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亲情的小故事

2023/08/31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关于亲情的小故事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关于亲情的小故事(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感动,在心灵深处

文/朱丽

感动是一股暖暖的春风,吹散了人们心中的阴云;感动是一场欢快的夏雨,滋润着人们干涸的心田。——题记

看到同学们用洋洋洒洒的文字来抒写对父亲母亲的感激之情,我心生羡慕,也想倾诉一下心灵深处的那份感动。

我出生在贫困的乡下家庭,父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即使他们长年累月地在田里干活,除去必要的生活开支,家中积蓄仍寥寥无几。为了供我上大学,将近五十的父亲在农闲时兼做起了建筑工。

要放假了,几个月没回家的我心儿像插上了翅膀,巴不得一步就迈到家里。但欣喜之余,又多了份忧愁——下学年的学费还真让人头疼呢!

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我回到了简陋的家。打开栅门,院里空荡荡的。邻居告诉我,父亲盖房子还没有回来,我突然好想到工地上看看。到了工地,我远远的就看到父亲那矮矮的身子正用力的搅拌着沙土。虽然气温不高,父亲也只穿了件破旧的衬衣,豆大的汗珠还是从他那苍老的脸上流了下来。我慢慢地走近,专心干活的父亲并没有发现我。我仔细的打量着父亲:那是怎样的一张脸啊!岁月的痕迹过早地爬上了他的额头,时光的沟壑在黑色的脸上画满了条条框框;那又是怎样的一双手啊!未到寒冷的冬季却皲裂了一张张血口,仿佛那是吸着血的我自己。而父亲对这些毫不在意,他只是认真的,用力地搅拌着沙土,好像他搅拌的是整个家庭的重担。此时,我的泪水不由自主的涌了出来,我顿时觉得一向严厉的父亲竟是那样慈祥,那样高大!

那年,我没有开口要学费,回到学校就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后来,父亲埋怨我给自己添加负担,说他有能力供我上学,可我不忍心,因为工地上的一幕深深地感动了我。

母亲的坚守

文/阿紫

我的母亲,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妇女,可她终生坚守着一个信念,那就是做人要有底线,要诚实。

我小时候,家里养了一头牛,暑假我常常和伙伴们一起去放牛。有一次,我们几个人在一起玩"抓子",牛跑了也全然不觉。等游戏结束,太阳已经下山,牛也找不到了。母亲听说后,赶来和我一起去找,终于在天黑前找到了——牛正在老憨伯家的玉米地里吃得欢,正拔节的玉米秆嫩绿清脆,牛连吃带糟蹋,席子大一块玉米全毁了。我吓坏了,催母亲赶紧把牛赶出来,免得被人家看见,母亲照着我的屁股就是一顿暴打,疼得我龇牙咧嘴也不敢吭声。

第二天,天一亮母亲就带着我去找老憨伯,给他说明情况,他气得直跺脚:"唉,可惜了我那么好的苗子!"母亲让我道歉,我红着脸说不出口,老憨伯情绪有所缓和,说毕竟是孩子,就不计较了。母亲却说:"等新玉米下来,我赔你一袋玉米籽。"秋天的时候,母亲果然让父亲扛了一袋新收的玉米给老憨伯送去了。

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一边觉得她认真得近于迂腐,一边又认同她的做法。

有一次,我俩去买菜,菜钱17.5元,母亲给了50元,卖菜的大妈给她找回一叠零钱,母亲随手就装进了口袋。我说你数数看对不对,母亲有些不好意思,说肯定错不了。

回到家,母亲掏出钱正准备往包里装,忽然叫起来,说这钱怎么多了十块?我说你是不是数错了,卖菜人恁精明,咋可能多?母亲拿给我看,确实多了一张十块的,大概是两张叠在一块儿了。我说你下次买菜时还回去就行了,母亲执意要马上去归还。我只好重新陪她回去,卖菜大妈握着母亲的手久久不肯放下,嘴里直说:"好人,好人呐!"母亲轻描淡写地说,这本来就是你的钱,还你不是应该的吗?

