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散文
从前散文(精选20篇)
从前的夏天
文/曹含清.
夏天是一根冰棍儿,舔上去凉甜爽口。我童年的时候,到了夏天小学的门口总有一个卖冰棍儿的老头儿。放学后我们像是一股怒潮涌出校门。老头儿扯着粗哑的嗓子高喊:“冰棍儿,好吃不贵的冰棍儿,一毛钱一根……”
我们这群孩子被吸引过去,紧紧围着他,纷纷从口袋中掏出父母给的零钱递给他。他脸上乐开了花,忙得前仰后合,从面前的泡沫箱里矫捷地取出冰棍儿递给我们。
我翻遍口袋,只摸到一枚五分的钢镚儿。小伙伴小虎盯着我手心看,高兴地对我说:“我早晨买了一支铅笔,口袋也只剩下五分钱,咱俩合在一块就够买一根冰棍儿了!”
我将两个钢镚儿摞在一起递给老头儿,他递给我一根冰棍儿。我拿着它深深舔了一口,感觉美滋滋、甜丝丝的,然后再将它伸到小虎嘴边,小虎也舔一口,最后我们把这根冰棍儿舔干吮净,只剩下一根木棍儿。
那时候我觉得冰棍儿是夏天最爽口的零食。长大后,我口袋的钱可以买很多冰棍儿,却不再喜欢吃它,再也吃不出童年的味道。我总是怀念那个两个人舔一根冰棍儿的夏天。
夏天是一片绿荫,清凉而又热闹。很多年前,我家屋后有一片小树林。到了夏天,那些树木郁郁葱葱,远望去犹如一座座青山。中午时烈日当空,热气蒸腾。小树林里浓荫如织,凉意浓郁。村民们纷纷搬着凳子、扛着竹席到小树林乘凉。他们坐在一起谈些家长里短,或者玩扑克牌。我与小伙伴们在绿荫下追逐嬉闹,迸发出一片欢声笑语。
转瞬之间,我已长大,在陌生的城市漂泊。纵横交错的街道将城市划成许多板块,重重叠叠的钢筋水泥分割出不计其数的小空间。我们不知道左邻右舍是谁,也不会和邻居们互相来往,更不知道楼下玩耍的孩子是谁家的孩子。
我们在自己的小世界呆腻了到公园或动物园溜达一圈,欣赏一下那些从森林移植过来的花草树木,赏玩一下那些从野外捕捉到的珍禽野兽,与那些熙来攘往的陌生人冷眼相向。
我总觉得在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远了,人与大自然的距离更远了。人一旦远离情谊与自然,生命就会丧失新鲜的养分。
我们在城市中孤独而又繁忙,像是不可一世的王者,也像是可怜巴巴的孤儿。我总是怀念小时候的那一片绿荫,怀念从前的夏天。
从前慢
文/汪亭
从前,日子慢。一次寒暄,坐半个上午;一声问候,得走几里路;一腔思念,山水重重。慢慢的日子里,你我不慌张,大家不急躁。
从前的早餐,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粥,就着小菜,吃上个把钟头。从前的报刊少而薄,编辑们爱惜每一页纸张,读者连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愿错过。从前的梦想单纯执拗,历经时光的打磨雕琢,依旧温暖心田。
犹记,儿时去南京,从故乡西郊的山村出发,清晨起早翻山,上午赶镇上坐车,下午才到西门渡口。上船后,次日晌午方可抵达。
一天一夜的行程,搁今天,半日就能到。因为那时日月慢,旅途长,沿路顺江的风景,一幕幕深深烙印心底。山路蜿蜒,丛林墨绿,风儿穿堂而过。破旧的客车,司机开得缓慢。车内寥寥无几人,大包小包的行李可放至客座上。三两大人聚坐一起,闲谈春种、秋收,放佛坐在自家庭院里,随和可亲。
坐一夜的轮船,吹一宿的江风,听一晚的汽笛声,这是儿时去南京的初衷。不赶时间不着急,恨不得船行几日,看尽江岸片片朝霞点点渔火。
从前的汽车轮船搭载的过客,他们攀谈欢笑,不拘泥、不提防,各自闲说家乡畅聊俚俗;现如今的飞机高铁上多的是睡客,一上来就闭眼睡觉,谨慎小心,受不得半点风吹草动。
从前的旅途,不只为了抵达,每一时辰每一条路都存下美好记忆,留以咂摸。一如那时的情感,笔墨交心,信纸传情,清淡而绵长。
高中时候,与友人通信三年,未见一面。他在县城,我在邻镇,也只隔一小时车程。可彼此从未前往对方的小镇看望。只需一封信,穿山越岭,温存友情。
一封信,两三页纸,贴上八角钱的邮票,跑到镇上,小心翼翼塞进邮筒。而后剩下等待,十天也罢,半月也行,时光慢得使等待都变成美好。那时候,人人写信,写给发小、亲人,写给同学、笔友,写给朦胧的爱情……
信如夏日蒲扇,似冬天暖壶,在年少的黑白相册里穿插一页彩色的书签,鲜活了寡淡的青春。就如同现在大家聊QQ、刷微博、玩微信一样。只不过,那时光阴如蝶,纷飞轻缓;而当下日月如梭,稍纵即逝。
一切如常,各行其道。现在快,火车提速,信件快递。快时代,流水生活。饮食太快,来不及回味,增加了肠胃负担,不利于身体消化吸收;言行太快,来不及思索,旁人较难领会,不容易彼此交流传达。
生在快时代,你追我赶,丢三落四。还是从前好,从前慢,慢工出细活,慢中品人生。
从前慢
文/熊维佳
印象中关于故乡的一切都是慢的。
小时候站在任河对岸看这座山城,在有雾的冬天里,像座神仙居住的岛。此话不假。小城的人们活得神仙般悠哉,日子过舒坦了再谈现代化罢。十几年过去,站在文笔山上看过去,高楼也没几座,怕是对不起小重庆的美名。任河的水也流得慢,江上偶尔泛起的涟漪,定是伴随着渡船的汽笛声荡漾开来,和着嘹亮的船歌。
回去的火车也慢。清早从安康出发,坐上老旧的绿皮火车,到家都准备吃午饭了。往返的心情却是不一样的:回去时归心似箭,离开时依依不舍。火车老是晚点,大夏天站在月台上能等出一身汗。车来了,小不点的我享受特殊的上车待遇:绿皮车的窗子可以打开,我就被大人抱起来往窗子上递。每次都很幸运,车里有好心人接住我,抱进火车,让我安稳坐下,顺便给大人们占几个空座。开心归开心,终究还是不舍。缓解的办法是数隧道,直到现在还清晰记得,从紫阳到安康要经过三十六个隧道。后来绿皮火车被淘汰了,回紫阳走高速公路一小时就能到。硬硬的绿色座椅、布满灰尘的吊扇、混合着泡面味和汗臭的空气,成了再也找不回的昨天。
作为紫阳的招牌,蒸盆子和绿茶也讲究慢。蒸盆子的原料得样样精心准备,特别是鸡蛋饺子,老妈拿只汤勺在蜂窝煤炉子前制作蛋皮,一坐就是小半天。下好食材和调味料,慢火细炖,小小的我也知道,莲菜软糯与否,可以检验蒸盆子炖到位没。品茶更是要慢了,不多泡几次着实对不住反复的制茶工序。老人家的一天,数杯茶而已矣。
在县城只上到小学一年级就搬去安康了,短暂的记忆里倒是留下了几个身影。上学的路上总会经过王家商店,习惯了和门口坐着的老人打招呼;院子里当孩子王,手下有个心似顽童的老爷爷;最快乐的还是和小学女同桌打闹的时光,以为可以永远一起玩耍。后来,商店门口坐着的变成了老人的儿子,没能去参加老顽童爷爷的葬礼,女同桌的笑容和名字一起,像蒲公英飘散而去,很慢,却抓不住。
二零一零年的暑假,在紫阳外婆家熬夜看世界杯。比赛结束,天还没亮,肚子的叫声催我去觅食。河对岸依旧点着灯光,街上没有行人。惊喜的是,闻到了街边早点铺的豆浆香味,遂等至开门,一碗豆浆两个油饼下肚,爽快淋漓。农机厂开始喧闹,路过常去的油糍铺,已经有人在排队。转念想,一般这个点我还在睡懒觉,外婆正在把热腾腾的油糍套装带回家,佝偻着背,一步一顿。
如今已经很少回紫阳。外婆已在外公身边长眠,那段上坟的盘山小径很快就能走完。教育局家属院和广场下面的家门,连同着绿皮火车、旧教室、油糍铺一起上了锁。时光从回忆的门缝偷偷跑出来,慢慢散开,像极了那天早上的豆浆香味。
从前的冬天
文/王冰清
长大以后的冬天,好像比小时候暖和多了!
