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怀念故事

2023/02/05经典文章

怀念故事(精选11篇)

端午节的怀念

文/王鼎三

小时候,我不知道端午节的来历,问母亲,她说不出个所以然;问父亲,他说是为了纪念屈原。

长大后,我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也明白了人们为什么纪念屈原。

现在超市里、集市上有各种各样的粽子卖,而且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粽子,我却很怀旧,常常想起母亲端午节包粽子、挂艾蒿、用艾叶给我们洗澡、泡脚的情景……

端午节前,母亲还会将五色彩线戴在我们的手腕上、脚脖上,把香囊挂在我们的脖子上,希望我们健康、平安。

勤劳、节俭、坚强的母亲,总是起早贪黑地干农活、做家务,尽管我们兄弟姐妹多,但都穿戴干净、整齐。逢年过节,母亲总是想尽办法,让我们吃上一顿好饭,穿上新衣服。

现在又逢端午节,父母已经离开我们,兄弟姐妹聚少离多,自己的儿女也都长大成人。偶尔回老家,原来一望无际的苇园不见了,田园有些荒凉。如今的端午节,虽然物质丰富了,文化味儿却少了。想到自己没能像母亲那样让孩子们过上永远难忘的端午节,我便觉得有一种失落感、孤独感,因此更加怀念小时候的端午节,怀念无私的母亲。

记忆里的栀子花与母亲

文/begone

我曾在别处说过,我是一个让母亲心疼的孩子。

——写在前面的话

在一好友空间看到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的一句话,“我是一个文人,碰巧会做建筑而已。”我在想我们在各自的生活里,是不是也只是暂时的扮演某个角色而已。而那个最最本真的自我,是否早已埋藏在了性格与灵魂的最深处,不见踪影。

像我这样的一个年纪的孩子,大多怀念童年的美好,怀念那些无邪的笑靥,怀念那些卷着裤脚打着赤脚一起玩耍的伙伴,怀念小时候的自己。我也怀念啊,怀念老屋前的栀子花,怀念母亲在水杯里插上栀子花后满屋的清香。

在我记忆里,和大多数的人家一样,老屋前有一块大空地,当地的方言称之为“台子”,家家户户都都希望自家的台子越大越好,仿佛那象征着某种地位的高低。这样的一块台子,于那时的我们是一块圣地,因为足够大,所以我们能在上面打弹珠、“斗鸡”、“跳石子”、跳橡皮筋、踢“火烧云”,等等等等。想想那时的我们玩的多么有花样啊,那又是多么的快乐啊。快乐,好久没有真正的体会过那样的感觉了。

我真的不是一个喜欢花的人,对于花、草、树木,直到现在的此刻,我依旧不敢肯定的认出某种花,不知道这是不是也叫做另一种“花痴”。可是,老屋前的那一棵栀子花树,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在我记忆里悄悄的占据了那样让我难以忘怀的地位的。我依稀记得,我家前的那颗栀子花树开的花特别大、特别香,隔壁家的姐姐都曾在我家树上摘过。当然,她是问过我,经过我同意的。因为,母亲每天晚上都会去数那树上的花朵,多了少了,都是逃不过她的眼睛的。现在想想,母亲也是一个爱着栀子花的人。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传统的中国男人,有着传统的礼教思想,当然这里的传统礼教不是那些古老的三纲五常,而是书本上称为“思想道德、文明行为”的东西。这些东西的植根,应该得因于外公的。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父母就外出打工,而我则去邻村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记得小时候,每天都会有一堂“思想政治课”等着我,而上课的老师就是外公。我想我应该是要感谢他的,要不是他从小管教,我不可能在童年的大多数记忆里都被周围乡亲们称赞,他们的称赞都会提及到两个词语“家教”和“懂事”,可能这是那时的农村人所认为的最好的两个词语,我也同样喜欢着。我喜欢别人夸赞我是一个有着家教的孩子,夸赞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而母亲,在我后来长大一些后的记忆里,曾不断的跟我说过,她很庆幸我是一个有着家教、懂事的孩子。现在想想,那时的我作为一个“儿童”,好像也“被留守”了一把。

后来,到了初中。父母都回来了,据说是在家里长辈的劝说下回来的,而理由就是我。因为,我上了初中,大了,担心我不受两位老人的管教了,担心我变“野”。而事实证明这是明智的,因为我的一位堂兄作为对比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当然,这是从大人的角度来看的,而那位哥哥曾经,也将永远会以我儿时的崇拜对象活在我的记忆里。

也就是这样的时候,像所有的有过外出打工经历的农村人一样,回家拆掉了老屋,建起了新的两层楼房,砍掉了那颗栀子花树。当然,那时的我也是相当的高兴,甚至是兴奋的,所以完全不会感觉到栀子花树已经不在。因为,我终于可以在家里爬楼梯了。那时的我,当然不可能想到多少年后我会如此的怀念老屋的格局,怀念老屋前的那棵栀子花树,怀念那白色的栀子花。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慢慢长大,而记忆里衡量一个人大小的似乎不是年龄,更多的而是年级。读书,成绩,成了母亲对我极为关注的一个方面。庆幸自己在成绩这条路上,并没有让只上过小学的母亲失望。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不止一次的跟我说过,她和爸爸一生都是农村人,而这辈子最大的追求就放在了我的身上。她说,她希望我好好读书,将来走出农村,不要像她那样一辈子都过的这么苦。她还常说,我的努力,是她甘心吃苦的唯一理由。

记得,第一次高考,说好了不让母亲来学校看我,可她还是来了。她带我去学校外面的馆子里吃饭,像母亲这样一个地地道道的勤俭的农村人,是万万不会想到自己去下馆子的。她怕我生气,一路上跟我解释,说是自己本来在田里捡棉花,可是乡亲们都说她怎么不去陪我考试,说得她不好意思,就来了。我无意考证她是否撒了谎,我想那也没有必要。

可惜我第一次的高考是失败的,我选择了复读,她对此极为支持。我感谢她,因为复读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而言,经济上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再加上我的失败对她心灵的创伤。好像记得我因为分数太低,去复读光“调节费”就交了3000多,再加上高四一年的各项费用,我一直觉得那对她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后来,她告诉我的还是那句话,只要你自己努力,我就心甘情愿的吃苦,在田里哪怕累死,我心里也是高兴的。

我也是有过叛逆的,像每个青春期的孩子一样。记得高二那年,不管母亲说什么,我总是喜欢跟她对着干。对她说话,也总是粗声粗气的,甚至蛮不讲理。她好像也是发过火的,但很少很少。后来,她告诉我说,你每个月就放两天假,我舍不得跟你吵,就由着你了。还有后来高四,因为手机被没收而跟班主任对着干,她也是费了不少心的。还好在那样一个总体成绩不那样突出的班级里,我在班级名次上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各科老师都帮着我说好话,事情很快就解决了,而她也就省了不少心。

我还记得高一那年的平安夜,我打电话给她,告诉她今晚是平安夜。还记得,那年我故意借同学的MP3带回家,就是为了让她听一首歌,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然后让她猜歌名。我想,那时叛逆的我,也还是没有忘了送给她些些欣慰与感动的,但我深深的知道,这与她给予我的那样一份爱啊,是远远的不够的。

2010年的夏天,应该是她这辈子最高兴的一段时光了,因为我高考的分数超过了湖北省的一类重点线,也就是说我过了“一本线”。这真的是一件值得她高兴的事,虽然现今的我深知就读的这样一所一本学校,并不是多么大的荣耀。可在她所有的记忆里,这应该就是一种无上的荣耀。假若真的如此,我愿意这个谎言继续下去,至少让她也可以多高兴一些。若这是一种自私,那就原谅我这卑微的自私吧。我相信,我是不会让她失望的,我又怎会忍心让这样的一个人失望呢?

