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经典哲理美文16篇

2023/09/01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经典哲理美文16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经典哲理美文16篇(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人生最难得的三个字

文/红妆

人生不可能永远是坦途,复杂让我们烦恼忧愁,浮躁让我们不堪一击,邋遢让我们表里不一。

简是幸福,静是根本,净是福气。世事变幻,人生最难得的就是这三个字。

1

前段时间,朋友方菲突然发了一条朋友圈:"有点想辞职了,迷茫。"

她对我说,觉得处理人际关系比工作还要累,成天心力交瘁。公司里人际关系盘根错节,身边的人看起来一团和气,但是没有几个人对自己敞开心扉、推心置腹。大家都戴着厚厚的面具,喜怒不形于色。

为了不得罪别人,她每天都活得小心翼翼。她苦笑着问我:"因为人际关系而辞职,你会不会觉得我特别怂?"

我想了想,发给了她这样一段话:"做一个简单的人,不与复杂的人和事纠缠,才能吃得香、睡得好,过得轻松而快乐。"

一个人最难得的品质是简单。大道至简,少就是多。学会做一个简单的人,是一个人一生的必修课。幸福的人生,从来都是简单的。

2

浮躁、盲目、茫然,是不少人都有过的状态。其实,这都是因为心中缺了一个"静"字。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国王丢了一块非常贵重的表,四处寻找也没能找到。于是,他发出悬赏令:谁要能找到那块表,就将王宫里最美丽的红宝石赏赐给他。

消息一出,很多人前去王宫里寻表。一时间,王宫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但是七天过去了,谁也没能找到国王的表。

就在这时,一个小男孩站了出来,对国王说:"我能找到您的表。"国王半信半疑,男孩继续说道:"现在,请您遣散所有人。"国王照做了。不一会儿,国王的表就找到了。

国王欣喜不已,问小男孩:"你是如何找到我的表的?"小男孩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我们很容易烦躁惊慌、不知所措,乱了阵脚,也失了方寸,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其实,遇事一味烦躁惊慌无济于事,唯有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到解决之道。

3

前段时间,好友跑来和我倾诉:她和合租的室友闹翻了,正在为重新找房子而发愁。

我见过她室友,高挑、漂亮。可好友说她的生活其实一团糟:"厨房就像垃圾场,客厅里永远都是一股烟味,沙发上全是她的脏衣服……"

有人说:"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更是如此。"我喜欢装束整洁、仪容干净的人,但是相较于浮于表面的整洁干净,我更喜欢一个人心灵的干净。

干净,是一种生活态度。

我的另一位朋友,父亲早逝,母亲长年卧病在床。为了赚到足够的钱为母亲治病,他一个人打两份工,每天都在公司里忙到很晚才能回家。但他只要一回到家中,就立马动手洗刷收捡、打扫卫生。

母亲不忍心看他这样辛苦劳累,就说,"儿子,你不用每天都打扫一遍的,也没人来我们家。"朋友微微一笑:"妈,您不用担心的,儿子不辛苦。每次我收拾完以后,看到家里干干净净的,我就觉得很舒服。"

的确,容身之所洁净清爽,也能使自己的心情得到舒缓。

简,是幸福的真谛;静,是立身的根本;净,是家庭的福气。人生做到简、静、净,而后幸福、立身、家和,如此,足矣。

一个人最真实的人品,看他在无人时的样子

文/李思圆

前段时间我出去旅行,因为出行的人太多,高速路上几乎是严重堵车。

其实,等的时间太长,车上的人都有些烦躁和焦虑。

但有少数司机等不及了,就去做了很多方便自己,妨碍别人的事。

有的司机,总是插队,原本很多山路,都只有单向两车道,一旦对向来车,就会把路彻底堵死,这样谁也过不了,更浪费时间,也更危险。还有的司机,总是去走应急车道,想着去走捷径,抄近道。

