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写景散文

2023/09/05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20篇写景散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写景散文(精选20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独秀峰顶望桂林

文/银笙

十月末尾,北京的寒意让我穿上毛衣,可到桂林,见人们还是短袖短裤。顾不得反差强烈,在下榻的酒店放下行李,迫不及待地就去参观。时已中午,漓江游船早开走了,只好先去市内的独秀峰。

独秀峰位于靖江王城内,明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封其孙朱守谦为靖江王,就藩于此。1372年开始修建王城,历时20年才完工。王城规模宏大,门深城坚,布局严谨,气势森然。殿堂巍峨,亭阁轩昂,水光山色,恍如仙宫,比北京故宫早建34年,它还是南京故宫的精华缩影。明朝共有11代14位靖江王居住于此,历时280年。宋高宗赵构、元顺帝妥欢铁木尔登基之前,曾在独秀峰下居住,所以王城又被认为是潜龙之地。清代王城改名为广西贡院,荟萃人才精英。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曾驻跸于此,运筹北伐大计;后为广西省政府,桂系领袖李宗仁、白崇禧的大本营。

独秀峰坐落在王城的后花园。远远望去,平平的地上一座孤峰拔地而起,又像一柱擎天。山高66米,山体扁圆,东西宽,端庄雄伟,南北窄,峭拔峻秀,崔巍峥嵘,四面悬崖陡壁,犹如刀削斧劈,无怪乎唐朝诗人张固感慨:"孤峰不与中山俦,直入青云势未休。会得乾坤融结意,一擎天柱在南州。"以《随园诗话》名世的清代诗人袁枚也在《题独秀峰》诗中赞曰:"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桂林山峰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山东麓有南朝刘宋时文学家颜延元读书岩,为桂林最古老的名人胜迹。颜曾写下"未若独秀者,峨峨郛吧间"的佳句,独秀峰因此得名。

沿着陡立的磴道拾级而上,穿过允升门,不免想起一篇文章中的记载。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想登临此峰,因王府戒备森严,他一介布衣四次吃了闭门羹,使中国山水游记少了一篇灿烂文字。我们这些幸运者能登此峰,也是一种造化吧。在螺蹬穿云处,看到"昆仑天柱立""南天一柱"的摩崖石刻,真正写出了独秀峰的神韵。山上建有玄武阁,观音堂,三客庙、三神祠,山顶有二层、红柱、六角、重檐、瓦顶的仿古亭,名独秀亭。登高望远,我的兴致被山城的秀丽所吸引,在这里久久地观看,我深切体会到"赏心悦目"这个词的妙处。只有先"悦目",才能达到"赏心".看、望、逡巡、沉思,和女儿都争着把那些倩影收入镜头中:千峰环绕,虽不高耸,却千奇百怪,如蘑菇如竹笋如骆驼如刀戟……从近及远,珑绿、浅绿、淡绿构成绝妙的涂了色彩的水墨画。漓江、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和木龙湖所构成的环城水系把桂林打扮成妖娆的秀女。象鼻山在向我们招手,日月塔叙说千年往事,怪不得不少人都称她为"东方威尼斯",真是名不虚传啊。

在独秀峰下,有一山洞,内有按60花甲的石刻神像。导游介绍说这都是太岁像,每人都可按生肖找到对应自己的太岁,如要逢凶化吉、保佑平安得买太岁的拓片,这种忽悠我只能躲避了。在王城的围墙边上,还有保留下来的清朝西南的最大贡院,那是考取功名的考场,一人一个小间,内有文房四宝,游客可在里面体验一下古时的考场,我们这拨人体验了几秒钟,一人得了头名,也就观看了金榜题名仪式的表演。

入夜,满街灯火的桂林更显得妩媚。我们在一处餐馆下坐,点了桂林名吃啤酒鱼。不一会儿鲜美的啤酒鱼送到面前,没去鳞的草鱼用油煎得金黄,作料不少,什么八角、洋葱、花椒等,但都盖不住漓江养育的草鱼的鲜味,我更醉了。

西塘印象

文/岳晓辉

周末有约,和朋友去了江南古镇西塘。

飞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飞行,降落于上海虹桥机场,又改乘火车,二十分钟后到达嘉善,再坐出租车约莫半个小时,抵达西塘古镇。

事先联系好了客栈,房东在古镇外的平桥接引我们。踩着青石铺就的蜿蜒小路,穿过一条街巷,沿阶跨过青石小桥,就到了我们下榻的临水客栈。房东是一个端正、憨厚的小伙子,看上去比想象中年轻许多,一路上话不多,没有那种旅游点上充斥着商业气息的虚假热情,倒让人心生踏实、信赖之感。老板娘素面清颜,如邻家女孩,同样的话语不多,只是微笑。

所住的客栈房子是古色古香的明清式建筑,一楼是前台和茶馆,二楼是客房。房东小夫妻只收住宿费用,没有在市区住酒店时所谓的押金。上楼进入房间,一张雕花大床,被粉红纱帐簇拥着,看着就舒服。房间狭小了点,是因为没有改建,保留了古典民居的格局。南面阳台上一对竹椅隔着竹几相对摆放,古式的"美人靠"木栏外便是河道,岸边垂柳抚水。坐在竹椅上品一杯清茶,读一本闲书,或随意遐想,不失为休闲的最佳方位。站在阳台放眼望去,河道弯弯延伸开来,两岸粉墙黑瓦,形态各异的古代民居错落有致,家家户户门前有青石铺设的台阶通向河面,或作出行,或作打水。

放下行李,短暂的休息后,我们来到了镇上。这个原本宁静、安详的小镇,已被时代包装,各种风格的明清年代民居建筑集古老、现代、东方、异域于一体,茶楼、酒吧、书室、小吃、工艺品琳琅满目,但无论如何包装,都不破坏旧式民居的格局。小桥、流水、人家、古戏台、乌蓬船折射出当年水乡百姓的生活印迹,让人眼前浮现身姿袅婷、性情如水般温柔、婉约的江南女子,身着中式青花瓷棉布盘扣装,摇着乌蓬船缓缓游走于水面的情景。

古镇最美的时光莫过于傍晚时分了。夜幕降临,暮气如纱,粉墙、黛瓦、红灯笼倒映在水中。最夺眼目的是远处那座半圆的石拱桥,桥底别具匠心的点亮一盏明灯,与水面的倒影交相辉映,桥身与桥影形成一个圆形,远远望去就像一轮满月降落人间,美轮美奂到极点。夜晚的小镇虽灯火闪耀,但与城市霓虹交错的夜生活截然不同,人在其中,恍如隔世,又象是在梦中,邈远、飘渺、忽明忽暗。街巷各色小吃弥漫着的香气,唤醒人的食欲。

走进"西塘人家",点上一味地道的梅干菜扣肉,品一盘清淡的油焖笋,盛一碗正宗的酒酿园子,饭菜中看不到一粒花椒、大料,纯正的原汁原味,绝不会借助调味作料欺骗你的味觉,像在自家餐桌上一般舒适的感觉。一饱眼福、口福后,回到客栈,洗去旅途的疲惫,置身于雕花大床上,仿佛躺在老家炕上那般踏实惬意,一夜连梦都没有。

几日世外桃源般的光景一晃而过。返程前一晚,我们购足物品,回到客栈准备给房东小夫妻告个别,可门开着却不见人影。拨通房东的电话,他告诉我们,因为第二天清晨要扫墓,所以提前回老家了,嘱咐我们夜里如何锁好房门,早上出发时将钥匙放在指定的地方,并为我们定好了一早出发的出租车。

望着满屋的陈设,心里涌起一缕暖意:这哪里是房东与房客,分明是远方的亲戚小聚后的别离,彼此心里满满的都是信赖……

诗意曲江池

文/刘汉斌

五月的西安曲江池,万木葱茏,亭台锦绣,游人如织,美不胜收,尽显西安的美丽、古朴和厚重,置身于此,盛唐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人们仿佛在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古人神交。

盛唐时期,每逢春天,长安曲江池畔便呈现出万紫千红,柳岸莺歌的盛况。唐代诗人卢纶有诗描写说:"菖蒲翻叶柳交枝,暗上莲舟鸟不知。更到无花最深处,玉楼金殿影参差。翠黛红装画鹢中,共惊云色带微风。箫管曲长吹未尽,花南水北雨蒙蒙。泉声遍野入芳洲,拥沫吹花上碧流。落日行人渐无路,巢鸟乳燕满高楼。"可见,那时的曲江池是何等壮观。"安史之乱"后,随着唐帝国走向衰落,曲江池也日渐萧条。至唐末,因战乱,曲江池宫殿被损毁,池水逐渐干涸,后被垦为田圃,园林胜景荡然无存了。

如今,时逢盛世,作为美丽西部桥头堡的西安,把曲江公园作为重点园林景区来装点。你看,在原遗址上重建的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矗立着许多唐代诗人吟诗的雕像,再现了盛唐时的景况。在曲江池的东边,白居易和元稹骑马的雕像,再现了二位诗人在曲江池畔信马由缰悠悠行的情景。白居易和元稹是诗友,两人坐在马上,面对池水轻声交谈,轻松而惬意。当时白居易有诗道:"唯我与夫子,信马悠悠行,去到曲江头,反照草树明。"

在一片绿荫丛中,一尊名为《杏园醉归》的雕像吸引了我们,我伫立在雕像前,脑海里浮现出当年文人雅士们,在杏花盛开的春天里赏花、宴饮、聚会的情景。记得诗人姚含的诗《杏园》描写了当时杏花盛开、游人如织的盛况:"江头数顷杏花开,车马争先尽此来。欲待无人连夜看,黄昏树树满尘埃。"杜牧的《杏园》诗句"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也描述了当时杏园的热闹场景。

在曲江池中的小岛上,立着韩愈及好友张籍、白居易三人的雕像,再现了他们三人在曲江池畔同赏美景的史实。贞元21年,韩愈回到长安城,邀好友张籍、白居易同游曲江池。当时天雨,白居易没有赴约。雨后的曲江池,各种花儿竞相开放,天空湛蓝,傍晚的阳光撒向池水,泛起粼粼的波光,湖边的亭台楼阁倒映在水中。游罢归来,韩愈乘兴为白居易写了《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张籍也写了《酬白二十二舍人早春曲江见招》:"曲江冰欲尽,风日已恬和。柳色看尤浅,泉声觉渐多。紫蒲生湿岸,靑鸭戏新波。仙液高请客,相招共一过。"诗中尽显早春时节曲江池的美景。

