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旅游的故事

2023/08/12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旅游的故事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旅游的故事(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雨中访荷

文/书简的静静世界

夏天的雨,谈不上温柔,也并不凄凄切切,倒真是率真而任性的,既无需前奏,也不要有谁来和鸣,脸一沉便开始洒泪。下多大、下多久,也没个规律可循,直像那让男人们头疼的女人的脾气。

雨是从今天才开始下的。前些日子,日头跟得紧,人们见了面,常常也变得敷衍。好在汗倒是擦了一遍又一遍,身子靠近也总是"臭味相投".天一热,便什么都匆忙起来,忙着吃饭,忙着播种,忙着出门,又忙着回家。而到了夜里,究竟又不知一日里忙了些什么,于是赶紧睡下,待明日早起继续,兴许能有所得。炎热似乎使人变得缺乏耐性,往日里再深明大义的人,多少也变得有些心浮气躁起来。在身体上便是使人思睡了,既说起夏天来,总得聊聊午睡的。

我小时候不爱午睡。在家里,午饭过后,往往被大人们强迫着赶上竹床。脚那头总有一台咿咿呀呀的旧电风扇,扇风之外还兼任着催眠的活计。起初我总是不情不愿地眯着眼睛糊弄,但眼睛既闭着,便又不好再睁开,只得左右翻身,此时,这竹床也会跟着吱吱呀呀。在不知不觉中,大脑慢慢适应了风扇的频率,跟着一圈一圈地转呀转,身体越来越乏,也越来越放松。这时,偶尔会吹来一阵过堂风,或者隐约听见有蝉鸣。

下了雨,屋外不再似烤炉,屋子里却是闷热得紧。我撑了把伞独自出门去,雨水在伞上跳个不停,我却也并不因此而烦躁。街上较平日冷清,匆忙躲雨的人们赶着回了家,剩下的多是些不慌不忙的人。打算穿过附近的职院校园去买些画纸,这园子我从前是常来的,和朋友一起或者独行,每一次来总有不同的味道。

我沿着一条狭长的水渠信步而行,渠上每隔几十米便设有一座石桥,桥名多以荆楚名人如屈原、陆羽等命名。水渠两旁种着垂柳,水中靠着对岸满是荷叶,两三朵苞儿一样大的荷花孤零零地开着。雨水落下来打在水上,画起一个个小圈,大大小小、断断续续。没有强烈阳光直射的水面,也一样水波粼粼起来。小圈慢慢长成大圈,碰到水面上的荷叶边,漾开一层水纹,便又匆匆躲到水下去了。

这荷叶与我往日所见的不同,不像是亭亭玉立羞答答的少女,倒更像是一群喝得酩酊大醉的姑娘。清一色的碧色罗纱,或傲然挺立,或侧耳倾听,或慵慵然扶着、仰着在雨声水波里自由舒卷。一千枝荷叶便有一千种样子。有一些叶子像是睡着了,任它风往哪边吹,水往哪边流,真有些"身如不系之舟"的意味。有的荷叶三两只丛生,依依贴着水面,偶尔盛些雨露,稍不平衡便又顺着叶子轻轻地滑到水里去,而这一切总是无声的。有一片叶子孤单得很显眼,独自浮在水面上,侧着身子合成喇叭状,风儿拂过,微微颤动,潇潇然自在清欢,好似一座天然的古典留声机。叶子通身青翠而不见其茎,以至于会让人误以为这是从哪棵树上吹下来的落叶,可是,要往哪里去找一棵树来配这样清灵的叶呢?

