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景的文章
倚栏轩精选12篇关于写景的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关于写景的文章(精选12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沱江之恋
文/谢丽荣
凤凰小镇还没有醒来,沱江就用她湿漉漉的雾气,推开吊脚楼上的雕花窗棂。
"翠翠".一个低沉的声音穿过青石巷,裹着浅淡的雾霭,贴近一个人的衣角。苍山烟雨,清江着釉。摇一叶乌篷船,让桨橹随着"哗哗"的节拍,捣碎波光粼粼的微澜,抵达古老的边城。墙垛、老塔、夺翠楼,以及江边捶衣裳的花腰姑娘,带着历史的沧桑,和灵秀的韵质,漾进我的眼眸。
"翠翠".太阳仿佛被吵醒了,它揉揉惺忪的眼睛,打着哈欠。我沿着细脚伶仃的古楼、舟影、跳岩依次望过去,璀璨的阳光,把江面挑染出绸缎般的华彩。闪烁的斑斓,像花簪流苏,银质铃铛,或者一款心仪的信物。
"翠翠".我趁着清晨的鸽哨刚刚旋起,又"扑棱棱"低徊;趁着你头枕船歌,呼出沉沉的鼻息,尚未醒来;趁着一尾鱼,"啵"地一声跃出水面,又滑进细柔的水草。再一次默默轻唤。
一点不错,沱江不适合,你用盛情的目光久久凝视,或大声呼叫。她是一位沉静的女子,只怕一靠近就低眉,一相遇就红着脸,彼此错过。她不像秦淮河那样,荡着胭脂水粉的香,撩人魂魄。她只允许你隔着时光,用指尖托起她干净的下巴,对着清澈的眼瞳,怜惜地叫一声"翠翠".这就够了。
游峡小记
文/党彦红
传闻九龙峡谷幽峡奇、风景如画。趁周末,游峡去。周六一大早就和同事出发,车行途中远望群山,连绵起伏,莽莽苍苍。一个多小时的路途颠簸,终于到达。
走进景区大门内,有一张大大的游览图给我们指引方向,不用导游,这里有那么美的自然风景,只要带上领略风景的心情就足够了。
沿坡而上,只看到光秃秃的山头,不禁有点失望,再往前走,路左面有一片小水沟,大人毫不在意,却引起了两个孩子的兴趣,因为石头旁边有好多小蝌蚪。他们跑下山路,不管石板光滑,弯腰抓蝌蚪,可气的是他们把纯净水倒掉做容器。没办法,出来就是为了孩子高兴,只好听任他们了。
知情人看我们在此停留,劝我们继续前行,景色还在上面,这里不过是进山而已。这句话更激发了我们的兴致,可孩子们不走,在儿子抓到一个蝌蚪,并将鞋子弄湿后,终于听从了我们的劝说。
我们到达的第一站是老龙潭,它由飞龙泻玉等几个景点组成,上到顶上看的确是一条巨龙从天而降,直入潭中饮水。最难忘的是巨龙给人的震撼,虽盘踞沙地,却昂首张口,大有喷云吐雾之势。我爬上龙的脊背,感受龙的豪迈,本应是盘踞于碧水深潭,因为春季干旱,不得不委屈了老龙,它只能从口中垂下淅淅沥沥的涎液。
绕过老龙潭,拾级而上,抬头看看一眼望不到顶的台阶,低下头、沉住气、揣着"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期冀,又拐了几次弯,爬了几道不断上下起伏的山路,终于来到了大峡谷,有蛟龙峡、卧龙湾、蜻龙峡、火龙峡等。其中,蜻龙峡水流湍急,来势迅猛,真是银花四溅,好不壮观!
有山有水,景越发灵秀,苍翠的高山配以叮咚的泉水,那一种静谧,确是心灵的洗礼。
在去原始森林的路上,我们都没有走台阶,而是顺着前人爬过的痕迹,向上攀登。同伴们走在前面,后面的游人还未赶上,我坐在古树下,任山风吹过脸庞,任心儿自由飞翔,惬意之怀,无与伦比。
对面的群山,在蒙蒙的雾气中,仿佛是水中的倒影,却苍翠、邃远。站在高山之颠,向下眺望,人,车,一切事物都变得渺小,在大自然面前,谁还有资格炫耀自己呢?
太阳已西下,回家的路途还远,在同伴的催促下,不得不依依不舍地告别大山。
如今,回首青山,梦里依稀常在!
