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唯美情感散文随笔

2023/07/29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9篇唯美情感散文随笔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唯美情感散文随笔(精选9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我与那一片树林

文/张跃

儿时,家的前院儿是一片树林。

我常常在这片树林中玩耍。春天,看杨絮飘飞若白云,看杨树爆青,折枝吹笛儿;夏天,看蚂蚁穿梭其间,看树下丛丛雨后小伞,用竹棍小心地敲下枝干上的金蝉壳;秋天,飘落的巨大树叶不仅可以弄出爽脆的声响,还可以用来跟小伙伴玩拉绳儿游戏;冬天,偶有鸟儿、猫狗的足迹,我便循着它们在林中打圈儿……

渐渐地,我长大了。我在书中看到作者们因自然景物而发出引人深思的感慨。林清玄从西双版纳的舞草中看到了植物比人类有着更高深的智慧,联想到"人或许有能力主宰万物,但没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破坏万物";由开放在海峡两岸的银合欢抒发了对乡愁的慨叹:"是此岸的种子落到彼岸还是彼岸的种子被吹到此岸呢?"余秋雨看到苗寨人种下的一棵棵象征生命的树,明白了"人即是树,树即是人"的道理;游览西湖,领悟了大美之处不宜安家的人与美的蹊跷关系……我心生羡慕,这些平凡的景物在作家眼中蕴含着无数对人生、社会的反思与哲理,我也想写出那样的话来!于是,对着林子"格物致知"成了我十二三岁时的一大乐趣。

然而,我坐在地上拼命地想,这里也终是春天树绿、秋天树黄的一片普通树林而已。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我心生疑惑:这片树林给了我什么?仅仅是玩耍的快乐吗?在伤心与失望中,我的"致知"之路结束了。

这些难过马上被地黄的开放驱散了。我悄悄地摸着那绒毛,不时摘一朵吸出蜜汁,心中就充满了快乐。在这片树林中,我认识了头上能立起三根羽毛的戴胜鸟;认识了被很多人误认为是蜂鸟的咖啡透翅天蛾,那绿色的身体倒还真的像是一只鸟;认识了看起来"萌萌哒"、身上自带两只大眼睛的夹竹桃天蛾幼虫,一受到威胁,它会放出一股涩味,有时还伸出黄色的"舌头";用了一个下午见证了一只蝉努力挣脱束缚着它的旧衣;对蝈蝈的学名感到好奇,"优雅蝈螽"让我曾经一想到就会笑出声音来;看被人扔在林边的甘菊开成重瓣、弯曲,产生奇奇怪怪的变种……就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动植物。

树顶儿上的喜鹊窝年年都有新的,树下的我,也在一年又一年中慢慢成长。而"老师"也开始教授给我新的知识。这片树林在我眼中,不再是仅仅有观察、玩耍的乐趣了,"老师"是充满智慧的。地上的蚂蚁,有时没有固定的工作,但是却能很好地运作起来——发现食物,就多一些搬运工,少一些清洁工;巢被破坏了,就多一些维修工,少一些守卫者。蚂蚁在工作的时候,总是那么认真细致,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能自觉自律,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做事。可是,"敬业"却是当今社会中缺失的美好品质。看一只蚂蚁从这一棵草爬到另一棵上,这两棵草即便不同科,也并未见它们会介意挨在一起生长。而人类呢?因为肤色、民族、地域等等的差别,总有歧视穿插其间。自称为"智慧"的人类却不明白一株草都知道的道理,真是惭愧!