也许从2010年的9月开始,从我踏上湖北开往徐州的列车开始,她的心就对另一块地域、另一个地名产生了无比地牵挂——徐州。她常说自己老了,好多东西都记不清了,甚至连简单的计算都不灵活了,在买菜的时候都不会算账了。我知道父亲不是一个温柔的人,而她常常只有把苦水像我,她至爱的儿子,吐露了。可我是一个内向的人,哪怕是在她的面前,我也没法对她展示我的温柔与体贴。我一直觉得她过的很苦,可她总是说,只要我努力,她就情愿吃苦。

大学开始,我像一只被束缚了多年的风筝,突然挣脱了握在她手中的线,一学期就给她打过两三次电话。她说,她那个时候天天都在想我,在担心我。毕竟,这是我第一次离家千里之远。后来,也许是我懂了一些道理,我深深的记住了那样一句话“你不想家,可是家里人在想你”。我开始一周给家里一个电话,有时候接电话的是爸爸,都不善言谈,说不上几句就挂了。可我还是相信这样一个电话能让她安心,哪怕并没有听到我的声音。

每次跟母亲讲电话,她总会说到三件事:1、好好学习。2、做人圆滑点,跟室友同学处理好关系。3、照顾好自己,钱不要省。而第三件事则往往是以代爸爸交代的口吻说出来的。我说了,我是一个让母亲心疼的孩子。因为我一直觉得自己在大学里的学习不够努力,我的同学关系处得也总是不好。她说过要我学着圆滑,可惜我是学不会的,也是不愿意变成那样的。我知道,她是吃够了老实的亏的了。

母亲的生日就快到了,按照西方的习惯,似乎是要给母亲送上一束康乃馨的,可惜以前的我从不曾送过她花。而现在的我,也没法送去一朵花。

假若可以,我倒是愿意给她送上一只栀子花。

怀念老冰棍儿

文/尚崇霞

天热了,老公批发回来一大袋冰棍儿,女儿扒拉着袋子说:“怎么都是老冰棍儿呀?不好吃!”

我说:“这才叫冰棍儿,现在的冰糕太香甜,添加剂多,还不解渴。”说完,我和老公一人拿一根老冰棍儿,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小时候,卖冰棍儿的一进村,村里就热闹了。家境稍好的,给孩子买一些,一家人笑逐颜开;没买的,孩子哭闹,弄不好小孩还要挨打。

母亲看我们眼巴巴的样子,摸摸衣兜儿,就跟卖冰棍儿的商量,要一根稍微化了些的,两分钱。人家怕冰棍儿化也乐意卖,我们就欢天喜地地拿着冰棍儿舔起来。

有一年,我腿上长了疮,父亲在城里上班,把我带到他们厂矿的医院看病,这让我有幸吃了很多冰棍儿。父亲喜欢把硬币放在桌上的小盒里,我想吃冰棍儿时就拿着钱去买。到我痊愈回家时,我攒了一大把小棍儿,有二三十根,把姐姐气得不吃饭。她说爹偏心,给我买那么多冰棍儿,她也要随爹来城里,也要吃那么多冰棍儿。爹就在牡丹花开时领我们去公园看花。等爹返城时,他就用他的加重自行车驮着我们,一路上笑声不断。

那年头只有三分钱、五分钱的两种冰棍儿,却让人吃着有种透心凉的满足。现在冰糕品种多了,却记不起哪一种好吃,幸亏现在还有老冰棍儿能让我们忆起那些流逝的岁月!

其实,回忆那些岁月,不是怀念那买不起冰棍儿的时代,而是怀念那不容易得到的快乐及全家团聚的幸福感。

相见不如怀念

文/剪烛西窗

1.

2012年春节,收到燕子的祝福短信时,我正在与家人喝着茶,聊着天。平静的心海,忽然被署名为燕子的短信弄得怦然心动,仿佛冥冥中的一道灵光穿过大脑,瞬间唤醒了我的记忆,一切开始变得扑朔迷离。

燕子,是我高中时的同学。那时她常戴着厚厚的近视眼镜,一脸的书卷气。毕业以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同时失去联系的是我那懵懂的青春。那段岁月,因再无人经过,所以恬静,安然,一如十八年前转身离开时纯真的脸。

因为燕子,竟意外地让我找到了小徐和可可,遗憾的是没有人有小梅的消息。而可可和小梅,是我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有放弃找寻的当年最要好的朋友。班级群慢慢开始扩建,并迅速红火热闹起来,于是,所有的记忆,开始如潮汐般,一波又一波的踏浪而来。间或有人上传了当时的旧照:纯真、青涩。直到在群里看到那张旧照片,依次是小梅、可可、我和小徐,依稀恍惚着旧时模样。看着小梅那清纯的笑脸,想着辗转反侧得来的消息是她已移居美国,心里不禁想起,大洋彼岸的她,是否一切安好。然后,每次,我们私底下里都会唏嘘不已,相片中的她依然巧笑嫣然,可伊人却不知所踪。

昔日的同学,慢慢浮出了水面,往日的片断也偶被他人提起,那些早已模糊了,远去了的岁月,如云烟飘渺不断,并渐次清晰成缕。最后终于鼓起勇气向唯一留在那所学校任教的老师,亲自打探小梅的下落,每次看到那幅旧照,看着她的模样,我的心总是有一种隐隐的遗憾,哪怕是大洋彼岸也好,我也希望能找到她一丝一缕的气息。

依然记得,那天清晨,手机里突然收到那位老师发来的短信,只是简短的显示着小梅的联系电话时,我的心是怎样的狂喜和难以置信。直至我迫不及待地拨通那个号码,多少年的期待重逢也没有电话接通前几秒来得深刻,激动。直到她的声音通过电波传到我的耳际,我确认了是她后,只说了一句:“你知不知道,我找了你很久很久很久,比很久还久。”便再也说不出话来,直至她也在那边怯怯地叫出我的名字。我的心,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仿佛直到这一刻才安放。

昔日那张旧照上的四人,终于凑齐在不同的城市,而心却是如此贴近。于是,每晚,开始在网络聚集,温暖得如同当时年少的我们,每晚睡前进行的卧谈会,各自躺在自己的被褥里,不曾疏离。许许多多的过去,许许多多的点滴,我以为今生我都不会再触及,现在却如同被一点一点揭开的封印,慢慢浮现,复苏,清晰。随着慢慢复苏的,还有许多的人和事,以及无法追忆的过去和一去不复返的青春。而青春,是一个多么青涩而熟悉的字眼,读来不禁让人热泪盈眶。

2.

