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月亮散文

2023/01/15经典文章

月亮散文(精选20篇)

遥远的桂花树

文/风轻叶蝶舞

你小的时候,每逢中秋节,我会拉着你的手,到咱们宽敞的大院子里赏月,并指着遥远的月亮上影影绰绰的部分说,那里有一颗桂花树。你总是好奇,你说,桂花树在哪里?它究竟长的怎样?于是我就会把桂花树的来历详细讲给你听。

那时候你还小,似懂非懂。你总是会问:桂花树为什么长在月亮上了呢?为什么那么遥远?我又告诉你,因为月亮属于每户家人,于是高高挂在天上,于是家家都会月圆,桂花树也属于每户人家,于是家家都有桂花树,你就是我月圆夜守护的桂花树。那时候,我们母女一同赏月的时光,即使天上阴霾,只要你在我身边,月亮始终是圆的。

我痴心地一直守护你,只是没有把你守护好,你这颗桂花树苗啊,你离开属于这所院子里的月亮,到别的院落里去了,可是每年的月圆夜,我仍然在咱们那所大院子里,痴痴地守望你。

还记得你三岁那年,你已经从奶奶家来到我身边,你逢人便骄傲地说,我有一颗月亮,我是一棵桂花树,我妈妈总是在月亮上浇树。那时候听到你故事的大人们都会哈哈大笑,告诉你快去赏月吧。

由于断乳早,你始终依恋奶水瓶,那时候我哄你入睡的最好办法就是一瓶热牛奶,看着你香甜地抱着奶瓶,满足地喝完一瓶牛奶酣睡的样子,我会痴痴地傻笑,你这颗小树啊,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你总想离开我的守望去找你的朋友们。小伙伴们结伴来寻你,你那样欣喜若狂,也难怪,谁让你是我心头月上孤零零的一棵桂花独苗呢。你小小年纪,很有自尊心,我记得同院的伙伴敲开了咱家的们,那时候你正美滋滋地躺在床上用奶瓶喝着牛奶,听到敲门声,你一个鲤鱼翻身坐起来,迅速爬下床,来不及放下手中的奶瓶,小伙伴们已经闯进来,你镇定自若,藏在身后的一只手轻轻把奶瓶放到了妈妈的梳妆台基上,那一幕,被我偷偷看在眼里,并偷笑了很多年。我知晓你那点小心思,你是怕小伙伴们取笑你,三岁了还在挂奶瓶。这件事,我对我的好友若干都讲出去了,你那点小秘密,早已不是秘密,但是你别怕,我讲出去的时候,是很自豪的,我是讲给大人们听,她们都为你小小年纪能够急中生智而竖大拇指呢。

守望你好像是妈妈那个时期的唯一使命。“桂花儿生在桂石崖哎桂花儿要等贵人来哎桂花要等贵客到哎贵客来到花才开哎哎~”,那个时候妈妈总是满怀希望地唱着这支歌,守望着桂花开放,守望着那份幸福。记得学前班那年,我为你报了剑桥英语少儿班,那一年的雪特别大,下的特别多,风雪中我用一辆二八的自行车带着你去上学,途径高柱村内坑坑洼洼的街道,街道狭窄而泥泞,路遇雪天,更是寸步难行。可是妈妈与你风雨无阻,记得有一次妈妈不小心带着你摔了一个很大的跟斗,担心的我回头先去抱你,看看你有没有受伤。上天保佑,你居然没有哭,我动动你的腿、胳膊你都说不疼,求学心切的妈妈带着你又继续上路了。由于摔得太厉害,自行车的脚蹬都被摔弯了,我们母女只好步行,到很远的拐弯处,让自行车修理叔叔帮忙后才得以骑行。若干年后回忆这段往事,妈妈好后怕,怎么这么粗心,怎么竟然把一支幼桂这么不放在心上,摔伤了你可怎么办,还好是妈妈一心守望你的慈心感动了上苍吧,那次的你竟然毫发无伤。

上小学了,学校要临时面试,你与同伴们排着队,像一株株幼树一样等待着检阅。当你面对老师的考问,对答如流地进行完毕时,老师们的脸也笑成了一朵花。从此,呵护你的人又增加了许多,高老师,石老师,她们那么宠你,那么欣赏你,班会上表扬你,并多次对我褒奖你,那么细心浇灌你,你也在校园里恣意快乐地成长着。你当上了学校小广播站的小喇叭了,值得惊喜的是,从此你学会了小记者的本领,定期与每个班级约稿,组稿,改编小广播站广播栏目,什么心情怪怪豆啦,青苹果乐园啦,小科学草莓屋啦等等,妈妈都忘记了,那时你组稿的能力是15分钟,各班约来的稿件都被你这个小小编辑以神来之笔编进栏目里,用你那有些沙哑的小嗓门快竹倒豆一样撒播出去,让全校的老师们,同学们,都悉心聆听着他们的校园之声,都为有你这个小喇叭而喜悦。你这棵小树啊,呆在我身边,带给了我多少自豪。

上初中了,学习的内容忽然有了很大变化,难度增加,要学的知识增多,你突然有了不适应感,你不再名列前茅了,甚至排在了班内20名以后。鲜花和掌声突然离开了你,你变得有些失措。那个时候的妈妈每天守着你,甚至希望帮到你,晚饭后不再出门锻炼,而是陪在你身边,希望能对你有所益助。眼看着你一篇一篇的题海,你学啊学啊,似乎有做不完的作业,有几次深夜两点你仍未入睡,最后实在困了,告诉我,妈妈,早晨五点一定叫醒我,那时的妈妈看着你那个心疼啊。可是题海如战海,此海不过,就过不了高考这一关,倘若过不了人生战海那个最初的端口,起点就低了,狠狠心,妈妈也只能眼看着你闯过这一道关。

人这一生啊,关隘太多了,高考关,就业关,婚姻关,这三大关隘是决定人生命运的关键所在。围绕着这三个关隘还布下了更多更繁杂的小关、迷阵。洛克菲罗曾经说过,“人生就是一场伟大的战役”,闯关的战役伴随着一生,可想做人有多不易。如今你已是研一的高材生了,所学知识又上一层楼,学校可以教你书本知识,但不能教你任何方面。在人生的跋涉中,一路前行,一路汗水,路过走过的或许是山花烂漫,也或许是悬崖绝壁,有无数遇见和无数的别离;有时候山穷水尽,有时候峰回路转;有时候平平淡淡,有时候浪高流急,你只有在闯关中一步步历练,一步步成熟。

这些年,你也经历了人生中的一些关口,该来的,不该来的,在离开妈妈的时间里,希望你成熟些。妈妈老了,在妈妈眼里的那株桂花树是那样遥远,遥远地只有清辉,但妈妈在这里依然守望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因为你是我的桂花树……

荷湖月色

文/李孟书

天刚放亮,我来到遗爱湖公园九曲桥上摄影。

那湖光倒映,月亮沉浸在水里微微泛红,将金色光芒洒在荷花上。荷花玉立婷婷,一张淡红的脸,依偎金灿灿的叶子,正含羞待放。

我陶醉了。这不正是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吗?!荷花下有三条小鱼,不,好多好多的小鱼儿,在湖里游荡。鱼儿们一会钻进水底,一会把头浮现水面。瞧,有三条小鱼在水中游戏,似乎在与月儿接吻,似乎在调侃月亮,似乎想把月盘蚕食掉。

月亮大了,小鱼儿将她吞下去的难度更大了。于是,小鱼儿们有些烦躁了,喝了口水,一路游去,只好在泛红的月亮旁打了个喷嚏,留下三个小小的水泡。鱼儿一边游,一边问同伴:“怎么月儿比荷叶荷花还大?”“月亮当然比荷叶大。”“但我想:月亮是不会比遗爱湖大吧!”“对,遗爱湖能足足装下月亮!”同伴们在尽情的交流着。

遥望天宫的月亮,我不自觉地回味着小鱼那般晨话。其实,我的心是明亮的,早已深深感到:真正的“遗爱”,比天大,比月亮还更大!不然,苏东坡是不会在《遗爱亭记》中写道:“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来歌颂徐太守的功德,说他是一个好官,人走了,老百姓还怀念你。他告诉后人,这才叫遗爱。