在树林中这一只虫与那一朵花,这一只鸟与那一棵草,各得其所,静静地、静静地生长着,即便是难缠的菟丝子,也少有夺光了树的营养的。无比激烈的生长与掠夺,在树林中,也化为了静谧的分享,一切是那么和平。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人类在自然面前,有时是渺小又很愚蠢的,他们曾经妄想征服自然,却抵不过自然无声的反抗。自然严密又合理的秩序,是容不得人来破坏的。人能做的,就是尊重自然,从自然的法则中汲取到养分,来建设更好的人类社会……这些有关于树林的智慧,自然的智慧,便是这位"老师"默默告诉我的。

我想,或许我说不出多么有文采的话语,但是我明白作者们对自然的感悟了。每当我再读那些文章时,我不会不解,而是心中总与作者产生共鸣。自然是伟大的,人们如果用智慧去解读它,它也会用智慧来回应我们……

那一片树林,让我爱上了自然,有了自己的快乐;使我结识了我终生的老师,让我能得到智慧的滋养。我始终感谢自己走进了它,了解了它,也感谢那片树林接受了我的心愿,让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自然。

旧相册里的光阴

文/孔淑茵

一本相册,在时间里蛰伏得太久了,再次相见,我发现它也在老去。我们在相互凝视,它泛黄的纸页,打量我日渐苍老的容颜;我聚了鱼尾纹的眼眸,端详它封面上不再惊艳的淡金玫红。然后,几乎同时溢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对于这样的久别重逢,我有着又见伊人的狂喜。这一点,我加速的心跳和潮湿的眼眶可以作证。而它,无疑是镇静的,一如它浸淫已久的光阴,清爽,冷淡。我突然就有些自惭形秽,仿佛它是勘破世俗的智者,我烟火的脉动皆逃不过它清明的慧眼。

这是一本我曾经无比珍爱的相册,说不清是因为送我相册的那个人,还是因为它典雅中不失活泼的印花封面,抑或其它的我原本知道、后来又不小心忘掉了的缘由。可是,怎样的珍爱都抵不住流年,我记不清已经把它束之高阁多久了。

然后,一个秋日的午后,在我刻意而又无意的寻觅间,曾经以为消逝了的一切,就那么不着痕迹地不期而至。一些故人、一些往事,一些青涩得不足以与外人道的情感,一些年轻时游历过的景 致……它们在一张张褪了色的照片里定格,从此永远年轻着、鲜活着、饱满着、嚣张着……

原来他们一直都在,只是我离开了,是那样不经意。

可是,那些被掩盖在时光深处的记忆,如今稍加碰触,便喧嚣着扑面而来。而那些曾经以为平淡无奇的人物与景 致,历经岁月的打磨晕染,最终竟窑变成一件釉色迷人的青花瓷器,重新变得让人恋恋不舍,是一种失而复得般的大欢喜。

翻开相册,如同打开一扇通向时光隧道的门。我在他们身边垂首徘徊,奢侈地开启着一个又一个盒子,里面封存着一段段完整抑或断章残句般的往事,记载着一幕幕曾经擦肩而过、转身回眸的缘分。呼唤着那些清晰的或者不确定的名字,摩挲着一张张无比熟悉的面庞,我听得见他们细碎的呼吸,却无论如何无法让他们醒来。如此这般,竟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之城,里面熙熙攘攘却又空空荡荡。

我们以为漫长的恍若隔世的光阴,仅不过寥寥可数的一二十个寒来暑往。一切在相册里年轻着,花若朝霞香满枝丫。现实中,时光却一刻也不肯放下自己手中的刻刀。

青春的姿态

文/范秋

"那时我们还年轻,穿过残垣断壁、苍松古柏,我们来到山崖上。沐浴着夕阳,心静如水,我们向雨雾飘荡的远方眺望。其实啥也看不到,生活的悲欢离合永远在地平线以外,而眺望是一种青春的姿态。"无意间看到北岛的这句话,却意外地震动了我的心弦。

在我身边,很多同事30岁左右,经常在我们这些所谓的小辈面前感叹:唉,我们都老了,不像你们还青春年少……其实,青春压根儿就是一件跟年龄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16岁亦或24岁,一个充满激情的年龄段,但如果青春的心已经死亡,对生命没有任何期待,也不再具有奋斗精神,这样的人是枉有青春之名;耄耋之年,依然具有青春洋溢的色彩,思考未来的生命到底应该怎么过,不断发挥着生命的余热,这样的人是真正拥有青春之实。

