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结缘文章

2022/12/16经典文章

结缘文章(精选8篇)

结缘洛阳

文/童欣

十一黄金周,亲家一行二十余人,从福建来洛阳参加孩子的婚礼。短短3天,他们为洛城之美倾倒。

一赞环境美。走出龙门高铁站,正值夕阳西下,一行人抬头仰望,惊叹落日的瑰丽壮美。车向友谊宾馆驶去。窗外,宽敞整洁的道路,栉比鳞次的高楼,波光潋滟的洛河,飘逸舒展的柳枝,五彩缤纷的橱窗……他们惊呼“真漂亮”!

二赞名胜古迹多。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第一古刹白马寺,馆藏丰富、文物精美珍贵的洛阳博物馆,彰显东周文化的天子驾六博物馆,金碧辉煌的明堂、天堂,令客人目不暇接。他们的手机根本停不下来,口中喊着“长见识”!

三赞美食诱人。牡丹燕菜、连汤肉片、小街锅贴、不翻汤、焦炸丸、小酥肉、浆面条、糊涂面……好看又好吃。饭菜端上桌,一圈人举起手机一通拍,而后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勺子,把美食送进嘴里,旋即眉开眼笑,连声称赞“好味道”!

四赞市民厚道热忱。喜庆热闹的婚宴结束后,我忽然接到总台的电话,说服务员在一餐桌下拾到一沓现金。当我们找到丢钱的客人时,他正在郁闷钱不知丢哪儿了。接过钱,他喜出望外,情不自禁地说“这儿的人真好”!

临走,客人们与我相约,明年一定来洛阳看牡丹!

藏茶越过千山结缘

文/丹增

千百年来,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民族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堪称嗜茶如命,他们同样把茶融入了生命,融入了文化,还积累了丰富的饮茶经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1

藏族民间有个谚语:“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说的是,茶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更是高原生存的必备条件。古时西藏不产茶,茶叶何时进入西藏,尚无确证。古代汉语把茶叫“槚”,藏语时至今日还把茶叫“槚”。

藏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吐蕃松赞干布的曾孙都松芒布杰,继位后得了一场重病,请了很多名医都没有医治好。一天,他正在王宫里一筹莫展,一只口衔绿树枝的飞鸟停在王宫的窗台上。藏王十分惊奇,待鸟儿飞走后,派人取来树枝仔细端详,西藏高原从来没有这样的树枝。他摘下一片绿叶,嚼在嘴里,满口醇香,病也轻了许多。于是他派出使者四处寻找这种宝树,最终被一位大臣在东方汉族地区的一个绿色密林中找到了。在一只聪明轻捷的马鹿和一只稳重矫健的大象的帮助下,将宝树运回雪域高原。都松芒布杰看到直挺挺的树干、深绿的叶子,问:“这叫什么树?”大臣回答:“汉地人叫槚,泡着喝能治小病,煮着喝能治大病”。这个故事记载于500年前出版的藏文典籍《甲帕伊仓》中,这与当代茶学家庄晚芳等人编著的《饮茶漫话》中的故事十分相似。这说明,茶叶最早不是用来生津止渴的饮品,而是用来治疗疾病的良药。

元代,藏族高僧塔巴杰中,30岁时,怀着一颗慈悲之心,以惊人的求知欲望,离开西藏前往巴蜀、滇南,一边游览名山大川、朝拜佛教名寺,一边学习考察与藏民族息息相关的茶叶。他目光注视,心灵感知,亲身体验,掌握了大量有关茶叶的第一手资料。40岁后返回西藏,撰写了藏族第一部茶经《甘露之海》。书中详尽巧妙地介绍了茶之类、茶之具、茶之烹、茶之礼、茶之益,和陆羽的《茶经》有许多不谋而合处,是古代藏族传播和发展茶文化的权威著作。