诗意双山
文/郭霁颉
双山,我已牵挂了很久。
因为,这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张家港唯一的"处女岛".这里没有一家工业企业,这里有着保存最完好的生态环境,这里是梦中的绿色家园。
这个初秋,我冒着细雨,踏浪而来。
双山,以雨为帘,却掩不住,她的独特风姿。茫茫雨雾中,双山就如同一个刚刚从秧田中赤脚归来的水乡村姑,素面朝天,朴实自然,又充满着一种灵气和大气。这种灵气和大气,是千古不息的浩浩长江赋予的,有了长江的润泽,双山便有了水的灵动,水的丰厚,水的乐趣。绿岛水韵,这是双山美的精髓。
绵延20公里的江堤,是双山厚实的胸膛,执着守护着这个小岛的恬静和安宁。而上沙咀旁的望江亭,便是双山灵动的眼,在这里,登高望远,看大江东去,渔舟唱晚,听波涛拍岸,巨轮笛鸣,感受到的是时代的律动和蓬勃的生机。从高高的江堤俯视,在空阔的滩涂上,茂盛的芦苇和清亮的水潭,就象一圈圈项链,戴在了双山清秀的脖子上,给双山增添了一种别样的风情。想像着深秋时节,风和日丽,在蓝天碧空下,那纷纷扬扬的芦花,与浪花共舞。这一片乐土,又该如何地风光无限?"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彼时彼刻,夕阳西下,那晚霞红似火,芦花白如霜的景色,定会让游人如痴如醉。
长堤内,是一块块称为"圩"的绿色大地,如一方方巨大的绿毯,随意铺展在亮晶晶的水域中间。茂盛的树林与大片的庄稼一起,连绵成一个翠绿的整体。星星点点的农庄,以最朴实的原木结构,吸引了四方游客。而在被誉为"浮在长江中的高尔夫球场"绿色的草坪上,老外们竟然不顾细雨纷飞,挥杆依旧。这里的空气,清冽得仿佛加入了薄菏,深深地吸一口,那种清凉便能沁人肺腑。这里的河塘,清澈得让人惊叹,岸边竟然挤满了密密麻麻的螺蛳——年少的时候,常常在下河淘米、游泳的间隙,在水栈边的石缝里掏摸三两下,不一会儿便能满载而归。一直以为在加速发展的工业经济中无法找回的时光,竟然在这里重现。仿佛突然穿越了30年的时光隧道。
因为下雨,无法细细观赏双山岛原生态的田园风光,好客的主人,便捧出了一桌子美食,让我们慢慢品味。鸡蛋、鸭蛋、长江杂鱼……还有名扬港城的蟛蜞豆腐——在慢慢上升的雾气中,青青的韭菜和白中带紫的"豆腐花"飘荡在汤面上,翠叶伴紫花,真有诗般的意境呢,轻轻地舀上一勺,那"豆腐花"松软香醇,汤汁更是鲜美异常。看到这盆"蟛蜞豆腐",一下子又让我想起了芦苇丛中捉蟛蜞的野趣,这种趣味,能把人带到童年,让清澈纯洁的心灵如鸟儿般飞翔。
只有80年历史的双山岛是年轻的,然而,那曾经的老圩墩见证了江潮汹涌、水患频频的沉重岁月。如今,年轻的双山却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旧貌换了新颜。环岛堤坝的修筑、客运钢质码头的建造、渡口门楼的矗立、双山岛旅游度假区的完善……这座江边小岛,真正呈现出了"红楼竹影天鹅飞"的诗情画意。
瘦西湖 扬州月
文/张峪铭
瘦西湖上,一泓曲水宛若锦缎,如飘如拂,时放时收;扬州月下,一地银辉如水流泻,如霜如雾,亦娇亦柔。真不知是谁丰盈了瘦西湖,是谁妩媚了扬州月?
