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学校故事

2023/02/08经典文章

学校故事(精选20篇)

灰灰菜先生

文/木樨

很早以前,大巴山里有一个贫穷的小山村,村民们大都目不识丁。一天,来了一位先生,愿意免费给村里的孩子们当教书先生。

村长喜出望外,马上找工匠给村里盖了一所一学校。第一天上课,先生站在讲台上说:“同学们,大家好!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灰,又姓菜,大门内二门外。你们就叫我灰先生。”

灰先生非常敬业,且学识渊博,讲起课来既深入浅处又引人入胜。孩子们非常喜欢他。从此,这个村子有了一所像样的学校,每天都会从学校里面传出来朗朗的读书声。

村东头一位姑娘爱上了灰先生。可是,灰先生总是婉言谢绝:“我四海为家,姑娘美意,恐难依从”。二十年过去了。灰先生还是孑然一身。可他教出来的学生,硕果累累,桃李满门。

这一年,村子里闹了灾荒。很多学生患上了一种不明原因的热毒症。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萎靡不振,相继倒下,灰先生焦急万分。

这天夜里,村子里所有人都做了一个相同的梦,在梦里,灰先生对大家说,我有一种草药,可以治疗孩子们的病,你们明天可到学校的后院里来采摘。

第二天,村民们汇聚在学校的后院里。可是左等右等不见灰先生,这时,一个眼尖的学生,发现在灰先生寝室后院的墙根上斜靠着一根一米来高的已经干枯了的灰灰菜。周围是一片嫩绿的新生的灰灰菜。

这个学生醒悟过来,他想起先生的话:我姓灰,又姓菜,大门内二门外。原来灰先生的真身就是这根灰灰菜,灰先生就是这根灰灰菜的化身啊。

家长们依照灰先生梦里的吩咐。采了灰灰菜回家煮粥给孩子们吃,很快,大家的病就痊愈了。

为了纪念灰先生,此后的每年三月末四月初,村民们总要成群结队地走上地头寻找灰灰菜回家煮食,一来为了纪念灰先生,二来也祈福子孙平安健康,学业有成。

渐渐老去的记忆

文/banyezuomeng

童年时,天刚刚亮,我经常与你家乡中相见,轻轻笑声,轻轻落进风里。如今,我在你曾向往过的城市里面,有时看落日,偶尔也会想起家乡的你,想着何时又可与你并肩走在家乡的阡陌上……

——题记

记得是2005年一个冬夜,偶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这句话时,脑海里反复地浮现东的面孔,也一一想起与他有关的往事。后来,心里微微感伤起来。

东是我少年时代的玩伴。东大我一岁,比我早先一年上学,当他读到四年级时挨留级,我才得以和他同班。

没跟东同班前,我和他犹如陌路,虽然两家共同生活在一个村庄,相距不足千米,但由于父母极少交往,作为孩子的我们也就没有什么交集。东家在村头,没跟东同班前,我从不去他家玩过。我认识东,其实是先认识他父亲后才认识他。

记忆中,东的父亲是个眉目慈祥的中年人,由于他个子矮小,加上善于捉蛇,所以在村里算得上是个知名人物,我是认识他后,从别人口中知道他有个儿子叫东。

跟东同班后,我没事时经常跑去他家玩,并且不客气的在他家吃了几顿饭。东的家境较差,只有一间小小的瓦房,这间瓦房听村里老一辈人讲,是东的祖父在全国解放后从一黄姓地主手中分得的。因为长年累月在房间里烧火,以致四面墙壁都被油烟熏得漆黑如墨,地面也因为没有拿碎石、水泥铺整,显得凹凸不平。整间房屋,只安装了一盏电灯,当时村里经常有人偷电用,一次村民大会上,有个村民理直气壮地说每月用电最少的家庭最有可能是偷电的,东的父亲当即跳出来讲他家每个月只用电3、4度,按那个村民话里的意思是他家偷电?结果逗得会场笑声如雷。

想必是因为家境不好的缘故,少年时代的东显得比较羞怯,每日放早学回家吃完午饭后东邀我上学校上下午课的时候,都是站在门外很远的地方大声喊我名字,不敢踏进家门半步,记得有几次母亲直接在堂屋里朝门外问道:“哪个喊我家启仕?”吓得东半天不敢出声,甚至落荒而逃。

小学校园后面是一片茂密的山林,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上小学时每天放早、晚学后,我和东经常跑进山林里面采摘野果,东由于粗心、鲁莽地钻进林荫密处采野果,经常被黄蜂蜇得鼻青脸肿,我呢?有些聪明,每次遇见林荫密处经常是先朝里面扔几块石头,直到确定里面没有蜂、蛇等物,才进去查看里面有没有可以吃的野果。

1997年7月,即香港回归祖国的时候,我和东小学毕业了。同年9月,我们怀着腼腆、兴奋的心情升上初中,我准备到乡里办的太平中学读初一时,听到东是到邻乡石别中学上初中这个消息后,心里十分失落。于是,初一的下学期,我毫不犹豫地转学到东在的石别中学,遗憾的是,当时我们二人不能同班,教室也不在同一栋教学楼。幸好宿舍相邻。

因为宿舍相邻,我和东经常一起去食堂吃饭,一起到澡堂洗澡,如果下自习后我不急着回宿舍,就会托东帮我收衣服。闷的时候,我们二人偶尔也会翻围墙,到石别街上溜达。学校每个月放一次假,让学生们回家拿生活费、米,我和东也经常是一块回家拿米、生活费。嗯……从家到学校约有二十多里,交通很不方便,我和东经常吃力地扛着三、四十斤米,深一脚浅一脚从弯弯曲曲的阡陌上走过,到离家五、六里一个叫屯蒙的集市搭车返回学校。记得回家拿米、生活费,遇到雨天,我们二人总是叫苦不迭。

现在回想起来,读初中时我、东学习并不刻苦,所谓的“北大梦”及“清华梦”对我们二人来说,通通都是狗屁,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便是混要一本初中毕业证……我们有这种想法,与父母其实有很大关系。记得上初二时,父亲多次在村里一些公共场合跟人说,他要养头小牛给我留着,等我初中毕业后让我用它耕田犁地。东的父亲也是这样想的。于是,我和东浑浑噩噩读完初中。

2000年6月,稻谷在田野里黄得如金的时候,我和东初中毕业了。这一年,东17岁,我16岁,初中三年生涯,我们二人烟、酒不沾。揣着红皮初中毕业证回到家里,我以为,自己从此将在曾被毛主席称为“广阔的天地”的农村劳作一生时,母亲突然叫我随便找一所学校复读一年考高中,父亲则是坚决反对,我夹在中间感到左右为难之际,50岁的母亲狠狠地对父亲说:“你试试看,你不让老四读书的话,我也不在这个家呆了!我离家出走!”父亲只好无奈的向母亲妥协,我因为厌倦了他们的争吵,9月份,怀着复杂的心情走进距离市区较近的矮山中学复读,妹妹也转学到这所学校重读初一,她转学的原因,倒也简单,用父母的话来讲,从家到矮山中学的交通方便。

复读这一年,我曾给在家务农的东写过一封长信,在信里写我加入共青团时十分想他。嗯,复读这一年,由于我比较认真学习,所以第二次中考的成绩比第一次的多了两百几十分。不过,我并没有读高中的念头,因此随便填写中考志愿。我没有读高中的念头,与父亲、姐姐的态度有很大关系,他俩当时一而再地反对我读高中,一致认为我读高中不如在家耕田种地划算。

2001年,秋天,在母亲的坚持下,我再次怀着复杂的心情到原先读过初中的石别中学读高中,当时选择石别中学,理由:学费便宜。记得高一军训刚刚结束,我便迫不及待地给东写一封长信,信里写道:“东,时隔一年,我又回到我们曾经读过初中的学校读书了,校园依旧,教学楼依旧,教室依旧,宿舍依旧,食堂依旧,老师依旧,唯独欠缺了熟悉的你,感觉有些遗憾……”信里,附寄照片一张。可能是东没有回信的想法,也可能是村里寄信不便的缘故,我将信寄出后,仿若石沉大海。

由于我读高中,致使家里缺乏劳力,光景比较难过,以致父亲和母亲吵架的恶习更加严重了,每次吵架之后,父亲对我的埋怨就会加深一分,在村里到处跟人讲我如何如何不听话,又如何如何不愿在家耕田种地……结果村里很多亲戚对我颇有微词,经常人前人后说我不懂事、好吃懒做,我虽不是特别介意这些亲戚的看法,但也觉得被人整天指指点点始终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周末学校放假我极少回家。然而,周末极少回家,虽然躲开了父母的争吵声、亲戚的指点,却也导致了对东的情况一点都不了解。

2003年,一个秋日的午后,我在食堂排队打饭的时候,东邻居家的孩子轻轻对我说:“四哥,你知道吗?东他爸昨天病死了!”这个消息,令我呆若木鸡,心神恍惚起来。当我回过神后,午饭也不吃了,直接提着空的饭盒,三步并做两步走回宿舍,扑在床上,悲伤不已。后来,本想请假回家看东,只是写好假条时,我犹豫了,心里十分害怕与东见面,于是内心经过一番苦苦挣扎之后,我撕毁假条,叫一个同学把我锁在宿舍里面……

半个月后,我有事回家一趟,母亲跟我说,东的父亲埋到地下八、九天左右,城里火葬场的工作人员开车来到东家,要东拿出一万元给他们,他们就不把东父亲的遗体拿回城里火化,结果东和他母亲一时拿不出钱,他父亲的遗体当天就被火葬场的工作人员强行拿回城里火化了……听完母亲的话,想到无论古时还是现代被人挖掘祖坟始终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我登时暴跳如累,却也更不敢跟东见面了,害怕见面时候随口说出的一、两句话,就会触及他心里的痛楚。所以,第二天早晨,天刚刚亮,我就急急返回学校,怕碰见东,不敢在家里多逗留一天。

记得从高二到高三毕业,由于怕见到东,我回家的次数更少了,即使生活费用完,也是托与我同村的同学帮拿,或者打电话叫父亲或哥哥送来学校。周末跟慧、瑞到街上吃小炒喝酒,我恍惚间经常想起东,想起和他一起走过的少年时光。于是回到学校,几次提笔给东写信,-写好,装进信封,思索半天又撕毁了,结果高中最后两年再也没有给东写过一封信。东呢?我读三年高中,他没有来学校看过我一次。

2004年9月,一个天气炎热的夜晚,想到竖日自己便要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读大专了,我决定和东见一面,于是到村里的灯光球场瞎逛,选择灯光球场,是因为直觉告诉我:东会出现在灯光球场上,后来正如我所料的一样,我确实在灯光球场上见到了东,我感觉到两年不见东变得成熟了很多,当他熟练地递烟给我时,我并不惊讶,只是笑着和他聊些旧事,不提他父亲片言只语,怕触及他的痛楚。实际上,我很想知道东后来有没有到城里拿回他父亲的骨灰,很想知道东将他父亲葬在何处。最后夜深了,我跟东说:“我明天去学校了,过年回家我再请你喝酒!”东点点头,这一年东21岁,我20岁。

回想往事,大专三年,我没有给东写过信,尽管父亲已不埋怨我读书,尽管那些曾经抱有成见的亲戚对我大为欣赏,我仍不喜欢回家,于是一年之中与东见面只是一、两次,对他的情况很不清楚。从表面上看,东的家境并没有什么明显变化,还是一间破旧的瓦房,他母亲依然体弱多病,她每回见我总是叫错名字,叫成哥哥的名字,我也不点破,只是耐心听她唠叨:“强,蛮久都不见你来我家玩了。你看,我家穷死了,现在都还住瓦房,都不知道去哪里帮东找个老婆……你看村里,像我家东这般年纪的后生都有小孩子了,东都还没有老婆……”她讲到这里,我总是笑着跟她说,东以后总会有老婆的。

“我长这么大,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都安拉仁那个地方,都还没走出过河池半步。不像你,到处都可以跑,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这两句话,东笑着跟我说时,是2009年1月的一个夜晚,当时我和东在表侄家喝完酒后,两个人摇摇晃晃走到表侄家的新房外面,背靠着墙抽烟,我听了东说的话,弯腰从地上抓起一把沙子,撒进风里,然后笑着跟东说:“以后我们有钱了,就坐飞机去泰国看人妖,去台湾开养猪场!”东听我说完,呵呵笑个不停……这一年,东26岁,我25岁,我们孑然一身。

当然,东也有让我无言以对的时候,27岁的他笑着跟我说:“我长这么大,还没谈过一场恋爱,没跟女孩子牵过手……现在村里像我们这般年纪的女孩子早都嫁人了,她们的孩子都已经四、五岁了……比我们小的女孩子又觉得我们老,看来我这辈子是个光棍了……”我笑了笑,不知说什么好,于是选择沉默不语。对于东这个一直坚信结婚、生儿育女才是完整人生的人,我觉得,他一定会把握好他的人生……

