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温馨故事

2023/07/30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5篇温馨故事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温馨故事(精选5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温馨的港湾

文/踏浪寻幽

家,多么熟悉的称呼,我们并不感到陌生。当你在寒冷的冬夜回家的时候,期望有一盏黑夜里的明灯为你守侯,那样的温馨瞬间流遍全身,顿时不觉的冬夜的寒冷。细想起来,究竟什么是家,我们应该为家做些什么呢?

社会学家的说家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婚姻学家说家是风雨相依的两人世界;文学家说家是宝盖下面养着一群豕。

生活如航海,家就是最结实的船,不管是豪华还是俭朴,一样载你乘风破浪。家还是最宁静的港湾,不论是宽阔还是狭小,一样抚去你满身的疲惫。家还是昼夜营业的训练场,免费把你摔打成最好的水手,让你永立潮头。

生活如攀岩,家就是最坚韧的绳索,不管是粗是细,在你失手的瞬间,把你牢牢地挂在悬崖峭壁间。家还是山崖上或凸或凹的小石块,虽不起眼也无多大价值,却是你攀登过程最有力的支撑。家也是最合脚的旅游鞋,不管多便宜还是多昂贵,舒服的是你,磨损的是它。

生活如赛车,家就是最适用的车型,不管是大是小,一样保护你奔驰在赛道上。家还是维修站,赛场上风驰电掣,掌声如潮,家人却无心目睹赛事,细心察看车况,一旦起火,最先一拥而上的一定是你的家人。家也是安全系数最高的头盔,挤出车道碰翻车身是不可避免的,头盔把你的伤害减少到最小。

所谓的家是当你遭遇风雨时,家便成了一个温暖的避风港。有人说,世界上有多少个避风港,就有多少个家。构成家的最基本的要素是必须有房子,四面是墙,加个顶子,结构简单,但它能够遮挡严寒,有人说,世界上有多少间房子,就有多少个家。构成房子的要素是门,用来隔绝外面的世界,使房子里的生活更精彩。房子里必须有男人和女人,时而吵闹,时而和谐,从此家中便有了勃勃生气。有人说,世界上有多少个男人和女人,就有多少个家。构成家的要素还要有孩子,他们是组成家的重要环节,也是美满之家的情感纽带,有人说,世界上有多少个孩子,就有多少个家。

家中还要有灯,当夜幕降临时,召唤人们回家的是灯,它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温暖,有人说,世界上有多少盏灯,就有多少个家。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个家,谁也说不清楚,但也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个家,它是避风港,房子,门,男人和女人以及孩子和灯。

家,虽然有时让人无可奈何,可它依然是一个让人离不了、温馨的港湾。家是心灵的港湾,那是诗人化的美境。

家是一个人受伤的疗养所,那是和睦家庭的最好注释。家是一个人快乐的源泉,那是因为家成了你寄托的根本。

家是你走进去的时候,一脸的笑容在等着你看;家是你烦恼的时候,有人为你解忧;家还是你在疲惫的时候,有人为你解乏的最好地方;家是爱的集聚地,家是你我每天必进的园地;家是两个人精彩的憩息地,家是爱的伊甸园,家是几代人共同努力打造的乐园,家是乐融融的游乐场所,家是夜深人静时冒出来的思绪,家是走多远都牵你回来的丝线。如把人生比做一条长河,家正如长河中的一叶扁舟。未成年时,你借着父辈之舟遮风避雨;一旦长大,你就得自己另驾一舟驶向烟波浩淼的江河。在你的小舟里,你与相爱的人在和煦温暖的阳光下泛舟于绿水青波之上,其乐融融。有时你的小舟也会逆流顶风,人生长河遍布暗礁险滩。你和你的爱人无论谁掌舵谁摇浆,总须同心携手,竭尽全力维系小舟的平衡,扶正前进的航向。

家是一副磨盘。两片粗糙的圆片石叠放在一起,下面一片固定不动,由动力拉着上面一片一圈又一圈转动,这就是磨。每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结成夫妻后就如同两片磨盘叠放在一起,不论你愿意不愿意,时光推着你们转呀转、磨呀磨,周而复始。磨没了个人在家中绝对的个性;磨圆了夫妻双方的棱角;磨光滑了岁月留下的沟沟坎坎;磨就了家的百年和好、白头偕老。

