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
倚栏轩精选11篇随笔散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随笔散文(精选11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飘过岁月的薯香
文/宁江炳
"瓜菜半年粮"之"瓜"即"地瓜"也。地瓜也叫番薯,那年代农民生活很贫困,孩子们没有钱买零食。20世纪70年代前,就靠父母们动手,多种番薯。它的种植很简单,在栽种季节,人们只需截取一段地瓜藤,植入地畦,用手夯实,浇点水或撒点草木灰,番薯便开始一轮新生命孕育。番薯不择地而生,一生匍匐在大地上,默默地将果结在地下。番薯产量高,收成后,乡亲们便把番茄分作三部分,一部分加工成番薯粉,一部分窖过冬,这样,在青黄不接的日子,乡亲们的一日三餐都有炊烟袅袅,而番薯稀饭、番薯糯米饭、煨番薯等一直香过今天。
另一部分加工成薯片。那时,炒薯片是我们孩子最美的零食。制作薯片一般在秋后,父亲先将番薯洗干净,母亲将番薯去皮,再切片,有四方形的、有圆的、有条形的、有三角形的。片切好后倒入锅里熬煮,大约七八分熟就捞起来,放在竹箕或谷席上晒干。晒干后,用蛇皮袋装好,放进谷仓里。我小时候嘴馋,经常到谷仓里偷食晒干的番薯片,后来,被母亲发现了,母亲就将番薯片吊在房梁上,我只好望着那袋番薯干咽口水。
等到了腊月二十几,母亲就将薯片拿出来,加上桔皮、桂皮、生姜等,用细沙爆炒。炒薯片看起来办法很土,可是活儿细,火候掌握不好,不是烧焦了,就是没炒脆。母亲是炒薯片的好手,她一边添柴,一边讲故事给我听。开始是武火,烧得很旺,锅烧热后,慢慢转为文火,在这节骨眼上,母亲非常细心地搅匀,待薯片变成金黄色,并冒出一粒粒小泡泡时,就用勺子舀出来,用米筛筛去沙子,冷却后,尝一片薯片,是那样的香、脆,又不失韧性,真是回味无穷,觉得整个年景都是甜的。母亲炒薯片如舞如蹈,动作轻盈,灵巧娴熟,充满韵律感,看母亲炒薯片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因为是过年,家中的薯片准备很充足,大家就可以扯开肚皮吃,吃到心满意足为止。母亲也用这些薯片来招待拜年的客人,还用薯片回拜年客的篮子,客人们吃后都啧啧称赞母亲手艺好。
后来,生活条件渐渐好起来,过年用的果品也日益丰富,家里也没有大锅大灶供母亲炒薯片了。如今到乡下走亲戚,也很难吃到这种炒薯片了。一次,我在超市买到一种薯片,孩子们说很好吃,可我总吃不出童年的那种味道,也许是母亲制作的薯片香,真的让我难以释怀……
谁把风刀剪春罗
文/王海侠
"谁把风刀剪薄罗,极知造化着功多。"读到宋人翁元广《剪春罗》中的这两句诗时,阳光正从窗口照到身上来,心里一动,莫不是春天来了么?
出得门去,太阳还是那个太阳,但射出来的光分明有些不同了。心里暗暗地问:春天真的来了吧?风拂过来,一点凌厉一点温柔,在肌肤上引起的触感,又让人心里不由得想:这股子就是春风吧?
远远地看过去,路边国槐举着光秃秃的枝丫沉默地站着,但仿佛有绿色的汁液和新叶正在那灰色枯瑟的树干里涌动,不久之后就会让绿意侵占能到达的所有地方。
春来的气息,就像是一种隐秘情感的滋生,从看不见的地方,一点点生长升腾,从模糊到明晰,从微弱到浓烈,就像春天是一匹巨大的锦罗,在和季节确认过眼神后,伺机而动,只等时机一到,便持一把细细风刀,轻轻剪开一个极小的开口,让春的消息一点一点地渗漏到人间。
春天先俘获了阳光和风,让它们转变性格,不是突变,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冷峭到柔暖,必得要平稳过渡,就像小心翼翼酝酿一段初生的爱情,不能心急,要用呵护婴孩的耐心来等待。然后再给花们草们树们山们换衣装,把所有能想到的颜色都拿出来,精心搭配,让呈现的色彩恰到好处,姹紫嫣红、新绿鹅黄,深浓浅淡、铺天盖地,也不管人们的眼睛有没有准备好。
还有声音,雪落的声音远了,冰层破裂的余响还在,流水不管不顾地大张声势,弄出很大的动静,尽管听上去只是淙淙。鸟儿们决定换个心情,清清沉寂一冬的嗓子,从独唱到合奏,喊出心底突降的欢乐,让那些忧郁见鬼去吧!