一旦路上出现急事,或者需要救援时,即便是救护车也无法动弹。

我猜想这些人,在平时不会这样为所欲为,但当在没人管时,就肆无忌惮地做了违法之事。

不知你是否发现,一个人真实的人品,并不是看他在有约束时,有多守规矩,恰恰要看他在没人惩罚和监督时,是否还能坚守最基本的底线和原则。

去到一个草原露营,在一片很宽阔的大草地上,有许多户人家,把车停在一旁,铺开垫子,自行带上诸如烧烤架,火锅炉,高压锅,自己做饭和野炊。

有的则是带上速热的饭菜包和方便面,一些零食,水果和罐头等。但当吃完后,他们的包装袋和垃圾,就随手扔在了地上,周围几乎一片狼藉。

原本不远处就有垃圾桶,但他们不知道是嫌难收拾,还是觉得没人管,所以随心所欲地留下烂摊子。

我也猜想,他们如果在公众场合之下,可能会碍于自己的面子和别人的评价,不会随意乱扔垃圾,但当没有这样的顾虑时,就会露出马脚。

有时,我们看一个人真实的人品,也不是看他在大庭广众之下的表现,恰恰要看他在没人了解和熟悉的地方,是否还能保持最基本的素质和修养。

有个网友,曾讲过一件事。

她曾经通过相亲认识一个小伙子,他学历高,工作好,人也长得很帅气。

本来她对他的印象还不错,因为每次他都把她照顾得很好,非常有绅士风度,甚至两人一起吃饭时,他对服务员也常说谢谢。

但唯有一次,他请她吃饭,在她去上厕所回来时,听到他在打着电话,看起来很生气的样子。为了避免彼此尴尬,她在外面等了一会儿,想等他打完电话再进去。

谁知她站在门外,无意间听到,快递员没有及时把他的快递送到家。于是,他大发雷霆,不仅说要投诉对方,还言辞犀利地威胁对方说,如果今晚不送到小区去,就一定要对方赔偿损失,而听通话内容,他的快递并不十分急要和重要。

等他挂了电话,她走了进去,他装作若无其事,立马隐藏起了自己的愤怒。

其实一个人的真实人品,也不是看他为了维持形象,表现得有多礼貌。而是看他在没有人注意和观察时,是否还能保持最基本的理解和尊重。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通过他人在我们面前的表现,去粗略判断他们的人品。

但大多数时刻,很多人都懂得在人际交往中,隐藏起人品里坏的那一部分。这就是为什么你认识了很多人,刚开始对他们的印象很好,后来却大失所望。

因为当相处的时间长了,他们的本性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暴露出来。

有些人,自称守规则,但在脱离监管和监控时,最不守规则。有些人,自称有素质,但在走出公众的环境后,最没有素质。有些人,自称宽容大度,但在没人知道的情况下,最计较和小气。

其实,一个人最真实的人品,常常是在毫无压力和顾虑之下,才会彻底显现。

所以看人不能太片面,因为他表现出来的,可能经过伪装和隐瞒。

在人前表现得面面俱到,不一定是真好人,但在人后表现无异,大多有好人品。

有些人开车,从没有违章记录和罚单,却会在无监控的地方,肆意地闯红灯。

有些人在众人面前,常去指责不文明的现象,却会在高速路上,随手乱扔垃圾。

有些人为了给你留下好印象,表现得彬彬有礼,但在无关紧要的人面前却蛮不讲理。

其实,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踏踏实实,不要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更不要自欺欺人。

你的人品可以装得了一时,但想要走得更远,却要表里如一才行。

取与舍

文/吕睿

人生易老天难老,取舍不清惹烦恼。人到暮年,感慨良多,但总剥不开取舍这一层坚壳,不少人陷进了多取少舍的怪圈,说的是这辈子挣了、赚了、赢了、肥了、富了多少?道的是失了、亏了、损了、穷了多少?