家是一种隐秘。在家里,夫妻不妨随意营造温馨尽情享受。家如一堵厚实的墙,墙的里面藏着隐秘,有了家的隐秘,便有了人生最自由最温馨最舒畅的在家里的美好时光。

不论生活像什么,家是你永远的牵挂。烦恼时给你解脱,受伤时给你安慰,失败时给你勇气,胜利时给你掌声。

失去家,你就是漫游在空中的细丝,没有着落。抛弃家,你就是遗落在沙漠上的种子,很难发芽。冷落家,你就是货源枯竭的商场,无人光顾。

爱家,就是爱自己。家,一个多么亲切的字眼。无论是谁都会经意或不经意地提起它。每当"家"字从口中飘出,是那么亲切,那么温馨。无论战火纷飞,还是和平安定;无论烈日当空,还是寒风彻骨;无论欣喜若狂,还是忧心忡忡,想起家来,心头便少了一份不安和忧愁,多了一份宁静与温暖。无疑,每个人都无时无刻不为自己的家所梦魂萦绕,或喜或悲倾注着全部的爱。

严格地说,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是讲爱的地方。它是一种宽容,是一种不可推卸的、可以继承的责任。这种宽容是无私的,甚至是无限夸大的。

这种责任是不可推卸的,是可以继承的。当服侍久卧病榻的老人的时候、当你的家人在半三更夜里生病的时候,你的责任就是无条件的去排解他们的困难,让他们舒服起来、高兴起来。我们同样是显现出无私的爱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你对你的父母好的时候,你就是一本教科书,默默的教化你的子女,只有那样,才能当你在需要的时候,他们也对你投以莫大的关怀、莫大的爱!

寻找自己的家,在某种意义上是人类的宿命。而每个人,在本质上,都是无家可归的漂泊者。我们和浪迹天涯的人相比,只是多了一个物质的外壳。我们常常把这东西叫做"家",但它并不总是使我们感到心灵安宁的地方。

我们的家到底在哪里呢?家在本质上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范畴,正应了一句禅语:"佛在心中".家又何尝不是呢?家是一个感情的港湾,家是一个灵魂的栖息地,家是一个精神的乐园。家就是你和你家人在一起的情感的全部,而房屋等物质全部可成为"庭"就这个概念来说,后者又是微不足道的补充。正确的认识这个概念,对我们的人生是大有裨益的,它让我们不会迷失方向,不会只去追求"庭"而不去追求"家".请珍惜家吧,珍惜我们生命中的真情实感。

温馨的乡村

文/花开花无意

问路

记忆中的小山村,小河清澈,树木葱郁,信息闭塞,道路崎岖。很久了,没有踏足这个地方,它已经成为我的远方了。

这个地方,并非我的故乡。我之所以惦记它,是因为这里有一个我日思夜想的女人,还有那些美好的回忆和温暖的碎片。任时光之水如何冲刷,也无法抹去我魂牵梦萦的思念和向往。

入秋,熟透的阳光,醉倒了玉米和高粱。沿着蜿蜒的小河,逆流而上。车子好像钻进了黄药师的桃花阵,一边颠簸,一边腾挪,左拐右拐却迷失了方向。焦急的我啊,彷徨,又迷茫。前方,有一位白胡子老人,背了个筐,拄着个杖,一步一踉跄,但身子骨似乎还很硬朗。我跳下车子,小心谨慎地向老人问路。老人爽朗地笑着说:"路不好走,还很远啊,我把你送过去吧。"我先是一喜,随后心生些许担心。心想,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的,还是小心点为好,宁肯多走些冤枉路,多花些碎时光,也不要给自己惹上麻烦,万一如此那般,后果不堪设想。

老人似乎猜出了我的心思,亲切而和蔼地说:"前边的路,岔口很多,容易走错,我回家正好路过那里,就算你捎我一程吧。"蓦然,我分明看见他那急切而哀求的目光里流露着真诚的光芒,不好意思地说:"好吧,大爷,上车吧。"边说边扶着老人上了车。老人很健谈,也很诚恳,我不再担心和恐慌。山路十八弯,转来绕去,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而老人拄着拐杖,摇摇晃晃,摇摇晃晃地顺着原路又返回去了。

姑姑

我思念的这个女人,当我与她相见的那一刻,我们眼含热泪,伸开双臂,迫不及待而又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好像见到了久别的恋人。

在时间深处,我从记忆中醒来,睁开了婴儿般的眼睛。美丽,善良,勤劳,朴实,啊,是她啊,我的姑姑,她是我眼里的天仙,她是我心里的亲娘。童年,多么美好的时光啊,多少美好的记忆啊,在她的抚慰下,孕育出多少明媚的阳光和舒适的温床。