从前的冬天,家家都会储存大白菜。冬储大白菜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新买的大白菜,要先放在朝阳的地方晾几天,然后放到菜窖里。
那时候的冬天,打煤坯是必备技能。每年秋凉时,各家纷纷动手,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打煤坯,待晾干后再摞起来,冬天生火取暖时,每次取出,砸成小块来烧。
那时候的冬天,每天都要生炉子。点着的炉子上面烧上一壶水,不多一会儿,屋子暖了,水也热了。早起的时候,用刚烧好的温水洗个脸,那感觉和现在热水器里烧出来的水,完全不一样。
那时候的冬天,洗澡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小时候,在家里没法洗澡,都去澡堂子。男浴池和女浴池就用一道帘子隔着。澡票好像只有几毛钱,去澡堂子泡一泡,浑身都热乎。水不热的时候喊一嗓子,师傅就赶紧往锅炉里加煤。
那时候的冬天,有一面墙叫“火墙”。平房里,贴近炉子的那面墙,一般都做成“火墙”。别看是砖和水泥砌的,可比暖气片热乎多了。冬天在外面玩冷了,进屋直接把小手贴在“火墙”上,贼热乎!
连着炉子的,除了“火墙”之外还有火炕。邻里邻居坐在热炕头上,唠唠家长里短,不仅屋子里热乎,气氛也热乎。到了饭点儿,就在火炕上吃饭,大铁锅里做出来的饭,看着都热乎!
那时候的冬天,有一道独特的风景,就是每天出现在阳台玻璃窗上的冰花,很好看……小孩子喜欢趴在窗户边,哈着气用手在玻璃上“作画”。
那时候的冬天,天气再冷,我们都冻不着,我们都穿长辈们亲手做的大棉袄、二棉裤,用的都是特别蓬松的棉花。大人们出门都带“雷锋帽”,戴上它,就再也不怕冻耳朵了。
“手闷子”也是一大特色,那时候的手套实打实地厚,两只手套中间必定要带个绳儿,要不然,孩子们在外边野疯了,手套就不一定去哪儿了。
那时候的冬天,晚上睡觉,怀里都会抱一个热水袋,灌满热水,拧紧盖子,然后扔到被子里,等睡觉的时候就会觉得被窝里暖暖的。
那时候的冬天,虽然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零食,但有到现在都无法忘怀的美食。什么水果吃起来是甜甜的、脆脆的,咬下去还带着冰碴的?自然是冻梨了!还有冻柿子,柿子本身就很甜,冰冻之后,原来的甜味被激发出来,雪糕冰棍都赶不上它好吃。
肉皮冻是满族人的发明,经过熬煮后,把肉皮中的蛋白质和胶原熬出来,将熬好的汤放在室外冷冻,形成“冻”状,常温不化。皮冻分“清冻”和“混冻”两种,是下酒的佳肴。
那时候,我们的笑容那么灿烂。从前的冬天,你怀念吗?
从前的年味儿
文/贾春红
小时候,一跨进腊月的门槛,日子就像在年的味道里浸透了似的,每天一露头,空气里满是浓烈的年的气息,美好而温暖。正如季羡林所说:“虽然年像淡烟,又像远山的晴岚,我们握不着,也看不到,但当他走来的时候,只在我们的心头轻轻地一拂,我们就知道年来了。”
“大人盼耕田,小孩望过年。”对我们小孩子来说,过年是朴素生活里最华丽的日子,有好吃的扁食,有好玩的花炮,还有新衣服可穿。
腊月,赶年集是件开心事。乡村家庭人口多,来往的亲戚也多,置办年货就是家里一桩大事。每逢赶年集,我是必定要跟去的,会缠着父母说:“我能帮你们拎东西。”
年集比平常的集市要壮观得多,赶集的人络绎不绝。爸是一家之主,大到走亲戚的礼物,小至添双碗筷,他都得操心。妈只操心厨房里东西就行,鱼是不能少的,还有平时不舍得吃的细菜,诸如莲菜、木耳之类。我心里自有目标,香香甜甜的花米团儿,花花绿绿的“大白兔”,鲜鲜艳艳的彩头绳……
待我们采购齐了,打算回时,妈才想起年画还没买,我们赶紧再挤进去找年画。好看又喜庆的年画很多,有胖娃献桃的《福禄寿喜》,有穿红肚兜娃娃骑大鲤鱼的《连年有鱼》,还有《招财进宝》,琳琅满目的年画让爸妈挑花了眼,最后决定每样买一张,反正家里门多。总算购全了,喜气洋洋,满载而归。
年三十上午,爸爸裁好红纸请人来写对联。一般我们都会请堂妹利红的外公来写,他是我们村小的美术老师,大字写得漂亮。“满院春光”、“春日春山春水流,春塘春草放春牛。”“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就连家里的东西都写了红帖儿。床、橱子、米缸、桌椅、灶台,猪圈、鸡舍、土墙。农家院落,一草一木,皆有喜气。
年夜饭照例是扁食。头锅扁食,爸妈不许我们吃,而是盛到碗里浇上丸子粉条炖的肉菜,让我们分别端至大伯、二伯和四叔家,叔伯家也会派堂兄妹给我家端来。二伯是厨师,做的扁食最好吃,我们兄弟姊妹最喜爱吃二伯家端来的扁食。年味儿,在嬉闹的欢声笑语里弥漫开来,越来越浓。
在那一边准备、一边期盼里酝酿着。那浓浓的年味儿,是在烟火里升腾出来的,也是从人们心里滋长出来的。那时候不认识“幸福”二字,生活却溢满了幸福,人们活得简单充实、平淡精致。
雨声从未苍老
文/李晓
春天,天空垂下浩大雨帘,雨烟升腾中,最密集的雨声来自古代。
比如那一场被杜牧遇见的春雨,它在清明时节纷纷飘洒,牧童对他指点的杏花村方向,恍如我那薄雾缭绕的故乡。“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江南的春江山水里,张志和诗中那位垂钓的农人,也如我的乡人龙老大,他正给怀孕的儿媳妇钓鲫鱼准备熬汤呢。