激情,约见,会晤,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

三月底因故回到故里,本城里昔日的所有同学在间隙里安排了一次小小的会晤,那种一见如故的亲切和淳朴,轻尔易举地就打动了我。仿佛除了岁月,一切都不曾走远。依然清晰如昨,在夜光下,与小霞拥别,与大雄,老范等人一一握别,那种自然而然的亲切,让我有些不真实的感觉,毕竟,我们曾经隔断了十八年。直到郑校将我送回,而这次的会晤,完全是郑校的一手安排,让我竟意外,更感动。或许,当年,很多人并无太多交集,但是初次见面的变化或未变,依然能够一眼分辨得出来,突然之间会让你觉得,原来大家都已经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五月初,燕子、小徐、可可、小梅,还有武汉的男生和县城里的代表在武汉安排了一次聚会,场面相对壮观。聚会的当晚,我因无法出席,唯有对月感叹,想着,只要能见上一面就好了。好在,她们在兴致高昂的当晚也没忘向我现场直播,所以,我似乎也在与她们聚着。

后来,群里开始商讨一场大型的同学聚会,或国庆或春节,或江城或本城。大家群情激奋,最后敲定在国庆在本城。为了这次的约见,我早在七月份就开始了准备和调整。所以,七、八月份原本由我接送孩子回老家过暑假,结果委托爱人代劳。明里是为了自己国庆回老家看望母亲和小女儿,暗里却是藏了这次顺便约见的私心。

随着会见日子的临近,同学们也开始了信誓旦旦地表决参与。特别是几个女生,除了一个失去联系,其余的八个应该都可以出席,而她们之间,就有我最最想见到的可可和小梅,我的心禁不住地开始了欢喜雀跃。男生里,当初曾经向我施过恩惠的几个,也有可能会出席,心里莫名生出许多温柔的慈悲。只为曾经的遇见,是在那最纯真的年代。

第一次,当小徐告诉我,首先是小梅不会参加时,我觉着是那么地遗憾,都不敢亲自同她确认,直到后来,再问她时,已肯定告诉我不会回本城,如果在江城,姐妹之间倒是可以安排一见。其次是可可,摇摆不定,一会儿是工作安排不过来,一会儿是心理安排不过来。我便开始偷偷祈祷,但愿她的工作不会影响到她的行程。直到后来,已得知工作完全不会影响她时,我就偷偷地乐了。谁知,后来,她竟是告诉我,可否只在江城一见?如是几番,我便开始不着痕迹的激将。直到最后,我再也不敢同她确认是否会变卦,因为我很怕她对我说抱歉,而我只是想能够再次遇见。可是,当她开始也游说我可否在江城见一面里,我的心便没了底,心里也就有了薄薄的她可能会爽约的预见,只是想不到见与不见,竟会让她如此纠结。

小徐还是断断续续地说着可可会和她一起于前一天就回本城,而我心里,真地没有如期的欢喜。可可的见与不见,说了不算,只有真真切切地见了才是遇见。我的行程比预期计划提前了一天,虽然辛苦,倒是觉得值得。毕竟,有些东西,还是珍贵得如同昙花,一旦错过,怕是再也无缘待见。

3.

聚会的前一天晚上,小徐致电给我,她已到本城,女生就只有她和燕子出席。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心开始无缘由的冰凉,可可到底还是不肯来。如若小梅和可可都没能参加,这场宴会再盛大,于我,怕也是要逊色了吧?这样想着时,我的心一度打起了退堂鼓。可是临阵脱逃,到底不是我的本性,虽然这样的场面,我已是非常的不愿,但还是不想因为我的缺席而造成自己或者任何人的遗憾。所以,我依然前往,只是这种前往,已夹着几份不愿。

等我赶到威尔顿酒店时,立即与出来接我的小徐和燕子撞了个满怀,情不自禁地来了个深深的拥抱。燕子,几乎没有任何的变化,依然是当初的模样,就算她走在人群当中,我也一眼就能认出她来。小徐与当初倒是判若两人,如若不是之前的近照我怕是不敢与美女相认了。

最终只有十五人参加聚会,女生三人。原打算午餐简单一些,因下午要向三角山进驻。谁知道,男生们个个豪情万丈,酒桌称雄。如果说,前一天还有些深深的遗憾,那么此时,看着依然那么熟悉的面孔,那么地一见如故,特别是当年曾恩赐于我的文浩也能如期出席时,只是看一看他那依然纯真的笑脸,我便甚觉心安。何况,有成为联系大家枢纽的燕子,如果不是燕子,我不可能会找到我曾经心心念念的她们,还有小徐,虽然平时彼此喜欢动些唇枪舌战,但见面时的熟络,已深入心底。所以,再也不觉遗憾。遗憾的应该是那些爽约和不能参加的人,也许这一次的遇见以后,再见已是遥遥无期。

吃过午饭,一行人就租车向三角山进军。一个多小时后,到达目的地,并开始入住到山庄,然后便是自由活动。大雄带着我们几个女生和潘杰一行五人,顺着三角山正门到侧门开始踩点。一路山势稍微陡峭,行人不断。对于多次攀登的大雄来说,这里的山路已经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所以,他一路讲解,一路带队。林木与翠竹相映成趣,山风与树叶相互颔首,山泉一路跟随叮咚,石级一路蜿蜒向前,斜阳隐没在竹影树梢之间,偶尔也会透过隙缝在我们的脸上打个照面,似乎在向我们表示欢迎。环境清幽,空气洁净。在半山腰时,因离人群远了,显得有些静谧,我们也不觉放低了脚步,生怕吵醒了山里的精灵。隐约间,木鱼轻唱,暮鼓声声,逡巡远看,是一座气派昂扬的庙宇,闻得这般的木鱼轻击暮鼓敲打,怕是也要洗掉几多的愁肠别绪吧?旋即,人声鼎沸,不觉已下得山来,徒手信步,旁支侧道,只为次日一早的攀登踩点热身。

晚餐时,男生们依然是义薄云天,个个开怀畅饮,酒不醉人人自醉。七分情谊三分酒意,只为难得的一聚。酒足饭饱之后,大家K歌跳舞,兴致正浓,焦处忽然开始发威喊口令,要求全体立正,稍息,训话。如此,反复,三番五次以后,全体捧腹大笑。原来,焦处已经达到极嗨的顶点,非常投入而又不厌其烦地示范喊口令,直到被大家拖出KTV的他,不必借用话筒,声音依然铿锵有力,堪比军威啊。抑扬顿挫的口令声响彻在山庄原本静谧的夜空下,我们实在无法抑制地放声狂笑,那时光,仿佛也迅速倒退回到了从前,如果大家聚在操场上,集体挨训。

历尽千辛万苦,总算安抚了焦处,夜空又回复了宁静。小徐和男生们开始了麻坛盛会,我和燕子与耗子和班长在茶厅里喝着茶,聊着天,时光倒也过得飞快,直到夜风吹来阵阵凉意,我们不觉也困了,遂道别晚安。

不知是茶浓,还是是情浓,还是因为在陌生的环境,我竟一时无法入睡,和燕子看着电视聊着天,直到小徐回来,才开始慢慢睡去。

4.