那人,那景

文/亦斯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瑾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飞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清平乐》 晏殊

分离在那个美丽的秋天。你像一只南归的雁,在一个洒着金辉的夕阳下乘火车走了。在金色的光晕里,你的身影越来越模糊,离我越来越远。你的离去给那个秋天增添了些许忧伤。

你喜欢秋天,你说秋天里有丰硕的果实,还有遍山的红叶。是的,秋天是个平和又充满惊喜的季节。我认识你不就是在一个美丽的秋天吗?那天我第一次到学校上学,由于害羞,我没有找其他的小朋友玩,一个人孤独的坐在教室的角落。这时,你拿着一个纸风车笑嘻嘻地来和我一起玩,从此,我记住你了,一直都没忘记。

秋天是金黄色的,金黄的菊花、金黄的桦树、金黄的柑橘……我常在想,一年四季要都是秋天那该多好啊,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你,你笑我傻。你说若一年四季都是秋天那树叶子掉了怎么办,不就没有新的树叶了吗?我望着你憨憨地笑了。

秋天是美丽的,也是短暂的。一晃,我们都上了六年级。由于学习好、人缘好,我成了班长,你成了学习委员,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了。你出落得亭亭玉立,不过,我渐渐发现跟你说话时你会无缘故地突然脸红,我那时还以此取笑过你。我们仍然在一起快乐地上学、考试、玩耍。可没过多久,爸爸为了让我在更好的初中读书,给我转学了。我要走的那一天,我看到你哭了,哭得很伤心。

金黄也许是秋天最原始的色调,金黄的树叶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展现出它最辉煌的风采。之后,我去了镇上的中学,而你却在一所普通的中学读书。每个周末回家时我都要经过你们学校看看你,跟你一起回家。你很开心,常常给我讲你们学校新近的趣事。有时,你会叹着气说我们见一次面太不容易了,我便安慰着说要你好好读书,我们就能在一个学校读高中了。你笑了,笑得那么美,我也跟着你笑。

三年,时光匆匆而过,我由一个小毛孩变成了挺拔的大小伙,你也长得更漂亮了。人们看到我俩时都说“真般配”,你脸红了,我心里也甜甜的。

秋风是金黄的,可它却也在摧残着其他的金黄。那飘零的红叶在向下坠落时,秋也许在哭泣吧,你听,呜呜呜呜……正在我忙着备战中考的时候,我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你要去读职业高中了!而你之前一直没有告诉我!等到我去找你的时候,你已经登上了去远方的火车……

那天,我一个人登上了火车站边上的那座山,久久凝望,看着火车徐徐启动、远去。夕阳洒在宽阔的汉江江面,一片金黄。几只南飞的大雁,在夕阳的浸洗下,也染上了秋天的颜色。遍地的菊花开得正欢,我这才想起,哦,是秋天到了……

后记: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但也是一个容易产生故事的季节。那次秋天的离别成了我和她人生的岔路口:她读了高职,找了工作,结婚生子,而我选择了读高中、上大学,继续深造……

人生就是这样,总会发生些偶然……

学费,母亲心头的累

文/曲雁羽

5月8日——母亲的节日。

翻出记忆的老相册,触摸母亲的影像,一段农民儿子的求学路,洒满了母爱的辛酸泪。让我们把时间定格在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早晨。

当母亲翻遍了家里所有能“藏钱”的地方,把仅有的2.6元钱塞到我手中的时候,已是满脸大汗。 “你先上学吧,下午我把住宿费送到学校去。” 母亲瘫坐在炕上,无奈中透着刚毅和自信。

初中时,每学期要交3元钱住宿费,家庭的窘境在开学季尤显突出。学校的规定很糟糕,学生报到第一件事就是收学费,在我稚嫩的思维中,顽固的认为在同学面前交不上费用,是一件很“丢人”的事。为了不伤损 “自尊”,到学校后我和老师打个照面就开溜了。

无目的的闲逛实在是无聊之至,于是我顺着上学路开始遛弯。时间滴滴答答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当我走到公社破旧的市场时,听见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声音。

“求求你再多给一分钱吧,我来回走了8里多路!”

“就8分钱一个,多5厘都不买!”

循着熟悉的声音,我的眼睛瞟向讨价还价处。眼前的场景让我永生不能忘记。

母亲卷着裤脚,一道道黑泥不规则溅在两腿的四周,脚上的鞋已分不出颜色;像是刚刚出完汗,头上的黑发成绺的贴在头皮上,脸上残留着汗水曾经涂抹的痕迹;在家做活的外套上,又罩了件只有过年和串门时才肯穿的黄色“迪卡”上衣;右胳膊上挎着一个筐,里面隐约装着几枚鸡蛋。

和母亲讨价还价的像是一个在公社吃“皇粮”的女干部,她瓷一样的眼神上下打量着母亲,盛气凌人。

我偷偷的隐藏在市场旁边的一个小棚子底下,窥视还要发生的下一幕。

“大妹子,现在几点了?”

“几点和你卖鸡蛋有关系吗?还是那句话卖不卖?”

母亲亲切的问候,引来了女干部一大堆问号和鄙视。母亲被疑问“烫”得满脸通红,欲言又止。

“卖就卖吧,要不孩子今晚就住不了宿了!”母亲怯怯的靠近女干部。

我撒腿就往学校跑,在校门口停下了脚步。不一会就看到母亲挎着筐急急地向学校的方向走来。我立即迎上前去。

“刚才在家又翻出1元钱,快回学校吧,交完钱好住宿!”说着母亲松开了攥钱的右手,把带着体温的面额1角的10张纸币,揣入我的裤兜里,又摁了摁,生怕钱“跑”出来。

“我还要回家喂猪,妈就不陪你进学校了!”母亲脸上洋溢着满足,像是完成了一项非常重大的任务,脚步轻盈的踏上了回家路。

母亲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母爱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她是一本厚重的书,载满仁慈、宽厚、爱心等令人落泪的词句。

我真挚道一声:母亲,您辛苦了。

雪印

文/任文

四十年前,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县文教局一纸调令将我分配在秦岭南麓的一所乡村小学任教。这所小学位于秦岭脚下的大山深处,交通极不方便,从县城到学校二百余里地,每天只有一趟大卡车通往。

那天,我和一群背着褡裢的山里人搭上了这趟前往学校的大卡车。冬日的寒风侵袭着这群山民的补丁衣衫,好在人多,大家一起挤着笑着乐着,舒心的快意流露在每个人的脸上。山路崎岖弯转,直着身子挤在车厢里的人随着山路的不平上下左右颠簸,这样不知不觉便到了终点站。得知停车场距学校还有四十余里的山路,全靠步行了,让我觉得很无奈。

这是通往秦岭深处的唯一能通车的终点站。没有站牌,没有候车室,没有出站口,有的是原始的空旷的一块平地,车自然地停在那片平地上。我好奇地望着两条山沟交汇处,分辨着县文教局人事干部给我画的一张草图,力求尽快弄清方向。这时有人朝我的肩膀轻轻拍了一下,我回头看到一位满头雪花的驼背人,他笑笑说:“年轻人,走哪条沟?”我拿着草图让他看学校的方位,他拍拍我的肩膀说:“走,同路。”说着便主动背起我的被褥,我很感激地笑着提着脸盆、书籍等物,跟在他的身后步行。“年轻人,第一次出远门进山吧?脚板要抬高,小心石头绊脚。”“山里人实在,一辈子没识几个字,那些娃娃全凭你好好指教。”我望着他驼背行进在羊肠小路上,踩出深深的雪印,不由迈开步子赶上前去。

雪花漫天飞舞,大山的轮廓模糊起来,道路愈走愈窄,以至于看不清路在何方,顺着大叔踩出的雪印我紧紧跟上,不敢停步。四十里的山路整整走了大半天,接近黄昏时我们才到达目的地。

那晚,我住在大叔家里,大嫂做的饭我吃得很香。夜晚,大叔一家人很热情地与我拉家常,乡风民俗,邻里趣事,说得我打心眼里高兴,如同在父母亲身边一样,睡在热乎乎的土炕上梦做得很甜很香。

此后,驼背大叔有空就到学校,不是给我送些豆荚,就是给我送些野果。我第一次学会生火做饭,还是驼背大叔教我的。烟熏火燎的日子,让我学会了怎样独立生活。难忘那年月山里的校园生活,紧张快乐的每一天。

每天,太阳西斜,放学了,送走最后一个做完作业的孩子,回身走进宿办合一的房子,自知饥肠辘辘,生火做饭,做自己喜爱吃的饭菜,烟雾弥漫着整个屋子,呛人的气味从窗户纸缝隙散发。这时,村道里响起了牛羊铃铛的声音,晚归的牛羊撒着欢儿进圈,晚霞隐没在山梁那边……

恍惚间已是几十年了,每遇雪花飘飘,我不由想起那个风雪中的黄昏,一位驼背的大叔蹒跚在大山雪地里,他的背影不时在我眼前闪烁——驼背前行,积雪在他的肩膀上不时滑落,脚下的雪印在延伸……

红石

文/房永明

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时我刚参加工作,去一所山区中学教书。

刚到这学校,便见门前清冽的江水,心中便喜。暗自庆幸自己来到一个好地方工作。后又听人讲山中多蛇,人们常说“七蜂八蛇”——— 秋季开学正是多蛇且蛇毒时节。他们说晚上少去外面走,有时路上也会出现蛇。于是就又有些惧怕了,心中生出来错地方的想法。

当天傍晚,便去洗澡,山村学校没有泳池、没有澡房,洗澡地方就是门前那条江。本想等到天黑再去,仍是蛇的原因,说蛇晚上会跟电筒光走,更是吓得不敢出声。

我们跟随青年老教师老旺去。老旺不姓旺,全名叫龚旺喜,别人不能叫他小龚(公)也不能叫老龚(公),女同事更不能乱叫,因此大家都叫他老旺,我们也跟着叫。老旺人实在好,挺热心的,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就来这里当老师,已当了四五年了。他说这条江洗澡最好的地方是红石旁。红石——— 到底是个什么石头呢?

我们跟随老旺穿过那片齐人头高的柳林往前走,四周被绿围着,虽说是暑日,虽说夕阳还在山上,竟然一下子变得清凉,在这绿中,看不到江水,却听到“哗啦啦”水声在耳边回响。

刚才还身处绿中——— 深绿嫩绿的柳枝柳叶直扫脸,此时却看见了鲜红的颜色——— 红石。

一块巨石矗立江中,江水冲下,至此,猛地转弯,成了一个“7”字形。红石上游的水很浅很浅,大大小小的江石露出水面,而红石下,却是深潭。那水自红石上流下,清冽的江水冲刷着红石,红石就变得更加光洁、明亮。在那深潭宝石绿的映照下,更为热烈奔放了。

我们几个新来的,个个兴奋不已,扒掉衣服跃入水中,全身浸满了凉意,全心浸满了绿意。

“到上面来玩玩。”老旺说。

我们爬了上去,还真不错。红石长年经水冲刷,很是光滑,有四五平方米,横竖可躺七八个人,我小心躺下,水刚浸过身子,酥酥的,仿佛有人在抚摸你,爽爽的,仿佛置身仙境。我刚想闭上眼,好好感受这妙处,身子却不自觉地往下滑,“咚”地掉入深潭,惹得大家笑个不停。

“冬天,便可以到这红石上下棋、打牌,可舒服了。”老旺说。

“有水怎么行?还不冷死。”不知是谁冒了句。

“冬天了,水落石出啊!”老旺说。我们自认为多读了几句书,以为水落石出就是真相大白,而真正的水落石出就是水、落、石、出啊!

我却在心里想,那时,带上一本书,坐在这石上,四周尽是绿树,身下一片红色,听着水声潺潺,那样,虽不是金光遮顶,却也是红光满地啊!

