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文学散文作品经典

2023/09/06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文学散文作品经典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文学散文作品经典(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冬天里 这些温暖的小事

文/张军霞

登陆QQ,看到有人在空间里贴日志,发起"冬天里十件温暖的小事"投票活动,列出了诸如:吃妈妈包的饺子,和老朋友一起晒太阳,读一本喜欢的书等事情。

天寒地冻的日子,似乎格外喜欢温暖的字眼,于是,我手捧一杯热茶,坐在阳台上开始浮想联翩,这样的情景本身,就是一件又美好又温暖的小事。

冬天里,喜欢在周末的早晨睡懒觉,没有闹钟,睡到自然醒,屋子里满满的,都是阳光,再闭一会儿眼睛,打开床头的播放器,听听音乐,再翻几页书,伸伸懒腰,直到肚子饿得咕咕叫,这才懒洋洋起床。这样的懒觉,缓解了一周以来所有的疲惫。

冬天里,喜欢吃妈妈做的手擀面。下班回家,一路冻得直发抖,推开家门,厨房里弥漫着油爆葱花的香味,不用猜,妈妈一定又做了手擀面。又细又长的面条,静静地躺在碗中,汤里飘着嫩绿的葱花,堆着大块的牛肉,淋上一勺辣椒油,香香辣辣吃一碗,立刻就暖和起来了!

冬天里,喜欢天空突然飘起雪花。本来,正埋头在一堆公文里,忙得焦头烂额,忽然听到同事一声惊呼:"看,下雪了!"抬头看窗外,果然是下雪了呢。洁白的小雪花,飘飘洒洒而来,落到屋顶上、花草上,如梦如幻。于是,下班了,徒步走回去,脚步又轻又软,仿佛走在梦中,到家时,身上暖了,心里也暖暖的。

冬天里,喜欢过节的氛围。从圣诞节、元旦、情人节到春节,每一个节日都不想错过,一家人团团围在一起,说说笑笑,热热闹闹。最隆重的当然是春节,身为主妇,我忙着打扫房间,忙着储存各种好吃的。当然,以过新年的名义,我还要给自己淘两身新衣服。至于哪个谁,过情人节就不用送玫瑰花了,但礼物还是不可少的,因为,收到礼物的心情,总是温暖的。

冬天里,喜欢和好友一起逛街,买东西倒在其次,各种美味的小吃不可错过。一中学校旁边的麻辣烫很不错,公园对过那家饭店的水煮鱼最正宗。最好,还是一起去吃火锅吧,青菜、萝卜、肉片,一起在锅里沸腾,吃得不亦乐乎,聊得也不亦乐乎,还没分手,就又约好了下次吃饭的地点,吃货们的友谊在这样的冬天里格外温暖。

冬天里,喜欢静静地读一本书。总有那么一刻,希望可以静下来,一个人,捧一本书,用心品读每一行文字,认真汲取心灵的营养。不同的书有着不同的故事,仿佛行走在一场又一场的悲欢离合中,感悟着不同的人生风景。当然,有时候,我也会从书架上拿下自己出版的书,比如那本《爱情不在这条街》,每一篇文字都亲切如自己的孩子,回想自己从读书到写书的历程,感慨万千之余,心里也感觉暖暖的。

冬天里,让人温暖的事情很多很多。只要我们愿意,细细地用心去品味,这个冬天,其实可以不太冷。

童年的小火炉

文/梁灵芝

在记忆中,儿时的冬天才叫冬天。连野外游荡的风都受不了,削尖了脑袋从衣领袖口往热身子里蹭。下大雪倒不怕,怕的是化雪不利索,光头凌冰拉扯一冬天。大人们还好,躲在家里烤树疙瘩火搓包谷、做针线活。最冷的还是学生娃儿,天蒙蒙亮就得爬出热被窝吃饭,撂下碗缩着脖儿去上学。那时候家家都穷,穿的衣服补丁上摞补丁。破棉裤上露出花絮的同学,常被不懂事的我们取笑"流猪油".教室里是彻骨的冷,可以想象出,能拥有一个小火炉是何等幸福。