其实,每一个人从生到死,取舍的行程轨迹是前半生取多舍少,中间取舍持平,后半生取少舍多。年少时取其丰,娘乳爹饭,只管取之饱腹,不管施舍他人;壮年时取其实,为人妻夫,为人父母,赡养爹娘,千斤重担一肩挑,支大于收;晚年时取其精,洞察社会人生,坎坷多于红运,事事经过磨炼,看惯了是非,看破了红尘,看淡了人生,百事不问,悠闲养身,自足常乐。

归总来看:少取其丰盈,舍其不能有;状取其实惠,舍其不当有;老取其精细,舍其不必有。

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没有活力的人,往往取之不足;没有通悟的人,常常舍不得花。当然,取舍是一把双刃剑,取了,取多了,取足了,才有余力去舍,所以舍的前提是以取为基础的,舍的结果是取的奉献。取多取足之后,常发善心施舍,以图荣誉。有了荣誉桂冠,再取更加容易。

以人性论,人之初只知取,取得生命还要取得食物以养成长,成长中还要取得知识以丰富内涵。长大后,知书达理,则有取有舍,或取其熊掌而舍鱼,或取其利禄而舍名誉,或取其权位而舍性命。

人既老矣,已经走过了儿时、不惑、知命、耳顺等漫长岁月,迎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垂垂暮年,便更加懂得轻取重舍。这是因为风前之烛要防风,瓦上之霜需防晒。退化的脆弱身体好比登山履危、行舟遇险,先必将不必要的东西抛弃,仍嫌重就得再抛,再有险情则除了自身外,一物不留尚可保其生存。故老人总是大发慈悲,舍多于取,好行善事。只知取不知舍的老人,常常会落水坠崖,把老本也赔个精光。

不害怕改变,才是给自己最好的安全感

文/念念

1

前几天,有个新婚不久的读者加我微信,聊到现状。多年的异地恋终于在今年修成了正果,为了在一起生活,她只能放弃原先熟悉的环境和工作,去到先生所在的城市重新开始。

她曾以为这样就能带给自己安全感,可现实却很快打碎了她的期待。陌生的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习惯,没有工作,也不认识一个朋友。先生工作忙碌,她便经常闷在家里发呆,想要做点什么,却又迷茫得不知该从哪里着手。

在我听来,这几乎是必然的结果。因为她所面临的,是一个由外而内将生活打碎重组的过程,从一开始,她可能就没有做好要去适应这些改变的准备。我相信很多人在面临被迫改变的时候,都会有类似的迷茫。为什么我们如此害怕改变呢?

这显然与安全感有关。对安全感的追寻,让人对稳定的环境有不自觉的依赖,而改变却会打破这些现有的平衡。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失败的担忧,是我们对改变最终极的恐惧。

可遗憾的是,人生终究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生活的聚散,职场的考验,境遇的变迁,这些都是避无可避的事。如何面对改变,其实是摆在每个成年人面前的必修难题。

那天聊到最后,我对她说,如果实在不知道要做什么,那就先从做一件最简单的小事开始。至少,这意味着你开始着手主动去适应这种改变,而不是听天由命、束手无策。

逃避和依赖,永远带不来真正的安全感。只有面对,好的改变才会发生。

2

我对此深有感触。刚毕业时,为了寻求所谓的安全感,我进入一家企业单位工作。可当稳定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我却对这份工作的前景感到严重怀疑。那几年,我经常一边加班写材料一边心生莫名的烦躁,感觉前路迷雾重重。

我把自己困在一成不变的环境里,以为这就是保有安全感的良方,但内心其实充满了不安。我还那么年轻,可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又该去往哪里。甚至有一段时间,我陷入了种种抱怨当中——抱怨工作内容过于单调枯燥,抱怨收入与付出根本不成正比,抱怨自己晋升无门无人赏识。然而,越抱怨我就越痛苦,越痛苦就越一事无成。

直到我决定主动出击。我去读了在职研究生,报考了新单位,后来又重新捡起对文字的爱好,利用工作之余学习写作。不断地改变,像无意间为我打开了一片新宇宙。在那里,虽然也会经历各种失败,但每取得一点点的成绩,都能让我慢慢找到对生活的掌控感和选择权。