那日,我独自去江边,看到路上有一根很漂亮的钢丝圈,红绿相间,在夕晖的映照下,很是好看。便躬身去拾,刚要触及时,那钢丝圈却伸直了,我猛地跳起——— 原来那是一条蛇!路上真的有蛇!不过经过这段时间向老旺学习,知道蛇这东西不会主动攻击人,况且冬天一到,它就冬眠了。

红石每日仍去,而且不只是一趟,就在那红石边,有一口小井,是从那石缝里流出,进到石槽,石槽不大,大约能装热水瓶两瓶。但装完后,马上又满了,只有少许流出。这井跟江水只隔两厘米,而两处水却大不一样,一冷一热,反差很大。江中水经日光照射,水温不断上升,傍晚时可达30多摄氏度,人浸进去,像泡在温泉一样。而这泓水,却清冷得很,喝一口下去,沁人心脾——— 如琼浆玉液。后来听人说,这才是真正的矿泉水,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丰富。因此,每天都去提两壶,有朋自远方来,也带到此处让他喝个够。

冬日来了,因为有大山的拥抱,山里并不很冷。学校也没什么娱乐活动,我想起刚来时说去红石上看书的事,便夹上一本书,往红石走去。

没想到在这里碰上老旺,他也是在这里看书。

老旺见到我,竟然有些不好意思。他不是在这红石旁看闲书,并不像我一样来寻找情调,而是看成人高考的复习书。

老旺向我述说了他的经历。那年高考前两个月,在这学校教书的父亲突然得病,他差5分就考上了。本来想去复读,父亲竟然过世了。那时,山区中学没人来,校长找到他,让他接替父亲,当一个代课老师,说以后还能转正。那时他一个人顶两个人用,由于年龄相仿,学生们很喜欢,学生考得很好,第一年就在全乡排了第一。后来年年都教毕业班。今年,来了我们几个正规学校毕业的了,他才觉得有可能会被辞退,想想为了学生荒废了好几年了,不过也很高兴,他教的学生,考上了重点高中,还考上了清华呢!

我第一次发现热情开朗的老旺也有自己的苦恼,我们两人坐在红石上,虽是冬日,红石上仍是暖暖的,我也找不到什么话来安慰老旺,两人就默默地坐了半天,让红石来抚慰我们的心灵。

那年,很多时间我都陪同老旺在红石上看书。

第二年夏天,来了一群城里人,有男有女,他们竟在大白天去红石边游了半天。后来又来了一批人,围着红石研究了很久,说这是海棠红花岗岩,外露的只是小小部分,大部分藏在山中。海棠红花岗岩开采出来,将非常漂亮,用于机场、公园建设,反正要走进大都市。那几天,大家都在谈论此事,有人猜测,这红石怕是保不住了,谁让她那么美呢!

也是那年,老旺考取了师范学院,学成后又回到这里,也从代课老师转为正式老师,后来还成了重点中学的校长。莫不是也像这红石,再是深山,美的东西总也藏不住啊!

忘年交老田

文/谭照楚

我25年前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至汉滨区大竹园初中工作。到学校报到第二天,在校园里碰到一个衣着朴素、精神矍铄的老头,“小伙子,你就是今年刚刚分来的小谭吧?”新认识的同事连忙向我介绍,说此人就是学校的老校长田忠孝。田校长的大名我上小学时候就知道,他任校长时,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初中,办成了全县教学质量一流的学校。

后来听同事们介绍,田忠孝老师1959年毕业于安康师范学校中教语文班,古文化功底相当深厚,他一生经历坎坷,但始终刚直不阿,嫉恶如仇,在教学上以严谨而著称,管理学生以严格甚至是严厉而有名。特别是在鳖盖子正义学校任教期间,他的名气很大,那时候鳖盖子被称为流水区的“小上海”,一大批下放的知识分子曾经在那里云集,一时间聚文气之盛,开风气之先无复有如此地者,田老师在那里工作可谓是如鱼得水,深得同事和学生们敬重。

1983年三乡四校合并组建大竹园初中后,田老师是大竹园初中创校元老之一,首任校长王逢立1984年调至城区工作后,田老师便走马上任学校校长,任职至1991年8月。田老师任校长后,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心无旁骛,抓班子,带队伍,把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常抓不懈。在他的带领下,在那样一个简陋的办学条件下,大竹园初中教学质量连年攀升,考上中专的人数连连创下新高。

第二天下午无课,我便去拜访田老师。见我到来,他很高兴,连忙让座,当得知我毕业于汉中师院历史系时,他非常高兴,连连说和我有缘。原来他从校长位上退下来后,一直代的是初中历史课,他对教历史很有兴趣,他说读史让人明智,教历史让人愉快。他闲暇之余,最喜欢翻看《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文化典籍。他当即向我考查了几个历史问题,我随即做了回答。田老师很是高兴,他说,我对这几个问题的回答很有深度,很有见地,今天终于遇到知音了,今后我俩可以以忘年交相称,让我不要叫他田老师,让我叫他老田,他叫我小谭。这以后,我们两个便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他一周只有四节课,闲来无事时便会喊我到他宿舍谈一些历史掌故,讲一讲他这一生的经历和教育故事,教我一些为人处世的常识,我也因此学到了许多知识。

转眼就到了第二学期,开学后大概第二个月,县教研室教研员到校听课,学校临时安排我讲一节课。我记得讲的内容是全等三角形,这是一节概念课,我是当天早上上课前20分钟得到听课通知的,面对着下边20多名听课教师,我多少有点儿紧张,讲授的知识很简单,上完课后,自我感觉良好。紧接着便到了评课环节,教研员很专业,讲了我为数不多的几个优点后,便开始指出我本节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生主体地位彰显不明显,教师采取了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满堂问,教学能力还需要提升等许多批评性评价,这个专家从优化课堂结构,再到如何贯彻启发式教学,洋洋洒洒谈了一个多小时,我只感觉到脸发烫,自责、难为情、尴尬到了极点……等到专家谈完后,老田说,我来说两句。他说:“小谭这节课刚才教研员谈了许多存在的问题,我在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学文科的教师,刚刚参加工作半年,能把数学上成这样已经相当不错了,我认为他这节课优点还是很多嘛,比如说教学风格沉稳大方,教学思路清晰,不拖泥带水,普通话说得标准,讲课声音抑扬顿挫,就很有感染力嘛,当然在教学艺术上,他还需要努力钻研”老田的三言两语,转眼间就给我解了围,重新燃起了我讲好数学课的信心和勇气,我不由得向老田投去了感激的目光,他微微点头,示意我不要灰心丧气,继续努力。

“普九”开始后,老田需要腾出教室里的宿舍,他没有地方住了,加之他身体也不好,学校出于关心,就让他提前回家退养了。他走时是一个星期天,我们大都不在学校,他悄无声息地告别了学校,回田垭老家养老了,我很遗憾没有当面和他握手道别。再见到老田时,已是五年后了,那时候我已经由一名普通的教师竞选成为学校校长。那年元旦,我们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相约一起去给退休老师拜年,我第一次到了老田的老家。老田非常高兴,早早地来到公路边等候我们的到来。老田的老家,屋舍俨然,鸡犬之声相闻,空气清新,屋内干净整洁,有着不同于一般农家的文人气息。老田说,我每一年都盼望着这一天,想你们啊!他把我们当成了最亲、最尊贵的客人,待客之周到热情,让我们无不动容。吃过下午饭,我们便要回校,他说啥也不行,说难得上来,必须住一晚,晚上想和我聊聊天。几年不见,话题一打开,便无法收住,卧床谈到鸡叫三遍,天边发亮。

2008年1月15日,这是大竹园初中40年校庆的大喜之日。在这之前,学校专门给他发去请帖,希望他能和首任校长王逢立先生一起参加学校这一盛典。他起初答应,一定到场,后来因为身体原因,无法成行。他打电话请我和我们学校总务主任周春胜老师(一位老教师,是老田当年带过的学生)务必到他家里去一趟。我们到他家后,他说:“多好的事啊,可惜我这身体不争气,上不去了。我专门打电话给儿子孟春,委托他在西安请著名书法家——长安吕九鹏给学校题写了校名,写了一幅字,这是我一个老朽给学校的一点心意。我这病得坏了,估计有生之年怕是回不去了,你们现在把学校办得很好,我也放心了。这一块匾我本来要亲自送到学校的,但是现在恐怕不行了。春胜主任,你是我的学生,我现在当着校长的面,请你代表我亲自把这块匾送到学校!”看着他非常消瘦的身躯,不停地咳嗽和喘息,我们几乎流下眼泪,一个疾病缠身之人,他心里却始终装着学校啊!

后来,老田又接连住过几次院,因为学校事情多,我忙着一直未能前去看望他。直到接到他老人家去世的消息,他已经被送往了火葬场。告别大厅里来了许多人,大多是他教过的学生,共事过的同事,大家唏嘘不已,感叹老田一生桃李满天下,一生辛苦拉扯儿女成才,不料晚年却受病魔折磨,没有享到几天清福,六十多岁便过早离世,叹老天不公。

我的挚友薜丽红

文/陈颖

怕别离,却别离。遥望西天雾霭弥,君行岂有期。涌愁漪,浸愁漪。几许同俦思往昔,怅然浊泪滴。今年正月十二下午,我忙完家务,像往常一样打开手机浏览朋友圈,突然看到多年的同事及好友薛丽红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的消息,我的心如同受了电击般猛烈地跳动起来,随之是一阵揪心的疼。她还那么年轻,还没到退休的年龄,就这样和我们永别了!我满怀悲痛为她填了这首《长相思》:岁初寒冷犹未尽,一叶凋零是故人。长夜漫漫,哀思绵绵。

翻看丽红的朋友圈,她笑颜如花,我的泪禁不住潸潸而下……

丽红出身贫寒,为了改变命运,她寒窗苦读,终于凭着自己的实力考上当时的通辽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霍林郭勒市民族学校,和我成了同事。丽红身材匀称,一米六的个头,一头浓密乌黑的齐耳短发,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白衬衫、一身整洁干净的灰色西装,给人一种朝气蓬勃又干练的感觉,初见丽红我便喜欢上了她!正巧她也教语文,我们分到一个办公室。从此,我们既是同事又是挚友。

丽红的教学基本功过硬,尤其是三笔字写得特别好。受她影响,她的学生字写得工整且刚劲。每次期末考试,我最喜欢批改她班的语文试卷,因为卷面字迹清楚、整洁。来民族学校工作不久,她就承担了执教全校公开课的重任。丽红本身具有深厚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再加上她精心备课,熟悉教材,孩子们和她积极互动,小手举得高高,争先恐后回答提问,那次公开课非常成功,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从这以后,她多次执教校级、市级观摩课。丽红具有高度的任责感和一腔博爱,她的课堂快乐而充满正能量是真正的寓教于乐。多年来,她用瘦弱的身躯,努力完成了学校交给她的重担,完成了家长们的重托,给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从教以来,丽红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她总是早出晚归,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呵护。有好几次我发现她一个人在班级里搞卫生,让值日生都回家了。遇到学生生病,她比自己孩子病了都着急,顶风冒雪及时把学生送到医院救治。她深受孩子们喜欢。许多孩子毕业后还常来学校看望她,向她汇报近况,让老师放心。丽红性格开朗,心地善良,和同事关系融洽。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扶年轻教师,向他们传授教学经验,授之以渔。通过她坚持不懈地传帮带,这些年轻教师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作为一位一线教师,丽红默默无闻地奉献了三十多个春秋冬夏,她崇高的师德被学生、家长、同事所赞颂。她一生挚爱教育事业,恪尽职守,辛勤耕耘,桃李满园。在生病的三年多时间里,她一直以惊人的毅力与病魔搏斗,她仍旧是那个活泼开朗的薜老师。她微信朋友圈里的照片永远是一脸灿烂的笑容。生病后,丽红更爱拍照了。可见她多么爱生活,多么留恋蓝天下这个美好的世界。她对人生看得开,也放得下,同事同学们都很钦佩她。弥留之际,瘦弱不堪的她,卧床不起,眼睛看手机模糊不清,但她仍坚持用颤抖的手写下一篇缅怀父亲的文章,发表在“往事与记忆”微信平台,了却了最后的心愿,也成了她一生的绝笔。如今,斯人已去!我只能从照片中再见到她美丽的身影、秀丽的面庞,她那灿烂的笑容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师者,人敬之!丽红做到了。一辈子很短,一转身就是一生。但是,她来过,爱过,如一颗流星划过天际,留下一片闪光的足迹。虽有缺憾,终究不悔。

大江东去,为谁流尽千古?叶零落,树欲静,人已逝,情难尽。辛勤的园丁,亲爱的同事,愿你在铺满鲜花的圣洁天堂里远离病痛,开始快乐幸福的新生活。希望你依然从事太阳底下最阳光的事业,做一名热爱教育的园丁,用爱心播撒智慧,用爱心传授真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秀手艺

文/彭庆东

1978年,我收到了太原师专的录取通知书,那激动的心情自不必提了。因为某些缘故,新生报到时间定在11月1日。

那年,我已经参加了工作,在太原市建二公司木工组学徒。因为是学徒工,所以我的工资是月工资,即工作时间只要跨过当月第一天,就按满月来计发。所以我打算在报到的那天再去工地上少半天班,并在组里师傅们的关照下就可领到最后一个月的工资。那时相对于人均月生活费4~5元的生活水平来说,每月20.60元的学徒工资也是一笔不算少的收入呢。