其实没过多久,白居易游曲江池,写下了《曲江亭晚望》:"曲江岸北凭栏杆,水面阴生日脚残,尘路行多绿袍故,风亭立久白须寒。"全诗通过对湖边景色的描写和诗人的心态渲染,刻画出了诗人复杂无比的伤感情怀。如今红廖亭旁的一组雕塑,用抽象的月亮门和诗人骑马站在池边沉思的场景,把《曲江亭晚望》这首诗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曲江池之美,美在诗意。

北国看雪

文/左右

看尽了秋天的风花,是该看看冬天的雪月了。

是不是雪和月,能代表冬天的模样?没有人知道。

冬天还在秋天的树上打颤。有些叶子还是绿的,也有黄绿相间的部分。寒风将树叶吹得很猥琐。冬天还在麻雀的羽尾上,它们唧唧喳喳在斑驳的树影下觅食,蓬勃的羽毛遮住了冬天的寒意,它们的羽毛,储藏着来年春天的力气。阳光比以往任何时候还懂得怜惜。即使是刺眼的针芒,照进眼里也有一丝暖意和寒光。

来北国看雪,不能不来西安。来西安看雪,不能不去终南山。

我喜欢北方,尤其是西安。西安的雪天,刺骨苍凉,厚重坚柔。在西安等雪,是世界上最锻炼人耐心的事。头一天看天气预报,说要下雪了,人们枕着美好的梦入睡,第二天穿着厚厚的衣服打开天窗,结果看到的是漫天雾霾,或者淅沥冬雨,或者什么都没有。西安的雪天,总是在人们不经意的某一夜或者某一个早晨,袭击得突然又惊喜,来得莫名又难过。很多从没看过雪的南方女生,在西安第一次看到雪,哪怕是很小的雪,第一反应就哭了。

在西安生活了七八年,我体验过学校山上厚得有一米多深的雪,也感受过长安的寒冷,拿手机都会冻得骨折的天气。我所在的学校,名叫太乙宫镇,附近的山,附近有很多名山,二郎山,翠华山,五台山等,都属于终南山山系。有一年大学临近毕业,学校门前下了一场雪。打雪仗和堆雪人已经不能满足我们了,我们这群即将毕业的学生,在学校附近太乙山下的农家乐门前,用尽了所有的道具,在山上见了一座雪房子。同班同学小敏说,这是我们的青春纪念,也是冬天在我们心里的模样。她说完这句话的样子,哈着的热气,顺着脸颊贴在眼镜镜片上,冻得红嘟嘟的肤色,和洁白的雪一样鲜美。

西安的冬天更像一个青春的少女,像我的同学小敏。这一个特别的偏见,在我看遍了《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武侠小说之后,感觉更加强烈与贴切了。有谁能说春天和夏天的活力与激情,才是青春的代名词呢,我所理解的,正是冬天下雪时节,和着王维的某些咏雪诗句而留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心态与日常暖意。

庆幸的是,西安的雪天怎样美或怎样冷,西安人依然在西安。因为西安总有一个令人忍不住抒情的名字叫做2015年的第N场雪。

四季如花,四季如画

文/婉溪清扬

春夏秋冬各有千秋的四季,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是美的象征。四个季节,不同凡响,如朵朵绽放的花儿,香满了人间;四个季节,赏心悦目,如幅幅美丽的画卷,美丽了生活。--题记

清浅流年,月华如斯。每个流年里都有春夏秋冬复驶。春夏秋冬一季一季地在流年里穿梭,在年轮里轮回。于是,就有了春夏秋冬四季的风采,有了梅兰竹菊的韵律诗雅,有了浪漫如花的世界。每年的春夏秋冬就好像绽放在年轮中的四朵花,那么美丽妖娆,把每个季节装扮的如此的内敛,独特,美丽,极致。

春夏秋冬四季循环,每一个季节都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如春之柔美芬芳,夏之热情艳丽,秋之盈实萧瑟,冬之纯洁静美。四季以各自的魅力展示着独特的美丽别致。

春,芳菲的季节,馨香四溢,清新淡雅。此时的季节,花的海洋,绿的世界,鸟语花香溢满洲的惬意美景。闷了一冬的万物生灵有了舒展的情致,由此释放情怀的欢歌笑语淌满了生活。花儿笑清风舞,草儿长莺儿飞,树芽冒鸟飞啼,美的日子。满山遍野开满的各种颜色的鲜花,蕊心散发的香味扑鼻,香满了生活。

春,清新幽香,含雨敛烟。春天烟锁池塘柳的景致美妙、极致。烟云轻纱弥漫,湖水微澜碧绿,那烟陌柳堤,清透着绿意。姗姗而步,柳叶揽春,水淼成渠,燕飞衔枝的雅致,美妙恬静。春像一个婀娜多姿少女,她的轻舞漫歌让你如痴如醉。她是守护生命的天使,是唤醒万物生灵的百灵鸟。她用芊芊巧手,将春天装扮,将大地万物点缀。

春天的风,和煦暖人,轻妙曼舞,将温柔的春风带给了天上人间。春风,轻柔美妙,潇洒飘逸,给无际的天空带来了白云悠悠的天图,给无边的田野带来了春色满园的浪漫。春风是春天里舞动的韵美,是春天里的美妙漫写。

春天的雨,烟袅袅雾蒙蒙。春,韵雅如诗含羞,将春雨的韵雅诗篇羞羞答答地谱写在春天里,将春雨的柔情似水送给了大地和万物生灵。春雨沙沙,宛如恬静美妙的轻音乐在耳边回响。春雨潇潇,好似跌宕在幽谷深林的一曲优美的旋律在山谷回荡,春挥洒着春雨将大地滋润甜了盎然生机。春雨是春在春天里挥洒的甘霖。"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唤来了叶展草长鸟飞花红的日子,唤来了春耕忙碌。春天的美丽如花,是朝花夕拾的春在忙碌。春漫唱着春播的歌曲,和农民一起辛勤耕种着希望的田野。

春天如花的季节。每年的春天都是如此,漫写着无际的田野,送给大地绿意,把馨香的芬芳带给人间。春就像一只在春天里蹈情的蝴蝶,蝶舞心音让你为她颤动,为她寄语,为她轻歌漫写。春花的浪漫,给春天带来了如歌的韵美;春花的美丽,给春天增添了如华的真实。生命不息的流年有春的如花精彩。

春去夏来,春天的诗情画意渐渐被炎炎的酷暑替代。夏天虽然没有春天那么浪漫,诗情画意,但是夏天的五彩缤纷和热情奔放也是别样的美丽。

夏,炎热的季节。枝繁叶茂蝉鸣,花香四溢扑鼻,山峦清新翠绿。傍晚,深邃的夜空,繁星似锦,月亮也睁开了眼。荷塘在月光下银光涟涟,荷花如仙女下凡,楚楚动人。如此恬静幽美的荷塘月色景致让你置身于此惬意无比。

夏,像一个顽皮的男孩,热情奔放,洋溢着多姿多彩。他给万物带来了生长的速度,他是万物成长的精灵,他用热情洋溢的心把夏天梳理,将世界变得如此艳丽妖娆。

夏天的风,就像一个激情荡漾的小伙子,它的热情洋溢烘托着你,让你心升腾。它的微风吹拂的缭绕让人惬意,使人消除了酷暑的难捱,让你的心旷神怡。每个在夏日里度过的人们都喜欢夏天清爽的风,喜欢它的轻柔抚摸着你的脸颊,喜欢它的轻漫抚慰着你的心灵。

夏天的雨,特别多样,变幻无穷。有时候热烈而又粗狂,有时候轻柔而细腻。夏天的雷雨惊天动地,闪电像剑一样划破了乌云密布的天空,发出轰隆隆的雷声震撼着大地,顷刻便哗啦啦地下起了大雨,把炎热世界的热浪洗掉,热流带走。雨给大地一片凉意,给人们一片清爽,使酷热消失的无影无踪。夏天的和风细雨滋润着大地,小树惬意地摇曳,小草欢乐地摇摆,朵朵花儿也笑纷飞。夏天的清新四溢的雨,抚慰着池塘月色,美了瑶荷。夏雨是流年馈赠的及时雨,让人们淡忘了热气逼人的季节,让人们静享雨中的快意。夏雨是大自然厚赠给天地人间的厚礼。

夏天虽然有三伏酷暑的难捱,但是掩饰不了夏天的美丽妖娆。夏天如花娇媚,它的风姿美了天地,美了人间。夏,惊艳美丽,使大地山河壮丽多娇,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夏天渐渐的被秋天掩没了,夏去秋来的日子里,有欢乐且带有忧愁,有欣喜且带有伤感。

秋,唯实,萧瑟,是一个矛盾的季节。秋天大致可以分为初秋、中秋和深秋三个阶段。初秋,是一个经历了炎热酷暑的人最惬意的日子。它赶走了酷暑炎热,凉爽了人们。微微的秋风吹开了绿窗,一股凉爽的气息扑向你的时候,那种感觉如梦幻般的舒适无比。绵绵的秋雨扑打着梧桐叶,沙沙响的声音犹如动听的乐曲融入你的心田而甜美无暇。绵绵的秋雨滋润着大地抚慰着万物生灵,在天地之间,连着千丝万缕的柔情和情思。中秋,花好月圆,合家团圆,对酒当歌的好日子。金色满园的秋收欢歌笑语,沉浸着幸福,醉了人们。菊花的怒放,桂花的绽放,香满了书阁庭院,美了生活。中秋,是个合家团圆的日子,但也增添了多少海外游子和背井离乡人的思乡思亲情呢!"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每逢此时,倍增思乡思亲的情怀,会勾起身在异乡人的情思,亲情难忘,思乡情浓。深秋,风清萧瑟,月浮冷漠。唯有秋菊正茂,桂花逸香,盈人心弦。此时的秋,有伤感的浓重,有欣喜的欢歌。在铺满秋实的骄傲中透着微点荒凉的气息。

秋,是在心海中流淌着孤寂的情怀;是在简单中诠释着成长的欢笑;是在如歌中描写着收获的欣喜;是在思绪中确定价值的季节。秋是属于我们生命中最美的色彩,它经晨露的历练而形成四季中的黄金满地,它经风霜的磨砺而成四季的风尘。秋天,它浸染了年华的过往,风化了岁月的流逝。

