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童年的美文欣赏
倚栏轩精选6篇有关童年的美文欣赏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有关童年的美文欣赏(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童年的夏天
文/宋红喜
傍晚,火辣辣的太阳对大地的炙烤终于慢慢消退,红彤彤的的夕阳渐下渐暗。于是,空旷寂寥的公园渐渐有了人声,纳凉的人们三三两两的,呼儿唤女,在公园里,车道旁,小区内,呼扇着小扇,晃悠一圈,然最终还是扛不住热浪,陆续打道回府。室内的电扇呼呼作响,空调房室内外简直是冰火两重天。于是隔窗看着外面吐着舌头哈着气的小狗儿,躲在空调房内的人儿吹着冷气吸着冷饮,便再也不想走出那道门。
我常常会想,现在的人儿是不是娇气了?抗不了冬寒,也受不了暑热。
于是,在漫天星斗的时候,走在公园的湖边小径,我便常常信马由缰地想起儿时的盛夏,想起儿时盛夏没有电扇空调的日子,想起没有电扇空调的别样童年。
小时候,家里经济拮据,别说空调,连电扇都没有。其实,那个年代的农村,这样的情况乃是普遍现象,大多数人家皆如此。虽然没有电扇空调,但人们总有自己消暑的法子。
白日里,大人们找个阴凉的地儿,有穿堂风的室内,树根下,墙角边,拿张大塑料纸一铺,便可以倒头就睡,一把大蒲扇摇得呼哧呼哧响。现在有时想想,便很奇怪,怎么就不担心虫子蜈蚣什么的?还有的人,在河里,池塘里一泡就是几个小时舍不得上岸,回到家在树荫下的竹床上能做上一个又一个好梦。
其实,最让我喜欢,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那满天繁星的夜晚。
那时,我家有个闲置的猪圈,是个水泥平顶,约有二十几个平方米大小。每到太阳下山,晚霞铺满半边天的时候,我们便提水冲洗平台。被太阳炙烤的水泥面热得烫脚,一桶水冲上去,热气升腾,发出滋滋响。我们反复地用水冲洗干净,这便是我们晚上纳凉的地儿。
当繁星闪烁,蛙叫阵阵,虫鸣声声的时候,乡野的夜晚便愈显得安静。没有车马喧嚣,没有机器的轰鸣,连人声也变得隐约难辨。乡野的风儿带着稻草的香味,一阵阵拂面而来。我们兄弟姊妹几个便早早的爬上水泥平台,抢个好位置,挨个地躺下来。被水冲洗过的水泥平台这时已经彻底凉下来。就这样,平台当床天当被,我们睡起了大通铺。那时候天特别的干净,满天的星星那个闪呀,像是浩瀚的大海里密密麻麻的耀眼的钻石;我们指手划脚地数着星星,寻觅着各自想象拼成的图案。当有流星划过天际,纯真的我们便一跃而起,赶紧拎一下裤子,虔诚地许个愿。据说,特别灵验。于是,我们常常做好准备,静候流星的出现。
这样一个酷热难当的夜晚,蚊子很少,草丛中虫子叫得很欢,常有萤火虫巡夜似的在我们眼前缓缓飞过。于是,逮来数只萤火虫,装进玻璃瓶,荧光闪闪,像个小灯笼。母亲忙完家事后,睡在我们中间,一把大蒲扇左一下右一下地摇着。这时,我们像一群幸福的小鸟儿,偎在母亲的身边,听母亲讲故事。村里人称讲故事为"讲古丁",母亲的"古丁"总也讲不完。每当母亲讲完一个故事,我们便急吼吼地叫"再讲一个,再讲一个。"于是,母亲便接着讲,我们静静地听,不时地插问一两句。夜深的时候,我们常常不知不觉地就那么睡着了,直到东方泛起鱼肚白。有时候,露重,母亲便一一拍醒我们,把迷迷瞪瞪的我们拉进家中睡去。
