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日记
倚栏轩精选5篇家乡的日记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家乡的日记(精选5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家乡秋韵
文/梨花映雪
北方深秋的天气,清爽、明澈。山是那么苍茫,水是那么清冽,空气中有轻柔的风、缠绵的雨,万物的生命都在秋的迷离中延续。山间黄、红相间的颜色争先恐后的点缀着清晨,用坚韧的生命舞动着。即便这里的白云也仿佛悠闲自在,薄雾迷蒙,掩着轻纱,羞涩的回旋缭绕。
家乡就位于小兴安岭脚下,起伏连绵的山峦将这个小镇环抱其中,受山区气候的影响,这里的秋天要提前半个月来临,天气多风少雨、清爽宜人。9月末,一夜细密缠绵的秋雨过后,空气中弥漫着丝丝凉意,树叶又多了几许秋黄,它知道自己的使命挣脱了枝的挽留,随风飘然而落,洒一地金黄与诗意,落一秋抒情与感慨。10月初,山间时常飘着白雾,早霜的光顾,让秋的色彩更加曼妙多姿。
白桦是这里最原始、最多的树种,走进白桦林,似乎还能寻到当年,复转官兵、知识青年和几代大荒人,在这里印下青春的足迹。一片白桦林就有一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家乡人对白桦的感情因敬生爱。
与白桦的肃穆不同,起伏、错落的群山因金秋的装点,更显华贵、庄严。在这片土地上,除耕地和草原外,山林占了一半的比例,山是视野内随处可见的。 山林不仅是保护生态的资源,更为家乡奉献了取之不尽的财富,一年三季山里有几十种珍稀产品,金银黄、野刺梅、陆寒草,这些都是具有药用价值的草药,采摘期最长的达半年之久。今年秋季,榛子、木耳、蘑菇、猴头这些高营养食用山产,多的让人顾不所及,漫山遍野、厚厚密密的生长,一个秋季下来,人们靠采山获创收300余万,采山成为致富的优势产业。
丰盛的水草是家乡第二优势资源,境内有一江六河,草原面积16万亩,嫩江支流流经这里,与内蒙古自治区隔江相望,两地仅一江之隔,在生产、生活上有着密切往来。靠水吃水,捕捞业是两地人的共同产业。红娘子鱼是只有在嫩江上游才有的特种细麟鱼,是家乡的水特产,最大的也不过手掌大小,肉质细嫩鲜美,到了冬季捕捞期,很多人就是为了红娘子鱼慕名来这里一游。
与大自然的赋予有所不同,家乡人通过劳动自身创造财富的快乐,是一番别样的感受。深秋的视野,尽是金的色彩,闻到的尽是成熟的味道,心醉于语言所不能抵达的境界。广袤的耕田,黄灿灿的颜色充满视线,亚麻、玉米、大豆,金的耀眼,金的让人陶醉。劳作的人们笑得那么舒心、那样灿烂,欢声笑语回荡在远山和云天之间。阳光踏着宁静柔和的脚步,不再如盛夏那么炽烈,与山水苍凉形成鲜明的对比,勾勒成一幅美丽绝伦、韵味十足的秋画,这简直就是一场视觉上的饕餮盛宴,决非画家笔下所能奔溢出来的。
家乡的秋,一样的是成熟的金色,不一样的是宁静与欢腾,当自然的一切都暂时休憩下来。勤劳、质朴的家乡人又将带着新一轮梦想与希冀,开始孕育憧憬。他们的心犹如云朵般高远而开阔,放眼大山之外的世界,下一个秋季到来之时,大山将迎来更加浓郁、壮美的秋色,他们将收获更多的喜悦与欢腾。
家乡的"糊肚"面
文/张朝林
我不挑食,其他饭食每顿一碗,唯独"糊肚"面可以咥上两碗。海外归来的教授,进屋就喊来顿"糊肚"面,解解馋;外出打工的汉子,进门就嚷嚷媳妇,啥菜也别炒,就擀一锅"糊肚"面过过瘾。嗬!家乡"糊肚"面情有独钟者不少,这就是家乡的味道吧。
做"糊肚"面是有讲究的,地地道道的"糊肚"面,程序复杂,做工考究,材料讲究。做时耐心细致,不温不火,把握火候,这样做出来的"糊肚"面,稀稠适中,清香绵长,口感筋道。大致说来有三道工序。
