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春游散文

2023/01/07经典文章

春游散文(精选17篇)

快乐的春游

文/季贞伊

星期四,学校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春游,目的地是暨阳湖。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欢快的歌儿出发了。

我们来到了湖边,那里有沙地、有草坪,还有用大理石铺成的路。大家有的在吃东西、有的赤脚在沙地上玩耍。

游戏时间到了,玩的是老鹰捉小鸡。一人当老鹰,一人当母鸡,一部分同学扮演小鸡。游戏开始了,老鹰装出一脸凶恶的表情,不停地向小鸡扑去,母鸡一次次地阻拦。不一会儿,母鸡体力不支,一不留神,老鹰一扑就扑到了小鸡。欢笑声、惊叫声穿过树林,在空中快乐地飘荡。

天空忽然下起了小雨,游戏结束了,活动也接近了尾声,大家意犹未尽。这真是一次快乐的春游。

春游南艳湖

文/李夏

南艳湖,位于合肥经开区的东南部。从地图上看,它宛如一条玉龙,龙头向东,龙尾朝西,身姿逶迤,形象生动,不禁心向往之。

一个莺飞草长的春日,我从西门步入南艳湖公园,一片花红树绿映入眼帘。矮矮的团松,疏朗的红树林,缀满枝头的一串红,高高的大青树,相映生辉,悦人眼目。我沿着整洁的道路走了一段,便下路朝湖畔走去,因为正在建设中,公园里还留有一片原生态的田野,在春日的阳光下散发着清芳。

走在泥土小径上,四周都是一些野花和野草。不远处一片白色的小花,那是荠菜花,如芥子般大小的花朵,一小簇一小簇地集合在长茎顶端,齐心营造出花的模样。这应该是马兰吧,它那锯齿形的叶片,那淡紫围绕着金黄的花朵,迎风摇曳,飘溢着生命的芬芳。不经意间发现,身边有着几株蒲公英,可能花事已毕,羽状分裂的叶子紧贴着地面,瘦瘦的花茎高举着。花朵呢?早已弥漫在八方四面。湖尾的沟汊里,有一丛丛枯黄的芦苇,在春风中摇摆着身躯,似舞蹈似健身,仿佛告诉人们,它们就要青春焕发。

不久之后,我又折回园区主干道,向东南方向行走。如果说,湖西给人以野趣,那么湖的东南面则能勾起人怀旧的情愫。穿过一片片林木葱茏,花草葳蕤,转向东侧,你会看见一条宽阔平直的大道,路旁矗立着成排的钻天杨。此情此景,似曾相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街道、大院、营房等等,不就是这般格局吗?在大道的北侧,有一道长堤,长堤尽头有一滩造型各异的乱石,石滩上植有柳树,树影婀娜,柳丝青青,正扬花似雪。

漫步长堤,竟觉眼前的景物是那样的熟悉。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噢,这里简直像一个浓缩版的外滩。堤面墁以砖石,防浪坡上,一根根石质的栏柱依然伫立,只是不见了那长长的链索。堤的南侧是一块块长方形的花圃,草丛仍绿。花圃的上方,有着弧形的观景台,可沿着阶梯拾级而上,这样的光景台差不多隔一二十米就有一座。

伫足观景台上,可远眺浩淼的湖面。春光正柔,水波不兴,有几只水鸟在水面嬉戏。湖中央,有一座蓊郁的小岛,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加苍翠。看着看着,只觉心旷神怡。不觉时已近午,艳阳高照,湖面上又是波光粼粼,碎金闪烁,堪称美不胜收。

依依不舍地离开长堤,又踅向北园。一路上绿荫处处,林木森森,我还看见了挺立的广玉兰、摇曳的凤尾竹……

时逢假日,不少市民扶老携幼,举家来游。也有对对情侣,倘佯于花前树下。还有人心情淡定,握竿垂钓。更有人别具情趣,支起帐篷,在这“富有的氧吧”里休憩谈心,享受恬静舒适的生活。

走着走着,不由地想起了那首描写西湖的古诗:“波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我想,用它来形容南艳湖也是恰当的。只不过少了山色,那就以远处高耸的楼影来代替吧。

春游希尔寨

文/范立志

早听说希尔寨生态旅游山庄很美丽,阳春三月,喜师友来访,结伴成行。

希尔寨生态旅游山庄位于湖北武穴市梅川镇西北方向,距梅川约三公里,园区面积约500亩。它就像一块翡翠,镶嵌在希尔寨山下。

一走进山庄,就听到“咕咕咕”、“喳喳喳”的清脆鸟叫声,或在林间呼朋引伴,或于枝头引颈独鸣。如若你有兴致,完全可以停下脚步,对着鸟儿,也“咕咕咕”、“喳喳喳”叫几声,它并不生分,会好奇地歪着脑袋友好地回应你几声,再用那睁得圆圆的眼,瞅着你,再瞅瞅自己的伙伴,鸣叫几句,好像在说,又有朋友来了。让你享受一番近距离交流的乐趣。

希尔寨生态旅游山庄有很大一块迷人的竹林,位于山庄与希尔寨之间,一条环庄路,如一条腰带,风情万种地束在竹林的腰间,衬托出她的飘逸、美丽。此时,竹笋正破土、正拔节。你看,那刚拱出地面的,几乎能聆听到它破土的声音。尖尖的脑袋,沾着泥土,沾着露水,如刚落地的婴儿,一切都是新的;那长点的,半人高的,人把多高的,是那婴儿的哥哥姐姐,她已脱下母亲给的一身棕色的保护衣,裸露出稚嫩的皮肤,尽情地沐浴着阳光和呼吸春的气息。

古人称竹、梅、松为“岁寒三友”,可见对竹之喜爱,以至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句。