不少孩子都有自己的手提火炉,有的是从街上买来的红泥炉,小圆竹篮形状的,提在手里很方便。更多的是自制的火盆,在报废的搪瓷盆边沿上穿两根十字框架的铁丝做提手。我母亲极细腻。早上,一边烧火做饭弄猪食,一边替我把火炉收拾好。铺在火炉底的锯末或黄豆屑按瓷实了,再细细地压上一层硬木火灰。她催促我们起床洗脸吃饭后,总要唠叨几遍。记不清哥哥弟弟是否有小火炉,我是有的。背上的棉布花书包里常常放一把生的玉米或黄豆---抽空课间烤着吃的。

捧着小火炉走二里多路,就到了三两栋砖包着皮的小学校。到了学校我们就不冷了,在教室外比踢毽子,捡个瓦片儿踢房子,凑到泥巴墙角挤油儿,一脸热汗把寒冷吓跑了。教我们语文的刘老师三十多岁,是外调来的,一个两岁男娃儿的妈妈。课堂上,她冷不丁地瞪我们一眼,做小动作的手立马停了。我们坐在十来人共用的长板凳桌后,伸出手指跟老师书空生字,捧着书本跟老师读课文,或者笼着手摇头晃脑的背解词,扯着嗓子拖长腔调唱读。两只小脚放在火炉上,一股暖气顺着腿上行到全身每一个细胞。教我们数学的男老师姓张,大队在村里挑选的,脾气出奇的好。那些大他辈分的村学生娃当面骂他,他硬是没辙。坐我旁边的是个调皮的女孩,那次数学课上,她不仅抢走我的小火炉,还故意用铅笔捅炉底的草木渣。这一捅可捅出娄子,一股柴草烟盖也盖不住,它袅袅娜娜地从我们桌子下钻出来,招惹我望黑板的眼睛直流泪。我抹掉泪溜下座位,把火炉提到教室的后墙边上放着。可是,进了空气的柴屑蠢蠢欲动,烟越冒越大,在教室里肆意熏呛同学们的眼。张老师恼了,提了我的火炉放到门外。我无辜的小火炉,在外边跟北风怎样纠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等我下课跑出去,火炉在激烈燃烧中炸裂了,一堆烧尽的草木灰,两三片红陶片。我好一阵难过,追着老师身后索赔了半日无果。

那年冬天,我父亲在排子河里捕鱼网网不空,虽然一双手在河里冻得像蛤蟆,鱼头上有火,收获并快乐着。夜里下了网还得搭棚子睡河岸看守,怕贼惦记。大清早收了网摘鱼赶到集市上卖掉。卖了钱交给母亲,母亲给我们四兄妹扯布做新棉袄。我的棉袄是红绸子的,新里新面新棉花,可暖和了。父亲又给我买了新火炉,暖上加暖。我敢说,我们班上属我最幸福。课间的时候,我常盯着小火炉用小棍划拉,等玉米爆出洁白的花"啪"地跳出火灰,我的中指食指配合得出奇的好,捏起来吹吹就扔到嘴里。那味道,勾人馋虫的香!记得是一个下雪天,放学路上,同村的伙伴们边走边玩,打雪仗,趴在盖满雪被子的麦地里贴自个儿的鼻子脸相,疯疯癫癫的,笑声在雪地里回荡。忽然,我觉得手腕处别样得热,忙翻开袄袖子一看。糟透了,铜钱大的焦糊还冒着烟,没觉察到风把火星子裹到袖子里了。惊得我哇哇大叫,情急之下抓把雪按在烧糊的地方。揣着忐忑不安的心回家告诉母亲,母亲拉起我的手脖子看看,没说啥。夜里趁我睡下穿针引线,又在那个烤糊的地方补上一朵花。