2

蜀滇是茶的发源地、生产地,与西藏相隔千万里。但千山万水、艰难险阻挡不住几近狂热的需求,被称为黑色黄金的茶叶,从川滇源源不断地进入青藏高原。

历史上,中央王朝最初派往拉萨的官员,馈赠礼品多数是茶叶,茶成了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随着中原地区对马匹需求的增大,出现了“茶马互市”,藏族人赶着大批马群,到边州交换茶叶。后来,分散的贸易方式被官府统管起来,分别在兰州、雅安等地,设置了十几个茶马交易中心,对茶马价比、交易数量实行统一管制。

川茶最早进入西藏各地。当时茶马交易中心的茶基本是蜀茶,随着川蜀茶叶不断运来,储备茶的仓库不断扩建,茶马交换的规模不断扩大,茶叶从西藏王公贵族的独享饮品,扩展到普通大众的喜爱之物。中央政府随之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藏区的宗教领袖、土司头人纷纷入朝觐见,授官职封爵位,他们进贡马匹之外,还有红花、麝香、氆氇等土特产品,得到的赏赐品除茶叶之外还有锦缎、丝绸、瓷器,获得的大大多于进贡的。他们将不便携带运输的物品在市场交换成茶叶,朝贡互市变为茶马互市的另一种形式,巩固了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的臣属关系。

滇川的茶商看到了西藏的茶叶市场,专门制作了运输方便、形状耐看、品质分级的茶叶,取名叫“边茶”, 把茶叶囤积到固定市场,单纯的茶马交易变成了边茶贸易。后来,西藏大的寺院、贵族、商户,组织起庞大的骡马运输队,越过积雪的高山、湍急的江河,在世界最艰难的路途上长途跋涉,把茶叶运回西藏。元明清三朝形成了从滇川到西藏的“茶业之路”“茶马之路”“茶马古道”等多条贸易通道。茶马贸易兴盛时,仅从拉萨到雅安的商队,每年藏历三月出发,少则百人千匹骡马,多则千人万匹骡马,浩浩荡荡,风雨无阻,防着盗匪,风餐露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趟来回约一年有余。内地商人,也看上了藏地药材、皮毛、马匹等特产,擅长经商的滇人赶着马帮把茶、糖、铜器,运到拉萨,因往返路途太远,就在西藏租商铺、建客栈。滇茶有悠久的历史,茶质得天独厚,但烘焙技术较差,丽江的木氏土司,知道纳西族和藏族同有嗜茶的习俗,在滇藏接壤的永胜、维西建立了茶马互市贸易市场,鼓励商人到西藏经营茶叶。

清初,纳西族商人李悦经营以茶叶为主的滇藏贸易,成为著名富商,清末滇茶在西藏的销量超过川茶,当时来往于丽江和拉萨的藏族商人马帮1万多匹,双程运量约2000吨。可以说,茶是藏汉友谊的纽带,也是藏汉团结的象征。近代,英国在连续入侵西藏时,看到茶是汉藏离不开的因素之一,策划了印茶入藏的阴谋。他们以探险家的名义组织了马队,把印茶从印度的大吉岭运到拉萨,途经锡金、亚东,只有十多天的路程。企图用印茶垄断西藏市场,截断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印茶性热苦涩,色泽又黑又浓,制作松软易碎。藏族宁愿舍近求远,再累再苦也要赶着马帮到内地驮回汉茶。

3

雪域高原,巍峨壮丽,气宇轩昂,是苍穹下的净土,是大地上的丰碑,令人无限神往。但是,要在这地势高峻、气候寒冷、空气稀薄的地方,生存、生活、繁衍,一要有抵御高寒缺氧的身体素质,二要有迎接自然风险的生活智慧。藏族民谣:“茶是命,茶是血”,“人人离不开茶,天天离不开茶”,道出了生息在高原上的藏族对茶的需求。

辽阔美丽的藏北草原,海拔4500米,生活在这里的藏民,依靠天然牧场逐水草而居。他们生产的是高脂肪、高蛋白的牛羊肉、奶制品,生活中必须靠茶解腻、助消化。沟壑纵横的藏南谷地,曾是西藏农业文明的发祥地,海拔3400米,他们种植高原特有的青稞,由青稞加工的糌粑是他们的主食。糌粑无论怎么食用,都离不开茶水相伴。在西藏,糌粑、酥油、牛羊肉和茶叶是饮食的四要素,也是生活的四要素。

