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现代美文摘抄

2023/08/25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现代美文摘抄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现代美文摘抄(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遇见

文/肖奕彤

"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我听见风来自地铁和人海…" 初秋,飘零的落叶纷纷扬扬,在空旷的大道上没有了归处,我也如此。直到,我遇见了他。

遇 见

窝在汽车中,窗外一望无际的田野,长长的田埂偶尔几只动物爬过。终于到了奶奶家,伸下懒腰,弓下身子,正准备出车门吹吹风,突然扫到了一双墨绿与琥珀色的双眸,与他对视了许久,寂静得只剩下呼吸声,忽听"喵"一声,才恍然回过神来。他的眸子似乎有魔力,沉静如水却又似漩涡般使人沉醉,我很惊奇为什么一个低等生物竟这般有灵性!不过耸了耸肩,当作过眼云烟,朝他也"喵"了一声就走了。

相 处

回到家后,才发现那双眸子依然在那盯着我,我顿了顿,看着他,又听"喵"一声,就又不动了,我长叹一口气,朝他招招手,就自顾自地向屋里走,等我找到些吃的才转过身来,挥了挥手中的"菜园小饼",说:"就只有这个了,你凑合着吃点吧。"他没吭声,只是踱步到我身边,仰头看着我,不说话。我捏起一片饼干举在他嘴前,他很乖,安静地吃了下去,没有想象的倔强,就这样一片一片,最后竟把整袋吃完了。他心满意足,朝我又"喵"了一声蜷着安心与周公会面去了。我叹了一口气,收拾好东西,就在他旁边也睡了。风轻拂着,只剩下平缓的呼吸声,平静而安详。

从那之后,他就赖在奶奶家。他早出晚归,也不知干什么去了,却总是非常准时地回来吃饭。每次我看他,他都会朝我"喵"一声,只要是饿了,就会来我脚边蹭蹭我,然后"喵"一声,就不动了。我也很奇怪,为什么我总是听得懂他要表达什么,只要他"喵"一声,只要我看他一眼,我就会去帮他做,从来都不知道为什么。

分 离

跟他相处了有两年吧,奶奶老家拆迁搬家,临时住的离原来的地方很远,但是不知道他怎么来的,竟然跟了过来,天天又是散步、发呆、吃饭,生活安逸得很。但是不久奶奶搬新家,搬到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里,我不喜欢那儿,那儿没有乡间青草味儿的风,没有潺潺的小溪,抬手摸不到天,低身摸不到地,只是一个鸟笼子罢了。或许他也这样想吧,这次,他没有跟来,以后,也再也没有见过。

念 他

也不知为什么,世界上千千万万的猫,我就是能分辨出他的模样,但是,却没有机会了。离开他的一个月,我无数次想回去找他,却又放弃。或许,应该给他自由,让他随心所欲,让他流浪四洲,这才像他。一年过去了,我已将他深深地埋在心底,从未提及。

遇 见

又是一年秋天,走在小道上,听着音乐,数着落叶,逍遥自在。忽然,我停下了,淡淡地看着一双墨绿与琥珀色的眸子,笑了。落叶纷飞。

遇见你,是最美丽的意外。

风刮过冬天的村庄

文/马德

风刮过冬天的村庄。

好大的风啊,从四狗子家刮过来,摁倒他家的几棵树,然后,把电线上的鸟,刮得一干二净。巷道里,一只猫像是走在颠簸的波浪上,趔趄着,站不稳,看着自家的院门,就是进不去。

夜晚更吓人。呼啸的风,把星星都给刮乱了,东一颗西一颗的。有一些,干脆刮散到了山坳里,成了人家的灯。

风在我家院子里转了一圈又一圈,像是要搜刮什么。芦花鸡往篱笆外探了一下头,便又迅疾缩回去。其他几只鸡,也都支楞着脑袋,神色惶恐,仿佛心怀了鬼胎。风卷走了母亲刚刚走过的脚印,却把背风处的那一串给埋了起来。

我出去洒水。端起盆子,朝远处一扬,然后,抱头鼠窜,钻进屋里。我怕飞在空中的水,变成一个个小小的冰锥,一下子把我扎成马蜂窝。

屋子里,炉火正旺,火苗子里仿佛也藏了风。我守着炉火,一动不动,看着屋外刮风,像是一辈子没见过,也像是一辈子看不够。

人世间的幸福,就是在最冷的天,能坐在温暖的屋子里。然后,心底平静而安详,看这个世界一场一场地刮风。

小溪之恋

文/董国宾

我长在埠村,村庄窄小,但有小溪嘻嘻相欢。

清晨初亮,东方露出金色,迎着腾空的旭日,一眼就看到欢唱的小溪。溪花迸溅,闪着银光,像一群会跳舞的孩童,谁见了都会心动。小溪邻村,几片如绵的云朵在头顶移动,小孩子的时候我常在溪边玩耍,童年时光充满无限快乐。