"二十四桥明月夜,波心荡,冷月无声。"到扬州去看瘦西湖,是源于姜夔词中的这一句。
"二十四"桥,让人有到实地数数的想法,至于"波心荡,冷月无声",我知道要有独特的心境与之契合,没有过多的企求。但与朋友入驻一旅店,酒后的黄昏,在楼宇间,看到扬州的月亮露出的硕大面庞,确实将人惊了一下。没见过这样大而扁的月亮,似网络上的"笑脸".醉眼迷蒙,揉了一把,然见如故。
上网一搜,方知佳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无赖月色,皎皎在天,自古就让人叹服。我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感到羞愧,对瘦西湖就有了强烈地期盼,犹如与佳人相约。
西湖有西施之美,可瘦西湖之美,美在一个"瘦"字上,让人想起骨感美女,衣袂飘飘,风姿绰约,少一分丰腴之态,多一分灵动之俏;少一分高挑性感,多一分娇小妩媚。走在柳如烟的长堤上,看到并不宽的河面上,画舫如织,就感受到了瘦西湖如"小家碧玉",但我并不认同朱自清所说的,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这样俗。反而认为这是扬州人的包容与智慧,如"小金山"、"白塔",就假镇江金山、北海白塔之名,不过用一"小"字,就让自己"晓"谕天下了。真是借得胜景为我用,何愁天下不闻名。
瘦西湖本就不是纯天然而成的,它是历代盐商富贾请人规划加工的作品。如那小金山,就是挖莲花埂新河的土,堆积而成的。相传镇江和尚取笑"青水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扬州和尚与之对弈打赌,赢棋后请盐商将此景改为"小金山",并在庭院中挂了这样一幅对联:"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借他景之名,命自个之景,并有一个故事做依托,我想愿赌服输,镇江的金山也就无话可说了。
难怪有人说小金山是瘦西湖书卷气、文化味最浓郁之地,这一点不假。走过红桥,那"枯木逢春"景就让人耳目一新。看到的是被雷劈死的百年枯木,了无生命迹象,可一到春
天,它的残躯顶上竟有一片春色,原来好事者在其腐体内栽一凌霄,凌霄攀援而上,给人以合为一体之错觉。正感叹有些生命因另一生命而精彩时,却听到的更是绝妙之语,"枯木逢春"谐称"小蜜傍大款".
一个"傍"字,让人想起瘦西湖之景,生些遐想。在月出东山的晚上,在"月观"前,两人相依相傍,观水天一色,享"月来满池水,云起一天山"之意境;若你被世俗的眼光逼得寝食不安,可你们又是死心踏地的爱,那么你们可到"风亭"一站,让一湖清风吹散你的烦恼,让一湖皎月慰藉你的情怀。
其实人生需要慰藉的何止常人,就是那些达官贵人,甚至九五至尊者也一样。那"白塔"就是慰藉皇帝的急就之章。乾隆六下江南,驻驾瘦西湖,看满眼风月,想到京城北海白塔,有遗憾之叹。不想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盐商竟连夜用盐袋堆起一座"瘦"白塔,虽远观却不可近亵,但博得皇帝一笑,官商们就得到最大的恩宠了。
一景一传说,且莫全当真,只能说明此景之悠久。如"吹台",说是乾隆钓龙鱼之处,说得活灵活现,但信不得,水性再好的人,擎荷潜游至垂钓处,怎能不泛起一路水纹,又怎能糊弄位极天尊、自诩清明的皇上?但吹台的坐落,就像置在湖心的一台摄像机。一座三面临水亭 四面一方三圆门。门门皆成风景,框框景色宜人,定点环视风景略相似,移步换位画面皆不同,那"画框"中的亭桥,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桥身与倒影,相映成趣,孔如环佩,半实半虚,这"借景"之作,让人叹为观止。
同行的李友人惊呼,二十四桥!我问其故,他说那桥孔六个,两边十二个,映在水中十二个,不是二十四个?好一个诗意的想象,二十四桥从诗中来,友人以诗意去解读,谁说这不是游景品诗之妙呢?可到了实地一看,才知这是莲花桥,也叫五亭桥。桥上五座风亭,雕梁画栋,桥下十五个桥洞,洞洞相通,其设计之精巧恐怕世间很少能出其左右了。
那二十四桥呢?该是何等的壮观啊?
可真踏上二十四桥,才知道这场误会之深。二十四桥,来源于杜牧的诗句,其实由落帆栈道、单孔拱桥、九曲桥及吹箫亭组合而成,至于中间的玉带拱桥长24米,宽2.4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24块栏板,可能是后人的附会之作。但从落帆栈道,就知道当年盐商将盐船泊于此的繁忙景象,而那些船娘们早在明月夜候于此。月华流满地,玉人箫声起;小船纱帐暖,大贾觅音至。船娘一袭碎花袄裹着婀娜的腰肢,一躬身,小船载着客人已隐进了月影徘徊处。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想当年杜牧也是月色寻箫声,赋诗共幽情吧!