秋冷掩夏,秋实颂春。秋是夏的清爽惬意,秋是春的成长精彩。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秋去秋来……每每赞歌里有春华的心飞歌,有夏纳凉的惬意小曲,更有秋实的丰收欢歌。秋天的硕果累累是人们欢唱的丰收的歌,幸福的歌。收获季节里的秋实虽然它有深秋落叶风尘的凄美,却不会被岁月吞没了它的美丽如花般的情操和厚重。喜欢春天的芳华,夏天的娇艳,更爱秋天的诚实。爱秋天的天高云淡天蓝蓝;爱秋天的北雁南飞潇洒洒;爱秋天的清风晓月水涟涟;爱秋天的田园无边金灿灿……秋天如花的画卷魅力无穷。

冬天,寒冷萧条,纯洁静美的季节,也是万物生灵冬眠的季节。

不同的地方,冬天的景致也是不一样的。冬天,最美的是北方--塞北的雪。漫天大雪,鹅毛飞絮,雪花飘落在树杈上,一棵棵银装素裹的银树就展现面前,好像"千树万树梨花开"似得季节,纯洁,清雅,韵美。山坡上盖着厚厚的白雪,好像铺在地上的棉被,让你就想躺在上面尽享它的洁净舒适;在雪白的的棉被上打几个滚更是惬意无以伦比。北方的冬天,犹如一个纯洁无暇的少女清丽纯美动人,她像伊人一样用心装扮着北方的冬天。

无论北方还是南方,在寒冷的冬天里,最受欢迎的是暖阳。清晨,旭日东升,晴空万里,暖阳金光闪闪普照大地。迎着太阳光的方向,透过密林看晴空中的暖阳,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光就浮现在你的眼前,景致别样的精致,宛如一个惊艳如花的依人小鸟向你飞来,那么亲切美丽,那么温暖可人;有暖阳的日子,是固守在寒冬腊月的人们的企盼,照在身上暖暖洋洋的感觉,让人感受到温暖日子的惬意和幸福无比。

冬天虽然寒冷,却有雪花陪伴着你,让这个世界纯美无暇。冬天虽然冷酷,却有暖阳相伴走过严冬,让人间有了温暖的感觉。冬天虽然清寒,却有腊梅花开的傲然,让天地有了红尘白雪韵染的暗香。雪花飘飘,暖阳相伴,腊梅暗香,美了人间,暖了大地,香了生活。

山山缠绕,水水相依,天天云悠,地地杰灵。山水有流年,天地有年轮。四季在山水流年中穿梭,在天地年轮间复驶。就有了四季的轮回,有了春夏秋冬各自的精彩。每一个季节如一花一世界的纯美;如一树一菩提的敦厚;如一叶一知秋的情意。每一个季节,就像花儿一样美丽,就像风景画一样极致。

四季如花,四季如画。走近大自然,用心去发现、体会,就能感受到四季如花儿般的艳丽妖娆。走进生活,心存美好,眼中有景,就能绘出四季如花般的美丽画卷。

夏日池塘

文/羊白

炊烟是村庄的头发。池塘是村庄的眼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依水而居是先民传下来的智慧。但河流总是有限的,洪水也有它狂暴的一面。于是便有了池塘,像驯服的牛羊一样,卧俯在村庄一旁。

池塘是一面天然的镜子。上映鸟雀流云、天光月影,侧收庄稼房舍、牲畜人迹。朱熹有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老先生在讲读书的道理,但依然有丰盈的画面感,一派田园美景,清新怡人。

池塘是口大水缸。每到夏天,池塘的水位会涨高许多。池塘里不养鱼,但有野生的小鱼。池塘里不种莲藕,但有野生的菱角。我们小孩不等成熟,便采来玩,女孩子们会挂在脖子上当装饰。

由于水的滋养,池塘边的植被分外茂盛,除了各种水草,还有柳树、榆树、洋槐等,都是野长的,斜逸而出,就像是池塘的睫毛。

夏日里,我们一帮孩子寻猪草累了,就三秒钟脱光衣服,跳进池塘里游泳,捉迷藏,打水仗。在水里疯够了,我们会很享受地在岸边的树荫里乘凉,打扑克牌,或是兴致勃勃地讨论曾看过的电影里的人物,区分谁是好人或坏人,谁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池塘里除了有鱼有虾,还有各种水虫,水鸟。我们最喜欢的是翠鸟,觉得它很神秘。为了能看到它捕鱼的全过程,我们通常采用守株待兔的笨办法,偷偷躲在树后或是伏在草丛里,等待着它的到来,然后目不转睛地观察它的一举一动。为此,我们的身上总是少不了蚊虫的叮咬,可我们依然兴致勃勃,满不在乎。生活的艰苦,丝毫也不能夺取孩子们玩耍的天性。

有时池塘边的草丛里会出现蛇,这让我们觉得很刺激,便找来竹竿用各种方法去逗蛇。池塘里的蛇大多是草蛇,没有毒,因此我们并不害怕。但蛇被激怒竖起头的一刹那,我们会尖叫着后退,然后是有惊无险稀里哗啦地笑。彼此对峙一会儿,蛇不是钻进了草丛就是游进了池塘,而我们会坐下来煞有介事地展开讨论,讨论蛇和蛇毒,高山,大海,远方,城市等一些缥缈的话题。

后来我长大了,外出求学,家乡的池塘便渐渐远离了我的视线。

如今,每到炎炎夏日,烦闷难耐的时刻,我会站在城市的阳台上,手摇蒲扇,眺望远方。我的心里就有了一口晃动的大水缸。有了一面清凉光亮的镜子。

"雪都"觅趣

文/周贻海

"江南雪,轻素减云端,长天远树山山白,不辨梅花与柳絮……"素有柳城之称的福建省柘荣县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成为闽东历史上的"雪都".

早在我的孩提时代,就得到了亲身的验证。那时,几乎每年的冬至和立春前后,当其他县市为枯燥乏味的呼号北风所困扰时,柘荣县总会恰到好处地下上一、两场瑞雪来。

下雪的日子长短不一,但我们总希望它在除夕的晚上如约而来。因为倘若如此,像我们这些年纪偏幼的就可以不被家长剥夺"熬年"的"同等权利";而我们总也幻想着中国的"圣诞老人"会更快地赶着马车,在雪夜把新年的礼物给我们送来。尽管如此,这腼腆皎洁的小精灵,还是经常绕开我们的想象不约而来,尤其是在万籁俱静的后半夜。她会在人们温馨安然的睡梦中,悠闲轻悄地纷纷扬扬起来。

雪落大地,亲亲柔柔、飘飘洒洒,像是春蚕轻嚼桑叶那般娴静悠然,又像是髫童梦中呓语一样自然生动。怦然心动的刹那,还是推窗问早的那一瞬间:那种促不及防的异样惊喜,那样激动失声的雀跃欢呼,为小城唤来了一冬的融融暖意和来年硕果满园的丰收喜悦。是的,"瑞雪兆丰年".雪是丰收的代言人,看到了雪就感受了希望;雪又是圣洁的化身,弥望原野的白白茫茫,就悟领了"厚德载物、上善若水";雪更是快乐的使者,她会帮你把一切美丽永久珍藏。在诗情画意的世界里,人们没有理由不年轻;在欢天喜地的氛围中,人们不得不童趣盎然。踏雪去吧,让我们在第一时间去迎接春天的情意。在这雪都,你尽可以吟诗做画、放飞灵感;在这雪乡,你尽可以把酒临风,神采飞扬……

这一年的第一场雪无疑是在海拔千米的东狮山上飘飘洒洒起来的。那是在春节前一个没有任何迹象的花样黄昏,我们在古朴温馨的"青云宫"里过吃素菜,大家兴致正酣,窗外隐隐约约就有了春蚕啃食桑叶的空灵声。有人欢快地惊呼:"下雪了!"果然,这是第一场雪。那漫天飞舞的雪花,笑吟吟地,从天空最亲最近的地方轻轻柔柔地向我们飘来。我们乐了,奔向雪野,跳入雪帘,一任新年的春雪恣意抚摸,将我们罩入无边无际的银色胸怀。

雪中行,笑声撒了一地。走在雪松夹道的回家山路上,我们三三两两轻松怡然地在雪地里吱呀吱呀地留下充满笑意的新春脚印。而缺乏思想准备的松鸡却扑腾捣鼓着寻找自己的归宿,松鼠也在松间飞快地跳跃着,急着往家里搬送枝头已经寥寥无几的松果,慌忙间撞落了一树又一树玉枝含韵的雪白花絮。

雪中行,鹅毛大雪很快将我们与东狮山一起严严实实地裹在了眼花缭乱的雪幕中,将我们织成趣味盎然、精致洁净的美丽画布。关于雪,底蕴深厚的东狮山何尝没有绮丽动人的传说?

——古时候,东狮山下住着一对饥寒交迫老农夫妇,他们男耕女织、相依为命。在一个天寒地冻的隆冬傍晚,他们在风雪冰封的龙溪草畔发现了一只冻僵了的小天鹅。这对好心的老农夫妇就将这只奄奄一息的小天鹅抱回茅屋。他们用身体轮流温暖着冻伤的小天鹅,火热的心肠终于救活了它。小天鹅养好伤后,恋恋不舍地朝天际飞去,渐渐消失在鹅毛大雪中。

又是一个飞雪纷纷的冷落黄昏,一贫如洗的老农夫妇正在寒风呼号的茅屋里唉声叹气,门外忽然传来一阵轻轻的叩门声。门开了,一个美丽的村姑风尘仆仆而来,带进了满地梨花。她是来借宿的。荒郊野岭来了春意盎然的村姑,破旧的茅屋顿时有了温暖与生气。朴实善良的老农夫妇热情地安置了她。村姑十分感动,说,"看你们一片好心,我没有什么好报答的,就帮着织点布吧。只是我织布的时候,门窗要关紧闩严,千万不能让人看破泄漏了天机。"老农夫妇点头答应,满心欢喜,却也疑惑重重。

三更半夜,村姑等老农夫妇安睡后,关上了门窗,漏夜织布。翌日,老农夫妇一觉醒来,一打平滑柔软、保暖防寒的布匹已经整整齐齐地叠在了案头上。这布匹在集市上十分抢手,很快为老农夫妇掘来了"第一桶金".他们非常开心,便挽留村姑多歇住几天。村姑很愉快地应允了,只是一再交代,她深夜织布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能打搅。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村姑的布匹越织越多,老农夫妇的生活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有一天夜里,老农夫妇终于按耐不住,合计着去窥探一下村姑织布的秘密。可当他们蹑手蹑脚、偷偷透过窗棂的小洞窥视织坊内的村姑时,双双惊呆了:只见那只他们曾经救过的小天鹅冒着严寒,将自己身上的羽衣鹅毛一片一片地织进布匹里,完成了一件又一件的心血杰作。

第二天一早,桌案上依然是一打亮丽齐整的布匹,可勤劳美貌的村姑再也找不着了。在遥远的天际,鹅毛大雪依旧寂寂无语、默默无闻地飞舞着……

这永不消匿的令人艳羡的雪啊!