我这才意识到,原来我曾经追求的稳定,不过是在自我设限。当你愿意跳出舒适圈,直面改变的时候,很多恐惧其实就已经迎刃而解。因为你已经有能力用自己的行动,去解答对未知的疑问。

每做一次勇敢的改变,都会为我们的安全感增加一份真实的筹码。

3

看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改变就是这样一种主动的选择和体验,把自己放置于各种可能性中,像个泥人,不断打碎,再重塑。每更新一次,都难免会伴随痛苦,却也都会遇见一个全新的更好的自己。

一位朋友在离异后下定决心减肥,然后用一年的时间,把自己从130斤练成带马甲线的单身辣妈。不仅如此,因为立志要自食其力,曾经只懂得当全职太太的她,还成功推出了自己的手工蛋糕作坊,成为一个网红美食店主。

如今的她看起来又美又自信,经常同我感慨,原来生活还可以有这么多惊喜,原来自己还可以有这么大潜力。"我曾经致力于追求安稳的后半生,直到不得不做出改变才发现,最好的安全感只能靠自己给。"

确实,当无法改变境遇的时候,我们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面对它的态度。一个人若是有不惧改变的决心,无论什么年龄、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一样有机会迎来成长的惊喜,一样可以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的新生之路。

觉得迷茫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好好审视现状,做好选择。从微小的改变开始,在循序渐进中让自己一点点变好。你要相信:不害怕改变,就能和幸福遇见。

所谓教养,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行

文/格总

1

我一直自以为挺有教养,平时跟人说话客客气气,待人接物各种礼貌用语。遇到事了,我不占人便宜,不给人添麻烦,更不让人家难堪。

谁知前几天,我被亲妈上了一课。我妈说,有时候你那不叫教养,叫冷漠。

我们小区不大,我妈来不多久就熟了。我周日一早下楼取快递,碰到我妈买菜回家,小区大门的保安大包小包帮她拎到单元门口。

我说,"妈,你别给人家添麻烦嘛。"我妈跟我解释道:"这不是人家第一次想帮我。第一次可能是客气,我也客客气气拒绝。人家第二次又提,说明是真心想帮我,我还得拒绝,不能给人添麻烦。这是人家第三次了,那我就该接受,这个叫承人家的情,要不人家心里不好受。先要拒绝,再到承情,这叫做分寸。"

2

我听完仔细想了想,感觉很惭愧。这么多年在外打拼,我已经养成"不给人添麻烦"的习惯,其实有时也是拒绝掉对方的善意。这其中多少还隐藏了别的想法:我不给你机会帮我,这样万一你需要帮助时我也可以拒绝掉,而不必良心不安。

其实,人家保安帮你拎个菜,纯粹出于热心,哪里又想着你以后回报呢。

从小,外公外婆就教育我妈:朋友家发达了,你要主动疏远,免得人家嫌弃又不好意思开口。别人家道中落,你要主动接近,能帮则帮,尽一份心意。

在我妈心里,人人平等,小区保安就是个天天打招呼的小伙子、小兄弟。而我则看人看事,要先分个高低上下:我是业主,你是保安,说声"谢谢,不用了"就好,不需要考虑你怎么想、会不会难过遗憾。

这样看来,我所谓的"教养",还包含了一种浅薄的优越感吧。

3

那究竟什么才是教养呢,我想到两点。

第一,是别冷漠。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话题,"该不该对外卖小哥说谢谢".我看持反对意见的人,最多的说法是我出钱你出力,谁也不欠谁,凭什么"希望"我说谢谢。

这就是冷漠,这不是"教养",生怕自己多出一丝力气、多吃一点亏。真正的教养,不是往外看,而是往里看,往自己身上看,对自己有要求,再把这种要求潜移默化成做人做事的准则。