春天最迷人的地方,就在这将来未来的时刻,就像一段纯净的初恋,只在眉目间捕捉到闪烁的爱意,扑朔迷离、似有若无、飘忽不定,这比明明白白说出口的情更动人心扉。春天到了,一切看起来和冬天没有两样,但你心里知道,春天来了,她在远远的路上走着,你看不清她的脸,但你能感觉到她的存在,无所不在。
一面斑驳的粉墙,缀着爬山虎枯褐色的枝枝蔓蔓,像一幅古旧的画。但你知道,这画是有生命的,在某个未知的时刻,它会换成一副绿意葱茏的新模样。只这一个念头,就能让一个最日常的风景断片,变成充满诗意和希望的心象。这是春天的好。尽管有人说春天浅薄俗艳,我也曾对春天有过些许鄙夷,认为她太闹了些,像一个哗众取宠的女子。但每每经过了冬的清寂之后,心里总对春天怀着期盼。
春天毕竟是值得爱的。她集聚着美,喧哗着生命的律动,萌生着希望,蔓延着情思,让情感丰富又心地纯良的人,一直沉睡着的诗心也活了过来。有诗心的人,不一定写诗,只读诗一首也是好的,比如我。读诗也不一定做朗诵家,就读给自己听:"谁把风刀剪薄罗,极知造化着功多。"只这一句,世间万物都新鲜可爱了起来。
夏季已满
文/晓君
五月底,走石钟山,登庐山。
阳光正艳。石钟山幽径环生,绿荫成簇。鄱阳湖旱情严重,水草袒露,长江接口处水势迅速收缩,所谓的"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难得见了。可山上那顶古钟,撞击处,依旧带给行人千古徘徊的震撼。
其实山何谓山?海拔也仅五十多米,与庐山对望,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偏偏因了苏公那一篇诡异而绘声绘色的《石钟山记》,引得后人争相传说。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玲珑精巧。山上碑刻林立。苏东坡、黄庭坚、郑板桥等都有手迹;陶渊明、谢灵运、李白、孟浩然等都有题咏。恰恰验证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此句经典。坐怀苏亭,听潭下水波相击,闻山间古钟长鸣,山风静静拂了过来,眼里自有斑驳的青苔影痕。旧地重游,感慨化为轻巧的水墨,浸入夜里携带的笔札。
上庐山,廉纤细雨,烟雾如梦境缓慢而连绵不绝。山有风骨,云生韵脚。"跃上葱茏四百旋。"山路环转,人已半晕。景色如故,再入牯岭街,倍觉亲切。年少时初游庐山的记忆朔踪而至,鲜活里,带来无边惆怅。如琴湖长烟浩渺,无限风光在险峰,仙人洞游客如织。那些怒放的山花,层叠的山峰,以动人的姿势诱惑着斜挎着包在山道上晃悠的我。人群中看见一对年迈的夫妻,执手走完所有山路,步履迟缓,却紧紧依随。心生撼动,举起相击,拍下这动人的一幕。
六月下旬,去广州。是宿愿,也揣着惴惴不安的希冀。
见旧友,会新朋,种种温暖相生。更有掩饰不住的酸楚萦怀。涛子盛情款待,吃鲍鱼乳鸽等堆满桌的佳肴,夜里去堂会唱歌。阿珍一家带着孩子从顺德赶来,儿子趴在餐桌上抓紧时间写作业,灯光很好,老同学见面的场面很温馨,唯独心底那团该点燃的热情,始终怏怏。喧嚣里,生不起激动,心情一直默落在隐忍的苦涩里。
和瑛姐对坐,喝了一个上午的茶,见证着这个女子的坚毅和柔情,豁达和隐忍。和哥嫂夜走佛山,星尘带着他的表哥赶来相聚,五个人一起喝茶,笑闹间,心情逐渐归入胸腔,平静沉落。便生了离绪,该是归去的时候了。生命自有既定的轨迹,一路走来,苦难唯有自己背负,不可过多倾吐和依赖。一笑淡之,坦然入世。