藏民族把生存当做文化,把生活当作艺术。藏族文化表现在融入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约束行为的自由、养成习惯的善良,在日常表现出来的是豪放、诚实、热情。风情习俗是民族文化的标识和徽记,西藏茶文化折射出民族生存繁衍中的心理、性格和风情特征。

藏胞家如果进来一个陌生人,首先敬你一杯色泽淡黄、香气扑鼻的酥油茶;如果你是来做客,还要给你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亲友出门远行,一家人或全村人提着酥油茶前来送行,献上一条哈达,喝上三杯酥油茶,一路吉祥如意。婚姻中从男方家提亲、择日订婚,到迎接新娘、举行婚礼,缺了茶酒哈达一事无成。起居礼俗中,建房奠基,破土动工,上梁立柱,封顶竣工,乔迁之喜,茶酒哈达是必须的物品。新起灶,点火煮的第一锅是茶;搬新房,先入屋的第一件物品是茶;求贵人帮忙,要送的礼物首选是茶;每逢藏历新年,在佛龛前摆放的是茶、盐和酥油。

藏族还把茶叶当作圣物,新塑的佛像,装藏时除了金银珠宝、五谷圣物,还必须有茶;藏民家里的积福箱,除了家族历史相传的宝物,还要装上一块茶叶。藏族把茶和盐比喻为友谊和爱情的象征,有一首歌唱道:“来自汉地的茶,来自藏北的盐,在酥油桶内相聚,融合而成的酥油茶,芳香又甜蜜,那是圆满俱佳的姻缘。”300年前,一位高僧写了一篇颂茶词:“茶是人类的救星,以节省自己的时间,延长人的生命,人与人相互照顾,茶与水需要融合,最好的水在最高处,茶叶越过千万山,要与碧水结缘分。”在草原放牧的,田野里耕种的,商道上赶马的,山路上朝佛的,到了午时,搬来三块石头,支起大小茶锅,舀上清泉溪水,煽起皮风袋,茶气飘四方,人们开始围着茶锅席地而坐,谈笑风生。这是一道亮丽的高原风景,无不渗透着茶文化的精神享受,即便这种简易的熬茶,它的水源选择、煮茶火候、石灶方位都是精心筹划过的。这时煮茶讲究的是火候要够,柴烟要高,茶沫要足,茶气要浓。

4

藏族人除了白天骑在马上、夜里睡在床上之外,都和茶在一起。从外地到西藏旅行的人,无论在农村、牧区或城镇,随处都能看到茶的身影、闻到茶的飘香。除了酥油茶,城镇最盛行的是甜茶。锅里煮上红茶粉,要看色泽变金黄,加进牛奶看浓度,不稠不淡再加糖。上世纪80年代初,拉萨人口不到5万,城里的甜茶馆就有100多家,进了茶室,人人一律平等。这里的客人喝茶,好像读诗、品画,又像是谈心、辩论。这里是新闻中心,国事家事,世态人生,正史野史,悲欢离合;这里又是交易中心,察货验货,讨价还价,玩笑逗乐,无拘无束。邻里不和睦,朋友有隔阂,到茶馆喝上半天茶,仇怨烟消云散,重归于好,握手言欢。有句古话:不能敬我以茶,还之以水。

“能行千里的好马,必须配上金鞍,来自汉地的好茶,必须盛在玉碗。”藏族人除了住房,最讲究的是茶具,茶锅茶桶,茶壶茶碗,号称四大茶具。造型美观的铜锅,轻巧方便的铝锅,精致光亮的陶锅,熬出醇香的清茶。

