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清明悼念文章

2023/08/23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清明悼念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清明悼念文章(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清明时节

文/温秀荣

四月初,地气返暖,东风渐柔,山川大地依次从一冬的酣眠里醒来,清明如期而至。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唯有清明。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叩头行礼祭拜。

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阳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近二十天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这期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在我国的南方,清明时节已经是春草萋萋春花绚烂,尤其江浙之地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不乏才子佳人,源于清明的风流佳话、红粉诗词实在是太多了,唐代诗人杜牧,不正是在那清明的细雨中寻觅酒家,顺着牧童的指尖,遥遥的看见一林子的杏花。

要说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传至民间相沿成俗。还有一说则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寒食二字,在古诗词里经常看见。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冬至后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两天。寒食节相传是为了纪念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这是一个关于友谊和君子不慕荣华的故事。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时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居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不见。晋文公便命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出山,结果介子推和母亲抱着一颗大树被活活烧死,晋文公悲愤至极,于是下令每年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准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后因寒食节与清明日期相近,逐渐地两节合并。

祭扫踏青一般多在南方,因为南方的清明已是满目翠绿,花艳蝶舞,来来回回,一路上风景如画。而在北方,清明节就只能扫墓祭祖了,因为野外荒芜一片,实在是无青可踏。人们携家带子,顺着乡下的山坳、沿着绵延的草坡,放慢匆忙的脚步,凝重的来到故乡的祖坟前,点燃纸钱在一座荒草离离的坟头。那里沉睡着故去的亲人,他们的音容笑貌再一次浮现在眼前、响起在耳畔,让这些前来祭奠的人再一次重温过去的温暖和幸福,也又一次体味失去这温暖和幸福的疼痛。回忆故去亲人给我们的爱,让我们感恩生命的美好,再一次咀嚼失去他们的苦楚,让我们再一次的生出面对未来的信心和战胜苦难的勇气。

返青的山野和温润的天色,透露着生命的讯息,让我们把欲出的泪水吞咽下去。谁都知道,祭奠仅仅是一个仪式,但是谁都愿意相信亲人们能够接收到我们的馈赠。我们感慨着祖先的功业、荣誉,感恩着亲人的辛劳和清誉,暗自都希望自己也能有所成就、至少不留恶名,以便告慰先祖和垂范后人。从祭祖的活动中,我们找到自己的来路和归宿,我们都深知自己是在完成家族的功业接力,我们都从这寂寥无声的荒凉之处获得了许多精神的安慰和无限的动力。扫墓祭祖,我们都祈盼祖先保佑子孙,赐福于子孙,家族如此,民族亦然。

清明扫墓祭祖是传统文化,是承载着中华民族感恩和孝道的盛大节日。它是我们民族重视血缘、祖先崇拜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不衰的重要原因。

清明时节忆恩师

文/童仁无悔

这场春雨,已经飘飘扬扬了多日,到处都是湿漉漉迷蒙蒙的一片,草木已露出新绿,桃李也吐出了新芳,梅花更是灿烂张扬。春雨也浸透了我的心房,心中的思念又像开闸的泉水般的喷涌,泪水像清明雨似地流淌。是啊,清明节又要到了。我这远游外乡的人,得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赶回故里,去祭奠我们那些早已仙逝的亲人,还有我的恩师……

恩师离去已近三十年,流逝而去的光阴,已经冲淡许许多多的记忆,唯独对恩师的情怀永远铭刻心中。很惭愧,由于种种原因,我疏有去看望恩师,只有在几年前,和谦儿一起在一个烟雨蒙蒙的清明节,到那个令我深深牵肠挂肚的地方。那是一片开阔的荒地,到处长满了荆棘和杂草,高高低低参差不齐的杂树,在冷风中颤抖,几个古老的累累荒冢在四处散布着。恩师的坟堆围有一圈低矮的砖墙,久经风吹雨打,墙面斑驳,墙皮有些脱落,前面立着一块灰白色的石碑,碑文已有些模糊不清,显得无比沧桑,但恩师的名字还是很清楚的——"覃体焜"三个字闪烁其中。坟头上几茎枯草在寒风中飘扬,几棵灌木在细雨中悲泣。我们点香火上供品,还有恩师生前喜欢喝的米酒,拔除杂草。我跪拜在墓碑前,任凭寒风吹冷雨淋,凄然之意充满了心头,透过滚烫的泪水我依稀看见恩师高大结实的身影,和蔼可亲的面容……