早早地,男生们就开始在楼下喊着吃早餐,收拾妥当,自阳台望下去,看他们在楼下,一字排开,翘首等待,忽然感觉是那么的熟悉,仿佛又回到了那纯真的校园时代。

餐桌上,焦处的酒基本上已全醒了。问及昨晚的训话,大家自然又是一番开怀大笑。只是焦处自己,倒是一脸的茫然,因为他完全没有知觉,不知所为,不知所云。呵呵,看到我们个个说起就狂笑不止的模样,自己倒也是忍不住地跟着傻笑,我们也就越发笑得厉害了。

吃过早餐,有远道赶路的,有亲人同行需陪同的,有临时有事的,到最后可以去登山的只有我和另外的六名男生了,松青带着孩子在山脚下等我们下来后,一起打道回府。

由于喝酒和熬夜,男生们已经没有爬山的兴致,我想着以后再来三角山怕是没多少机会了,如果到了此山,而未到达山顶的话,就太遗憾了,所以,我不停地鼓吹大家。大伙到底还是不忍拂了我的兴致,所以欣然前往。依然是大雄带队,一路打气鼓劲。才爬了没多远,大家才想起,都忘了带水,对于喝酒、熬夜、抽烟的他们,原本就缺水,这会儿更是渴得嗓子冒烟,郑校几度要打退堂鼓了,就连老范也一再地说着上不去,焦处现在是再也喊不出口令了,大雄替他喊了几嗓子,完全没有那个韵味,就连小江也是走走停停地,居然还会恐高,走到边缘处,就喊腿发抖。潘杰到是不错,对于爱好户外运动的我来说,这样的山峰自然不在话下,想想,我爬过的那么多山,海拔,高度,远远超过了这里,呵呵,不过是小儿科罢了。

一路经过了棺材石、蟾蜍石、石洞和山寨,很快就到了山顶,再穿过一线天,到达了摘星台,在通天石上合影小憩,迎客松苍劲有力,颇有好客之道。山顶凉风习习,头顶蓝天托着白云朵朵,让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若不是行程另有安排,倒是要好好地感受天地精华的妙处,到达此山,可以说不枉此行。

坐在返回的车上,大家谈笑风声,意犹未尽。沿途断续有人先行告别的,到最后吃饭的只有六人。虽然参会人员没有预期的理想,但从头至尾的经历,确确实实地告诉自己:不后悔,不遗憾。如果还有,就是那已预见的不见。

5.

聚会已过去了半个多月,群里也开始渐趋冷清了,各人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上忙碌着,奔波着。或许,大家的心中又开始慢慢的淡化远去。但是,我依然清晰地记得,从开始到结束,它们如同倒影般,一笑一颦,一举一动,都让我记忆犹新,特别是与小徐和燕子临别前的深拥,挥手,心里忽然想着,再见,或许就不易了吧?

其实,人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遇见。有些人,就在你身边,或许转身以后已是天涯,再也不见。而有些人,以为不可能的遇见,某一天就那么突兀地出现在你面前。就像许多年前的某一天早晨,在去上班的途中,我临时改变了一下惯常走过的路线,结果在那个路口,偶遇了多年以前的一位来此出差的朋友。后来,他告诉我,那天早晨,他特地站在那个路口,心里在想:“会不会在这里遇见小邓?”虽说是无巧不成书,但如果不是我突发奇想地突然变更路线呢?则是怎么也不可能会相遇。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轻而易举的遇见呢?就像是人生,我们奔赴在不同的轨道上,永无交集。直到有一天,我稍稍偏离了一下我的轨迹,你也稍稍偏离了一下你的轨迹,于是,在相交的那一点,我们遇见了,从此以后,或许再无交集,剩下的便是曾经遇见时的怀念了。

都说“相见不如怀念”,可是,如果连遇见都不曾有过,那么,我们又拿什么来怀念?怀念只是遇见的一种期盼,是比遇见更深的,更刻骨铭心的一种想念。

怀念我们家里的那条狗

文/九满

小时候,我们家养了一条狗。它聪明灵敏,有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尖尖的耳朵和黄色的鼻梁。我非常喜欢它,给它筑了一个坚固而温暖的狗窝。

它有没有思想,我说不准,但感情确是有的。每次我从外面回来,一拐进家后面的那条小路,它就蹦蹦跳跳的跑过来迎接我,咬一咬我的裤管,舔一舔我的手掌,嗓子里发出“哼唧、哼唧”的声音,似乎它全部的欢乐都融在这里面。于是,我把它揽在怀里,摸摸它的头,它似乎很享受的样子,闭着眼睛,摇着它的那条黄尾巴。

我从堂屋走向灶房,又从灶房走到门前的那口小塘,它也从堂屋走向灶房,从灶房走到门前的那口小塘,眼沁沁地,让我知道它对我的一往情深。

我做作业的时候,它安静地躺在我的脚边,将它的下巴放在我的脚上,不停的哼唧、哼唧,一副幸福的神态。

没事的时候,我喜欢带着它去四野“拉练”,它跑起来很逗,头一摇一摆的,看起来笨笨的样子。我躺在田埂上想着我的少年心事,它便对着我的耳朵说着狗语,声音很亲切,一句接一句,像在讲一件事,又像是在向我叙说一种道理。那眼神里,似有千言万语,想把它知晓的东西都讲给我听。我一动不动,似乎在认真地听着。可是,我哪里听得懂它的狗语呢?

我去上学,在阴凉处休闲的它立即爬起来送我,我进了教室,它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我在外面玩耍,一会儿它就找过来了,跑过来扒我一下子,我想,它肯定是一觉醒来,在门口、在屋里、在床上都找不到我,才寻到这里来的。

大多时候,狗静静的躲在那属于它自己的窝里静静地蹲卧着,想着它的未来,做着它的少女梦。我随便叫一声:“喂!”再等十秒,它就停止它自己的事情,迅速来到我的身边。它在我喂它吃的时候,更是做出一种很期待的样子,我喂它几粒米饭,它吃完后又贪婪地看着我并摇着它的狗尾巴,欢快地叫着:“哼唧、哼唧”,好像在说:“再来几粒吧!”它吃饱喝足后,悠哉游哉地舔舔我的脚,亲亲我的手,似乎是在向我表示某种谢意,并表演我教它的“地上打滚,匍匐前进,奔跑,捡回我的棍棒”等动作,惹得我一阵阵感动。

渐渐的,我们一家人都视它为家庭成员之一,连当初最反对养狗的母亲曾手指它对我说:“我们人类还不一定比狗好,甚至还不如狗,不如狗忠诚,你看,不论主人富贵贫贱它都始终不离不弃,默默跟随。”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母亲的话,领悟了狗的品行,将自己潜移默化地养成了一个孝顺、爱家、顾家的人。

据说,狗的见识,会让一个走遍天下的人吃惊。它知晓什么是人,什么是鬼,而且它还能驱鬼。在它的叫声里:长叫人,短叫鬼。它用它的吼声,提醒人们是该防贼呢还是该防鬼了。我想,鬼的话它是应该可以听懂的,每当出现“呜呜呜”的鬼叫声,它就像听到了号角,得到命令般疯狂地叫起来,整个村子,甚至相邻的几个村子的狗都一齐叫起来,鬼就不敢进村了。

晚上,人一睡着,村庄便成了狗的世界,喧嚣一天的人类再无话可话,土地和人都乏了。狗就在某个地方,与它的兄弟姐妹说着儿女情长,抑或与它的男友谈婚论嫁。偶尔意味深长地叫上一声,像是在给村庄听,又像是在给它们自己听。有时狗语大作,狗的声音在夜空飘来荡去,将远远近近的村庄连在一起。那是人之外的另一种声音,飘远、神秘。大地之上,明月之下,人们熟睡的躯体是听者,土墙和土墙的影子是听者,路是听者,它的兄弟姐妹、它的情人都是听者。

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也成了一条老狗,这时的它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它认识村庄里的很多人,经历了村庄里的许多事。它眼看着我们家缺吃少穿,眼看着我一天天长高,眼看着我的父亲某一天被抬着出了家门就再也没有回来……慢慢的,它不再在乎那一根猪骨头,也不再在乎飘进它耳朵里的那些风言风语了。它已经成为我们家的一部分,也成为村庄的一部分。