如雪小禅留下对广州的印象:对于广州,不露声色真是最好的表达。
喝完一杯咖啡,挥一挥衣袖,轻轻的,走了。
所有奔涌的思绪突然稳妥安置,心情倒也不慌不忙起来。悲伤消逝,疼痛隐去。夜里的火车咔哒声在耳边不断重复着,便想起马修连恩的bressanon.悲伤,隐忍,有着诠释不了的清凛内涵。
七月底,和先生去苏州,带着父母、女儿、弟弟的两个孩子、还有女儿的两个同学。
去之前给阿红去电话告之行踪,她立刻嚷嚷着要我带上她的女儿。晚上素兰打来电话,笑嘻嘻赖上:还有我家的也要带上。三个女孩,同学三年,我当了她们三年班主任。这个暑假,她们也面临着第一次分别,一个去武汉,一个去南昌,一个留守。少年的心顿生不舍。这一次奔赴苏杭之旅,是圆了她们一次"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梦,圆了她们携手初走江湖的迫切心意。
于是任重道远。四大五小,队伍浩浩荡荡起来。母亲是第一次去苏州的。陪父母走一次江南,是我许久的愿望。年少时,父亲带我几次走江南,结婚前,带着司机专车送我和先生去江南各地婚前旅行,从杭州到苏州,再入黄桥、泰州等地。记忆如昨,历历在目。而今,父母退休亦有几年,陪父母走一次江南是我的心愿。
这是我第四次去苏州,第N次去杭州。每一次靠近苏州,选择观看的风景不一样,获取的感知也就不断添增着。我坐过汽车进苏州,也坐过轮船进苏州,这一次,是坐着火车进的苏州。入住在石路商业区的酒店。夜里,可以闲逛七里山塘街,也可以步入繁华,欣赏绮丽的石路步行街、浩南街、美食一条街。
父亲每天很早起来,一个人逛着山塘街,然后买回新鲜的包子馒头。孩子们都不肯吃的,嚷嚷着要吃地方特色小吃。只有我陪着父亲母亲,慢慢咀嚼这些古朴陈旧的面食。记忆里,父亲单位食堂的包子馒头一直是我少时眷念的早餐。父亲老了,他英俊的眉目,抵挡不住皱纹和白发的日渐相生。阳光从瓦缝屋檐落在古街上,和父亲母亲并肩坐在掉了漆的长椅上,看侄儿在地上淘气玩耍,看古戏台上的表演,看通贵桥下的流水,看那些树上老了的一把厚绿,还有巷口那个卖桂花糕的老人。古老的雕花窗,在时光中暗淡剥落,蜘蛛结了网儿,时光在上面攀爬,一寸一寸老去。俗世里的通透需要慢慢坐着修炼,慢慢行走着参悟。
到杭州,遇上一场雨。漫步苏堤,花港观鱼上船。船过西湖,途遇三潭印月,平湖秋月等景。西泠桥,岳王墓,断桥……熟悉的风景挤入眼里,岁月自是一幅黄色纸笺,凸显记忆。孩子们的心情雀跃在美景上,相机一路攥在女儿手中,由她信马由缰地拍摄。西湖的墨骨,因了女儿的笑声,无边阔达明艳起来。
黄龙洞里听一出越剧《金珠凤》,感受一回光阴的满目荒愁。宋城里走一回古街,看藤蔓爬满仿造的城墙上。这些一笔一划的细节,丰润着游踪。龙井村里问茶,喝几盅明前茶,那些疲惫也就清和了,西湖如一本雨中的书,在我们身后的暮色里轻轻合卷。夜里赶回苏州,晚上竟病了起来。
苏州市立医院里挂急诊,打了一个上午的点滴。看见一对苏州老人,丈夫陪着妻子挂点滴,那一份小心翼翼的呵护让人感动。老了的人,就该这般相互搀扶着,才叫真正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爱情萌于初见,若没有守到白发相依的最后,不是真正的暖意。半路散场的情感,不过是一场光阴无常的兵荒马乱,徒留一刀一刻的相互折腾。而一路走来,彼此情意笃实,即使话语日渐沉默,也已是光阴浩荡后的朴实礼遇。白发相依,情意笃实。
