一般的学生而言就显得不公平,反之亦然。同样一份卷子,对押中题目的来说有利,对没有押中题目的来说就不公平。集中做同样的卷子,有些同学可能会在其中轻易遇到自己押中的题,而轮番上场,每人每次做不同的题,题目被你押中的可能性或许还会降低。这一回你碰着的是熟悉的词汇,保不齐下一轮上场还那么有运气;他这一回遇着的是较生僻的词汇,下一轮可能就遇着简单一些的。何况在同一轮角逐中,词汇的难易度大体相当,不会相差太大。每一场较量,都经过多个回合,回合越多,运气之类的或然性因素就会被大大稀释,趋向公平。

是同样的卷子公平,还是轮番出场各自面对不同的考题公平,搁德国人、日本人那儿,可能要提升到数学排列组合或概率学、微积分的高度来研究。或者简单点,如果觉得央视听写大会这样的赛制有问题,不妨再来一个实证研究,将同一场比赛中获不同奖项的选手集中起来,用同样一份卷子再考一次,看名次差别大不大。

世上绝对公平的事其实没有。虽然下象棋是双方同样的棋子,但还有一个"执红先走"的规则。先走就多一份赢的概率。而先赢者往往又多了一份锐气,对后几盘的发挥起到积极作用。你说公也不公?足球比赛,好多支球队,不可能都相互打一场,只有抽签,谁跟谁抽到一个小组,那讲究大了去了。怎么办?没有别的办法。至于扑克麻将,每牌抓到的都不一样,没有人因为这,说掼蛋麻将比赛没法进行。很简单,短时间玩两牌靠运气,时间久了,主要靠的还是实力。

从微积分的角度看,绝对公平是一个理想的终极目标,我们只能无止境地不断接近,但永远不可能与这一目标真正完全重合。不管是不是机会,都尽力把握住,努力做好,绝不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才是最要紧的。

老的时候

文/伊尹

女友去拜见未来的公婆大人,发现男友简直是他父亲的翻版:相同的脸,相同的眉眼,就连耳朵的轮廓也如此相似,个头也差不多。只不过男友的父亲变胖了,有了啤酒肚,头发也不如男友的头发乌黑茂密,已经谢顶了,勉强用四周的头发遮掩着。女友当时心想,天哪!这不就是男友老年时的样子吗?后来,又偶尔在男友家翻看影集,她看见男友父亲的年轻时代,确实和男友现在的样子差不多:头发浓密,眼神温和,体型偏瘦。于是女友更加肯定,当男友一定是他父亲现在的这个样子。

有时候,去想像身边的那个人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就回家看看他的父母好了,基因早就塑造好他老年时的样子,和他父母老年时的容貌偏离不会太多。

我们都惧怕衰老,但又好奇衰老后又是什么模样。有一款软件叫时光机器,它可以瞬间完成一个人衰老的过程,看了之后让人又惊又怕。老了真可怕,面部肌肉下垂,眼角耷拉,皱纹如同用刀狠狠刻在脸上一样,在青春正好时看自己老年的样子,和看被毁容的感觉差不多,很惊悚。用过之后,我真心希望这款软件的设计有错误,它不是正确的,我老的时候绝对不是这个样子。但衰老不正是由肌肉下垂、眼角耷拉开始的吗?抗拒对于岁月来说是无效的。

不过能够从容欣赏,与对方一起慢慢变老的过程是美好的,有时看着一对老夫妻牵手夕阳下的情景,恨不得自己也在一瞬间变老,和心爱的人顶着一头银丝,并肩缓缓散步,那时突然觉得老了并不是多么可怕,反而令人有点向往,那是岁月酿成的醇香。

女友幸福地说,当男友老的时候,他应该和他父亲差不多,是个温和慈祥的老头,每天清晨端着小锅出门去给她盛回豆浆,然后唤她来趁热喝。女友说这话时眼神里扑闪着向往。

老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我们期待的是那不会改变的温柔。

宁静

文/罗登求

谈及到领居三叔的儿子阿谦得了精神分裂症,我很惊讶,也为他惋惜。他在市重点高中在读,人生哲学是:"要做就做最棒的。"

我任过阿谦的课,他品学兼优,一直在老师的赞许和同学们的羡慕的目光中走进中学和市重点高中的,可谓一路顺风,一路阳光。老师夸他是一个人材,邻里家长夸他有出息,并且一直担任学校的团干部和学生会的头,很有才华和实力,如果高考发挥正常,考上一所名牌大学铁了,现在他十多年的苦读,全功尽弃,大家为他惋惜是正常的。

命运改变了他,给他开了一个令人痛心疾首不该开的玩笑,这位举手可获,仕途无量的准大学生如今变成了精神失常,荣辱不知的人。

古人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把脉他的病因是过于急于求成,心胸狭窄和嫉妒的心理障碍而造成的,这种潜在的"精神"杀手在于调度逆转,最终不能矫正。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设置一座桥梁一条路,一只船,可进可退,可攻可守,如果一味地去选择一种抵达目标的途径,一旦失败,只有易辙另求。现代教育体系中有一句口头禅叫"不成材,就得成人。"我们所说的"材"就是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扎实的功底、渊博的学识,最终归结能为祖国建设作出贡献的栋梁之材。从中国国情出发,能上大学受高等教育是"材",但未必人人是材,没上大学也未必不是"材",我们所提及的"材"从广义来讲能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就是"材"."人材"一词的组合结构说明了以人为本这一基本核心。"人"为前者,"材"为后也,如果不是一个健康的"人",何为"良"材呢?

是机会务必把握,而不是放弃。要学会把周围的事物看成是一种美丽,看成是一种赏心悦目的风景,从事物的另一面,我们要从本质特征出发,看清它的利与弊。这种目光是友善而不是敌意的,是豁亮而不是阴晦的,是从容而不是拘谨,是坦荡而不是狭窄,是高亢而不是颓废。一味地执着就变成执拗,一味地追求就会导致失落,最终失常。

失常之人绝不属于正常之人,更不可能做一个超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