大凡景观,大多有水、有桥、有亭,希尔寨生态旅游山庄也不例外。沿环庄路来到庄园的东头,走一段下坡路,便有一眼长方形的池塘,阻住路的去向。庄主爱水,不忍填土铺路扰塘,在塘腰处架一路桥,桥虽是钢筋水泥结构,但经历过风雨,却显得古朴,很自然地融入到清新秀雅的环境中。沿环庄路向下走,桥右塘大,桥左塘小。桥右塘碧波荡漾,山影戏水;桥左塘新草绽绿,垂柳婆娑。塘面一小片一小片的荷叶,遮住了碧水,只留一条条小巷,供阳光留影。荷叶上,细碎的水珠在阳光的映照下,如池塘的眼睛,好奇地瞅着我们,不停地眨呀眨。有三五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呱”地叫着。一群群蝌蚪,在塘周围水草边聚了又散,散了又聚,游来游去。看着这情景,不禁想起赵师秀的“青草池塘处处蛙”。

在这眼长塘的上方十多米处,还有一口大塘,塘中央有小岛小亭,塘岸与小岛有一铁桥相连。早有人跑过铁桥,在岛上留影。

樱花是希尔寨生态旅游山庄的花旦,站在台前最显眼的位置,出尽风头。走进山庄,最抢眼的就是她。放眼望去,满目樱花,大红大紫,就像是晨熹微露的朝霞。走近细看,层层花瓣亦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一把一把地叠着,有六七层的样子。

同是一棵树上的樱花,姿态却各有不同,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绽蕾吐艳。开得早的,花瓣花蕊朝下,就像那正撑着的小伞,花瓣是伞衣,花蕊是伞柄;开得迟的,花瓣花蕊则朝上。花蕊从小伞中探出小脑袋,像是一个个好奇的孩子,悄悄地探视着外面精彩的世界。把把小伞,迎风招展,婀娜多姿,柔嫩而富有弹性,好像轻轻一捏,就能释放出充足的水分。

向樱花深处走去,有笑声传来,是几个美女文友在赏花、读花、嗅花和拍照。神情专注,笑声清脆。我既喜欢看这人花合一的画卷,喜欢听这欢快悦耳的笑声,又怕这笑声惊落了一树繁花,更怕这笑声惊跑了整个春季。

在文人的笔下踏青

文/吴婷

“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近日读郑板桥的《春词》,春的气息顷刻间扑面而来,像一幅优美的图画映入眼帘,栩栩如生。

灿烂明媚的春光里,草长莺飞,柳绿桃红,微风也飘着清香。白居易的“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道出了文人墨客的心声。郊外鸟鸣花开,乡间流水潺潺,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

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极其鲜活地描绘了风和日丽、万物欣荣的景象。

自古至今,描写春色的诗词文赋比比皆是。诗人身在江南,必游春色。哪怕定居北方,也要去江南游玩一番。白居易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写出了江南的灵秀之气,抒发了诗人对曾经客居的江南深深的爱。

古人春游踏青,不仅仅是吟诗作对,还会举行各种富有情趣的活动。“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讲的是荡秋千。一种叫“斗草”的游戏也很受古人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春游活动还有插柳、拔河、蹴鞠和放风筝等,踏青游玩更是青年男女交谊相会的好时机,“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抒写了一位少女偶遇情郎,两情相悦,对爱情狂热而大胆地追求。

生活在都市的人们,难有闲暇去郊外乡间拥抱春天,既然如此,那就翻开书页,跟随文人墨客去感受他们笔尖下的诗意春天吧。

春游什子山

文/肖琴

什子山是麻城东山张家畈镇地界里的一座大山。春日的一天,阳光明媚,我向着慕名已久的什子山出发。一路上心情愉悦。

什子山又叫十子山,以10座形状像人的山而得名,主峰海拔1038米。西、北两方山势壁削,东、南两方各有一条石径可供攀登。早晨野外的空气清新,天空格外的蓝。走上了蜿蜒的山路,久居闹市的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路旁的野花在微风中摇曳着,偶尔遇见几株火红的杜鹃花点缀着安静的山林,草叶上的毛毛虫长得又肥又大。我们的喧嚣声,打破了山林的寂静。

山上的林木太密了,听说去年经过了一次山火的洗礼,要不然我们根本上不了山。我们的向导占校长和项组长拿着锋利的镰刀,为我们开路。“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用在这里是再恰当不过了。

在茂密的山林间,在杂草丛生的灌木丛中,我们踏着松软的泥土,在林木间一边找路,一边前行,很快我们三个人就掉队了。抬眼望去,只见头顶到处都是青翠茂密的树木,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间,穿插进来,洒下斑驳的光影。来时的豪气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在一块岩石上歇了一会儿,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连呼吸都不均匀了。看着高耸入云的什子山,真有点想打退堂鼓,但如果不登顶,那么就体会不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风景和意境。

又走了一个小时左右,我们来到了一处陡峭的岩石壁。我小心翼翼的在岩石壁上爬行,不敢看身旁的悬崖。爬上岩石壁以后,坐在宽敞的岩石上眺望:远处的一座座青山相互呼应,一片片白云绕在山间,一层层的梯田,泛发着一层层绿意;近处的一个个村庄和房屋古朴雅致,袅袅炊烟若有若无的在屋顶飘荡着。一幅优美的山乡画卷,在我们的面前徐徐展开。耳边有着断断续续的鸟鸣,却看不到鸟儿的身影。此时心很静,连呼吸也轻了。忽然想到了一句:“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古语”。我们总是匆匆忙忙的行走,匆匆忙忙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忘了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终于到了东门,这就是宋末端平年间麻城县令为了保全自己的民族气节,而在此设立的寨子。据说他们一班人等在此艰苦度日四十年。东大门是据地形由一些大石头和几块平整的条石筑建而成,非常的简陋,是什子寨的出入口之一。听向导说还有一个南大门。

经过一段艰难的路程,我们终于登顶了。山顶是一个半圆形的土丘,稀稀拉拉的长着一些树木,好像也经历了野火的洗劫,树木的树干有些是黑乎乎的,有着烟熏火燎的痕迹。到达山顶之后,我的心里异常的平静。我想起了一位着名登山者的一句名言,当记者问他,为什么喜欢登山?他说了一句话“因为山在那里。”这句话很值得让人回味和思考。

因为山在那里,千百年来它吸引着这些爱山的人,向着大山出发,向着山顶前进。我不得不承认,每一座大山都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他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他是厚重的,是神秘的,他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故事,有文化内涵的,是值得人们去亲近去征服去崇拜去尊重的。每登临一座山,人的心灵都应该变得更成熟,更空灵,更包容,更宽厚……

春游长湖

文/何云观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我们全校师生踏着春天的脚步,到长湖春游!