那时候没有电扇,只有母亲的大蒲扇;那时候没有空调,只有乡野的晚风阵阵拂过。不知道为什么,虽然常常在空调间里享受着盛夏的清凉,再也没有因为酷热而遭受寝食难安的煎熬,但我却还是常常想起那没有电扇空调的日子,想起那"平台当床天当被,蒲扇轻摇外头睡"的夜晚。
谁还记得童年的时光机
文/曹逸
我和大雄一样笨,为什么多啦A梦不来帮帮我。
小时候不止一次地在内心呼喊着这句话,幻想着那个蓝色的小胖子,挂着一颗铃铛有着万能口袋和任意门却害怕老鼠的机器猫。现在啊,这个身影依旧清晰,我却开始怀念多啦A梦的时光机,为着这一去不复返的童年。
童年的夜晚,是可以看到星星的。爱上西安,就是从它的夜空开始的吧。西安是一座很小的城池,至少十年前,它没有上海繁华,没有北京洋气,没有南方小镇那样美丽,但我独爱这一片土地。因为这座城有着最闪亮的星光,最深蓝的夜空,宁静,祥和,激发出我对太空的想象。现在呢,天空是灰暗的,又有多少小朋友可以在这样的天空下真心地说出"我想当宇航员"这样的梦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连看星星都成了一种奢望,现在想看"星星",恐怕只能去动物园了。
童年的冬天,是会下雪的。有关儿时冬天的记忆,恐怕都凝结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了。那时学校离家只有五分钟的路程,下午两点上课,中午12:30吃完饭就和小伙伴们在楼下玩雪,那时候的雪可以没过小腿,灌进鞋子里,冰冷却刺激。犹记得有一次在院子里玩忘了时间,直到看到大人们都去上班,看到传达室门口挂着的表,1:55.后来啊,只记得不顾一切地往学校跑,和老师前后脚地进班。
童年的雨后,是会有彩虹的。彩虹,是童年时一道绚丽的梦。永远也忘不了看到彩虹时的欣喜和新鲜感,七彩的颜色迷幻了我的双眼,也绚烂了那时最纯洁的心。前两天去了太平森林公园,最顶处的景点叫"彩虹瀑布".一路上艰难前行,半山腰碰见返回的人说彩虹瀑布上的彩虹很好看。只为了这一句便加快脚步,想捕捉到久违的感觉。看到瀑布,垂直下落160米,十分壮观,但不巧,等候了半个小时,阳光忽现忽隐,彩虹始终没有出现。有人说,彩虹是受过挫折的阳光,还有人说,错过了雨,却收获了彩虹。彩虹,是阳光也是温暖,是错过也是收获。于我,更是尘封许久的回忆。
童年的小伙伴,是会相约一起回家的。当年我上的那个小学并不是名校,可让我重新选择,我还是会去那个学校,因为它离家最近,小伙伴们都在学校附近住。那时不管刮风下雨抑或烈日炎炎,总有人陪我一起上学、一起放学,百米开外都听得到我们发自内心的欢笑声。最后一个儿童节,班里的节目是《阳光总在风雨后》,我是领唱,那算作童年一个完美的句点吧。
我的童年没有喜羊羊、没有灰太狼、没有麦兜,却有一个带给我欢乐和梦想的多啦A梦。那个蓝色的小胖子,爱吃铜锣烧,有着大大的铃铛和神奇的口袋却害怕老鼠的机器猫,填满了我整个童年。
嘿,多啦A梦,可不可以借一下你的时光机,让我回到十年前,再看看那时候的天?