我刚拿到驾照那会儿,开车小心翼翼的,生怕出差错,可有一次在路边停车时还是剐蹭了前车的车尾。我一时没了主意,坐在副驾驶的母亲指指前面的路口说,那里有交警,咱去找他们联系车主。我心里一下子敞亮了,很快联系到车主作了赔偿,安心地离去了。

事后想想,若不是母亲主意拿得正,当时不做好处理,我回到家也于心难安,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嘴上不说,但我在心里悄悄为母亲点了赞。

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化。母亲常说,做人要有底线,你真诚待人,别人也会真诚待你。正是一个个像母亲这样的普通人,存着一颗诚信之心,从点滴做起,奏响了社会和谐的音符。

霉豆腐里母爱香

文/红尘有缘

又收到母亲托人从乡下捎来的霉豆腐,一罐沉甸甸的母爱,一罐散发着浓浓的母爱的芬芳。

世上懂的儿子的喜爱唯有母亲,包容儿子的喜爱或嗜好也唯有母亲。

母亲懂得我最喜欢霉豆腐配稀饭,几乎每顿早餐离不开,没有霉豆腐的早餐就吃的不香。五十年来养成的习惯,说不上好与坏,却能感到点点滴滴的母爱融进了芳香霉豆腐里。

立冬刚过,母亲就开始张罗着做霉豆腐。做上可口的霉豆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程序繁多。一方面,要选择当年新上市的豆子,加工成老豆腐,放在阁楼上发酵,待豆腐外面全部长满了霉菌方可;另一方面,要选择当年上好的糯米,用立冬过后的冬水酿酒(其它时间的水酿酒都容易发酸)。

待豆腐发酵好,米酒也酿好后,就可以制作霉豆腐了。先把霉豆腐放在铁锅里煎,放上食盐和干辣椒粉搅动,让食盐和干辣椒粉将霉豆腐均匀地包裹住,盛进陶制的大缸里,凉了之后,放入萝卜干、冬瓜干、茄子干等干菜,再放入酿好米酒,缸口密封紧,过上一周左右时间即可食用。

如今商品市场发达,商店里一年四季有腐乳买,但总没有母亲做的好吃。妻子是城里人,不喜欢霉豆腐的味道,也不理解我为什么喜欢霉豆腐,依然是她用油条配豆浆,我用霉豆腐配稀饭,各自选择各自的喜爱。如今,母亲年过古稀,我怕母亲累着,劝母亲别再做霉豆腐了。可母亲她倔强地说,他知道我喜欢吃,只要她还能动,她就会一直做。

母亲托人从乡下捎霉豆腐并不是一次捎来一大坛,而是一小罐一小罐地捎来。这是因为城里住的钢筋水泥楼,贮存久了味道不纯正,而农村的泥地才是贮存霉豆腐最好的地方。

因了我的一个喜好,母亲亲手制作霉豆腐,这一大缸霉豆腐足有三五十斤,该融进了母亲对孩儿多少爱意,蕴含着多少母爱的芬芳啊!

父亲的日子

文/沙漠边缘

母亲去世后,父亲便成为我最牵挂的人,隔三差五地总要打个电话问问,问父亲身体状况,饮食习惯等。因为父亲,我还特意把每年的年休假留出来,随时回老家,住上那么几天,在短暂的时间里,尽尽做儿女的孝心。即便这样,也无法弥补我内心的愧疚。有时,很是羡慕父母在身边的同事,羡慕他们有父母问寒问暖,羡慕有父母的唠叨,觉得那是何等幸福的事啊!有时浮想翩翩,假如母亲健在,父母又在身边,那该多好,多幸福啊!