来到长湖,放眼望去,到处一片山清水秀。天是蓝的,山是绿的,水是清的,蓝天白云倒映在湖里,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我们来到湖边,一边欣赏这美丽的景色,一边享受着我们带来的美食,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

这么美的画面,爱闹的孩子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场了,我们在空地上玩起了“摸瞎子”。我们把小慧的眼睛蒙上,开始玩了!小慧在人群中摸来摸去,一个也摸不着,这下她可急了,活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由于太想摸到同学,一个不小心,她扑了个空,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同学们银铃般的笑声荡漾在空中。

玩了一会儿,同学们有的要爬山,有的要玩水,没办法,老师只好带我们到处去玩!走在湖边的小路上,看不到任何车辆,感受不到都市的喧闹,我们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仿佛置身于花的世界,蓝的海洋之中。

来到湖边,风明显比刚才大了,随着风姑娘的舞动,湖面上漾起一道道波纹,就像一张没辅平的深蓝色丝绸。罗老师大声喊道:“可以脱掉鞋子在湖边玩水!”我立马脱下鞋子,挽起裤腿,找了个地方,和几个小伙伴坐在那里,用竹子拍打着湖水,水花溅在我们的身上、脸上。一阵阵微风吹过,脸上顿时凉爽极了。这时,王老师说:“如果你们有什么烦恼,可以对着湖面喊。”话刚说完,我的耳旁便响起了同学们的一阵阵喊声。

时间过得真快,夕阳西下时,我们又得回去了。同学们一边走,一边回头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长湖。

那年春游

文/彭忠阳

当太阳出来的时候,我们的队伍已开始向烟山挺进了。和熙的春风一路轻抚着我们,“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为了搞好这一次春游,同学们提前一天就做好了准备。有的同学真细心,为防意外还准备了创可贴。为了这次春游,同学们有些激动,也有些兴奋,整宿都没睡好觉,但一个个都精神抖擞,拥有花样年华那才真叫任性!

长长的队伍朝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轻快地迈进。同学们不论轻重,均有自己的任务:有手提的,有抬的,有背的,也有空手的正等着替换自己的队员。一路欢歌笑语,热热闹闹。

随同的一位老师说:“真麻烦!把这些吃的东西通通装进肚子里,就不会让人受累了!”我说:“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学生好不容易逮住机会集体出来玩玩,自然就不会觉得麻烦。”为了减少学生的负重,我的手也没有闲着。

这次春游真是丰富多彩,这班学生早已准备好了节目,有的偷偷地带来了竹笛和洞箫,有的带来了口琴,有的带来了足球……我却带来了一本《读者》。我和学生打趣,我很富有,看我把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都带来了!他们只是笑。

不知不觉就到了烟山,同学们稍微休整了一会儿,就开始各组找各组的地盘,立即开始挖灶。我对学生们说,挖灶时 ,请别伤到小树,尽量不要破坏植被。树林里一阵忙碌,同学们有些在忙着找干柴生火,有些在忙着提水,有些在忙着淘米,有些在忙着择洗蔬菜,有些在忙着切菜……在组长的统一安排之下,既分工又合作,热火朝天地精心准备饭菜。

平时在家里养尊处优,只知读书,很少做家务的这些学生,今天要使出浑身解数,做自己喜欢的饭菜,犒劳一天的劳顿,分享相互的劳动成果。这样的机会,难得!

不知何时,林中飘来快乐的音乐,循声仔细一看,原来是我这组的同学带来的一台随身听传出来的!当代的中学生真会享受生活!

语文老师当起了“技术总监”,巡回指导,偶尔也露了一手切菜的好刀工,同学们羡慕不已。班主任成了“顾问”,在林子里走来走去,当发现有一组城里的公子哥儿生火做饭都成了问题时,不得不挺身而出。我则扎根于我这组,同他们一起劳作着,偶尔也边走边看,成了一个“业余顾问”。

不知不觉间,有几组的饭差不多要熟了,用文火烤着。看来,各组已开始准备炒菜了。听说,为了来参加这次春游,有些学生因为激动和兴奋,早餐没有好好吃,早已饥肠响如鼓了!火焰贪婪地舔着锅底,锅里的油乐开了花,同学们挥舞着铁铲,奏响欢快的锅碗瓢盆交响乐。有位叫婷婷的同学挥舞着一把长铁勺,正灵巧地炒着喷香的菜肴,颇有些大厨的风范。同学们红扑扑的俏脸映着火苗,格外可爱。

不一会儿,各组陆续开饭。望着摆在地上色香味都不错的饭菜,食欲腾地升了起来。各组都来邀请老师品尝。老师们也不客气,从这组品到那组,从这头尝到那头。同学们早已等不及了,狼吞虎咽起来。一时间,吃饭声、说笑声、春风吹树叶的飒飒声,混合着饭香菜香,合成了一股快乐幸福的甘泉,流淌在每个人的心间……

诗情画意踏青去

文/艾里香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春天,万物苏醒,满目葱茏,正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要是不出游,那真的成了“痴人”了。踏春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在青山绿水间陶冶自己的心情。所以,历代文人墨客更是与踏春结下了不解之缘,吟诗作赋,为春游大抒雅怀。

踏春,古时也叫探春、寻春等,古人在春季里都有踏春游乐的习俗,人们聚亲约友,趁大好春光到郊外游玩,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踏春之俗早在汉代已经形成,到了唐代更为盛行。杜甫的《绝句》“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即是当时踏青盛况的真实写照。人们踏青归来,个个簪杨戴柳,家家杨柳满檐,故有“满街杨柳绿如烟,划出清明三月天”的诗句。

唐代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写诗人观赏早春风景时的开心,以及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语言朴素,情景交融,钱塘湖早春的美景读之如见,呼之欲出,仿佛身临其境了。

宋代吴惟信的《苏真堤清明即事》却是一幅因恋春而留连忘返,以至日暮而归的春游画卷:“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真可谓文情并茂、脍炙人口。徐元杰的“花开红树乱莺啼,草上平湖白鹭飞。风和日丽人意好,夕阳潇鼓几船归”,孟郊的“日日出两园,只望花柳色。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苏轼的“踏青游,拾翠惜,袜罗弓小。莲步袅。腰支佩兰轻妙。行过上林春好”都是妙笔生花,各具特色。