一路走着,过了陆羽桥,一步步踏上台阶,我发现水里的景象有了明显的变化。水不似前面清了,荷叶更像是刚经历了一场战争,一时间伤了元气、花容失色。一处生长,却作两番景象。我看着这"残荷",不禁想到《红楼梦》第四十回中,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众人泛舟湖上,谈笑风生。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今日恰逢着雨天,我听着残荷听雨,觉得更添凄凉。荷叶枝擅于写意,横着竖着,躺着或者斜着,总是两三笔就画出一种凄楚的美。我不知道别处的荷叶怎样表现温柔,这种残缺的、惹人怜爱的美是中国荷叶的美。

怀念往事是可以理解的,但有时候还会去怀念一个时代。随着时光,人们关于审美的观念总是微妙地变化着。不知道在这个时代,人们都如何形容爱情,形容美好的女子?

路继续向前,几只鸭子排成一行凫水,最前面的"领头鸭"昂着头,很有几分趾高气扬的意味。鸭子们在荷叶间穿行,很快便到达了它们的"船屋".有的正赶回屋里去吃饭,轻车熟路的一跃跳上甲板,沥干身上的水,便拖着一双大脚掌摇摇摆摆地走向甲板中央。也有些鸭子就爱在水里待着,在荷叶间捉迷藏,叶子被调皮的鸭子们折腾得此起彼伏。

只顾着看风景,差点忘了此行的目的。买完画纸出来,正好碰上职院的学生们赶着去上课。回家的路上,再绕过去看一眼荷叶算作惜别。我想,一回生,二回熟,再相逢的时候,我们应该也算作是老朋友了吧。

醉美泸沽湖

文/段绪兰

一直对泸沽湖心驰神往,不仅因它的美景,还因为它是最后的母系氏族,保留了神秘的走婚习俗。从西昌出发,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而行,八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泸沽湖景区。沪沽湖一分为二,一半在四川,一半在云南。它属于高原淡水湖泊。

从四川境内进入湖区,沿环湖公路向云南境内进发,湖光山色悦然而现。天空蔚蓝,白云朵朵仿佛离天很近,而湖面水域辽阔,中间有小岛零星散布,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整个湖水湛蓝一片,像一颗璀璨的蓝宝石镶嵌在群山之中。见此美景,一路的疲倦消失怠尽。到达云南境内的泸沽湖区诺水寨。此寨是摩梭人靠湖而建的村落,面朝湖面多半是二层带观景阳台的小楼,里带内院。旅游的兴旺,到处都在大兴土木,原有的临湖小街显得有点杂乱无章。当地的村民现在都把小楼租给外地人开商店,酒吧和餐馆外带住宿。自己搬在诺水寨外面去住了。湖边小路中有一个玛尼堆,旁边还建有一个带烟囱的火炉,只有少数年老的摩梭妇女会每天清晨拿一把青青的松苗点燃放入烧火炉,当袅袅青烟徐徐升起,她们就拿着转经轮,虔诚的念着经文围着尼玛堆转圈祈福。

清晨的泸沽湖风很大,水波从湖心一层一层向岸边舒展开来,湖面上轻雾缭绕,空气湿漉清新。天空云彩暗淡,阳光从两山之间旭旭升起,霞光透过云彩倒映湖面,煞是好看。湖岸上杨柳随风起舞,小三角彩旗呼呼直响,一个个摄影爱好者却不怕凉意袭人,变幻着无数的姿势和角度捕捉着光与影的瞬间。上午十点后,十几艘猪槽船满载游客泛于湖面,摩梭族小伙身着民族服装,头带两边翻翘的小草帽,配上一副墨镜,酷炫十足的在船头划浆,而摩梭姑娘则穿着斑斓长裙,配上彩色头巾,黑黑的皮肤焕着青春的光泽,站在船尾哼着摩梭小调。我们虽听不太懂,但别样的韵味却弥漫在水面上,仿佛天籁般令人酥软。此时,薄雾散去,太阳照耀湖面,强烈的紫外线,晒着我们略感烧灼。天空碧蓝,一团团,一簇簇白云浮于天边和山峦倒映在湖面,像轻柔的棉花,真想伸手抓一把轻拂面颊。湖水清澈见底,下面水草清淅可见,湖边水面漂浮朵朵小白花,若隐若现。它是一种可食用的海菜,口感非常脆爽。却有一个非常通俗艳丽的名字,当地人叫水性杨花。没想到我们常常念叨的贬义词成了这种美丽海菜最形象的代名词,也着实涨知识了。伸手掬一棒湖水冰凉而甘甜,因泸沽湖由地下水溢出而成,故水质非常好,可直接饮用。泛于湖心,远处湖光山色相互眏衬,仿若人间仙境。而午后气温渐高无风,阳光映射湖面,波光粼粼,银光闪闪,从岸边望去,整个湖面像一面大玻璃镜折射着太阳光芒,像我们小时候看万花筒,梦幻斑斓。没有游船穿梭的湖面归于平静,静若处子。真是美醉了。