被风吹过的夏天

文/陈若虞

初夏的风,是青翠色的纱,随风即起。她轻柔地穿过农舍的栅栏,掠过青葱的香樟树,又或在浅浅的海岸搁浅,只是都来去无影,留下的却是花香袭人。

阳光如影的清晨,凌风的蝶倚着一缕清香,在难辨的花影里浅唱,在细枝碎叶中起舞,温暖如同朝阳。我会迎着最温凉的第一缕风,"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我会采满满一筐葡萄,享一季风华;我会冲一杯龙井,细细品味着初夏的味道。我只想躲进一朵花里,长成跟人一般高,然后就着暖风,在这花香中氤氲沉醉。

微热的午后,青藤停不下喘息的脚步,芳华也在永不停息地生长,花香里,草叶间,徘徊着潜滋暗长的嗞嗞声。暖风熏人,我枕着风,枕着生机的花草,枕着夏花灿烂,花海为床,暖阳为被,还有白蝶的轻吟浅唱,我大可安心睡去。

等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时,层林尽染、晚霞如烟的暮色浅浅之时,我手捧一束夏风,侧耳倾听着微风的岁月往事。或远处的天空偶有几只鸟儿飞过,在娇艳的晚霞中被染红了轻羽。夜幕降临,我会搬出一张躺椅,抱上我最喜欢的西瓜,静坐在花树下。花开花落,在我眼里是那么普通,都只轻柔地掠过我的额头,我只是会心一笑,不出一言。

闲居初夏午后,暖风宜人,或伴有夏雷的轻哼,如一支缠绵的摇篮曲,我沉沉地睡去,睡意朦胧时,口中不免喃喃道,"睡来谁共午瓯茶?"被风吹过的夏天,一如记忆中那些岁月静好的日子,悄悄流去。

行走象山

文/杨朝楼

山路蜿蜒向上,路的两边照例是溪流、田野,红的野花,绿的山林,还有一些不起眼的农舍星散地落在坡地间。便是那种随处可见的山乡景色,路将到尽头,愈显逼仄,几疑是山登绝顶了,突觉眼前豁然开朗,一大片青青绿绿的草地平缓地从脚下延绵开去。

这就是象山了。

被称为南方天山的象山,最为壮观的便是连绵不绝的万亩草场。五月的象山,绿草葳蕤,被牛们踩出的瘦瘦的小径竟容不下瘦瘦的我,一些生命力旺盛的青草随意地在我的脚踝处出没。风动,草梢呈波浪状起伏,一波伏下,又一波泛起,恍觉置身于波浪柔和的绿色海洋。有雾涌起,轻轻湔洗着万亩象山的脸庞,象山便又像极了刚出浴的少女,一脸健康的红润,状态羞涩。山顶,一团云絮在向谁招手?轻轻拂动,宛如一位长者轻轻触摸象山绿色的发际,静穆中有一些克制的激情即将爆发。

万亩象山,比塞外草原少了些莽莽苍苍的气派,却多了些钟灵毓秀,在这南方的一隅,温婉地展示千年不老的容颜。

牛们很悠闲,一群黄牛和一群水牛和睦共处,牠们其实是同一群的,不分彼此,不必为三餐争食,不必为名利纷争,象山在提供给它们无尽食粮的同时,还给了它们宽容博大的心境。

且行且走,有一股很湿润的风迎面扑来,然后,就看见了一面镜子一样的湖泊。湖泊里有许多供游人乘坐的花花绿绿的游船,这多少带了些都市气息,感觉是谁把一些现代的器皿拿到了古代去使用,有些别扭。我宁愿这象山湖是一处远古的天然湖泊,那水也是从远古流来,带些宁静出尘的气息。而象山岩就在象山湖的一侧。"岩",其实是一座寺院,建在一处形若象鼻的所在,那象鼻正探入象山湖中汲水,这一处的山水便有了些人文气息。

顺湖边走,是一条经人工开凿的小径,土呈黄色,很新,散发了泥土的芳香。有几个人在卖一种有4只脚的鱼,也有人说这就是娃娃鱼。鱼很小,大的也就小指般大小,每条1元。那确实是很便宜的,如果这是一种珍稀鱼类。我说:"这鱼小得可怜,鱼们都还没长大哩。"卖鱼的笑笑:"这鱼就这么大,别处没有的。"而那娃娃鱼在矿泉水的瓶子里缩了缩身子,有些不畅的样子。

象山湖下的红豆谷却又被人称为"情人谷",这已经是万亩草场的边缘了。草场的草和红豆谷的树壁垒分明,他们的关系不像是对垒的两军,而像是象山上恪守礼仪道德的一对男女。他们都是象山的风景。雄性的红豆谷自然不如万亩草场的温婉,峭壁如削,巉岩横生,只要有土质的地方,便又长出许许多多样子古拙的树。因为独处一隅,树们从来就不曾留意过自己叫什么名字,是否名贵,只是默默地长着,护住一方山水。树的身子很矮,几百岁了还只长成数米高,那皮肤却透着苍老。因了清新的空气,或者因了万亩草场柔情款款的陪伴,树虽苍老,却仍是生机勃勃。从源头来的溪水也不甘寂寞,一路欢快地在峭壁间跳跃,线状的水落在黑褐色的山石上,溅起白亮亮的水珠。

从红豆谷往回走,折向"象山岩",这是几百年前在象山牧牛的放牛娃刘公的坐化处。生前的刘公,虽然只是个放牛娃,却为象山下的村民们做了许多的好事。有一些传说近乎神乎,象山岩的香火便因此旺了起来。在象山岩的对面,有一座小山包,是土堆垒的,叫"刘公堆沙".在象山岩的另一侧高地上,有许多半人高的石堆,很像是一座石头布成的阵法,叫"刘公垒石".我试图用手去掰那看来垒得不甚牢固的石头,却掰不动。

刘公,是象山惟一的人文积淀了,也许这是当地的人们不甘于自然景观的埋没而衍生的一段传说。

而象山原本就是充盈灵性的。

在万亩草场的另一边,有一处景观"万军洞".坐在万军洞前一方突兀的石头上,我寻思着,那一条窄窄的石隙,仅能容一人侧身而入,如何就能容纳千军万马了呢?

万军洞只是象山上一处孤独的石头的隙。

石隙的正面那方孤独的石头,石面粗砺,易于攀爬。端坐在石上,将自己坐成一方石头的样子,恍然间觉得自己就是万军洞前的门将了。山上的风全然不是五月的干燥,有些湿湿的气息凉爽爽地渗入毛孔,衣衫猎猎作响,像极了迎风飞舞的战袍。

岁月更迭,象山毫无感觉,一如既往张开博大的胸怀。一些风声和雨声慢慢地流过去了,那些被牛们走出来的小道便成了一条细细的缰绳,拴在象山的腰带处。

而我同许许多多的游人一样,是沿着那条细细的缰绳走到象山怀里的。

人与自然的交流其实很简单,当我们需要寻找一方净土,释放自己或寻找心灵的栖息地时,或许可以到象山一行。在象山的怀里行走,一些思想便如同那连连绵绵的茂盛的草长出来。

而我只是象山的过客,我终究要回到红尘中去。

苏州的目光

文/小米

去苏州16年了,她还在我的心里发酵,常常是微醺的味道。苏州在林荫下,在湖泊里,在庭院前,在我的梦中。

我是在春天去看望苏州的,是踮着脚尖去抚摸我灵魂里的苏州。江南的莺飞草长季节,大运河的波光浩渺里,苏州,穿着华丽绸缎与古朴长衫的苏州,我轻轻地靠近她的每一棵树,她的每一面城墙,每一处曲径通幽一直延伸到梦中的庭院。不,苏州,她更似一个在烟雨朦胧中撑着红油纸伞款款独行的少妇,她的美丽韵味与细致粉嫩,让我身心荡漾地偎依在她的怀抱里。

在苏州的第一个夜里,我便在梦境里听见大运河川流不息的水声,它一直滋润着苏州的肺。浩浩荡荡的大运河,奔腾了千年。坐在运河边,在她的水声里,我仿佛听见千年前,那些挖掘这条人工运河的民工们激越的号子声声,在那一群裸露肌腱的民工中,似乎有着我的一位先人。

苏州是恬静的。古树参天,绿荫连绵,庭院环抱,湖泊纵横,所以,古典的苏州,她有"水都"的美名,她有"东方威尼斯"的赞誉。整个苏州,它就是一个巨大的园林,白墙黑瓦的民居,桨声灯影上的一座座石桥,亭台楼榭,错落相映,暗香疏影之中的苏州,似乎有一层淡淡的脂粉之气,让走过历史烟云的千年苏州,依然是一个大家闺秀。

在古树葱茏中的虎丘斜塔,我也忍不住撑住白色城墙边的一棵树,倾斜着身体去打量斜塔。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就是在这里流传的。我想象着纸扇纶巾的唐伯虎,他当年吟诗作赋中对秋香的深情凝望,在秋香的秋波里,那份温柔缠绵激荡了多少人的遐想啊!我多想,与唐伯虎一起,诉说这些年来对秋香的思念。我去寒山寺,坐在枫桥边听那千年的钟声,它再次遥遥而来。在这天籁之音里,月落乌啼霜满天中,夜半钟声归来的客船之中,翩然下船的,也该有我的一位友人吧?