有火炉的日子,冬天不觉得冷。有火炉的童年,心里总是暖暖的。那些烤玉米、烧黄豆的香味,那些遗弃在岁月角落里的小火炉,飘着炊烟,常在我脑子里缭绕。越是冬天,越是令人怀念。

老街寻梦

文/程向东

走进乐余老街,在城市里匆匆的脚步突然放缓了下来,一幅深藏在民间的老旧的江南小镇风俗画,在夏日的阳光下缓缓打开……

仰望街头那座高高的牌楼,"乐余老街"四个镏金大字在艳阳下分外炫亮。呈现在面前的是一群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逼仄的街道,灰暗的色调,粉墙、黑瓦、石路、排门,廊檐相对,商铺林立。牌楼下的碑铭镌刻着老街的历史:老街始建于民国24年,为当地一位名叫张渐陆的富绅用两年时间建成,街长不过三百米……

走在老街的石板路上,仿佛沿着时光往回走,那些精致的小琉璃瓦,残红的廊柱,展现着尘烟遮挡不住的旧日繁华,那些店铺屋顶上的"老虎窗",仿佛站立在时间之外,沉默得如同哲人,见证着小镇老街的沧桑变化。叠靠在门侧的老旧排门,显得厚重而又懒散,像是一册被人遗忘的关于老街的线装善本,无言地诉说着老街人家的陈年旧事。

行走在窄窄的老街,恍然走进了历史的深处,那些抑扬顿挫的商贾市声、急促的达达马蹄声,茶楼酒肆的弦管乐声尤然在耳。又好像走进了一部老电影的拍摄现场,时常会产生一些入戏太深才会有的错觉:跨进残破的门槛,抬头望望灰暗的店铺,坐在柜台后面的是戴着蓝印花布头巾的阿庆嫂,抑或是扎着羊角辫的童年阿娇?

只是那些穿对襟褂子或者青袍长衫、背着包袱,揣着铜板银元从四方赶来的生意人,还有算命瞎子、卖小吃者、补碗人、箍桶匠、衣衫褴褛的乞丐和摇鼓叫卖的货郎业已散场,留在老街的只有手拿大蒲扇望着街上发呆的店家,廊檐下坐在竹椅上唱茶聊天的老人,三三两两骑着自行车或电瓶车的路人和我们这些东张西望的过客。

只是旧时的钱庄药房、渔行布店也已人去楼空或改换门庭,那些老字号的招幌也已随着排门的油漆剥落在岁月的积尘里,换成了统一样式的白底黑字的木质门牌。

只是老街曾经的繁华不再,买卖人的吆喝早已老去,只有店铺里风扇扇叶缓缓转动的声响和我们留下的零零碎碎的脚步声。

做秤的老手艺人还在,戴着老花镜的老人正低头聚精会神地为秤杆上秤花,明瓦上漏下的阳光照着他鬓角的白发,路人在石板上踏出的声响和聚焦过来的好奇目光,丝毫没有影响他的专注,好像在一杆秤面前,时间失去了重量,外面世界的喧嚣与嘈杂也变得无足轻重了。

与老秤铺对门的白铁皮店还在,店里挂满了手工制成的铁皮水桶、水箱、铁簸箕、铁勺,铁盆,店家也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工匠,正手脚麻利地拾掇散在地上的铁器。这些农耕文化的守望者,手艺代代相承了几十年甚至百年,让我们更真切地看到了老街的时光履痕。

老街悠缓的时光和古朴的风韵还在,没有汽车尖锐刺声的声浪、没有喧闹拥挤的人群、没有急促赶路的脚步,老街自在、平和、恬淡,坚守着一份宁静和老派,身处其中,好像面对着一条缓缓流动的历史河流,那些城市里的繁杂心绪便会像绿茶一样慢慢沉淀下来,一切都变得闲静,散淡而又真实。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座老房子,都有一条老街,它们是我们心灵深处无法抹去的梦。对于流落成老街客人的人,或许老街也早已随着老去的岁月褪色成了一幅幅黑白的回忆,但是,再次踏上老街的土地,那些在城市里匆匆行程中遗失的很多本应珍视的东西,在老街却轻而易举地找到了。