瘦西湖上,一泓曲水宛若锦缎,如飘如拂,时放时收;扬州月下,一地银辉如水流泻,如霜如雾,亦娇亦柔。真不知是谁丰盈了瘦西湖,是谁妩媚了扬州月?
烟雨塘西浅浅入梦
文/杜莉
一见钟情,于烟雨中的塘西河,日渐生情,把后半辈子的日子付于这条缓缓入巢的塘西河……
下雨了,淅淅沥沥地敲打着蒙尘的绿叶、水泥的台阶、塑板的屋顶,以及窗外这条有着曲线的塘西河。
如果不是流经一座建设中的新城,如果不是在巢湖治理中被选作"先行军",这条小得不能再小的河流,曾经差点就在人们的记忆中隐没。
首次见到塘西河,是初上班时到达巢湖边的塘西村,村临着巢湖,多数为渔民,村因河而名,于是带着一贯的好奇,我从巢湖的河口出发,欲追溯小河的上游,过了石板的塘西桥,走不出几步,竟然无法再追到河流的身影。哪里有河流,不像是季节缺水断了线,根本像是一处无源的沟塘坝子,蛮荒着开着口,收集着巢湖波浪的回涌,也接纳着东南风吹积的浮藻污物。
到滨湖工作后,随着塘西河不断地被提及、被改造、被恢复,领导给我出了篇命题作文:"塘西河的故事".
讲故事姑且先去听些故事,看些故事吧。在老村委的帮助下,我寻访了几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听他们说童年时小河的蛙鸣萤虫、摸鱼摸虾,年轻时小河的淤塞退化、蚊蝇肆虐。我又硬着头皮去查了有限的水文资料,翻得多了,才发觉:塘西河真的太过卑微,以至于在巢湖的入湖河流中,都排不上位置,记不上名字,大多隐藏在文字"等等"之间。在周边乡村人的印象里,雨天的漫滩涂,晴天的小明沟,塘西河大抵就是这个样子,至于故事,没有清波粼粼的河水,哪来似水流年的浪漫?
在"治湖先治河"的郑重承诺中,在"花红柳绿香满岸"的乡土愿景中,以"河道整治、污染治理、水源补给、生态重建、监控调度"为内涵的"五管齐下",从塘西河开始。其实对普通百姓来说,不需要懂生涩的技术语言,只需留意身旁这条河流的变化。
塘西河开始有她固定的曲线了,不生硬,略妖娆,由于过去的坡降特别大,留不住水,新加入的五个泵闸并没有拘束河流的脚步,只是让她流淌得慢些、温婉些,恰如将一个活泼调皮的丫头,调教成款款徐行的闺秀。泵闸处跌水的欢呼雀跃,分明是掩饰不住闺秀思春的情怀。
塘西河两岸高高低低的乔木、灌木、水生植物,在协调中各自茁壮起来。渐渐地,有了绿树垂阴、蒹葭青苍,有了花影曼妙、暗香浮动;于是,不等启蛰,便迎来鱼翔浅底,白鹭成行,水陆两栖的青蛙、蟾蜍自在游弋于岸上、河里,河里、岸上。满世界追崇"生态"二字的时候,在塘西河可以看见,"生态"原不是玄妙不可及的概念,"生态"就在这一个个生灵的脊背上,充满生机的状态间。
塘西河在徐徐流动中,轻易冲破了原有太阳炙烤、微小生物发酵的腐败。预处理的巢湖水、再生水厂的再生水、天上飘落的云雨水,在河流与湖泊之间找到了固定的方向,微波中闪着太阳的光辉,一路向东南。
城与水的交融缠绵,人与自然的交互和谐,有些是我们可以做的,所以我们积极去做,有些是我们不可以左右的,所以,交给时间去沉淀。
一见钟情,于烟雨中的塘西河,日渐生情,把后半辈子的日子付于这条缓缓入巢的塘西河。
走过梧桐
文/汪佳璇
一月。接连着的极低的温度和彻夜的降雪,曾经风华正茂的梧桐树却已是"两鬓斑白",奇崛粗壮的枝干已被积雪覆盖,今冬寒冷至此,却无人为他们披一件冬衣。亦或,它们不需要?我抬头望着依旧高大伟岸的梧桐树,心里默默祈祷着,希望他们能够挺下去,至少挨过这个冬天。
二月。天气回暖,积雪初融。依旧是满目萧条,樱花早早绽放的花苞竟被倒春寒硬生生逼了回去,正在愁眉苦脸的哀叹。梧桐树依旧雄伟挺拔,枝干如同利剑般直指苍穹,将天空划成嵌入其中的玻璃。别有一番情趣,可是却并无绿意,似乎是停止了生长。"啧,这些梧桐怕是活不长了吧!"有路人叹息。我不信。它们既然已经熬过了这个冬天,那么,初春必是它们积蓄力量的时刻。