回不去的故乡,看不到的童年
文/喜乐的满足
说起来故乡,早已是物是人非了。小时候住过的小院,如今变成了河岸边拓宽的大马路,已经没有任何曾经存在过的痕迹;小时候玩过的伙伴,已经久未联络,恐怕走在街头也无法相识。
地理位置上的故乡,已经消失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洪流里,淹没在华北平原的雾霾里,而心中的故乡,随着年岁的增长,脚步的扩展,却也有了一种回不去的感觉。
十七岁离开家,到如今四海为家,距离是越来越远,岁月是越来越长,记忆中的碎片不知为何也变成了不可逆转的落花流水,连不成画面……
但是故乡童年里的槐花香,却一直香飘万里,追随我到如今,那是童年春天的味道。
那一年槐花又香的时候,我们班那个长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的女生,回家路上大胆地爬到路边的槐花树上,折断头顶那几枝开得正浓的洋槐花,兴高采烈地从树上跳了下来。记得她那双灵动的大眼睛,从树上跳下来的瞬间,透出撩人的喜悦……
记忆力已大不如从前的我,很多往事早已支离破碎,捡不起来,但那年春天的那个场景,那双如水般清澈的,悦人眼目的大眼睛,如今还是那样的活灵活现,时不时在我脑海里荡漾……
当年那个漂亮清香如槐花的小女生,如今也到了富贵如牡丹的年龄。多年不见了……想念她!更想念那留在我童年故乡里的如烟往事……
童年拾忆
文/沁香一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而童年的故事大多灿烂,童年的故事多的像天上的星星。童年的故事是不会忘记的,即使到了年老,也会历历在目。
童年的故事在故乡写就,故乡的四季是姹紫嫣红的。春天,繁花似锦,星星点点的野花堆满了每一条乡间路口、河畔;夏天,蝉鸣蛙唱的农田里像开着音乐会,热闹非凡;秋天,满田野是金色的稻浪,还有银白色的棉花;冬天,梅花迎风独立,傲立墙角,送来阵阵幽香。你瞧,当炊烟在青砖瓦的房顶上袅袅升腾,故乡的场园和乡间路上会热闹起来。
童年的故乡是纯净简明的,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不无夸张地说,比外国着名画家米勒的《乡村》要优秀得多。故乡的屋前是一条用石子铺成的大道,除此之外就是围墙下种植的蔷薇花,还有常青小树,尤其是种植的上百棵水杉,在春夏长得郁郁葱葱,屋后的竹林是浓茂的,还有清澈见底的小河,四季是清凉碧绿色。在故乡的风景里,留下了童年无数的快乐和感兴趣的故事,尽管岁月流逝,年岁已大,但童年生活的所有,总是走不出美丽的记忆……
一、听书
很小的时候,我在离家一公里路的一所乡中心小学读书。那时的学校建在一湾清澈的小河边,河边有一座人工堆成的泥山,上面长满了小树、野草和各种花儿,一年四季都有野花香。离泥山不远处有一家茶馆,每天中午,茶馆里人头攒动,老人、妇女济济一堂,他们边喝茶,边听一位穿长衫的老艺人说大书,常年满屋。
说书人坐在一张油亮亮的长方桌旁,约五十多岁,圆脸上挂满了络腮胡子,会说各种方言,吸引了我们这批小不点儿,不久也迷上了听书。我们常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赶到那里,扑在窗口聚精会神听书。我们背地里唤老艺人为阿胡子。别看那阿胡子相貌一般,可说起书来,能让全屋子里的人喝彩鼓掌。