等你在深秋

文/尹初沫

又是一年秋意浓烈之时,浅白的风衣早已将我深深地裹紧,可哪知,再厚的寒衣却怎么也无法抵住那源于底心的寒。

此刻,早已是月挂当空、更深露重,深深的秋意悄然来袭,坐在孤寂的窗前,一灯如豆,照亮了我的整个世界,温暖着我小小的心扉。此刻,我的血脉里,只剩下回忆的余温在温热着我早已冰冷的心。

我,是否早已不是你的红颜?那么今后,我心中的空白谁来填补?今生,早已恋上那个蹙眉的你;今世,早已无法忘记那个浅浅笑、深深藏的你。

秋风瑟瑟,奏起了一曲念想的殇歌。你能听到,我在风中浅吟低唱吗?雪小禅说,每个女子都是自己的杜丽娘,心中都有一份一个人的爱情,一个人的芬芳。而你,就是我此生的芬芳。我愿用一世去等待、去守候。

还记得,那年的麦田里,我们留下的誓言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么美丽、却又是多么凄凉的文字啊。于每个女子而言,这是一句永远听不厌的誓言,而我,也同样如此,曾经被你的誓言深深地感动着。你伸手拂去我的泪,我就那样静静地依偎在你的怀。那是我永世无法忘却的记忆。

人这一生,总有那么一个人,会是你永远也解不开的结、躲不掉的劫。就有那么一个人,会让你不断地用眼泪去稀释着关于那人的回忆;也就是那样的一个人,会让你在无数个梦醒时分将那人细细地回想着。总有那样一个人,会让你流下数不清的相思泪、做不完的痴心梦、写不完的朦胧诗。而你,就是我今世的那个人。

他们都说我,犯下了风花雪月的罪。我只能笑而不语,因为我知道,这罪,是你让我犯下的;这罪,我犯的心甘情愿、犯的无怨无悔。

那一抹明媚的哀伤,因你而深深地存在。恰如那午后的青石街道,映照着你那淡淡的心绪,我猜不透,也走不进。你赐予我的,永远只有那一抹甜蜜的伤痛。而我却还是无法选择不去想你、恋你。

我多想,穿上那凤冠霞帔,坐上那思念的舟楫,撑起那幸福的竹竿,慢慢地,随着那静静的水流,穿过那相思的渡口,驶入你的梦里、你的心里、你的灵魂深处。我多想,在黄昏的午后,能执子之手,与子共赏天边晚霞、共听那林间的鸟语。

等你在深秋,等你在每一个无人的夜。爱一生恋一世,我也会等你到老。如今,秋意正浓,你依旧是我这个寒秋的等待,哪怕我依然是空等了一整个秋。

你那浅浅的笑,淡淡的语,今生,却早已萦绕在我的心头,让我温暖着、沉醉着、期待着。

合欢树下,我双手合十,虔心祈祷,你是我千年不变的守候。等你、等你、等你,直到下一个季节!

家有小女初长成

文/李平

看着喃喃呓语的女儿,长长的睫毛跳动着梦里的旋律,

想起她白天背着书包蹦跳着入托的背影,忽的鼻子一酸,竟说不出,是幸福?是酸涩?还是长大之后的被离开……

女儿的来临颇感意外,早产的她及早赶到了我的怀里,我和丈夫的心里是满满的幸福。

一个月的她胖了好几斤,肉乎乎的惹人爱;百岁的她会蹬腿、会"表演",满屋的欢笑都是她;四个月的她会爬行,缓缓的,拖不动她一身的小藕节;十个月的她会咿呀学语,偶尔蹦出的"爸爸、妈妈",煞是惹人欢喜……之后,便是每天都有更新,每天都有幸福。