三月。气温逐渐升高,柳树也晕染出点点绿意,可是梧桐树却依旧无动于衷,似乎时光也无法在他们身上留下痕迹。风又大起来,拖着长长的裙摆走过,树枝轻轻摇曳着,洒下一地细碎的阳光。我竟有些动摇,开始怀疑自己的初衷。难道是自己错了吗?它们其实早已逝去,只留下没有灵魂的躯体?又是一个星期。我习惯地抬头仰望梧桐,风依旧喧嚣,几乎迷了眼睛。"扑",我的头顶受到轻轻一击。是个花苞。花苞?!我惊喜地抬头,没有了恼人的风,只剩下一片寂静。在梧桐树的枝桠间,有着星星点点的紫色光芒在闪动。竟是这精灵,梧桐的精灵,春天的精灵?
看来看似臣服于风雪的梧桐,却暗地里正在积蓄力量!它其实无畏霜雪,无畏严寒,在狂风肆虐时默默却坚定地暗自生长,以澎湃的力量来迎接这春天。
我被梧桐树这样隐忍无私的精神折服。它高贵却丝毫不张扬,坚定却并不固执。它只是默默承担着风霜雨雪,独自撑起一片天空。它这样独立而顽固的精神感动了我。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而这南方的梧桐,也实在是一位佳人。生活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却只要昂起头笑对困难挫折,哪怕默默无闻,也总会有一天,春暖花开。
暖风中抬头望去,梧桐花开如雨,落英缤纷。走过梧桐,就好似走过那万花灿烂的青春。
瑞雪
文/罗登求
瑞雪是冬天的一张名片,上面书写着苍松翠柏的高洁和落叶枝条的抽象,记述着冰凌悬挂的冷凝和北方呼啸的威猛。这张名片纷纷扬扬地撒在我们的眉宇间、衣帽上直至刻骨铭心地让人回味走过的春夏和秋天,这个岁末的冬天就悄然地来到我们的身边。
臃肿的衣服,防滑鞋、御寒帽把一个人的本来面目都伪装起来,给人混淆视听的感觉全新登场,既不回避风霜,也正视雨雪,让寒流来吧,让冷雨下吧,让雪花飘吧!智慧的人用征服与战胜,藐视与应对去抗衡严冬。
蜡黄的天,应是瑞雪的征兆吧!一夜之间瑞雪悄无声息地把山川、河流、树木和房子全都覆盖在银装素裹之中,好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真实而又虚幻,耀眼而又刺眼的雪让我体味到季节的善上与恩赐。那一垄垄青翠的麦苗,被瑞雪覆盖着,享受梦境般的甜蜜,吮吸着雪水带给它的贪婪。而在梦呓中,感念的是带给它们萌发的潜能。
多棱角的雪瓣,纷纷扬扬地下,那是无数飞鸟的羽翎,是幻化的蝶魂。天寒地冻,无所畏惧的麦苗和油菜,这些能养育人类的庄稼,在附上瑞雪后就不怕来年虫子的侵袭与伤害,而那句"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应证了年成的丰裕。
厚德载物。我们的父兄因为瑞雪的降临多了一份丰收的把握,并有足够的精气和底气去面对自然灾害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有足够的力度去攀登高度,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紫气苍生。
印象江南
文/张程晔
印象中的江南,山清水秀,小桥流水人家,醉里吴音相媚好,到处透着一股秀气。早春,草色遥看近却无,烟雨茫茫,淋淋漓漓,淅淅沥沥的霡霂中,一切都是朦胧的,一切都是带着浅笑的。再晚些,姹紫嫣红都开遍,万紫千红总是春,乱红飞过秋千去。