我想念从前的雨,譬如巴山夜雨涨满了秋池,一窗红烛婆娑地摇曳,我最痴迷的三国女子小乔,款款而来,为我在窗前燃烛。宋朝的雨中,有着大眼袋高颧骨的苏东坡在湖边踱步,他感叹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朝的天空翡翠一样蓝,江南梅雨中,一座古老的庭院在柳色青青中如水墨画铺开,爬山虎不动声色蹿上了老墙,浅浅青苔如一层绒毛,柔软地覆盖着庭院旧梦。
在东京的夜雨里,25岁的萧红颤抖着给她思念的情郎萧军写信倾诉:“自由和舒适,平静和安闲,经济一点也不压迫,这真是我的黄金时代啊,却是在笼子里过的。”萧红的压抑和悲苦,让我想到了人生中一段艰难蹒跚的时光,而今经过岁月浆染,却微微泛出夕照中古铜色的光泽。
我在天青色里想念从前的雨时,也看到了从前的云,它棉花一样白,从前河流的颜色,俨如传世青花瓷一样青蓝,还有那河边听雨的女子,嫣然一笑如含苞待放。
我想念从前的雨,想得深沉时,俨如当年乡下嗷嗷待哺的干渴土地,渴望着雨水来临。那年我好像7岁了,天旱,土地龟裂,有天下午,天色浑黄凝重,一阵暴雨铺天盖地而来。起初,豆大的雨点从云团里扑下来,披挂成银白雨瀑,雨点打在土里,腾起一股股白烟。我来不及往家里跑,躲在岩洞里看大雨如注。暴雨停歇,青山如洗,目光也变得更明亮。我看见干裂成口子的土地,已被雨水泡软,在风中混合着草木庄稼的气息,忍不住大口大口呼吸,肺叶仿佛膨胀着,成了掩映在草丛里的阔大南瓜叶片。
有年夏天,大雨中,一头老牛突然冲出圈舍,在院坝中惬意地打着滚,它在雨水里忘情洗澡。一个驼背老头儿,在屋檐下双手捧起清亮亮的雨水接连送入嘴中,我看见他喉头滚动,贪婪地咂巴着嘴,让我想起一个沉醉在老酒中的酒鬼。早年,乡间有一个中年男人,一遇下雨,他就坐在土墙边的木门前,闭着眼,嘴里喃喃有词。我后来才明白,他是在祷告,在心里感恩,这上天赐予的雨水,恩泽了大地万物。去年冬天,我去医院探望这个生命垂危的乡人,一双小眼睛用力地睁开望着我,闪烁着对生命的渴求。
童年春天,春雨如牛毛纷纷,朗润山色中又带着一丝朦胧,李花桃花野花都开了,老屋顶上鱼鳞般叠起的青瓦上,雨水顺着瓦檐潺潺而落,一只花猫睁着绿眼与我对望。秋天的淅沥雨声中,收割后的土地刚刚新翻,雨水浸润,如一个奶水鼓胀充足的产妇,大地上弥漫着一种淡淡香甜味。走下山来,村庄里牲畜的粪便在雨水里发了酵,混杂着泥土的气息于风中扑鼻而来。
这些从前的雨,从未苍老,在深卧的岁月里,一滴一滴给我的生命以润泽,一滴一滴给我的命运以浸染。
从前的乡村腊月
文/汪志
腊月又到了。
儿时生活在乡村,最盼腊月了,因为腊月父母给我们做过年穿的新衣服,领我们去城里买过年好吃的东西,买家里、门上张贴的年画,买过年放的鞭炮。而我们呢,也尽情地玩耍,一天天企盼着新年的到来,乡村的腊月处处迷弥着年味……
进入腊月后,父亲开始清理猪、牛、羊圈了,再将家里的简易厕所也清理干净,将里面的肥料全部运送到冬眠的田野,开始为土地准备“年货”,企盼来年有个好收成。
最忙碌的是母亲,开始清洗家里的衣服和被子,家里人口多,将全家人的衣服和被子清洗一遍,需要好几天时间,母亲不怕冬日的寒冷,池塘边一直晃动着她的身影,而房前屋后到处晾晒着五颜六色的衣被……
儿时最爱吃母亲做的腊八粥。每年进入腊月后,母亲就开始准备做腊八粥的各种原料。腊月初八那天一大早,母亲就早早将一大锅腊八粥端上来,于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这美味佳肴。腊八粥味道鲜美,入口香甜,回味无穷,吃了这碗还想吃下碗。
最高兴的还是做过年穿的新衣裳。一进入腊月,母亲就领着我们来到村上的裁缝人家,给我们量做新衣,或领我们到镇里、县城里,每人至少可买一件新衣服。
儿时的农村生活清贫,平时肉食荤菜很少见。一到腊月,家里饲养的牲畜开始宰杀了,腊月二十三小年一过后,首先宰杀的是大肥猪,然后是鸡鸭,紧接着磨豆腐,油炸素丸子。宰杀后的猪肉除少量送给一些没有养猪的亲戚和左邻右舍外,大部分腌成咸肉,待过年后再慢慢吃,而另一部分新鲜猪肉则留着过年吃,从宰猪的这一天起,我们的饮食每天都有“油水”了。
村子里有好几处公共鱼塘,里面养着各种鱼,平时端午节、中秋节,村里都要组织人用渔网捕获一些大鱼,一家分几条吃。而到了腊月,村里就将这些鱼塘抽干,将鱼塘的鱼全部捕捉上来,根据各家人口多少分配,每家少则几十斤,多则上百斤。从鱼塘抽水开始到最后抽干,再到家家户户分鱼需几天时间,我们这些小孩子们全程“凑热闹”,一路看下来。
在我们那乡村,腊月二十三这天,家家除祭灶外,还要制作一种叫“粑粑”的食品,外面是粳米粉,里面是用肉菜合成的馅子,极像包子,烙熟后十分美味,有的人家做得多,一直要吃到过年,放稀饭里煮着吃,放烧火的灶膛里烧着吃。此外,腊月二十三过后,家家就要开始“扫尘”了,清理家里不要的东西,将屋内墙壁的灰尘全部扫净,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
儿时乡村的腊月,是欢乐的腊月,脸上绽满笑容和希望的腊月……
从前的夏天
文/曹含清.
夏天是一根冰棍儿,舔上去凉甜爽口。我童年的时候,到了夏天故乡小学的门口总有一个卖冰棍儿的老头儿。放学后小学生们像是一股怒潮涌出校门。老头儿扯着粗哑的嗓子高喊:“冰棍儿,好吃不贵的冰棍儿,一毛钱一根……”
我们这群孩子被吸引了过去,紧紧围着他,纷纷从口袋里掏出父母给的零钱递给他。他脸上乐开了花,忙得前仰后合,从面前的白泡沫箱里矫捷地取出冰棍儿递给我们。
我翻遍口袋,只摸到一枚五分的钢镚儿。小伙伴小虎盯着我手心看,高兴地对我说:“我早晨买了一支铅笔,口袋里也只剩下五分钱了,咱俩合在一起就够买一根冰棍儿了!”