姑姑18岁便嫁到了这个穷乡僻壤。生儿育女,孝敬公婆;勤俭持家,操劳一生。我还记得,我上初三那年,为了孩子上学,她到城里租了一间房子。那天父亲带我去看她,一进门,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很温馨的感觉。狭小的房间的窗台上摆放着几盆百合花。墙壁雪白雪白的,一尘不染。洗得发白的旧床单铺在床上散发着茉莉花的芳香,清新而怡人。明净的窗玻璃和旧家具擦得像镜子一样明亮,对着我一个劲地微笑。

她正细心地修理地面,把踩坏了的地砖抠出,再换上新买来的地砖。见我们来了,忙说,"快坐下,我手脏得很,自己倒水沏茶喝啊。"父亲要帮她,她坚决不让。我不解地问:"姑姑,这是租来的房子,说不定很快就会搬走的,凑合着住就行了,何必那么认真地维修呢?再说了,房租也不会少一分钱的。""孩子,租来的房子也是家,是家就得有个家的样子。"她停下手里的活儿,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微笑,"住在哪里不要紧,要紧的是有了自己的家。有家就好,家是温暖的。"那一刻我的脸火辣辣的,心却是暖洋洋的。

后来,她把三个孩子都培养成了大学生,小山村像炸了锅似的,沸腾着喜悦的和鸣。没有嫉妒怨恨,没有冷嘲热讽,相通的心灵,轻轻一点,就会产生美妙的共振。山窝里飞出金凤凰,全村人个个喜洋洋。淳朴的民风,互助互爱的气氛,弥漫了整个乡村的朗朗晴空。

出嫁后60年的光阴啊,耗尽了她所有的妩媚和热情,曾经飘逸黝黑的长发零落成了斜疏的寒江雪花,曾经娇美的脸庞凋谢成了枯萎的枯藤篱笆。纵横交错的皱纹爬满了她衰竭的身体,宛如丰腴的大地只剩下一道干涸的河床一样。忘不了啊,她对我的悉心呵护,关爱有加。忘不了啊,她唯一的弟弟,我的父亲,生前叮嘱我的那些催人泪下的话。

哦,姑姑,父亲去了,就让我来照顾您吧。如果有一天,我也死了,就让我的孩子把我的一把骨灰洒在您的坟茔前,让每一粒尘土都能长出您喜欢的百合花,插满您的发梢,灿烂您的微笑。

村景乡情

一条小河从村庄流过,两边的田野清清爽爽。太阳照亮了亲爱的黄牛和老马,日出而作。

在小山村的沟沟坎坎随便走走,到处是鸟语花香。一不小心,就会踩着,温馨的脚印。

清晨,晨光滴着露珠。雾岚挂在草叶上,像仙子披着的霓纱。精神爽朗的树,笔挺着脊梁,直穿云霄。那些山花儿,青春不老,始终面带微笑。翠绿的空气,清新得无法言说,像清泉一般,流淌着浓郁、清心的味道。鸡鸣鸟叫,极为和谐,像一曲清音,演奏着美丽和富饶。

黄昏,血红的夕阳隐到山后,天空纯金一般闪亮。不倦的小河,洗着岁月,喂绿了季节。和煦温柔的微风,吹红了秋天落地的苹果,也吹红了村姑纯朴含羞的笑靥。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宛若一条苍龙,一直奔向遥远的天际。不远处,一股股炊烟冉冉升起,像海浪似的拍打着晚归庄稼汉那质朴而幽深的眼睛,一种渴望和温暖在他们的心头萌生。秋蝉和秋草,放下不绝如缕的心事,与山谷一起,静静地等待着月娘的抚慰。

乡村的夜,像一个睿智的老人,宁静而安详。一湖月色,如水潋滟。点点灯火,温暖人心。寺庙的钟声,饱含禅意,如圣水一般,一遍遍地善洗着人们的心灵。一瓣瓣菊香,淡泊着村民的世俗尘埃和红尘的车马喧嚣。一个婴儿鲜嫩的啼哭,使农妇,直了一下腰,甘甜的乳汁,喂养着幸福和快乐。美好的情感,粘在岁月的枝头上,耕耘,播种,施肥,收割。所有的辛勤和汗水,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流溢出甜甜的气息。

大地黯淡,庄稼闪光。溶溶的月光,慰藉着我的心灵。许多的好奇,永远生动。

流萤游弋着夜的梦幻,沉醉在这无边的乡村夜色里,我多想做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诉说啊。我多想打开心灯,照亮别人,温暖自己。让所有的幸福,在纯净的真诚里映照着生命的倒影。