我思索着,思索着,又不禁自觉地将目光倾注在遗爱湖里荷花上。我真的再也按捺不住,急忙举起摄影机,“咔嚓”一声,似乎吓着小鱼水了。小鱼儿却把头扭动一下,摆着小剪子型的尾巴,猛力向远方奔去

……

此时此刻,我的“荷湖月色”诞生了。

月亮

文/程新中

月亮一直是独身,我对她充满了爱慕,我心里的白正是她身上散发的光芒,明媚而略带忧伤,我总喜欢在寂静的夜晚,等待月亮爬上山冈。

当她盛开,星宿的米粒散去;夜晚的叶片变软;风无事可做,它们自己吹动自己。

我隐居秦岭,像位修行的高人,陪伴着每个夜晚。月亮多么温柔,在我古代情怀的新房,烛火被一阵风收走。

是一朵夜来香,月亮月亮,谁人的心才能盛下你全部的芬芳。

清泉

文/流泪的小鱼

晚风轻轻吹来,拂过发际,有一种温柔的凉。这种清凉是奢侈的。进入伏天,总能感受到一大把一大把的热,从熹光微露,短暂的含蓄之后便是烈日登场。在街上行走止不住的慌张,于是你想若是雨天该多好啊!

雨就这样不急不缓地下着,你闻到一种空气的清新,你感受到一种清凉。你的心性早已习惯了冷静,哪怕是一点冰冻,也会合了你的意,自己变得放松起来。在燥热与喧哗中你感到自己像一只被茧缚住的蛹,无法呼吸。

华灯初上,纳凉的人渐渐散去。你坐在广场的喷泉边,两条腿轻轻地荡来荡去。你感受到了自由。你热爱自由。每当看到天上的风筝、飞翔的雄鹰、路上骑着自行车的旅行者,你的心中都会跳出一个词:自由。你渴望自由,它不是衣食无忧,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一种心灵的解救。它不是心事重重,也不是牢骚满腹,它是一种向上的追求。即使是生活贫苦,即使是劳顿奔波,也能拥有自由。自由就象花丛中起舞的蝴蝶,就像山间开得热烈的野花,就像牧羊少女轻唱的小曲,就如村边叮咚流淌的小溪,就如天空悠然飘动的云朵。只要拥有不受世俗羁绊的心,自由也是快乐。

就象今晚,你像孩子一样坐着,你感到了自由,一首欢乐的曲子在心头蔓延开来。喷泉在身后,水花跳动,抛向空中,又象碎玉般散落,它在妩媚地变换舞步,邀约着与之共舞者。抬头望那月亮,六月初十,已是半个,逐渐走向圆满。这样的月亮既有光亮,又不似圆月时张扬,你钟情这样的景象:人人都在追逐,登上巅峰,指点江山,认为景致全在那里,而你不擅长争抢,你留意路上的风光,它谦和它柔美,它在平凡处给你惊喜和希望。

这半圆的月亮、似乎带着一点忧伤。你忽然发现旁边有一女子,她静静坐在那里,痴痴地望着月亮。是的,她心无旁骛地看着月亮。神经专注、面容安静。轻风徐来,吹动她的头发,她没动,只是看着月亮,如雕塑一般。你想到了四个字:岁月静好。

一轮月亮,总能勾起人的遐思。一个夜晚,总能让人皈依自我。是不是这夜晚、这清风、这半月,像清泉,漫过你的脚踝,漫过你的双膝,漫过你的心灵?是不是化开了你凝结的心事,擦亮了你迷茫的眼睛?是不是觉得身边的人与事仿佛前尘旧梦,如云烟般轻轻地飘去?是不是觉得一切都可以放开,除了自由的心灵?是不是原本以为的生命之重,此刻已分辨得清;是不是搁置多年的少女的梦,在此刻苏醒?

她安静的姿态很美。人啊,总要在滚滚红尘中,不迷失自我。在某一时刻倾听自己,象清泉在静静漫过。

月圆,月缘

文/鬼玄子

夜半月更圆,疏星烁几点。及思觉身寒,情深已惘然。

——题记

不是只有八月十五才有圆月。这寒冬,干枯的空气都变得粘稠,月色随着夜的深度而多了温度。更冷了,只有树上的几梢叶未落,坚挺在凛冽,只有记忆里的渊源,不曾褪色。

我把衣服裹紧一些,一个人默默地看着空朗的深邃的夜,渐渐陷入回忆的漩涡。

小时候的中秋节总是过的很传统。在这之前的两个多星期,就跟着爷爷去他的老朋友那里做月饼。自己家带的面、油、红糖和瓜子花生,只是给那人一点钱作手工费。我喜欢选模子,但可能是嫌麻烦,到最后做好过去拿的时候,总是只有一种花纹。月圆的那晚,可就神秘极了。奶奶在九点半左右开始“献月明”,把一张年龄比我爸还大的小矮桌搬到院子里来,再把背面贴满照片的大镜子拿出来,用小茶叶盒儿支上,镜面朝着还在往高爬的月亮上。然后就可以摆上早已洗好的各种各样平时吃不上或者很少买的水果了。我问奶奶,“为什么要对着月亮放镜子呢?”她说是为了把月亮“请下来”,“为什么要上香和磕头呢?”她说是为了保佑咱们家安康幸福……

她再也不能多和我说些什么了,哪怕是两年前我开始觉得这个老人实在啰嗦无比。她永远逝去在这不断沦为历史的现实里,却是在我的心里驻足长存。

她是一个平庸而且不幸的人。她的一辈子有七十个春秋将近,却足足有一半的时间是躺在病床上度过的。我从我妈的口中得知,刚过门儿的时候她就卧病在床,坐月子理应是婆婆伺候这事儿也被外婆给接手了。她为大伯接连两胎都是女儿感到失落,也为母亲头胎就是“大胖小子”而乐的合不拢嘴。她无力经营家庭的繁琐复杂,却又对任何事都特别上心。记得小时候,我被爸爸揍,她颤颤巍巍拄着拐杖扒到我们的窗玻璃上,硬声呵斥“孩儿还小了么,再动手我就掀你一刮子咧!”于我而言,她就是这世上最对我真诚善良最体贴关怀的人了。我听我爸多次取笑我,“小时候啊,我和你说你是从这个小被子里裹着被捡回来的,你就哭了,然后抱着被子去隔壁找奶奶。”他指着那块儿海蓝的上面有星星月亮的图案的小被子说,“然后呢,你奶奶告诉你啊,‘这是你老子骗你逗你玩儿呢’,然后拉着你的手就过来教训我啦!”

以前我听到想到这些事情都觉得挺难为情的,但是现在,只觉有深沉的怀念。因为,当你在乎时,任何可以勾起美好回忆的事物都是变得那么弥足珍贵。后来,她查出肝硬化。一年要做两次手术,还得输血,到后来血管里流的几乎都是血袋里的了。她的病情也反复无常,有时病的全身发肿,神智迷糊,过段日子却又好的像个没事儿人一样,下床行走做家务连拐杖都用不着。甚至有一次复发,我爸把棺材都定下了,最后却又再一次的挺过去了。

我们以为她的生命可以用先进的医学技术无限延长,毕竟她还想看丹丹姐的孩子和参加我的结婚典礼,她还想再照一次全家福,她还想在盛夏吃一小口小布丁,她想做的事情太多了,却还是没能熬过来。她经常说,我的命是捡回来的,现如今是在奈何桥上徘徊,所以死了就死了,你们不用伤心。可是她从来不曾放弃对生命的渴求,但是却也对死亡从没有过畏惧。我这最亲的人啊,你走时我却不在身边。我还记得当时在三间屋子环顾无助的哭泣与低吟。我爱你,我脑海中常浮现的你的身影,如今在月下更加清晰。你的慈祥将不朽在我的灵魂里,我想,我应该就是你的生命的延续,我愿永远守护你!用我已经结实的臂膀拥抱你……我以为你,还活着!