到了立夏时节,天气似乎变得喜怒无常,有时是灿烂的艳阳天,天空仿佛是倾倒了的蓝墨水,晕开了千丝万缕的蓝;有时又雨横风狂,水从天泻,冲刷着古老的青石板路,冲走一片浮躁,冲来一丝凉爽和平静。伴着蝉声和蛙鸣的二重奏,凤凰花、栀子花彼岸竞相开放,仿佛成了一个花朵燃烧的国度。大片大片的暖色调充斥在整个世界,给人以无限的活力和激情,让人不由地在夏天也如花般绽放。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桐叶飘黄,当大雁的最后一声鸣叫消失在天际,秋天已经很深了。秋天是个凄凉的季节,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万红落尽,暮霭沉沉楚天阔。秋天是个离别的季节,多情自古伤离别啊,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秋天也同样是个豪迈的季节,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爽,有"天高云淡,望断江南雁"的气概。
江南,冬也是有的,只是草木凋零得慢些,偶尔飘一两片薄雪,倒是为江南添了几分秀气。几株腊梅,为冬日添了些颜色,添了些生机。江南的万物都在冬天安静下来,休养生息,一切都很祥和,而当第一声爆竹声响起时,春天就要来了。
家乡的海
文/郭起材
旭日从海平面上缓缓飘起,一点一点地挣脱出铅蓝色的枷锁。一颗硕大的光球,一颤一颤地跳上天空,放射出橙黄色的光,为连绵的云团镶上赤橙金边,又流洒进大海,为平静的海面铺上橙蓝羽纱。清晨,好舒爽!
这里,是沙软潮平的北戴河,我的家乡。独自走向沙滩,脱下鞋子,活动一下有些僵硬的脚趾,轻轻地踏在沙滩上。弯下腰,捧一把细密的沙粒,微微张开指缝,看它们像水一般绵延着流泻,逐渐在脚边汇成一座沙塔。沙子很软,那种柔腻的感觉可以让人的心也柔软起来。沙滩很宽阔,大片的细沙,大片的金色,满目光彩。
望着眼前波涛起伏的海面,激情随着怒号的波涛澎湃。一蓬蓬浪花迭起乳白色的泡沫,大浪在海面横冲直撞,连绵起伏的浪朵激昂勃发。一步一步,一步一步,细细地感受着脚下沙子的温度。越来越凉,越来越潮湿,距离大海,似乎仅有一步之遥。视线里,出现了水。海水清澈见底,就连沙子的颜色,都清晰可见。
我走向大海,感受冰凉的海水一点点地没过双膝,没过大腿,没过肚子,直到没过胸口。挥动双手撩拨水面,波纹荡漾,清澈蔚蓝,真是美丽又生动的画面。
太阳越来越高,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在海里的我,只见密密麻麻的人头一拥而来。耳间只听人群中欢快的笑声。
大海一言不发,沉默地包容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任由他们拍击自己的身体,依然是那么沉默。我低下头看着自己身前的海水,人群泛起的沙搅浑了它,我分不清海与沙的颜色了。
望着眼前变化了景象,我忽然有一种感觉,哪怕人群再多上五倍,再多上十倍,哪怕人们气势汹汹,气焰嚣张,大海都在默默地承受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自然对人类的馈赠。而我们,在对大自然予取予求的时候,是否也要心存敬畏呢。
春天花事
文/丹麓听翁
枇杷花
叶子焦虑过,洗礼过。终年覆盖着绿色的家族,枇杷绿了园林、绿了眼睛。
枇杷花疏于打扮,在素面中仰天开放,不招惹蜜蜂,也在侍奉蝴蝶。
模样比不过松树的伟岸,只需一缕小枝小叶就尽染冬天,那小不点的花瓣,一直开放到春天。
为果实交一份答卷,为季节还一种说法。枇杷的风采,等着那椭圆形果实的溢彩。
而那时,已距离去年又一年,许多纷扰与成长还在浪迹时间。
月季