夜色降临,凉风又起,湖边风情各异的酒吧开始高朋满座。泸沽湖的夜生活拉开序幕。梦幻的灯光下,游客品着咖啡,喝着红酒,谈着天,说着地,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舒缓深情的歌曲萦绕夜空,缠绵在温柔的月光里流淌一地。浪漫的夜色也没冲淡我们对神秘走婚习俗的好奇,我们决定来一次探险之旅。在昏黄的灯光中,走街穿巷寻找奇遇。但寻遍整个村寨,除了遇见兜售商品的摩梭商人和游客,我们一无所获。后来遇到一个摩梭妇女告诉我们,走婚习俗早已取消,现在的摩梭年轻人都已接受了现代教育,过着跟我们同样的家庭生活了。探险无果,只有随意溜达。不经意间,来到了一个篝火晚会的现场。欢快的舞曲引领我们进了舞场。几十个摩梭俊男靓女穿着节日的盛装,在一大堆篝火边欢快的跳起了他们的舞蹈。两位领舞的摩梭小伙子清朗俊秀,前胸贴后背,随着音乐的节拍踏着醉人的舞步,身姿时而前倾,时而后仰,舞姿绝美。他们欢快中透着婉约的舞步不同于我曾经见过的藏族锅庄舞,粗狂豪放,却有种清水出芙蓉的清爽。游客们被他们的激情点燃,纷纷走进舞蹈队伍,兴趣高昂地与摩梭族人手拉着手跳了起来。将现场气氛带入高潮,欢快的旋律回响在空寂的夜空,一曲民族的友谊之花开放在泸沽湖畔的夜色里绚烂无比。

虽已看不到走婚的习俗,但看到了摩梭人的现状,也揭开了对摩梭族的神秘面纱。浪漫的篝火晚会结束后,余兴未尽的我们踏着月色漫步在泸沽湖边的小路上,湖面轻雾朦胧,寒意渐浓。回到民宿,夜已深,泸沽湖万籁惧寂,我躺在临湖的房间里,享受着来自心灵深处的舒适与安祥。

游浙江安吉大竹海

文/张桂生

初夏时节,为了了解竹文化,我们江洲文学社一行十多人前往被誉为中国毛竹之王的浙江安吉进行采风。

因时间急任务重,刚吃过中饭,顾不得休息,我们就出发了。

第一站是安吉大竹海。竹海景区是规划以区域内的"竹、乡、山、水"等资源环境为背景,以竹为景,以海为境,是竹海观光、竹乡休闲、文化体验的好地方。

未进大门,远远地就看到一座高大的牌楼,牌楼上,"中国大竹海"五个虬劲有力的大字赫然醒目。

午后时光,虽然刚刚下过雨,但似火的骄阳,还是使得每个人都大汗淋漓。大家全然不顾,沿台阶拾级而上。

山坡处,但见一股山泉淙淙流淌,侧目一看,"五女泉"三个红色的大字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杨导告诉我们,传说唐朝时期,有一年大旱,五个女孩为村民寻找水源,连寻数日未果而亡。这件事感动了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从玉瓶里倒下几滴甘露,滴在五位姑娘身上,五位姑娘神奇地活了过来。在他们的身旁,五股泉眼淙淙流淌。人们为了纪念这五位勇敢善良的姑娘,就把这五股泉水叫做"五女泉".我连忙到泉眼处掬了一捧水,放在嘴里。呀,又凉又甜,真好喝。