自唐后,宋代的踏春春游愈加盛行。诗人王令就以《春游》为题,赋诗一首:“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楼台笑上楼。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通篇诗文在盛与衰、热闹与孤独、欢乐与悲愁的对比中,把由春游而产生的独特感受意味深长地写了出来。诗人陆游春天到郊外踏青,也写下了令人心旷神怡的《山城踏青》:“天晴山雪明城廓,水涨江流近驿亭。客鬓不如堤上柳,数枝春动又青青。”短短四句,诗人踏青时的所见所闻便跃然纸上。

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一年踏春,看到蝶飞鸟鸣,随口吟出一首《春词》:“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天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春鸟啼遍春堂……”全文46句,内却嵌入了54个“春”字,自然流畅,回味无穷,可谓描尽踏青时的美好风光。清代吴友如的《清明节放风筝》:“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就是清明民间体育娱乐活动的写照。

又到一年踏春时,寻访古人踏春之乐后,何不与家人、亲友一起,体会大自然的味道,共享这人间的美景呢?

春游彩石溪

文/朝阳

说起泰山,可以说不知道的人不多,因为泰山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名山,其闻名于世的原因,不仅由于其受到过多少位古代帝王与普通百姓的封禅、参拜,也因为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中华民族心目中铸就了至高无上的崇拜与敬仰。

虽然从小就听老人说起过泰山,但我第一次认识泰山,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那时,我还是一个十八九岁的毛头小伙,对于心目中那个非常神圣的泰山,就像对外面的未知世界一样,既有无限的憧憬,也充满了一种遥远与神秘的感觉。

为了参加全国成人高考的统一考试,我和几位同学乘坐火车来到了那时到过的最大城市---泰安。我们住的地方在红门路西边的白鹤泉宾馆。考完试之后,几位同学一商量,便在下午进入了泰山的山门,一路攀登,第一次登上了既新鲜又陌生,既朴素又神圣,既崇敬又亲切的巍巍泰山,而且在第二天的早上看到了壮观的日出。

之后的二三十年时间里,我一直生活、成长在泰山脚下,我的生活、工作、成家、立业一直处在泰山文化的护佑之下,其间也曾经多次登上泰山。有时出差到泰安,就算没登山,也总是到泰山脚下,怀着崇敬的心情眺望雄伟的泰山,朝心目当中这座壮美的高山、朝这个精神的家园与寄托之地进行默默的膜拜。

自从认识泰山以来,我对于这座山的印象除了雄伟、壮观与神圣之外,便是厚重、美丽和那份无法比拟的灵魂震撼力。多年来,我也到过一些大江南北的名山大川,通过这些断断续续的旅游活动,领略了什么是南山的秀气与北山的雄伟,几乎使“南秀北雄”这一印象达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我再次来到了熟悉的泰山脚下,虽说是一次非常正规的学习活动,但由于是周末休息时间,而且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我就随着团队安排的线路,来到了泰山西麓一个据说非常好看的地方---桃花源景区。

一听说“桃花源”这三个字,印象当中便有了“世外桃源”那个美丽的传说,以及与之相伴的影子。由于受较强的地域观念的影响,自己心里的第一感觉是:这个“世外桃源”无非就是处于泰山西边的,一个因没有多少游客而相对幽静的山麓,估计那里的景象也与泰山有大同而无小异。

顺着弯曲但平坦的山路,我们乘坐的车子渐渐进入了一个三面环山的山谷。从远处看,山上的颜色还是以灰白色岩石为主,但到了山跟前,山上的绿色迅速占据了大部分面积,使路两边迅速变成了以绿色为主间或少量灰白的山体,一阵阵凉爽当中透着一股温暖与舒适交织的风,由车窗灌了进来,令人感觉到一份柔柔舒舒的惬意。

还没下车,就看到路两边尽是一片片花花绿绿的颜色,红的是满树的桃花,绿的是桃树后面一片片茂密的树林,蓝的是成片的尖尖的兰花叶子当中,那些点缀其中的蓝宝石一样的花朵。开得早的桃花颜色稍微淡一些,有的甚至已落在地上,在树下铺成了一个圆形的花伞;开的晚的则一个个结结实实地抓住枝条,五片粉红的花瓣均匀地排列成一个圆形,羞羞答答地在风中微微抖动,与徐徐而过的春风交流着对春天的印象与感觉;那些尚未开放的花蕾们,则是一副萌萌哒哒的模样,静静地跟在她们的大姐身后,好奇地张望着她们在阳光之下尽情展示着婀娜的身姿,使劲按捺着内心的那份冲动与即将绽放的激情;在一个个花朵的背后,无数片绿色的树叶组成了一个巨大但浓淡不一的底色,默默地在花瓣后面担当着幕后英雄的角色;蓝色的兰花瓣虽然不像桃花那样数量众多,但却以其独特的靓丽与水晶般的晶莹,展现出一种冰清玉洁、楚楚动人的形象,如一块块蓝宝石般地镶嵌在尖尖的绿叶当中,不时眨着精灵般的眼睛,一颤一颤地释放出一份神秘兮兮、惹人垂怜的眼神,让人的心里禁不住出现一阵阵的颤动。与此景象不同的是路边那一棵棵来自南方的树木,圆圆的树冠上方,是一支支笔直的新生的枝条,这些枝条由内向外透着油油的、厚重的胭脂红色,它们健康、向上,敦厚当中透露着一种积极、倔强和不可阻挡的生命力,争先恐后地向游人们讲述着这山里的故事。

下车之后才发现,这条通往山里的公路,与蜿蜒在山谷里一条溪水,就像两条相互缠绵的巨龙,时而路在溪水的左边,时而轻巧地与溪水来一个交汇,一下子转到溪水的右边。这两条龙一左一右,相互交汇在一起,蜿蜒着盘踞在山谷的底部,一直延伸到远处那幽深的山里。