第二,是要设身处地。

几年前,我去广州拜访一位客户,约在路边的咖啡馆。我提前来了,看到他和他太太、女儿正坐一起热热闹闹聊天。说的是粤语,我也听不懂,就安静地站在远处不太好打扰。他无意中回头看到我,连忙起身,用普通话招呼我,连声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太太和女儿微笑着点头示意,就一起逛街去了。

和他聊了什么早就忘了,但我一直记得那一幕,他脸上歉意满满,自觉疏忽了我,没有发现我已经等候多时。我一直深受感动。这就是所谓的设身处地吧。

4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真是挺难的。

人常有认知偏差,总觉得自己都对,问题都在别人身上。而真正有教养的人,会时时反省自己,在追求自我和跟外界和睦相处之间找到一个巧妙的平衡。

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也是"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要说这份"欢喜"在哪里,可能是对自己的性情又多了一份笃定,对自己的品格又多出一份欣赏和爱惜吧。

做个真正有教养的人,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行。

自知、自洽和自律,是治愈自己的三把钥匙

文/念念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从不谙世事到历经沧桑,每个人都要走过这样的旅程。终有一天我们会明白,一边受伤一边成长是人生常态。没有无法治愈的伤,找到这三把钥匙,你就能治愈自己。

1

第一把钥匙,是自知。

所谓自知,就是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能力。

有些人遭遇痛苦时,只认为自己受到了命运不公正的对待。然而事实却是,任何事都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你的认知层次、你的情绪处理方式,以及遇事时的应对策略,都将影响事情的发展方向。

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带着这份自知,你不会肆意高估自己,也不会轻易贬低自己;你知道自己有哪些优点,也明白自己有哪些不足;你有追求目标的勇气,也有承担后果的魄力。这既是成年人对自我应有的负责,也是与自我和解的前提。

葆有"自知",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懂得接受凡事皆有因果的道理。你的生活,由你量身打造;你遇到的一切,皆因你而来。能明白这一点,对许多事自然也就能释然以待。

2

第二把钥匙,是自洽。

人常常有试图说服别人的习惯 ,殊不知,这正是很多痛苦的根源,因为它通常以令你备感受挫而告终。如果能换个角度,把时间精力用来说服自己,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重构认知",在固有认知的基础上,学会为自己打开新的看问题的视角、新的解读世界的模式。如果我们懂得在当前的认知模式之外还有另外的解释框架,我们就不会陷入某种执念中,而是能重新建构起对同一件事不同的看法,打破执念,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这个过程就是自洽,自己赋予自己信心和途径,帮助自己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开辟出一条自我接纳的道路来。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就是不断说服自己,再好好陪陪自己。不管经历过什么伤痛,想它成为过去,就得从内心深处接受它的发生,然后告诉自己勇敢地去面对它。把自己说通了,也就不存在那么多纠结与痛苦了。

生活有时难免看不到光,但我们可以把自己变成那道光。只要你愿意,没有什么能将你困在原地。

3

第三把钥匙,是自律。

要治愈伤痛,意味着在接受与反思问题的同时还要懂得改变。只有让自己真正变好了,才不会重蹈过往的覆辙,才能遇到更好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当然,所有的改变都得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而自律就是实现改变必经的出路。自律本质上是对自我的调节和控制,有了这种自我拯救的力量,它能拽着你一直往前走,远离负能量,用行动化解伤痛。

比如坚持每晚睡前阅读一小时,坚持每天运动,或者坚持常常为自己好好做一顿饭……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小改变,一旦行动开始,你就启动了新的行为模式。坚持一段时间,自律所带来的积累终会让你迎来华丽的蜕变。

很喜欢一句话:我并不期待人生总是过得很顺利,但我希望碰到人生难关的时候,自己可以是它的对手。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但我们要知道,危机亦是转机,能不能转危为安,取决于你面对低谷的态度。任何时候,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自律高效的行动力,都是治愈自己最好的解药。

愿你始终谨记这三把钥匙:先自知,后自洽,再自律。如此,才能于风雨人生中活出勇敢和坚定,活出真实和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