没有胃口,他买来新鲜的苏州小吃馄饨,一口一口喂着我吃。我说不吃了,胃恶心难受。他便哄着我,你只需要张嘴闭嘴,什么也别想,让它自己咽下去,吃了东西病才能尽早恢复。我坚持着不吃,他坚持哄着。于是又吃了几个,于是一个一个细节缠绕绵生,那些药水不知不觉输入我的体内,这一刻,静谧温暖。
告别苏州,是七夕。深夜,路过金华,想起箬影,给她发了个问候的信息去,然后关机睡去。沿途自有风景在,回家的心情,喜悦真实。千山万水的风光,终究抵不过家的温暖。
八月,立秋雨。出行八天,阳台上的花儿枯了许多。雨后的阳光不艳,清晨的时光里,拿起剪刀修剪着花枝,培土浇水。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有汗水微露,更有说不出的欢喜。
夜里,读到里尔克的诗:夏季已满,它将秋天当做同谋。
韵秋
文/不等8
深秋漫进四周,太阳浸着些许寒意。
叶片漫悠在萧风迟疑的薄手中,豸载来潮湿的泥味。天空还高,空气也迤逦着洁净的云。漫步在略涩的小径,很惬意。
中秋还没有转背的意思,感觉秋的暖意还在周围。
脚下的地砖是新铺上的,很平安,因没有上岫,脚踩在上面不滑,所以还有一层感激的心情,市政还是关注着行路者的安全,但愿不是我自作多情吧。
对面过来俩老人,手牵着手,看来是和我们(我和老豆)一样的在夕下漫步,他们的路过让我频频回头,此时那老头也转过头好像也是在看我们,我们的擦身而过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景至。
夕阳西下牵手的夫妻我认为不老土,倒是真实的感情。
爱情两字太奢侈,但愿那回头的老头和我的想法一致。我有些动情,因这样的方式,是一种心情的润湿,更是岁月蹉跎的见证。当年走到一起,没有房产证,更没有汽车和金色的承诺……
老豆是我的天空,我是他屋里的魂……呵呵,我想远了,转眼老豆已站在前面等我。
我像一只小兔子,紧跑几步,轻轻依偎在老豆宽宽的肩上,老豆的手很厚实,如丝的抚过我两鬓散落的发丝,我两眼潮湿……
一片树叶在微风中旋舞,我自然的驻足,老豆转过头惜爱的盯着我:"怎么了,是不是又起了柔心?我怪嗔的睨他两眼:"
"咋个嘛,你发醋心了吗?"
他笑出了一脸的菊花,我心更柔了:
"好了,好了,我的柔心不只是一片落叶,更多是你的温厚和我们寸金的伴依。"
小径长而幽静,我们漫步在这幽静中,漫步在日子的相守中。一片叶,一袅风,一株草,我把自己的知足和柔心纠缠在我最爱的人心上,也许这就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幸福了。
幸福在我们身边,时时刻刻,只要轻触,感受,满足便随伴在我们的周围。
这个秋不只是我的,它更是大家的心境,季节美化着我们的心情,更是大自然鲜活美丽皆生存的恒律。
我爱秋,更爱春夏冬,我和老豆在它们的滋养中生活,即或风雨残浸,但我更感动这自然的青氧和宽厚,它使我们受恩许许!所以,我以心在倾述我真实的感受!我相信在大自然中沐浴的人儿、植物包括幽径和夕阳下的双影,心情、感动也许和我一样,漫入这世界的真实和厚重中!