恩师!你是我的老师,我的兄长,又像我的慈父。在我年幼时面临失学,是你伸出一双大手把我拉了上来,使我有了继续读书的机会,有了安定的生活。我生命中取得的点滴成绩,都是您给的,都有您的心血。而受惠于您的何止我一人,那位李同学,梁同学,在他们交不起学费,伙食断顿时,不也是您慷慨解囊,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为他们排忧解难吗?类似的事还很多很多……

我永远不会忘记,每当夜深人静时,万籁俱寂,人们都进入了梦乡,而您的窗户还亮着灯光,您还在批改作业,在备课;清晨,当黎明前淡青色的残月还桂在天空,森森的阴霾尚未消散,您却又亮起了灯光,又在孜孜不倦地工作……在您任平中教导主任期间,由于您善于团结和带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平中的高考成绩逐年上升,得到上级的好评。您的教学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啊!

恩师!您就象一棵大树,庇护着我们成长。不论什么时候,您都用温和,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我们,哪怕是我们做错了事,闯了祸,您都不曾责骂我们,训斥我们,而是语重心长地谆谆教导,讲道理,几多的提醒,几多的关爱,几多的鼓励,还有几多的期待!难怪许多同学毕业时都含着眼泪,拉着您的手不舍离去……

令我们痛心的是,像你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优秀的人民教师,竟也遭受厄运。在1957年,诚实耿直的您,因给校长提了个善意的意见——不该频繁停课搞劳动影响教学质量,您被打成了"右派分子".从此,您被剥夺了教课的权利,剥夺了做人的尊严。您被随意谩骂,吆喝,训斥,命令您干最苦最累最脏的活,掏粪坑,桃大粪,喂猪,拉板车……记得那个雨季,滂沱大雨连续下了十几 天,漫山遍野都变成了茫茫的泽国,学校通往县城的道路也被冲垮了,天空还在雷鸣闪电,在这样的天气,您被派去县城拉猪饲料,您拉着一辆破板车,头顶一个破竹笠,全身湿透,像一头老黄牛艰难地向县城方向走去……不仅如升此,您还被从县中学赶到乡村学校……

恩师!您虽然遭受那样的不公,却仍然怀有一颗对党对革命的赤诚之心和博大的胸怀,忍受着奇耻大辱,忍受着非人的折磨,从不叫苦,埋怨,始终坚强乐观,坚信"党不会冤枉一个好人"——就这样,经受了二十年的磨难,您终于结束了恶梦,1978年上级给您平反了,并把您从乡村学校调到地区师范专科学校任教,你当了一名大学教师!时年,您已经65岁。您那个高兴呀,就像个老小孩。您又朝气勃勃地走上讲台。由于您知识渊博,见解精辟,又善于词

令,长于表达,每节课都讲得有声有色,循循诱导,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他们说:听覃老师的一堂课,不但长了知识,还得到了极大的精神享受!……

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在您的生命长河中,您又遇到了一个致命的漩涡:由于在那漫长的苦难的岁月里,过度劳累,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积劳成疾,您被查出患有胃癌!这意味着您即将走到生命的终点。您就是不甘心啊!在做了胃癌切除手术之后不久,病体尚未恢复,您就强烈要求重返讲台,要和病魔争分夺秒!您硬是拄着拐杖带着挂瓶去上课,您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比划着……台下的学生已泣不成声!恩师!您就像一只春蚕,吐尽金丝方休止;又像一支蜡烛,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更像一个冲锋陷阵的战士,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就这样,您带着多么的留恋,多么的遗憾,离开了这三尺见方的讲台,离开了我们……

如烟似雾的清明雨,还在天空中飘洒着,此时我跪拜在您的面前,心像刀割般地疼痛。恩师!,您我天上人间,阴阳两界。但是,割不断的是亲情,忘不了的是恩情,我永远敬畏和崇尚您神袛般的灵魂!愿您的在天之灵,能看见这漫烂的山花,还有您的桃李满天下!