不得不承认,郭敬明——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是对逝去青春最好的阐释,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青春的我们,交了一帮嘻嘻哈哈的闺蜜,紫藤花的长廊下分享仅有的一盒盒饭,在操场的树荫下花痴的看篮球赛,也经历一次次刻骨铭心的挫折,错过了一段段浪漫美好的爱情,放肆的用啤酒把自己灌醉,躲在宿舍的角落里抱着头痛哭……那时的我们——哭过,痛过,绝望过,依然阳光、活力、充满着对明天的无限遐想。

在一年又一年的烟花爆竹中,我慢慢体会青春这首不老的歌,慢慢感受生活跌宕起伏的旋律,慢慢的从一只"丑小鸭"成长为自信的"白天鹅"……

席慕容说: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的确,我们还来不及好好感受青春,青春就在我们的嬉笑与哀声叹气中悄然溜走……青春虽终将逝去,但是我们可以赖在青春的长河里不走:真正拥有青春的人,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能心中有明媚的阳光;真正拥有青春的人,即使身处逆境,也告诉自己绝不向困难屈服;真正拥有青春的人,即使生活忙碌,也会细细体会生活的味道。校园励志微电影《以青春之名》让我们明白:岁月变了,亦或我们变了,但不变的是永恒的青春。所以,请相信:只要青春在你身上,你就拥有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时常想,青春的岁月里,留下了太多跋涉的足迹,成功也好,失败也罢,设置成败得失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我们经历过,至少有回忆珍藏,即使人到暮年,心灵永远年轻不老;35年后,我已暮年,夕阳西下,静坐庭前,或低声吟诵小诗,或翻翻旧照片,或跟老朋友聊聊天,或忆浮生流年,微笑在嘴角轻轻扬起,浅浅的,是满足,是珍贵……

一枕残梦千里殇

文/轻轻一丝风

冬来了,雪花冉冉飘落,大地一片洁白,拂去一抹旧尘埃,生命也徒生一丝恬淡,若不抒写,我心怡然。

闲逛网络,一则新闻触目惊心,世事多舛,晴天恨海无处不在,宝宝在微博上的离婚宣言,像一枚炸弹,让所有人愕然。以至于众人感叹:相信世上真有美好坚贞的爱情,但这只属于牛郎织女,属于梁山伯与祝英台,属于罗密欧与朱丽叶。想想也是,我们身边的悲剧还少吗?宝宝的闹剧,让我想起另一位演员。

曾主演电影《功夫咏春》的青年演员B在2012年2月28日早晨被其丈夫Z刺杀身亡。网友爆料,B作为小三插入别人婚姻,成功上位后谋得男方财产,协同黑社会人士逼老公离婚。其老公忍无可忍,遂将B砍死后自杀。

另有消息称,B的丈夫Z的确是身价十几亿的富翁,有十几处房产。B是Z的第二任妻子,他本人离婚,还有一个儿子。两人当初结婚时,Z的母亲就强烈反对,但他非要娶B,最终两人在2010年结婚。

一枕残梦,牵出诸多故事,条条新闻带着粉红的色彩,一说B婚后移情别恋,"情人"被抓,随后又释放;一说Z一贯拈花惹草,与B结婚以后"情人"不断,又说他的前妻是一位律师,早把Z家财产转移到儿子名下。诸多故事,在网络中不断演绎,一会儿你说二人合葬,一会他说不合葬。

古往今来,为情所伤岂非独有?一位年轻的女演员,血溅凡尘;一位身价不菲的富翁,壮年殒命,瞬间爱恨,醒梦红尘,一场风花雪月,顷刻低吟浅唱成悲歌。"人生如戏"真是再恰当不过的比喻。

人生舞台上,我们踩着欲望的高跟鞋,不停地旋转,地位的诱惑让人头昏目眩,金钱的诱惑让人垂涎三尺,美色的诱惑让人道德沦丧。爱情,在私欲面前不过是粉饰自己的胭脂,爱情,也是生命中最沉重的盾牌,既不能保护别人,也不能保护自己。爱情,是一种不能循环使用亦不可再生的心灵资源。人的一生,爱只有那么多,也会随着岁月渐渐凋落、枯萎、消失。