阿胡子说大书时眉毛胡子都会动,真是神采飞扬,那精妙绝伦的开场白常常像一支兴奋剂,把我们的心激荡起来,杨门女将的故事一旦从他嘴里滑出,一个个武艺高强的英雄人物就会矗立在我们的眼前,会使我们听得感动,崇拜得五体投地。那一个个敌人的可耻下场,常常会让我们恨得咬牙切齿。说书到了紧要关头,阿胡子还会突然拍起那块光滑的惊堂木,上下很有节奏地一敲后,便会啊啊啊的唱起来,逗得满屋子都是笑。他唱歌时开始声音不大,只觉得耳边传来了一种悠悠的妙景声,仿佛整个人被灌了醒脑的药,五脏六腑开始张开。后来就越唱越高,就像有人在旱地里拔葱,像孙悟空飞越九天,像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轰鸣,之后,阿胡子的歌音渐渐放低,越唱越轻,最后那声音似乎是在脚底下发出。忽然间,那声音又像细雨溅落窗口,纵横交错,不一会,又如车轮滚滚,万马奔腾;动情了,能催人落泪……阿胡子说书名声大振,他在我们的心中,成为了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听书入了迷,连上课也常常忘记。教我们的班主任老师知道我们在听书,常常赶来茶馆侦察,我们一看到他的身影就知道已经上课了,赶紧拔腿就逃。奇怪的是,班主任老师没有批评我们,他只是轻轻地告诉我们:"听书能增加文学知识,但不能忘记上课"……他让我们每个人写一篇听书体会,还帮我们认真修改,还让我们在班会课上谈听书体会,请我们模仿阿胡子说大书,还接龙演讲一段,逗得班里同学哈哈大笑。老师的这样做,内藏着他的特别教育方法,展示了他高尚的师爱,展示了他的育人魅力……
二、想起了练神功
小学五年级时,我们村子里的几位伙伴突发奇想要练神功,那是因为我们听了大书《岳飞的故事》,特别是岳飞抢挑小梁王的精彩篇段常常成为我们常讲不忘和崇拜的话题,有时还会萌发奇想,添加情节,在放学路上讲给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听。他们常常踮起脚尖听得津津有味……
忽然有一天,我的几位好伙伴心血来潮地说要学习岳飞练武,还用刀具在河边割下了柳树枝,削得尖尖的当神枪,他们生怕被大人和老师发现了挨批评,所以把它们藏在了棉花田边的草丛里。"这是干什么呀?"我终于发现了他们的秘密。他们笑着告诉我:"要像岳飞一样炼一套神功。"这以后的放学后,大家一放学就朝棉花田边取刀枪,在茅草路上开始了大练神功的活动,有时候还分成二个队,由三个人搭起人马,让勇敢者骑在人马上,开始了冲冲杀杀的练习。常常是剑枪飞舞……
生活中没有不透风的墙。第二天放学前,我们都被校长叫进了办公室,伙伴们惊慌得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踏进办公室门口,我们看到了藏在棉花地草丛里的柳枪都被一根根靠在了校长办公桌边。这时,我们才晃然大悟,原来是有人已经告发了我们的冒险行动计划……校长指着柳枪问起了究竟,我们如实地把经过一一讲了。"原来是这样。"校长没有批评我们,他指着尖尖的柳枪说:"多危险的活动,如果真的刺在身上,那就……"他给我们分析了练神功利害关系,指出了影响学习和带来的的危险性……最后,还教给我们一个改过的方法……
第二天早晨升旗前,我们手持柳枪,以接龙形式在领操台上讲起了岳飞抢挑小粱王的故事,我们每个人讲一段,令全操场的学生都侧耳细听……校长当众宣布:学校成立故事队,我们是首批队员,我被选为队长。从那时起,我们的神功组变成了学校故事组。
多少年过去了,常常会想到小时练柳枪的那一幕,同时也想到了那位校长的教育神功……