最小的铝锅能装一升水,煮出的茶够两个人喝。最大的铜锅口径两米宽,深度1.8米,熊熊火焰烧开滚烫的开水,十多斤的砖茶放入水中,熬成琥珀色的茶汤,可供千人饮用。据估计,这样的茶锅在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和青海的塔尔寺,有数十个。茶桶是酥油茶的加工工具,茶汤、酥油在桶内搅拌而成酥油茶。红桦木、青栗木、核桃木是制作茶桶的首选材料,不易开裂,适合当地干燥的气候。藏北普通牧民家使用的常常是简易的竹筒,粗壮的主干,打通竹节便能成为酥油桶。至于茶壶茶碗,最高档的是金杯银壶、银杯金壶,普通的是铜壶铝壶、玉碗瓷瓶。我在布达拉宫看到的最早的瓷茶碗图案是:鸟儿衔茶、金鹿背茶、长寿罗汉。藏地最普通的茶具是木碗。藏族人喝茶,最讲究的是夫妻不共碗,子女不共碗,每人一个木碗,人走碗随,形影不离。百年前,上至官界要人,下至街头乞丐,都随身带着喝茶的木碗。拉萨的达官显贵腰上挂着两样物品,一边是碗,用来喝茶的;一边是小刀,用来吃肉的。缎制的碗套从七品到三品式样不同、做工不同,从碗套可以识别官阶,每次开会或办公,不管急事缓情,首先不慌不忙地从自己的碗套里拿出木碗,从从容容地喝上三碗酥油茶。

拉萨四周的大寺院,各自的茶碗形状也不相同,哲蚌寺的是钵式茶碗,甘丹寺的是梯式茶碗,苍古尼姑寺的是平底茶碗,看茶碗就知道是哪个寺的僧人。伴随着藏地饮茶的历史进程,饮用不烫嘴、盛茶不变味的木碗,成为外出时的必备之物。现在木碗的制作越来越精美,式样越来越华丽,推动了西藏工艺品的发展。一些藏族的说唱艺人,也有自己专用的木制茶碗,小的大如羊头,大的几乎和牛头相等,一个五磅热水瓶的酥油茶全倒进去还装不满。近代西藏最好的木碗来自藏南措那达旺镇,那木碗薄如瓷碗,轻如纸杯,绵如薄铝,是用硕大的树瘤抛光打磨做出来的,看木头的纹路能分出木碗等级,当年一个猫眼纹、磷火纹的木碗价值七八头牦牛。新生儿起名之后,老人就送一个木碗喝茶用;老人凌晨起床,主妇把盛满酥油茶的木碗端到床前;老人离开人世,家人把他盛满茶叶和食品的木碗抛进江河。

我在云南已经生活了16年,以虔诚的心朝觐过六大茶山。古老的茶树一到春天,繁茂着自己青春的枝叶,茂叶风声瑟瑟,紧枝月影重重。新建的茶山,一棵棵茶树一个挨着一个,排成一条条绿色的彩带、一层层绿色的波纹,温柔恬静。我也走过茶马古道,一条条蜿蜒于群山间的古道,用光滑的青石铺筑,石块、石条、石板,百里、千里、万里,石路像一条不见首尾的巨蟒,卧伏于起伏连绵的崇山峻岭中。这条路有时像悬在半空中的栈道,有时像直通天上的云梯,有时像穿越峭壁的羊肠小道。

茶是历史,路是历史,历史是人类进步发展的记录。我的生命在一个艰险的空间,勇敢闯冲过,靠的可能就是这条历史的路。

“冤家”结缘

文/郭化明

在太原市郊的方言里,通常总是习惯地把村里的妇女统称之为“婆姨们”。

上世纪60年代初,我上初二,那时学校每年秋季都要下乡参加一次农业劳动。也就是在我们第一次下乡的日子里,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八竿子和我们打不着的称呼竟成了我们班里女同学的一件闹心事。当时带领我们下地干活的是位社里的生产小队长,每天一到地头先把当天干活的情况口传给社员,然后根据劳动强度指定后生们干什么,婆姨们干什么,分别在哪片地段,最后不假思索地对班里的女同学说,城里的婆姨们就跟着队里的婆姨们一起干活吧。

话一出口,顿时引得全班一片哗然。特别是当时才13岁的女同学们深感这称呼极大地伤害了她们的自尊心,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蛋儿直红到耳根。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班里个别男同学,对这个称号颇感新鲜,学着生产队长那浓浓的方言腔,一口一个“城里的婆姨们”喊个不停。直喊得女同学们一时间尴尬得无地自容。从那时起,这个与她们年龄极不相称的绰号便成了男同学时不时地取笑女同学的口头禅。

天天下地,天天这样呼喊着称呼着,这让女同学的脸面实在是挂不住了。一天,班里心直口快的徐爱香接了话茬:“我说队长,你能不能别这样喊我们,这婆姨们\婆姨们的多难听呀。”队长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个甚呀,我们村里一直都是这样喊的,要么你把这小辫子剪掉,我就喊你“后生”你看怎么样?