我们将两个钢镚儿摞在一起递给老头儿,他递给我一根冰棍儿。我拿着它深深舔了一口,感觉美滋滋、甜丝丝的,然后再将它伸到小虎嘴边,小虎也舔了一口,最后我们把这根冰棍儿舔干吮净,只剩下一根木棍儿。
那时候我觉得冰棍儿是夏天最爽口的零食。长大之后,我口袋里的钱可以买很多冰棍儿,却不再喜欢吃它了,也根本吃不出童年的味道。我总是怀念那个两个人舔一根冰棍儿的夏天。
夏天是一片绿荫,清凉而又热闹。很多年前,我家屋后有一片小树林。到了夏天,那些树木郁郁葱葱,远望去犹如一座座青山。中午的时候烈日当空,热气蒸腾。小树林里浓荫如织,凉意浓郁。村民们纷纷搬着凳子、扛着竹席到小树林里乘凉。他们坐在一起谈些家长里短,或者玩扑克牌。我与小伙伴们在绿荫下追逐嬉闹,迸发出一片欢声笑语。
转瞬之间,我长大了,在陌生的城市漂泊。纵横交错的街道将城市划成许多区域,重重叠叠的钢筋水泥分割出不计其数的小空间。我们不知道左邻右舍是谁,也不会和邻居们互相来往,更不知道楼下玩耍的孩子是谁家的孩子。我们在自己的小世界呆烦了便到公园或动物园溜达一圈,欣赏一下那些从森林移植过来的花草树木,赏玩一下那些从野外捕捉到的珍禽野兽,与那些熙熙攘攘的陌生人冷眼相向。
我总觉得在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远了,人与大自然的距离更远了。人一旦远离情谊与自然,生命便丧失新鲜的养分。我们在城市中孤独而又繁忙,像是不可一世的王者,也像是可怜巴巴的孤儿。我总是怀念小时候的那一片绿荫,怀念从前的夏天。
无数次的回眸,都不会遇见从前
文/听月小轩
累了,忧郁一下,还是缓缓地关上了门。
天空在我的窗口里明亮开阔,偏偏将这一束阳光落在我的书房,烦躁的静开始蔓延着一种温度,将我的回忆包围,透不过气来。
推开窗户,一阵阵蛐蛐的叫声扑进了窗口,微凉的风涌入,书房里漂浮着清馨温婉的气流,浮躁的情绪渐渐地退去,汗水从额头上缓缓地流了下来,就像阳光里老榆树的汁液,情不自禁的溢出体外。
你那边也这样热,似乎比这里热的厉害,会不会也同样喝着你寄给我茶叶,那种幽凉清热的感觉徐徐升起,看着正在冒着热气的茶水,一抹抹微笑的感觉扑向了窗外,树荫下曾经的石桌上的声音,在我的耳边静静地回响,回荡在我的耳边,让我难以分辨是昨天,还是以前,会不会在明天发生,恬静的曲调,在你的十指之间变奏,荡漾着春暖花开魅力。
那一曲曲甜润的声音,像润泽着小草一样润泽这我的心,我的心随着曲调婉转,就是你的十指的轻柔浮动我的心梦,将我的幻觉融进了一个现实,一个真实的可以预见的真实,那是一杯香茗,在我们之间默默地冷凉,直到冷凉的再一次被记起,阳光已经将我们的视线拉齐。
无声的美,轻柔的动作,在树荫了成了绝唱,融了我的梦境。
微风拂拂着你的红裙,微风缓缓地托起你的长发,微风轻揉着你的眉毛,微风将你的身影落在草尖上,微风将你的心里话贴在我的耳边,微风怎么不把我的心事告诉给你,微风怎么不讲你的眼神转移,微风就那样将你的青春荡漾在我的视线里,成了温美的风景。
那是你的知己,十根琴弦,嘤嘤出来的世界。
记得,你说过,我是你的密码,命中的一个锁,悬浮在一杯香茗。
缓缓地站起身来,你缓缓地站起身来,一转身的回眸,仿佛就是一个预定的阴谋,将我的心神牵引,一个恰到好处的回眸,一个预谋的转身,我在你的十指曲调里降服,在你的温柔的冷香里渐渐地沉淀,被你的一目冷艳臣服,飘飘的长发缠绕着阳光,一抹红色的纱裙飞绕在柳枝间,点点零星的翠绿粉艳着树的清香,这一切的美艳装裱在我的窗口里,成了一个流动的风景。
固定的窗口,不固定的季节,你在这里磨练了多少春秋,将我的记忆与生活模式锁定,将我的思绪凝固在你的世界里,你在与不在,在变幻的风景里,总会有意犹未尽的感怀和忧郁,都会有不可以在遇见的感觉,那一转身的凄美,在眼角里浮出,穿过无数个柳枝落在我的眼里,想一个告别的符号镶嵌在我的心上。
美丽的窗外,景色依然,美丽的未来,你的十指玄音,洒满我的书房,正如那一缕阳光。
校园变了
文/殷虹宇
走进校门,就看到一条平坦的水泥路,水泥路两旁有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给学校增添了勃勃生机。一座崭新的教学楼正对大门,红白相间的颜色搭配得很漂亮,严肃而又雄伟。从前的老教学楼也翻新了,成为现在同学们学习科技的地方。从前杂草丛生的地方也变成了操场,同学们可以在那里玩耍,教学楼后方是一块很大的足球场,那里长满了绿绿的小草,同学们上体育课就经常在那里。看看餐厅吧:清一色的桌子,清一色的椅子,都一尘不染,很干净。转个方向,就看见了淡黄色的宿舍了,现在的宿舍又高又大,比从前的宿舍好多了。
现在的学校,可谓是绿意盎然、花红柳绿,学校栽种了许多树木,如:梧桐树、枇杷树、榕树、桂花树、雪松……应有尽有,当然,空气也清新极了!
从前的校园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从前的校园没有又高又大的教学楼;没有又宽又亮的餐厅;没有条件优越的宿舍;没有数以百计的花草树木;没有先进的体育用品……现在,学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每个人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每一朵花,每一株草,都被同学们用心呵护。
这是一个多彩的校园,红白相间的教学楼,淡黄色的宿舍和餐厅,各式各样的体育用品。每一天,同学们都带着微笑,精神饱满,神采奕奕,这是一个时代的变化,是一所学校的变化。
校园变了,相信无论是从前到现在,还是现在到未来,校园都会跟随时代的脚步慢慢变化!
