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表达亲情的散文

2023/07/27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表达亲情的散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表达亲情的散文(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回乡看外婆

文/张辉祥

去年重阳节,我回了一趟乡下,看看外婆。

外婆静静的坐在躺椅上,很和蔼,但更苍老。那张黝黑而清瘦的脸上,皱纹沟壑起伏,生活的沧桑和坎坷将外婆凝固成一尊雕塑,长久地静默着……

我轻轻地走过去,在旁边叫了一声外婆。

外婆转过头,看见了我。但没有一点激动与惊喜,目光呆滞。我的心忽然凉下来,不知道为何她没有露出布满皱纹的笑容。我依旧喊:"外婆。"外婆却突然放声抽泣着说:"你们怎么也不回来瞧瞧我,你不知道我日日夜夜都在思念你们啊!"

我陪外婆坐在洒满阳光的院坝里,舅舅们都外出务工了,偌大的小院没有一点声音,令人窒息。已有些寒意的秋风吹动着老屋顶上的野草沙沙着响。外婆的目光时不时地扫视着老屋的一砖一瓦,我知道这是她和外公一生的心血,这破败的房屋,也许是她生命中最后的栖息地。

孤独,突然涌上心头。一个老人的孤独更能使浮躁的心平静下来,我仔细地聆听着她心灵深处的独白,哪怕一字一词。外婆表情有些激动,脸色也红润起来,她说:"那时候多么好啊,我一个人带着你们一大群,肩扛手牵的,都是我的孩子。看着你们在沟渠田间撒了欢地乱跑,我真是开心,可是如今却没有几个在身边了。"随着语调的舒缓,外婆的神情又萎靡下来,"你看看,要不是你来陪我,这个重阳就是我孤人一个,找个唠嗑的人都没有。"外婆说着说着,眼睛就闭上打起了盹,不久便进入记忆的梦乡。时空在这一刻停滞,让人感到世界的宁静。

孤独难耐,年轻人常常会去找朋友玩或一个人逛街打发掉时光,而那些留守的老人呢?有个说话的人是多么重要啊,可是却常常被我们粗心忽视。有些事情,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理解。真的,当我们理解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

今年,我还要回乡陪外婆过重阳节,亲情既是最"廉价"的,也是无价的。或许,一句暖心的问候,一个会心的微笑,对外婆来说远比给一大堆保健品,一桌子美味佳肴,一叠金钱来得温馨。这个重阳节,我要在乡下多陪外婆住几天,满足她的唯一期盼,也是天下所有父母对儿女们的期盼!为父母长辈们尽孝是一种行动,作为儿女千万别错过了他们健在的光阴,要记住尽孝请趁早!

正月里的舅舅

文/肖春荣

小时候我很淘气,在姥姥家,我打鸡、斗狗、赶猪、掏鸟窝……几乎"坏事"做绝。有一次和小伙伴们躲猫猫,生生把姥姥家土坯房的后墙挖了一个洞,来回穿行,被舅舅逮住,狠揍了一顿,从此便记恨起了舅舅。

一天,姥姥和几个老太太围坐在姥姥家的土炕上,边做针线活儿,边拉家常,唠起过年的老规矩,其中之一就是"正月里剃头死舅舅".听到这儿,我心里高兴极了,嘿,这回可有办法治一治这个五大三粗、整天对我吹胡子瞪眼的舅舅了。从那时起,我就偷偷地盼着正月到来。

可是还没等盼到过年,家里刚刚杀完年猪,姥姥就叫来了剃头匠,给家里人剃头,我万般不情愿地被剃了个平头,心想:这头发剃短了,正月里我可怎么害舅舅?

年三十,姥姥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饭,舅舅给我夹了好几次菜,吃完饭后又领着我到外面放鞭炮,那一刻我心软了,甚至放弃了正月剃头的打算。

初一大清早,我偷偷地拿了几个鞭炮,跑到姥姥家的柴堆后面放着玩,正玩得高兴时,舅舅却突然踢了我的屁股一脚,还抢去了我手里的鞭炮。一气之下,我跑回屋,从姥姥的针线盒里翻出剪刀,对着镜子就要剪头。姥姥忙从炕上下来拦住我,问我怎么回事。"舅舅他老欺负我,我剪头……"我一边挣扎一边哭喊着,姥姥一下子明白了什么意思,一把从我手里夺过剪刀,拉着我就去找舅舅。挨了姥姥几巴掌,听完姥姥讲我要剪头的事儿后,舅舅也不争辩,只是憨憨地笑了两声,转身从衣柜里摸出了一个弹弓,递给了我。这是他平时连碰都不让我碰的东西。我犹豫地接了过来,一转身跑出去玩了……