山腰处,杨导指着一棵已经枯死的竹子说:"这就是毛竹王。之所以叫它毛竹王,是因为它刚长出来的时候,又大又粗,远远超过其它竹子。就相当于我们人间的大力士人高马大的,远远高于一般人。"杨导接着说:"这棵毛竹的竹龄已经超过二十年。竹子也有生病死的时候,一般最多活十一二年。这就是自然规律,生老病死,老的死去,新的又长出来,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最好看的数观竹楼。到竹海不登观竹楼,等于白来一趟。虽然有点儿累,大家还是争先恐后地往上爬。到了第四层,也就是最高处。啊,好凉爽啊!山风阵阵,毛竹森森,好一派竹海风景啊!群山环抱,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看看这山,是毛竹;看看那山,也是毛竹,转过头来,还是毛竹。这里真是毛竹的天下,叫大竹海真是名副其实。

我诗兴大发,随即口占一绝:置身竹海如仙境,心旷神怡感慨多。物态山光今邂逅,峰峦座座若青螺。

大竹海真美!

登北固山

文/杨莹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朝诗人王湾乘着小舟,一路游学,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远望江上,潮平岸阔,残夜归雁,不由地触动了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次北固山下》。从此,江苏镇江的北固山便不是寻常的山了,它是诗意的江山,是缥缈的桃源,是千万万人追随的精神修道场。

事实上,北固山的历史,还可以追溯到更早。由于它北临长江,形势险固,故名北固。南朝梁武帝曾题书"天下第一江山"来赞其形胜。北固山与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势,三山鼎立,在控楚负吴方面北固山更显出雄壮险要。明代郡守为了抗倭守城,将前峰与中峰凿断过。山巅之上的寺庙,东吴时期曾建在北固山下,后来唐朝李德裕从山下搬到山上,据说建成之时久旱降甘霖,遂更名为甘露寺。所以,一直流传了许多有关三国时代吴国的传说和遗迹。其中就有"刘备招亲"的故事。

我第一次登北固山是1990年,彼时刚到镇江读书,一个周末,我和四五个同学结伴来到北固山。那年的冬天格外冷,我穿着厚厚的毛衣,外面还套了件腈纶棉大袄,抛鼓鼓的,像一只球,从北固山中峰南麓登山,过气象台,沿山脊北行至清晖亭时,已是满头大汗。亭东有一座名叫卫公塔的铁塔,据说是唐卫公李德裕于宝历元年(825年)所建,但我太热,无暇瞻仰此塔,脱去棉袄倚在塔边直喘粗气时,被同学在塔边偷拍了张照。

那时候不像现在,拍照不方便,只有家庭条件好的同学,才有资格脖子里挎个相机。我记得,从清晖亭往北,在甘露寺东侧山坡的墙壁上,有写"天下第一江山"的字样,相传为梁武帝所书,我在那里也拍了一张,到现在还保存在相册里。那时的北固山,是那么美好,树那么绿,阳光那么暖,就连一堵厚重的墙壁都那么有诗情画意。至于后来有没有登上北固楼,是否感受到辛弃疾面对滔滔江水的豪情,已经记不太清了。

颇为巧合的是,2020年的冬天,我又登上北固山。时隔三十年,古道还是那样静谧,只是新添了一路的令旗。我来到石塔处,特意拍了一张与当年一模一样位置的照片,挥挥手,我又是从前那个青春少女了。穿过"南徐净域"的拱门,沿着通往甘露寺的石阶,仿佛风卷起的尘霾如马蹄阵阵,看到不远处的北固楼,琉璃金瓦,飞檐翘角在扬尘中若隐若现。似乎天下尽在眼中。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好一个江东英郎,漫天烟尘,尽是赤壁滚滚雄风。