清明祭

文/王景瑞

清风薄云,近水遥山。踩着平坦静谧的小路,走进杜牧的杏花春雨。声声莺啼,早已淋湿游子的点点思念。又是一年清明,遥想母亲的北国坟山,春草一般的忆念长了又长绿了还绿,宛如一段生命的礼赞。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天国里的母亲啊,请谅解我,谅解我只能在遥远的异乡把你祭奠。我摘来青翠的香樟枝,写上你的名讳,承载情思的烟蔼正升腾九天。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范。那是一个晨曦的时刻,鸡鸣像焰火把村庄黎明点燃。躺了三年的母亲在炕上坐起,家里突然变得明亮温暖。往昔的日子一直那么沉重哀怨,草药味儿在每个角落弥漫。母亲总是用微笑掩藏痛苦,有时还剪一幅窗花让光景变得异常好看。

病中的母亲那时还很俊俏,一口优美的评剧让人喜闻乐见。她少女般的嗓音清澈,字正腔圆。她"走"的时候很清醒,觉得不行了,自己去塘边用篦子梳头,清水洗脸。

她对家人说,别哭,这是解脱,我觉着挺好,就像苦难终于受完。我走,就和刚出嫁时一样自然……说完母亲脸颊潮红,像初绽的杜鹃。如果她仍然健在的话,今年八十有三。多少年后,我才明白,母亲走时,其实是多么凄惨……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觉杨柳寒!翠绿的樟枝垂滴着青雨,母亲看了不要心酸。那不是儿子的泪水,此时我正在书房里憩闲。我做着梦,梦里像回到遥远的从前。梦里依稀,那酒旗斜插在悠悠古风夕烟。无须向牧童问路,我自踏着田里阡陌曲曲弯弯。然后跑着穿过家乡的小巷,笑着扑向你的胸间……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今天,我又采来一束鲜花翠枝放在案前,似看到远在天国的母亲的容颜。你像往常一样与邻里攀谈,你依然笑得如花开一般。儿子把你镌刻在心灵,清明时节摆上桂花酒盏。那一排排常青的香樟,将永远与你朝夕相伴……

也许,只有清明

文/古子寒

阴沉的天空,乍暖还寒的丝丝微风,偶尔淅淅淅沥沥着的小雨,树有点绿,草有点湿…… 清明,来了。

也许只有这一天,春天,失去了活意,至少是对我。

我独立于天地间,漂泊在异地他乡,风雨中。静静的,我双手合十,遥祭着母亲。

止不住,又想起母亲了。

记得很小的时候,又一次晚饭我没吃够,因为那次真的没有熟食可以填腹,我哭闹着。母亲很急,一边安慰着我,一边走进厨房。她先用铲子把煮粥之后的锅底抿平,滴了香油,倒入菜汁,再抿均匀,点燃小火加热,最后一铲铲的盛在我的小碗里。那宽如面条,柔软的,透着香味的锅底巴,竟然让我吃的很香。母亲看着,微笑着。从此,每次煮粥后,母亲都做给我锅巴吃,好多次,我不吃饭,就等着吃那玩意儿。这,也许是我小时候,乃至于我今生印象中,最美味的锅巴了。

母亲知道我爱吃野菜,于是就把从田地里挖回的野菜,择净,淘洗后,或煮或炒,那嫩泎泎,绿莹莹的,透着新鲜味道和自燃清香的野菜,让我感觉是那么香。现在想起,我的这个食好,着实,是给母亲带来那么多的辛苦。即使在冬天,都有她挖野菜的身影。寒风萧索,空旷的田野里,她移动着的影子,一点点大起来,由模糊到清晰,终于,我看到了你的红头巾,看到了你冻得发紫的脸,看到了沾满泥土的手,看到了菜篮子里的野菜……