温度一点一点下降了,圆月渐渐不圆了。呼出的热气给眼睛蒙上一道纱,银光泄在我的脸庞。思念的情绪缓缓退去,我转身往回走。依稀对圆月有所留恋,这是连接我与祖母的心缘。

校园里那轮不落的月亮

文/张恩浩

年年中秋赏月,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1985年我独自在校园中欣赏的那轮月亮。

那一年的初夏,父亲去世,而母亲也早在1974年去世,这让正在读高中的我彻底沦为孤儿。

中秋节那天,学校提前放假,老师和同学们都高兴地回家了。而我已经无家可归,因为回家对我来说基本没有意义。妹妹已经投奔出嫁的姐姐谋生去了,我乡下的家只是一所空荡荡的房子,更确切地说那只是一个孤单的家的符号而已。

这样一来,偌大的校园里只留下一个看大门的老头儿和一个孤独的我。

晚餐是一碗玉米粥和一点点咸菜,经济拮据的我甚至买不起一块月饼。好在赏月并不需要花钱,于是在月亮初升的时候,我便把自己放逐到操场上。

天空很清爽,那悬升的月亮如精美的银盘优雅而生动,月亮的旁边点缀着些许素雅的云朵,像散落的银白色的花瓣儿,飘逸而洒脱。树影婆娑,思绪斑驳。草丛里,蛐蛐不停地叫着,像刚出道的小和尚在诵经。此时,我不知道我是否误入了一个所谓禅的意境。但在这美好幽静的时段里,我享受着别样的孤独。在这清净的时空中,我可以不必理会世间的纷争,不去在意冷漠与温情,如裸泳在清亮的溪水之中,没有羞涩,没有拘谨,敞开胸怀,袒露自我。我让自己沉浸在宇宙赐予的浪漫的月光浴中,让肌体里每个细胞都尽情放松,自由活动……

皓月当空,而秋风已渐渐发冷。

我回到宿舍,索性关掉电灯,把自己扔到床上,头枕着自己的手掌继续看着月亮发呆。

我知道,我的人生已经没有驿站,我没有任何退路,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考大学将是一个永远不会圆的梦。我必须赤脚跋涉,风雨兼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知道何时出现在我脑海里的诗句,突然让我鼻子酸酸的,然后眼泪也竟然顺流而下。哭就哭吧,反正也没人看见,索性哭个痛快。因为没有截流,不大的功夫,我的枕头已经湿了一大片。

后来,我不住地嘲笑自己,“哭啥呀?天没有塌下来,你看月亮多美啊!没啥大不了的,男人嘛,就要自己有骨气,只要不懈努力,就会活的精彩,创造奇迹!”

1985年的那个中秋之夜,月光中有我的泪滴,这是我生命中永远也无法抹去的记忆,如一张老照片,不仅珍存着岁月的痕迹,而且还定格了一个梦呓。

蓝月亮

文/驿外微尘

很庆幸,有钱难买的少年之时,我就有一位诤友。他的经历让我早早的体验到人世的离合,悲欢,以至于成年后遭遇些人生变故,我能够处变不惊。

很庆幸,虽生于僻壤的非常年代,蒙学之初,我就有条件在文学瑰宝唐诗宋词里徜徉,使我日后能够将我的人生感悟行诸于文字。

我的那位诤友小名叫三毛儿,学名叫郑传河,我俩同岁,我比他小月份。我常喊他三毛儿,他嘴乖,总是喊我二兄弟。我俩同住一个湾子,从小在一起屙尿和泥,又一起报名读书分在同一个班级,关系好得只嫌多出一个脑袋。

有一回大概是星期天,我俩儿在稻场上玩抓石子儿,忽然一阵清风吹来一张发黄的旧纸,我抓住一看是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唐诗,现在连幼儿园的小朋友早已是耳闻目详,可那时上小学二年级的三毛和我还是第一次读到。也不完全理解诗的意思,只是读着顺口,感觉怪好。我和三毛儿一边玩耍一边你一句我一句地读着。因声音太大,被湾后的小柯听见了(多年后才知道,那张发黄的诗纸是小柯故意让风吹给我们的)。小柯跑过来问我俩,懂得这首诗的意思吗?我俩先点头后摇头。三毛儿扔掉手里的石子讨好卖乖地说,小柯,你要是懂得,当我俩的老师,给我俩个说道说道!小柯高兴地答应了。小柯是昵称,全湾的男女老少都这样叫。他是老三届高中生,学问很大,光砖头厚的书就有满满一大木柜。本来大队小学和公社中学争着请他去当老师,可不早不晚他父亲参加一个啥组织被错误的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自然影响到小柯的前程,他只好猫在屋里给生产队当记工员。满肚子的学问有人愿意传承,小柯自然高兴呀。他一字一句的给我俩讲解唐诗,讲得生动有趣。什么托物言志,望月怀远,明月千里寄相思…… 在溶溶月光下,小柯为我俩打开一扇扇古诗的大门。

我们在唐诗宋词的美妙意境中从2年级进入4年级,从8岁进入10岁,已经能够悟出唐诗宋词中最动人处莫过写别离、旅怀的诗。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人生第一次真真切切品尝唐诗宋词里的别离的滋味竟是好友三毛儿的离家。

按照事先的约定,三毛儿年满10岁就要过继给舅舅当儿子。他的舅舅姓孙,家住三河口,属湖北麻城,离我们湾子最少有30里山路,最麻烦的是要搭船过江才能到。说是江,也就是大型三河口水库。

自从知道离家的日子,三毛儿天天哭啼。

好友即将离去,我心里非常难过,还要违心的按照大人的意思劝说三毛儿。

离家的那一天,三毛儿新衣裳新鞋也不穿,死死地抱着走廊上的木柱子,哭得院子里的梨花在枝头乱颤。故土难离呀!娘把我拉到一边替我擦着泪,她自己却抽泣地说,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细伢儿离不开娘!终究胳膊终别不过大腿。满湾子男女老少含着泪轮番上去连哄带劝,三毛儿才一步三回头的上路。三毛儿平日嘴甜,腿脚勤快,湾里、学校人缘都好,邻里、老师、同学自发地送他。小柯还组织了一盘锣鼓,长锤扯的是《思贤》。悠扬的锣鼓,绵长的小号更增添别离的伤感。“座中泣下谁最多,江中司马青衫湿。”最伤心的莫过三毛的父亲郑大爷。

郑大爷本是朱洪武的老乡,自小和父母姐姐一起逃荒要饭相沫濡相依为命。老天还不怜见,一次遭遇土匪冲散全家,郑大爷自个儿流浪,8岁流落到大别山区被湾里的胡家收留,帮胡家放牛。胡家是财主不但没有剥削他,反而处处善待他,给他田地房屋,还张罗着给他娶媳妇儿。像他这种无根无袢单门独户仰人鼻息的主儿,找媳妇儿是千难万难。胡家不忍心让他当寡汉条子,硬是当家把一拐弯亲戚孙家的老女子说给他。孙家抹不开胡家的面子,勉强答应,但附加一个条件:眼看独生儿子结婚5年没有怀孕,磕头烧香也不见祖坟冒青烟,估计抱孙子的希望不大,要求将来捡了外孙过继一个舅家承继香火。也是郑大爷饥不择食,心想无非多生一个就是了,于是满口应承,签字画押。如今父子别离难免勾起童年那场生死别离之情,咋不叫他伤心!