补课
文/白薇
上初中的时候,偏科非常严重,特别是生物课,简直就是我的噩梦。
生物老师秃顶,鹰钩鼻,锋利的眼神,站在讲台上四面一扫,让人没来由地想打寒战。况且,他真的那么严格。虽然是一门副科,但有了错题就要罚写20遍,我们敢怒不敢言,那时正在热映《少林寺》,背后就叫他“秃鹰”。
正是花季雨季的我们,心里的诗情和浪漫多了去了。课本空白处画满了眉尖轻蹙的古装美人,边上拽两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于是,秃鹰成了我的天敌。他在上面讲“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我在下面写“孤独啊是一口深深的深深的井”;他在上面讲“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六大类”,我在下面嘟囔“没用,回家还不都是山药茄子白菜粉条”;他在黑板上哗地展开一张人体结构图,经络骨骼肌肉被仔细地编了号,我不屑,难不成要我们都去做专治跌打损伤的江湖游医;秃鹰拿我没办法,恨恨地放下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中考的时候,生物不出所料地拿了最低分,也不急,反正将来要学文科的。返校时看到秃鹰远远地避开了,心里却得意:他再也不能让我重抄20遍“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了。一颗年轻的心充满了豪情和梦想,管它是在左心室还是右心房呢。
却不曾想,当年黑板上的那张彩图,在以后的岁月里竟一点点被重温了。
那一年,舅舅病了。医办室里一群人围着那张卡在显影仪上的片子:“确诊了,位置不好,你们看,这里,离心脏比较近,手术风险很大,你们家属要决定。”我使劲睁大眼睛,不让视线模糊,想听懂医生的每一句话,可是不能。我认得那两扇肺叶,记得上学时说过它们像蝴蝶的翅膀。现在,它们被阴影笼罩了。之后,那片阴影在转移在扩散,医生一次又一次拿出片子,指点着肋骨、胸椎、腰椎、骨盆……最后一次,是脑部。半年多的时间,生命最后的一段路程,那升降起伏的细胞数目是反击,又是不甘。舅舅年轻时做过装卸工,一撸袖子露出精壮的腱子肉,他喜欢和人比赛掰手腕。这一次,他输了。
慢慢地我才意识到:我们的身体,一直伴随着灵魂,忠于着我们的身体,开始用伤、用痛、用难以言表的不适,用离弃与背叛提醒我们它的存在——因为头晕,去拍片子,看到了自己骨质增生的颈椎;以为眼镜坏了,咨询医生,说是晶状体硬化导致的视力减退,就是老花眼;因为膝盖疼痛,精确地知道了股骨、胫骨、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从前爱吃铁蚕豆,现在开始斟酌钴铬牙套和钛合金牙套的优劣;一位同事说终于知道胃在哪里了。从前的他生冷不忌,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主,如今,每到入秋,就揣着个暖宝捂在胃上,聚餐时只要一碗小米粥;同学聚会,斯文的人多起来了,有慢性咽炎,有脂肪肝,有胆囊疼的,一瓶白酒来回地转,人们却开始像老太太一样交流养生秘诀食疗偏方……
就像一段爱情,拥有时毫不吝惜,觉得痛,已然失去。
从前见老主任从眼镜上方看人,以为是装深沉;从前见老人素淡的晚餐觉得太仔细,现在,都明白了。这就是衰老吗?虽然是流水必经的路程,但当它们在自己身上一一应验,还是略感惊奇。
不过,也不甚惶恐。草黄叶落,是生命的周期,接受吧。因为酸胀的关节预知将临的雨水,心里还有过来人的得意。甚至,也不后悔。想起从前冰镇啤酒羊肉串的青葱岁月,想起那些醉话和傻笑,依然有清晰的快乐。不任性的青春是无趣的,如果从头来过,谁能保证做到早睡早起一降温就穿秋裤吃烤翅不放辣椒呢。
当然,也不再似从前莽撞了。一位朋友说:不敢生病,怕看见母亲忧愁的眼神。一位朋友戒了烟酒,说受不了老婆猎犬似的搜索。还有一位女友,每天爬山,她有一个残疾的孩子,她说想活到100岁,争取陪孩子久一些……也许是都明白了,人过中年,自己的每一块骨骼每一寸肌肤每一条神经不仅也不再属于自己。它们的伤与痛,在至亲的人心里,加倍地重了。所以我们,要更仔细更温柔地呵护自己,然后,才能去呵护那些至亲的人们。
初中时落下的生物课,终于在后来的岁月里一课一课补上了。只是,这张试卷没有了选择题,全部都是必答。命运这位老师,比当年的“秃鹰”要严格许多,不过这张卷子我都答上了。甚至还有附加题,也一字一句地完成了。隔了几十年的岁月,我想问一声亲爱的“秃鹰”老师:您能不能,为我抹掉当年的不及格?
追忆从前
文/大自然
“我低头向山沟,追逐流失的岁月……”一首信天游唱出追忆从前,追寻过去的旋律,时光脚步匆匆,真正能追忆从前的一切?世间没有什么能准确回答……或许早已变成沧海一粟,消失在浩海之中,留下的只是冰冷的凄凉;或许象沉底多年的旧物,遗失在遥远的沙漠,偶尔不经意间寻觅出点滴,慰藉心灵上的空虚,填补那少许的空白。
从前是诗,有着那太多太多的韵味,虽然枯叶覆盖了绿色,夕阳染红的枫林,尽管泥潭沼泽隐秘在的芦苇之下,但生活足迹遍布的地方,多少还能寻觅出从前的轮格。有生活中的艰幸,有初恋时的羞涩,有年少时的冲动,一个个拼图构成大幅长卷,记载着一切,就象满天繁星一样,昭示一个又一个故事,拼凑出七彩人生。
从前是谜,有着那令人费解,根本没有答案的考题,让你无止尽在寻求答案,却永远也无法完成,看不见的,触摸不到的一切,一直压在心底,有时感到喘不过气般难受,却又不得拼命的去领悟、去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喜悦和欢快,更有那不尽的失落和彷徨,是徒劳去追寻还是安静去等待,其实谁都明白,谁都不明白。多少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缘,多少解不开的心结,追寻不到的浪漫,都无法留住时光的脚步匆匆。
从前是画,虽然有“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的定格,更多的是水中月,镜中花,让人无法打捞触摸。有昙花般的一现有流水般的源长,令人窒息,却又不得不拼命追寻,不停的奔波,哪怕是小小片段,足以安抚那渴望的心灵,任凭岁月无情的冲刷漂洗,只求留下那份真诚,那份永久……不求过多奢望,只要曾经拥有,就不会留下失落和伤感。
从前是水,似水年华随着波浪早已流向远处,在布满水苔的石板上留下那道道痕印,仿佛能寻味出从前的艰幸,从前的迷失和收获,就像一个若大的容器盛装着过去,有失败的奥悔,有成功的甜密,有故人的影子,还有那尚未来得及体味的真实。真的是落花流水无情,还时流水年华匆匆,令人寻味,只有在深思索中慢慢体味。尽管瑕想边篇,心潮起伏,也只能是独自承受体验出的一切。
从前是碎片,象鹅毛般的四处飘飞,让人难以拼凑出完整的图案,叙说出一个完整的故事,碎片中却包含了生活的片段,无论它们飞向何处,都在传播着生活的气息,都在昭示着人生旅途的喜怒哀乐,尽管无法让它们集结在一起,生活的足迹不正是这样在演绎着每个短小的片段,最后构成一幅完整的人生。