头天晚上,我找出了一身新的工作服,带好报到必备的录取通知书、户口本及粮油本等。因为家在学校本地,所以住校的被褥及生活用品等行李并不急于携带。第二天早上,我照常到工地上班干活。师傅们开玩笑地要我发了本月工资后请客,我都爽快地答应了。大约十点半了,师傅们催我快去学校报到吧。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工地。

工地离学校骑车也就二十几分钟,我风风火火地跑到学校报到处。来报到的人很多,但鲜有家长陪送的,大部分都是新生一人带着大包、小包独自而来,至多有兄弟或姐妹相伴的。我从工作服里掏出了所有的报到手续,那时的报到程序很简单,三言两语之后,接待老师便给我分班,安排了宿舍房间和开学典礼的时间。

于是我来到了宿舍楼里,找到了我的房间,里面已经有四五个早来了的外地农村同学,正忙着安放行李。他们一见我穿着工作服,很是羡慕。因为工作服是那年头“铁饭碗”的标签,其实从报到伊始,我就不再端这个“铁饭碗”了。正当我和这几位同学互作介绍时,一位在上铺忙着安顿行李的同学踩断了床上的一根木衬条,床板塌了一半。于是我们几个人赶忙撑起床铺,想修理一下,但没有工具,也不知道学校里有没有维修工。恰好我从工地走时,工作服里装着木工铅笔和卷尺,这下可用上了我的“显摆”。我掏出它们,量好了榫头尺寸,标在了一张纸上。随即返回了工地,锯好了一根木衬条,下午又带上自己的行李及锤子、凿子等,来到了学校宿舍里,帮助那位同学敲敲打打,修好了木床,又顺便帮其他同学钉了几个挂毛巾的钉子。头一天报到,我便“秀”了一下自己的手艺,赢得了同学们的好感。大家熟悉之后,都管我叫“手艺人”。

虽然是小事一件,但当时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里却让我自信了一阵子。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回想起来仍然令我感到欣慰。

此去经年,爱已成殇

文/玖月思雨

四月似乎是一个繁忙而略带忧伤的季节,人间四月芳菲尽,始是伊人憔悴时。晨起,揉揉朦胧的睡眼,感觉到阳光的味道,闷闷的心才稍稍舒缓了些,晚上又做梦了。其实繁华都市中,她想自己只是匆匆之中的一粒微尘,按部就班,随性即可,于是拢了拢乱发,一把拉过被子蒙住头,贪恋被窝里的短暂的温暖。

——写在前面

【此去】

记忆像是一支笔,总是会书下错卷,用泣音写下再也回不来的沧海桑田,她在外人眼里一直是一个温婉的让人羡慕的姑娘,除了有那么一段似乎是揭不开的灰暗童年,学生时代自然是明媚如阳春三月的日光,她惜花爱红妆,为此,不知被多少人调侃,她的脸上却一直笑靥如花,从小学到初中,弟弟作为他的护花使者,果然做的无比称职,除了力气大点儿,其他自然是样样不如她。

初三中考前,她已然已是“学霸”,繁重的课业,会有那些心思微妙的人儿,耐不住心中的躁动,于是她收到了一封不是情书的情书,她印象当中,那是一个腼腆的和她说话都有些脸红的男孩,她甚至不记得自己方圆两桌之外还住着这么一个少年。

于是那一年的假期里她种了那满满一小袋花种,那天,她一句话也没有说,事情仿佛从来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自然的相遇也是从前一样,因为有些答案是需要时间来给予的。两个月后,已经成形的花苗张扬着它的所属,那是一盆密密的形似野地里的菊花秧的花苗,离家上学前她指着那桶葱郁笑着对弟弟说:“你说它们是不是要等到秋天到了才能开花?偌大的桶应该够它们生长了吧。”

新的学期开始,她在新学校里开始了忙碌,渐渐的淡忘了还有那么一桶花秧,甚至连那个腼腆的男孩也退出了记忆,高中的生活毕竟繁华了许多。直到一天一封来信拼凑了她的记忆,也因为那一张红色的菊花照片让她记住了他的名字,他说:这种花叫做雏菊,花语是永远的快乐!

她抿嘴轻笑,生平第一次觉得除了弟弟之外还会有男生有那么细腻的心思。

【经年】

她没有注意到,十三四岁的女孩,豆蔻年华,懵懂里对书中的爱情也是有着一丝歆羡的,于是上机课时,她偷偷的浏览着花卉的图片,目光定格在那一抹抹鲜艳的红上,从来都不知道还有菊花能长的那么小巧玲珑,温婉怡人。

她开始有些惦念百里之外家乡小镇的那桶葱郁了,这份惦念着实源于对花的喜爱,应该别无他意吧,她想。去学校餐厅吃午饭的空隙,她匆忙的往家里打了个电话,心不在焉的听着妈妈的叮嘱,没敢细问,只匆匆探了下那桶苗子是否还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心下才安然。

她不回信,但还是能陆陆续续的收到信件,翻看生物书的时候,她心里有些惋惜,听说他的理科成绩特别出色,对物理化学尤为的钟爱,不知为何他却选了文科。

十一长假得空回家,硬是拉上了弟弟,虽然一路且趴且靠在弟弟身上,长途大巴上还是因为晕车吐的稀里哗啦,她依旧傻呵呵的对着拧眉的弟弟傻笑,清晨出发向晚到家,一进家门,兔子一般的在院子里搜寻着那桶希望,直到看到桶里将死的植物,才安静了下来。

竟然没有希冀的繁华胜景,九、十月菊花不应该是遍地金黄么?她有些懊恼了,甚至有些埋怨那个给了她无限美丽憧憬的男孩。

翌日见面,她费力的拖着大桶,里面将死的植物在飘摇,她说:“你把它带走吧,我给不了你想要的……”他什么也没说,抱起那桶便走了,那身影定格在她心里许久没有化开,高大的有些落寞。

回到学校,一切又平静了,她有了更大的属于自己的圈子,平安夜,每个班级都举办了活动,那个坐在她旁边的一直没事就找她茬儿的高个子男生起哄让她表演节目,她以为自己选择了理科就是可以安静的像一颗小草一样,无奈之下,她红着脸给同学们唱了一首歌——小草

她以为他再也不会给她来信,毕竟是没有回音的,没成想,年末考试前两天,她还是收到一封信,里面不再是盛开的雏菊花照片,而是那一桶复活的葱郁,照片的背后写着一段话:向死而生,它的花还有一种花语叫离别。

【隔岸】

断断续续的依旧有信件,直到她了高三,半年间竟再也没有了音讯,春节的时候貌似听说他好像转学了。临近高考的这半学期,大家似乎因为上大学这件事每天都在超负荷的屠杀着脑细胞,阳春三月的某天上完生物课,她正在和豌豆的正交杂交基因种型奋斗着,有人在嬉闹声中,将一小盆开的如先前她收到的照片上的花儿,一样红艳喜人的雏菊,捧到了她的面前,她有些茫然的放下笔,透过这盆雏菊,脑海中浮现四个字:向死而生!

兜兜转转,到了来年的今日,她才知道,原来不是所有的菊花都是秋天开的,她小心翼翼的接过那盆花,不想,花叶上的点点水珠,冰凉了她的心,看着细细密密的水珠,她开始笑了,原来他依旧是那个沉默寡言,温润细腻的男孩子。第一次她开始对除了弟弟之外,年龄相仿的男孩子产生好感,大概,十六七岁的女孩,是到了渴望爱情的年龄了。情愫是一颗种子,慢慢的落地生根,都说落花有意,原来他便是转学到了这所学校。

临近高考,同学们的感情仿佛压抑了太久,于是谁与谁谈恋爱的传言,便如雨后的蘑菇,一个一个的顶着草帽冒出来了,每月三次的模考成绩一出来,大家都七嘴八舌的小声议论着那些传闻中的情侣的成绩排名,大多是说恋爱影响学习,于是在又一次的模考过后,她脸色惨白的看着成绩排名,从来没有退出前十的她,如今排到了三十名,虽然她只是暗藏情愫。

他终究不忍她不开心,有些绚丽只适合记忆,有些誓言只适合怀念,有些悸动只适合冥想,自此再无那些温暖的话呈于纸上,传入她手。流金的七月,考试结束,她和室友在广场上待到夜半,喝了些小酒,那是她第一次喝酒,似乎醉了,是他送他们回去,经过那晚她想通了,正如他所说:有一种付出,无关爱情,只为真心。

【心寂】

报考的时候她没有犹豫,告诉了他填报的学校,然而,世事无常,人都有逃不开的宿命,已经送交到教育局的志愿书被热心的老班给劫了回来,重新填了一份志愿,两所学校相隔千里。于是她说既然无缘,何须心疼,有的人注定要在你生命中的这个时段出现,却让你用很长的时间去忘记,而她恰恰属于那其中的一个。

他不语,心底却有些隐隐的期待,如果第一志愿落选,那么平行志愿就……眉开即眼笑,他说,没关系,这样的距离远远在花期之内。

录取通知书下来,果然都是第一志愿的学校,他们初中同学聚会,他的铁哥们起哄要他向她表白,他硬是涨红了脸,没有说出一句有关风月的话,她淡笑着起身为他解围:都说流水无情,却不知那是情非得已。

大学报道的那天,新生接待处,她看见了一个如他一般沉默寡言,温润细腻的男孩子,思念如三月的草长莺飞,她想,这个年纪,她是不是该恋爱了,可是,有些告白,是需要从男孩子开始的。

半个学期过去了,科科目目越来越多,她有些忙乱了,那天雨很大,夜很黑,纵然学校路边有路灯,但还是有路灯照不到的地方,她没有带伞,抱着书,猫着腰,一路心惊的跑回了宿舍,之后华丽的感冒了,换洗收拾妥当,一如既往的登上QQ,那只小企鹅的跳动一下又一下的撞击着她的心,尤其是那段并不华丽的文字:我们班有个女孩子,和你好像,她特别喜欢我养的雏菊,一直央着我要呢……

忙碌的日子总会过的很快,又有些许男孩子喜欢这么一个忙碌的女孩子,她似乎越来越不会照顾自己,生病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治愈的周期也越来越长,那一天,微雨蒙蒙,输液的她看着别人的床边都有嘘寒问暖的人儿,她有些失落,照常的将心情更新在QQ说说上,晚上回到宿舍,她和他依旧聊着关于那个也喜欢雏菊的女孩子,结束的时候他说:我想我可能给不了你想要的……

【涅槃】

他说:等待是一种繁忙的痛,你不懂,我一天刷新你动态多少次,你不懂,看到你签名一换我就胡思乱想,这种烦躁这种痛苦这种等待,简直让我生不如死,时间就是一把利刃,一点一点儿的往我心里钻……

她说:时间不是让人忘了痛,而是让人习惯了痛,如花美眷在侧,这弱水三千怎会洗不尽眷念?

自那日赌气告诉他,谈了男友之后,已是许久的不曾再更新心情,日记也是笔耕了,甚至连文章也很少在写了,某日,杏花微雨的三月,她收到了大学以来第一封信,里面依旧是雏菊花的照片,开的似乎比先前的都要红润鲜艳,照片后面依旧是一段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所以不愿牵绊你,让你飞向幸福的地方。它还有一句花语是隐藏在心底的爱!

流光容易把人抛,他不知道,当所有人说他不好不适合时,她只说了一句可是我喜欢。不要等她哭了,才说多么心疼。不要等她累了,才说愿意替她承担。不要等伤害了,才说对不起。不要等她走了,才说你多么爱她。那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她只是希望是你、不嫌弃她的坏脾气,不嫌弃她的装扮,不嫌弃她的坏习惯,不嫌弃她的家境怎样,无论怎样都会一直陪在她身边!她只是希望,有那么一个人能狠狠地疼她,只和爱情有关!