炒浆水。浆水的好坏,决定"糊肚"面的成败。炒好浆水,必须有上等的浆水酸菜,窝浆水酸菜,一般主料有两种,萝卜缨子和春不老,辅料为大葱、芹菜、青椒、香菜,用清水面汤泼烫,把握火候,让主料和辅料不生不熟,若过熟,炒出来的酸菜口感不脆,过生,酸水发酵不好。上等的浆水酸菜,萝卜缨子窝出的汤红艳艳,春不老窝出汤黄亮亮,生喝一口,软绵绵,滑腻腻,酸溜溜,清香适口。
炒浆水酸菜特讲究,酸菜要沥干、顺刀切碎,配以干红辣椒、青辣椒、葱段、蒜苗花、生姜米,用上好的化猪油炒,等待猪油八成热,先丢生姜米,爆出香味,再丢干红辣椒,爆出焦黄,赶快丢葱段和蒜苗花,等到这些香味弥漫的时候,最后丢进酸菜。一直翻炒到没有青烟升腾,淋上酸浆水,直听得锅里"哧啦"一声爆响,火候到位,这样炒出来的浆水酸菜汤,酸度适中,清香可口。
擀面。面要两掺面,最好的两掺面是豌豆面和麦面的有机结合,凭个人喜好搭配比例,喜欢豆香浓郁的,两成麦面一成豌豆面,这样的一碗"糊肚"面,豆香四溢。喜欢豆香清雅的,四成麦面一成豌豆面,这样"糊肚"面,豆香淡雅,香味绵长。
和面最好用泉水,不会有化学漂白粉味的。调配做到软硬适中,反复同一方向揉,一直揉到面砣光滑,弹性十足,然后用干净湿巾罩着面砣,这个程序叫做"醒面",等上半个小时面醒来了,再次揉,这时候的面砣,更具弹性,擀出薄厚均匀的面,滚刀切成三四寸长的面片,等待下锅。
熬汤。"糊肚"面,也叫糊糊面,糊糊,就是包谷珍熬出来的糊糊汤,熬制汤料非常考究,包谷珍粗细适中,无皮,熬煮时先将包谷珍清水浸泡,水开后慢慢倒入,一个方向搅动,糊糊汤要求稀稠适度,为了增加包谷糊糊的粘度,放入少许的食用碱面,要不停地搅动,不然就会"糊锅",等到包谷糊糊汤溢出包谷清香的时候,下面片,依然不停地一个方向搅动,麦面的清香、豌豆的清香、包谷的清香一起弥漫一屋的时候,"糊肚"面大功告成,调上浆水酸菜汤,轻轻搅动,哈哈,口水都流出来了,赶忙盛上一碗,浇一勺油泼辣子,蹲在门口,呼噜噜吃起来,直吃得满口飘香,大汗淋漓,肚儿圆滚,方可丟碗。
可爱的家乡
文/边雨晴
如果有人问,世界上哪个地方好在?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昆明,因为它在我心中是最美的。
西伯利亚的红嘴鸥飞来,给昆明带来了生机与热情。它们是昆明的"雪花",当你站在翠湖边,放眼望去,湖中的游船,岛上的建筑,湖边的栏杆上到处是它们的身影,它们的翅膀交插放在背上,像极了一个大腹便便的绅士,翅膀的末梢是黑色的,像是穿着燕尾服,它们准备飞了,那一瞬,礼服张开,露出了一小块玲珑洁白的裙摆,在它们身上绽放。海鸥在湖里摇摆不定,像散满了一湖的白纸片,又像白纸船,当它们吃饱了,它们会全部同时地飞起来,似一个螺旋型,飞上天空,在蓝天中盘旋,多美啊!那是无法形容的瞬间美,然后慢慢降低,像雪花,它们擦着你头上飞,足够快,但精准到不会撞着你,然后等待,等待你掷的那一个弧线,然后它会精准地啄到它……
昆明最奇妙的景色要数夏季的西山"睡美人"了,在湛蓝的天空下,仰卧在苍翠之中,显得那么的静谧、高贵和安详,似乎正在遥望着天边的一缕白云,用深邃的思想在和历史交谈,也引发了人们的无限遐思……"睡美人"飘逸的长发洒落在滇池之中,和风与碧波千百年来不停地为她梳理着。我敢断定,她就是人们传说中的夏姑娘。
昆明的美是动与静的融合,这里的天地间始终充满着人与自然的和谐音符。
我爱家乡的竹林
文/殷梓浩
我的名字中有一个"梓"字,爸爸说梓的意思是桑梓故里,就是希望我长大以后也要记得家乡。清明时,我和妈妈一起去了我真正的家乡——萍乡。
那里的食物以辣为主,我也喜欢吃辣。那里还有独特的风景——竹林。说起竹林,我现在的家乡殷家垅也有,但萍乡的竹林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绿。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吧!