上了北固楼,隔着镂空的青砖墙,毛泽东题写 "北固楼"熠熠生辉。这楼像是多年未见的老友,一直等我,再次与它相遇。年近半百,我越来越相信缘分。缘与分,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如果说北固楼是这座山的精华,那长江水便是这座山的亮点,悠悠江水聚集了宇宙万象的灵气,汲取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才情。在北固楼上,东看焦山,西望金山,隔江相望,扬州平山堂清晰可见,大有"金焦两山小,吴楚一江分"的意境。

黄昏时分,喧嚣的人潮褪去,北固楼在夕照下显出了它别样的柔美。同行的人和我一起拍照,无论是顺光还是逆光,都拍不出我们眼睛里摄入进去的美。此刻,天空蓝的透明,云霞由之前的橘红色慢慢转化成粉色,再由粉色过渡到灰色,天光就这么暗下来了。在与北固山作别的时候,我突然起了动笔的念头。是的,我被这座山滋养到了,这里的山水风光和宗教历史相互交融,或而轻盈浪漫,或而险峻豪迈,或而厚重深沉,将人的欲望洗涤得如此干净。相信再过三十年,或者十年,三年,我还会再来。

走马四川

文/陈春明

早听说成都是一个休闲安逸的城市,从蜀后主开始骄奢享受的风气就流传下来。导游介绍说成都有三多,人多茶楼多车多。成都人懂得休闲,茶楼里满是喝茶玩牌的人,生活节奏悠闲,每天起早的人少,一天的生活要从九点以后才开始。

我们在市区内参观了武侯祠和当今保存诗圣杜甫行踪遗迹中规模最大、史料完整的杜甫草堂,然后乘车驶向离成都市五十公里的都江堰。都江堰是省辖的县级市,因世界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著名,因中国道教发源地青城山而闻名。透过行驶在街上旅游大巴玻璃,明显感受到汶川大地震留下的痕迹,许多楼房有开裂的豁口,有不少办公楼成了危房空空如也人早已经撤离,有几处灾民安置点正在建设中。导游指着右边的一处办公楼对我们说:这就是都江堰市公安局,当时温家宝总理视察灾区时就在这里召开的汇报会。真是奇迹,历经两千多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并未受大地震影响,而从其翻过一座山去的映秀镇则是重灾区之一,损失惨重。

"都江堰"是秦国的蜀郡守李冰及其儿子主持修建的,至今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比万里长城历史还早,并且至今仍在发挥效益,灌溉着川西平原上1000多万亩的良田。整个工程主要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部分。都江堰引发我们思考和赞叹,李冰简直就是科学家。尤其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状如鱼嘴,惟妙惟肖,间隔排列的石头就象鱼嘴张开后看到的刺,它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川西平原。还有如"深淘滩,低作堰"之类的"三字经"、"六字诀"到现在还是治水的经验。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青城山层峦叠翠曲径通幽,号称"天下第五名山",其秀丽景色赢得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发自心灵的感慨和领悟,留下了无以数计的楹联、诗句和游记散文丰富了其文化内涵。

早知道"青城天下幽""蛾眉天下秀"这些诗句。此行青城山的幽静有所领悟和感触,但峨眉山到底秀在哪里我一头雾水,与我想象中的传奇和梦幻相距太远,既没有普陀山的海天佛国、五台山的清凉,也没有我们九华山的金壁辉煌与人声鼎沸,或许是我没有登上"金顶"一览全貌吧。

第二天由成雅高速直达乐山一睹举世闻名的大佛,"山是一坐佛,佛是一座山",慈眉面善的大佛端坐三江交汇口静观世事沉浮历经千年沧桑而岿然不动。大佛的气势和震撼自不必说,体验抱佛脚的感受后我们赶到峨眉山住宿。