槐花姐

文/孙元发

槐花姐是我小时候邻居王大娘的长女。

槐花姐小学毕业后就辍学了,她也不爱念书,说一看书就脑仁儿疼。十几岁的槐花姐开始去生产队劳动,好在她不怵干活,心眼儿也活泛;几年过来,她不仅出落成了声音洪亮、身体壮实的大姑娘,还当上了村里“铁姑娘队”的队长,跟男社员挣一样的工分。

春天到了,村北新建的小学没钱建围墙,校长跟村支书说要围着学校种一圈树,虽挡不住什么,但看着规矩,请支书派几个社员来帮忙。槐花姐知道情况后,跟支书说男社员都忙着春耕,就让她带着俩“铁姑娘队”队员帮学校种树吧。

离学校不远,连着北运河的东渠堤上有的是野生树苗——杨树、榆树、柳树、白蜡和洋槐。槐花姐跟校长建议,就种洋槐。她说,杨树高大挺拔,但圆阔的树叶子总是随风鼓掌,声音大而躁乱,影响上课;榆树长得老实,还有榆钱儿可以吃,但模样丑陋、气味怪异,连小鸟都不吃的金花虫就喜欢栖身榆树,太脏;垂柳模样好看,长得却太慢;槐树干净,不长虫子,长得快,用不了两年,长势高大、浓荫蔽日的洋槐准会给学校一个干净清凉的夏天。

槐花姐带两个“铁姑娘队”队员去东渠堤上起洋槐树苗,几个老师带着同学们在学校挖树坑,抬水浇树,种树。学校一排七间教室建在一个一米高的土台子上,槐花姐说教室前土台子的护坡树要找小碗粗的洋槐——不仅护坡效果好,明年夏天,就能替教室遮挡最毒辣的阳光。拇指粗细的小树苗打成小捆,由两个“铁姑娘队”队员扛回学校,小碗粗的洋槐树都是槐花姐一棵棵独自扛回来的。每扛回一棵,她就在挖好的树坑旁站好,肩头稍稍一歪,双手托着树身一使劲,就把槐树扔了下来。为了找这十几棵粗细差不多的洋槐,槐花姐在东渠堤上走了很远,都快出了我们村地界了。几天后,学校的教室前,操场边密密麻麻都种上了洋槐树。校长在大会上兴奋地对我们说,再过几年,这些洋槐长起来就是围墙。

1976年唐山大地震,村里也有些房屋的墙体歪斜开裂。暑假开学后,校长担心在教室上课有危险,就决定暂时在室外上课。每个班级都由老师带着在操场边的洋槐树下开辟出一块干净的平地。经过一个暑假的疯长,洋槐树下的野草已没过了腿肚子,讨厌的苍耳已长出扎手的刺果儿。我们班的女老师高中毕业后即被选到学校。头一年教课,大孩子似的她带着我们清理杂草,平整地面的速度很慢,被其他班级落下一大截。这时候,槐花姐正好经过,见状,一边抢下女老师手里的铁锨,一边说:“这活儿哪是你们这学生娃干的啊!”一会儿工夫,槐花姐就把洋槐树下的一大片杂草铲净了,还把低洼处给垫平了。最后,气喘吁吁的她把铁锨交到女老师手里说:“剩下的活你们自己干,我得赶紧去地里啦!”

春天,北运河两岸的农村人先是吃绿莹莹的榆钱,然后就是吃白生生的槐花。进了五月,洁白似雪,形似小铃铛的槐花一嘟噜一嘟噜缀满枝间,整个村子的空气中都弥漫着甜甜的、淡淡的清香,甚至整个村子的天空也因为这些洁白纯净的槐花而变得干净透亮。孩子们望花而动,要去采花了。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一个粗钢丝弯成的小口钩子,手持竹竿,仰起头,拣那些开得最好、最盛的槐花树枝稳稳钩上,一拧再一拽,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就立刻像雪花一样从树上飘落。嘴馋的孩子早就经不住诱惑,捡起一串槐花就往嘴里塞,一丝清香一下就从舌尖直钻到心底。

学校周围的洋槐树多,这里就成了孩子们采槐花的主战场。我个子矮,也胆小,大伙儿一块儿去采槐花,我总抢不到最佳位置,总是采得最少——如果赶上槐花姐路过,她一准儿会帮我,她个子高,劲儿也大,几下子就钩下一地槐花,我再慢慢捡。母亲将择好的槐花洗净,水分沥干,切点小青葱,撒上棒子面,再抓一把白面,最后添了油盐五香粉拌匀,上笼屉蒸不到十分钟,掀开笼盖儿,槐花的清香扑面而来,尝一口,又香又劲道;如果蘸着新蒜捣成的蒜泥吃,就更妙不可言。

恢复高考的前一年,在县城高中毕业的高军也回村务农了。白净脸、高背头、身材细长、一身书生气的高军到生产队劳动不久,槐花姐那颗年轻的心就被撩拨起来了。秋天到了,高军踊跃参军,被省军区招走了。临走那几天,乡亲们都来祝贺送礼,槐花姐也来了,她笑声朗朗地跟高军说:“早看出你小子是‘飞鸽牌’的,村里圈不住你啊!”高军不说话,只是傻乎乎地笑。

当兵三年,高军回家探亲,村里人都来串门看热闹。早跟在村小学代课的李老师结了婚的槐花姐也抱着孩子去了。高军一身绿军装,配着红五星红领章。看着精神抖擞的高军,槐花姐同着满屋子的人嚷嚷:“哎哟,看来部队真是滋润人,锻炼人哩!”

太阳沟的女孩

文/符滨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漂亮,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每当我听到李春波演唱的这首《小芳》便想起了初中的同桌王艳。

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事,我和王艳同在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旅顺口区的旅大市第五十六中学读书。我住在学校南边的南海头,那里的同学几乎全是部队子女,王艳住在学校北边的太阳沟,那里绝大多数为地方老百姓的子女。每当放学后,我们南辕北辙,各自回到自己家里。

那个年代,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极其严格,男女同学交往甚密或谈情说爱是要受到严厉惩罚的。同学们严守校规校纪,不敢越雷池一步。那时班里编座位时兴男女同学同桌,可能是“男女搭配学习不累”的缘故吧,碰巧我和王艳编在了同桌。于是同学们的课桌正中间多了一条醒目的“三八线”,两边成了楚河汉界,谁要是擅自越界,便会遭到对方肢体的强烈反出。为此,同学们时常干仗,甚至闹到学校。

几年来,我和王艳和平共处、相安无事。王艳聪明、活泼、善良,学习勤奋,为人谦和。偶尔我不小心侵入了她的领地,她也只是微微一笑,从不对我像其他同学那样予以迎头痛击。

临近初中毕业的一个寒假前,正在课堂专心听老师上课的我忽然感觉被人拽了一下衣服角,侧头一看是王艳从桌子下面悄悄递过来一张纸条。我脸一红,心里一阵狂跳,连忙将纸条塞进衣兜里。见老师仍在滔滔不绝地讲授他的课案,同学们也在聚精会神地听他授课,丝毫没有发现课堂里的异样,一颗狂跳的心逐渐平静下来。还好王艳的小动作并没对班长兼学习委员的我的形象带来一点不良影响。

下课后,我溜进厕所,悄悄打开折成方块的纸条。纸条上是王艳亲笔写的一行字,邀约我大年初二到太阳沟她家里玩。我看过纸条,不知她为何约我在她家里去玩,更不知何故相约大年初二去她家,但我还是决定赴约。

放寒假后,转眼到了大年三十,吃过团圆饭,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满天飞舞的雪花仿佛要把世界淹没。东北的天气可谓是天寒地冻,冰天雪地。整个旅顺口区除军港外,老铁山、黄金山、白玉山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街道上填满了厚厚的积雪,直到大年初一的晚上满天的雪花仍没有停歇的意思。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我沿着那条熟悉的道路踩着没过膝盖的积雪向学校艰难走去。半个多小时后,我推开学校虚掩的大门,偌大的学校空无一人,操场上一片白絮,连只鸟儿都没有。我来到教学楼,隔着玻璃眼望大门外的公路,多么希望她的身影即刻出现。此刻我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一方面希望她早点出现,另一方面又希望她不要出现,毕竟从太阳沟到学校的路太难走,加之积雪更深,担心她路途的安全。

时间在一分一秒流失,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过去了。就在我快失望时,临近中午,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校门口。身穿棉衣、棉裤、棉鞋,戴棉帽、棉手套全副武装的王艳来到了我跟前,见她满脸冻得红彤彤的,让人心里着实心疼。

随后我同她一道来到了她位于太阳沟的家里。家里没有人,父母及姐妹们串亲戚去了,但暖气使室内温暖如春。我俩在热炕上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不觉已到下午三时,雪后天晴,太阳照到沟底,整个太阳沟阳光灿烂,在雪山的反射下阳光变得更加耀眼。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两人脸上充满红晕。

见时间不早了,我起身告辞,王艳依依不舍将我送到村口,我担心她的安全,不断催促她回去。

站在村口的王艳在寒风中显得更加娇小。我向着沟口朝着南海头走去,脚下发出“吱、吱”的响声,身后的雪地上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道路两旁树枝挂着的冰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忽然,一阵风袭来,树上的雪飘落一地。于是,我加快脚步向前疾行。此时,我能感觉到身后的王艳的眼神里充满了期望和不舍。

开学后,没见到王艳,听同学们说她辍学了。几年后,我也离开旅顺回到了四川,从此音讯全无。四十年过去了,也许她早已为人妇为人母,甚或儿孙绕膝,但我仍时常在心里牵挂着那个太阳沟的女孩。

门卫老孙

文/陌上桑

老孙是我们学校的门卫,学校搬迁之前没有门岗,他的工作是敲钟。

听说,最初老孙是接他爸的班当老师的,早些年实行接班制,这很正常。关键是老孙没有经过正式培训,上讲台有困难,学校就把敲钟的活儿派给他。老孙很认真,也做些杂役,门窗掉了钉子、螺丝,他都义不容辞。学校的小花池也靠他侍弄,有时还兼做办公室的卫生工作,给老师们提水。

老孙敲钟,时间掐得极准,节奏一丝一毫都不会错乱。预备钟从容中带着警示的味道,“当……当……当……”一下一下清晰地敲;上课钟紧凑、急促,“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三声连敲,催人奋进;下课钟舒缓悠扬,依然是“当……当……当……”一下下地分开敲,但节奏比预备钟慢,听起来似几只小鸟在欢快地蹦跳,轻松愉悦。

敲钟的工作老孙一干就是几十年,他敲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若不是后来学校搬迁,大概他会一直敲下去。

学校搬到新址后,设了门岗,装了电铃。没钟可敲,老孙很自然地成了门卫。

门卫老孙很快爱上他的新工作,每天上班总能看到他拿着大扫帚清扫大门口,把灰尘、落叶、纸屑扫得一干二净。门是手动大铁门,人来人往,老孙要检查身份、开门关门,他驾轻就熟。收发报纸邮件,他一个个送达,分毫不差。

我因为不时有稿费单寄来,和老孙多有交集。每次来了稿费单,他都在第一时间从大门跑到四楼的办公室亲自交到我手上。看他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我心里过意不去,对他说以后不要送了,我下班到门岗取也是一样,可他照样每次都给我送来。时间久了,我心想总是麻烦孙师傅,啥时候买点儿花生瓜子聊表谢意,可只是想了想,并没有立即付诸行动,总想着时间多着呢。

寒假的一天,我接到爸爸的电话,说老孙送去了几张稿费单,他不知道我家的地址,就送到了我爸那儿。其实那个单子开学后领也可以,可老孙竟然跑了几里路去送,我心里挺感动,想着开学后一定要谢谢他。

开学那天,我们正忙着打扫卫生,老孙找到我,面带笑容又递给我一张稿费单。我还没来得及说谢谢,他转身就走了。下午我提着一大袋零食去了门卫室,可是那里坐的是一个陌生的师傅,他说老孙退休了……

村小“八门寺”的故事

文/梁卫忠

光阴一晃而过,正好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秋天,我被调到八门寺小学任教,自从小学毕业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到过那所学校,当调令拿到我手里时,童年的记忆就像那时候大雨天漫上学校围墙的洪水,流遍了我全身的每个血管,破旧的古庙,沧桑的老松,简陋而狭小的教室,一年四季都穿着同一双黄球鞋的老校长,还有那两条小河里的鱼虾……

夏天,似乎就是从马衔山顶上流淌下来的一河清爽之气。

六月里,来一阵云,山下就开始飘雨,而山顶上竟然大雪纷飞,雨过天晴,山下的树木便愈发青翠地舒展着,小河里的水也更清了,泥鳅、蝌蚪在水里欢快地游动,花花绿绿的石子清晰可见。

学校被两条小河流夹在中间,趴在西南两道墙上,就能跟河里的鱼儿和虾米对话。学校有一个挺禅意的名字,叫八门寺小学,校园里无寺,却有一座古庙,传说在魏晋时期,学校本是一座寺院,后来不知如何演变成了一座龙王庙,民国后期又变身学堂,新中国成立后又变成公立小学,直到改革开放,因龙王庙香火甚旺,怕影响学生们学习,那庙又被围到了学校围墙之外,如今,庙还是那座庙,虽几经修葺,仍然尘封而斑驳,而学校,早已修建成了钢筋水泥的标准化小学,音体美各科教师配备齐全,孩子们每天还能吃到营养餐,离家远的学生,还可以采取自愿在学校住宿,琅琅书声从亮堂堂的窗户里飘出来,掠过闪着翠光的杨树叶子,合着水声,荡漾起幸福的韵律。