“队长,你怎么能这样说话……”徐爱香火了,这时,站在一旁的班长郭晋生急忙一把把她拉到一边,低声地指责道:“你别惹事好不好?临行前班主任怎么叮嘱大家的?下乡一定要和社员搞好关系,要知道,我们下乡是来接受再教育的。”

然而徐爱香却毫不示弱,埋怨他,不是护着咱班的女同学,反倒胳膊肘朝外拐……

从此,徐爱香对班长郭晋生产生了不满情绪,动辄翻白眼给他。班长郭晋生呢,也深感到这“冤家”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不知不觉,20多天的田间劳动结束了。回到学校,徐爱香开始后怕起来,心想班长郭晋生肯定要在班主任面前数落她的不是,硬着头皮等着挨批吧。然而一个星期过去了,却丝毫没有动静,班主任依然和大家谈笑风生,这让一直忐忑不安的徐爱香开始暗暗地钦佩和感激起班长郭晋生来了。

常言说缘分,也许这就是缘分吧。至此,两人的故事出现了戏剧性地转折,

初中三年毕业以后,我继续就读于本校。而他俩分别进入社会参加了工作,这一别,竟是一段漫长的岁月。

直到1976年,才从老同学的电话里听到了他俩的消息——原来这一对“小冤家”竟神秘兮兮地步入了婚姻殿堂。

在婚宴上,一阵热烈的掌声再一次将新郎和新娘拥上台来。此刻台上台下情不自禁地共同回到那童心无忌、两小无猜的中学时代。男女主人翁含蓄而幽默地道出了这其中的奥妙。婚礼在一片欢呼声中落下了帷幕……

结缘晴空,相知梦海

文/春燕来

因文而结缘,因好而相牵,红尘同携手,烟雨诉衷情。

走过三月,走进浅夏,旖旎的春光还在眼波流转,初夏的微风已飘起了衣袂的翩翩。走进烟雨,扑面而来一股绿而清新的风,与低吟浅唱中我找到了快乐的所在,心灵的家园。

三月的桃花谢了,四月的柳枝绿了,蝶儿在花中缠绵,燕儿在风中呢喃,阳光依旧明媚,花儿绽出了最美丽的笑脸,本该快乐的心,却因一篇文章印入眼帘而略感忧伤。

四月的裙衣飞扬,雪白的荷叶袖在杨柳留连。四月,为你折柳成殇,一篇寄满深情,写满爱意的文字呈现在我的眼前,我被击中了,瞬间的呼吸停滞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能写出如此美丽哀伤的文章。折柳成殇,有多少爱埋在无言的泪水中,用多少情才可以化成如此的悲伤。

一字一行里,我似乎看到了一个美丽多情的女子,一个柔婉隽秀的女子,是谁?如此的狠心,辜负了这样一位美好女子的情,是谁?如此的无情,打碎了一位美丽女子的心,在百花绽放的四月里,在烟柳氤氲的四月里,谁忍心辜负如此的深情痴恋呢!泪,无声的留下来,为了这个痴情的女子,打动了我一颗柔软的心。

阡陌红尘,我开始寻觅这位女子,这位网名叫做梦海晴空的女子,这位身携诗意,心绣柔情的女子,打开你的个人空间,我看到了更多更美的文字,与云想衣裳花想容里,与可爱的傻呆呆里,与结庐在人境里,我看到了一位热爱生活的女子,一位幽默风趣的女子,一位优雅自信的女子,一位充满魅力的女子。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丝温暖在我柔软的心里慢慢荡起涟漪,好想好想认识你,看到你,抱抱你。