我们从大门进去乘车直到万年停车场住下,第二天一早坐索道到万年寺,导游介绍说这是山上比较大的寺庙原称普贤寺,拜佛许愿很显灵,我们团队中有一半人都从万年寺门口买了价格不低的专用香以许个愿保平安。在烧香的时候来了不少自称寺庙安排的义务指导我们烧香拜佛的人,嘴里念着编排好的顺口溜,还不停的给我们拍照,非常热情的样子,我们感觉到遇到了大好人,很不好意思。可拜佛结束准备出门时这些人手拿一大把照片按三十元一张找你索要,我们辩驳说不是义务的吗,他们说指导烧香是义务的但照像是收费的,与我们玩起了文字游戏,我们感觉到虔诚的佛心被人利用了。出万年寺过清音阁经一线天到自然生态猴区看机灵可爱的猴子倒有一番趣味。

青城访道,乐山瞻佛。下了高速,沿岷江边砌起的平整的水泥路,步行十分钟左右可到达山脚下建有郭沫若手书"乐山大佛"门楼的凌云山。登阶而上,在曲折幽深的山径上漫步树木苍翠花香鸟语。先看一洞,有菩萨像,有苏轼手书"佛"字。山路多摩崖石刻如"奇绝天下""回头是岸"等等。有"东坡载酒时游处",其诗云:"生不愿封万户候,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 至凌云寺,一些游客在上香作揖。我一心想着大佛不愿在此流连,于是出寺门继续往前走,只见人声鼎沸,终于大佛的头部凸现了,黑色发髻,粉红脸庞,淡色垂耳,夺目震撼,身不由己加快步伐来到大佛东侧凭栏仔细注目这渴望已久只在影视里看过的举世闻名的大佛真面目。但要正面仰视大佛体验抱佛脚的感觉还得耐心排队两个多小时,随着栈道口一次次放行,跟着"s"型队伍慢慢前移。终于挨到放我们这批游客进入了,我迫切的心恨不能一下飞到大佛正面,无奈狭窄盘旋的九曲栈道让你止步不前,只能随着陡峭的弯弯曲曲的满栈道上的游人一小步一小步慢慢挪动,只好一边眺望江上风景,一边近观壁上石刻,也从不同高度不同距离多视角的欣赏大佛。

凿于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鸾峰临江一面崖壁上的这尊大佛和乐山城隔江相望,端坐这里已有一千余年,看江水涨落世事沉浮和历史沧桑。看身边江水滔滔流去,颇有"大江东去,佛法西来"的意境。站在地面仰视71米的大佛,感觉佛的威严凛然和人的渺小。佛的脚背上可以围坐一百多人,每个脚趾上也可做二三人。这座世界第一的石刻大佛双手搭漆,眉眼似睁似闭,神秘莫测。佛胸以下,青苔布满佛身,雨迹黑色浸蚀。仔细看佛胸正中有一块淡白色的石壁,导游说原来藏着修建的图纸和大量金银,不知何时被何人盗走。如敦煌莫高窟第96窟弥勒佛坐像外的九层楼一样,乐山大佛建成之初也建有13层的楼阁覆盖其上称"大佛阁"、"大佛像",可惜毁于明代战乱。还有不少游客乘坐徘徊在大佛周围的游船上从江上正面反复观赏。大佛修建历时90年,经过一千多年雨水浸蚀阳光照射仍能保存完好,主要是一套科学的排水系统,细心的游人会发现大佛的两耳和头颈后面,凿有纵横的排水沟。大佛是怎样设计的,五官身材各个部分之间比例是怎样协调一致的?我们在仰望大佛的宏伟时不得不惊叹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沿左侧栈道登高而上,行至山顶。看海师洞,原为汉代崖墓,据说海通开凿大佛时曾居住过。我们从西边又一次侧看大佛才依依不舍的离开。据说海通法修建大佛费了不少波折,当时有个贪婪的郡吏看上了他历经千辛万苦募得的建佛巨资妄想据为己有,海通大义凛然:"自目可剜,佛财难得",于是勇敢的"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吓走了贪官。海通法师为何在此建造如此大佛,因为岷江奔腾而下在此与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交汇水势遄急,时常发生船毁人亡的惨剧,海通法师想依靠宗教和佛力以镇水患。