我不知道,那时为什么那么的喜欢吃锅巴,喜欢吃野菜。似乎,是在饕殄那份,母亲对儿子的盛爱。然而,美好的事物,总是无法留住,就像我无法留住母亲。

这一年,母亲病逝了,离我而去,也许是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永远没有回来。

家里忙着操办丧事的几天里,我没有太多悲恸。也许我真的还不懂事。然而,出殡的那天正午,当村人把横在堂屋的那漆黑如墨,沉重无比的棺材要抬走时,感觉到母亲是真的要走了,迅即间,我的悲痛如泄闸之水,我大哭着,扑向那口棺材,声嘶力竭的喊着妈妈……我在哭喊着,在家人的拽拉里挣扎着,在那种天塌地陷的悲痛中,我昏厥了……

没有了母亲,我心灵的天空,是昏暗的,强忍着悲伤去上学,总是坐在教室里发呆,放学了也不知道。夜里,我用牙咬着被子,蜷缩着,抱紧着自己,似乎是那么的怕冷,哆嗦着,惊栗着,像站在风雨中的,一只浑身淋湿着的小雏鸡。

母亲,走了。永远没有回来。留下一座孤独的坟冢。

每当目睹,别的孩子和妈妈在一起的幸福场景,我不只是投递于羡慕的目光,心里更是压抑着失去母亲之后的淡淡的悲伤。

从此,我是孤独的,独坐于偏僻角落时,想起亲情冷暖,人情世故,想着天外的天,山外的山。思忖着清冷的童年,苦苦的人生。人,凡事总要有回报,而我想问,母亲您呢?当你强忍剧痛,将我从你的母体分娩而出,哺育,呵护,一路走来,您所求的回报又是什么?

母亲离世三周年那天,我暗誓,我永远不会给自己过生日,在我心里,我的生日是一个节日,就像印度的"杜尔伽节"【印度十月间的难母祭日】。也是从那时起,我的名字叫"子寒",一个渴望母爱温暖的,一个儿子的名字。

岁月流转,当我不知不觉学会抽烟时,当我刮去胡须露出嘴边,泛着青蓝的肉肤时,当我感到体内分泌着,无法抵挡的荷尔蒙时,我知道,我长大的了。我应该,更坚强的走着,漫漫人生长路。此时,我仍然没有幸福,没有那种难以释怀的精神慰藉,因为,我还是没有,没有母亲。

我渴望着,幻想着,一种幸福 ----村口的长堤上,我搀扶着母亲,慢慢的走回家,扶她坐在温热的炕头,双手端给她一碗饭,看着她慈善的微笑,我深情的叫着她"妈妈----"……

我总是,从这样的梦里醒了,眼里湿润,心里嗟叹:子欲养,而亲不待。

年年有今日,年年有清明。好在,有清明,也许,只有清明,更能让我托起自己落魄疲惫的灵魂,在茵茵绿色里,在凄凄细雨里,重温起曾经沉醉过的母爱,也流泻着我对母亲的思念……

花枝上的清明

文/王晓宇

清明时节,春暖花开。春天的风,娇俏撩人;清明的雨,缠绵悱恻。让人最先感受到的,是地气儿在回暖,暖得慵懒、倦怠、昏昏欲睡。蜜蜂蝴蝶翩翩起舞,莺飞草长的季节,那些花儿草儿也不甘寂寞,除了杏花春雨,绿柳如眉,再就是梨花吹雪。

杏花得春雨滋润,似乎格外娇媚,明艳动人,沾襟欲湿杏花雨。南宋诗人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绵绵春雨,是春的脚步声,静夜卧听,淅淅沥沥的雨声让人心生惆怅和缠绵,然后笔锋一转,情势急转直下,一夜春雨之后第二天竟然阳光明媚,幽深的小巷里有人叫卖杏花。我更愿意把卖杏花的人想象成一个小姑娘,雨后清晨,手提一篮杏花,沿着一条幽深幽深的小巷,一声声清亮带着水音儿的"卖杏花",叫卖声忽然点醒梦中人,这时节,春已深。

绿柳枝儿得春风轻拂,似乎格外妖娆,婀娜多姿,远山如黛绿柳如眉。北宋词人欧阳修在《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里说:"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春日风暖,梅子结子如豆大小的时候,柳叶儿舒展,像美人儿的眼儿媚。春日夜短昼长,蝴蝶翩翩起舞,正是春游的好时节。这次第,当真是春光明媚,绿柳依依,花露重,草烟低,秋千架上春衫薄,细腰堪比绿柳枝儿。