梦海,知道吗?当我有机会可以与你共在一片蓝天下同呼吸时,那一刻我有多兴奋,打开你的资料,看到相同的年龄,只差两天的生日,我更是感到了一股莫名的惊喜,难道这就是你我之间的缘分,一开始的认定注定了我们如今的相知,前世的姐妹情缘,我们今生在续。

梦海深处几多情,数九严寒暖燕身,北国冰封万里雪,难阻晴空一片心。

佛说,五百年的修行换得今生的一个回眸,茫茫人海有多少擦肩而过的缘分就这样转瞬即逝,南与北的距离有多远,心与心的距离要经过多少漫长的岁月才能够相知相惜。

梦一样的烟雨里,我结识了此生最重要的你,虽距千里之遥,网络却拉近彼此心与心的距离。闲来之时的谈心聊天,让我们更加珍重难得的友谊,相同的爱好,相似的际遇,是上天愚弄了你,还是佛祖太可怜我,让我们两个傻女人走到一起,相似的一个你,相似的一个我,能够结识在网络,是老天的厚爱呵!

无聊的白日,寂寞的夜晚,每当看到还有一个女人在陪我哭,陪我笑,我就会开心不已,多少的烦恼都会丢到脑后,有了你的软语慰藉,有了你的抒怀开导,我的心释然了,我又看到了明天的希望,生命中的亮光。

梦海,你常常骂我笨,其实你何尝不是一个笨女人呢!明知会受伤,前途一片渺茫,没有希望,你还是一意孤行到底。情到深处无怨尤,也许就针对你这个傻傻的笨笨的女人说的吧!可是,梦海,你知道吗?我爱你的傻,我喜欢你的傻,因为我和你一样的傻。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知心爱人要千万次的寻觅,知心好友也要千百次的找寻,虚幻的网络,知心知己的好友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每个人都在说着真实的谎言,有几个能够真正值得去付出的呢?我珍惜,你对我的真,你对我的好,从南方飞来绿色的橄榄枝,我会深藏在心底,永久的珍惜。

梦海,你知不知道你很调皮,这次我又输了,输在你的坏坏的笑容里,你设了一个小陷阱,让我钻了进去,以为你只是单纯的羡慕我的好身材,有点得意的告诉了你我的身高体重,打算在你艳羡的目光里展露我张扬的笑脸,谁知道你竟然另有目的,等我警觉已晚矣!梦海,你怎么比我还要傻呢,看着你掩嘴偷笑的容颜,看着你清纯美丽的双眼,我无奈又无语,天生一个傻女。

梦海,南方现在还暖和吗?北方已经到数九的天气了,一日赛一日的寒让我有点受不了,真想跑到南方与你相聚。虽然从小生活在北方,每到冬天,还是耐不住这冰冷的寒意,看来我这朵生于冬日的梅还是不能临霜傲雪益芬芳额!

寒冷的北方,有了来自南方最温情的祝福与礼物,今年我的生日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听着你的歌声,看着你的祝福,穿着你送的新衣,我快乐又欣喜。今年的生日,有你的陪伴,忧伤的日子不再忧伤,寂寞的日子不再寂寞,本命年的你我,在这个生日里,该是世界上最美丽幸福的女人了吧!

又是岁寒至,又见雪纷飞,举杯同欢庆,恭祝寿诞喜。

梦海,还记得我们初次相遇的那个笑话吗?小迷糊的我一直认为四要比二大,如果在女儿的数学书题里,我的智商绝对是高高的,可是这个问题放在了生日的月份里,我的智商就只能为负数了。

加入烟雨家族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查看你的资料,当看到你的生日和我只差两天之时,我高兴死了,一直对着你说我和你同岁,我们是同龄人呢!我只比你‘小两天’呢!不知道那时的梦海听到我这句话时该是什么样的表情,一定是在偷偷的坏笑着想着,屏幕对方的是一个笨笨的女人吧!没想到只‘大我两天’的你,义正言辞的对我说,大两天也是姐,委屈的我只好喊你做姐姐,没办法啊!谁让你比我大呢!