苏州当然是一个美食飘香的城市。特别是早晨,除了空气中绿草的清香,便是各种诱人小吃美味的弥漫。苏州的小吃就像她的千年庭院一样经典,她是为大家闺秀准备的,她是为夜半钟声的旅客准备的。吴侬软语里,苏州在轻轻咀嚼着,苏州在千年庭院中独自品赏着那一份芳香。那个阳光透过树影斑驳的下午,我们一行文友去"老苏州"茶楼里品茶,娓娓谈论着平常的人生,能听见苏州城内湖泊水纹的轻轻荡漾之声。

离开苏州时,总觉得苏州羞涩地拉着我的衣襟说,别走,别走……苏州是我青梅竹马的恋人啊。在我返家的旅途上,我还感受到苏州一直在凝望着我的目光,而当我突然转身的时候,我与她的目光相碰了,注定了一生的牵挂。

第一场雪

文/夏程

我们对一年来的第一场雪似乎尤为关注,于此而给予了更多特别的感情。出门了一个多星期,我本想写点什么,但在北方看到窗外飞扬的白雪,思绪总无法安静下来,突然想写点什么来祭奠这纷飞的美丽。

今年的第一场雪不是在家乡看到,而是在北京。我们坐火车去北京,一觉到天明,出了火车站看到外面晶莹剔透的白色世界,我有些吃惊,更多的是兴奋。这是二十多年来,我头一次在他乡看到的第一场雪!

北京西站还是老样,在这清冷的季节里依然是川流不息的人群,随着人群我们挤上了公交,本以为武汉的公交最吓人,原来北京的也并不逊色。随着售票员的吆喝声,车里挤满了人还不停地上着人。

在北京待了两天,感受最深刻的自然是北京的雪。我们去玉渊潭公园游玩,那里的湖面结了厚厚的冰,仿佛可以在上面行走。这种厚度我是从未见过的——家乡无论多冷,湖面总是只铺着一层薄薄的冰,一粒小石子似乎就可穿破它们。而在玉渊潭公园,尽管有行人往结冰的湖里扔大石块,湖面也只出现一点小小的印痕,像一缕不易察觉的微笑,淡到了极点。石块则哲人般安静地待在冰层上思考着什么。我很想去湖上走走,但公园里广播总在播放"禁止行人在湖面行走"的警示语,我只得打消了这种念头。

后来去故宫,看到故宫的护城河也结了厚厚的冰,上面有人走过的脚印。不过出于胆怯,我还是没有勇气迈上冰层。那天故宫一片银装素裹,古老的殿宇前,像铺了一层白而透亮的地毯,游客的各种脚印,踏在上面成了一幅巨大的抽象画;太阳在殿宇上闪着金色的光,在地面上又泛着银色的光,一切显得那样静谧、神圣。我久久地凝视着熠熠生辉的故宫,想到故宫的一切都是故事——那古老、庄严而又神秘的所在,里面每一棵树、每一片砖瓦、每一座宫殿和每一个角落都记录着厚重的往事。可是谁又能诉说得完那忧伤、哀怨或美好的故事?我们无法穿越时空,只能用一颗心去感受、去遐想。全世界的人都被这古老的殿宇楼阁吸引着,而故宫也愈久弥新地散发着无穷的魅力与光彩……

如鹅毛般的雪片打断了我的思绪,定睛看去,眼前的地上、树上、屋檐上不知何时堆满了雪,好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它要把一切都隐藏起来吗?我伸出手去接这大自然的尤物,雪飞在掌上很快就化了,手心一片冰凉。以前我只在书上、电脑里看过雪花,从未认认真真地观察过身边的雪。一直以为,雪除了颜色洁白再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在心底也一直觉得那形态各异而又美丽动人的雪花应该是电脑虚拟出来。似乎为了证明我的想法是有谬误的,突然一阵风吹来,雪花纷飞不止,它们飞到我的头发上、脸上、衣服上。我低头细看落满全身的雪,惊喜地发现那片片晶莹的雪花有的呈枝状,有的像星星,有的如花朵,有的似松针……真是形状各异美丽异常呢!原来我竟是如此粗心,一直未发现这真真切切美的存在。

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是爱雪的,它会让人莫名的高兴,心情晴朗!我想每个人也都是希望看到第一场雪的,那是我们走过绿色的春、火红的夏、金色的秋,终于等来的一片冬的圣洁与纯净……

雪花

文/林雨欣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很喜欢雪花了。可是老天常常不做美,度过了好几个冬天仍没能再见到我最喜爱的雪花。

今年的冬天又到了,我常常打开窗户注视着外面,期待、渴望奇迹出现——下雪。哪怕就下一分钟,不,一秒也行。那天晚上我终于从天气预报中得知第二天会下雪。这下可把我乐坏了,我一蹦三尺高!睡觉了脸上都还带着微笑呢!

一觉醒来,我揉了揉朦胧的睡眼,下雪了吗?好害怕天气预报不准确,我鼓足了勇气让自己清醒过来……"淅淅沥沥……"啊?怎么没有下雪,我犹如从天堂掉进了万丈深渊。

下课了,我不时地往窗外望,可总看不见一点点雪的踪迹。突然,有位同学说下雪了。我一下蹦了起来,同学们也都像黄蜂一样飞涌出教室。

只见雪花飘飘悠悠洒向大地,晶莹透亮,似白莲,似柳絮,似梨花,轻轻盈盈。突然下雪的速度加快了,纷纷扬扬的雪花从灰暗的天空中急速地落向地面,凌空划过无数道孤线,随风旋转、飞舞,一时间弥漫了天空。无穷无尽的雪花从天穹深处飘落,如同窈窕的仙女穿着白色的裙子,用优美的舞姿向大地撒下一片片洁白的花瓣,这些花瓣轻柔地飘落在房顶上、草尖上、树叶上,瞬间,万物的本来面目被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悄悄地掩盖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层薄薄的积雪,一眨眼工夫,雪花用自然的力量点缀了万物,将一切变得纯洁无暇。

这动人的雪花能不打动我的心吗?我不由地伸出手去。雪花是那样的调皮,我想用手去抓它,它却从我手指缝里逃走,当我无心时,却又嗖地钻到我的手心里,好清凉的感觉啊,我呼出一口热气,雪花变成了晶莹的小珍珠。

雪花越来越密,学校里弥漫着无数似花似蝶的六角精灵,它们无声无息地湿润了万物,用纤巧的魔棒将校园打扮一新,淘气的小精灵们无拘无束,欢快地、盈盈地在空中演绎着一场绝佳的舞蹈,也许是在天宫中呆久了的缘故吧,它们似乎要把浑身的白都释放出来,洁白渲染了校园里的一切。偶尔有几片雪花调皮地在栏杆架子上跳高,不时发出一声声清脆的敲击声,"叮叮当当",似乎在为我们演奏一支优美的舞曲。然而,那六角形的精致雪花,很快就融化成了水滴,融化的雪水中,隐隐约约映出了一个清新的世界。

有雪的冬天,大地透出一种诱人的纯洁,那情景比百鸟争鸣更让人心醉,比秋雨,更能让人透彻心扉,这是美的代名词,这亦是万物苏醒、点燃新的激情的报信鸟!

洁白无暇的雪花呀,叫我怎能不喜爱你呢!

僰王山瀑布

文/梁芳

畅游僰王山,最让人魂牵梦萦的是瀑布群,那些令人亢奋的、静谧的、遐想的瀑布可谓是三绝。

飞雾洞瀑布是最让人亢奋的,那种亢奋只有在洞底才能迸发。70多米高一泻而下的水流如泼墨大写意,浑然天成。层层叠起的千层岩不规则的长势把飞速而下的瀑布猛然击碎,腾起团团雾气,如梦如幻。轻柔之美裹着雄壮之美,震撼着你的灵魂,你会不自觉地大声惊叫,雾气旋转着你的叫声和着瀑布的轰轰声直冲天宇。那种亢奋愉悦的情愫无以言表。千层岩为把飞瀑修饰得更美,让藤蔓穿梭在自己身体里,肆意漫爬,褐色的岩石和白色的瀑布便描上了缕缕绿意,着实装点了画面的完美与精致。飞雾洞的晴天、雨天都有绝妙的景致,晴天阳光洒落,透过雾气形成七彩飞虹,绚丽多姿。雨天则更幽深而神秘,令人思绪飘飞。飞雾洞几十见方的洞底,幽深的洞谷、凌空的瀑布、升腾的雾气、峻峭的岩石、翠绿的藤蔓,实在是完美到了极致。

龙泉谷瀑布是最让人静谧的,这里的千层石仿佛有灵气,为了不打破龙泉谷的宁静,它悄然于瀑布泻下的地方凹了进去,让几十米高的水柱一气呵成,注入水潭,这便是龙泉潭了。龙泉潭深不见底,碧绿的潭面泛起层层涟漪,除了水柱溅起的少许浪花外,没有其他杂质。潭底和岸边都是细软的沙石,赤脚踩上去,麻酥酥的,很舒适。千层岩也像有了礼数的男子,温文尔雅,层层叠起有规有矩,圆润自然,小巧可爱的植物柔软地依附在它身上,岩石便有了生命。潭的旁边有一颗巨大的桫椤树,阔大的叶片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恐龙时代遥远的故事。静静伫立在潭边,伴着辽远而舒缓的水声,徐徐滑过的微风舞动着发丝,一切都那么宁静而悠远,心中犹如清泉淌过。突然想起听过的心理辅导讲座。老师让我们闭上双眼,用近似于抚摸的声音说:"蓝色的光照在你头上,你的头很放松很放松;蓝色的光照在你的双臂,你的双臂很放松很放松……"当我们身体被老师催眠到脚尖的时候,身心的舒适与安静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忘我的境界。此刻的我仿佛再次被催眠到那束蓝色的光中,心没有了羁绊,一种破茧而出的自由在弥漫……

唤雨岩瀑布是最让人遐想的。"唤雨岩,唤雨岩,大叫三声水就来".这里流传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小龙女爱上了这里的山里娃。龙王为阻止他们交往,囚禁了小龙女,小龙女在岩上日日盼夫归。游人在山脚的喊声会让小龙女误以为夫君归来了,便会落下激动的相思泪。我们一行人在下面高声呼喊,水珠便像天女散花般洒落,打湿了我们的脸,大家都兴奋得跳起来,但我更多的不是兴奋,而是感伤。我仿佛看到了小龙女忧郁而失望的目光,她长长睫毛间滑落的忧伤之泪滴入了我心里。那溅在我脸上的水滴也变得苦涩起来,我想世间的相思之人也会有如此的幽怨之痛吧。忽然想起红豆来,那点点飘落的雨滴是否能长出相思树呢?