那年,下柴市轰轰烈烈的打狗运动开始了,说是狂犬病在某地肆虐。村子里的侩子手叫我把连着绳子的项圈套在狗的脖子上,当时,那狗太信任我了,它还一个劲的拿舌头舔我的手,完全不知道当时自己面临怎样的处境。侩子手见我套住了它,就走过来接过我手中的项圈和绳子,用项圈死死地勒紧狗的脖子,用棒槌狠狠地敲打狗的头颅。那一声声的狂吠哀鸣,在撕着我的心。我受不了它的哀号声、挣扎着望向我的眼神,那是怎样的震惊、悲屈、绝望与痛恨啊!再看母亲,早已背过身去,泪流满面,她实在不忍心看它这悲惨的一幕……

后来,母亲见我很怀念那条狗,便问我,再养一条狗吗?我摇头,不了。我不会说出和母亲一样的话,可是我们都知道,那条狗在我心中,在我们家人心中都是无可替代的,即使我们可以用新生的生命来填补我们对逝去的情感的空缺,可是,我更愿用缺位的方式来对它做永久的祭奠。

怀念战友秀阳

文/王炳臣

59岁的战友权秀阳,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清楚记得出殡那天,近千名战友从祖国的不同地方冒雨赶来,满含热泪送他最后一程。

秀阳去世这一年来,我经常梦见和他一起写文章、搞演习、实施导弹试验……我们相识34年,曾朝夕相处,亲如兄弟。至今我还保留着秀阳的微信,时不时会跟他说说话,以这种方式,告慰自己,秀阳没有离去,他还活着。

同乡战友权秀阳,安徽六安人,1979年入伍,本科学历,身高一米七九,瘦长脸,黑皮肤,浓浓的眉毛下,有一对不怎么大却炯炯有神的眼睛。他的性格刚强中带些稳重,话不多,有悟性,善于深层次的思考。秀阳做人大气,做事有分寸,心胸宽广,诚实厚道,善交朋友。秀阳会抽烟,但抽得不多,爱喝酒,酒量不大。

1985年,中央军委整合资源百万裁军,我担任新编旅的首任作训科长,秀阳任作训参谋。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秀阳角色也不停在转换:我任旅参谋长,他任作训科长;我任旅长,他任导弹团长。一路走来,大家知根知底,多年的共事与观察,我对他非常了解,他是那种首长非常喜欢的那类型参谋:军事素质过硬,善于出谋划策,是一位出色、称职的防空指挥人才。每当在一起研究战备训练遇到的重难点问题时,他总能拿出与众不同的对策来,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肯定,他是全旅公认的多面手。他对高炮、防空导弹的研究很深,射击理论、射击计算、射击指挥和标绘首长作战决心图,是他的强项。我还清楚记得,1989年参加集团军比武,秀阳以绝对的优势荣获第一名。

几十年的共同学习工作,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同志情、战友谊,互相敬重与信任,理解与支持,往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知道对方的意思。

2001年,我赴蚌埠军分区任司令员,秀阳转业到镇江民防局任副局长,虽然不在同一个地方,但我们之间联系沟通从未中断,每次我回镇江,都会找机会凑一起喝几杯,唠唠嗑,叙叙旧。

记得2017年7月28日,秀阳电话告诉我,他查出患肺癌,我当时呆若木鸡,不敢相信,心想就在前几天,我从南京回镇江,他还利用周末陪我钓鱼喝酒,看上去身体壮实。那天吃饭时,秀阳还提醒我,要多想开心的事,适度锻炼身体,上午9点左右吃个苹果,喝酒不能过量,晚上不要熬夜……秀阳住进江滨医院后,请来北京专家做手术。之后的一段时间,在他爱人的精心护理下,秀阳恢复得很好。那时,我每周与秀阳通一次话,他说每天早上打太极拳,吃饭、睡觉很正常。

秀阳患病期间,无数次跟我说:“自己检查出肺癌后,心里极度悲伤与恐惧,时常自言自语说,我不是肺癌,我不会死,我还没有退休,18岁参军到部队,奋斗了几十年,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面对秀阳强烈的求生欲望,我只能尽力安慰,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去年初,秀阳的病情稳定了,精气神不错。但为防万一,秀阳用几天时间跑了镇江三个公墓群,经比较后,最后选定了石头岗营房对面的长青园公墓群。他跟我说,他自己开车,曾多次在不同时间段,来到自己挑选的墓地,面朝西能清晰地看见导弹团部队的活动场景,听到导弹团官兵唱歌、喊口令及操作兵器的声音。我还跟秀阳半开玩笑地说:“由全团官兵陪你,心里踏实,不孤单。到时我来跟你做邻居。咱们共同保佑老部队在强军路上奋勇前行,看到我们的人民军队一天天强起来。”

光阴似箭。转眼间,秀阳离开我们一周年了。这一年来,他的音容笑貌始终挥之不去,仿佛还在我们身边,他根本就没有离去。今年清明节因疫情影响,我没能去为他扫墓,总感到有件事没有做,心里甚是牵挂。前段时间我回镇江特意到秀阳墓地看看,为他擦拭了墓碑,点上香烟,洒下美酒,以寄托我的哀思。

怀念父亲

文/罗迦玮

正月十四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不仅是元宵节的头一天,按当地习俗,许多人家在这一天就过上了大年春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是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祭祖宗、吃汤圆、看灯展,很是喜庆和热闹。而这一天于我而言,却是父亲的祭日,节日的喜庆氛围,已在心底激起了我思念的浓烈和酸涩。月圆之夜不忘祖宗!阖家团聚之时,慈祥可敬的父亲在我跪拜焚烧的青烟中,仿若腾云驾雾的圣者——来到了我的梦里、心里……

父亲的一生顺逆跌宕,却始终忠孝耿直、公正廉洁,从不阿谀奉承于人,只敬业于工作,安心过普通人的平静日子。他恬淡而寡言少语的性格,不等于毫无原则的逆来顺受。也时常会在不可再忍受或继续目睹龌龊事的情况下,拍案而起,慷慨激昂,一番天地相通而大义凛然的话,仿若惊涛骇浪,吓住了胡作非为的人,由此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赞誉。

父亲的这种秉性,应该说是那个年代的多数老同志所具备的好品质。虽然凭此得不到什么名利的青睐,但活得率真和心安,一句好口碑就足以慰籍一生了。家乡解放时,积极参加农会工作、刚19岁出头的父亲就被当作“苗子”选送到省革命干校学习,从此成为一个少数民数干部,辗转在省城贵阳、黔东南等地的供销系统工作。参加工作吃上了“皇粮”,对于一个只上过一年私塾、当初还在老家海子里放鸭子的布依后生而言,算是天大的恩赐了。父亲由此有了“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喜悦和激情,有了精忠报国的感恩思想,在工作上的兢兢业业、做人上的刚直不阿,就不难理解了。

也恰是这种秉性,注定了父亲的一生是跌宕起伏而丰富的。父亲退休时得到了一个难于理解的“编外干部”身份,与他早在29岁时就是某县农资公司经理的职务是极不相称的。从干校结业分配到黄平县工作的父亲,可以说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凭过硬的业务能力和思想素质,在工作上得心应手,很快就获得了上级的信任和器重,工作不久便接到了上调省城的通知,可限于当时的交通条件和燃油紧张的困难,开往贵阳的烧煤汽车一个星期才跑一趟,眼看着报到的限期将至,父亲提议一同前往的同事干脆一边步行、一边等过路的车辆。但因同事的犹豫,也因父亲一人也不敢独行而延误了时间,一纸电报通知下来就变成了就地安排和提拔。当上了农资公司经理的父亲没有什么后悔和怨言,在工作岗位上干得充实无比,被县里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对象。