转眼,三岁了,该入托了,心里是满满的舍不得,真心体会到什么是牵肠,什么是挂肚,怕她受委屈,怕她被欺负。可是,每当看着她伸开双手喊着"妈妈"迎接我的时候、每天都会变得更懂事的时候,心里的甜蜜恐怕只有自知。

搂着入睡的她,想象她以后上学的场景,想象她以后毕业工作的样子,想象她嫁给他人的心情,我突然醒悟到,为何我出嫁那天母亲红了的眼眶、父亲颤抖的双手;为何第一年回家父亲说:"你出嫁的那几个月,***总会在早晨起床时到你房间叫你吃饭,推开房门发现是空的,就会呆呆地站上一会儿,满脸的失落。一年了,这才缓过劲儿。"

是的,"养儿方知娘辛苦";是的,"白发藏进半生话".已拥有女儿的我,现在才真正的体会到什么是"满脸都是孩子哭了笑了",什么是"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幸福".现在的我们应该把对孩子的这份爱也倾注于父母,多宠着,多爱护,渐渐老去的他们同样也是"孩子",需要我们的爱。千万不要后悔得太晚,我们可以"家有小女初长成",但不要"从此文君是路人".

夏之夜

文/心路

夏天的夜,不时把白日的炎酷和喧嚣一遍遍地滤去。随着夜幕的进一步加深,终于把静谧彻底地换了回来。这时,自我便找到了自己的家。当彻底再次把寥寂打破,思绪,也就任意地在展示中泛滥起来。

十分喜欢夏夜的凉台,因为这是个产生想象和舒畅的地方。白天,这里便叫作阳台,名副其实的阳光会肆无忌惮地在这里泛滥,使人们望而生畏。只有在夜,柔柔的风徐徐吹入,虽是夏风,但也早已把白天的炽热化为温软,还含有丝丝凉息,拂在身上,是一种掀掀的撩拨、适宜和惬意。每每走下屏前来至这里,总有些遐想和希冀在这里放飞和荡漾,疲倦和困乏似乎被瞬间刷新,代之一份优雅的细腻和凝聚的别致。遥望那远处的灯光,那些熠熠的期待似乎就瞬间连接起来,并成为久久的闪现。

夏天的夜,最是出户,来在夏虫唧唧的陌园。无论是草还是丛,都把秀丽和端庄羞藏,等待一份夜的眷顾和徜徉。那份从日的激烈到夜的含蓄的释放,只有在灵犀的心约中才会潜潜伏和升华。挽着弦月的召唤,牵着系念的纤绳,要么神思,要么任意,要么放荡,要么顽皮。没有任何一点躲闪,没有丝毫半些掩饰。就把那些充斥的积愿和久酿的浪漫一次次地翻,一层层地剥,一遍遍地击,直到体无完肤也在所不辞……

愿意在相对漫长和短暂的夏夜里拾荒,因为这是个不宜入睡的燥乡。捡呀捡,就是那些暗淡的不介意,也恋恋连连地放入待餐的积筐,直到那筐再也盛装不下……

无风无浪时,最不易被那空调解放。如此,那些在意的秀美,那些执着的诱想,都被化作电的垃圾和网的累赘,定格为夜的丑陋奢侈和无序张扬……

等待,夏夜的雨,那是夜和雨的最佳配合和终极搭档。此下的夜应珠联雨和,何以一"郎才女貌"了得!雨中的夜,早已把雨的内涵和外延舞得很到位很彻底;夜中的雨,更让那夜的深入和扎实运得特投入特卖力。天地和谐,理性自然,欣逢于夜雨的呵护下;人和大帝,精神欲念,感味在雨夜的知遇中。浇浇的执着,湿湿的沉醉,无不交汇和落实在这久违的空间和密集的历验……

夏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