启程的时候,听说这个叫做桃花源的山里有一条彩石溪。既然是溪,那就应该是一条充其量也就称得上“涓涓”的小水沟吧,估计与泰山正面那雄伟壮观有余但婉约秀气不足,且略显干燥的印象并无多大差异。

此时此刻,映入眼帘的这一幅画面,竟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这里的印象:原本应该雄伟的山体,此时却展现出一位邻家小妹般的含蓄与安静。路与溪这两条龙两边的山体虽然陡峭,但却涂抹着厚重的墨绿色、坚毅的深绿色和清新的淡绿色,并以这不同的绿色构成了一幅轻重相配合理、层次极为丰富的花屏。这幅花屏的上部是崭新的淡绿色,中间是深绿色,接近山谷底部的部分则是墨绿色,而就是这上轻下重的构成,显现出一种敦敦厚厚、实实在在的稳重之感。

在山谷的底部,是黑白相间的巨大岩石。走近了一看,那些岩石的颜色黑白分明,白色岩石如同宣纸,那黑色岩石如同用毛笔蘸饱了浓墨,在洁白的宣纸上酣畅淋漓地自由挥舞之作,既有酣畅的线条又有顿挫的转折,既有丰润柔美、宛若丝带的线条,也有墨已干但意未尽的拖拽之笔,既有一气呵成的完美墨迹,还有停笔时滴落下来的墨滴,圆圆的、一坨一块地滴在纸上;而那黑色的岩石则如同黑板,用浓重的白色在黑板上划着几乎同样的国画。这些精美的国画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均为写意画:有的是壮丽的山川,有的是奔跑的骏马,有的是成群的牛羊,有的是瓜果蔬菜,有的则是梅兰竹菊;不同的是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白对比,形成千变万化之形态,呈现无穷无尽之遐想。

面对如此美景,不禁令人感叹,是什么力量描绘出这等壮丽精美之作?是何等神圣用神来之笔展现了这美轮美奂的景色?细细想来,正是大自然这位画家,用最简单的黑白两种颜色,用最和谐的浓淡比例,绘就了这一幅幅既气势磅礴又变化无穷,既潇洒飘逸又活灵活现的举世无双的水墨巨作。

这一幅接着一幅的水墨长卷,排列成一条看不到尽头的画廊,构成了一条蜿蜒于山谷底部的精美画卷,而相伴于画卷之上,不断浏览并清洗着画卷的就是“彩石溪”了。

原本以为“彩石溪”只是一条“涓涓”细流模样的山间小溪,可此时,映入眼帘的小溪竟然如此之大,如此之美,真是让我难以置信。所谓大,是因为在宽阔的山谷底部,隔不多远就是一个碧绿的水塘,这些水塘有的是天然形成,有的是则是人工垒砌而成,但不管是何种方式,它们都如同一块块天然质朴的碧玉,一个接着一个,构成一条长长的、没有尽头的链子,平铺在水墨画卷上。明媚的阳光照在碧玉之上,光线被反射到空中,又被风儿吹到水面,把水面拂起一片片细密的亮点,使得这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碧玉显得更加晶莹、明亮。走进了一看,这水塘里的水虽然呈现出碧绿色,但却十分的清澈,水底大小不一的岩石一块块、一片片,有深有浅,有高有低,有的泛着淡淡的黄色,有的则披着浓艳的绿色,有的像墨一样黑但却闪着亮晶晶的光泽。所有这些影像都被不断晃动的水波笼罩着,以不规则的频率变换着水流的方向,形成了不同的光线折射,使得这阳光下的景象不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那不时晃动,不断变换着柔柔的、奇异的各式形状的岩石、沙粒、沟壑的图像,以及偶尔飘过的几片树叶,无比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幅如梦如幻的景象,令人由心底迅速陶醉,因留恋这奇异的美景,无论如何也无法迈动虽然轻快但却没有动力的脚步。

为如此美景而陶醉的不止我一人,同游的同学们也是痴于其景,迷于其境,纷纷拍照留念。由于准备不足,来学习的时候没带相机,到此时只有对美景而感叹,除了请同学未我拍几张照片之外,就是用手机上的相机,尽量把这如画的美景和无限的春光记录下来。

由于用的时间久了,手机上那个小小的镜头已经磨出了一些毛糙,像块毛玻璃似的,可没想到竟然拍出了异样的效果。我的那几张照片连同一首《春游彩石溪》的诗发到微信上时,竟获得了朋友们的不少赞赏,说那几张照片拍的很好,有油画一样的效果。

由于时间原因,我们走到大约一半路程,就得到了往回走的消息。意犹未尽的我,只能朝远处那曲折幽深的山谷默默说了声再见。

下山的路几乎是一溜的下坡,而且与彩石溪的流向在一条线上。为了尽可能多看看山谷里那山水交融的画卷,我们离开平整的水泥道路,顺着修建于彩石溪边上的木制栈道,时而行于溪之左,时而走在溪之右,观看着脚下欢快奔流的溪水流经岩石与沟壑,欣赏着溪水与同伴们相拥嬉闹发出的美妙音律,心中不禁产生了一丝隐隐的伤感:这嬉闹不止、无忧无虑的溪水,你可知道吗?此时,你正处在最幸福、最欢乐的时刻,也是这幅美丽风景的一个部分。可是,你与我经过这短暂的相遇之后,将会各奔东西,我将继续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而你将会义无反顾地流向远方,汇入汶河、黄河,流入无垠的大海,一去不再复返……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说明时光流逝是自然规律,是不可逆转的,过去的一切就永远过去了,是永不复返的。

我相信,我还能重返彩石溪,还能再次看到那美丽的山水画卷,看到那依旧奔流的清澈、柔美的溪水。

我也知道,我会想起你的,那曾经与我相遇的,永不再来的溪水。

春游双山岛

文/姜欣妍

今天早上,虽然天阴沉沉的,但是丝毫没有破坏我美好的心情,因为妈妈要带我去双山岛游玩。

我们乘车来到码头,只见候船室外等待过江的汽车排得像一条长龙,一眼望不到头。候船室里人头攒动,好热闹呀!门一开,大家就争先恐后地登上轮船。我和妈妈也被人流推进了船舱。“嘀——”,随着汽笛鸣响,船开动了。我站在轮船的甲板上放眼远眺,只见水天一色,各种各样的船只在江面上来回穿梭,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船头,溅起洁白的浪花,蔚为壮观。在江的两岸,一排排大吊车就像一个个巨人屹立在那里,守护着长江。

不一会儿,船靠岸了,我和妈妈来到了岛上。我们骑了一辆双人自行车,沿着江边轻快地行驶着,只见翠绿的麦苗随风摇动,艳丽的花朵竞相开放,柔嫩的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钻了出来,好像在说:“哈哈!大自然,我又回来了!”我唱着欢快的歌儿,陶醉在这迷人的春光里……

下午,我和妈妈依依不舍地乘船离开了双山岛。美丽的双山岛,我还会回来的!