温馨的乡村,雄性的松涛诉说着诚实的劳动,柔情的山泉坦露着村姑的风情。

温馨的乡村,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风景。若以闲逸淡泊的心情漫步其中,自己也便成了一道温馨的风景,充沛着温柔又亲切的怦然心动。

温馨的乡村,充满人情味的感动和开心。人人有情意,户户有故事。一个人、一件事、一丝关爱、一句祝福,都是美妙的音符,吟唱着人性的光辉,牵心动情,令人感动。

温馨的乡村,水软山温,一腔情深。

温馨时刻

女儿学校是一所寄宿制的重点中学,学生一星期才能回家一天半或半天。每到周末,女儿学校大门口就成了最热闹最拥挤的地方,来接孩子回家的汽车、摩托车、单车、公交车有序地排满道路两边。每个家长一律眼巴巴地望着校门,等待着、寻找着自己一星期没见的孩子。

我也常常会早早地来到校门口,混在等待大军之列。等女儿的同时,也感受着一个个孩子和父母重逢那一刻的场景,一次一次的被感动。

有的父母是开着私家车来接孩子的,有的父母是用摩托车来接孩子的,也有少数是父母骑着自行车来接的,还有是父母走路来接的,当然,还有孩子是自己搭乘公共汽车回家的……

我感觉一中的孩子好像和父母的关系都特别好,平时家长来送汤,在校门口,学生和家长都好像有说不完的话,互相有说有笑;周末在校门口接孩子的场面更是其乐融融:当孩子和家长相互发现对方的身影时,家长会迎上去,孩子也会加快步伐扑过来,然后是边走边聊,有的还勾肩搭背,有说有笑,一起回家……

有一次,一个穿着打扮很朴素而脸上写满沧桑的爸爸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位爸爸除了穿着比其他家长朴素之外,还有手上推着的一部款式很旧的单车也显得有些特别,当看见自己女儿从教学楼里出来是,一脸慈祥的笑容和满足感特别自然,女儿见到爸爸后和同行的同学打了个招呼,就向爸爸疾步走去,满脸的高兴和幸福也特别自然。父女俩将单车推出人群,爸爸骑上单车,女儿熟练地跳上后座,抓住爸爸的衣角,笑着大声和爸爸说着话,离开了我的视野。

这幕温馨让我很感动。虽然父母的经济条件各不相同,但给予自己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

这父女俩也许物质生活并不丰足,但这个孩子是幸福的,因为她得到的爱并不比其他同学的少,父母爱她,她也爱父母;这位父亲也是幸福的,也许他的事业和社会地位没有其他家长显赫,但在女儿心里,他是位不可替代的慈爱父亲,是女儿幸福的港湾,有这么可爱的靠自己的努力考上重点高中的女儿,他们家的生活只会越来越好,女儿就是他们家的太阳,生活充满希望,怎能不幸福呢?

看着这对父女的背影,我感觉很美好,真的很感动。

儿时温馨的中秋

"月亮圆,月亮光,好像灯笼在天上……"

曾几何时,这首熟稔的儿时童谣,又隐隐地萦回耳际……

八月十五,月到中秋分外明。瞄向窗外,一轮澄明、皎洁的皓月,悬挂在邈远的苍空,俨然是亮丽的灯笼,正挥洒一室的清辉,不期然地令我缅想起儿时温馨的中秋……

犹记得,儿时每每中秋跫音近在眉睫时,祖父总煞有介事地收集美禄罐,然后敲敲打打,又割又剪地制作一个"美禄罐"灯笼,让堂哥环绕老家宽敞的庭院,提早"提灯笼"过中秋。美禄罐灯笼虽缺乏艳丽的外貌,但亦似模似样的,对乡间的村童而言,这已是弥足珍贵的珍品。

中秋似新年,标榜团圆。故每逢中秋佳节莅临时,大伙儿总会齐聚在老家过中秋。

中秋节当天,草草用过了晚餐,华灯初上,大人不约而同地将中秋应节食品:柚子、菱角、月饼,还有各式自制的可口糕点:红龟糕、菜包、东洋菜、水果及绿茶等,从厨房端出,置放在客厅的圆桌上;小姑与堂哥则在屋外的庭院里,忙着用铁线环绕四周的柱子;小孩则兴味盎然地将色彩斑斓、形状不一的灯笼点燃,悬挂在有S形铁钩的铁线上。大伙儿各司其职,却忙得不亦乐乎。瞬息间,为数20多个灯笼,大放异彩。绚烂亮丽的灯笼,为这中秋的皓月添上姿彩,亦为即将展开的"月光会"掀开序幕。

逐年一度的月光会,是大伙儿引颈为盼的,故参与演出的堂兄姐妹们,皆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务必在演出中脱颖而出,以赢得喝彩。

月光会的节目林林总总,有:歌唱、舞蹈、节日典故、口琴与管箫独奏和游戏。

一首复一首,令人百听不厌的儿歌、民谣乃至流行歌曲,在大伙儿落力的演唱下,不禁令人听出耳油。事过经年,依稀记得,我演唱的曲子有:"小白船"、"兰花草"及"爱的路上千万里".