一路期期艾艾,磨磨蹭蹭,好不容易走到江边码头,天已放黑,迎接的木船早已候在那里。三毛哭倒在地,不肯上船。一路伤心,郑大爷只是不停的落泪,此时再也矜持不住嚎啕地哭着冲上前去紧紧地抱住三毛儿。我的心也一痛一痛的。“人生自古伤离别”,此情此景,我才深深的体会到什么叫肝肠寸断,什么叫撕心裂肺。如果说以前背唐诗宋词是“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10岁的我便有沧桑之感。

主事儿的人赶紧将父子俩掰开,一番劝说,三毛同意上船,但要我和小柯同行。

小船经竹篙一点,倏的离岸,此时天已完完全全的黑了下来。一轮明月自东山尖蹦到天上,飘逸俊朗,洒满江清辉。江水清清,江水平平,此此情此景是“山随平野尽,月涌大江流”,还是“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小船欸乃欸乃地在江中游着,又是第一次夜游大江,若不是伤别,这景致倒是不错的。

三毛儿已停止哭泣,恢复平静。他拉住我的手低低地说,二兄弟,我不在家你要经常到我家去孝敬你郑大爷;小柯教你的新诗你要细心地记下来,寄给我……我不停地点头回答,好,好,好……他又对小柯说,你结媳妇的时候一定要对我说,我好去拜见师娘。小柯说,一定一定……惜别的话语装满小船,又流到江里,于是满江都是离情。

三毛儿有些高兴,提议说,我给你们背一首《明月夜留别》吧,大家齐声叫好。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三毛情真意切地朗读不免又勾起大家的伤感。我,三毛儿,小柯并排趴在船帮上,无语,各想各的心思。

“看,蓝月亮!”三毛低叫一声。

我一惊。这三毛儿莫不是伤心过度脑子出了毛病?“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连李白都说月亮是白色的,咋会是蓝色的呢。

我们顺着三毛儿手指的方向看下去,真真切切,水中的月亮确确实实是蓝色的。我和小柯啧啧称奇,是“春来江水碧如蓝”,还是“碧空如洗”的倒影将月亮染成蓝色的呢?小柯称赞三毛儿的细心和观察能力。三毛儿高兴地说,我都想通了,舅家就在岸上住,想家,想我爸,想你们的时候,我就到江边看蓝月亮。小柯宽慰地说,很好的精神寄托,就像我教你俩学唐诗。我兴奋地说,我以后也天天看月亮,你有啥心思就对蓝月亮说,我能听得到。于是,宽阔的江面上弥漫着欢声笑语。

月亮走,船也走。小船靠岸,月亮留在了岸边。

执子之手

文/包丽霞

八月的一个晚上,女儿接我下班,女儿说:我们去江边走走,初秋的夜晚,已是星月满天,微凉的风轻轻地在耳畔流淌,看着身边走过的一对对情侣,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于是脚步慢下来,想起那些栖息着的往事。

天上一轮满月,清辉四溢,片云微度,越发静谧澄澈。走在江边的林荫道上,忽然看见两个人站在江边的边缘上,手紧握在一起,抬头凝望那轮圆圆的月。在月光的背景下,如一幅静静的剪影。

刹那间心头一颤,往事浮现在眼前。十几年前,在这个酷似从前的秋夜,在圆圆的月亮底下,我也曾这样羞涩地拉着一个男孩子的手,望月不语。那无言的时刻,两心相映,如月般暇而无尘,彼此间流淌着的,是心底似水的柔情。那一刻,曾想过,就这样执手站到地老天荒,任沧桑在眼中幻灭,只有爱情是最真实的存在。于是心底有了浓浓的感动与感激,发誓要珍惜这份情缘,就算世事如何变幻,永不改变。

可是,最美的时光总是走得最快。当那份爱情失落在一个残叶飘落的季节,才相信,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什么是不能改变的。记得那个秋夜,落叶满地。天上依然有月,依然朗朗的圆,我们站在月亮底下,却已经散了那份牵手的缘。还是那月亮,还是那个人,周围却已是无边的凄凉和冰冷。望着那轮当初代表着圆满的月,他却说出了另外一句:“今晚的月亮圆得像个句号!瞬间,”心似乎碎成了一地的月光,而月光,还在固执地将我们的影子系在一起。

那以后的几年中,月亮在我心中从未再圆过,再也遇不见当初的夜晚,当初的情怀,是啊,一生中能有几回那样的夜晚。失去了另一只温暖的手,我感受到的,只是满袖的凉风。曾经以为可以一生一世牵着的手,风云过后,只剩下独自的守望与凄凉。那是多年才养好的伤,结了疤之后,在某些时刻,仍会阵阵地痛。

可是,在这一刻,凝望着那对牵手的人,嘴边也不知不觉地绽开一朵微笑。仿佛可以听见他们真诚的心语低诉,是的,这一刻,永远是最真实的。哪怕他们以后要面对分别的伤痛,有了这样的一刻,便也足够了。年年岁岁,月亮底下总会有人在倾心,也总会有人在分别,只要真心地去爱过,只要留下那样无悔的时刻,便是地久天长了。

心中豁然开朗,消融了心底的坚冰,涌动着温暖的情愫。再没有了那些哀怨,再没有了那些遗憾,有的,只是美好的回忆与真诚的祝福。是的,有过那样一个真实的执子之手的夜晚,有过那样一个两心如一的真情瞬间,就算被命运分开,就算不能与子偕老,也是死生契阔,也是无悔无怨。而天上的那轮满月,就是遥远青春中明明白白的心。

看着那对牵手忘情的恋人,我心里温柔地充满了谢意,满天的星光月色也闪烁着无尽的温情。此刻,我的心里,只有感激,只有感谢。虽然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窗,却为你打开了一扇门。

笋江中秋月

秋风飒飒,暑气日见消减。尝过新芋新薯,一转眼便是八月中秋了。

这正是泉州八景——笋江月色尽美之时。夕阳刚刚落进西边紫帽山的怀抱,那比脸盆还大的月亮就从东边的凤山升起,像喝多了荔枝酒的醉汉,懒洋洋地晃着。几条彩带在它附近游移着,像被它信手扯来又随手扔掉似的,变幻无常。

站在笋江石桥上放眼东望,沿江一带的竹林,间杂着荔枝树和龙眼树;背光的这面,翠绿的颜色已有些模糊。晚风中,枝叶轻轻摇曳,影影绰绰,拂着初升之月。抚着拂着,那月就顺着竹子一节一节地给拂上来了。到了顶端,月亮被那弯弯柔柔的竹梢轻轻地刷着擦着,渐渐地变小了,薄了,轻了。那颜色也越来越亮,像经玛瑙刀刮削得十分洁净的一个大金球。……

闻名四海的石笋古迹,位于一个小山岗上。岗上有一个天坛,据说古时候,在开元、承天两寺未兴之前,达官贵人的春冬两祭就在这里举行。坛上悬有“三千社稷”匾额,黑漆金字,十分壮观。坛前岩石稀奇古怪,各有形状。那块龙门鲤鱼石上还长着鲤鱼藤哩!石笋就竖在天坛旁边一个永不干涸的小池边,有野花芳草簇拥,高三米多,下圆顶尖,如春笋直立。

离石笋古迹不远,便是有名的笋江。沿江两岸的石堤,一色石砻出产的汉白玉石砌成,经历代风雨洗刷,呈微红色泽。岸上,长着一株株千年古榕,长须飘拂,形如龙飞凤舞。那些服色鲜艳的赏月人群,嬉笑着、交谈着,在岸上流连忘返。

此时,月亮已上中天。潮水定了,风静云散。江水明净如镜,圆月仿佛掉落江中,使人有如置身太空之感。忽有鱼儿跳跃江面,波影荡漾,满江碎银。不一刻,江水又复平静了。望见笋江石桥的十八个桥洞,水面上同时倒映着十八个月亮,像十八面青铜宝镜,闪射银辉,把江面映衬得如同白昼。啊,这就是民间传说的十八仙女提灯来了!东岸的清源山,西岸的紫帽山,双双倒影,在江底交颈而眠。据说,这山影就是天宫里的清源神童和瑶池的紫帽仙女,因互爱情深,触犯天规,被点化在笋江两岸三十里外。后来,他们真挚的爱情感动了月里嫦娥,于是在中秋佳节更深夜静之时,嫦娥带着仙女们提灯指引,让他俩通过江底暗道,聚会佳期。其实,这无非是月光的折射罢了,但时至今日,这个美好的神话,却还在笋江两岸的人民中,广泛流传着。

过了十八洞,那悠扬的南曲声就在耳际缭绕。举眼望去,岸上那个雕龙画凤的凉亭上,坐着两个人。抱琵琶的是中年妇女,唱歌的是姑娘。歌声贴着江水,满腹衷情,尽付东海波涛。这时,我的心都被这江水、这月色、这歌声熏得陶醉了……