僰王山瀑布终是我们无法碰触的,它宛若上帝赐予的圣物,而我们心中是否也有瀑布三绝呢?

泰山后庭赋

文/张大山

岱麓花园,齐长城下,山外青山,市外桃源,净土奇葩,黄巢苑然。

四季荏苒,风月无边。雪融枝青,冰开水绿;众生萌起,暗香浮动。一日晓醒,八面春晖。乱花迷眼,酥雨润心;盘涓旋石,草堂回莺;黄蜂扑花,鱼拥香钩。依柿傍栗,梳风沐日;斜阳醉卧,酒旗风影。烟雨道苔,紫罗地衣;月出惊鸟,时鸣幽谷。一山松阵,几溪馨草;峰峰围坐,层层叠翠。池塘早市,门巷燕家;高田天梯,平田棋局。

孟夏四月,绿遍山原。远崖排嶂,近木成林;朱帘卷日,碧幕蔽阳;浓荫匝地,野蕾藏红。蜃气楼阁,蛙声十里;良田美畦,鸡犬相闻;小荷尖角,蜻蜓早立;径曲苑幽,虫吟蝉唱;蝶衣晒粉,蛛网添丝。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山岚又起,雾蒸湿地。荧光暗游,星光明悬;彩霞远岫,艳阳近丘。

物色新秋,硕果压枝;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岩前拄杖,松下横琴;晴空余照,雁行人字;雀向檐飞,霭从窗出;白云生处,停车坐爱。迢迢牵牛,皎皎河汉;天阶夜色,红烛液光;蟋蟀竹席,瑶台玉杯;月宫温凉,人间天上。仰头明月,寄情千里;落英缤纷,飘零客心;万壑有声,群峦无语。登高极目,黄巢冲天!菊花重阳,他乡故乡?

天高地迥,霜意沓至。微风摇藤,细雪下帘;萦空漫转,兔鸠隐迹。六出滤尘,雾凇夺目;银披河梁,冻裹琼枝;冰挂九光,时闻折竹;孤舟蓑笠,寒江玉柳。松涛起兴,万木竞和。踏雪访梅,蕊寒香冷;何待暖日,俏不争春。一年盛状,尽收苑中;移步异景,神斧人工。

返璞归真,憩居田园;宾以主入,我为侍从。采菊东篱,躬耕南山,泛舟西湖,信马北疆,天笼四野,尔在中央。度假养身,休闲涤心;蓄能基地,过劳疗吧;观光天堂,劳作乐园。学士词宗,将军武库;琴棋书画,刀枪剑戟。果蔬待采,畜禽备选;鸟兽野避,鱼蟹潜底;肴馔何味?欲辩忘言;觥筹交错,不知所云。

偏离闹市,亲近山水;规避喧嚣,探古寻幽。孔孟荫庇,齐鲁风韵;自然生态,特色资源;民俗醇厚,物产丰盈;黄巢尘封,陶潜犹存。人文自然,定位独特;一二三产,和谐发展;开发保护,双重并举;现代文明,批判继承;建新农村,造"后文明"!

大别深处有奇观

文/柳长青

去岁七月出梅时节,我们慕名来到了罗田县河铺镇的簰形地村。

从半山腰的公路上下车步行,经过一片栗园,爬上一道山坡,并未觉得有什么值得称奇叫绝。及至下到一处谷底,站在灰白的花岗岩巨石上举目下望,眼前才豁然开朗。只见两岸青山相对,绵延蜿转,谷底流水潺潺,清澈见底。河中怪石林立,气势雄浑,好不壮观。有的矗立水中砥柱中流,有的俯瞰水面宛若神龟竟渡,有的酷似绵羊奔坡,有的竟如大象小盹。其石虽大小不一,态姿迥异,却一个个圆润温滑,如琢如磨,尽显天工巧夺。石上更有或圆或近似椭圆、口径异同、深浅不一的洞孔,宛如虫蛀石空。它们高低分布,纵横交错,蔚为壮观,令人称奇。如此蜿蜒数百米,绝非人力之所为。友人提示说,这些像不像天井天灶天坑天锅?再仔细看来,眼前果如一处行军途中埋锅造饭的营地,而且越看越像,仿佛真是千军万马离去之后,空把井灶坑锅遗留今天。更有人说,天完皇帝徐寿辉曾屯兵大别深山,这里就是十万天兵天将吃饭的地方。至今仍有袅袅炊烟化作云烟雾瘴在这深山峡谷徘徊缭绕,在夜静更深之时,还时常能够听到这里的马嘶人叫。此番言说,立刻为这些奇石景观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近观这些天井天灶天坑天锅,其形状如旧时农村舂米的石臼。其口小、肚大、底平,其口都有明显的打磨痕迹。有的如充盈积水,清澈见底,恰似贵妃浴池;有的干涸已久,只有些许砂石还残留其底,却生长出绿色的植物;有的砾石与水共存其中,就像是鱼翔浅底,静谧安详。有的臼臼连环,有的一线穿珠。有的大小相伴似日月相随,有的形若北斗七星竟辉。真乃一步一景,美不胜收。令人遐想赞叹之余,不禁要问,这些神奇的景观因何而成?

友人介绍,此处石臼的形成全凭巨大水流数百万年坚持不懈的冲击、洗刷、摩擦而成。尽管河床的基石都是坚硬的花岗岩,但这些巨石各自所含的成分略有不同,有些部位的结构相对软弱,受水流的长期冲击和水中酸性的侵蚀,就被切割成奇形怪状。有的巨石身上可能形成一些局部的凹陷,巨大的水流裹挟着砾石在凹陷处形成旋转,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这些砾石就在凹陷处回旋打磨,天长日久,使凹陷被打磨得愈来愈深,凹陷的开口也愈来愈大。凹陷既深既大,又更容易被水流带进更多的砾石,停留在这里的砾石又会随新的更加凶猛的水流一起高速旋转,不断地撞凿凹陷的坑壁,使其愈来愈深、愈深就愈有旋转,愈有旋转就愈转愈深愈转愈圆。如此循环往复,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以致水滴石穿,最终形成了今天令人叹为观止的奇石景观。这就是水的力量,水的神奇。

也就是说此处的石臼是因水流而成,当称为水臼。水臼的形成需要一个长久稳定并且具有相当冲击力的水流条件。河铺地处大别山腹地,森林覆盖广,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其上游还有天堂湖的三级电站,而且落差相对较大。这就表明形成当今水臼奇观的水流条件是充足具备的。水臼之说,当为成立。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虽令人匪夷所思,却无不让人由衷惊叹。有同行者说,自然景观固值赞叹,却非人力所为,全赖上天的赐予,实不值企羡。而社会的人文景观,乃人力发奋之所为,人皆可争可创可比可学,这才更加珍贵,更值得赞颂夸扬。

就在当日,我们了解到,河铺镇正致力于建设"孝德名镇".他们让孝文化进镇村干部的头脑,进中小学校的课堂,进农家的千门万户。创评孝德明星,建立孝德基金,用古代的"孝子"感染人,用当代的"孝星"激励人,用厚重的"孝德"熏陶人。迄今已进行四届孝德明星的评选表彰,使得一大批孝子贤孙,脱颖而出。他们中有将因车祸完全丧失行走能力的父亲从河铺背到上海去边打工边照料的年青人彭锦,有年过花甲二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护高位截瘫的儿子和身患重度癫痫的孙女的胡汉民夫妇,有帮助上百名乡亲走上脱贫致富路,先后为六位老人养老送终的个体工商户廖祥兴,有坚守乡村20年的代课教师唐高群,还有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精心照顾体弱多病婆婆的好儿媳陈英兰、吴春梅和周琴,也有致富不忘桑梓、扶残助老的创业人士文家旺、朱兵胜,更有大爱无疆、敬老爱亲的周祥学、唐志莲和肖建辉。这样的名字数不胜数,每一个闪光的名字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如今孝德群星闪耀,已成为河铺最为壮观的景象。

就像水臼奇观的形成需要具备强大持久的水流条件一样,建设"孝德名镇"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现实的条件。

为了打消我们的疑虑,镇里的同志又把我们带到了位于独尊山下的古人墩村,让我们参观了一处人文景观——吴氏孝子祠。孝子祠系明代吴氏后人在元代所立孝子牌坊的基础上所建而成。祠为砖木结构,四檐有彩绘花纹。牌坊为条石结构,三门四柱,共有四层,高5.12米,宽4.52米。石上有龙凤浮雕,古朴庄严。牌坊居中的"吴氏孝子坊"字样依稀可见。此坊为元庭奉议大夫淮西宣德肃正廉访使温迁及地方官吏所立。祠内正中是一块高约2米、宽近1米的圆顶青石碑,上刻"旨旌表孝子大中"的题额,是为纪念元朝仁宗皇帝御封吴大中为孝子所立,碑文所记皆吴大中孝行。

传闻吴大中之父吴季益,抗元失败后,难忍亡国之痛,终日郁郁寡欢。为使父亲消除惆怅,安度晚年,吴大中用尽心血,倾心伺候。"父七十二而寝疾,朝夕衣不解带,极力医疗。罔瘳不食,泣血几绝。"俟父八十而终,吴大中便"奉母陈氏庐于墓侧,十有七年".他一边为父守孝,一边百般孝敬母亲。待其母年过九旬无疾而终后,他又在母亲墓旁守孝一十五载。此事传至朝廷,仁宗帝经派员核实无误后,遂于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亲下圣旨,御封"吴氏孝子",旌表其门,并加封吴大中为翰林院侍制奉议大夫之职。延佑五年(公元1319年)吴大中逝世,朝廷拨专款御葬,赐黄旗黄伞、金丝銮驾,召百官到古人墩送葬,并建祠立碑,以示褒扬。吴氏孝子的故事因此在民间传为佳话。

吴大中的孝行善举感天动地,流芳百世,教育和感染了七百多年来生于斯长于斯的河铺人。时至今日,尚孝道,重孝德,行孝义已经成为河铺人家风家训和家教的核心,人们竞相以忠孝作为代代相传的传家之宝。河铺的领导者尊崇民意,顺势而为,挖掘孝德资源,引领社会风尚,一心想将根植于人民心中的孝德文化弘扬光大,建设"孝德名镇"不仅恰逢其时,而且实属理所当然,实至名归。既然说孝理讲孝事比孝行已在河铺大地蔚然成风,只要他们发扬水滴石穿的精神,坚持不懈,"孝德名镇"的光芒就必定会闪耀在大别山上,并且光照中华。