从那以后,舅舅每一年过年,都送给我一点小礼物,当时我猜,大概是他真怕我剪头吧。

到了上学的年龄以后,我被家人接回了家,不常见到舅舅了。

姥姥去世后,我很少去舅舅家,今年春节后去看舅舅,发现舅舅驼背了,头发也花白了,和舅舅说起小时候的事情,舅舅笑着说,他才不在乎我正月里剃不剃头,就是怕从小给我留下个"恶舅舅"的印象,所以,每到春节便想着送点小礼物收买我一下……

双面母亲

文/余炳金

我的母亲是个农村妇女,虽然现在年纪大了,但她的性格还是没有变化,在她的身上体现出不同的人格,我称她为"双面"母亲。不是吗,让我列举一些生活中的琐事与你分享,看看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双面"人。

我的母亲很喜欢帮助人,帮助人的时候她就是一位天使。以前村里有穷人家,母亲经常借钱给他们急用;特别是老人家,母亲非常尊重他们,家中自产的水果、青菜也经常拿出去送人,母亲经常对我们说,"自己吃了只是一家人的快乐,大家吃了,大家都分享了我们的快乐。"我们家兄弟多,而且家中不算是十分富裕,但母亲非常疼我们,只要我们提出的是合理要求,都会满足我。有一次,母亲看上了一块花布,想给自己买几尺布做一件新衣,当听说我们需要交学习资料费用时,母亲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们。有时尽管家务很忙,家中也缺少劳力,母亲宁愿自己辛苦一些,也不愿意让我们放弃学习时间来帮她做家务,每次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她都会鼓励我们好好学习,有时也请村里的叔叔阿姨来到家中辅导我们学习,直到我们做会为止,母亲就会露出笑容。

在家里,母亲很多时候虽然是个天使,但有时她也会变成"恶魔".当母亲变成"恶魔"时,说明她生气了。有一次,村上的一个小伙伴欺负我,我跟他打了一架,回来把这事告诉了母亲,以为母亲会赞许我的行为,但母亲听了后,立刻瞪着眼睛板着脸,生气的对我说:"你和人打架对吗?那样的人值得你动手打吗?他欺负你虽然不对,但你们是一个村上的人,不能以牙还牙,以暴治暴,要学会以理服人,得饶人处且饶人。你给我到外面站一个小时,好好想一想。"说完给画了一个圆圈,让我站在那儿反省。我知道母亲是为了我好,打架是不对的,解决别人欺负你的办法有许多!

后来,我们长大了,母亲随着岁月的流逝,惭惭变老,我们离开了母亲在外工作,只是星期天才回去看望一下母亲。回到家,母亲十分"富有",家里什么好吃的东西全有:糯米糍粑、土鸡蛋、香喷喷的腊肉、甜蜜蜜的水果等,把我们的胃一个个撑得滚圆,吃母亲的饭菜是最暖胃的。可是,当我们离开母亲之后,母亲却变得十分"清贫".母亲吃的是最简单的饭菜,一碟酸菜或者半瓶辣椒酱,可以吃上二、三天,母亲是以吃饱饭为标准,从不对自己"奢侈"一些。

这就是我的"双面"母亲,母亲我爱你!

父亲的高粱地

文/王福友

一大早,父亲就在门前的水泥地上磨刀。手中一把长把子的砍草刀已磨得雪亮,他眯着眼,伸出大拇指,一遍遍小心地试着刀锋。磨刀不误砍柴工,刀只有磨快了,用起来才得心应手、少费力气。庄稼人对一件称手的家什从来不惜工夫,总要反复打磨。

虽已交秋,但秋老虎发威,白天最高温还能攀到三十多度。父亲要赶早将刀磨好,然后趁着阴凉,下地去砍他春上种下的那一大片高粱。

那块地约有七八分,从栽下幼苗始,几乎就没怎么管。这东西长起来泼皮,一根根伸展细长腰肢,噌噌地往上蹿。绿皮,绿叶,绿莹莹,风一吹,呼啦啦地响。待到茎秆头上的长穗粒粒饱、红艳艳,那长势喜人,看着也养眼。