可惜,这浮想翩翩,仅仅是假设而已。因为母亲已经过世七年,父亲也近八十高龄,而且由于患有老年骨质疏松症而致使腿脚行动困难,耳朵早年得过中耳炎而失聋。除此之外,父亲其他方面倒还可以。

父亲身躯魁梧,儒雅俊朗,着装干净整齐,性格随和淡定,做人处事低调。退休前从事行政领导工作,没经历什么人生挫折。如果不是腿脚不灵便,很难让人看出他是一个八十高龄的古稀老人。

母亲过世后,父亲卖了他居住多年的旧房子,和在弟弟一家住在一起。父亲除了帮弟弟偿还买新楼的房贷外,还和弟弟共同承担全的经济开支。父亲说,弟弟弟媳对他很孝顺,几乎他吃什么,弟弟弟媳做什么,家里不想吃了,他就到街上的饭馆里吃。他的退休工资除过还贷,还有余,买药用医保卡,花不了多少钱。父亲说我们兄弟姐妹日子过得都好,也没什么负担,唯一期望的是让我们把孩子的学习抓好,将来上个好大学,走向社会有个好工作,成家立业后有个好前程。父亲见我们兄弟姐妹,经常提及这个话题。但我们倒不觉得啰嗦,反而感到父亲用他一辈子的社会人生阅历在开导我们,减少我们在人生路上少走弯路。

父亲没什么爱好,除了每天晚上收看的新闻联播,偶尔看看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外,其它节目几乎不怎么看。大多数时间将电视让给孙子看动画片,看着孙子吸吮着手指头看动画片的表情,以及孙子因为动画片精彩画面而展现的手舞足蹈样子,会满足地朝孙子笑笑,好像孙子的开心快乐就是他的开心快乐,孙子健康快乐就是他的晚年幸福的源泉,眼神里流露着不仅仅是父亲的知足,也充盈着对晚年生活的知足。

父亲耳聋的严重,如果不戴助听器,根本听不见我们的说话。如果想要对他说些什么,就必须让他带上助听器,而且凑到他跟前对他大声说才能听清。声音小点,他总会表现出一副疑惑的眼神,有祈求再说一遍的神情。见此情形,我们总会不厌其烦,为他再重复一遍,直至他满意点头,发表他对问题看法主张时,就说明他听清了,理解了,满意了。

父亲说他吃饭尚好,就是晚上梦多,眼干。安神药,补钙药,眼药水一大堆,拿出来让我看,吃了这种吃那种,让人看着很是无奈。每次回家总是建议他多食热性食物,增加身体抗病能力,晚上适当晚睡,少喝茶,喝袋牛奶,有助睡眠,或者泡点枸杞茶喝喝,有助于明目消渴。也曾劝父亲白天多晒晒太阳,出去多走动走动,少睡,这样晚上睡眠就会好一些。父亲听了很是高兴,说试试看。有时说得多了,他记不住,就拿张纸记在本子上。有时回家看他,没事的时候,便在网上抄些养生方面的知识给父亲看,无事可做的父亲便带上他的石头镜认真看起来。有时建议他多看看电视上的养生保健类节目,丰富保健知识,这对身体很有好处。父亲听了只是笑笑,点点头,我想,他或许是默认了。

父亲虽然耳聋,但眼睛好使。看书看报纸不成问题,甚至手机上的字他也能看清楚,我诧异父亲眼睛好的同时,也惭愧自己年纪轻轻就带上近视眼镜。有时坐着无事,拿出手机,在手机博客里搜索些养生知识让父亲看。父亲不会用手机,往往看完一页后,不知道怎么操作。我便教他怎么用,他经我操作给他看了一遍后,也会往下翻页,继续看下去,看完后他讲给我听他看后的体会,还感慨说没想到手机不但接听电话,还能阅读文章,真是作用很大,也非常好,是他以前想都没想过的。我说,要不给您也买一部,很便宜的,他立刻摇手表示拒绝,说没必要,也没多大用处,我只好随他。

父亲晚上睡得很早,往往九点就睡了,这大概是他经常执行的作息时间。睡得早起得也早。以前母亲在世,腿脚好的时候,他早早起来去县城有个叫龙泉苑的地方打拳,练剑。晨练回来才开始吃早餐,周而复始,日日如此,从不间断。