有歌唱,就少不了有舞蹈项目的衬托。犹记得,"土风舞"及"竹竿舞",是大伙儿的最爱了。大伙儿就随着悠扬的舞曲,翩然起舞。

曼妙的舞姿,往往引来了提灯笼漫游的村童驻足围观呢!

接着,四姐与小姑会不逞多让地相继呈现口琴和管箫独奏。记忆里,儿歌"可爱的家庭"与"红河谷",是姐姐最爱吹奏的口琴曲。往往,大伙儿总爱一边拍手,一边随着轻柔的琴音大合唱,宏亮的歌声顿然传遍广袤无际的夜空,为这静谧的中秋夜增添了一股生气盎然之感!

耳熟能详的"草原之夜",是小姑管箫独奏的拿手好戏。在小姑娴熟地演绎下,箫音袅袅,抑扬顿挫地萦绕耳畔,令大伙儿陶醉其中,获得如雷的掌声。

应中秋佳节的到来,祖母亦会在月光会上,为大伙儿叙述湮远、凄美的"嫦娥奔月"故事。在祖母如数家珍地叙述下,那一段久远的神话故事,顿时仿佛历历如昨地鲜活在记忆里,令人无限的怀念。

月光会的压轴节目,是大伙儿殷切期待,刺激又百"玩"不厌的游戏。

记忆里,大伙儿常玩的游戏,有:"报纸打人"、"大风吹"、"找手帕"、"捉迷藏"、和"抢椅子".大伙儿尽情的玩闹,琤琮的笑语,登时为这静籁的中秋夜,增添一股欢腾的气氛。

游戏结束后,大伙儿才在这夜凉如水的庭院,一边赏月,一边品茶吃月饼。这当儿,大伙儿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话家常,温馨团圆,其乐融融……

时光如水,岁月不居。回溯儿时温馨的中秋,依然令我眷念与回味……

温馨的春联

文/张忠信

过年,家家户户贴春联是我们这里的传统习俗,我家也不例外。

我家贴春联,在内容上都是依据当年年景中最突出的事自己编写,之后,再去求人书写。很少贴集市上卖的和一些企业、部门、单位分发的印制精美的春联。我觉得只有手写的春联才更能令人品味和记忆。多少年过去了,农村老家院子里栏门上那"好大肥猪"的泼墨仍时常浮现在眼前。

今年春节前的一个下午,一阵敲门声响过,我开门迎进我的邻居伊元善先生。他容光焕发,体态壮实,举止文雅。落座后,他从手提袋子里拿出了已经写好的春联赠我,这让我好一阵感动。我想,这一没去求他,二也没与他交流对联的内容,他如何有此举呢?伊元善先生没喝茶,也没吸烟,而是娓娓与我述说个中原由。

伊元善先生和我是同村,比我大,今年75岁,曾是村里的老负责人,当了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为村里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他自身注重文化修养,还喜欢舞文弄墨。记得前些年村里过年唱大戏,戏台两侧柱子上贴的对联,从创作内容到挥毫书写都是出自他手,彰显出很高的水平,更不用说他平实可亲的台上讲话了。现在,他虽已退休,但没赋闲,村里只要有啥事相求,他都热心去办。近日,听说他又在费脑耗神地编写村规民约。

伊元善先生为我编写的对联是"拾题万事谨作句,叶记升平好文章".横批是"恭贺新春".这缘于去年8月份我出版了一本散文集《拾叶记》,我送了他一本。过了一段时间,在门外碰见,他说了一些读了《拾叶记》的感受,多是褒奖之词。自己出书就像是自己养的孩子,听人家唱赞歌还是挺受用的,但是,自己扒了几碗干饭,我心知肚明。

伊元善先生读了我写的书,又能以书为素材创作出春联登门送我,正合心意,让我感到今年的春节异常温馨。贴上春联过大年,满眼的喜庆,满脸的高兴,满心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