月·扇·席

文/燕歌

月亮,扇子,凉席。将这三件东西联系到一起的,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避暑。

自我懂事起就一直喜欢月亮,尤其喜欢夏天夜晚的月亮。

夏夜月亮的美,是相对于天气的。在经过一天烈日灼烧,热浪奔涌之后,赫然挂上一轮冰盘似的明月,消散了暑气,洗净了夜空。它远远地静止在那里,带给人的是安宁、静谧与无尽的遐想……广寒宫中应该没有暑气吧,那棵月桂树想必也是挂满了寒霜,吴刚的斧头斫落,一同碎下的,除了树皮以外,想必还有泪珠凝成的寒冰。

月升,是美;月落,仍是美。

而我之所以喜欢月亮,因为月亮是与故事联系在一起的。

很小的时候,没有空调,没有电扇,那时的夏夜,人们还是睡在外面的,而我就经常在奶奶的身边,两只手托着下巴,看着天空的月亮,听奶奶讲故事。

嫦娥的故事,仿佛就是在奶奶那里听来的。

可以说,很多人在看着月亮的时候,都可能会想到自己小时候听过的故事,和做过的梦。

有月色的夏夜是凉爽的,蓝色的月光可以抚去每个人头上蒸腾的燥热,洒落一片寒凉。这个时候,孩子们无疑是最兴奋的,他们成群结队,在村子里奔跑,呼喊,捉迷藏……

当然,这种情形如今再也看不到了,电视电脑和网络游戏取代了这一切。

月亮更加寂寞,因为很少再有孩子托着下巴仰望她,孩子们的眼睛,都在盯着游戏中的嫦娥,在我看来,她虽然美艳无双,但却没有了愁绪,也就不再有遐想。

月亮更加孤独,因为连李白这样邀她对饮的诗人,也已不在,如今的人们大都躲在空调房里,吹着人为制造的冷气,不再享受她所带来的凉意。

月亮更加哀愁,因为她的故事,已经很少有孩子愿意听,喜欢听……

然而夏夜的月,仍旧明明亮亮的悬挂在那里。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水浒传里的这首诗,把两个阶级的差别写得甚是深刻。

而体现出这种差别的,应该就是那把扇。

公子王孙手里摇的,应该是折扇,这种扇做工考究,文雅轻便,是身份的象征,而农夫也是摇扇的,因为他们夏天里他们更热,但他们摇的扇,是蒲扇。

折扇流传了下来,而且越做越考究。

而蒲扇也流传了下来,可是一如千年以前,没有什么改变。

同样流传下来的,还有那股无边的热浪。

在中国的文化里,扇子可以作为很多的象征,而且这些象征,多半比避暑的意义要大得多。比如诸葛亮先生的鹅毛扇,那是一年四季都在摇的,还有很多达官贵人,扇子上有名人字画,顿时“雅量高致”,官商变成了文化人。

在我看来,他们的扇子,是身份的象征,并非看重它的实际意义。

而普通老百姓,才是真正使用扇子的。

小时候,田间地头,总会看到不少人坐在树荫下乘凉,摇着蒲扇。树荫下经常飞起一串串的笑声,有男有女,健康的,不太健康的玩笑,让农忙其间的人们可以扔掉一身疲劳。

在笑声当中,扇子除了作为乘凉的工具以外,还兼职做起了武器,拿在手中是单刀,扔出去是飞刀。

于是乎,笑声与蒲扇齐飞,汗水共骄阳一色。

而这种乐趣,现在也没有了,越来越多的工厂和住宅侵占了耕地,于是树荫下再也没有人乘凉,也就没有了笑声和蒲扇。

农夫的家里,也安装了空调,于是蒲扇便收了起来。我甚至有了种可笑的担心,农夫丢掉了蒲扇,是否也开始丢掉质朴?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性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席子这东西,古代是很常见的。

当然,席子也分凉席和暖席,大概夏天坐的,就是凉席,冬天坐的,就是暖席吧。而我小时候躺过的,则是草席。

那时夏天的夜晚,还可以看到满天的繁星,还可以看到匹练似的银河,我并不爱好天文学,因此也没有数过星星。更多的记忆,则是在草席上翻来滚去的折腾,让草席上那股天然的草香沾染上身体。

那是真正的自然。

我一直觉得,没有什么东西比真正的自然更加令人向往。

草席是用一种不知名的苇草编成的,由于睡的时间长,草叶已经软软的、顺顺的,躺上去非常舒服,而且透气。这种席子据说是从白洋淀运来的,为此,长大以后特意去看了孙犁先生的作品,还去过白洋淀,亲手摸过那些苇草,然而却再也闻不到记忆中的那股草香了。

而我长大一些后,家里就有了竹席。

这种席子很平,很凉,却很薄,不像草席那样厚,而且躺上去时,也不像草席那么舒服,而且睡得多了,腰背会发挺,因此还是怀念草席的。

于是我不禁在想,千年以来,农夫们铺着草席,摇着蒲扇,躺在一地白花花、清凉凉的月光下面,谈论着收成,贵人们卧着竹席,摇着纨扇,对着明月谈论神仙的时候,他们应当同样感觉到快乐,因为暑气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因此对于百姓来讲,只要有月光,只要有蒲扇,只要有草席,就可以渡过一个炎炎夏日了。他们的要求并不高,一直都不高。

我可以肯定,在将来,月光仍旧会有,蒲扇仍旧会有,草席仍旧会有,在某个月白风清的夏夜,仍旧会有白发苍苍的奶奶,摇着蒲扇,对着草席上躺着的小孙子,讲着月亮的故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那个没有月亮的中秋

文/宋有理

在人一生中,有些事会忘得一干二净,有些事却深深地印在心底,稍一触动就会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前几天接到老同学的电话,说想回当年下乡插队的村子看看,问我能不能去。这让我一下子想起了40多年前的那个风雪中秋夜。

1968年6月10日,年仅17岁的我作为张家口首批下乡知青,走进了张北县白庙滩公社元山子大队库经堂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生活的苦,劳作的累,咬咬牙就能挺过去,最难忍受的是远离父母,被思念和孤寂所带来的情感折磨,尤其是中秋一步步临近,心头所萦绕的那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惆怅,更为难以排解。

心情怅然,天公亦不作美。八月十五前一天,竟然毫无征兆地刮起了白毛风雪。天地间仿佛有千万匹银色巨蟒在咆哮厮打,搅起一片白茫茫的寒光。屋里的墙上结了一层霜,水缸结了一层冰,戴着皮帽子,裹着棉被子依然觉得寒气直侵骨髓。挨过一夜,天亮后便觉得浑身乏力,头疼欲裂,刚想翻身起来,眼冒金花,一阵晕眩,不由得又躺了下来。我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地躺着,做着各种稀奇古怪的梦。迷迷糊糊中感到有一只手摸向我的额头,耳畔想起一声轻轻的呼唤,那声音,那身影让我想到了母亲,一种暖暖的温热从心里漾出。我努力抬起依然有些沉重的眼皮,依稀看到了一盏跳动的黄色光焰,油灯的光亮把一个弱小的身影投到了墙上。哦,原来是高大娘———那个无儿无女的孤寡老太婆。没人知道高大娘姓什么,叫什么,只知道她从外地独身一人逃荒来到苦经堂,经人撮合嫁给了穷得丁当乱响的老光棍高侃,此后人们就叫她高大娘。后来有人不知从哪里得知她曾是土匪头子的老婆,逼老高侃和她离婚,老高侃离婚不到一年就病逝了,安葬那天高大娘哭成了一个泪人。高大娘虽被戴了一顶土匪婆的帽子,但村里人依然亲亲热热地称她高大娘,明里批斗,暗中关照。当时年轻的我不明白他们怎么能这样做,对她始终保持着坚定的阶级立场,从未给过一个笑脸,说过一句客气话。高大娘见我睁开了眼,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唠叨开了:“傻小子,这么冷的天,咋不懂得烧炕?家里像冰窖,不冻病才怪呢。”她边唠叨,边从锅里盛了一碗水,递过来吩咐道:“来,先把这碗水趁热喝了。看你的嘴唇都烧起燎泡了。”我这才觉得嗓子干得要冒烟了,高大娘又递过来一盆热水,说:“你先用热毛巾多捂捂嘴和鼻子,往肚里吸点热气,大娘给你弄饭。”我这才发现不仅整盘土炕被烧得热乎乎的,身边还多了一个冒着热气的火盆。此刻尽管风雪还在窗外哮吼,但屋内已经温暖如春了。高大娘麻利地和面、赶片、切条、炝锅、烧水,下锅,打鸡蛋……转眼之间,把一碗香喷喷的面条端到了我的嘴唇边:“趁热吃了,吃完了大娘再给你刮一刮,发点汗,舒舒服服睡上一觉,明天准好。”我做梦也没想到,这个被自己当作势不两立的阶级敌人的老太婆,颠着一双小脚,顶风冒雪地给自己带来母亲般的体贴与关爱。