可在入党即将获得批准的前夕,父亲因为查处一县领导老婆贪污食堂粮票而不听人劝阻的行为,一夜间招致了报复,入党的事成了“泡影”。率真的父亲虽有所遗憾,但并不气馁,只当作自己还需要在磨练中提高罢了,对待组织和工作的热情丝毫未减。但善良的父亲当时根本未料到此事对他今后造成的不良影响,文革初期,老家一桩枪决土匪的事被人黑白颠倒,当时身为农会副主席的父亲被诬告成泄私仇的报复者,由此遭到了革职查办。在父亲的强烈诉求下,久拖未决的办案组才派人到家乡调查,激怒了明白父亲冤情的乡邻,调查人员一进寨子就遭到了“五花大绑”,也从而知道了事件的真相。原来被枪毙的土匪罪大恶极,曾在抢劫时杀了人,放火烧了寨子,被人民政府公审判了死刑。

父亲的不白之冤终于洗涮干净了,隔离审查也随之结束,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但曾经担任的职务已被人顶上,只被任命为县里兴修水利的副总指挥,热火朝天的建设氛围,由不得父亲去多想什么,起早贪黑的忙碌,让身体瘦小了一圈,意志却更加的坚定。当年的饥荒,未曾影响到人们战天斗地的热情。运动式的建设一结束,父亲就当上了先进。我曾经见到过已经发黄的表彰合影,有些浮肿的面容和瘦弱的身影,让我感动了许久。

随后一个接一个的建设运动,父亲几乎都参与了,所任的职务都成了临时任命。当年未曾料到其退休证上“编外干部”的身份就由此注定了。

文革后期,父亲为照顾独自一人在老家生活的祖父,举家调回家乡工作。原本很好的结局却又受到了折腾,同意接受父亲调来的某领导因突然“靠了边”,父亲与母亲的工作安排一下没了着落,全家人只能住进招待所等待,这一等就是三个月,苦闷的父亲一下憔悴了许多,烟瘾也更大了,眼看着我与大哥上不了学,从不求人的他就硬着头皮去找人,提出的要求也非常简单,就是只要有工作干,能早点把家安顿下来,无论分配到什么地方、什么单位都行。也正因为这一简单的要求,父母亲同被安排到一个偏远的代销点工作。接上祖父举家前往报到后,父亲才傻了眼,所到之地连一所小学校都没有,我与大哥上学的事又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要搭船渡过南盘江去对岸广西的村小学读书,途中的安全又无法得到保证,最后只好把我与大哥寄宿在姑妈家,去其所在村的小学读书。

我与大哥的离开,让原本想团圆的家又不能团圆了,心痛不已的母亲,为此常埋怨父亲的老实和无能。此时的父亲只能拿“别人在此能过,我们也能过”的话作无奈的宽慰了。但心中的失落和伤感,未影响到父亲的工作热情。农民出身的他非常体贴百姓的需求和所急,半夜三更起床为村民打一斤煤油已是习以为常的事,甚至还垫钱赊销生活用品给应急的村民,由此获得了大家的尊重,一声“罗伯”的亲切称呼,让父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代销点工作两年后,父亲因工作踏实得到了领导的信任,与母亲一起上调到区供销社工作,我们全家人也才真正团了圆。这于全家人来说真是一个值得喜庆的大事,此时的父亲也恰巧遇见了一个原在黔东南工作的同事,得悉那个曾让他“穿小脚鞋”的领导也最终因贪腐罪行没逃出法律的严惩,父亲就此有了一种欣慰和释怀,更加深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做人信念了。

父亲一生工作的认真和踏实,可从其退休后仍保存着的大摞奖状中得到具体的佐证。几乎年年当选上的“先进”,让父亲过得平凡而充实,也有了一生中最难于割舍的神圣追求,就是能够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可这个愿望却成了父亲一生追求而未了的遗憾。虽然父亲正直善良、工作勤恳,但从不阿谀奉承于人,也不拿原则低头的倔犟性格,时常让一些领导接受不了,老被误解为思想上还未成熟。但父亲从不气馁,对进步的追求已成为其精神的支柱和情感的寄托。

在我读大学时,父亲常写信勉励我要向党组织靠拢,要树立目标,积极追求上进。当得知临毕业的我已成一名预备党员时,父亲一封热情洋溢的祝贺信让我深受鼓舞。我从此明白父亲的夙愿和希望已经寄托在自己的身上,没有任何功名利禄的贪图,全是一种精神情感的信仰和做人应有的准则。我工作后,父亲当年的一名老领导有些愧疚地告诉我:“你父亲什么都好,就是人太直、话太硬,受到什么误解都不去找人解释。”

此番话让我深思许久、感慨许久。想必做人得讲原则,做事也得讲方法。唯有方法的得当和变通,人之间才会有思想和情感的顺利沟通,从而化解积怨、相互包容、形成共识,也就便于工作的开展和人生的进步。一生不会转弯抹角,也不会主动协调人际关系的父亲,就吃了性格的“亏”。这正如老学究张中行先生“人的性格决定了人的命运” 的论断,习惯于平凡生活的父亲,改不了骨子里与生倶有的秉性和志气,从不后悔正派的言行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影响,只把遭遇的不公视作歪嘴的和尚把经念歪了,对党的感恩和敬仰从未有过丝毫的动摇!退休后哪怕仅是一个曾经的“编外干部”,仍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大政方针,为国家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而欢心鼓舞。

可没有料到的是,在父亲理应安享晚年的时候,承寄着他毕生希望的我,却因一次莽撞的行为断送了自己一帆风顺的美好前程,给父亲造成了极大的精神打击,一夜间头发全变白的父亲再也没有了晚年生活的平静,时常抽着香烟,陷入了无尽的沉默和郁闷之中,以致患上了肺气肿,在恶化中离开了人世……

父亲的逝去,揪痛我愧疚难安的心!我的悔恨已无济于事,唯有修正自己、踏实做人、平安生活,才能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父亲一生虔诚的精神信仰,因其经历的坎坷和未了的夙愿令我时常感动,已成了留给我的宝贵财富,让我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做事,令我感激不尽。我将铭记父亲的一切,信奉真理,追求进步,踏实工作,不贪图名利,也不害人害己,按其意愿走好人生的路,只要有一个做人的好口碑就心满意足了。

如今,我对父亲的怀念,已成了一种忏悔和鞭策。天上的父亲一定会保佑我的!