春游石林

文/李瑞娟

走进石林公园大门,就可看到石林湖,岸边杨柳依依,湖里奇形怪状的石头从水中冒出来,其中有一个巨石犹如蓬莱仙岛的观音菩萨,她慈眉善目,正望着芸芸众生。导游说,两亿多年前,这儿原来是一片大海,后来地壳运动把这儿变成了陆地,现在看到的石头原来都是海底的岩石。这里因石多形如树木,“石林”就由此而得名。石林主景区主要由大石林和小石林组成,是整个石林景区中最大、最集中、最美的部分,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李子园箐石林”。

走进大石林,巨石林立,莽莽苍苍,游路蜿蜒崎岖,置身其中,犹如进入一座迷宫。但最美、最高、最难登的峰是莲花峰。我们怀着紧张的心情去登莲花峰。我们沿着狭窄陡峭的石阶往上攀登,但是这里很湿滑,而且险象重重,需要手足并用。我们经过攀崖、登壁、爬天桥,历尽艰险才登上了莲花峰。这里头顶上是蓝天,脚下如千柄剑出鞘,峰顶视野宽阔,峥嵘峻峭的石峰尽收眼底,把刚才登山时的辛苦全忘记了。

穿过莲花池,走进小石林,这里与大石林肩并肩相连,却又自成一体。奇峰怪石间隅有几块绿茵茵的草地。这里的石头不太密集,地面比较平坦。桃、李、梅、茶花……星星点点,装扮着四周,圆形水池边一座婀娜的石峰,她背着背篓,深情地眺望着远方,她就是撒尼族传说中美丽勤劳的撒尼姑娘——“阿诗玛”的化身。那么阿诗玛怎么会变成了一座石峰呢?传说很久以前,彝族地区有一个叫作阿着底的地方,一个穷苦人家的女儿阿诗玛爱上了诚实勇敢的彝族青年阿黑,霸道的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看中了美貌的阿诗玛,抢走了她。后被阿黑救出。就在这对彝族青年回家的路上,山洪暴发,卷走了阿诗玛。阿诗玛化成一座石峰,现在她仍然立在那里,深情地眺望远方,仿佛在期盼着她的阿黑哥……如果你高呼她的名字,她就会回答你。数千年来,人们到此一遍又一遍地呼喊她……

我们又来到天然舞场,穿上了彝族的服装,和热情的彝族人载歌载舞,开心极了。

这次游石林让我很高兴啊!

春游“徐塘桥”

文/浦敏艳

从204国道一直向东,向妙桥金村驶去,上狭窄的村路,再走十分钟田埂小道,便走近了一座颇有历史的清代石板桥——徐塘桥。早春时节,万物尚未萌发,风有微微的寒意,清浅的池塘里三只鸭子挥蹼试暖,嘎嘎鸣叫。在市作协的组织下,我们十多名女同志排成一队向徐塘桥走去,前方,一条河塘水面逐渐宽去,愈往前愈开阔,形成一个类似十字型的塘泾。平野漠漠,树高云低,薄阴轻寒,自是一派苍凉况味。远远望去,河边一座石板古桥,桥边几棵直刺云霄的意杨,枝叶全无,枝杈峥峥。树下三两穿着薄棉衣的人,是先到一步的陪同人员,旁边搁有一辆自行车。瞧眼前景致,不知怎么脑海中就跳出一幅图来,上世纪80年代自行车横行天下的时代,有事业心的小伙要进城谋发展,骑着自行车,带着村里的姑娘来到这座桥头,情深意切,恋恋不舍,挥手难去。无垠平原、空旷的天空是远景,两个人点,几棵老树,一座桥,一辆车是剪影。默默古桥,静水深流,人心难留。不知道这座桥见证了多少远行游子与留守怨女的爱恨,桥面踏上多少启程商人、学子、仕客的匆匆足迹?

徐塘桥,位于我市妙桥金村村北约3公里,为花岗石三孔石板桥,全长二十余米,跨径十七余米,据说建自乾隆年间,是一个常在此守渡过河的南通商人程锡禄所建。以贩布为业的程锡禄来往于常熟与南通之间,位于妙桥金村的徐塘河是他的必经之路,但这里只有舟渡没有桥。某一日程锡禄欲摆渡过河却不见艄公踪迹,无奈之中他和衣蜷缩于草坡坟地。夜间忽梦河边坟地金光闪闪,原来坟角藏有金银财宝。程锡禄醒后据梦所引,果然挖到财宝。程锡禄获财后事业发达,为此他在这里造了一座桥,名字也改为程获财。据塘桥镇机关工作人员介绍,若干年前政府在桥旁挖到一石块,上有关于该桥建造的简单记载,证实此桥为妙桥程氏所造。只是不清楚,当初那个南通人程锡禄,缘何又落户于妙桥?可以肯定,这座桥对带动常熟、南通的织造业起过一定作用,妙桥金村在明清年代可是商贾云集的繁华集镇,清代通州海门一带蓝印花布盛销大江南北,想必妙桥金村的这座徐塘桥功不可没。

喜欢文学的女人,对着一座颇有些年月的石板桥,都表示了极大的热忱,女人们用种种行为来阐发着对它的喜爱。或言笑晏晏轮着与徐塘桥拍摄留影,或相偎在徐塘桥的石碑前排成两队合影,喜色敌去了料峭春寒。当个子纤巧裹着合体短裙的顾大姐拎着瘦小的皮包踩着零丁的步子跨过这坐长二十余米的石板桥时,我仿佛见到了一种风情,一种时代对比空间对比的风情。许是清朝乾隆年间,徐塘桥刚被造好的年代,便是身着旗袍的曼妙女子娉娉婷婷迈着三尺金莲飘过这里,摇曳一桥风华,洒落一塘月华。而一阵时光错乱,踩着哐当响的桥梁石板走过的已是这位外表柔弱意志坚强的岗位精英。冷清了许久的徐塘桥,偶闻喧嚣,大约有着几分不适了吧!