我们都是红尘旅人,趁着灵魂还未出窍,好好珍惜身边人。可叹人间,谁能如此清醒。

把夏天煲在粥里

文/王晓玲

当我们拥有过最璀璨缤纷繁华的东西,才懂得欣赏一碗粥的朴素。粥是个好东西,它味道鲜美、温润适口、营养丰富,实为养生保健的佳品。粥亦颇有君子风范,任何食物与粥为伍,立刻变得亲切温暖,让人百食不厌。

我国人民自古就有食粥的习惯,古人深知吃粥能节约米粮,又可治病养生,古往今来地无分南北,人不论贫富,中国人爱粥者比比皆是。我国古代医书上有大量用粥作食疗的记载,桂圆粟米粥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核桃粳米粥能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生姜大枣粥有温胃散寒、温肺化痰的作用……诗人陆游还是一位烹饪专家,他曾写下《食粥》曰:"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 只将食粥致神仙。"全诗肯定食粥是一种长寿之道,颇有见地。

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健康,粥成为健康饮食中重要的一部分。粥妙不可言,因为它介于饭、菜和汤三者之间,有饭的饱腹之功,有菜的美味爽口,也不乏汤的营养开胃。

炎炎夏日,暑热闷湿,多数人常感不适,食欲减退。一碗清淡的粥不仅可以清清你的肠胃,也能让你心情倍感舒适。母亲每年夏天都会做西瓜皮粥,瓜皮粥也算是我家榨取西瓜"剩余价值"的典范了。母亲将西瓜皮削去最外层硬皮及残留瓜瓤,冲洗干净,切成细丁,用盐稍腌,接着取出紫砂锅,放入清水、西瓜皮丁、大米,先用旺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煲上二十分钟,以盐、胡椒调味后进食。此粥消热解暑、生津止渴,我每天下班后喝上一碗母亲煲的西瓜皮粥,一天的劳累和燥热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女儿夏天常发低烧并伴有咳嗽、厌食等症状,老公采用食疗的方法治疗女儿的"夏季病".老公将梨子洗净切碎,在锅中煎煮半小时后捞去梨渣,再加入大米适量,煮烂成粥,趁热给女儿食用。梨粥治小儿风热、肺热咳嗽、食欲不振,效果显着,女儿说:"这个夏天离不开梨粥了。"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煲粥却需要性情平和,慢工出细活,心态浮燥的人是不可能煲出一碗好粥的。食粥是一种生活态度,它让生活洗尽铅华返噗归真,让日子简单纯粹。"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几千年前的孔子如此洒脱,他崇尚朴素清淡的生活,我们这些忙忙碌碌的现代人在夏季煲一锅自己心仪的靓粥,岂不快哉!

清明的记忆

文/章铜胜

农耕时代的节气精准,人们根据节气安排农时农事,不会错过,也不会耽误。口口相传的农谚、如约而至的节气是乡村岁岁年年的依旧,是岁月守时的贞静,美好而又安祥。

清明是属于世俗乡村的节气,清洁明净。是万物新生的清洁,是山远水长的明净。

万物新生的清洁,铺展开人世安宁的长卷。乡谚说,清明断雪。时序到了清明,春天才安稳下来,新生的叶,层层叠叠涌起,绿意渐渐深重,早开的花,不会因一场寒流,过早地凋谢,在春天里,兀自妖娆妩媚,透出一份人世的安宁祥和。池水新涨,溪流潺潺,是清澈透明的洁净,草、叶、花,都如初生般的清洁,是欣欣向荣的纯净。