踩人影儿
文/赵文忠
每当月朗星稀的夜晚,我都会想起小时常玩的一种游戏——踩人影儿。
那时,村里还没通上电,大人又舍不得点灯油,所以,晚饭后,小伙伴们都会到门外玩卷白菜、捉迷藏、老鹰捉小鸡之类的游戏。
月明的夜晚,我们最开心。明晃晃的月亮升起来,人影儿清晰地照在地面上,你动它也动,你跑它也跑,你坐下身去它缩成一团,你站起身来它也一下跟着长高,真是妙不可言。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玩一种踩人影儿的游戏。小伙伴们一分为二,一拨是躲闪者,一拨是踩影子的。我们游戏的规则是:如果躲闪者被踩到脑袋这个关键部位,我们称"死穴",就得蹲下去,踩到影子的人,口里喊着口令:"一下踩到土里去。"那么,躲闪者就算牺牲了,结束他的游戏。若是躲闪者被踩到其他部位,就要作出相应的反应,装作非常疼痛的样子:踩到肩就抖一抖,踩到腰就扭一扭,踩到腿就跺跺脚,踩到胳膊就拍拍手。当然,另一方是不会轻易让你踩到的,他们一会儿奔跑,一会儿躲闪,一会儿转圈,大家你追我赶,一片欢声笑语。
钢蛋的个子小,追不上我,有点泄气,我就故意停下来,嘴里喊:"我现在是个木偶人,来,来,你来踩我呀。"钢蛋慢腾腾地走来,但我已看出他的阴谋。他慢慢靠近,却把脚抬得高高的,企图偷袭。就在他将要用力一踩的瞬间,我哧溜一下跑开了,把他气得直哎哟。小胖墩跑不快,常常被明明踩到,但明明不会一下踩到死穴上,故意踩到他的腰上,让他吊着屁股扭一扭,逗得大家笑翻了天。有时小胖墩被追急了,就一下躲到阴暗处不出来,那里没有人影,明明干着急,只好在一边蹲着"守株待兔",嘴里挑逗着:"你出来呀,出来我就能踩到你。"小胖墩躲在黑暗处还嘴:"不出去就是不出去,没影儿,让你干着急!"
记得当年踩人影儿,转眼已是白头翁,童年的天真烂漫,成了我最美好的回忆。而今的孩子们,酷酷熊、机器猫、变形金刚应有尽有,可让人遗憾的是,明朗朗的月亮下,少了些许孩子们欢呼雀跃的笑声。真的好想好想,再和小伙伴们一起踩一回人影儿。
日暮里的安祥
文/熊燕
我们去的时候,舅外婆正在屋外晾晒棉被,舅外公依旧没见踪影。
每次去舅外公家,总是不见他老人家。一年四季,没见过他闲下来的光景,不是播种,就是锄草。偶尔扶扶豆类的菜藤,扎扎凉薯藤上多发的枝桠。
快中午的时候,舅外公回来了。佝偻着身子,颤颤巍巍,脖颈和手都瘦枯了,呈深褐色。依旧穿着深黑色的中山装,肩上搭着一条旧毛巾,有汗无汗,他都习惯这么带着出门。见到我的时候,他很高兴,从口袋里拿出放大镜,说,我给他买的这个东西太好了,现在连菜叶上的虫子也能捉到。
舅外公坐下后,夫君递上烟,舅外公摇了摇手,从衣兜里掏出纸烟。他习惯抽自家种的旱烟。舅外公的动作明显地慢了,从掏烟,到点燃烟,他用了足足一分钟。抽一口烟,倚着台阶上一根承载屋檐重量的木柱旁,沐浴着淡淡的阳光,眼角的皱褶便深深地弯起来,满脸慈祥。
舅外公很小的时候,父母双亡,只有一个姐姐相依为命。姐姐出嫁后,他总是一清早跑去邻村的姐姐家,将姐姐家的水缸挑满。如果收获了肉票,粮票什么的,他总是默默地递给拮据的姐姐。
舅外公二十岁的时候,在姐姐的撮合下,与同村一个相貌端庄的姑娘订下了亲。可是,有一天,有着童养媳身份的舅外婆被虐待瞎了一只眼后,跑到他家躲难时,他便去退了亲。退了亲之后,他才知道,舅外婆竟然还不能生育。这,也是舅外婆之前的婆家彻底放弃她的原由。为这事,他的姐姐苦口婆心与他讲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道理。最后,他幽幽地丢下一句:我若不要她,还会有谁要她呢?