06年母亲走了,父亲一下子失去了精神的依靠,早晨的好习惯也不怎么坚持了,开始断断续续出去活动活动,最近两年骨质增生症状加重,腿脚更不便了。走起路来颤颤巍巍,步履蹒跚。现在出去的机会更少了,开始在家里的阳台活动活动,接下来的时间看看小孙子。孩子玩的时候,便拿出健身球坐在沙发上活动手指,看着独自玩耍的孙子,打发着无聊的时光。

父亲知道我们都忙。有什么事从不让我们知道。除非事大,瞒不住了,才给住的近的子女招呼一声。他总认为,我们上班的事大,他的事小。有些事发生了一年多,回家探亲时才从兄弟姐妹口中得知。尤其前年冬天,他去超市购物,由于雪天地滑,在超市门口不小心摔倒,在医院躺了十天,他竟不让远在银川我和姐姐知道,去年春节回家看他,他竟没在我面前提及此事。

父亲爱孩子,对于孙辈更是疼爱有加。二哥的儿子上初一了,父亲还操心着接送,要不是同学笑话,二哥的儿子还会被父亲接送。我离得远,没有父亲接送孙子天赐待遇,一般都是上班前送到孩子幼儿园,下班再从幼儿园接回来。孩子上小学二年级时,都是自己上学,自己放学回家,孩子体会不到爷爷接送的情景。每当我回家探亲回来说起这些给孩子听,孩子一副置若罔闻的神情。

今年父亲最小的孙子因为淘气,被弟弟骂了,小家伙撒泼,竟将玩具扔向父亲,玩具不偏不斜,正好砸在父亲眉角上,鲜血直流,险些伤到眼睛。即便是这样,父亲也没有责骂孩子。弟弟送父亲到医院包扎,眉角足足缝了三针。

看着父亲把子女的孩子女宝贝一般呵护着,疼爱着,在父亲心中,这些或许是尽他们一份责任而已,但对我们看来,却是一种对子女爱的传递与延伸吧。

每次回家看望父亲,父亲总会将自上次分别后,独自出去散步时,他看到的别人所说的如数家珍般讲给我听,好似一个小学生向家长汇报幼儿园小学的所见所闻似的。叙说之时,脸上的笑意,满足感溢于言表,但也掩不住他那日渐苍老的容颜。通常,父亲是看到了什么,说什么,想到哪里,说那里。老家谁谁比他小很多,前不久走了,谁家谁家的父母大字不识,但子女却个个争气,考到什么名牌大学……言谈间表露的开心与满足无法掩饰。父亲对自己的子女要求不高,只要常回家看看,只要静静听他叙说,他就心满意足了。

做为风烛残年的老人,父亲唯一惦记的是我们的工作家庭生活近况,他的孙子孙女学习进步了没有,多日不见,长高了没有,吃胖了没有。父亲说,他不稀罕我们拿回什么吃的穿的,只希望我们在内心不要将他忘记。

望着稀疏而又斑白的头发,望着蹒跚的脚步,佝偻的背影,寂寞空虚的神情,一种难以言表的复杂情感便涌上心头,心中积聚已久的泪水便浸满眼眶。我害怕父亲看见,便转过脸去,以不至于泪水在父亲面前决堤。

有时,和父亲离别时间长了,想父亲了,便坐在电脑前一遍又一遍聆听刘和刚的《父亲》。听着,回味着,渐渐被歌曲中的深情所感动,所陶醉,伴随着深情的旋律一次又一次地响起,心潮一次又一次起伏,眼前也一次又一次晃过父亲魁梧的身影。

老藤椅

文/仓颉故里的汉子

爷爷是家族里写字最好的人,即使将宣纸用手悬空,也能随意写出气势磅礴之字。因其国民党的身份,又曾做过杨虎城的秘书,他当了半辈子的"反革命",一边教书,一边被批斗,全家人也被牵连其中。不过,他老人家的心态十分好,即使再差的时局,也能悠然自得,性格不急不躁,遇见乡党时常出现这样的对话:

"王先生好啊,大清早作甚去?"