参观既毕,我等心悦诚服。皆赞河铺虽地处大别腹地,却既拥有独特的水臼奇观,又拥有尚孝重孝行孝的人文景致。水臼系天造地设,孝德乃人所共建;水臼折服人心,孝德温暖人心。这天赐的景观与人育的风范共存于河铺,是为天人合一的真奇大观。有感于斯,我欣然命笔,作文以记之。新年伊始,又闻河铺再添美景再传佳话,遂抛砖引玉,以表我由衷赞美之情。

红树林

文/余生欲老

海口东南角演丰镇红树林风景区是我国最大、最早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那里风光秀丽神奇,是我们海口的骄傲。

进入红树林风景区,迎面一湾浅浅的海水,水面上初架一道木栈桥,平平坦坦,两边栏杆,还亮着新刷油漆的明黄光泽,通向远方。走在栈桥上,放眼四望,曲曲弯弯的水稻上薄雾袅袅,红树林一丛连一丛,高高低低,一片连一片,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这些树都生长在水边,黑乎乎的泥地上树根交错纠缠,有的像鸡爪,有的像罩笼,有的像脚手架,有的像拉满的长弓,仿佛未经雕琢的艺术品,比榕树的跟还更具姿态。滩边树木或像山羊望云,或如仙翁观海,或似巨象吸水,或若龙宫幻景……葱葱茏茏的树冠连连绵绵,宛如层层叠叠绿色的云朵悠悠漂浮,有的树冠甚至直接浮在在水面上。一只两只水鸟在树冠上"扑棱扑棱"飞过,或优雅地盘旋。北方已经冰天雪地,天寒地冻,这些鸟儿都是从那辽远的地方一路辛辛苦苦飞来这里过冬的吗?阳光温暖,海风清凉,走在别致的栈桥上,满眼绿色和水色,不禁心旷神怡。大家兴奋极了,仿佛生平第一次扑入大自然,双目神光离合,新奇,激动,喊着,叫着,在栈桥上"咚咚"地跑啊、跳啊,或斜倚护栏,摆出各种姿势,请同伴们用手机、相机、平板,记录下这美丽的画面。

十几年前初到海南,刚听说红树林,便悠然神往——蔚蓝的海水潮涨潮落,火红火红的树林熊熊燃烧的烈火一般在水面上升腾跳跃,哗哗涛声,呼呼风鸣,那该是怎样一种神奇瑰丽的景象啊!后来终于见到了红树林了,只见满眼苍翠,不禁奇怪了:没有一棵树是红色的,为什么叫红树林呢?后来听人说,红树林不是红色的树林,而是属于红树科的树种。它们生活在水边,涨潮时树干浸泡在水里却不会泡坏。尤其特别的是它的生育方式:当其果实成熟时,并不马上落下,种子在果实内萌芽,长成小苗后才同果实一起依依不舍从树上掉下来,插入泥滩中长为新株。如果落在海水里,就随波逐流远漂传播,两三个月也不会浸坏死去,一旦遇到泥滩,胚根着地,立即插入泥中,只要两三个钟头,就可以扎下根来,顽强生长,抗风浪,固沙滩,保农田,也保护着各种水产和鸟类。

边走边看,我突然注意到栈桥转角处栏杆外一丛苍翠的树梢,浓密的树叶掩映间,一个个鸡蛋大小的胚胎上端顶一朱红的约5厘米长的圆锥小刺,在枝头颤颤悠悠,楚楚可怜。看着它们,我仿佛看见它们生根发芽,长高长大,筑一道绿色的海上长城,也构建鱼虾贝蟹和各类鸟儿的生息乐园。

前面有了台阶,我们拾级而上,视野豁然开朗——这里是一个小小的观景台,四下里全是红树林,直漫天际,不时来一阵阵风,树梢摇摇晃晃,绿色的海面上顿时波翻浪涌,我们都像在船上,正乘长风破万里浪,直挂云帆济沧海!长吸一口气,缓缓呼出,顿觉天高地迥,逸兴遄飞。"啊——"有人在尖叫,原来台面不再是木板而是钢化玻璃,青翠的树梢就在脚下,透过枝叶缝隙隐约可见沉静的水光。水光潋滟,树梢轻摇,我们仿佛小说电影中的武林高手,凭着绝顶轻功在树梢上飞跃,又如天上神仙凌空飞举,在树尖上飘摇,又兴奋,又担心,心虚虚的,颤颤的:万一玻璃破碎,摔下去可就惨了。

走过一处浅湾,近岸处泊着一只小船,没有人。"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就是这种情境吗?这是村民放鸭的船吗?还是渔船?这里的咸水鸭、海鲜都是海口的名吃,每天有不少人慕名驱车而来,大快朵颐,在苍茫的夜色中尽兴而归。

寻访香龙山古寨

文/杨天军

孟春时节,我们慕名登上香龙山古寨,仔细寻访了这座有许多神秘色彩的古山寨。上寨踏访,从心里、从感觉、从视觉上都有着既新奇又古老、既亲近又遥远、既相识又陌生的认识与感悟。

香龙山,坐落在观音溪镇跳石沟村与庆华镇邱家嘴村的交界处,地属跳石沟村。在庆华、观音溪的小山外的浅丘上,突然兀立起一座山,高出平丘近300米,山头上建起一座山寨,东、南、西部地势陡峭,悬崖险峻,寨下是原华蓥市园艺场,西部的凤凰寺的一半是原华蓥市园艺场的柑桔园,一半是跳石沟村的农田良土和1959年代拆毁的古庙遗址,北部则是跳石沟村的果园。从地理上看,一条起至岳池县临溪镇、经岳池县天宝乡、华蓥市的原高坪乡的丘陵山脉,从北向南与华蓥山平行地向南展布,在与庆华镇的交界处的香龙山突然打住,这条山脉就在此扬起了龙头,眺望着宝鼎。从庆华看去,平地拱起一座高山,形似龙头,龙头向着溪口镇方向昂起,与华蓥山宝鼎遥相对望,龙头上建有一寨,名曰香龙山寨,寨似古色山居,更象防御城堡。寨的南部直挺挺的兀立一座二十余米高的自然石塔,当地人叫它为"龙头",又叫"香炉石"、或叫"香炉钵钵".

香龙山古寨南北长410余米,东西宽260余米,从南至北呈扇形状,南小北大,北高南低;古寨西南部开有一大寨门(即前寨门、亦是主寨门),北部开有一寨门(后寨门)。一进主寨门,就给人一个又一个的惊喜,寨子里民房间间,楼房重重,树竹蓊郁,掩映石梯,昔日的大气堂皇建筑风格犹存。寨南端险处,原有一座三楼一底的青石碉楼,"文革"前是香龙山小学(又称跳石沟村小学),大碉楼前有一100余平方米的操场,是村民休闲和小学生的活动场所;实在可惜的是,这座大碉楼在1966年"文革"时被拆掉了,楼房的百年木头搬至跳石沟三队的荒草坪上修建了一所土墙小学,现早已垮掉。现存在的半截石碉楼就是当年大碉楼北旁的小碉楼,一楼一底,当时作为生产队的保管室,20世纪70年代末小碉楼的楼房被拆,只剩下今天这半截碉楼,它仿佛在仰天长叹!它虽然被遗弃,观看门楣上工艺上乘的雕花,恰与西南门相得益彰。从楼旁至北部,东部全市青石寨墙,寨墙外全是数丈高的悬崖,寨墙上盖有两米宽的厢房,现在大部分已被拆毁,只有隐约的石梯小路,勾起了村民无尽的记忆。大碉楼遗址向南约20米,就是老鹰嘴,是寨南部的最高点。爬上老鹰嘴,踏上了望石,望着前面相距10来米的香龙塔石,庆华大地的果园、田园,溪口和庆华的工厂、场镇,华蓥宝鼎的风光、秀色,无限美景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香龙山古寨的北部是一片较为开阔的高地,原有丈余高的寨墙,现多被拆毁,原来雄伟严实的北寨门现已被拆了,只剩下部分残残垣断墙在抽泣。北部的石碉楼早已被拆,遗下的石拱门,还在仰望蓝天,似叹似诉,向世人倾诉着这山中古寨园林的悲痛。

据考证,这座山寨始建于元代,明末清初加固修建,大小碉楼就建于此时,清代被韩姓大财主买下,又进一步进行了修葺。它与北部2华里外的白岩寨、5华里的三业寨形成了遥相呼应的山寨,它们是高坪乡(原福星乡)的三处坚固的防御工事,易守难攻,它们守护着芸芸众生的安全。香龙山古寨是当年华蓥山游击队的根据地之一,韩明凯3名等地下党员就出生在这座古寨上。古寨东南部的悬崖上,还镌刻着清代嘉庆年间的诗词,以前人们未曾看见,可惜许多字已经斑驳脱落,难以辨认。魁桥的殷礼诗曰:"遥觅炉山影最高,游人到此意自豪;白石累累如龙爪,青草蔓蔓似凤毛;香雾不烦僧献炷,烟霞何待世焚膏……"当地民间有诗曰:"香龙宝鼎遥相望,山灵地杰人吉祥;寨中奥妙待客解,窥得靓景永难忘。"

如今的香炉山寨,寨上寨下,方园几里内,全是果园,宽阔的公路通至了寨下。时下,花开枝头,笑满果园。穿行寨中,其乐无穷!

惜别香龙山古寨,回望着那高高的山寨,那挥之不去的情感在脑际萦绕。心中也不免生出些许叹息,这么好的文物、景点遭到了毁坏,至今也未在香龙山古寨见到"文物保护点"的碑文。

香龙山古寨,永远的山寨。

大浦的灯光

文/何先金

大浦之夜,一片灿烂辉煌。

当夕阳徐徐地坠入连绵起伏的浮山,西天收起了它最后一抹彩霞时,夜幕就悄悄地笼罩了大地。在许镇镇大浦新村内,一条条街衢旁的路灯次第亮起:先是宽阔平坦的主干道两旁立着的高杆灯齐刷刷亮起来;须臾,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街巷路灯也一下明亮了。顿时,整个新村社区灯火通明,亮如白昼。倘若你注目于某一盏灯,那灯光仿佛是绽放在黑暗中的一朵白色之花,点缀在夜幕中,美丽极了。这些太阳能路灯,有的静立于社区的广场旁,有的静默在蓊郁的香樟树下,给新村的居民带来了无限光明与快乐。可不是?天气晴朗的光景,晚饭过后,在明亮的路灯下,居民有的在谈闲天,有的在漫步,有的用小车推着幼儿在消遣,呈现出宁谧而和谐的景象;还有一些追寻健康时尚的妇女,在文化广场锃亮的灯光下,踏着轻快的乐曲,跳起广场舞,幸福写满她们的脸庞,吸引不少观众驻足欣赏。她们沉浸在如水一般的灯光中,动听而节奏明快的乐曲声和观众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其乐融融-----多么温馨而美好的新村之夜啊!