三、不能忘怀的竹林
小时候每到暑期,我们乡村的孩子总是会结伴在一起。我家屋后的竹林成为我们避暑的好去处。竹林里的竹子很粗,最大的有碗口粗,所有的竹都亭亭玉立,它们晃动着挺拔矫健的身姿,在微风中沙沙作响。竹林里有各种小鸟,它们躲在竹林中间轻声细语。当太阳升起的时候,竹林就像绿色的纱蓬一样,遮挡住了阵阵热浪。
每天早饭后,村里的小伙伴们都会自动赶来,大家喜欢竹林,喜欢在竹子上拴几根绳子,做成一张张小吊床,然后跳到上面躺下,有时两人躺在一床地摇动不停,那正是一种无限的快乐。而每当这时,母亲总会十分关心地走来看看,并且叮叮着说:躺在上面别乱晃了,晃长了时间会松动了竹根,明年就会长不出笋……"母亲关心着竹林,我们认真地听着。
竹林成为我们最快乐的天地,大家坐在绳床上,不仅可以享受凉风习习的好空气,还可以听昆虫们的叫声,看绿色的蜻蜓飞进飞出,偶尔,还常有几对蓝色的蝴蝶一起飞上落下,有时候,也有蜜蜂前来凑热闹的。我们坐在吊床上,开展我们拿手的讲故事摆擂台大赛活动,讲《岳飞》、讲《水浒传》讲《杨家将》……反反复复讲,谁也不觉厌倦,而是把它当作自己的一次表演机会。有时候,我们还坐在上面学绘画,画竹、画人,画小鸡和小鸭,画小狗和小猪。大家有个约定:各画各的,画不好没关系。
等到阳光从竹林透出,已是中午时分。这时,大家都把各自的杰作拿出来,嘿,有的把鸡画成了鸭;有小猪画成了象……看了常常会一个个捧腹大笑。直到家家屋顶飘逸袅袅炊烟,大家才高兴地挥手回家。
而一吃完中饭,伙伴们又来了。大家躺在摇床里舒舒服服地睡个午觉,轻风悠悠流过,那正是神仙一样的时光。而每当这时,我总是以主人的身份招待我的伙伴。那是用竹叶烧的茶水,清凉得有点发绿……
在人生的道路上,为什么童年的记忆和故事总是那么多,那么灿烂和络在心上怎么也赶不走?这是因为童年的生活是在乡土的阳光和雨点的蹦跳声中溅出来的,是幼稚和快乐凝聚成了金不换……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事也许会忘记,但童年的生活总不会在生命的故事中流失,虽然有些事再也找不回来,但空余时把童年的故事重新放在嘴里咀嚼一遍,就像又在演绎小时候的一幕幕,就像找回了金子和宝石那样的珍贵,就像天上的太阳永远会是灿烂无比……
童年与红苕
文/ljh000430
记得小时候,物质匮乏,一年到头除了一日三餐之外,就基本不会吃什么零食,哪怕是一分钱的东西也不会有。地里有什么就吃什么,如黄瓜、李子、桃子、红苕、花生等等。有时在放牛时,别人玉米地里的黄瓜芽芽都被我们消灭光。其中吃得最多、最久,感情最深的是红苕。
要吃的零食全来自农田和山上。冬春季,红薯就是零食,红苕有蓝翠苕、花生苕、棒苕几种,偏爱蓝翠苕和花生苕。蓝翠苕是本地种,花生苕里面有嵌有绿色,有点像紫薯,当年并不是因紫薯去吃,而是因为喜欢颜色。棒苕最大个,产量很高,口感稍差。肚子饿了,就顺手捡起,用手搓掉泥巴,放水冲一冲,啃掉红苕皮,就可以一口气吃掉一两个。有时稍讲究一点,用薄刀削掉皮再吃。红苕含淀粉多,咬一口,一会儿切面上就出现白色的琼浆。吃红苕对身体有好处,那时的我们身体的确壮,一年四季不生病吃药。在山上放牛割草,就用手在红苕埂下面去透一个,然后又把泥巴复原,别人还不知道。放牛时,在别人挖过的红苕地里会有,牛儿也喜欢吃,牛会用嘴拱出红苕,有时自己想吃,还和牛儿抢。由于红苕可生吃,我们还在书包里背上几个,课间时,拿一个来啃哈儿都安逸。街上的娃儿家里没有种,还会让我给他一个,感觉很好!