山远水长的明净,适合一次追思远慕、放松心情的远足。周作人在《上坟船》中写水乡的清明,是热闹的。早些时候,水乡清明上坟祭扫要持续多日,多是坐船去。条件好的人家,雇了几只船,还要请吹鼓乐班,一路浩荡而去。乡村屋舍俨然,村外水田漠漠,水青山绿。阡陌上,秧苗泛青,桑绿桃红,杂树生花,水明山净,空灵清远。近岸处,水含翠色。船上也热闹,一船人,老老少少,欢声笑语,上坟船不是一味的严肃端整,乡村生活总是充满着世俗的快乐,即使是在清明。柳宗元的"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写的是渔翁,我总觉写的是清明时节的清晨,是空闻橹声不见人的融动于静。清明祭扫也赶早,船行水中,一程又一程,水声清越,山近了,已在望中。

苇岸在《一九九八·廿四节气·清明》中写道:"就我来说,清明是与童年跟随祖父上坟的经历和杜牧那首凄美的诗连在一起的,它们奠定了我对清明初始的与基本的感知、印象和认识。"大多数人对清明的认识,或许都和苇岸一样,有诗,也有着自身的体验。

小时候,我跟爷爷去上坟祭扫,感觉和爷爷的亲近,还有家族的人事贞亲。过阡陌,走田垄,两边水田里白水满满,田垄像是浮在水上,一不小心就要踩塌的样子。新栽的早稻秧苗浅绿,田垄上种的蚕豆已经高过膝头,紫色的蚕豆花在绿叶间招引得蜜蜂嗡嗡飞来,是乡村满溢的欢喜。爷爷说,要去祭扫的是曾祖父曾祖母的,还有辈分更长的族亲,语气很亲切,仿佛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我对这些从未谋面的亲人没有具体的概念,只觉得山边青草漫地,碎花点染,山边杂树,或叶或花,既好看,又有满满的新意,清明于我,是有着花绿柳绿的欢喜的。

童年印象中的清明,依然绿着、亲着,像杜牧的清明诗,在记忆中,总是那样美好。

冬至的饺子

文/刘磊

我是冬至那天降生的,父母干脆给我取了乳名叫"冬至".生在贫困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孩子,大都营养不良,面黄肌瘦的。我也不例外,对吃饱,吃到好吃的,充满了渴望。

八岁那年,一进冬天,我就开始掰着手指头算离生日还有多少天,其实也不用特别地记,因为冬至是个节气,到那一天人们一念叨冬至了,就记起是我的生日了。终于,我生日那一天到了,一睁开眼,我就问给我做什么好吃的。母亲说包饺子。我高兴坏了,好吃不过饺子嘛。

母亲在家里忙着做饭的时候,我就跑出去跟小伙伴们玩,并且得意洋洋地跟他们说,我家包饺子。这时候一个小伙伴说,他家也包饺子,是白面的,肉馅,一咬一口油,别提多香了。我一听,馋得口水都流了出来。急忙跑回家,去看我家包的饺子。

进门一看,母亲和的面是棒子面跟白面掺在一起的。饺子馅则是白菜里面拌了一把碾碎了的炒花生。我看清楚了,就开始磨磨唧唧跟母亲说,我要吃白面的,要吃肉丸馅的饺子。母亲先是找各种理由搪塞我,面对我的难缠还是无可奈何地对父亲说,借钱买点肉吧,孩子过生日呢。

父亲出去了好久,垂头丧气空着手回来了。父亲沮丧地对母亲说,没借到。我一听就急哭了,继续大闹不已。父亲正在气头上,过来抓起我就是几巴掌,指着杂面饺子大吼道:"就这个,不吃拉倒。"

连痛带吓,我赶紧跑进里屋躲着哭去了,身后是母亲深深的叹息声,和父亲猛抽旱烟的咳嗽声。

饺子煮熟了,母亲好说歹说地把我拉到饭桌前,安慰我:"你吃一个,可好吃了。"抽抽噎噎的我哪里吃得下。由于年少的我不懂事,情绪受到影响的父母也没吃饭,包的饺子都剩下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对于这件小事我一直念念不忘,它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了。每年到了冬至我过生日的时候,或者平日吃饺子的时候,都会想起那个年代的贫寒,以及父母生活的艰辛。