怀念那些旧时光

文/鸢尾花

最近总是因了一件件小事,触动了那些藏在很久之前的记忆。怀念童年的天真无邪,怀念那些放学后去挖野菜的快乐时光,怀念那些和小伙伴们在田野里奔跑嬉戏的场景,怀念那些关于电影的记忆,怀念小时候每一顿饭菜中妈妈的味道。它们如一缕清新的风,轻轻拂过内心的深处,带着欣喜、带着幸福、带着恬淡的野菊的清香在心头弥漫……

当孩子们让我帮她们玩"撑交"的游戏时,突然,那些关于旧时光的记忆一点点在脑海中宛如画卷铺陈开来……

那时候,童年在现在看来,是那么的惬意。没有成堆的作业、没有各种各样被家长逼迫着去上的补课班、没有电脑的诱惑、更没有向他们一样过早成熟的心态,每一天都是快乐的时光。学校里,没有板起面孔训人的老师,没有因了作业而失去自信的小伙伴。更多的时候,以最原生态的方式过着每一天。尤喜欢春天放学后旧时光,回家之后,跨起小竹篮,便和小伙伴们去田野里去挖荠菜,回来之后蒸成窝窝头,咬一口,都是一股野菜的清香,那时,觉得那就是世上最好吃的美味。其实,喜欢的是那份回归自然的舒适和自由吧。还有每到周末,那田间奔跑的一群群小伙伴,时而捉着迷藏,时而玩着过家家的游戏,都丰富了那时候的童年时光。

曾记得那时的校园教室门口有一颗枣树,上面有一个大大马蜂窝。调皮的我在每次经过它的时候,总要去晃动那棵树,也不见有马蜂袭来,便向小伙伴们炫耀:"马蜂怕我,它们不敢蛰我".在小伙伴的起哄和怂恿下,无奈去用更大的力量晃动那棵树,结果惹来马蜂的围攻。直到他们吓得乱跑,我被蛰了满头疙瘩,被老师亲昵的抱在怀中,抹着清凉油却还沾沾自喜。

还有那些关于电影的记忆。每到下午放学,如果看到村庄正中的大路上挂上了电影屏幕,那份欣喜雀跃已经在心中漾开了花。本来踢着小石子走路的姿态就会变成了飞快的跑回家,然后一趟趟乐此不彼的搬着凳子去占正中的位置,仅仅为了看电影的时候可以近距离的看到画面。还要催促着母亲早早做饭,然后就一次次徘徊在家和那场准备上映的电影场所之间。那时候的电影有时候并不都是孩子喜爱看的,有喜剧、戏剧、枪战、偶尔会有一两个加演片,如果是动画片那就是孩子们最喜欢和最盼望的了。那份观赏时的专注不亚于现在看动画片入迷的孩子。若是本村没有电影,听说邻村有,也会在爸爸的陪伴下,摸着夜路赶去,虽没有在自己家的优越感,更多的时候跑到了土堆、柴草垛、或是树杈上,若是连这些地方都没有,只能坐在屏幕的反面去看和别人左右颠倒的画面,但是,那仍是心底最美好的记忆!兴致勃勃的看着至今看来也没有多少稀奇情节的电影,那时候,却是大人和孩子心中最美的精神食粮吧。如今,电影、电视、电脑都已普及,孩子们却缺少了那份快乐而又值得回忆的童年!

童年里的记忆还有那些打木耳、玩陀螺、拾骨头、丢沙包、掉手绢、斗鸡、吉吉林砍大刀等游戏,我曾经问过我的学生,你们知不知道这些,在他们摇头的时候,我更多的时候感到了辛酸。物质不再缺乏的今天,孩子们的童年留下了什么?游戏仅仅是网络中的、电影的记忆也是影院里的、那些原生态的东西,他们没有经历过,等他们长大后,她们的童年时光留下的是什么呢?留给我们每个成人值得好好思考……

怀念旧时光除了怀念童年之外,还怀念妈妈的味道。妈妈做的饭菜的香味;妈妈在灯下一针一线纳着鞋底落在墙上的影子;妈妈在冬日来临时糊在木窗上的窗花;妈妈用灵巧的双手把不富裕的日子,过的一样如花般幸福的流淌……那些记忆,温柔了童年,绚烂了曾经,丰富着那些年贫瘠却不缺少爱的过往……

旧时光,宛如一张张的老照片,泛着黄却又记录着曾经;它们在成长的生命中扮演着快乐、单纯、天真、无邪,它们又在回忆中让我们一遍遍重温着幸福的味道。那些年,那些旧时光,那些幸福的味道,其实都和物质无关,它来于内心深处的满足、来自于活的淡然却又丰富的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当你的欲望不断的膨胀,当你对物质的需求远远超过了能力范围之内,你是否能够回忆起那些年的幸福时光?

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那些记忆、那些旧时光,一定能帮你、也能帮我感悟生活的幸福原来也可以这样……

鸢尾花落笔与2013年7月31日晚

QQ:763433429

村夫与渔夫探望耕夫怀念樵夫

文/赵春华

我打电话给李伦新先生,他说在无锡华东疗养院疗养,时间长了,很有点寂聊;他说老丁(丁锡满)的突然离去对自已打击极大……我一下子理解了他的心情,我说我约甘建华就在这两天来看看你,他很是高兴,说等着你们来,这里可以安排你们的食宿。

唉!时光若能逆袭,该有多好呵:

十多年前的一个春雨潇潇中,我把李伦新和丁锡满带到朱家桥沥江果园里,那绯红的桃花那莹白的梨花引得老丁诗兴大发,吟诵起唐诗来了,老李听了也把笑声洒在了桃花梨花丛中了;又一年夏日炎炎时,他俩兴冲冲从外地赶来马陆葡萄研究所,大啖单传伦精心培育的葡萄新品种,老丁还写下了甜蜜的赋文……就在前年吧,老李有新书在上海书展上发布,邀我参加,我没有入场卷,老李说你来好了,我在门囗等你就是了。是日,我带了孙女前往,在书展门囗,老李和老丁早早地候着呢,让我十分感动!

唉!时光若能倒流,该有多好呢:

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老丁邀了褚水敖季振帮朱蕊甘建华还有我等十位上海作家去澳门采访,我和甘建华对澳门老街感兴趣,两个人转悠了整整一天连集体吃晚饭的时间都错过了,只得随便吃点东西填饱肚皮了事。我和甘建华十多年前给新民晚报组稿时就相识相知了,因此他在长宁区有时邀作家写稿也邀我参加,既有才情又很有情义的一条汉子。前年国庆期间他又邀老李老丁和我去浙江长兴一游,老丁因有诗词协会之事未能同去。我在长兴发信息给老丁,说风景如何如何美,我们三人游得如何如何开怀,很有点诱惑的味道……

肯定是去年夏秋之交,老丁老李甘建华等几位上海友人到大裕村渔塘钓鱼,中午吃饭时大家侃大山,说我钓鱼门槛精。我说我生在农村,我是渔夫嘛。建华说我也在农村呆过,喜欢农村,所以微信名字叫村夫。老李说自已一直是头辛勤耕耘的牛,笔名就是耕夫呀。老丁不加思考脱口而出:我从小在天台山放手砍柴,我乃樵夫也!大家拍手大笑,齐声说好。

这天跟老李通话后,我立即给建华联系,建华在电话里盘算了一阵,立即敲定了去无锡的日子,并说由他开车。

小暑交大暑,热得没遮处。抵华东疗养院是正午时分,老李高兴得不得了,在食堂里叫服务员添了好几个菜,并高声说:今天大家一定要喝一杯。开了一瓶石库门黄酒,建华要开车的,只抿了一小口,老李平常也不喝酒的,这天喝了半杯,剩下的都倒进我的”酒囊”里了……饭后,老李安排好我们的住宿后稍息片刻便沿着太湖散步,在管社山庄漫步……傍晚,开车到无锡热闹地段吃农家乐菜,大家抢着买单,老李生气了,拗不过他,只好由着他。

在无锡灯火璀璨时分,建华开车往华东疗养院驶去,一抹淡淡的哀愁弥漫上来,建华不无伤感地说:如果老丁在,他一定会坐在后座的……大家默然了许久。

第二天吃过早饭,告别老李,我们返沪了。10点39分老李发来一条信息:“太湖岸畔相聚虽短暂,情真意切将记忆久远!到家了吧?盼告。”

老李在疗养院里还在写他的回忆录,耕夫还在耕耘文字;建华也时有佳作见诸报端;而我继续每周到江苏钓一次鱼……老丁,你在天堂里还“砍柴”吗?