齐刷刷的茎秆挨挨挤挤,密如青纱帐,透不进一丝风,闷热得很。父亲穿着长裤长袖小褂,套着深筒胶鞋,弯腰挥刀砍着。只一会儿,汗珠子就从额头冒出来,往眼里渗,蜇得眼睛睁不开。有的则顺着黝黑的脸颊往下淌,小褂很快就洇湿半截。他时不时地停下来,取下毛巾擦擦汗,再握着草帽扇扇风。毕竟年岁不饶人,手脚不似从前利索,腰酸背痛也难免。即使这样,父亲依然乐意与土地打交道,他晓得,土地与庄稼人的关系,那就是只要你付出,土地就肯回报。

日头一点点爬高,白花花地照在脸上、手臂上,火辣辣的。各种小虫子也不断地来骚扰。约莫八九点钟光景,父亲开始将削下的高粱穗归拢,再捆扎好,挑上沉甸甸的一担,往家赶。

近年,耄耋之年的父亲已无力在土地上侍弄稻、麦、油菜、棉花之类的庄稼。平时只种一些蔬菜瓜豆类农作物,自己吃,吃不完就送人,或给回家的儿女们捎带一点儿。

不仅种这些,他还种植了一大片的高粱。这可不是吃的,而是要削下它的穗子用来扎扫帚。即使不能从事田间繁重的劳作,闲下来的父亲也要给自己找点儿事做。父亲常说,人活着,只想吃喝不想动的,那是好吃懒做。怎么能闲着不做事呢?除非到了实在不能动为止。

扎扫帚虽不是什么力气活,但也费工费时。一把扫帚,从削回穗子晒干,勒干净籽粒,捶裂茎秆,到最终扎成一把轻巧好用的扫帚,要经过多道工序,花费两三天工夫才成。最主要的是父亲专注投入的态度,在他眼里,一把扫帚已不再是普通的用具,而是一件精致的工艺品、装饰品。

就在这样单调枯燥的劳作中,父亲打发了一个个漫长而寂寥的白昼,也挣点儿零花钱减轻了子女的负担。当父亲将自己亲手扎制的、浸着辛劳汗水的一件件"作品"递到别人手上,听着啧啧的称赞,心里也溢满欢喜。

今年春天,我将父亲扎的扫帚拍了一张图片发在朋友圈,替他打了一个预订的广告,称这种纯手工扎制的扫帚如何如何好,没想到,还真有几个朋友要预订。哈哈,不起眼的扫帚,现在也可以在网上交易了。

我劝父亲,年纪大了,多歇歇,少干活。可他哪里闲得住呢!他觉得,人一闲下来,就会生毛病,动一动,反舒坦些。

听母亲说,父亲又留了许多高粱种,看样子,明年又不会少种。就像父亲说的,人活着,哪能不动呢?父辈们的一生不就是这么一天天、一年年过来的吗?

外婆的香椿

文/游刚

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我正在街头步履匆匆。"军儿!"有人拦住我的去路,直呼我的乳名。我一惊,是六姨!六姨背着背篓,汗涔涔地站在三月的阳光下:"我没有你的电话,就在这街上转悠,就知道能遇上你!"

我忙扶着六姨的背篓,想接过来替她一把。"背篓会弄脏你的衣服,这是外婆专为你备的香椿!"六姨说,"你从小就爱吃这芽儿,外婆成天念叨着,就让我给你送来了!"我小心翼翼地摊开六姨背篓里的包裹,一种久违的清香扑面而来,那是一大包切细了的香椿,却如在树上一般新鲜嫩红。

在故乡密密的山林里,到处都有高大的香椿树。每到春季,香椿树上就悄悄地挂出了一层新绿,小孩和男人蹭蹭地爬上树去摘香椿。外婆家没有人能爬上椿树,外婆家里只有外婆和六姨,外公在六姨出生之后的第二年就去逝了。在人家忙着摘香椿的时候,外婆和六姨就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敲打椿树上的那些嫩芽儿。

外婆会把敲打下来的香椿细细地切了,摊在阳光下晒干,然后打成包,给几个女儿等各送一包去。其实几个姨和我们家都住在乡村,都能摘到香椿,可外婆却坚持认为,只有她的香椿是最好的,因为每片芽儿都是她精心挑选的。用外婆的香椿和着肉片爆炒,清香四溢,吃着香脆无比;和着猪肉炖,那汤汁甘醇可口,回味无穷。外婆的香椿,是我们最美味的佳肴。