母亲的菜地

文/秦延安

春如孵化的小鸡似的,一点点将蛋壳啄透,最后便春光乍泄,一下子温暖了整个天地。母亲留出来种菜的田地里仍然是一片荒芜,但那下面却隐藏着躁动。踩着碎碎的阳光,母亲用铁锨将菜地深翻了一遍,被春融化的黄土便调皮地爬满了母亲的裤脚和鞋袜。随后,母亲又担了两担猪粪倒在菜地里,那臭哄哄的气息与泥土互相渗透着,重新发酵。

十多天后,施了肥的土地松软厚实,母亲便精心栽上葱秧,撒下菠菜籽,育上辣椒、西红柿苗,将菜地布置得井然有序。在季节的脚步声中,雨终于被南回的燕儿衔来,飘飘洒洒的,掀开了大地的绿荫。那远处的山、近处的树,都在春雨的滋润中,洋溢起生命的灿烂。而母亲的菜地,也被这贵如油的春雨,洗得越发清亮。

一冬都在养精蓄锐的韭菜一马当先,在菜地里站出了一道风景,迎风飞舞。小葱精神抖擞,向季节深处进发。破了芽的青菜苗儿也开始茁壮成长,一天一个样子,不断秀着身材,青翠可人。随后,母亲又埋上了南瓜籽,栽上了茄子、黄瓜,辣椒、西红柿,使得曾经空旷的菜地被挤得满满当当。看着这些在四月阳光里奔跑的菜苗儿,母亲满脸都流淌着幸福,她如照看自己孩子似的,精心侍弄着这些苗儿。

母亲最早收获的是早春的第一茬韭菜,那鲜嫩的韭菜被包成饺子、烙成菜盒,吃得我们满嘴鲜香,一茬割去,一茬又起。郁郁葱葱的菠菜,不管是凉拌,还是下锅,都让人吃出了春天的鲜嫩。还有那一株株长得粗如拇指的大葱,掐去茎叶后,仍会重生。只要雨水足,肥跟上,菜园里总是满目的青翠,让人随时都可以吃到丰盛的绿色。

在母亲的手里,菜地里月月滋润、日日繁盛,各色菜种也是你方唱罢,我上台,轮番上阵。在日月的光华中,在雨水的滋润下,一窝窝南瓜、笋瓜马不停蹄地往前爬着,扩张着地盘;一株株黄瓜、豆角如猴子似地,昼夜不停地向上攀着;一棵棵黑油油的辣苗、茄子开着白色的小花,吸引得蝶飞蜂舞……它们专注着自己的生长,彰显着一地的葱郁,蓬勃着生命的色彩。很快地,细长的黄瓜、粉红的柿子、枕头似的笋瓜、碗大的茄子,还有火红的辣椒,纷纷花开蒂落,将整个菜地装扮得五彩缤纷。每天母亲都从菜地摘回一大堆菜,将我们的饭食做得异常丰盛,让我们的日子始终过得踏实而温暖,这种享受一直从春季延续到冬季。

三十多年后,我进了城,再也吃不到那种新鲜了。每次买菜时,我都要在菜市上千挑万选,看是否打过农药,是天然生长的还是大棚的,即使再新鲜,仍吃得异常忐忑。母亲的那块菜地,已如流失的岁月,早已被乡人占用没了踪影。土地的缩减,十年九旱的气候,让我在故乡的田野里,再也看不到那曾经绿意盎然的菜地了。

一块菜地,抓紧了故乡的一片泥土,站在悠长的岁月里,青葱着我的记忆,和我的童年比肩而立,让我步入中年,仍如此强烈地怀念,那曾经青翠欲滴的新鲜和满嘴的坦然。

风雪中的忆念

文/王学超

去年年底,我的恩师祁万金先生溘然长逝,使人心中哀痛不止。回忆自己走过的人生历程,总有先生为我指路引航,他是我人生之旅的引路人。

上世纪80年代,我因工作需要被组织调入县人大工作,面对调令,我脱下了万分珍惜的警服,心里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复杂情感。刚到新岗位,领导分配我从事秘书工作,不久,县人大开始一项普法调研工作,调研结束后,办公室主任安排我写出调研报告,交给时任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的祁万金审稿。