"我见天气不错,先去涝池钓个鱼,再去参加批斗会。"

说话时神情稀松平常,乐呵乐呵。

爷爷虽淡泊,却难免读书人的刻薄。话说学堂里除他之外的另外两位教书先生,时常因事请假,学生们经常缺课。他对此不满,便堂而皇之在学堂门口贴上一副对联,上联是"张先生李先生都是先生",下联是"早不在晚不在早晚不在",横批"教无常师".凡路过者无不笑之,张李两位老师知道后气得鼻子都快冒烟,他老人家却依旧笑脸相迎,若无其事。

穷则生盗。一天晚上有小毛贼入室盗窃,蹑手蹑脚,刚好跟爷爷碰了个当面。他端着煤油灯,面带微笑,请小贼坐下,还倒了茶,拉了些家常,最后说:"现在时局不好,大家都困难,我这也没什么像样的东西叫你偷,这有一支钢笔跟了我许多年,还能值点钱,要不你把这个拿走吧。"年轻的小贼满脸通红,噗通一声跪下来说他再也不敢了,随后爷爷送走了他,也没有报案,仿佛只是遇上一个平常的客。

过年时父亲打算写对联,就在院子里支好了桌案,让母亲在一边铺纸研墨。父亲是当时地区唯一考上西北大学的学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为人难免几分清高,就理直气壮地叫母亲打下手,还总埋怨墨没研好,纸没摆正;母亲漂亮,性格活泼又多才多艺,岂能容人贬低,自然不让他;于是一早两个人就在院子里争执了起来。这时,爷爷从正房出来,二话没说,一手拿纸一手拿笔,三打五除二就写完了对联,扬长而去,走的时候只撂了一句话:"还是大学生!"留下父母二人杵在院子里,面面相觑。

学写字时,我喜欢让每个字都占满方格,通篇看着密密麻麻不整洁。老师嫌我字大,不写小就不给高分;而爷爷对我的"大字"却赞赏不已,说它们够方正和大气,叫我不要在意分数,就这么写,于是我在老师心目中成为一个顽固不化的学生,语文作业每篇批语都是"请把字写小",直至后来分数越来越低。由此我养成了不受教的个性,类似于革命年代的刘胡兰,一直到现在都是。

爷爷的性情坦然而淡泊,后半生一直是教书先生,拿着微薄的工资,过着清贫的日子,身受政治问题侵扰,却不乏闲情逸致。他没有储蓄的习惯,买书买纸买烟,粗茶淡饭,对于世间变迁皆能泰然处之,凡事不争不抢不在意,也正因如此,他才以八十七岁高龄离开人世。

老家的厢房旁边,搭着一个比临时敞篷结实、又比土屋削薄的屋子,木质的窗棱,明纸糊窗,采光极好。一年四季案台上都摆放着笔墨纸砚和各类报纸;案台前是一只老藤椅,并非如今市面上那种软塑料质地、却涂上藤条色泽的人工伪藤椅,而是用真的藤条编织而成,藤条晒出的秸秆味与屋里的纸墨味相互混合,那味道极好。这便是爷爷的书房。

书房外面有三四个大瓮,里面常年积累着雨水。一个瓮用来涮毛笔,其余的,则会装有哥哥抓到的青蛙、蝌蚪、鱼之类。与书房相垂直,是整整一大片的葡萄架。夏日里,蝉不知疲倦地嘶叫,爷爷坐在葡萄荫里,一边摇着扇子一边看报纸,调皮的哥哥和我会蹲在地上逗蛐蛐,茶壶里茶香氲氤,那是多么惬意的画面。

爷爷的一生就如一把老藤椅,朴实无华,却又悠然自得。

这种本真大概已经不能称之为一种精神,而该是一个境界了。

回忆我的母亲

文/沧海浮萍

在这个飘雪的季节里,毫无征兆的,母亲走了,永远的离开了我!母亲,你在那边还好吗?遵照你的遗愿,我们让你跟父亲团聚了,和父亲团聚,应该是没有劳苦,没有病痛,只有快乐,只有幸福的吧?