从一派青青的麦田望去,徐塘桥以它的花岗岩坚硬的棱角与骨骼屹立于茫茫田野。但是,这已是一座被历史遗忘被岁月冷落的古桥。徐塘孤独守候着桥下清澈的柔波,流年悄悄在这里逝去。桥堍两侧有泥岸坍塌,泥块剥离。真怀疑,一场大水来,桥与岸恐怕将会就此分离。

桥北侧有一棵横卧塘面的歪脖子老树,枝干虬劲,恰是中国画风景植物写生的模本。老树的根露出了地面,光滑赤褐,若农村老汉饱经风霜的面容。不知为何,我从这棵勉力为之,挣扎水面却犹努力向上的老树身上看到了些什么。

春游吕四渔港

文/石拓

江苏省的吕四渔港,及其“吕四”周围的海域,以前我是知道的。其海域是黄海中的吕四渔场,而吕四渔港处于黄海的最南端,在长江口附近,与东海交界。吕四渔港地属江苏省启东市的吕四镇。

在上海,生活在崇明岛及崇明岛以北地区,如海门、启东等地的人,说的都是相同的方言。这种方言,上海人统统称为“崇明闲话”,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统统称为“崇明人”。而且把这个地区的土特产,称之为“崇明特产”。

在崇明的诸多特产中,最为有着名的要数“崇明大闸蟹”。特别要说明的是,长江水系中的野生大闸蟹,每年在崇明岛附近的长江口,近海产苗,长成幼蟹后,逆长江洄游,所以“崇明大闸蟹”是长江水系大闸蟹的正源。在崇明大闸蟹中,其中以“乌小蟹”和“六月黄”最为着名。除了“崇明大闸蟹”外,还有“崇明老白酒”,即:一种用糯米酿造的甜酒;还有“崇明糕”,这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甜糕,等等。

在启东吕四海域的黄海中,有着丰富的海洋食物资源,如黄鱼、带鱼和鲳鱼;梭子蟹、黄泥螺、蛤蜊及海蜇皮等。不过,自我懂事起,至少到今日春游吕四渔港为止,据我所知,黄海出产的海产品,除去个别人的“跑担帮”外,几乎是不供应上海的。尽管地处长江口的上海,也可算是在黄海的岸边。上海人吃的近海产品,主要来自于浙江东海的“舟山渔场”。所以,卖海产品的店员或贩子,都把自己的产品冠上东海两字,例如:东海带鱼、东海黄鱼等。

不过,黄海南部的海滩上,所出产的食用贝类中,有一种叫“毛蚶”(又称“毛蛤”)的贝类。这种贝类在上海的过去,是有买的。秋冬时节,正是“毛蚶”丰收之时。秋冬时节的“毛蚶”,个头只只肥大,味道极鲜极好吃,是上海贫寒人家餐桌上的美食。况且“毛蚶”的壳,可作为“洗马桶”的介质,真可谓是价廉物美的好东西。我小的时候“毛蚶”只卖几分钱一斤,即使到了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末,也只不过几毛钱一斤。

可是,不知是“谁”作的“孽”,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秋冬时节,上海爆发了“甲型肝炎”流行。得病的人数以及死亡的人数之多,在世界传染病的历史上,一定是少见的。据说当时的病因是吃“毛蚶”吃出的,当时有人疑问,“生活在这里的人,祖祖辈辈吃‘毛蚶’,吃了千百年,也不曾吃出人性命”。后来据说,来自黄海的“毛蚶”受到了污染,所以人吃后感染“甲型肝炎”。后来又据说,比“毛蚶”更加鲜美的“宁蚶”也不能吃。最后统一规定,无论是黄海产的“毛蚶”和“宁蚶”,还是东海产的“毛蚶”和“宁蚶”,统统不能吃,市场上禁止出售。从此,上海的贫寒人家,少了一道价廉鲜美的菜肴。

在上海至崇明和启东的“崇启大桥”建成以前,上海到崇明、海门、启东等地的交通是水运,无论是老上海的“大达码头”,还是目前正在运行的“吴淞码头”,都有客货轮船往返。老电影“51号兵站”中,所讲述的上海至苏中地区的运输线,就是这条路线。

去年的年底“崇启大桥”建成通车,陆路交通成为了现实。“崇启大桥”也许是长江上最后的一座大桥,这是因为“崇启大桥”的东边已经是长江的尽头。

所谓的“崇启大桥”分三段组成,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至长江江中“长兴岛”的一段,是江底隧道,长兴岛至崇明岛的陈家镇一段为跨江大桥,大约在崇明岛的前进农场附近,再次跨江大桥至江苏省启东市的汇龙镇。路程虽然不太长,可是经历地上、地下、江河、沼泽、滩涂和大海,风景之优美,道路至曲折,假如用“神出鬼没”来形容,我觉得一点也不过分。

前几天,我们在一家旅行社,报名参加了一个名为“崇启大桥,汇龙镇,吕四渔港”一日游的活动,旅游费用六十八元整,餐饮自理。对于这次旅游,我热衷于的是吕四渔港,也是我的向往。这是因为,吕四渔场是我国着名的渔场之一,这是我在孩提的时候,就已经熟知了的,与诸如: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等文句一起,可以倒背如流。而吕四渔港想必,一定是吕四渔场的大本营了。我想,在大本营内,即使无力购买刚刚捉上岸的海鲜,至少能亲眼目睹一下,来至黄海的黄鱼和带鱼,饱饱眼福也就足够了。

上午九点过后,我们的旅游大巴到达吕四渔港,出海打鱼的渔船,趁着大海的涨潮,正在陆续返回渔港。我站在渔港的海堤上,看到了黄海,也看到海面上返港的渔船。大概是近岸的缘故,海水是黄褐色的,浑浊不堪;大概是渔船集中进港的原因,渔船数不胜数,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数码相机记录了这道风景。