每月来一次讯息,每月把花瓣催熟一次,饱满欲滴的花朵,把月子撑破。
一旦打开花期,月季就再也不能收敛自己。
开得浓烈,开得通彻。错落有致的花序,排列成部队的序列,等待一声号令,全副美丽武装的士兵,一齐奔向绽放,不问前途是零落还是守节。
一排荒诞的梦,被月季编进童话,在夜阑时,悄然兴起一场较量,美丽对复制的武断,渐行渐远的陡峭。
神经末梢流露着月初和月末的花香。
樱桃花
樱桃花上手快,等不到立春,就含苞待放,掀起了望眼欲穿的队伍。
散开回忆,把落在枝上细脆雪花挤到地上,为自己腾出表演的空间。
不用叶子掩护,樱桃花在枝上踩住钢丝绳,凌空而歌。家乡的樱桃花把家乡开在枝上,我被樱桃花摔倒了。
点点滴滴渗透春的骨头,涵洞和平原在家乡等着归巢。
落英只是瞬间的心潮,落下花瓣的时候,樱桃花的灵魂飞离枝头,向着果实的方向飞去。
杏花
杏花,吐出烟花、吐出江南;杏花,吐出春天,吐出杏花雨。
杏花出穗后,江南后花园停泊一冬的紫燕飞往北方了,留下孤独的杏花掠过立春,松动了春盖。
脚步出城了,我遥望着故乡的杏花,想着春天的挠人花事,满世界的花,到处是落英,捡拾不到季节的中心,迷离的春,一把火炬,任你举着,不知从哪里熄火。
杏花的微信发给漫山遍野后,杏花在习习中做着落英的跳伞。
桃花
红就红得如桃花,奔放、无忌、爱情而飞翔。
三月桃花,给流年一种飘带,退后的光阴给桃花嫁接美丽的艳遇。
树叶骗过春风,季节哄过暮春,那一望无言的开放中盛着丰收的商量。
桃花呼吸着艳阳三月天,把红色的底气耕种给大地;桃花落英在锄头叫嚣的田地边,推开谚语走了。
因爱而浑厚的大地,因风而飘逸的桃花,让你如何摆谱,旋律深处依然是春风。
巢湖初春
文/张建春
三月里,巢湖岸畔的春天是私密的。无风三尺浪的湖水,婉约地和堤岸叫板,一股青青的绿,已开始和水声慢声细语地对话。阳光、湖水、幼绿,是此刻巢湖岸畔的三原色,谁强谁弱都不重要,它们互为补充,将刚刚露脸的春天,浸染在水汁淋漓里。
大块的时间佐之以美好的阳光,我孑然地走入春潮初涌的湖声里,惬意得让人颤栗息叹。因了湖水的吸引,越过滩涂,泊于水中的细柳,还沉浸在过往的拂扬里,柳芽细小,点点滴滴映在水中。水清照人,仍难照见目光的牵扯磕绊,那是一朵雪白的云投入的缘故,将我拉入了朦胧的韵律里。
巢湖私密的春很是神奇,一丝一缕都能让我步入对细节的钩沉。
苇子立于堤岸和湖水的交汇处,算得上是水域和陆地的接合部。春风叹喟,苇子爽爽作响,这响声是枯旧的,也是新生的,无法区分的纠结,倒是成就了初春的另一种景色。不过不是所有的景色,都是眼睛能看得到的,春吹苇动,是得屏住呼吸,用心用耳去听的。
花乱迷眼的日子还没随水泊来,巢湖岸畔的植物处于寂静中。枯草涂抹阳光,呈金黄的色泽,岸边的草原起伏于地势的跌宕,孩子们欢快,从高处滑下,阳光追逐他们的笑声,洒下的快乐,在草棵间盛开,如花如朵时时喷张出香味。
一羽鸽哨吹送出风雅,湖边不多的声音令人寻味。堤岸分隔出了两重世界,圩田里麦苗由风腾跳密语,一波波地向湖中运来,青衣青裤的麦地,如窈窕美女秀展身姿,薄薄的春衣,尽显青春的活力,好生地美丽。麦地的春似乎比湖水来得早些。鸽子就在湖畔盘旋,它们的翅膀有着水的印迹,一头扎进青翠的麦棵间,麦子陡然拔节。
还是有花的,一丛蒲公英花朵如杯盏,静静地盛满了阳光。它们依湖而生,落于草丛中,陷在飞沫打湿的石缝间,开得淡然而又文静。它们该是巢湖初春私密的耳朵吧,倾听浪声,倾听春的耳语,之后还要倾听我和众多的目光。实际上花的杯盏里并不曾宁静片刻,每朵花里都守卫着一两颗米粒大般大小的草蜂,它们工于心计寸步不离,像时刻耕耘土地的农人。这是它们花园般美好的领地,岂容他人染指。湖畔春的私密又一次呈现,初春的夜寒冷,米粒般的野蜂归于何处,难道还有春的巢穴,供小小的生灵安然品月?