追忆从前是一种怀旧,更是一种向往未来的冲动,既有对生活的无究眷恋,更有对人生漫长的祈盼,穿过雨水迷失的眼睛,放飞尘封的记忆,大胆的去追忆从前,从中领悟真正的人生,去懂得生活的酸甜苦辣,甩开脚步走过漫长的人生旅途。
永恒的记忆
文/李燕红
它已成为历史,它已成为人类的前车之鉴,它已成为人类永恒的记忆,它就是地球。
此时的地球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此时的地球,荒无人烟,垃圾成堆,简直不堪入目。小河里垃圾漂浮,臭气熏天,一条条小鱼惨死在河里,让人悲痛不已。沙漠越来越多,从前的树林早已不见踪影,风沙成天,一片凄凉的景象。大气污染使臭氧层消失,紫外线在地球上肆无忌惮地照射着。这一幕幕都让人们悲痛不已,同时也不得不陷入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地球变成这样?答案不言而喻,人类在地球上浪费资源,滥砍滥伐,破坏生态平衡,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从前“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西湖失去是给人类的一个警告,从前云雾飘渺的黄山的远去是给人类一个危险来临的预示,从前“一览众山小”的泰山的离去,使人只能将它永远地留在心中……
2090年,人类搬到了地球的“孪生兄弟”——火星上居住。这时火星上的人类繁衍到了一百多亿。这时的房子各种各样:喇叭状的房子。它像十几朵喇叭花拼起来,越往上越大,虽然“根”部只有几平方米大,但最上方有几十平方公里,它既解决了房子的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又解决了人口多而住房不够的问题,在他的最上方,设立了一栋房屋的总部,专门居住领导等。还有一种有吸盘的房子,可以吸附在星球上,也可以在宇宙中停留,让人类可以在宇宙里旅游。这时的汽车是陆空两用的,会飞的汽车在宇宙中飞行,减少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这时的火星绿树成荫,空气清新,丝毫没有被污染的迹象,因为人类吸取了教训,把地球作为前车之鉴,珍爱自己赖以生存的星球。
现在的人们改变了以前的做法,使用节能灯,尽量步行或使用无排放二氧化碳的汽车,使用布袋或篮子,多种树,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不破坏绿地等,火星也因此变得更美丽。
野马
文/何永俊
从前
野草,不息地采摘阳光
它用,野马,贮存最温暖的
能量
自从长河绘出炊烟,枝杈擎起翅膀
白天以圆的现状昂扬东升
野马,老聃和周公才应运而生
我们才发现道,野马,和歌舞扑面而至
山峦的呼吸开始
紧张
野马
吃了最鲜嫩的那口草,因而有了水的仪表,风的
模样
困了
就为草原编织梦想,醒了
又重新回到,天上
为了准确叙绘,野马
竹批双耳,风入四蹄
身后是阴霾,身前是晴朗
一马当先
当仁不让
一马当先
绝不追随,绝不盲从,总想总在全力超越
谁跑在前头,谁有魅力
谁跑在前头,谁就是
方向
野马
高扬鬃须的年代,那个凌云的峰峦
让攀缘者仰止,胆寒,只能
敬仰
现在
是文明社会,主要标志是
野马,灭绝了
地上长满了道路、墙壁、城市、垃圾、雾霾、沙漠、学校、鹦鹉歌手和聪明、谄媚、胆怯、虚伪而又贪婪的
诗人
马厩里,牝马缺乏性感,牡马的血液不再疯狂
所谓的马,伏枥残阳咀嚼岁月
偶尔沙哑嘶叫两声,喷喷响鼻
非常时尚
马背上泅渡过来的民族,遗失了舟楫,沦为了
顾客、患者、公民、奴兽
只会做梦、读书、死做、喝酒、磕头
根本没有了拥抱和孤独的力量
人们挖宝时
在很深很深的地方,挖出几节史前,野马,的断骨
随手扔掉了,他们根本听不到化石、亚化石上隐若惊雷的
乐章
野马呢
马不奔驰怎么得了
驻步不前,会是什么后果
从前
大地上长满野草,百花齐放
那时候,蜂蝶求偶,婚嫁正忙
葱绿的尽头是绚丽,绚丽的尽头是葱绿,根本不适合
死亡
从前
只有,野马
孩子不用上学校,学校不用建围墙
孩子不会听话,只会称王称霸、唱歌和飞翔
从前,只有,野马
没有演员,没有观众,都在唱歌,都在飞翔
从前,没有恨,也没有病,所以根本没有医院,也没有
牢房
只有
野马
只有幼稚的血型,天真的基因
只有奔跑、唱歌和飞翔
野马呢
马不奔驰怎么得了
驻步不前,会是什么后果
从前
野马,坚信,奔跑自有奔跑的理由
奔跑
为了吃草,为了吃草
奔跑
吃草
为了奔跑,为了奔跑
吃草
奔跑
为了奔跑,为了奔跑
奔跑
奔跑
为了恋爱,为了恋爱
奔跑
飞翔
为了歌唱,为了歌唱
飞翔
现在
路真堵,病真多,脸皮变厚,热血变凉
野马,已灭绝
阡陌无歌,走肉行尸
拍拍脖子上的,野马
突然,我又一次脱缰
勒紧缰绳,稳稳站定
此刻,我真的不敢见人
真怕,恐怖的想象,让正常人惊伤
非常,羞耻,真的
野马
没有穿鞋的恶习,更讨厌华丽的衣裳
光着脚丫,逃出了地图
野马呢
马不奔驰怎么得了
阡陌无歌,与死何异
可是
野马
知羞,不愿与我们为伍
野马
远远甩开了我们
野马
真的不死,而是不知所终
记住,不是没有
野马
而是我们已经失去了奔跑的力量
更可怕的是,我们已经迷失了
航向
往事已飞,飞过忘川
文/陶家宗
人这一生中,经历的事情实在太多,多到擢发难数。可是有些人对于存留于脑际的印记居然奇迹般全数复盘,而大部分人呢,很难全盘复制所有的从前。这已冥灭的往事叫失忆。记忆一旦泯没,人生过往的一部分将不可避免地开始慢慢剥离。当失去了那些曾经的记忆,你,也就不再是从前的自己。
可是,红尘里不止有活色生香的寻常光阴,精彩绝伦的平淡人生,往昔岁月的倾情回忆更是一道永远不老的话题。哪怕一路无景无色,你也能感受到时光温良;哪怕一路无韵无律,你也能聆听到清风悠扬;哪怕一路无花无草,你也能染得满衣幽香。如果找不回从前的所有,人生不完整,自然多缺憾。烟花易冷,人事难分。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北雁南飞,狐死首丘。生命的旅程,总会因回忆找到起源。回忆寄托着希望,是绮梦的光点,幸福的港湾,轮回的开始,可以让生活更美好。回忆无论于谁,断是少不了的情感依归。
或许精神受到剌激,或许情绪受到压抑,或是思想一度颓废,或许饥饿营养不良,或许海马功能障碍,或许脑沟一时不畅,或许三维空间受限,受制于这些主客观条件的这部分人,若想全部拷贝过往,试图重新回放,实在难以遂愿。所以顾丽丽说,“在光影交错里,你能挽得住眼前,又能挽得住永远?在时光荏苒中,你能留得住云的身体,又能留得住风的脚步”?至于那些过往岁月中早已沉没了的,自然华不再扬,覆水难收。
倍受崇敬的祖父什么模样?毫无印象!查看祭文发现,原来共同生活了六年。讲大妹因失忆走失深感自责,父兄却说:“你完小放学返回途中,也有类似经历,找遍了沿路各处,最终发现你在龙潭河高崖的山地里睡了半夜”。边防服役,战友问我“昨晚夜半怎么拿枪跑去站岗?可过会儿你又回来”。十年多前,有个没一点印象的三十多岁中年人见了我感激不尽。何故来着?“不到七岁的一次游泳,动弹不得,鲜血淋漓,河水染红一片,您老远游来将我抱起送回家里。若不是您,我命休矣”。就在前不久,有人当面感谢,“四十年前因为你据理力争的资助,让我度过了难关”……原来,我也有那么多失忆!