冬天一过,大地敛去寒冷,原野上有了青亮的色彩,来不及眨眼,春意便充溢四方。春日变暖,杂木林长成绿的海,桑园滚起绿的波,地垄盖满繁密的叶子,小溪似一条白练,迈开脚步就要从春色中跑出来。

春上,小溪做起了春梦。溪水清悠,姿影清亮,水中小石块如晶透的玉,清晰可见。临溪而立,日影明丽,小鸟啁啾,燕子翻飞,牛在远处哞叫。零落的叶子走掉了,水边青草如绿丝,在春风中起舞。小溪旁,一棵棵新树冒出来,在清新的空气里伸展枝条,向着温暖的阳光欢笑。春日溪水悠缓,从高处曲折而下,莫道溪沟清浅,却有空山流水声隐约可闻。小时候,我一抬脚就来到小溪边,每当春风吻过,心中便感到,幼小的模样也像小溪一样清秀。

忽而进入夏天,春隐了形迹,树树苍碧一色,小溪也来了兴致。溪边水草多起来,怪怪的石片铺满溪滩,杂生的野稞这里那里染尽翠色。夏日小溪如带,溪水迅急,溪花飞溅,阳光下银光闪烁。最生动的,小孩子结伴从村子跑过来,在此相聚成堆。有的玩水,有的抓鱼,有的打闹逗乐。小姑娘也个个耍得尽欢,尖细的嬉笑声,如银铃敲击。一条条小鱼儿在溪流中快乐地畅游,一会儿顺流而下,一会儿逆流而上,一会儿又潜在水中一动不动。若有人影晃动,倏地便躲掉了。欢闹的夏日,丛林浸翠,溪花四溅,夕阳把小溪涂抹得一片绯红。月色中,晚风又送来阵阵蛙声。

秋来了,柿树换上秋装,果子红红黄黄挂满枝头,稻谷满野金色,秋熟了一地。小村庄里,白鸡在院子里啄食,屋顶升起快乐的炊烟,乡邻安静地度年月,小溪没了心思,大自然也渐次明晰了。若去溪边漫步,偶尔听见"咕噜咕噜"落地的声音,那是小鸟蹬落石子,或者果子掉下地来。小溪水悄悄地流过,好像没有什么声音了。

冬寒了,小溪结了一层冰,弯弯曲曲一线白。风彻骨,树木透明了,年幼的我走出村子,还是喜欢看小溪,小朋友也一个个走过来,小溪变成了溜冰场,这里那里一片欢笑声。雪落下来,小溪便和大地融为一体了。

我长在埠村,人家不多,却有小溪四季为伴。我爱小溪,爱埠村的一木一瓦和她的一切。

乡村冬季

文/李瑞华

兴许是习惯了三点一线的规律生活,这个乡村的冬季虽已悄然来临,我竟然丝毫没有察觉。

和城市相比,乡村的冬,步伐来的似乎更快一些,树木早早褪去了绿色,只剩下光光的枝丫,缺少了作物映衬的田野间,也没了往日的蓬勃生机,放眼望去,整个乡村尽显萧条之态。没有了高楼大厦的遮挡,乡村冬季的风吹得肆无忌惮,气温急剧降低,早晚的温差着实让人难以适应,耐不住寒冷的人们便早早地翻出箱底已经压放了一年的冬衣棉被。

或许是我的心理作用吧,和城市相比,乡村的冬似乎更冷一些,那种冷令人记忆深刻。工作的原因,我需要每日往返于城市和乡村,车上空调的暖风让车内如春天般温暖,却带来了浓浓的困意,放下车窗驱赶困意,只是一个缝隙,窗外的风便急切的溜进车内,刺到我的脸上,只一个激灵便顿时睡意全无。每次行走在乡间的路上,不论你穿的再厚,如何的进行"武装",从四面八方呼啸而来的风总能透过身上仅有的缝隙,进入你的身体,让你和乡村的冬来一个亲密接触。

办公室打开了空调,徐徐的暖风顷刻间就温暖了整个房间。空调的暖干净而舒适,比原来的煤球炉要强上不知多少倍,虽说现在各种取暖设备五花八门,但是乡村的冬季,煤球炉还是必不可少的取暖设备。小时候,冬天家中都要生一座煤球炉取暖,整个冬季小小的煤球炉就是家人活动的中心。我记得小时候妈妈用炉火给我烤的馒头片,又脆又香,后来自己也尝试着烤了一次,却全然不是小时的味道,于是放弃。