红苕可以孔来吃。母亲随时都孔红苕来吃,一般一孔就一大锅。我最喜欢选择皮薄里面淡黄又面的那种来吃,锅下面有一层锅巴,锅巴上会有麻汤。就把红苕去蘸来吃,甜咪甜咪的,安逸得没法,整上几个就饱了。
柴灰烧红苕又烫又香,吹拍组合,方能吃它。红苕的储存是这样的。我们的小耳间房间的角落里,父亲用钢钎和锅铲挖了一个两米多深,类似酒潭子形状的大坑,俗称苕坑。红苕倒进坑里,盖上盖子,烂得少些。但捡出来却是我的特殊任务,因为全家人就我个子最小,进出方便。一家人在柴火堆旁时,若有人提议烧苕吃,那就是我出马。我就拿上手电筒和撮箕,先把撮箕丢下去,嘴衔电筒,两手叉在苕坑边上,梭下去,有时还掉在坑边再放手落下去。蹲在里面,边择边捡,把烂的摔出坑,好的放撮箕里面。里面不好耍,烂臭味浓,空间小,我比较烦这个活路。捡好后用力把撮箕举出坑,推开一点,又两手掉在坑边,脚蹬坑侧使劲,然后撑着坑边出来。
苕捡来后,把火坑刨开一些,红火子铺底,再刨一些红火子盖在上面,过不了多久,香气就出来。每个人掏出又烫又香的红苕,在手里丢过去丢过来,左手换右手,右手换左手,又吹又拍,又拍又吹,发出普普的吹气声和啪啪的拍灰声音,灰没了再薄去皮,一股热气喷出,资格惨了。边吃边摆龙门阵,都是柴米油盐,猪牛鸡鸭,栽秧打谷,锄草挖地的事情。哥姐大了,父母还得讨论盘儿媳妇,讨论哪家人来提探姐姐的事,偶尔也说说读书或学费的事。吃得大人小孩都露出幸福的笑容,个个肚子整饱了才去睡觉。
红苕熬麻糖才安逸。虽然玉米、大米都可以熬糖,但只有红苕最多最便宜。冬季,父母都要熬麻糖,这样可以吃,也可以制脆糖和炒米糖,俗称茶食。苕麻糖的制作大体是这样的。先是冲洗干净再砍烂,然后煮,然后舀起来过滤,就出糖水,再熬糖水,一大锅糖水才熬得起一盆子或一泸缸。我们兄弟姊妹就拿筷子去撬来吃。那个糖在筷子上搅,搅啊搅,颜色由黑变黄,放进嘴里,咬斗糖焗并向外抽筷子,味道安逸。吃得满嘴满脸满手都粘,衣服上也会粘上。如果弄掉,赶忙用手弄起来,假巴意思吹几下就吃了,绝不会浪费的。
有一次我上山耍,眼睛被八角丁弄斗了,肿来睁不开,但都想吃。都拿筷子摸斗摸斗的撬来吃,其乐无穷。听妻子讲,他们家也制作来吃。卢缸放在碗盖顶,撬来吃了没盖好,有个耗子掉下去,谁也没发现,因为都是站在地上撬,吃了多久的耗子毛才被发现。
红苕还有一种吃法一一炕苕干吃。就是孔熟以后,放在灶头耳朵里烘,烘得炎掰炎掰的,绵扯绵扯的,肚子饿了,吃两个管用。但易上火,有时不好排泄。排尿排不出,排便干得很,这就生病了。父亲随时挂在嘴边的话,少吃点这个。
长大后,工作或学习,偶尔也想找感觉。记得在西华师大参加省级培训。室友谢x一天晚上,突然说闻斗红苕香,想吃得很。我俩立刻出街寻找,还找了好久才找到,是油桶子烤的。一人买了一个。不知是口味变了,还是苕种变了,还是烤法变了。我们都没有品出童年的味道,并非是对红苕的感情变了。
在县城,偶尔路过苕摊,也买一个来吃。谁知我不是肚子饿,那是买与红苕的那份情感!那是买对红苕的那一份深深的记忆!