几场春雨过后,竹笋从黑黄色的土地里探出头来,但它们是悄悄地,好像在看春天是不是真的来了。只有看见鸟语花香,冰雪融化了,它们才加入欢迎春天的乐队。你看它们:为了让自己的衣服更漂亮,它们竟然让春姑娘把自己变成碧绿色……要是想吃竹笋炒肉,就要请各位去挖点竹笋了。我们在竹林里找了半天,才找到几棵竹笋,它们好像早知道我们要来了,故意和我们玩"捉迷藏"!你看那竹笋刚刚从土里冒出一点点头来,如果不仔细看的话,还以为那只是枯了的树枝呢!大人们说这样的竹笋才又嫩又美味。挖到的那些竹笋只好认输了,不得不承认我们实在是太厉害了。它们一棵棵壮得和大象腿没区别,一棵足够我们吃一个多星期呢!
过了两三天,竹笋慢慢长出来了,变成了一棵棵嫩绿的竹子,这时候由竹笋长成的竹子就成了春天的"明星",你瞧!在春雨中,竹子们兴致勃勃地舞动着,小动物们都向竹子投来羡慕的眼光,可是它们并没有骄傲,它们努力地吸收着这些甘露,快快地茁壮成长。过不了几天,你再去竹林就会大吃一惊,此时,那翠绿的"小娃娃们"已长大了,它们成为一个集体,成为有无数棵亭亭玉立的竹子围成的一片竹林。它们为人类遮挡了炎热的太阳,人们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凉爽的世界".沙沙……沙沙……这是竹林在唱歌吗?
啊!这就是我家乡的竹林,翠绿的颜色环绕着我们的村庄。竹林,你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慷慨,让我时时刻刻魂牵梦绕,有机会的话,我还会再来看你!
家乡的松树
文/谢颜松
我的家乡在永善县连峰镇,这是一个多山的高寒山区,气候潮湿,气温偏低。自然环境恶劣。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却生长着许许多多的松树。
春天松树发芽了,那嫩嫩的松针给松树穿上了一件美丽的大衣。一阵微风吹过,松树翩翩起舞,美丽极了。
松树不讲究环境,不管是山坡、丘陵,甚至是石缝,只要水分适宜,它们都会悄悄发芽、生长;也不论气候有多么寒冷,它们都能顶风立雪,傲立风霜,四季常绿,而且它的枝干挺拔,总是直直地往上长,正如它那不屈不挠的个性。
松树不仅好看,而且用处很多,首先它的花可以入药,松针也可以入药,止咳;其次它的松果也是营养美味的食物;它分泌的松油不仅可以燃烧,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的枝干是上好的木材,不仅可以用来建房,还可以用来加工高档的家具……因为松树适应高寒气候,生长缓慢,材质紧密,所以它是难得的木料。
我想我们做人也应向松树一样,能够顶风立雪,不屈不挠朝着自己的目标"生长".
我爱美丽可爱的家乡,更爱家乡的松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