冬季里最艰难的事情莫过于早上起床,经过了一夜的磨合,身体和被窝刚刚达到最舒服的程度,清晨醒来后,总是无奈地慢腾腾地伸出一只手,在皮肤和空气接触的瞬间便被冻得缩了回去,被窝内外的温度差足以让人产生"恐惧".如此尝试数次,仍旧下不了起床的决心,只好无奈地不停自言自语"起床"这两个字,待到闹表响了三遍后才大喊一声,一咬牙坐起身,拿起身边的衣服以顺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穿戴整齐。

乡村的冬季不是只有痛苦,我更喜欢乡村冬季的夜晚。

乡村的夜来的特别早,夜晚的乡村和城市是两个截然相反的世界。城市的夜晚充满了灵动,络绎的车流和不断的人流使城市充满生机,喧闹的公园广场音乐声此起彼伏;而乡村的夜晚则含蓄内敛,漫无边际的黑犹如一个幕帐,将整个乡村严严实实地笼罩其中。乡村的夜晚,似乎整个世界黑的只剩下天空中一颗颗的星星,那么远却又似乎触手可及。

城市只有冬日,乡村才有暖阳。冬日里,那份煦暖,那份温馨,那份深情,就叫做阳光。乡村的冬日,随处是美好的片段。信步村外,那条夏日处处有顽皮孩子捉鱼耍水影子的运河,冬日里依然生机无限,那是因了冬日暖阳。天外送暖,有了融冰的脆响,有了水草复现的不懈生命。它们摇曳着生机,摇曳着亲近的阳光。那绵延水面的一镜散金碎银,就是天上冬阳的造访。弯弯的运河在冬日暖阳的装扮添彩中,更加神采奕奕、生机勃勃,精神抖擞地牵绊着沿途的所有安详与美好,牢牢拢住每一方潜在生机的树下水畔,等待冬季尾声里再次呈现它的领地里每一份绿叶红花,书写一篇篇鲜嫩精彩的生命华章。

无论晨雾缭绕,还是雪后天霁,在暖阳映射下,别有一番情调,勾起青春的诗意萌动。或许就在此时,早有妙手调着焦距,采撷一帧画面,一瞬美好记忆。即使夹进日记的几句,一定附着暖阳而温馨持久。

乡村,告别了忙碌,早已擦干汗水的农民,守着冬藏,数着喜悦,在暖暖冬阳里,盘点一年的幸福经历,直把那壶热热的果酒品得更醇厚香甜。暖阳里,扎堆聊着家常,谈论着彼此的丰硕收获,交流着你我的致富绝招,扬起菊花一样的笑脸,共同满足令城里人啧啧艳羡的美好生活。笑声,让冬日暖阳都附和着快乐。

乡村如散文。因为冬日暖阳,点亮农家金色生活。温煦的文字,长长再长长,写不尽父老乡亲的富足甜美温馨幸福。

够得着的公平

文/马德

人类的一种公平,是彼此瞅出来的。

怎么理解呢?就是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别人得到了,我也要得到。这跟获取多少没关系,甚至早一点晚一点也没关系。

大家一样,便是天下太平。

退一万步讲,哪怕是倒霉,天塌下来大家一起扛,谁也不如意,也便觉得心底别样畅悦和轻松。

这样的公平,其实要的是一种平衡。因为不是真正的公平,也就不具有多少价值。这种平衡的本质,就是在可比的范围内,自己不比别人差就行。

于是,人天生本能,就会为自己划定一个可比的圈子。所有的喜怒哀乐,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与圈内人相比生出的喜怒哀乐。至于远方,以及无穷的远方,即便有人富可敌国,也尽可胸襟大开,坐在路边为对方鼓掌:陌生人,祝福你,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那幸福的闪电告诉你的,我也将告诉每一个人。

乞丐不和王公比富有,鲁智深的禅杖不会计较关公的大刀,乌龟也无需为追不上兔子而着急。不在同一个世界,谁穷谁富谁好谁坏跟自己没关系。幼儿园的孩子,会在意别的小孩手里的棒棒糖比他的多,一个同事只想知道另一个同事的工资条。同一个世界,才有同一个梦想,世俗的公平,追逐的,都是够得着的公平。

对于漫长的人生来说,真正的公平,仅仅是出发时的诉求。譬如两个人,出生在同一个地方,吃一样的五谷杂粮,接受相同的教育,沐浴同一方阳光,差不多就算是公平了。

至于最后的结局是成功还是失败,其实已经跟公平本身没有多少关系。毕竟,左右这个结果的,有自身的素养,也有外在的因素,自己这里天生欠缺,外在那边又天道不足,就很不好说了。