这是我调到人大后,领导安排我第一次写材料。我二话没说,加班加点写出来后交给了祁万金。当时,因为从材料的收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建议等,我都做了认真详实的记录,心里还有点小小的得意。

暗想打响了第一炮,准能得到领导的表扬和肯定。谁知下午祁万金叫住我:"小王,材料改好了,你抄一遍后让打字员去打。"我拿到材料一看,这还是我写的?材料有三分之二的地方被祁万金用红笔修改了,甚至有的整段被划掉了……我感到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面对我的窘迫,祁万金平和地对我说:"写人大的材料不像其他行政单位的材料,人大的材料法律性、程序性很强,形成的材料具有权威性;以后要多学习涉及人大方面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写出过硬的材料。"随后的日子里,祁万金的话让我思索催我奋进。我利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了有关涉及人大业务的法律、法规,对人大工作从理论上有了进一步认识。

祁万金不仅在工作上关心着年轻人的成长,还在生活上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我父母去世得早,结婚时没有房子,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骑着自行车到处给我寻找结婚的房子……

我父母去世后,三弟一直随我生活,职校毕业后分配到一家企业工作,转眼间,三弟也到了结婚的年龄,由于他所在的企业效益不太好,婚姻大事一直得不到解决,这一次又是祁万金亲自联系接收单位,找有关领导反映情况。在他的努力下,三弟终于调入了一家效益较好的单位。

祁万金不仅是一位好领导,而且是一位慈祥的长辈。他在平安镇东村有一处庄廓,庄廓里栽了几棵果树,每年"中秋节"来临前,他都会摘一些果子,推着自行车,把车子前把上挂着的一笼果子,送给我品尝。放下果子,也不歇一歇就又推着自行车走了……每每记起这些画面,我总想起朱子清的散文《背影》,父亲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脑海深处……

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县级人大工作也迎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多年从事基层工作的祁万金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不顾年迈,多次赴外地考察、学习、吸收经验,督促自己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为了提高人大工作的权威性,祁万金多次在常委会议上强调"人大要有权威,关健在于自己要有作为",鼓励常委会成员大胆工作。同时倡导、支持机关工作人员积极撰文,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人大工作成就,宣传人民代表的先进事迹;1992年,他主撰的人物通讯《头雁高飞》,在全国和省、县纪念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四十周年征文中获了奖。

更难能可贵的是,祁万金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克勤克俭、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对自己要求很严,从不搞特殊。家住农村的祁万金,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于近三公里的单位和家里,从不让公车接送;有时下乡调研,只要在县城附近,他还是骑着自行车,带上工作人员,深入到农户与农民促膝谈心。有一次中午,陪同的平安镇领导想给祁万金改善一下生活,他得知后说:"我们饿,才能想到群众肚子饿,我们冻,才能想到人民群众身上的衣服薄;不亲身感受群众的疾苦,怎能去积极解决人民群众的疾苦呢?"时至今日,祁万金的这一席话,还在我耳旁回响,它激励着我用心去工作。

一天,我去区中医院补牙,祁万金的女儿是这家医院口腔科的医生,她一边为我补牙,一边说:"今年春节来临前,我父亲按区老干局的要求,准备写50幅春联捐给贫困山区;临去世那天,他一口气写了15幅,因身体不适,准备休息一下第二天再写,没想到半夜突发疾病。冬至凌晨,老父亲就永远离开了我们。"

听到此处,我不禁泪湿衣襟,与先生还没好好聊聊,却已阴阳两隔。望着先生的照片,音容笑貌尽在眼前。回想起往日的一切,心里更加难过。先生,您几十年如一日,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任劳任怨,坚持原则,刚直不阿,敢于纠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您善于学习,坚持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工作踏实,关心群众疾苦。您的高尚品德,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为您的离去而悲伤,我为您的人品而骄傲。

敬爱的先生,愿来世还能与您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