我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三年出生的,六年之后,我跟着村里高年级的学生,跑了八里多路去这所学校报名,那时候小学还是五年制,等我上了三年后,才又增设了六年级。报了名的第二天,当我从学校对面的南山坡上跑下来时,老远就听到了学校“铛……铛……铛……”的上课铃声,后来我才知道,那铃声是从半截挂在老松树上的铁轨上发出来的,也就是那次,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迟到,我的启蒙老师告诉我,上学是不能迟到的。

那时候,总感觉学校离家很远很远,中午时间太短,时常不回家吃午饭。为了保证我在校学习一天的营养,早晨天还没亮,母亲就从炕上爬起来,去厨房里给我做早饭。早饭是一个荷包蛋,用胡麻油炝了葱花,我总是在迷迷糊糊中被那扑鼻而来的香味叫醒,那早饭我一共吃了六年,每一顿都是荷包蛋,只是后来,我年龄大了点,家里条件也好了点,一个蛋变成了两个而已。

上午最后一节课,是在老松树下那条破铁轨发出的铃声中结束的,班里中午不回家吃饭的同学,早早便把课桌仓里装干粮的塑料袋和玻璃水瓶攥在了手里,只等老师刚说完“下课”二字,便洪水一样涌出门去,大家都向着校门外不远的一眼小石泉奔去,每个人心里都知道,要是去得晚了,石泉里的水准被前面的同学搅浑,午餐也就只能干啃干粮了,要是实在觉得口渴,就喝两条河里的水,但河水总比不了泉水干净,喝多了就闹肚子。有一次中午下课,我们三五人同时挤在门里,后面一大堆同学一推,坏了,门框连着门被我们活生生挤翻了。那天中午,我们被班主任罚在花园旁边,爬在土地上面用电池的碳心抄写了三遍课文。我是班里年龄最小的,身体又瘦又弱,总是跑不过大点儿的同学,大多时候就喝小河里的水,河水里长着绿绿的藻草,时而有泥鳅和蝌蚪游出来,水便带着一股腥味,要是遇到雨天,那情况就更糟了,河水里泥沙俱下,自然是不能喝的。所幸母亲手巧,做的干粮特别好吃,我便拿了自家的干粮,和跑得快的同学换水喝,当然,同时能够换到的还有他们带了霉味的干粮。细心的母亲慢慢发现了我闹肚子的原因,便每天给我的玻璃水瓶中装了白糖水,又放点茶叶,现在想起来,那味道近似于康师傅茉莉蜜茶。我的糖茶水在学校独树一帜,也因此,我一度成为同学们追捧的对象,能够讨一口我的糖茶水喝,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有时候连高年级的同学也会闻讯赶来。后来,班里出现了第二瓶糖茶水,再后来,又是第三瓶,第四瓶……等我上到高年级的时候,甚至有人泡了一种叫酸梅粉的饮料来,一时间在全校引起了轰动,我突然之间黯然神伤,心里暗恨:我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大雪窸窸窣窣下了半夜,清晨出门,却仍星月满天,路上是盈尺的雪,同学们穿了厚厚的棉袄,借着星光自愿排着队企鹅一样往前走,大个子走在最前面,每一脚都是一个深深的雪窟窿,后面的同学准确地踩进去,而裤角里依然无可避免地灌满了雪,上陡坡时,队伍中有人滑倒了,紧接着就是“滑到”的分解动作,哗啦啦一条线,多米诺骨牌一样全爬在地上,那时候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多米诺骨牌,我们抱怨着、喊着,或许也有人哭了,但大多数都顺势攥起一把雪,互相扔着。队伍被彻底打乱了,我们都像勇敢的战士,在雪中奔跑,用无比的快乐和刺骨的寒风对抗,等到达学校时,我们的头发上都冒着热气,手脚和裤子几乎全都湿了。教室里的火炉是用一种叫“胡脊”的土块码成的,表面用“长草泥”抹光,像山梁上耸立的烽火台,早到的同学已经生起了火,土炉子里冒着蛇一样的火焰,也冒着浓烟,“大个子”脱下自己的棉帽,在土炉下的灰仓里一阵猛扇,浓烟就全变成了红艳艳的火。用煤渣和成的煤块是极其有限的,每两个周,校长才会打开仓库给各班分煤,不多不少,每班只能领到十块,折算下来一天平均一块,因此,煤是一定要省着用的。所幸,学校里不缺柴,每到夏季,校长都会组织一次全校规模的剪树活动,那一天,高年级的同学带了斧头和砍柴刀,专门负责将大树的旁枝砍下来,低年级的则主要负责将砍下来的旁枝拖到学校堆柴的地方,整整一天时间,全校师生共同行动,统一接受校长指挥,每一年总能堆一座大大的柴山。一个秋天过去后,柴山干成了真正的柴,就成了全校师生冬季取暖的主要材料。然而,柴虽然多,但也是每两周领取一次,也时常存在不够用的情况,但同学们都似乎非常喜欢生火,冬天大都到校很早,那个时间老师大多还没起床,我们就翻过学校土墙,先去柴山上偷柴,每个班几乎都干过偷柴的事儿,我想,校长也一定知道这件事,可一向严厉的他却从来都没有因为这件事批评过任何人。我五年级的数学老师很年轻,他同时也是一年级的班主任,有一次数学课后,他悄悄对我们说:“明天偷柴的时候,记得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也弄点儿……”

光阴一晃而过,正好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秋天,我被调到八门寺小学任教,自从小学毕业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到过那所学校,当调令拿到我手里时,童年的记忆就像那时候大雨天漫上学校围墙的洪水,流遍了我全身的每个血管,破旧的古庙,沧桑的老松,简陋而狭小的教室,一年四季都穿着同一双黄球鞋的老校长,还有那两条小河里的鱼虾……万分熟悉而又陌生的画面似乎就发生在昨天,一种莫名的兴奋和无名的胆战扑面而来。

我小心地梦幻般跨进了仿古建筑的校门,而更为梦幻的是,眼前一支整齐的鼓乐队,奏响了我曾经作为小学生代表在县城参加六一儿童节时听过的鼓点,全校学生穿着天蓝的校服分列两旁,我一时之间不知所措,泪如泉涌。我是在为自己的童年而流泪吗?我是为了童年的苦难和不幸而流泪吗?还是为了童年无比的欢乐而流泪呢?答案就像开满校园的大片菊花一样,我无法挑选出其中最美的一朵。迎接我的是年轻而精干的校长,他说,从他当上校长以后,每一位来这所学校教书的老师,都会接受到跟我一样的欢迎仪式。

和童年时期一样,我很快就喜欢上了那里,青山绿水依旧,阳光雨露依旧,只是那学校的大门变了,围墙变了,教室变了,人也变了。曾经被我们挤破门的那栋教室,被改造成花园,春天里开迎春花,夏天开蔷薇和牡丹,秋天里满是金黄的菊花,一到冬日,就覆上厚厚的雪,园里的枝枝叶叶,都结满了闪烁的阳光……

一股清风又将我拉回到现实,此刻的这个夏天,正好处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节点,距我再次离开八门寺小学又是八个年头,这一次,我没有进到学校里去,我只是静静地站在围墙之外,良久,良久。

这样算来,迄今为止,我似乎只去过八门寺小学三次,第一次是一名小学生,第二次是一名老师,而第三次,我只是伫立在学校高墙之外的一缕清风。

小帆的快餐店

文/王兴寨

小帆曾经是某个乡镇小学的代课老师。小帆大专毕业后,先后到南方沿海一带的城市打过工,也到北方的一些城市谋生。几年下来,除了留给自己一堆的车票作为纪念外,没有多少积蓄。

小帆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没有任何社会背景和人脉资源给小帆找到更好的工作。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曾在小帆家所在的村当过知青的张大姐听说了小帆的事,托人给小帆在某乡镇小学找了份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小帆本想在这个平凡岗位上把这些可爱的山里娃教育好,可事与愿违,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这所学校根据相关文件精神要辞退代课教师,她也在这批辞退名单之中。

小帆清楚地记得那年开学的一个早晨,同往常一样,小帆推着那辆伴随自己多年的自行车,准备到学校进行开学前的准备工作。来到学校大门口,就听到校长在走廊上叫自己的名字,喊小帆到她办公室去一趟,说有事儿与她商量。小帆心中掠过一丝不安。校长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中年妇女,她先让小帆看了相关文件,然后对小帆近几年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简要的评述,然后带着无限惋惜的神情安慰小帆。小帆心里知道,面对校长桌上的文件,自己想说再多的话都徒劳无益。她独自走到自己教书的课堂上,慢慢地回味着教书育人的点点滴滴,然后扬起头,勇敢地跨出了学校大门。

失业了,原本较为稳定的收入一下子没有了。小帆的老公也是这个乡镇中学的普通老师。孩子在县城读高中,花费较大。双方的父母都在农村,也需要小帆两口子时不时拿钱赡养。面对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如今迷茫得无从下手,路在何方?

正当小帆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老公给了她许多安慰和鼓励,原先学校的工会组织和一些同事也时常来关心看望她。接下来的日子,她又出去到外地打工。随着孩子读高三,父母年纪大了,也需要小帆回家照顾。小帆就和老公合计,决定拿出多年的积蓄,在县城租个小门市开个快餐店, 一来照顾马上要参加高考的儿子,二来也好照顾年纪大的父母。小帆和老公的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家人的一致同意。

万事只愁开头难。每天清晨,小帆那甜甜的叫卖声准时在小门市上空响起,然而来吃饭的人却很少。是不是自己做的饭菜质量不好?还是饭菜的口味不适合?怎么办呢?难道就这样没有效益地经营下去吗?多年的那点可怜积蓄就这样白搭进去?她仔细琢磨着这些问题。

搞快餐店,质量是关键。为了提升饭菜的品味,小帆不停地拜师学艺,多方寻求经验。为了保证各种传统名小吃的质量,小帆选用上等新鲜的猪肉,鲜嫩的豆芽,上等的芝麻、花生。有了好的原料作基础,又在制作工艺和配料方面下功夫,从原材料的采购到制作出来的成品,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另外还不断收集消费者的意见,在饮食的口感、色泽、软硬等方面不断加以改进。随着质量的提高,来小帆快餐店用餐的人慢慢地多了起来,小门市也逐渐多了回头客。有的老板还时不时在小帆店里预订几桌,小帆的快餐店一天天地红火起来。

小帆按照食品卫生的相关要求制作各种小吃,让前来消费的人吃得放心舒心。几个月下来,尽管小帆觉得自己每天都很累,但累过、忙过,只要回到出租屋里,看见灯下刻苦求学的儿子,心情一下就好起来。她坚信,只要把勤劳和智慧融进自己平凡的生活中,努力走过去,前面就是一片艳阳天。

门卫老赵

文/安雅琴

整日见一个人时,往往会嫌弃他身上的毛病,一旦离开了,却念起他的好来。门卫老赵便是个离开时会让人念想的人。

门卫老赵个子中等,脸方腮圆,面膛红润,多言爱笑,笑起来像春天的花蕾,包着嘴不漏齿,欢乐却顺着嘴角往外溢,拉起话来如暴涨的河水,你轻易走不开。

老赵是个极负责任的人。学校里满是学生的时候,每天放学学生都走光了,他会一个一个教室去查看,哪个教室还有逗留的学生,哪个教室没关灯,哪个教室门窗忘关了。上楼下楼转了一大圈之后,确信万无一失了,老赵这才心安理得地消停下来,抱着那个有些年头的小茶壶喝茶,神仙似的。天黑了,学校几乎不再有人进出了,老赵也会倒一壶小酒,弄几个小菜,自斟自饮,怡然自得,过着自得其乐的小日子。

跟随门卫老赵一同来到学校的,是老赵那辆约莫两米长的深红色的摩托车。日子久了便知道,摩托车在的地方老赵一定在,老赵在的地方摩托车也一定在,摩托车跟老赵形影不离。老赵的摩托车不但服务了老赵,也服务了学校里不少老师。不管是谁遇到紧迫的事,只要你张口,老赵从来都是二话不说骑着摩托车载着你去,甚至有些事情你略事交代,他便骑着摩托车在寒风或骄阳里风一样替你跑一趟。

对于老赵的热心肠,起初还有点让人难为情,时间久了,便习以为常。老赵的热心肠不只是对他熟识的人,对不认识的人也一样。有家长给孩子送被褥,他会帮忙拿上楼;有学生周末从家里拿着重物进校门,他主动询问并帮忙整理送到宿舍;有人来找人,他会详细询问并亲自带过去。老赵的热心是骨子里的。