大浦新村旁的浦西湖西岸,高高竖立的路灯散发着柔美之光,照亮着修长而洁净的环湖路,好似荷兰画家弗美尔的油画。隔岸观看,灯光映射在泛着微澜的湖面上,一闪一闪,跳荡着晶莹的波光,迷离而娴静。倘若空气湿润,地面的水汽与湖中的簿雾升起交织,给这些路灯裹上了一团朦胧的光晕,呈现出迷蒙而空灵的景致,给人一种难以言喻的美的享受。

"灯光胜明月,心怀追少年。"我每每散步于此,看到这些锃亮的灯光,眼前总会出现与少年时所见油灯对接的情景。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每俟天黑,大浦人家的屋内就点起了煤油灯。灯是用空墨水瓶装上煤油,在上面用粗线穿插作灯芯做成的。点燃后,如豆的灯光仅能照亮一小块地方。那是计划经济的时代,煤油按人头凭票供应,为了节省点滴煤油,所以天不黑透,农家是不点灯的。同时,灯不仅不亮堂,而且点得时间稍长,空气中就飘浮着黑灰。孩子们在灯下念书、做作业,妇女们在灯下做针线活儿,鼻腔里总会吸进一层灰。有的人家为节省灯油,天一黑就干脆睡觉。后来,虽然用上了好一点的罩子灯,但村民们还是要把灯光调小一些,尽量少用煤油。及至七十年代,大浦人家终于通上了电,然其时依然贫穷,村民们仍舍不得多出电费,使用的灯泡瓦数都很小,拉亮后也好似红虾。斗转星移,时代嬗变。八十年代初,改革的春天终于来临。村民们渐渐富裕起来,家里才真正用上了大一点的灯泡,有的人家还点上了日光灯。不用说,灯是越点越亮堂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大浦又搞起了亮化工程,连道路上也用上了路灯。它不仅点亮了大浦的夜晚,也点亮了大浦人民的幸福生活。

大浦灯光之美,更在大浦乡村世界旅游景区。是的,夜幕降临,这里华灯齐放。且不说紧倚乡村世界205国道上那一溜靓丽的高杆灯,单那农业文化广场上的一盏盏明灯,放眼望去,一排排,一列列,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整个广场被照得一片雪亮。那青青的翠竹,那馥郁的桂花树,那花坛内艳丽的花,那棵棵如盖的香樟树,那遒劲凛然的铁树,在或现代时尚或古朴典雅之灯的灯光照耀下,色彩显得益发苍翠和秀美,赏心悦目;那悬挂在树上的红灯笼,也被映衬得更加绚丽与喜气了。还有那"大浦绿洲生态餐厅"、"现代农业育秧育苗工厂"等宏伟建筑四周屋檐上的霓虹灯,像一条条在夜空中流动的彩河,流光溢彩,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浪漫意境。它们与广场上静美的灯光交相辉映,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尤其叫人欣赏不尽的是,那偌大浑圆的"海啸体验馆",在夜色中,色彩变幻,时而浅红,时而嫩绿,时而蔚蓝,时而淡紫。遥遥望去,它好似一颗硕大无朋的半圆形彩色宝石,镶嵌在美丽的浦西湖畔,叫人叹为观止,浮想联翩。

大浦之夜,宁馨而和美。这里千百盏的灯光,明亮而色彩斑斓,汇聚成了一片灯的海洋,疑是银河落九天,蔚为壮观。散步在大浦乡村世界景区和新村社区的灯光大道上,不禁使人生发出一种"天上人间"的喟叹。

我爱大浦的灯光!

金秋十月蟒河行

文/燕苑的天空

几位友人多次盛情邀约,于周末终于成行,在这个特别宁静的早晨,我们驱车向久违的蟒河进发。

真是"城里不知季节变换",这几天忙得有点昏头昏脑的我,一出城,才知道秋日的真正来临。一路驱车,不禁心情大震,好一个迷人的季节,好一个爬山涉水的时节,色彩斑斓的秋日,让我感慨不已:人生匆匆过,岁月如穿梭,如此这般逍遥日,但愿年年多。

很快,蟒河映入了眼帘,我不由的惊呼一声:蟒河在秋色的洗染下,五彩缤纷,多彩得娇艳,千姿百态,多姿得叫绝;明媚的阳光,灿烂得耀眼;碧蓝的天空,纯净得陶醉;舒爽的空气,怡人得赛仙!山峦叠嶂,瀑布如帘,闲逸草堂,曲径悠然,流水潺潺,洞穴幽幽,灵猴嬉戏,百鸟欢歌,真正的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阵阵惬意,塞满胸襟,我仰卧在绝壁后的台阶上,忽如在久远的世纪里穿越,这苍桑般的宁静,似乎听到了贤仙修禅打坐时的悠悠鼻息,这种宽博的孤独、洒脱的寂静、粗犷的凝重,在这里演绎得淋漓尽致……

朋友催促,我才从遐想中惊醒,又一脚迈进了漫天红叶的百里画廊。无怪乎人们称这里为"黄土高原小桂林",这里的奇山奇水,奇景奇境,鬼斧神工,妙在天成。浓浓寒霜,丝丝朝露,又染就了这里的山川崖壁如滴血、似喷火,如夕阳,似晚霞。再远望崇山峻岭中闯王箭穿窟窿山、王莽挥刀劈山缝、五龙献身成莽湖的传说活灵活现地镶嵌在涛涛林海、阵阵红浪中如歌如泣……

一步一景,步步皆叹,我们仿佛在世外桃源里闲庭信步。欣赏着这自然的美、悠然的美、古朴的美、纯洁的美、苍桑的美、成熟的美,我的心始终飘忽在山川云雾间,享受着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宁静和美丽!

啊,人生如斯,更美!

雨中僰王山

文/周典

雨像拉直的线一样,急不可耐的拥抱着这片漫无边际的翠竹林,深吻着这片僰族子民曾繁衍生息的神秘沃土。一眼望不到边的竹林,在这灵动的雨水洗礼中显得越发的青翠亮眼,给人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和震撼,这种震撼与行走在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雪国世界,白茫茫的一片撞击着眼球带来的视觉感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看过无数场雨,听过无数雨水撒落大地的声音,欣赏过四季不一样的雨景,却在僰王山的竹海里感受了一回尤为独特的雨景、雨声和雨情。

雨前赴后继的从天际坠下,敲打在竹颠,敲打在竹竿,敲打在竹叶上……

雨打在竹颠,虔诚的弯着腰的竹颠微微一颤,在微风的拂动下开始摇摆,忽而向左,忽而向右,那情态宛若一群佝偻着背的老人,虽历经风霜但却毫不畏惧,风雨间倒显得十分的憨态可掬!

雨打在竹竿,竹竿以它固有的挺拔予以最有力的回击,不动声色、不改容颜,颇有点"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淡然与气魄,如此的坚韧有气节,怪不得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喜咏竹、颂竹!雨沿着粗壮的竹节顺流而下,你追我赶倒也欢快!被这雨水一冲刷,那些粗壮的竹竿就更显得青翠亮眼了。

雨打在竹叶,竹叶瘦弱的身躯不堪承受这急迫的奔走着坠下的雨点的重量,在雨水与竹叶亲密接触的瞬间,会失去重心的自然往下一落,但一眨眼,它们又顽强地反弹起来,抖擞着精神,在风雨中傲然站立,等待着下一滴雨滴的到来,然后再下压,再反弹,再抖擞着精神站立……

雨不停的下,渐渐的有薄如轻纱的雾气在竹林之中升腾,开始只是一处一点,慢慢的,这些升腾的水蒸气慢慢汇聚在一起,如一大团一大团的棉花糖向外扩展,继而向每一片竹林涌去,向山里的每一个角落涌去,很快,整个僰王山就被茫茫的白雾包裹,不辨东西,宛若仙境。置身于这雨中竹海,眼前雾气缭绕,整个人仿佛真的就处在仙境之中,所以,僰王山虽没有住着神仙,但却依然如此有名也就不难理解了!

整个僰王山都在接受着雨水的洗礼,这般雨景下,雨声自然也与别处不同:雨丝从天际纷纷扬扬的坠落,打着节拍似的,唰唰有致,敲打在翠竹上发出滴答的脆响,敲打在竹叶密布的土地上发出绝妙的声响。急雨引来了微风,风儿摇摆着婀娜的身姿,柔柔的拂过竹林,逗乐了调皮的竹叶,他们开始在风儿的环抱中左右摇摆,飒飒作响。从山上奔流而下的溪水,在撞击着溪边的大石发出低沉的怒吼后又急急的奔向远方……近处农家院舍里不时传来几声鸡鸣,继而又被湮没在更强劲的雨声中……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汇聚成了一支歌颂僰王山的赞歌。这赞歌不仅悦耳动听,而且曲调悠扬,是久居城市、听惯了雨水敲打着建筑物和坚硬的水泥地板发出的浑浊声后献给耳朵的最奢侈的礼物!

许是因为山上海拔相对较高的缘故,这里的雨大而急,以宛如迫切的想和自己爱人拥抱的速度奔向大地。哦,说是宛如也许并不贴切!也许,雨水和大地本就是一对亲密的恋人,只因命运的捉弄,他们被这片神秘的竹海分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但他们却将深情埋在心底,用眼神交汇,期待着每一次的相聚。许是上天所感,今年的雨水特别多,不为别的,只为成全这一段执着的爱恋。雨水和大地都能如此多情,那僰王山儿女的缱绻深情更能感天动地。僰王山的雨景秀美梦幻至极,僰王山的雨声悦耳动听,僰王山的雨中之情唯美感人。感谢这一场雨,让我邂逅了一次未曾际遇过的僰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