正因为失忆,便有了很多故事的开头,或流光旖旎或不尽人意,而至后来呢,总是一篙独去,潮来潮往无处寻觅。年年岁岁中,究竟有多少缘湮灭在红尘渡口?来来去去中,到底有多少情散落在天涯彼岸?
所以,当我们打马走过了忘川河,兀兀辞别了奈何桥,既然“飞鸟不得过,游鱼不得渡”,还能指望找回从前的那个自己吗?
骷髅沟
文/曹含清.
我的故乡有一个地方叫骷髅沟,它紧临一条大街,地势低洼,大雨过后往往蓄着一汪积水,鸭子们见了很是喜欢,扑进去开心地洗澡。老人们说那里从前是一条沟,很深很长。当时周围是一片荒野,榛莽丛生,却有一条道路拨开野草,绕过深沟通向乡镇。
兵荒马乱的年月,草莽中埋伏着强盗。有人经过时,他们便挥舞着大刀窜出来杀人越货。那帮强盗残暴凶狠,惨无人道,杀人之后竟然吃人肉、饮鲜血,然后将剔除血肉的骨头抛入深沟,久而久之,深沟中白骨成堆,阴气逼人,人们就把那条深沟命名为“骷髅沟。”
我小的时候,根本不相信那里从前是一条深沟,也根本不相信世界上有那种吃人肉的大恶人。此刻遐想,黄河多次泛滥成灾,挟带泥沙凌犯平原,能将深沟抹为平地。长大后坏人见多了,觉得“骷髅沟”的传说或有其事。
那时我常常经过“骷髅沟”去上学,想到那些强盗与白骨,自然心惊胆战,幸好有一户姓张的人家用拖拉机运来几车沙土,将低洼处填平、夯实,搭建了一个卖油条的棚子。我放学时就能闻到浓郁的油条味儿。身材矮胖的张老板掀开嗓门高声叫卖。香味与吆喝驱散了我对“骷髅沟”的恐惧。
后来卖油条的棚子拆除了,有一户人家在那里修建了一座房子,四周垒砌了高高的院墙。据说深更半夜,那户人家的主人有好几次听到车辚辚、马萧萧的声音,从睡梦中惊醒。老人们说那里从前是一条道路,估计着孤魂野鬼走习惯了,仍然穿过房屋走那条路。也许,这只是以讹传讹,因为那户人家至今仍然幸福地住在那里。
很多年过去了,我的内心深处仍然开裂着一条深沟,装着从前的传说。
从前火车慢
文/李晓
好多年前,刚去北京的鲁哥告诉我,他那时每周都要乘上绿皮火车从北京到承德,看他远嫁的姐姐,票价是17元,时间是7个小时左右。
鲁哥乘坐的那辆绿皮火车,当年还顶着“北京最便宜火车”的头衔。这辆慢悠悠的绿皮火车上,还有老式烧煤锅炉为乘客提供热水,热饭用的是几十年老锅炉上面的蒸饭箱。这样一趟行程,对身为编剧的鲁哥来说,就是平常匆忙生活中的一次打盹。一趟旅程下来,沿途山水草木,也给鲁哥的肺叶清洗了一次。
这样一辆走走停停的绿皮火车,它在一个长满狗尾巴草的无名小站,也要停上四十分钟。乘客可以走下火车,望着蓝天下清晰的山脉发一会儿呆。
人如蝼蚁,感觉不到地球的转动。在日常生活中想慵懒一下,却发觉总是停不下来,往往在一种看不见方向的生活里自我旋转。身心憔悴的日子里,生活在一个自我追赶的世界中,一眼望出去,常是满目疮痍。那样一辆恍若旧时光里的慢火车,也成为我的眺望。
10多年前,我乘火车去西北。那时车速很慢,火车在旷野山川间奔走了三天两夜。那天黄昏,夕阳中飘起了毛毛细雨。经过一个丘陵中的村庄,车窗前浮现老土墙林立的农家院子,瓦屋顶上有炊烟袅袅,一头暮归的老牛,它回头过来如秋水盈盈的目光,正好与我相遇。我在那一瞬间恍惚了,发觉一直在梦里思念的故乡,着陆了。
在火车上,我看见一个帅气的男子正弹吉他望着窗外,痴痴眼神里,是思念放出的光芒。火车上,我还与一个去西北看望儿子的乡下老汉成了亲热的交谈者。我总感觉,他是我一个亲人的样子。他摸出一大把炒胡豆,拿出二锅头要与我喝酒。他扛着的一个大麻袋,装的就是满满沉沉的乡下老胡豆。老汉说,儿子在西北城市安了家,喜欢吃的,还是老家的胡豆。那老汉脸上的道道皱纹,是我到西北后在阳光下看到的黄土高原地貌。
还有一次,我去南方出席笔会,主办方说可以坐飞机,我却选择了火车。我喜欢在火车上的慢时光。火车停靠在一个小站时,已是深夜。上铺一个中年男人,正鼾声四起。站台边朦胧灯光下,一个小女孩提着篮子跑过来,在车窗前稚声稚气叫道:“叔啊,叔,买一包吧!”她叫卖的,是那个地方的一种油炸小吃。望着这个单薄身子的小女孩,有轻微的疼痛爬满心壁。我一下买了几大包。那中年男人醒了,也买了几包。小女孩开心地跑开了。异乡夜色中,我突然觉得不再孤独。在那样一辆缓缓奔跑的火车上,有很多温暖的东西文火一样摇曳、弥漫,是你平时的生活中,最易忽视的。
包装纸
文/张林薇
开学季,小学校边上的小卖部里,秋天活生生被挤回了夏天。小孩们争先恐后地购买一种塑料制的包书膜,他们要给刚刚发的新书穿上新衣。正午的秋阳下白花花一片,白塑料的反光比阳光更耀眼,空气中弥漫着微微呛鼻的味道。
这种自粘的包书膜不需要折和裁,书塞进去,边缘自动粘合,整齐划一如同刚从生产线上输送出来。虽然材质可疑,但很少有人对其质疑,小孩们也以整齐划一为标准,我曾建议儿子用真正的纸张来包新书,他立场坚定地反对:全班同学都用这个来包书,我才不想被人笑话。刚念小学时,上课铃响了他还置若罔闻兀自蹲在校门外捡卡片玩,现在,他早懂得自觉排队看齐前面的后脑勺,穿着大号的涤纶校服向队伍里一晃,目送的我有一瞬间分不清他和学生甲以及学生乙的区别。
总觉得还是老式的全一些。就像从前的草纸,草制的,虽糙,却是真的纸。这样一想,一股昏黄的旧味就落下来,像是十五瓦的钨丝灯泡在老屋的夜晚散发出的那种光芒。从前的包装纸一打开,里面包着的都是令人怀念的物事。冰糖馅的青红丝月饼,本色草纸包得方方正正,上压一小片红纸,绳子一扎(连绳子都是纸捻而成),就是上好的礼品。打开它的那一刹那,就是老人和小孩子盛大的节日。此后,节日过了,纸包或许被放在枕头边,一层清油浸透那包装纸,岁月里一小片透明的斑点,带着隽永的甜蜜和怅然的心酸,永远印在童年的记忆里。
还有一种包装纸是稍厚略硬的,叫做牛皮纸,很多时候取自水泥包装袋。抖净灰尘,铺展平整,折出硬朗的线条,正合于包书。包得有棱有角的,封面上用自创的美术体勾出课本的类目,一笔一划刻上名字。那时的课本还带着墨香,被这样的包装纸裹了一学期,到了期末,包装纸的折痕自然断开,露出莺飞燕舞欢歌笑语的课本封面,俨然还有精心保护的新意,只是页脚已经翻卷得不成样子。