迷糊的我一直追着你喊了两天的姐姐,小梦海,那两天高兴坏了吧!捉弄了我这个笨笨的小迷糊,做了两天的姐。直到第三天我才如梦初醒般觉得上当了,对着你嗷嗷的喊,你在屏幕的另一边又发来一个偷笑的小脸,哼!典型的小人占了便宜又卖乖的嘴脸,呵呵……梦海,是不是从那天开始你就开始喜欢我了呢?喜欢我这个好玩好笑的傻姐姐了呢?

梦海,你我相约,生日之时,一起写文章来祝贺,说实话我的这篇文章不像是一篇贺寿的文章呢!我只是想把积攒了半年多的肺腑之语告诉你。梦海,因为你,我改变了多年行走的轨迹,放飞了一个美丽的梦想,紧紧追随着你。

梦海,往年你的生日里没有我的参与,今年你的生日我要送上最美好的祝福,以后的生命里我会一直要求加盟,如果有机会我们相聚,一同祝贺彼此的生日之喜,岁岁年年,年年岁岁,我想一直用真情真爱陪伴着你,祝福着你,骄傲着你。

梦海,好喜欢看你甜甜的笑,听你嗲嗲的撒娇,不想看到你寸断柔肠,晶泪两行,你可知,你的盈盈秋水,连接着我的柔软,凝结在我的心房。梦海,我的梦海,我希望时时刻刻听到你铃儿般的笑声,看到你温暖如阳光般的笑颜。

生命中因爱而美好,生活中因爱而精彩,梦海,你是一个爱生活,爱文字,爱家人,爱自己的女人,更重要的是你有一颗博爱的心,你让每一个靠近你的人都感受到你的温暖,你的灿烂。梦海,我们爱你,这种爱不掺杂任何杂质,它是透明的晶莹的,今天,在欢快的生日歌里,许下我最诚的祝福,愿这样一位美丽的笨女人,快乐幸福一生。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梦海生日快乐,祝梦海生日永远快乐!

结缘,解缘

文/赵老二

当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一起久了,日子长了,彼此摸清楚了。就无趣了,就心生厌烦了,不理不睬了。

相识,我认为是有缘。厌烦了,我认为是该结束这段缘的时候了。

有因就会结果,既然结缘了就会有解缘。

茫茫人海,见面了,一切就无形中将你和她绑定在一起,一条丝线将你们缠绕。像木偶一样,任缘法驱使。可能擦肩而过,也可能碰撞出绚丽的火花,仅仅是在上天的安排之下。"分","和".只是一个必然但是又要靠着运气才能得到的东西,没啥可以惦记,回忆甚至去为其纠结,伤心。

与文字 结缘

文/翁桂涛

我一直坚信,文字是有魔力的。因为它总能在某个特定时刻让人们内心趋于平静,同时找到一种共鸣。对于文字,我一直有很深的情愫,与文字结缘,确是一件相当愉悦的事。

在文字世界里,人们可以寄托或喜或悲的情感,敞开心扉,释放激情,让每个思绪在文字里面跳跃。读忧伤的文字,就像聆听一曲幽婉的歌一样荡气回肠;读欢快的文字,又总能让人感到快乐备至。在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文字世界里,我读懂了人生的悲与乐,体验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倾听了心灵深处的呐喊。

在生活的边沿,用一颗纯洁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将点点滴滴的生活感悟凝结成一个个跳跃在纸上或者显现在电脑屏幕上的文字。那些用笔端触摸纸张的沙沙声,或是那些敲打键盘的滴答声,都成了我文字创作历程中的记录声带。之后便有了从未间断的投稿经历,在坚持的过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样报样刊被逐一地摆放到了我的书柜,为我那本来空荡荡的书柜增加了不少的色彩和充实,而那些金额或多或少的稿费也让我得到了莫大的鼓励和激进。

当然,写作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升华。穿梭在文字的殿堂里,我渴望文字带给我的每一个乐趣,就像每一次追求得以实现时的那种快感。所以,每当看到自己的文字被印刷成铅字发表时,内心总少不了一阵兴奋和雀跃,那是属于每一个追求文学的人特有的归宿感和成就感。