感激、感念、感动,泪水一下子涌出了我的眼眶。“傻小子,哭啥?是不是想家了?”我点点头,又摇摇头。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时不知说什么。这是我离家后的第一个八月十五,一个没有月亮却又给人无限温馨的中秋,就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似乎走过了一条漫长的人生之路,一下子体味到了以前不曾体味的一切,明白了以前不曾明白的一切。

抽调回城的第二年中秋,我特意回村去看高大娘,谁知老人家已经仙逝,站在她与高侃老支书合葬的墓前,望着那一轮黄灿灿的中秋月,由小而大,由远而近,高悬于湛蓝湛蓝的天幕之上。看见高大娘映在一泓清辉中,美丽而隽永。

兔子先生心中藏着月亮

文/崔曼

“小孩子问妈妈/兔子先生家在哪里呀/妈妈笑着回答/月亮是兔子先生的故乡。”《兔子先生》是最近听到的歌曲,温柔的曲调让人心染忧伤怀念。又临中秋佳节,心中的情绪便更加汹涌澎湃。

因为上学连续几年没有和家里人一起过中秋节,即使在学校大家都如此,即使一起共度晚会的喧嚣热闹也填不满心中的空荡。比起我们,更让人心酸的还是在外打拼的游子们吧。想着和家人团聚的画面,他们比平时更迅速地完成工作;要给妻儿父母打电话,却草草地说了两句就挂断,生怕再开口就止不住哽咽。月光照在空旷的场地,眼角的泪花被映射得发亮,沉甸甸的泪水还迟迟不肯落下。抬起头盯着月亮把这幅光景牢牢锁在眼睛里,而心里有颗更为明亮温暖的月亮褶褶生辉。

“小孩小孩轻声说/兔子先生请你快回家/最爱你的爸爸妈妈在那远空盼望你啊/兔子先生笑着说/啊小孩小孩我也会想家/但渺小的我/流浪的步伐/还没法停下。”以此文献给所有的兔子先生,愿中秋的月亮照亮你们回家的路,愿沉甸甸的思念得以安放。

冬夜琐记

文/百合

初冬夜,静悄悄。

关上灯,推开阳台的门。

夜色笼罩着花园,大地一片安详。抬头望,一弯柔柔的新月挂在西天上,朦胧的月光让心情平添一分惆怅。突然想起那句“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霎时间便有一缕细密绵长,酸涩忧伤的情感渗透到心底。

此时此刻,还有谁,也会在仰望这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的月亮?

突然想起那个中秋夜的月亮。

午夜,你轻声地将我唤醒,为我披衣,拥着睡眼惺忪的我,来到窗前,于是,那一枚澄净明亮的圆月便永远印在了我的心上!

深邃、高远的天幕上,清澈洁净的圆月挂在中天。月光亮得通透,月华如水,普照着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窗外,一株盛开的秋菊溶在银色的月晕里,更显冷傲;远处的垂柳婀娜地舞动着碧幽幽的影子,散发出丝丝落寞和凄凉;四周寂静得似能听见彼此心跳的声音。

夜,如此静美无尘;月,如梦如幻,如诗如画;人,似醒还梦,似梦还醒---

总是在这样的时刻,难以名状的情绪会蓦然在心中升起。刻骨的思念,失意的落寞、离别的哀伤……

边关月,海上月、江中月……,举头望明月,或有一种情义在凝望里愈来愈浓,或有一个身影在思念中渐行渐远……

月亮,这千古的精灵,目睹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却默默不语,用阴晴圆缺抚慰着天涯海角每一个流浪的灵魂!

那晚的月亮,静美无暇,月色无边……

最是一年中秋月

文/马从春

中秋之夜,花好月圆,引人无限遐思。月亮,因其于夜晚的明亮皎洁而独为中国人所爱,中秋月圆润清澈,向人间遍洒清辉,诗意而美丽。

中秋月,一年一次,古典而唯美,是中华民族最为经典的月亮。几千年前,《周礼》中就出现了中秋,到了唐代,中秋已经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月就像是一个婉约的古代美女,穿越泛黄的线装典籍,穿越千年的历史云烟,在古老的中国农历里行走至今。多少帝王将相观赏过它,多少文人墨客吟咏过它,一代代一年年。它是达官贵人的月亮,也是平民百姓的月亮,对每个人都无限公平,无论你身居何位身处何方,都给你送去那一缕缕迷人的光辉。

中秋月是丰收之月。“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天的辛勤播种,夏天的精心管理,到了秋天便是硕果累累。金秋时节,树上果实飘香,地里谷穗金黄。丰收之时,月亮赶来助兴,那圆圆的样子,像不像高高的粮仓?那银子般倾泻的月光,不就是祝福的美酒?中秋的妩媚月光下,人们欢聚在一起,就着美食美酒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秋天。

中秋月,如诗似画,是一轮浪漫之月。“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凉爽的秋日,丹桂红艳似火,野塘莲荷犹在,中秋明月高悬于明澈天空,无限的浪漫尽在其中。如此良辰美景,众多才子佳人倍感相思。古往今来,无数风流名士借月示爱,痴情女子对月抒怀,多少风韵之事伴随着一地月光悄然流淌。爱情是美好的,须得有美景衬托,情人们漫步于中秋夜,相依相偎,一任朦胧的月光悄悄爬上肩头,此情此景,地老天荒物我两忘。

中秋月,也是一轮团圆之月。远方的游子,没有能够回到亲人身边,对着中秋的圆月,思乡之情绵绵无限。老家的母亲,凉凉的月光下,手里织着寒衣,盼望着孩子一切安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八月十五的夜空,一轮圆圆的明月,就是一部全世界最大的电话,可以让每一个思念亲人的人得到深深的倾诉和祝福。咬一口月饼,温一碗故乡的月光下酒,思绪袅袅,感情得以安放,今夜无眠。

最美一年是中秋,明月皎皎惹人醉。鞠一捧月光,美丽氤氲弥漫,心情芬芳,花朵般层层绽放。

当月成为往事

文/小小麦子

当月亮挂在树梢时,不需要告诉我,你曾有过太多的等待。

其实,我知道月亮和桂香都不在乎这些,不会因为你忧伤的等待而止住它们的表达。它们已径直说出了春天要说的话,并把那言外的部分留给了秋天。

飞雁布满旅痕的羽翅,在秋日的背累里,闪烁灿烂的光芒和自由。在枯草或落英覆盖的蜿蜒长路之下,是谁不能安眠的谦卑在倾听?

你知道么?即使有一千种花开在头顶,也美不及月投下的这一轮光环。而月亮的传说,就是让一个美丽的身影和一颗美好的灵魂长存。

仰望月亮的人,你抚摸光芒的手感觉到一份温暖了吗?

与桂花相遇,并得到它的花粉和语言,这是怎样的一种缘份?捡拾一粒粒地上的月色,放在酒里,桂花酒也清澈透明了。

未有青丝到永远,隔着岁月的栅栏,你的睫毛阻挡我的月光,让我再也找不到那双盈满泪水酒杯。而那些散落的星粒,如一些往事却在心头聚拢了。只是我再也无法度量从一颗心到另一颗心的距离。

然在许多年后的某个夜晚,月光带响的箭羽迎面射来,穿心而过,让我陶醉如泥。

不为远去的月,只为追月的人。

倘若月亮也一如被你所期待的记忆那样阴晴圆缺,独迹天涯。那么,在更深的怀念之夜像木樨这样一束灿然的花朵,你将为淮而开放?为谁,耗尽你毕生的精血?!