他姐姐去世之后,他跪在姐姐的坟前,整整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最后昏倒被人抬回来。也就是那一晚,他的头发全部雪白。有人说,女人的老,是一天天变老。男人的老,是一夜之间。自那以后,舅外公便不怎么说话。只是对我的母亲,也就是他姐姐的女儿格外关切,无论我家有什么大小事,他都会第一个赶到。有时候,看他年纪大了,并没有告诉他,可他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总是能如期而至。
与舅外婆闲聊的时候,我无意中说起舅外公肩上的毛巾。我说,天又不热,他带着做什么呢?舅外婆看了一眼坐在柱旁微眯着眼,轻听夫君与孩子对话的舅外公,悄悄说,肯定是又到蔬菜地里哭他的姐姐去了。
我的心陡地一痛,生命之重,掩没在平凡的点点滴滴中,细小如沙。没有谁能感受到他心灵的苦痛,也没有谁能感受他岁月的苍凉。我们看到的,只是,此刻,他安祥地坐在时光里,倾听我们的滔滔不绝。
生命之重,不在于经历了怎样的苍凉,而在于经历之后的依然安祥。
又是榆钱飞满天
文/刘亚华
"东家妞,西家娃,采回了榆钱过家家,一串串,一把把,童年时我也采过它。那时采回了榆钱,不是贪图那玩耍,妈妈要做饭,让我去采它。榆钱饭,榆钱饭,尝一口永远不忘它……"故乡那些熟透了的榆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飘在优美的《采榆钱》歌声里,又像妈妈温暖的手,轻轻地把我牵回故乡。
故乡的春天今年似乎来得特别早,也许正是因为生在乡野,随处可见树枝的变化,花朵的盛放,野草的生长,让人明显地感觉到万物的萌动,一到春天,一切都显得那么生机勃发,让人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榆钱是榆钱树盛开的果实,一团团,一簇簇,清新鲜嫩,榆钱生长期不长,若不及时采摘,便会随风飘下,轻如蝶翼。
还是早春,抬眼看高大的榆钱树,枝头上早挂满了果粒状的榆钱包,小伙伴们总是急不可耐,想吃榆钱的味儿,常常趁大人不注意,爬上树摘了榆钱包,剥开还是青涩的榆钱包,塞进嘴里慢慢品味,提前享受榆钱带来的春天的味道。
渐渐地,榆钱包长大了,长结实了,待到清明前后,榆钱就打了个哈欠,满足地伸了个懒腰,绽开了绿色的笑脸,这喜人的绿色,印亮了孩子的脸,也印亮了大人们的脸。这时,会爬树的孩子们,麻利地攀上树干,摘下榆钱放进嘴里,让自己先品个够,然后,得意洋洋地摘下好些榆钱串儿,掷下树去。看着大家欢喜地捡,欢喜地吃,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小时候缺少吃食,每到四五月间,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的粮食根本无法填饱肚子,这时候,母亲便带着我们去采榆钱。榆钱树高大挺拔,爬上去很困难,母亲便找来一根细长的竹竿,绑上镰刀,然后将竹竿伸进浓密的枝叶间,看准又浓又密的榆钱串儿,轻轻地往下一捋,一串串嫩幽幽的榆钱就飘下来了。母亲负责采摘榆钱,我负责在地上捡,这一串,那一串,我躬下身欢快地捡,母亲笑嘻嘻地叮嘱我:"别踩着榆钱啦,可嫩着呢,慢慢捡。"
家乡人对于榆钱的吃法很是讲究,不仅拿榆钱蒸麦饭,还做榆钱丸子,榆钱粥,榆钱窝窝,无论哪种做法都是极其美味的。我最喜欢吃的就是蒸麦饭和榆钱粥。将洗净的榆钱拌上盐,拌上玉米面或白面放蒸锅里蒸上半小时,拌上用辣椒和豆豉等调成的作料,香得令人垂涎欲滴。榆钱粥的做法更简单,将米粥煮到九分熟时,放入洗净的榆钱,撒上香葱,榆钱粥清爽嫩滑,滋润心肺,难怪欧阳修在吃过榆钱粥后称赞:"杯盘粉粥春光冷,池馆榆钱夜雨新。"榆钱,这大自然自有的美食,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听奶奶说,榆钱救过不少老百姓。
又是榆钱飞满天,此刻,我不由得想起故乡的那些榆钱,那些美味的榆钱儿,是不是被人们遗忘了,飘散在风里,飘落在游子回家的梦境里!