乐山大佛的特色还在于"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因为和大佛山仅一水相隔且有吊桥相通的乌尤山和凌云山体本身就是一尊硕大无比的天然睡佛,到江的对面设的观佛楼远眺只见乌尤山这个佛首上眉目清晰,凌云山为佛身佛肚凸现,形态逼真。其实天然睡佛早已存在了千百年,直到1985年广东一老农无意中摄的照片洗出来后发现"山形如佛身仰卧".佛像之宏大,之肃穆,之震撼自不可言说。对朝拜者来说,应该有一种心灵的启迪和净化。浮生能见上一面拜倒在它的足下,静默几分钟,想想前世今生,想想自己漫长的一生只是大佛看到的短短一瞬,尘世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雪野七藏沟:经历是最好的风景

文/陈冬雷

两件沉重的登山背包,立起来的高度几乎到我肩膀,我和妻子各背一件,从家里背到小区大门,肩膀和腰部都有了不适的感觉。老乡把我们送到机场,办完托运手续,肩上似乎依然沉甸甸的。

启程伊始,艰辛不请自随。

女儿从南京出发,一家人约好在成都会合。一应装备我和妻子在家筹备并带到成都,女儿相对轻松。女儿的加入,对我是惊喜也是安慰。从情感讲,我希望她同行,但我没有直接提,毕竟成年的女儿有她自己的生活,尤其大学生活的丰富和正值有主见的年龄,我深知很多年轻人不大愿意跟父母一同出游,亲情是依靠也是束缚。我让妻子把这次徒步七藏沟的信息透露给她,她自己的选择,体现的是自由,自由最需要得到尊重。

从小,女儿就跟随着我的脚步游走在大江南北。她的童年少年经历,一点儿不像我儿时,简单得过于狭窄。传统文化对我的濡染,早已化成意识,流成血脉,读万卷书的智慧,加上行万里路的视野,会高雅人的素养,丰满人的精神,一生的光阴都会在充实中体验和回味。

女儿已经走过很多地方,但跟我一样,也不曾徒步穿越原始山野,我相信这次经历会给她带来新体验新思考新感悟。常旅行的人说,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其实,人生也一样,经历是最好的风景。

因为身背重装,而且计划从成都搭乘长途汽车去七藏沟,我们事先预订了成都茶店子汽车客运站对面的金玉大饭店住宿。茶店子客运站到离七藏沟最近的川主寺镇,每一天只有两班客车,最早的一班是早晨七点,都在上午,选择就近住宿,也图个快捷方便。

饭店主楼不新也不奢华,但很宽敞,偌大的院子,建筑反而显得稀落,在寸土尺金的成都,一家宾馆能占据那么大的地面,想必是旧年的遗产。饭店不算十分高档,价位适中,虽地处繁忙的三环路边,但院大深阔,十分安静。

等女儿赶到,买好次日上午的车票,还有半天的空闲。妻女都是第一次到成都,城内还是应该走走的。杜甫草堂、武侯祠,当然还有武侯祠隔壁的锦里。游走休闲之都,心气和脚步都得入乡随俗,虽然几处地方面积都不大,但慢慢悠悠闲逛,半日的光阴还是局促的。而且,之后连续四天徒步高山,蓄满精神适度活动,权当大赛前的热身。

在锦里品尝了各类风味小吃,短暂的口福,留作高山里回味。徒步四日的餐饮,早晚两餐包给马帮解决,每天的中餐都在路上,只能自备干粮。担心在川主寺呆的时间短,商品的选择性也少,干脆在成都备齐,尽管又增加了负担。压缩饼干、巧克力、牛肉干、榨菜、洋参片……还有一些常规的食品。高山徒步,不见得吃多饱,但一定得注意增加能量和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