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会圆。人间的爱情虽不能复制,但在广阔的空间里可绿芽蓬生。

谁能使一片秋叶重回枝头?谁又能让一枝花瓣还原为从前的鲜艳?

多少年了,时光来去,淌成感伤的银河,目光悸痛了月桂芬芳的季节,月亮船负载阳光游离于河岸之外。

谁为月而来,又为月而去----空带一身疲惫。月以月的温柔与锐利伤害了谁敏感而孱弱的心灵,在异乡孤独的等待?

今夜,月以守望的姿势,牵念你千里之外的四季,痴守最初的高度,让秋末的柳笛有另一种音韵。是否它融入了人生的呓语,才如此震颤了我的灵魂?

我已知道,远去的背影是一个故事,可春天的灵魂还在。今年的花谢了,明年还会重新开放。

当月成为往事,我命中注定的幸福将与忧伤为伴,也许一万年。

月夜

文/禾苗

城里人怕是无福消受月夜了。

一轮圆月刚刚斜斜地爬入你的窗户,正如恋人间正要亲嘴,不料被刷啦啦的声音打破,一阵比一阵急促,声音像雨点般洒在路上。都深夜了,洒水车仍然乐此不疲地唱着歌,唱吧,就算唱到天亮,我也并不怜惜。

然而,今夏,我是有了这般艳福,独享了这夏日的美妙。

侄子晓鹏已睡着多时了,打着像蚊子似的鼾声,我则完全没有睡意,胃胀,白天多吃了西瓜,搅得不能安生,索性起了床,推门而去了。

真是一轮,不,是圆月和所有的星星都罩在我的头顶上,向我这边涌来。月亮那么大,像个亮晶晶的盆子倒扣在村庄上;月亮那么圆,是燃烧了的西瓜吧,将夏日的热情点燃又浇灭了吧;月亮那么的清秀,将村庄的粗野梳理得纹丝不乱;月亮那么的梦幻,乘人们酣睡之际,将一个个梦播撒;月亮那么的清纯,像放在牛乳中洗过一样;月亮那么的迷人,她将以怎样的身姿,难道要用她纤细的手揽我入怀,然后……嘿嘿,我不敢往下想。

村庄,那生养了我的祖先也生养了我的村庄安静地睡着,我轻轻地散着步子,村庄在月夜的笼罩下披上了一层黑魆魆的身影,房屋像染上了一层黝黑的漆,高树仿佛被挥毫的画笔涂上了一层墨绿,令农人骄傲的庄稼晚上看不见了,定与青涩的虫儿窃窃私语呢,但愿不要让那两耳的兔子占了便宜。平日通往乡间的一条小路像一根灰色的腰带系在村庄上,不紧不勒。

再好奇地一抬头,望一望月,我前进几步,月亮周围的小星星也跟着前进几步,我后退几步,那几颗小星星也学着后退。隔着那么的遥远,它们似乎能望见我。看!还在动呢,一颗走得真快,从村子的西南方径直往东北方走,划一直线,这颗星怎么还眨着眼睛,不,脚下带着灯,一闪一闪的,五颜六色,我定神,站住,那星还在走呢,后面竟拖着一束长长的白雾。哦!这小家伙定是夜航的一架飞机呢。

村庄在月夜的呵护下,显得静谧极了。村庄安静得没有呼吸,村庄安静得没有喧闹,村庄安静得没有咳嗽,村庄安静得没有音乐,村庄安静得没有喇叭,村庄安静得没有哭泣声,村庄安静得没有驴叫声,村庄安静得也没有鸡鸣声……村庄确实在熟睡!

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我的亲人们就在这样的静谧中送走一个个古老的日子,又迎来一个个新鲜的日子。

我完全没有多年前在月夜下读书来回踱步的急促,随意抬腿,随意走动,随意伸胳膊,随意仰望,但怎么不能将村庄弄醒。村庄像襁褓中的婴儿仔细的熟睡,月亮是村庄的妈妈,大地是村庄的摇篮,星星是村庄的伙伴,还有我,是村庄的恋人——幽会来的,贼不惬意!

月亮曾经偷走了我的梦,将梦带向远方,如今梦在那遥不可及的地方。然而,我并未走远,我就守望在村口。月亮也带走了我的秘密,少年时曾在月亮下许下誓愿,悄悄地没有人听见,月亮做媒,牵着我遇见一位圆圆的脸蛋飘柔的长发的姑娘,我一辈子都感谢你。誓愿终归实现,然而却像醉了的梦。

我很想返回家门和母亲唠嗑,白天我总是晃来晃去,母亲搭话都找不着人。我想月亮此刻和我的心境一样吧,白天想和村庄说话,村庄很忙,晚上村庄却熟睡了。

月夜下,一边走,一边遐思,脑海中泛起儿时的模样,儿时的景致。也是一个夏天的月夜,一轮皓月挂在天际,午夜时分,一场筹划了多日的阴谋在月夜底下偷偷摸摸地上演。两个人影,蹑手蹑脚地走出屋子,一前一后,他们穿过一片洋芋地,跳下一个涯埂,窜到村里一户人家的园子里,一个疾速弯腰拱一颗西瓜,“噌”一声,和着月色抛向另一个,另一个接住,那是憋住了呼吸的紧张。那两个人影,便是我和小我两岁的弟弟。那时我家还没有果园,那也是我们儿时仅有的一次拱瓜。对,嘴上还漫着甜味呢。我不免笑了,对着空中的月亮,星星们一眨眼,一挤,月亮也开心的笑了……

月色美好

文/苏一格

等不及秋叶将天空染成金色,伴随着高昂的蝉鸣声,夜幕爬上天空。与众多夏日燥热的夜相同,无风吹来。

不知遇上了什么时节,某个夜晚的月是圆的。或许并不是满月,但从视觉的角度上讲,却是格外清朗,亮,又圆。父母早已睡了,而我却难以入眠,窗帘的缝隙里穿过一层光亮,在墙壁上打几道光影,慢慢移动着。我将自己的身体轻挪下床,听见一墙之隔的另一个空间里缓缓的呼吸声,拉开整个窗帘,正对着内心中最完整的月亮,静坐下来,默默无声。

我房间里的窗户是正对着南面的,也不知月亮今晚为何将光亮全赠与我,我且只望着窗口,等待光芒跨过窗楹,留下我的影子。一切都呆呆地安静着,云朵飞速移动,像是有风在吹,月光也似烛焰,忽明忽暗,在照射过的地方都裹上白色的丝带,配上深蓝色天空,也清凉,也纯洁。

我记忆中的月亮,总应有星光相伴,应该是弯弯的芽儿尖,卷成一抹柔和的弧度,光晕缥缥缈缈,天空为墨色,光亮便会突出洁白。美应是一种温柔的勇气,应该用心中的颜色加工又不互相重叠,什么在眼中是美的,它便是一个代名词,一种颜色,一种表达不清的追求和思念。月自然是美的,也自然是这些感情的所有表达。

不知多少个夜晚无月,我只记得,在许多清晨,头上顶着没有云彩的蓝色天空,一边是耀眼的白光,散成许多星,月亮挂在另一个尽头,影子变淡,投向光芒最盛的一个点,星光便消失了,新一天宣告开始。只是,面对着必然以相同方式结束的每一天,我想为它挂上月亮。

看不尽的月

文/陈林群

月球从什么时候开始高悬于我们的头顶,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感兴趣的,看月的兴趣却像月球的存在一样古老,尽管人们看出来的不全是月亮本身。

小时候,月亮是一盏奇妙的神灯,不用线拉,就灼灼地亮在空中,还带着嫦娥玉兔的传奇故事跟在身后走。它是孩子们眼里永远的童话。

当孩子长大到朦胧懂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意境时,月便迷蒙起来,宛如披着霓裳羽衣的仙子飘忽于天际,轻轻地吻合着少女心里刚刚萌芽的情丝。