一直以来,母亲给我们所有人的感觉都是健康乐观的,虽然偶尔也买点药吃,可连打针都很少,可这次怎么突然的就那么走了?让我一直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为何几天前还好好地到处玩着的老人,说病就病倒了?突然的毫无预兆的就那么走了?

人活着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事情很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这人一走了,所有的日子就堆积起来了。想想母亲跟我住在一起生活3年了,在她人生的最后几年里我陪她一起渡过了。3年,我闭上眼都能数出母亲跟我的点点滴滴。清晨,我在母亲的枕边悄悄放上给她的零花钱,然后顶着晨曦去上班,傍晚我踏着最后一抹夕阳走进家里,总能看见母亲的身影,我总会大声地叫唤着":妈!我回来啦!"餐桌上是母亲特意为我泡好的茶水,虽然已经凉了,可喝下去却是那么的温馨。电饭煲里是母亲煮好的饭,等着我回来炒菜,然后我们有说有笑的坐在一起吃晚餐。晚上,我坐在电脑前玩电脑,母亲在客厅里看电视,播放的永远是戏曲频道。这时候母亲总会悄悄地为我夹来一小碗她亲手做的糖醋萝卜。让我边吃边玩,多么惬意的温馨的画面,可如今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家里一切依旧,可母亲呢?我可亲可爱的妈妈,我却再也寻觅不到你的身影!

记得父亲在病危的那些日子里就跟我说过,母亲生育了我们那么多兄弟姊妹,一生是多么的不易,要我好好的去孝敬您,妈妈,也许你是在怪我对你照顾的不太好吧?要不然你为何走得那么匆匆?他们都说那那样安详的离开,没有痛苦,没折磨到自己的儿女更没让你自己受苦,是很好的结局。可我却宁愿你留下来,哪怕是让我在病床前多伺候你一段时间。几天前你还在外面玩,从我把你送进医院你就住了3天就走了,我不相信,一直不相信你是要走的人。因为哪怕是在你最后的日子里,你都还是那么清醒。当我握着你的手眼睁睁地看着你安详的闭上眼睛,我都不相信,我抱着你声嘶力竭的呼喊,我让他们去叫医生,我哭着求医生别放弃,可是不管我如何努力却总归是唤不回你--我亲爱的妈妈!你就那样安详的离开了,永远的离开了我!

妈妈,小时候就任性爱撒娇的我,从来就不先上床睡觉,每到晚上不管你是骂我还是打我,我总要在你的怀里睡着。父亲是个对子女很严厉的人,3个个哥哥两个姐姐小时候谁没挨过父亲的打?只有我,却从没有。乖巧的我也许一直就是你们两老疼爱呵护的幺女儿,为了我,你们把我送进当时最好的龙山一中读书,还好,我没有辜负你们的期望,也算是报答了你们的恩情吧。自从父亲去世后,我就觉得你一下子就苍老了。我知道父亲是你心里的顶梁柱,他去了,你的精神支柱就倒塌了。还好,唯一不遗憾的是,父亲走后,我跟姐姐照顾了你8年,在这8年里,我不敢说你无遗憾,可我想你也算安享了晚年吧。

现在,我上班去了,不用担心你一个人在家里没人照顾了,不用担心你有没有吃早餐,不用担心你能不能弄好电炉子,不用担心家里停气停电的时候你咋办?我出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给谁送去。妈妈。你知道离别的心痛吗?我真的好无能,我留不住你。腊月十二,我的母亲永远的离开了爱她的儿女们,永远的离开了!

不管我怎么伤心怎么难过,现实告诉我,妈妈是真的不在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女再也难以相见。

母亲离开了,永远的离开了,留在我心里的,是永远也挥不去的思念,天堂里的母亲,您还好吗?此时您的女儿那么的想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