独自于湖畔,流连于湖畔,只为一次交会的凝视,只为一次深情的懂得,只为说上一声还爱着。二月天的巢湖我来了,来得匆忙,走得突兀,但仍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惦念。今次的巢湖之春是我的,谁也抢夺不去,因为我探知了湖畔之春的私密。
白马潭
文/葛良琴
斑竹畈、五棵松,黄沙岭上敲响钟。朱屋、腾云过天堂,塔岭金龟到响肠。徐徐春风沙岭庵,手心搭在白马潭。瘦牛奔过思茶岭,猫儿衔鱼到三肩。九井西风野人寨,十八里沙河到县边。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妇要往县衙告儿子不孝,可又不知怎么走,于是儿子便将一路上的地点编成了这段脍炙人口的顺口溜。
"白马潭",那一定少不了矫健英俊的白马,当然也一定会有一个英姿飒爽的少年吧?不知当年固执地要去县衙告状的老妇人在"手心搭在白马潭"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一匹白马来驼她一程?
出潜山县城,一路往西,很快便到了天柱山西麓水吼镇马潭村的白马潭。白马潭如今已被开发为一处旅游胜地,我们此行,就是来白马潭漂流的,但不知为什么,在来时的半个多小时的车程中,我却一直做着一个与白马有关的遐想--白马到底在哪里?我能寻找到白马吗?
因为一场春雨,白马潭的水裹挟着泥沙,有些浑浊。两岸是绵延起伏的山脉,白马潭就流淌在这条长长的峡谷之中。如果从高处看,这一段河流像是一条飘逸的绿丝带,在崇山中若隐若现。坐在筏上,我觉得白马潭更像是一条珍珠项链,两岸的青山就是翡翠做成的没有盖的盒子,仰头便见蓝天上悠闲散步的白云。"人在筏上便是仙。"我们整个身心都被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深深地吸引。有时明明一块大石头刚刚截断了视野,可稍一转头,一大片堆满山石的沙滩就横亘在你的面前,再不就是一片白芒在滩涂兀自寂寞着。
因为顺流,筏工不用太辛苦,他面对着我们,悠闲地很有美感地撑着筏。我感觉他不像在撑筏,而是在撑着脚下的这片地,撑着头顶上的这片蓝天。
"为什么叫白马潭?"同伴中有人疑惑而迫切地追问。
筏工为我们解开了心中的疑问--白马潭原叫"白芒潭",原来潭中央有一片沙滩,长满了白芒,因而得名。"白芒"谐音"白忙",农人嫌这名不吉利,一年辛苦到头,都白忙活了,那一家老小怎么办?于是将"白芒潭"改成了"白马潭".一是取万马奔腾、欣欣向上之意,二是一到秋天,白芒成熟时,芒花摇曳,在风中一起一伏,远远望去,似有万匹白马在奔腾嘶吼。
听到这,我眼前似乎全都是白芒,全都是白马。
这种叫"白芒"的芦苇,在《诗经》里有个好听的名儿,叫"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美句,不知给多少炎黄儿女带来无限的遐想。从诗经里走出来的"白芒",穿越了时空,现在就在白马潭的滩涂上,就在我们的面前迎风摇曳着,绰约多姿,如梦如幻。
半山腰上茶农在忙碌着,远远望去,她们像一个个小点。就是这些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小点传承了我们民族的茶文化。提到茶文化,我似乎看见一代"茶圣"陆羽从时空的长河中,从深山的茶园里向我们走来。他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的专着,我却更喜欢他的另一首诗。陆羽是个弃儿,是竟陵禅师智积收养了他。他闻禅师去世,哭之甚哀,作了这样一首诗:
不羡白玉盏,不羡黄金罍。亦不羡朝入省,亦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他不羡荣华富贵,只慕那西江的水,能流到竟陵城下陪伴师父!
突然有"雨水"从天而降。虽然白马潭的水不是西江的水,可是经这潭水泡出的天柱毛峰,不仅有沁人心脾的醇香,也能使我们在细小的玄思里观照到生命的美感。采茶非采篆,远远上层崖--摩挲着一片片的嫩芽,我似乎看见了陆羽在深山里采茶的身影。
两个小时的漂流结束了,我像是从另一个时空走了一遭。可是有人还在发出疑问--白马潭,到底有没有白马,白马到底在哪里?
"你想有白马就有白马,你想白马在哪它就在哪。"
筏工似乎不经意的一句话,却让我顿觉他俨然是一个哲学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