再说家乡春日的风
文/老猴子
昨天夜里,风吹得卫生间的风道,呼呼作响。家乡的天气预报,真的很准。清晨凭窗远眺,电厂烟筒冒出的白烟,顷刻被吹得,抬不起头,弯没了影。城市又笼罩在发黄的尘灰中。例行的晨练,只好在家里举哑铃了。
要到清明节了,春雪刚刚退去,风就接二连三的来到了。三四月份,是家乡的风季。风从赤裸的松辽平原跑过,裹挟着田野里的黑土,向城里吹送。街路上的车流,向搅拌器,一刻不停的,将土尘扬送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三四月份,是东北最愁人的日子。在南方你可以吟唱:春风徐徐,你可以赞美:大风咧咧,在我的家乡,风是乡愁。过去是青黄不接,现在是雾霾不断!
家乡的风,就像梅雨季的雨,断断续续,强强弱弱,来能见影,去能见踪。刮断枯树,刮飞牌匾。自行车,电动车,不贴墙就无法站立。商场店家,再不敢敞门迎客。真是天朦朦,楼朦朦,街也朦朦。如若逛街,一脸灰蒙。而此时的南方,正是最美的季节,风从海上吹来。吹走了冬日的湿冷,吹开了杜鹃·玉兰·木棉,吹开了桃李樱杏,吹开了我叫不出名的无数花朵。也将海的味道揉进花的芳香,吹进你的鼻孔,也将染着春天的负氧离子,吹进你晨练的五脏大脑。
城市植树,可以防风。家乡的街路,也在年年植树,可成活率极低。城市的管理者,只管种,不管护,街边的商铺,为了经商便利,种下的树,很难在他店前活久。每年的植树种花,成了例行公事。钱花了,活不活,没有问责,家乡你什么时候,才能三四月里好风光!
秋辞
文/照墙远舟
西风凉,秋草黄,万物清,人彷徨。
秋分已过,我却总记不起今年的夏天。今年,于我而言,又是一个多忧之年。颠沛流离的经历,使我不自觉地建立起了宿命论的世界观。我的生活,似乎也便是伏下头去,默默地听天由命。这样一来,本来似乎有点神经质的我,显得更加神经质:我对叔本华的这个观点产生了可怕性的赞同——人是有宿命的。
所以,如果有人问我的生活过得怎样,我感觉这样回答是比较妥贴的:我的生活只在暂时痛苦和暂时不痛苦之间徘徊——没有第三状态。
或许有的朋友会诧异地问我:你原来不是这种人的吧?我也在为自己的这种奇怪而可怕的变化而感到诧异,但我知道,是自己这颠倒的生活长期影响了自己。因我曾经努力过,抗争过,但是最终没有成功。这一来,就是三年。而在今年,成了对我打击最大的一年——我不得不承认。今年的夏至,我和她分手后,我的信念几乎崩溃,为了平衡我的情绪,我不得不逃避,逃避周围的人的圈子,甚至逃避陌生人的眼光。这一切,犹如宿命一般,我如同夜行的路人遭遇鬼打墙,总走不出这个奇怪的圈子。对自己说过要忘记,但三个月以来,这个阴影一直笼罩在心头。为了逃避这个阴影,我一直在努力。
我在听音乐。可爱的小表妹皱着眉头问我:"哥,你怎么这么变态,听的这是什么啊,像鸭子似的?"我对她说:"你只顾听他卖弄技巧的这段了,而前面的该听的地方,你却一点也没听进去。你知道吗,这是世界顶级的吉他手Steve Vai的杰作啊。"说完这话,我突然感觉自己是够变态的,要不就听民谣,要不就听重金属摇滚,似乎中间没有衔接。其实,这也是自己心里的矛盾在作怪罢了。听民谣,是因为自己还向往恬静自然,自己还有些天真,心情还需要平和。听摇滚,就如同和一只受伤的咆哮的野兽在一起,我感觉到痛,我感觉到假,我感到这一切都是无力和愤怒。所以,我向往着真却感受到假,我向往着美却感受到痛。我在冰与火之间徘徊,最终要被宿命拉扯到它认为应该去的地方去。我不说话,但一直抗争着,只是惟恐太阳落得快,光阴走得急。