即便如此,也不必在某些结果上纠缠。比如,长大后,你发现你没有闺蜜好看,抑或你没有同桌发展得好,这就有点没意思了。人活一辈子,必然要遭逢一些不可捉摸的东西,有时来运转,也会有时乖命蹇,多少阴错阳差,又是多少扑朔迷离。在一个沉重的结局那里,撒泼耍赖,抑或得陇望蜀,了无意义。

《水浒传》中,李逵这个人物不一般。

宋江上了梁山之后,随即接来了父亲和哥哥,享受落草为寇的红利,跟着大碗吃酒肉,大秤分金银。李逵心想,你有父兄,我还有老娘呢!既然你二把手玩特权,我李铁牛也不是吃素的。于是,李逵哭道:"这个也去取爷,那个也去望娘,偏铁牛是土掘坑里钻出来的,我也要去取她(娘)来这里快乐几时。"就这么一个冲州撞府打架斗狠的黑铁牛,他敢跟领导叫板要公平,这种公平诉求,具有原始的自觉性。

当然了,小说的安排是,老娘非但没享了福,未上梁山就死在了饿虎嘴下。但这个桥段设置本身,意义非凡。

《红楼梦》中有送宫花一段,说薛姨妈拿出十二支宫花来,差周瑞家的给各处姊妹们送过去。最后两支,送到林黛玉这边来。黛玉问道:"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支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你听这话,林黛玉看起来要的是个公平,其实很不公平,即希望获得宫花的优先挑选权。在林黛玉看来,挑剩下的便是不好的,这公平要得刁钻,也凸显了公平的一个基本问题:优先权的存在,必然是有悖于公平本身的。

林黛玉有时刻薄,但绝不婆婆妈妈,她看到了不公平而要公平,又因为要公平而显得不公平,这说明,在追逐公平的道路上,有时候看似十分王道,难免又显得有些霸道。

记忆里的布鞋

文/李淑菊

小外甥过周岁,老家的三婶辗转请同乡捎来了礼物:一件她亲手缝制的连体棉衣裤和两双布鞋,看到的人对这份礼物都喜欢得不得了,不仅式样古朴别致,而且这一针一线的做工漂亮得让人赞叹。母亲激动地说:你三婶那么大岁数了还亲手给小辈儿做针线活儿,这份情谊厚重。

我特别理解母亲的激动,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做一件手工针线活儿那是相当花费工夫和精力的。

儿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做布鞋,尤其是冬天,更是女人们针线不离手的季节。那时,女性长辈做针线活儿都爱到我家扎堆,因为母亲手巧,而且从不嫌麻烦。我放学回家,常看到婶子大娘、小媳妇大姑娘围坐在我家的热炕上不是纳鞋底就是缝鞋帮,有时交流技巧式样,有时家长里短互相逗趣儿,她们忙活一冬天,要做出一家人来年的单鞋、棉鞋,尤其是男人和孩子的要做双份,因为孩子们蹦蹦跳跳穿得费,而一家之主的男人必须保持脚下周正体面。

记忆里要完成一双布鞋最基本的四样工序不能少,那就是:搓麻绳、打袼褙、纳鞋底、缝鞋帮。

伏天,母亲带着我搓麻绳的场景永远记得。日高天晴的秋天,母亲会把家里的碎布准备好糊制袼褙用做鞋底,她用面粉熬成浆糊,再将碎布齐整地放在一张平板上,一层一层平整地粘起来……天气晴朗时袼褙两三天就能完全干透,每当看着母亲比对着家人各自的鞋码剪出合适的尺寸作为鞋底时,我和弟弟妹妹就开始期盼新鞋子了。

我也曾好奇地向母亲学过纳鞋底,坐在炕上,一手将包了一层崭新棉布的鞋底竖起来,一手拿大针锥,先在上面扎出针眼,然后再用合适的缝衣针带麻绳穿过,用力勒紧,这底子就由松软变得结实硬棒了。

鞋底纳好后就是照着纸样剪裁鞋帮,然后再用麻绳将鞋帮和鞋底缝在一起,至此,一双布鞋才算完工。

印象里我十岁以前都是穿着母亲或家中长辈一针一线做的布鞋,每次穿上这样的新鞋,会有一种无比兴奋的仪式感,因为新鞋子总是在过年或是节日才可上脚下地,一般头一天母亲会用木头鞋楦子将我们要穿的鞋一双一双撑好,早上换上新鞋吃上一碗有特别意义的节日饭食,一家人带着欢愉和满足各自出门,现在想到这些,嘴角都会上扬,心里快乐依然。

如今,自制布鞋的经历变成了久远的记忆。时代在大步流星地前进,但我知道这曾经的一针一线都是时间流淌中最真实生动的印记,那脚下温暖舒适的感觉是一位勤快的主妇传递给亲人的涓涓爱意,平凡普通的针线里包含着她们对生活的坦然和对未来坚定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