不过,热心肠的老赵却是个慢性子。老赵经常不慌不忙,即使天塌下来,还是那副处惊不变的样子。因为基建,学校迁到了离原学校一站路的地方,老赵留在没有学生的原学校当门卫,这座“空城”里时常会有上级检查和搞基建的人不时进出。因为工作,时常要去原学校办事,就在门卫室里的老赵,你千呼万唤,他才不慌不忙站起来,慢条斯理地走出来,看你几眼后又看一眼,才将手里的遥控器慢悠悠地按下去。门缓缓地开了,老赵不失礼貌地问候着,你气鼓鼓的一声不吭走进门,不想理老赵,老赵却还在和你说着你一句也不想听的话,让人想气又气不起来。

老赵是个闲不下来的勤快人。他经常会去干领导并没有安排的分外事,手持笨重的大花剪修剪花木,校门外的马路上经常有他挥舞着扫把的身影,鱼池的鱼儿看到这个常常喂养它们并帮它们换水的人会欢快地撒个欢就游走了。天黑的时候,不会有人再进出了,老赵会到空无一人的学校的角角落落里再转一转,花坛里的一根烟头儿,风吹落的枯枝败叶,雨后被堵的下水道,老赵都去收拾妥帖。

几十年过去了,老赵对他下乡的地方念念不忘。当年的生产队长已经不在人世了,但这并没有阻碍老赵“探亲”的热情。他常去看望和他一起劳动过的村民兄弟们,乡亲们会备上一桌酒菜,热热闹闹地喝几盅,伙伴们会留他住几宿。老赵说起来一脸的兴奋,本就红润的脸膛放着光。

熟悉的门卫室里已经好久看不见老赵的身影了,新来的门卫会早早地把门打开迎接进出的人,但还是会怀念那个慢条斯理地开门和你不厌其烦打招呼的门卫老赵的样子,也会想起自己因老赵的慢而气呼呼的样子,便不由得暗自笑了起来,笑过后又有一丝怅然若失不知不觉爬上心头。

老爸的心愿

文/王光前

女儿将迎来人生中第一次重要考试——中招考试。虽然她在模拟考试中的成绩较好,预签了理想学校,但我那老爸、她的爷爷,心里还是不踏实,唯恐有失误。

为了给我女儿提供良好的考前环境,老爸对全家人约法三章:孩子备考期间,要保证饭菜营养均衡,可口卫生;孩子放学后,家里要关掉电视;起居有规律,不要打乱生活节奏。老爸派给我的任务是:注意中考信息,关注女儿情绪,减轻压力,不能抱怨,多加鼓励。

老爸把孙女迎考视为头等大事,把相关事宜考虑得很细。《洛阳晚报》的中招特刊,都让他翻烂了。他认真领会招生政策,熟悉招生学校,并到几所学校当面咨询。听说楼下有一位高中老师,他便登门讨教,生怕孙女错过了好学校。

当年,老爸因种种原因,没有学可上。后来,我妹妹在中招考试中考取了全县第一名。校长让老爸到县电视台点歌。熟人都夸老爸教女有方,爸爸脸上笑眯眯,心里美滋滋,高兴了好久。

如今,轮到我女儿中考,爸爸又为隔代人操起心来。他说:“关键时刻,绝对不能因为家里人考虑不周而影响孩子水平的正常发挥。”

老爸是想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孙女身上,让她飞得更高、更远啊!

感情那点破事

文/话痨

来到婺源小镇,一切是那么的惬意,没有汽车尾气味道的空气,黑白建筑倒映在雾蒙蒙的小桥流水上,成片的野菜,活在画里一样,有点意思,仿佛这一切又显得那么奢侈。

住在这宁静的山村,仿佛回到小时候,感觉不错。半夜被渴醒了,那屋的你正睡得流口水,不忍心打扰。上一厕所,竟发现自己穿着你的露肩内衣在镜子里有些性感,当我再回到床上,我惊奇的发现睡不着了。

尘封的记忆随着你昨晚的好奇而打开:“给我讲讲你们的故事呗。”当时,脑子里像电影超高速倒带几秒,迅速的把以前的各种欢乐与吵闹调出,里面有很多人,很多故事,就在这几秒全活了,活在我脑子里。那会,我竟然饶有兴趣的想告诉你我的故事,也许是当你告诉我你和北京那男友又联系上了的交换。看好了,这故事,我只说一遍。

00年考上了所谓的大学,那年的暑假也不知是怎么熬过的,也许可以用数着到大学报名的日子过的。大一的生活一切都觉得那么新鲜与无聊,令人欣慰的是开学不到一周时间我便与整层楼的童鞋们认了个遍,以至于在无聊的时候可以吹牛打发时间。再后来,整栋楼的人都认识了我,那时候,我第一次体验赚钱的快乐,这栋楼童靴们的电脑60%都是我卖出去的,就在业余卖电脑期间,我认识了她。

省女子学校,离我们学校直线距离不到3公里,英语专业,那年,我17,她16。由于同学的介绍,我去帮她修电脑,至今我不知道是处于对我修电脑的“专业”还是传说中的一见钟情,我们都没有说几句话,只是她送我到宿舍楼下,我回头,她回头,两人目光对接的那一刻,竟感觉到心跳。于是后来我经常借故到她学校找她,现在想想那理由简直就经不起推敲,路过、跑步时路过、碰巧路过。懵懂少年时候的爱情总是那么的值得回味,没有利益关系,没有任何的交易,有的只是纯纯的爱,以至多年以后,竟然在我和你之间出现,只是理由改成了顺便、顺便、顺便,其实那些都是刻意的,就是想见到你。

就这么路过路过的,我们开始了恋爱,那时候,恋爱多简单,牵牵手,到青山湖散步、吹风,送她回宿舍临别的一个轻吻能回味一晚上乃至好几天,越想就越想见到她,一有空就往她那跑,就这样,迷迷糊糊的到了大二。

就在大二这年,我被一宝马的汽车广告给忽悠了,竞傻B兮兮的跑到师大去又学了个广告学,各种学习,各种累,各种没时间,那段时间,有个男生喜欢上了她,她也喜欢上了他,帅气,清爽。这男生成了我后来的好朋友,再后来,他俩竟一起倒腾起服装,现在是某品牌的江西总代理。现在想想,当初的我,选择放弃是对的,他们多幸福的一对,一起打拼,一起快乐。

于是,我开始正儿八经的学习,奔走在两所学校之间,有时候两所学校上课档期只有20分钟,那年,那辆永久牌自行车真的吃苦了!除了偶尔卖卖电脑,其它时间总是在图书馆待着,时至今日,我仍然觉得当时那段图书馆的岁月真值,让我在今日跟朋友跟客户有许多吹牛的资本,书这玩意真好。更值得回味的事也是在这段稀里糊涂的图书馆岁月出现了。

就像电影里的韩剧一样,我们邂逅在图书馆,她叫刘莹,竟然是原来她的同学。由于她们学校的图书馆小,就跑到师大办个图书证。2002年5月26日下午,她在图书馆,我也在,借完书找座位的时候把她给撞倒了,记得当时场面很尴尬,我一个劲的道歉,她一个劲的说没关系,那会爱读书的人真多,就剩了角落两位置给我们,我们面对面,时不时我抬头看她,眉清目秀,小巧玲珑。中途没有对白,只有我的偷偷几眼,也没往心里去,这应该是后来我和她在一起四年的催化剂。

两周后的一次同学生日,我们再次相遇,她发现我竟然就是借修电脑之名泡走她们隔壁宿舍姐妹的男生,那天,我们一帮男生都喝多了,其他的都是成双成对的,唯有我和她是单的,酒足饭饱后我送她回了学校,回学校的路上,我们聊得海阔天空,记得还聊到了马哲和邓论,我们互相留了QQ。后来我们经常在QQ联系,聊着聊着,她告诉我,她喜欢上我了,原话是这样的,一段QQ留言“芝麻,我想我已经喜欢上你了,虽然你长的不够帅气,但在我的心里一切都是那么的柔和。我喜欢你的男人样,喜欢你喝酒时候的豪爽,喜欢你的热心肠,喜欢你的所有!我不在乎你以前,我愿意做你女朋友。”

这段话是我T完球赛回到宿舍洗完澡看见的,当时,那个兴奋,那个兴奋,那个兴奋,无法表达,只是一遍遍看那留言,因为,我也喜欢上她了。豪爽的性格,永远分不清东南西北的方向感,总是跟我有数不清的共同语言,就这样我们在一起了,一起渡过了四年,这四年中,有快乐,有争吵,分分合合,但每次都是气话,没两天,不是我妥协就是她妥协。

那时的我,天真的以为我们会在一起一辈子。

在我大学时光里,寒暑假我们都在一起,一起在学校外租房同居。日子很快乐,她总是能把房间整理的仅仅有条,而我总是能在同学们的各种聚会中找出赚钱的方法,以至四年中,我们无忧无虑的谈了一场恋爱,这也许是我这辈子过得最宁静的一段感情生活。因为她,我不再相信所谓的邂逅,不再相信所谓的一见钟情,直到后面你的出现。

前两天的KTV,在楼梯间短暂的聊天,

她:“你一点都没变,还是那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实在招人喜欢,我儿子叫果果,你儿子叫什么?”

我:“也叫果果!”

之后,她哭了:“算我没白跟过你。”

再后,我也流下了眼泪,那眼泪是自己流的,控制不住!因为我们曾经说过:“以后我们的小孩小名就叫果果。”

07年,我们分手了,我在深圳,她在江西,也许分隔两地的异地恋真的经不起考验,她现在的老公把她追走了。我们闹,我们吵,我们各种不和,直到后来我把她从我的通讯录里删除,这是一段很不愉快的分手,那一年,我差点杀了他现在的老公,因为那一年,被我撞见他们在一起干一些事情,所以我认为异地恋是极不靠谱的,特别是现在的社会。

08年,无聊一年,消沉,堕落,再消沉,再堕落,中间找了个女朋友,但始终没有那时候的感觉,直到09年,你的出现。

你也算是个经典人物,既然写了,就写彻底一些。

过程你是知道的,总是有数不清的各种笑,在一起,真的忘了所有的烦恼,就有那么神奇。乃至今日我依然这么认为。只是后来,我结婚了,完成了我太奶奶最后的遗愿,她临走前抱了她的增孙,哥再次伟大了一把!

再后来我和老婆分居了,她不喜欢我,坦言的告诉我她家为了我的家庭背景,她因为我能赚钱,其他的没有了,我们没有共同语言,稀里糊涂的结婚生子,我得到了我要的结果,她也得到了她所要的,房子乃至车子全归她了,这是一场糟糕的交易,失败的婚姻,简直恶心!

中间你消失的那段时间,我想再补问你一次:你***死哪去了,等死我了你知道吗?我最靠谱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数不清的失眠,数不清的醉酒,也许只有在醉酒的时候我才能安稳的睡到天亮,中途,我试着花光所有钱,试图离开广东,有年我来江西南昌,在这我以为会定下来,可那年安全监测行业不景气,乃至哥几个投的工厂血本无归,那年渡过了一个无聊的圣诞节,那年我许愿第二年有人陪我过这个极其无聊的节日,第二年,我们很巧的过了一个在网吧渡过的圣诞,那些年,我一直在等你。

再后来,我开始努力工作,尽我所有能力去做我想做的政府关系,结果还算满意。

再再后来,我撞车了,你打电话到老黄那,老黄打电话到汪甜那,结果我活了下来。

再再再后来,我看到你因为失恋而消沉,我借办事为由把你骗出来散心,希望你心情好起来。

这就是我的那点破事……(完)

明 知 道

文/空谷幽兰香

明 知 道

那是一九九八年的秋季,我刚从师范院校毕业,学校分配我到一个小镇的一所中学里任教语文。那是一所古朴的学校,教学楼看起来灰朴朴的,有些沉旧。可是,在校园里种满了绿树红花,倒也十分幽静,有着一种特别的韵味,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所学校。

我是一个内向的男孩,记得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同学们一双双清澈、明亮、真诚、期待的眼睛时,我就像孩子般手足无措,我感觉脸好烫,心跳得厉害,简单、结结巴巴地做完自我介绍,但开始了我教学生涯的第一堂课,待一节课上完,衣服已被汗水浸湿。想起那时幼稚的自己就忍俊不禁。

很长的一段日子,我都不敢面对同学们热情的目光,每节课我都是凝视天花板或者外面的树木完成的。春天,草绿了,花开了;夏天,荷花开了,树木茂盛;秋天,树叶变黄,干枯的松针在风中飘舞;冬天的校园便一片萧条,死一般的沉寂。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我布置了每天写日记的作业,每天清晨由课代表将日记本送到我的办公室。课代表是一个青春、活泼的女孩,她并不漂亮,但她的青春感染者每一个人,他做事非常认真,别人的日记都是东凑西找,敷衍了事,而她却学的非常认真,她认真的讲述着她的心情,她的思想,她的生活,还有她的梦想,她的文笔清晰、流畅、朴实无华,通过她的日记,我了解到了心情。我也看得极其认真,每次看完,就用红笔将我的看法或者鼓励的话写在日记本上。我们早就超过了老师与同学的界线,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她在日记中说,她向往文学的殿堂,想做一名作家,用笔倾诉她的心情,她的生活;她在日记中说,她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一双爱她的父母;她在日记中说,她很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她将我当做最好的朋友,她的真诚与信任让我很感动!