成年人的眼里,月亮的丰富就像他们自身的阅历,被生活压垂了的头偶尔不经意地仰起时,月亮是一份宁静的安慰,让人联想翩翩。

游子看月,月是慈母牵挂的眼睛,是远方凭栏而立的情人的相思清泪,牵引着游子的脚步,一步步走回来时的路。

弄潮儿看月,是为了等待滚滚大潮轰然奔来,他便可以“手把红旗旗不湿”地向涛头立,一抒弄潮儿的豪气。

农人看月识天气,月晕则雨,月朗则晴,雨天有雨天的打算,晴日有晴日的安排,月亮变做农人的守护神,有时候更变做他们夜耕时的灯火。

如此推想,商人的眼里月亮便像金盘,撒在地上的全是些诱惑吧。

终于有了挑战者向月球发出自信的挑战……

人类是富于想象力的。朱熹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人们有所欲求,想象力就把月亮变成所求之物。假如没有了想象力,月亮会是什么呢?自然是伟大的,人的想象力也不平凡,依赖它,我们的生活才更加丰富多彩。所以月是看不尽的。

秋月

文/张文蓉

又是一年中秋,又是一个花好月圆的日子。望着空中那轮满月,我不由得思绪万千……

弹指间,早已人过中年,正是“天凉好个秋”的时节,一些心事重重的夜晚,总会抬头望望天上月亮,想想过去走过的那些日子。光阴荏苒,月亮还是过去的那轮月亮,可是自己却两鬓染霜,不再是那个多年前在月光里蹚来蹚去、哭得一脸恣意任性的女孩了。

中学时,学校后面的小路上没有路灯,晚自习后穿过一片庄稼地摸黑回家,和同学牵着手一溜小跑多少有些恐慌。但如果有月亮在天上挂着,情形就不同了。两个人开心地胡乱掰扯着诸如嫦娥吴刚之类的传说,到家门口还不肯分开。小镇的夏夜,月光格外明亮,把整条山路都清清楚楚地延展出来,像一条浅色的带子,缠绕着翡翠般的山丘。我们蹚着月光走,夜色分外宁静,一切景物都那么轻盈,灵动,像颤动的丝绸,像缥缈的歌声。在皎洁的月光下,走在长势正盛的庄稼地旁边,那紫色的茄子、绿色的辣椒,如浸在清水里一般,粉装玉琢,触手可及。

两个人手拉着手走过一程又一程,连天上的月亮,仿佛也知晓我们心事一样,不愿离去。我们在路上,她在路上;我们在山顶,她在山顶;我们在河边,她在河中。关上家门,探出窗户一看,她还在那儿恋恋不舍地瞅着我哩!

那时不懂事,他常常在我们一起看月亮时瞎掰一些“傻话”,我急得直跺脚,赌气一个人冲进如水夜色,任他喊破喉咙也不理睬。可第二天晚自习,他仍早早守在校门口,等我一道回家。

那年初二,他大我一岁,住同一个小院,一个瘦瘦的男孩,爱打篮球,笑起来很好看,两道眉毛泛起柔柔的涟漪,弯弯的,像是夜空里皎洁的上弦月,瞅得人心里直打鼓,当时喜欢他的女孩不少。可惜,他后来因为家里的原因没有继续念书,听说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打工……

自他离开以后,每晚背着书包匆匆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总感觉缺失了什么,好像再也没走过那样兴趣盎然的小路,再也没看过那样皎洁美丽的月亮……

秋风轻旋,翻卷了满地落寞……

秋月无眠,串起一串早已枯萎的往事……

今日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此时此刻,你是否也在仰望天上这轮圆月,回想那段青春懵懂的日子,回想那段永远走不到头的小路?

青春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芳华。时间的指针,不停地游走,终究带走了所有的热情和痴诚。

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断送三生憔悴,只消一个黄昏!所有的感情都会褪色,所有的记忆都将老去。可是,我们为什么放不下过去?抹不去思念?

往事如烟,洒落心头残泪点点,恨时光飞逝,承载不住太多留恋;叹岁月多情,深埋了多少记忆。一声长叹,往事如散落的羽毛,在无语的唇间轻轻飘落……

今晚的月亮真圆,真亮,在薄薄的云间走着,平静寂寞波澜不惊。然而,有谁知道,这平静的月色背后有多少铭心刻骨的深情、有多少波涛汹涌的故事呢?

谁的手机铃声响起刀郎的歌:还记得你答应过我不会让我把你找不见,可你跟随那南飞的候鸟飞得那么远,爱像风筝断了线,抓不住你许下的诺言……一花一世界,一茶一片情,一段情愫化为一句祝福:此生,唯愿现世安稳,你安我好!

秋天的月光

文/马西良

秋天的月光里是生命的孕育。树叶一天天由绿变黄,种子一天天成熟。金色的树叶化作来年的营养,成熟的种子孕育出来年的生命。

一阵清风吹进来了,束束月光将书桌照得铮亮,好像一页透明的信笺,铺放在眼前。推开窗户,秋夜的清凉迎面而来,白天的烦躁和心里的不适,霎时都会烟消云散,温馨惬意的感觉款款飘进心房。

轻柔飘逸的白云像月亮的面纱,稀疏的星星点缀在天空,楼房、树木、山野都被月光所笼罩。从阳台上看月亮,虽有些清冷,但让人心情舒畅。没有了白天的喧嚣,月亮慢慢地升起,把她的温柔慈祥洒向地球万物,让人们去理性地思考问题。

孩提时,母亲常说嫦娥是王母娘娘身边的宫女,因不守妇道被贬到月宫,独守寂寞;古书上则说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了王母娘娘给后羿的仙丹,而身轻似羽飞奔上了月宫;吴刚因好女色被贬,一年四季不辞辛苦仍砍不倒桂花树。因此,我们一到晚上总是聚精会神地对着月亮发呆,看看嫦娥何时走出月宫,看看吴刚何时砍倒桂花树。

秋天的月光是情人的轻纱。挂在树上的月牙儿,心事比柳丝还依依。月光是情人的蒙古包,月光一遮,会变得如胶似漆。初恋的情人总是利用月光作掩护,男人更坚强、粗犷,女人更柔情似水。因此说,月光更是女人的遮羞布、男人的兴奋剂。月老总是趁着皎洁的月光,将那神秘的红丝线抛向人间,成就一对对美好的姻缘。

秋天的月光是农家清喉亮嗓的兴奋剂。月亮从东方升起,月光洒满村庄。“热豆腐、馓子……”小商小贩的叫声更悠扬、洒脱,在空旷的乡野回荡。月光洒在农家门口的大石盘上,放上一壶茶、一盒烟,尽情地说天论地,家长里短,鸡得禽流感、猪得五号病、南海军演、钓鱼岛又起争端……

秋天的月光里有丰收的喜悦。忙了一年的人们,秋收了,白天忙收割,月亮升起了,趁着月光剥玉米、晾地瓜干、摘花生,谈着收成,扯着盖房子、女儿出嫁、儿子结婚……无拘无束,海阔天空。看着堆满小院的庄稼,一丝丝喜悦涌进心里。

秋天的月光里是生命的孕育。树叶一天天由绿变黄,种子一天天成熟。金色的树叶化作来年的营养,成熟的种子孕育出来年的生命。温柔的月光点起生命的欲火,千古不变节目继续上演,一个个新的生命正在孕育,香火在不断燃烧,新的希望慢慢产生。

秋天的月光是寄托相思的引线。儿走千里母担忧,思夫、想妻,思念在这里产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媚的月光造就了多少相思之梦。月光,故乡的最亮。不论你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不论是做官、经商、求学,最不能忘怀的永远是家乡的月亮,故乡的月光。月光像母亲的大襟袄包裹着你,让你感到温暖、安全;月光像情人的吻,让你感到温馨,永远留恋。

我静静地站在夜的深处,一颗心慢慢浸染夜的温度。如水般澄净的月儿在秋的荒芜里也渐渐清凉,当我伸手掬一捧月光,无尽的清爽从手心沁入手背,在空中发出一个个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