怀念那些年

文/浅墨书清语

一直以为,回忆是所谓老去的人们才会去做的事情,而忘记,是时间赋予我们的与生俱来的能力。直到后来慢慢发现,太多绝决的想法是一时兴起或一厢情愿。人生总是充满很多的无奈,于是渐渐适应很多的事情。因为它不是一部电影,不能快进,也不能重播。人生只是一江水,要么流动,成一条活水,奔流入海;要么静止,成一潭死水,映春夏秋冬。可江水永远不能倒流,人生亦不可能重来,于是,过去的那些年便成了或死或活的深深浅浅的回忆。

记忆总有些不可思议,那时朝阳东出的风景,宛如电影中的象征性镜头,在我的脑海中反复着。身临其境的时候,几乎未曾意识到那片风景,未曾觉得它有什么撩人之处,更没想到这些年后仍念念不忘,这也许是岁月唯一留下的用以描述那些时光的歌句。

如果说现在是人生的左岸,那过去的那些年,便是人生的右岸。如今站在左岸再看那右岸的风景,多了一些幸福的味道。也许那就是为什么斑白的老者总是喜欢讲过去的故事;为什么我们会常常追忆过去;为什么我们总喜欢在脑海的底片中,去搜寻过去的黑白照片。

我们喜欢回忆曾经的那些年,并躲进过去。如果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那我们是不是也错过了很多?

回望过去的那些年,一个小小的玩具,能高兴得睡不着;打架的小伙伴,第二天依然牵着手去上学;冬天挤一个被窝的好友;第一次恋爱苦涩的分手;走出家门背井离乡……如电影倒带般的慢慢闪现,演绎着曾经酸甜苦辣的我们。

但现在的我们,又走了这么远的路,都懂得了,有些人,一旦错过了便永远错过了;有些情,一旦离开了便永远不会再回来。走过的路已经回不了头,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回不去了。于是,我们怀念过去的那些年,怀念那快乐的简单;怀念那没有金钱味的友谊;怀念那懵懂的不夹杂现实的爱情;怀念那浸着汗水的理想;怀念让我们感动的一切过去。

岁月如歌,低吟浅唱,可我总爱把你深情地凝望。过去的那些年,因为你总能带给我久违的欣喜,湿润我干涸的目光,我爱你,过去的那些年。虽然在无意间错过你,最终化作了云,化作了雨,或是化作了一个遥远的、不再归来、不再触摸的传说,但是每每想起,嘴角弧度的涵义,我心明了。

怀念婆婆

文/旷智敏

妈,您知道吗?2015年8月6日,农历6月22日,对于我们全家是个永远悲痛、暗淡的日子。当所有人都沉浸在梦乡中的时候,我们兄妹一个一个被一阵又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从爸爸凄厉的痛哭中得知您已驾鹤西去!惊闻噩耗,全身颤栗,五脏如焚。于是,从新疆,从株洲,从衡阳;坐飞机,转高铁,赶汽车,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最急切的心情往您身边飞奔。可是,当我们争分抢秒从各地赶回老家,赶到妈妈您的身旁,您已面容安详,四肢冰凉。我们一声声呼唤,您却无动于衷,任由我们孙辈声泪俱下……

妈妈,您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只要得知我们将回家,您早早地就做好了各项准备:最可口的饭菜,最舒适的被窝,最好的生活用品,以最亲切的笑容迎候我们。可是,今天,当所有儿女,孙辈从四面八方,从各个岗位,齐聚您的跟前,您却脸色苍白,面无表情。任由我们痛哭,任由我们呼喊。我怎么也不愿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两周前,我不是还喂了您满满一碗饭吗?就在昨天,先生出差前,不是还告诉我,家里一切安好吗?可是,今天,妈妈这是怎么了?

舅妈们都安慰我说;“节哀吧!***妈生前总跟我们念及你的好,作为媳妇,你对妈妈已经照顾得很好了!”妈妈,听到这些,我更是悲痛难陈。媳妇对妈妈的好,舅舅、舅妈们无一不知;而妈妈对媳妇有多好,只有媳妇心里最清楚。

自从我结婚后,从妈妈您这里感受到的是无尽的关怀、爱护、甚至偏袒。尤其是在我的儿子—您的长孙出生后,为尽量解决儿子与媳妇两地分居带来的困难,您毫不犹豫,您只身前往,肩负起照看孙子的重任。十年如一日,洗衣做饭,孙子上学放学的往返接送,您不辞辛劳。更难能可贵的是,视媳妇如亲生女儿。在衡阳市二中至今还流传着一段佳话。婆媳朝夕相处多年,住同一院子的人有的竟以为是母女!甚至有人为此打赌。认定是母女的人说,她多次和妈妈同往菜场买菜,在别人看来再时新的菜、再香的佐料只要媳妇不吃,您一律不买。

媳妇下班后回到家里,总是有同事带着小孩不断地来要求解答疑难,批阅试卷。次数多了,妈妈您总是试图跟来人解释,媳妇太辛苦,在学校要教育学生,在家里还要照顾孩子,请别人多加谅解。媳妇的同事们当时心里可能有些不舒服,可事后没有不为媳妇有这样心疼自己的婆婆而感动的。媳妇不善做家务,想洗洗碗,妈妈您也总是不让,因而,经常会为了洗碗而抢来抢去。在衡阳期间,妈妈如果要回老家,先会把回老家期间衡阳的生活安排得妥妥帖帖。儿子单位偶有人故意调侃妈妈说:“您的儿子长得这么高大,怎么找了一个个子这么矮小的老婆。”妈妈您底气十足地回答:“不要菩萨大,只要菩萨灵!”有人故意打趣说:“听说您的媳妇不太会做家务。”您十分骄傲地回答:“我媳妇书教得好!”有人说: “你家媳妇衣服可买得不少。”妈妈您总是自豪地说:“我媳妇是老师,每天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上课,穿得漂亮、体面些是应该的。”这些“经典名句”,这些经典故事至今还在衡阳市二中媳妇的同事中流传,让媳妇的同事们羡慕不已。

妈妈,每当我从邻居们、同事们那里听到这些掌故,媳妇的心里不知有多温暖,简直幸福到内伤。都说婆媳是“天敌”,谁会相信我们婆媳感情赛母女!

妈妈您不只对自家人关怀备至,对左邻右舍也是热心肠。您宽厚为人的美德,在邻里乡亲中有口皆碑。谁家老人生病了,急着去问候;谁家媳妇生小孩了,您忙着去照顾……

随着孙辈们的逐渐长大,辛苦劳碌的妈妈眼看即将轻松一些,颐养天年。孰料,天不遂人愿,没有任何征兆地,一次检查中,妈妈被查出小脑萎缩。随着病情的加剧,妈妈开始视线模糊,开始目光呆滞,开始连最亲近的人都不认识……我们心急如焚,我们无可奈何。

多年婆媳,一朝离别。忆想往事,情何以堪!忘不了,您的盈盈笑意;忘不了,您忙碌的身影;忘不了,您卧榻不起的情形;忘不了在病床边陪您痛、陪您苦、陪您熬,为您抹泪的场景……您的离开,让我们从此成了没娘的儿;您的离开,让父亲从此成了失偶的孤雁。从此以后我们回到家里,推开房门,再也看不到您慈祥的面容……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妈妈!您带着一辈子苦累、一辈子磨难、一辈子牵挂告别了人世。但愿今生的苦,能换来来世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