课堂上,常常会迎上她的专注、认真的眼神,那双眸子里流露出一个纯情少女对梦的追求。慢慢地,我变得开朗了,同学们都将我当成了良师益友,我有一中幸福的感觉,在校园的生活过的十分的开心与惬意!

后来,我听说她与一个叫杰的男孩恋爱了,我也经常看见他们在阳台上谈笑风生。我将她请到我办公室,我跟她说,年轻的你们应该以学业为主,而不应该涉及到爱情中去,而且,现在的你们真的懂什么叫爱情吗?你们稚嫩的双肩能扛得起爱情的责任吗?她用她那双委屈、潮湿的眸子深深的凝视着我,她说;老师,请相信我,我们只是朋友。他是我哥!直到现在我也忘不了她的眼神!

那个清晨,我到教室里看见她趴在桌上哭泣,看着她颤抖的双肩,看见压抑的抽泣,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我拍拍她的双肩,说了些安慰的话。后来,在她的日记本中,我找到了答案。原来,她的母亲与父亲吵架了。总之,他们吵得好厉害,她在他们吵架的时候哭着跑出去了。现在,他们谁也不理谁了。她真的很伤心,她的日记本有被泪水侵湿的痕迹。我回复她,别太伤心了,那是大人之间的事,你别想太多,你能做的就是让家里气氛轻松一点,让大家都开心一点,你那么活泼,聪慧,相信你能改变现在糟糕的情况!

又是一个清晨,她到办公室来找我。她的笑容是阳光般灿烂。双眼泛着幸福,她轻柔地说;老师,谢谢你!现在,一切都好起来了。回到家里,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很爸爸妈妈将我在学校里的事,将他们逗的哈哈大笑,家里的气氛欢快多了!现在,他们又像以前一样了,而且更爱我了。这一切都是你的功劳。如果,不是你鼓励我;如果,不是你给我信心,我是不会成功地的,真的谢谢你!看见她开心的笑容,我也觉得开心极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发现我心里,脑海里全是她。她欢快的笑容,甜美的声音、矫健的身影、清晰文笔、飘逸的长发都让我眷恋。甚至,放学后见不到她的时候我都想着她。梦里也长见到她对我笑,我的整个天空就明亮起来。我不可救药的爱上了她,我惊慌了。我,作为一个老师,爱上了我的学生,她;是我的学生,这怎么可以呢?我们又怎么会有结果可言,且她那么快乐、单纯,我不能让她伤心难过,于是,我只能将我的爱深深地埋藏在心里,一切就由我来承担吧!

我明白我不能爱上她,可是,我控制不了自己的感觉,她渐渐占据了我的整个心房,我对她的感情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深,爱到尽头,覆水难收。每天面对不能爱的她,我的心痛苦万分。就像是咀嚼一个青苹果,喝一杯苦咖啡。那段日子过的特别的漫长,她仍是那么的单纯、真诚地在日记本中向我讲诉她的心情,我的生活有了一丝丝忧虑,我开始慢慢习惯用烟、酒麻醉自己。

岁月如流水,光阴似箭,日子就那样一天天流逝,很快地就要面对中考了。每个人的压力都蛮大的,周转都围着一种紧张的气氛。她也全身心地投入了中考前的准备,那时的我已接手了朋友的一家照相馆。由于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学过照相。照相馆的生意还过的去。其实,那是学照相只是自己的爱好而已,却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用它来作为经济补贴。除了学校里上课之外,我就在照相馆里备课,看书、自攻法律,她成了照相馆里的常客,她向我倾诉一天学习的疲劳、心情或者志愿,她曾经也说过她很喜欢照相,也想学,为了她的这句话,我曾在教室里上了两堂摄影课,看见她认真,专注的做笔记。心里觉得蛮欣慰的。我从来没有表现出我的爱,我怕伤害纯洁似水的她,我的爱就像大海一样,深沉、无言。

那时,我每天都倚在窗前盼她来我的照相馆,她总是披着一身阳关翩翩而来,然后,我们开始谈笑风生,谈学生,谈文学,谈梦想,惬意极了。由于我们师生关系,我只能将她定位在学生的位置。其实。很多次我望着青春活泼的她忍不住想告诉她我的爱慕,但没次看见她快乐的笑容时,我只能默默无语,我想,既然爱她就应该让她快乐。

很快的毕业了,由于家庭的原因,她没有再上学。那一段日子,她几乎每天都会到照相馆来,我们仍像在学校一样,每次的交谈都让我难忘。三个月后。她告诉我,她要到南方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创造自己的一片天空,我没有挽留,只是嘱咐她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保护好自己,她望着我的眸子里泛着晶莹的泪花,我避开她的眼睛,心里淌着泪,她永远都不懂我的心里有多痛苦,而我只能微笑着面对她,我怕失去这个朋友。

她走的那天,下着小雨,她撑着一把小花伞来看我,她说;老师,我走了,你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些日子以来,你像朋友般陪伴在我身边,我不会忘记我的情谊的。想你时,我会给你写信的,你一定要回信哦!我点了点头,送她一包从家里带来的茶叶;在外面,万事多考虑,人心险恶,保护好自己。我一定会写信给你的,我……她有些迷惑不解地望着我,我对她笑笑。她像清风一样走了,看着她的背影越飘越远,我的泪再也仍不住在眼眶里泛滥,这些都是她不知道的。

她走后,我仍会经常想起他。而她也真的信守承诺写信给我,我就开始算着她信到来的日子,每次收到她的信我都十分开心,在第一时间内给他回信,她开始叫我大周,我也开始叫她咏湘。那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她写信告诉我,她恋爱了就是那个叫杰的男孩,我很意外,心被撕裂般疼痛。晚上,从未喝醉的我将自己灌的烂醉,糊里糊涂中些了一封信告诉她我的情怀,还有一盘磁带,是我唱的许美静的《明知道》;明知道爱你不会有结果,为何还如此执着,为你付出那么多……

寄出后,我一直忐忑不安地等待她的来信。我想,她不会在理我了,一个老师爱上自己的学生,在那个未见世面的小镇上是道德伦理上不允许、鄙视的。我开始后悔寄出那封信,如果我不寄出,如果我永远保持沉默,或许我们可以做一辈子的朋友,我不会失去她。于是,紧接着我又写了一封信,告诉她我只是一时冲动,酒后胡言论语,叫他别多想,并表示我希望我们还是朋友。后来,她回信了,她用她大海般宽阔的心胸,女孩特有的柔情原谅了我。她说。她理解我的心情,她说,我永远都是她大哥哥,她的好朋友。看罢后,我好感动,谢谢她的理解,谢谢她的宽容。

就在2003年,亲戚为我介绍了一个聪明能干的女子,母亲很喜欢她。尽管我仍然忘不了她,可是我的爱是没有结果的我的年龄也到了成家的年龄,我不想再让父母为我操心了一切因素皆备,那个女子成了我的新娘,成了我的妻子。妻真的是一位好妻子,节俭、持家、温柔、体贴,一家人过的到也十分开心。只是,我总觉得我的生活像少了什么。夜深人静时仍会深深的想起她。

我没有告诉她,我以成了家,有了妻。待她回到家乡时,我已是两岁孩子的父亲,我正在筹备开一家公话超市。见到她时,我正在铺面里忙着接电话线,我很意外的见到她,她的笑容依然似阳光那般灿烂;大周,你好吗?我昨晚回来的,今天就来看看你!我有些痴傻的望着她,会不过神来,看见我的傻样,她笑得更开心了-…

那一段日子。我们似乎又回到了学校里那样,每天,她都会来到我的公话超市。对我,她仍然十分真诚与信任,她告诉我,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打工的生活有多无赖,她告诉我,她认识了很多朋友,她的爱情有多甜蜜。我只是微笑着点头。当她看见我的妻子时,她惊呆了,随即叫了声;师母,忙吗?妻子握着她的手;你就是咏湘吧。我听国提起过你。这些年在外面手委屈了吧?……然后,她们似姐妹般亲热地聊了起来,看着她们相处得那么融洽,我真的很开心!

现在,她又来到了广东。跟她的恋人在一起,我们会时常写信或者打电话聊聊各自的生活,我们仍然是亲密的朋友,对她的爱我也能够坦然了,我只能真诚的祝福她,愿她以后的生活一切都很如意。再想起许美静的《明知道》时,我也会一笑置之;

明知道爱你不会有结果,为何还如此执着,为你付出那么多……

我的老师

文/蒋来

我的启蒙老师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姓邓,学校就设在当地的大祠堂里。他一个人教着两个年级的学生,每天都是先上低年级的课,布置作业后再上二年级的课。他对待学生很严厉,手中一根教鞭,是竹做的,细长细长,很是精致。上课就用它指着黑板上的字,有时为了提醒什么,就敲黑板或者书本,啪啪作响。也有的时候,他发现谁犯了错误,就用这根教鞭狠狠地抽打学生的手心。这种打很疼痛,所以我们都很怕他。

有一次我带着弟弟上学,没事时我在弟弟的脸上用毛笔画了一张怪相。他发现后,走过来首先在我的课桌上直抽一鞭,只听“啪”的一声,桌面扬起一阵灰尘,我的心也随之一跳!而我当时是好不容易刚刚当上少先队员,正戴着鲜艳的红领巾,这使我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后来一次学习课文《董存瑞》,老师布置作业写一篇作文,我将课文照抄一遍,只将几句话互换了一下位置,改了几个标点符号,就上交了。结果可想而知,老师找我谈话,我始终一言不发,心里还颇不服,怪老师没有发现我那些改动的地方。

以后在批“师道尊严”时,我还多次以他的教鞭为题批判过这位老师。至今想来,当时我是多么的幼稚啊。

邓老师是当地有名的才子,他的毛笔字写得相当漂亮,村里有什么写作的事情都找他。他还有一个好行为受到村民的欢迎:他订了一份报纸,每天早晨就站在村后的高山上,用喇叭喊报纸上的内容,然后再到学校上课。这恐怕就是我们那里最原始的新闻传播形式了。

最使我难忘的是到完小读书。这是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因为这里同样有一个大祠堂,依山势而建,低处有楼,两边有许多房间作教室。这里离城市更远,交通不便,缺柴缺水。然而,这里有好些个从大城市来的很有学问的老师。据说这些人成分不好,都下放到这个地方接受管制。我的数学老师已过中年,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说一口很浓的北方话,还写一手流畅的斜体钢笔行书字。我很快就将他的字模仿得维妙维肖,他特别喜欢我,期末总要在我的作业本上用红笔写上一大段表扬鼓励的话。

这位老师还会讲故事,他给我们讲《红岩》,每晚一次,将一本《红岩》从头到尾讲完。他还能将篮球用脚踢得很高,使我们佩服不已。他的漫画也让我们喜欢,只寥寥几笔,一只动物就活脱脱地出现在黑板上。但他也很孤独,常常一个人在学校边的山上田间踽踽独行,或者望着远处的天边出神。有一次谁弄来一辆旧自行车,这在当时的穷乡僻壤是一件很新鲜的事情。他欣喜若狂,一下课就在学校边的小操坪骑来骑去,做着各种特技动作,让我们大开眼界。当自行车的主人走时,他依依不舍,一直目送着自行车消失在山间小道。

就是这样一位老师,却对自己的学生诚惶诚恐。每次他上课时,有一个很捣蛋的学生经常拿小石子打他的眼镜,他竟不敢作声。有一次批斗他,那个学生就拿着弹弓,用苦楝树籽作子弹打人,使他的头上脸上肿起了许多的包。我去看他,他却躲在宿舍里悄悄地流泪。见我进来,他擦掉眼泪。红着眼从帐顶上拿出一叠纸,却是一幅动物漫画。只几笔几画,一只栩栩如生的老虎就跃然纸上。我非常喜欢,他很郑重地送给我,但我当时不知什么原因却没有接受。他缓缓地将画又放回原处,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许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在为这个拒绝后悔不已!

现在,我也已到了比老师当时还大的年纪,如果老师还在,应该进入耄耋之年,但老师的教育之恩却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