童年的四季
文/朱谷忠
说起来,童年时期难忘的事物是很多的,但经过时光的淘洗,我发现:曾经苦难的东西,早已过滤为一声叹息,渐渐变得遥远了;而一些美好而快乐的场景却愈加清晰起来,偶有忆及,我都会沉湎其中。
譬如,在我童年的印象里,总觉得故乡的春天是从油菜花上来的。不是么?每当正月来临,带着微寒的细雨给岸草添上了一道绿痕,人们就会赫然发现:田野上的油菜开花了!看,那一片片鹅黄的花朵,开放得那么热情,那么繁盛,闪耀着金子般迷人的光彩。一阵风过,新鲜的空气里,立刻弥漫了馥郁的香味;而那从花瓣上随风滚落的露珠,更是莹润养眼。记得有一次,我和大我九岁的大哥一早来到田野,各自采撷了一束油菜花,满心欢喜地转回村中。奇怪的是,大哥进入村巷时,却趁人不注意,飞快地把他的那束油菜花放在一个叫阿香姐姐的窗口,然后拉着我的手,一路飞奔到家……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自然是长大以后才明白,原来那时的大哥喜欢阿香。不过在当时,我一直不自觉地保密着,对谁也没说。幼稚和单纯的我,只觉春天的风吹过脸颊,有一丝丝好受的清凉;感觉花朵能在阳光下静静地开放,小草能在细雨中无声地抽芽,是多么好玩的事;还感觉自己想唱些什么歌,但却什么也唱不出来,只好撒腿奔向田野,哇啦哇啦地大喊了几声……
那时,我喜欢的季节还有夏天。七八月间,从村头望去,四处荷叶绿得鲜亮,触目荷花粉白透红。近前细看,那绽放的花蕾,娇娇的,羞羞的,一朵朵缀嵌在绿堆翠砌的荷塘中,吸引着大人小孩的眼睛。那时,我常和小伙伴偷偷来到荷边小道上,趴下来看点缀在绿叶丛中的荷花。我们惊讶地发现,明晃晃的阳光一照,荷叶上的露珠好像会慢慢滑动,恍惚间,荷花若神话故事中的仙女缭绕升向天空……还有,每当夜晚来临,家家都把竹床搬到荷塘边,让贪玩的小孩横七竖八躺在上面,而大人们则摇着蒲扇坐在旁边纳凉说话。逢到一轮金黄的明月升到空中时,我和小伙伴们则仰着趴着,彼此嬉戏,欢闹不停。有时,还会唱起大人们平时教给我们的歌谣,渐渐地,唱累了,不知不觉睡着了,等到第二天醒来,却发觉躺在自家的床上。
再按季节说下来。到了秋天,村头三叔公小院栽种的万寿菊开了,满院飞黄流紫,很是好看。当然,我是长大后才知道,万寿菊分两种颜色,一种是金黄的,另一种是橘黄色的。它的花又小又圆,犹如一个乒乓球,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香味。我还发现,只要有微风吹来,它就会稍稍弯一下腰,风一过又亭亭玉立了。记得,三叔公总是等到秋风凉了的时候,才采下几篮金黄的菊花,铺在晒场上,等阳光烘干了水分,才一捧一捧地把它们装入枕囊。据说,夜里睡觉头靠着它,会很舒服地进入梦乡。这种枕囊,一般只供女人或老人用,但那时三叔公拗不过顽皮的我,只好让我上他的床铺去试过一次;然而,我觉得头被枕得太高了,加之香味挥之不去,因此怎么也睡不着。从此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试过。(多年过后的一天,偶然翻书,无意间竟看到陆游写过一首吟咏菊枕的诗:"少日曾题菊枕诗,蠹编残稿锁蛛丝。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读罢,倍觉心领神会。)
而当冬季来临,乡村的山坳溪边又成了百日草的世界。其实,这也是年岁及长后才知道:百日草花期很长,从秋末到冬天,花朵都陆续开放着。更有趣的是百日草的花是从下往上次第开放的,一朵更比一朵高,所以又名"步步高".这个称谓很得人心。因而村里人即便在过去困难时期开荒种菜,也都尽量保护它。只有我们这些小顽童,常常偷偷把它连根拔起,缠在蒲草做的草环上,一人一圈,罩在头上,然后四散在溪边学习潜伏,模仿电影里的八路军"打游击",感觉紧张又刺激。多少年过去了,至今,我的乡村还栽种着百日草,而且已成规模,并销售到城里。这是因为,百日草不像昙花一现。它花期长,花的颜色非常丰富,可作盆栽久久欣赏;观其花朵,一朵更比一朵艳,那开放的花蕊中,似乎深藏着日月轮替的精华。
当然,童年时期的四季图景远不止这些,如在清澹的月夜去生产队的果园偷摘龙眼;在烟雨迷蒙中去邻村鱼塘钓鱼;在炎炎赤日下结伴去桥头学习跳水……或谓劣迹斑斑,不一而足。
如今,一晃数十年过去了,多少往事,恍如一梦。特别是步入老年后,心境渐入淡泊,偶忆童年情景,倒也切合了老诗人刘征的两句诗:解忧以酒原非计,袪老良方唯有诗。而儿童的四季,在我看来,正是一首纯真又活泼的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