那时的女孩子们喜欢精美的糖包装纸。每个人手里都积攒一些。有时把糖纸折成小扇子,有时折成蝴蝶结,攒多了还可以串成窗帘。记得有一年春天,我们把许多张紫色的糖纸折叠,抽根长线系成一串,牵着在风中跑,糖纸在风中飘摇,飞着飞着就成了一群紫色的蝴蝶,村路边的小花小草和伏在草丛里的蚂蚱都看呆了。
香烟的包装纸比较实用。男孩子将各种牌子的烟纸集起来,叠成三角形的纸炮,傍晚放学回家,聚在路边玩到天黑。爱学习又家境不好的孩子则在烟纸背面的空白处练字。前几天看到一位作家,展示自己小时候在烟盒包装纸上创作的连环画,无师自通,惟妙惟肖。简陋的包装纸,安放了乡村孩子最辽阔的幻想。
时代变迁。包装纸越来越华丽,包装的光芒遮蔽了物品的本质。譬如被冠以高档之名的月饼,居于华屋之中,身着绫罗绸缎,仿佛包的不是月饼而是一个嫦娥。面对越来越多建立在资源浪费上的华丽废品,一部分环保意识觉醒的人们,希望物品回归到物品,本色回归到本色,但五光十色的时代,人们的视觉已经被刺激得无法回到平静的从前,过于朴素的包装总是不受人待见,一些人情和心意似乎惟有华美才能证明其重量,于是包装上只好卖力的华丽。那么,包装纸回不到从前了吗?也未必。网上的高山小土豆热销,超市里的本色秸秆纸备受欢迎,事实证明,回归朴素,并非不可能,只不过回归的途径仍是离不开“包装”二字。就像山野不叫山野,叫原生态,小土狗不叫小土狗,改称中华田园犬,内容没变,感觉上磅礴大气了些。
雨天(词雏)
文/子建
那个雨天,扣动人心弦。
既然无法再回到从前,何必再记起那容颜。 时间的沙漏,一滴一点,思念没有一天在变淡。如果有一天再见面,可否再望你双眼。轻轻地呼唤,不停的呐喊,你可曾真的听见。雨天的夏天,淡淡的油伞,你我相互搀挽,你的秀发轻轻拂过我额前。雨水潺潺,泪过眸前,我不敢放开你的腕,却微笑我们的那个雨天。风吹过我的窗前,落叶一片一片。凋落的叶,已秋的天,枫叶红遍了思念。海角天涯难相见,阻隔了距离,却没有斩断情缘。
情深深,意绵绵。依稀间,你哭红了双眼。泪打衣衫,谁为你拭去伤感。秀发已乱,谁为你疏散。独自倚窗前,已没有雨天。冬雪飘飞舞翩翩,谁在紧握不放的从前,谁的爱恋满心田,谁在夜半独不眠,谁又发呆在雨天。
可曾记,你给过的誓言,可曾记,你偷偷吻了我的脸,可曾记,你为我泪流洒满面,可曾记,分手却不肯离开你臂弯。如今却不敢过雨天,雨天情漫漫,独你在天边,我已泪蒙蒙,湿双眼。心已空,守望尽是曾经的从前。
独自飘零,相思漫雨天。如果再从前,我要紧握你的腕,哪怕沧海化桑田。扣住你双手,依偎到永远。
从前的夏天
文/王国梁
“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很慢……”忽然觉得这首诗如此微妙贴切,把我心中对“从前”的感觉准确表达了出来。从前,对我来说是个诗意的词儿,一提到从前,思绪的潮水就“呼啦”一下涨起来,整个人瞬间被摆渡到美好的旧时光里。
从前的夏天,快快乐乐,清清凉凉。我一直觉得,夏天对孩子们来说是最佳季节。乡村的夏天是一个广阔自由的大舞台,孩子们可以撒了欢儿地耍起来,尽情释放天真烂漫的天性。草木的生长到了鼎盛时期,处处绿意流淌,生机盎然。绿草铺成厚厚的绿毯,绿树撑起片片浓荫,庄稼地里绿波荡漾,孩子们就是浩瀚绿海中一尾尾自由酣畅的小鱼,灵动地穿梭着,享受着夏天赐予的火热与清凉,快意与温情。
记得那时候,我们一群小伙伴整日狂奔在村子里,我们的足迹踏遍了每一个角落。那时候我以为全世界就是一个村庄那么大,可以任由我们纵横驰骋,踏马看山河,仿佛一切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我跟伙伴们一起爬坡涉水,上树翻墙。我有时会爬到高高的树上,像得胜的将军一般在上面挥着手臂招摇,引得同伴们跃跃欲试。大家见我玩得逍遥,也纷纷上树。那时候觉得,到了夏天,树上才是人真正的家,可以像鸟儿一样在树上吹吹风,看看蓝天和白云。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上蹿下跳”,母亲总是无奈地嗔到:“这群猴子!”我们笑着冲母亲做个鬼脸,继续自己的“夏日大冒险”。每个孩子都折腾得大汗淋漓,却不知疲倦,乐而忘忧。那时候好像没有热的概念,总觉得出汗就像草木的蒸腾作用一样,是一种成长历程,所以再热的夏天对我们来说也是清凉的。
当然,在村边的小河里畅快地洗个澡,也是夏天的一大乐事。一群孩子纷纷扑入河中,浅浅的河水顿时沸腾起来。大家在水中嬉戏追逐,享受清清凉凉的滋味。天地之间,孩子们是自由的天使,每个人都兴奋得忘乎所以,欢声笑语飘荡在带着草木清香的空气中。这些快乐,是夏天的恩赐。
从前的夏天,宁宁静静,悠悠长长。孩子们也有安静的时候,那些时光是记忆中的温馨剪影。夏日午后,村庄像要小睡一样,安静下来。蝉声响亮,愈发显得村庄的宁静。祖母在大树底下纳鞋底,我们则在她的身边,捉树下的虫子,或者看着蚂蚁跑来跑去。祖母喜欢安静,我们偶尔闹腾起来,她便轻声说:“别吵了。”我们立即噤声。祖母的神态安详,总是“心静自然凉”的姿态,她手中的针线不慌不忙地舞动着,好像是光阴在不紧不慢地在游走。
到了晚上,暑气已消,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乘凉。星辉满天,树影婆娑,一地清凉。大人手中慢慢摇着蒲扇,断断续续聊着天。孩子们则围在大人身边,不敢乱跑。祖父最喜欢讲故事,他讲关于他的“从前”时光。那些遥远的故事,我们听起来却津津有味。直到夜色阑珊,祖父的故事留下一个“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然后吩咐我们睡觉。一夜的梦,是轻松快乐的。
时光吹老了岁月,如今我已经离开故乡多年。每年的夏天会如期而来,却难得再有那种心境了。从前的夏天,让人怀念,那些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片段不时入梦而来,带给我一世清凉和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