如今我远离外婆,成天在城市里奔波。已年过七旬的外婆却记着我,竟让六姨将一大包香椿送到城里来。六姨并不识字,也从未到过我的家,仅凭着会在街上遇着我这样一个信念,不知道在街上转悠了多久。

拉着六姨的手,我泪眼模糊,似乎看见外婆颤颤巍巍地站在椿树下,吃力地举着竹竿,一下又一下地敲打着那些嫩芽儿。外婆的身旁,是一地的香椿,那么鲜嫩,就像外婆和六姨逝去的青春。

我炒了香椿,然后给六姨敬酒,祝愿外婆像故乡的椿树一样青葱,愿六姨像故乡的香椿一样嫩绿。外婆和六姨,就像故乡的香椿,阳春三月奉献最鲜美的嫩芽儿,她们则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乡村奉献给了我们。

外婆的油炒面

文/周伟民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印象深刻的四季饮食和小吃有很多。比如春天的"春饼",夏天的"抹糊子",秋天的"蒸豆角"等等。

说到冬天,就首数油炒面了。外婆的油炒面不是用一般的油炒的,用的牛骨髓油。牛骨髓还不是很容易买到的。我们家是回民,票证时代,我们家发的是牛肉票,菜场有专门的清真牛肉摊。每年冬至前,外婆就会去牛肉摊预约牛骨髓,可能吃油炒面是回民的一种习俗吧,摊主也是老表(同是穆斯林,互称老表),到季节也会主动进货。

油炒面的做法并不复杂,先是将面粉炒熟,一般是有点焦黄即可,然后是炒花生米和芝麻,并将炒熟炒香的花生切碎,芝麻也要捻碎待用,最后是化牛骨髓,买来的牛骨髓都是白色的一条条固体状的,放在铁锅里用文火慢慢熬,不多久,牛骨髓就慢慢地溶化成为了油状,因为牛骨髓很贵,数量也很有限,外婆还经常会加一点平时积攒的牛油,等油全部溶化之后,便将炒面和花生碎、芝麻碎统统倒进锅里,加适量的盐,胡椒面和姜末,搅拌均匀就成了。炒好的油炒面放在瓦罐或大口瓶里,妥善保存,可以吃一个冬天。每天清晨,除了馒头、泡饭之类的主食之外,还必泡一碗油炒面,舀两勺油炒面,放在一个大碗里,一边用滚开的水冲下去,一边用筷子或调羹搅,搅成均匀的糊状,就可以喝了,那叫一个香啊!炒面的焦香,牛骨髓油的醇香,还有花生和芝麻的脆香,真的是齿颊留香!再加上胡椒面和姜末的作用,一碗下肚,额头和鼻尖都冒着细汗,我们的小脸蛋都是红扑扑的,全身暖洋洋地背着书包去上学,就是下雪天都不觉得冷。这可能是别人家的孩子没有过的福利和享受。

小时候光知道好吃,吃了暖和,不怕冷,成年之后,才知道,牛骨髓可是大补之物,它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和钙,磷等微量元素,可以壮阳壮腰,强精益气,补肾虚,强筋骨,养颜护肤,养阴补虚。我65岁被查出直肠癌,第二年又肝转移,两次手术,前后十六次化疗,居然没有一般病友那种恶心、呕吐的恶性反应,头发都没有掉过,连医生都感到惊讶。现在回想起来,可能和我从小常吃这样的东西,为身体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有关。

外婆1991年去世之后,我们家就不是年年吃油炒面了,一则是因为副食品供应比过去丰富多了,二是牛骨髓也很少见了。在我的印象中,清真食品店,每到冬天都有成品卖的,我买过两次,好像吃不出外婆的味道了。没想到,去年冬天,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大妹看到网上有卖的,下单买了一箱,货到之后,我们一品尝,竟然和外婆当年的味道相差无几,马上又下单,给弟妹们每家送了一箱,我又重新每天喝上一碗,一直喝到开春。今年,等不到冬至,我又早早地喝上了,年逾七十,又能重温外婆的味道,真的是暖胃又暖心啊!人到老年,难免肾亏气虚,建议老年朋友们不妨试试,当然,中青年朋友也可以试试,不仅可以抵御严寒,还不失为一种冬令进补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