在北方,清明前后正是梨花开得最盛的时节,之前的玉兰、迎春早已跃下枝头,之后的杏花、梨花、李花已盛装登场,头一天那些梨花还娇羞的嘟噜着小嘴儿,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一树梨花开得热闹纷繁,犹如春风吹雪,白得晃人眼。宋代诗人释绍嵩在《绍兴即事》里说:"柳色葱葱官渡平,梨花吹雪度清明".春日柳色新,清明梨花雪。最喜"梨花吹雪"这四个字,梨花素雅,香味清淡,盛开时有如漫天飞雪,汪洋恣肆,尽情宣泄,尽情铺张,把春天里的花事张致到尽头。

"一枝梨花春带雨"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里的妙句,梨花带雨虽是虚笔,但美人落泪,楚楚可怜的小模样跃然纸上,为什么没有用杏花带雨,或桃花带雨,抑或其他什么花带雨,想来还是因为梨花素淡清雅,玉骨冰肌,在格调上略胜其他。梨花素雅,本无风情处,即不艳帜,也不黯然。一年一度,清明时节,梨花吹雪,铺天盖地都是梨花的清雅。

春天的风,清明的雨,清明时节春意浓,花在枝头已十分。

梨花风起正清明

文/窅娘

前继春分,后启谷雨,清明实在是我喜欢的节气。真的你瞧:料峭春寒已退隐时光深处,自然界万物全都活泛起来。蓝天下树林里,成群结队的鸟儿也不失时机地亮起歌喉唱响春天。《岁时百问》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于是,大好春光里,我在家里就宅不住了,频频邀三喊四呼朋唤友——走呀,去户外踏青赏春去。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对,就是这样。喜欢在晴好的周末骑上单车,来一次漫无目的的户外骑行赏春。在随心所欲的春天面前,我们赏春的脚步也是随心所欲的。或是沿着宽阔的黄山路一路西行至蜀山脚下。玄鸟春归,四时有秩,此时春到蜀山已十分呵,能开花的树花开正艳,不开花的树也不甘示弱地绽发出簇簇嫩叶。树枝上的簇簇嫩叶竟也纷纷端庄成朵朵花开的模样。不由得,一颗心、一张脸也纷纷笑成了花开的样子。再远些,去滨湖吧。在风景宜人的观光大道上享受一次湖光山色的视觉盛宴。

更远更清新的清明景致在乡村。蓝天下大片的油菜花招摇着金黄,蜿蜒的小路两边各色野花星星点点,散落在村庄里的一户户农家小院静默着,而院里院外的那些桃树梨树们却很喧闹,疯了似的花开满树,红似霞白似雪,老远就能看到。还会看见几只土狗趴在院门外懒洋洋地打盹,听见动静便迅疾起身,朝我们狂吠几声。一次,狂吠声引出农家主人,一个满脸堆着慈祥皱纹的老奶奶走出来,手里拿着一把未择完的荠菜,又挑起我们挖野菜的兴致来。老人的手往身前身后的野地里四处指着:"喏,这里,那里,到处都是荠菜、茼蒿。春天了嘛,野地里多的就是野菜。"

清明节去乡下扫墓,也是踏青好时机。犹记儿时,父母总会在清明节前那几天里挑上一个晴好的星期天,领我们步行十几里路,去郊外老虎山祭祖扫墓。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漫山遍野的扫墓人,漫山遍野的清明吊子,将平日里寂静阴森的老虎山渲染得温暖而亲切。夕阳西下,回城的马路上,又是一个浩浩荡荡的场景:人人怀抱大捧的映山红,朝着家的方向前行。

现在,每年清明节我依旧会返乡扫墓兼踏青。我们的祖先确实很睿智:在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清明时节祭奠先人,就是叫我们在这最浓的春光里感悟人生珍惜生命啊!

而在这个万物生长皆清洁明净的清明节气里,我们每一次的踏青赏春,就多收获一份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