当秋风吹落最后一片树叶,也吹走了我最后一丝思念,更吹走了我最后一点幻想。我拒绝妥协,但只怕最终摆脱不掉妥协的宿命。一江苦墨,我已如同老迈,早看不清天上的星光。
携一分思恋,静等
文/桔乡诗雨
曼舞的雪花,纷纷从窗前飘过,带一屡记忆,思念纷飞,揉和风里飘向远方。
三角梅红的耀眼,裙摆开的绽放仿佛染腮的相思,浓浓把柔软处那些牵挂,开在诗意的花瓣,等你脉脉凝望。
梅花傲骨枝头,又是一年深冬, 追溯往迹,那一抹微笑,叩开尘封的门,矜持的羞红依偎在无言的感动。季节流转,绕不出回忆的框,奢望在遇上,让无奈落魄地脚步踩碎阡陌红尘那一场宿命,再写旧旋律——如初遇见。
浅坐岁月的角落,风尘刻画的肖像,摆满窗台,一帘幽梦,沉淀情意深长执着等待一起看细水长流。
际遇是那般恰逢时日,诗歌散发温婉犹怜,依靠在踏实温暖里,彼此欣赏,你说相知相惜不离不弃,醉在温存看你挥笔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睫毛挂满幸福的晶莹。那一路风景,那一个故事,轻捻在指尖,氤氲一首老歌,在岁月清唱。
期望,瑶花曼舞的街灯下相遇,你一袭蓝衫,风度翩翩微笑走来,久别重逢的目光凝视,静守情缘后的开心,真切温柔的诗情,温馨而美丽。
这一道动人心肠的风景,让人珍惜、向往,携一颗淡然之心,无论今冬你是否如期赴约?我的修行里,都不会更改初衷。人生何处不相逢,你的模样,留在生命里,陪风霜雪雨,等待,江南,三月桃花开,用一枚真切,在三生石上,刻上你的名字,若,注定,等待,那,就三生三世!
仙人掌
文/王佳怡
暗黄色的沙漠一望无际,没有一点缝隙。在这荒芜而又枯瘠的土地上,偶尔出现的几株绿植显得格外扎眼——那便是仙人掌。难以想象,在连一滴水都看不到的地方,竟会有绿色的生命!它强大的生命力令我万分钦佩。所以我非常喜爱仙人掌。
我们见到的仙人掌,大多是在城市里的花盆中生长的。也许在人们的眼中,它只是一株不起眼的盆栽,你会觉得它甚至有些丑陋,还会痛恨那些扎到你的刺。但仙人掌的生命十分顽强,耐旱的本性使它对水分没有多高的要求,
我喜爱仙人掌的顽强,它给了我太多启迪。无论生存环境多么恶劣,它也依然保持着不折不挠、永不屈服的精神;无论成长的道路多么坎坷、艰辛,它也从未放弃过。它无比惊人的毅力,世所罕见。它那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永远不会消失,它对生存的希望永不磨灭!
我喜爱仙人掌的坚韧。它能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苦楚,就算几十天不给它浇水,它依然生长得笔直、挺拔;茎断了,能继续繁殖;即使被残忍的连根拔起,也能滋生出新体;就算被火烧,都能用汗液抵消火焰……无论是在孤寂中还是被遗忘,无论是在蔑视中还是受到其他的不公正待遇,仙人掌都不为所动。它用挺拔的身躯告诉人们:我是一棵坚韧的仙人掌。
我喜爱仙人掌,它是花草界的英雄。我更敬重像仙人掌一样的人:司马迁忍常人不能忍的坚韧;包拯刚正不阿的正直;岳飞精忠报国的刚强;董宣誓死不屈的倔强……这些仙人掌一样的生命都是英雄,它值得我们每一个后人景仰和敬佩。他们的精神更需要传承。
我喜爱仙人掌,我常常向仙人掌学习,学习它的百折不挠;学习它的顽强不屈;学习它的坚韧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