用文字书写心情,用文字放飞梦想,用文字诠释生活。我相信,每一个用文字书写人生、歌唱生命的人都是幸福、快乐的。

其实,生活并不缺少美。只要我们在每一次的心灵撞击下,将内心所产生的共鸣化为零星点点的文字,那么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段情感、每一次相遇、每一种情绪等都能化作飞舞的文字飘散在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文字,应当是一种虔诚的守候以及不懈的追求。用一颗坦然的心,尽情徜徉在文字的世界里,让文字充实人生,用文字绘制生命。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我都愿与文字一路结缘。

结缘太极

文/肖芳

这几天,虽然城里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但远处的山上已然是白茫茫一片。是的,每至霜降,就是我最害怕、最难挨的日子,因为每年此时,我的老毛病咳嗽就会犯。然而,今年秋末,咳嗽居然没有发作,嗓子甚至还比以往清亮了许多。我知道,是我练习太极拳发挥了作用!说实话,以前我对学习太极拳不太感兴趣,认为那慢悠悠的劲儿应该是上了年纪的人玩的,实在没意思。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身体渐渐出现各种毛病,部分指标发出红色信号,这让我感到不安。再看看多年来一直执着于太极拳的我的同事管红平老师,却一直精神矍铄,一点也看不出已年近花甲。

管红平老师是吴氏太极拳一代宗师王培生先生的徒弟,纪有文先生的弟子。工作之余,管老师致力于吴氏太极拳的学习研究和传播,数十年如一日。上世纪90年代起就在陇南地区开班教学,多年来的辛勤传授,已为陇南培养了诸多太极拳骨干,为传承和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全民健身做出了贡献。

我决定向他请教,练习太极拳。管老师总是认真地教我每个动作,无私地传授动作要领,鼓励我坚持习练。自此,我与太极拳结缘。太极为我的人生打开了一扇奇妙的窗户,让我看到了以前从没有见过的美丽风景。

我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从走太极猫步、虎背靠山功等基本功开始,不断地感受、体验着老师所讲的:虚领顶劲、中正安舒、轻灵圆活等身法动作要领,逐渐地体味到前所未有的通畅舒适。

现在,我跟上管老师学习太极已近半年,感觉身体灵活、神清气爽、咳嗽症消失,身体和精神上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结缘太极,是我今生最好的相遇。

躲雨结缘

文/王生标

早饭后,我骑着电动车,到县城办事。事毕,工作人员将资料递给我。我随手接过资料,装在一只随身携带的档案袋里,放在电动车的车篓内。当我经过医院时,天空中却飘起了零星的小雨,我不以为然继续骑着车准备回家。当车行过华润苏果东边的十字路口时,突然,天昏地暗、风大雨疾。为了车篓里的资料不被雨水淋湿,我本能地将车骑到离我最近的交警值班室。本想借助值班室的房檐躲雨,当我架好车拿出档案袋时,发现那房檐太小。我将档案袋抱在怀里,一筹莫展不知所措。这时,值班室内的一位交警,打开窗户喊道:同志请到里面来吧!我还没回过神来,稍迟疑了一下,那个交警看出我的犹豫,又焦急地喊道:快进来吧!如此盛情我怎好拒绝?

我抱着档案袋,腼腆地走了进去,几平米的值班室里三位交警“老、中、青”。刚才喊我的,年岁稍大。我挨着靠门的一张方凳还未坐稳,年轻的交警微笑着递给我一杯热水,还未入口倍感温暖。

我看着窗外的大雨,心里充满感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我看雨没有停歇的迹象,趁雨势渐小,我起身欲离开。那位年岁大点的交警拉住我,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找出一只方便袋递给我,示意我将资料套起来。由于方便袋有点短,不能完全将档案袋套住,中年交警又忙着找出一只方便袋给我,两只方便袋对头勉强套住档案袋。年轻的交警见状,迅速打开他电动车的后箱,从里面拿出一只手提袋给我,虽然有点破,但我感受到他的心意是完整的。

回家途中,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风吹在脸上凉凉的,想到三位交警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心里始终感到暖暖的。

从那以后,我每次经过那个十字路口时,都会下意识地看一眼那个交警值班室,对里面的交警心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