十点过后,渔民们靠港停顿后,上岸出卖自己捕获来的海鲜。我挤进了人群,眼福上岸的海鲜。意想不到的是,不看不要紧,一看大跌眼镜,幸亏眼镜的镜片是塑料的,镜架是金属的,跌不碎。我拾起了眼镜,手扶眼镜框细细眼福,仿佛回到了黄昏前上海居民区内的鱼摊头。

每年的此时,理应是黄鱼、带鱼等,海鲜品丰收的季节,肥大应该是此时的特点。虽然此地的海鲜,在黄海出产,可以不供应上海地区,那么,在本地的渔港内总有供应吧。然而,我失望了,也许我才学疏浅,不懂“渔港”的含义,也许我是牛眼,见到的全是小鱼、小蟹,也许这里产出的肥美海鲜,根本不是吾辈所能及,至于眼福也就摆了。

写给春天的情书

文/温海宇

甩掉臃肿的冬衣,可以穿花花绿绿的春衫薄衣,轻装上阵,风也轻了。 人舒展起来,肉体、筋骨和心情都舒展起来。春天在昏昏沉睡后悄然苏醒,苏醒后,她打着哈欠,精神一下子抖擞起来了。

春天应该干点什么,谈一场惊天动地的恋爱,肆无忌惮地在春天频繁约会,又或者在每个春天的夜晚兴风作浪无限风情,都是应该的,合乎情欲的。没有任何一个季节能像春天这样情势凶猛。桃花开了杏花开,梨花开了油菜花开,一茬一茬的花开得人晕乎乎的,心里甜酥酥的,这个时候多么适合接吻!和风细雨地接吻,海雨天风地接吻,春天的吻是清新的,散发着淡淡的薄荷味儿和阳光明媚的气息。

心情是轻快的,行云流水外加几分躁动,那分明是野性的呼唤。漫山遍野都在窃窃私语,满山遍野都在蠢蠢欲动,草木有情人亦有情,皆是自然之力。多少爱情故事在此拉开帷幕。多少处男处女被打破了,实现华丽转身。春天是个硕大的玻璃瓶,瓶中的冰已经化开,青春在潺潺的水流里发酵。私定终身的甜蜜,撕心裂肺的痛快,那种真切都绝非琼瑶剧所能比拟,会影响一生也说不定呢,于是那个春天成为一个人生命中不可轮回的、永不磨灭的、带着一些生动细节烙印的春天了。

春天实在不是读书的季节,只适合随便翻翻,翻翻而已。情绪的极具变化,心智的异常活跃都不适合读书。可,适合写东西,我每年都能在春天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思维跳跃之快是我无法预料的。我始终相信作品的好坏是有偶然性的,和节气情境心志都大为有关。一个婴儿降生了,这个作品的好坏,固然取决于父母的质地,倘若没有周密的铺垫和酝酿恐怕也会萌生意外,足见环境的重要。孔子的诞生据说是野合的结果,那个几千年前的春天,阡陌横野,花香弥漫,草长莺飞,在无人的郊野他们以天为帐,以地为床,饱含激情,缠绵一处,共同完成了一件旷世之作,这个作品融合了天地山川之精华,自然万物之灵气,孔子便成了智慧的化身。

春游多么令人期待!在旧时的庙会上,千 金小姐遇上翩翩公子,她面若桃花羞答答地望他一眼,他亦温文尔雅对她颔首一笑,一段姻缘就埋藏在彼此的心底,再经过曲折绵长的复杂演绎,便得出个圆满的结局。这是中国戏剧的基本模式。这模式自有它的合理性,也迎合了中国人好事多磨终归于团圆的普遍心理,只是过于冗长,过于纠结,少不得还会生出几分幽怨哀伤,毕竟戏里,亦不能深究。

信马由缰的春游倒是我推崇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写春游最好的段子了,每每读到总是心向往之,仿佛能感受到春风的和煦,人心的安闲和生活的情味。相较于今人,春游总是笼罩着商业的气息,路费多少钱,住宿多少钱,门票多少钱,真是无钱寸步难行。春游衍生出的代价变成一种奢侈,少了心情,也变了味道。

春天回到乡间寻找古人的遗风,约上五六个大人和六七个小孩倒是不难,可下河游泳是不可能了,污染早就波及了河塘,至于迎着风跳舞唱歌什么的,就更显怪异了。“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趣儿倒是可以体验一把,那就去田间放风筝,在灿烂春阳里把头仰起,把线拉直,奔走于旷野之上,也不失为一种天然的民间舞蹈。麦浪翻滚,面如舌舔,风怪调皮哩。

春游

文/李高红

转眼又到了春天,小树小草都发了嫩芽。小燕子好像对我们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你看树上的嫩芽在向我们微笑,柳条向我们打招呼。路边的枫树、松树都发芽了。

老师带我们去长湖春游,一路上鸟儿翩翩起舞,好像在说:“我们有新家了!”雪白的海棠花缀满了枝头,微风中花瓣纷纷落下,好似下雪一样,有几片落在我的帽子里,那种清香迷惑了我。湖水清澈见底,游鱼、水草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水面上还有几只水鸟,它们正排着整齐的队伍。

我突然想到一首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愉快的春游

文/刘瑜

“到了到了!”穿过羊肠小道,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乃古石林。一路上,同学们跑着跳着,有说有笑,像出笼的小鸟无比快活。道路两旁,花儿张开了笑脸,好像在向我们微笑;小草探出了小脑袋,仿佛在向我们招手。

不知不觉,我们便来到了风景区。我们首先游览了“梁祝相会”。这个景观由四个巨大的石头组成,中间两个无比高大,它们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远远看去,能清晰地看出鼻子、嘴巴,真是惟妙惟肖啊;外侧两个稍微矮小一些,应该是他们的书童吧。大家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这个景观,顺着羊肠小道继续游览。突然,同学们惊呼起来:“快看,大象!”我连忙朝同学们指的方向看去,那奇形怪状的石峰群中竟然有一头栩栩如生的“大象”。一路的欢呼,一路的惊喜,我们便来到了倒影池,池里的水虽然很少,但很清澈,可以看到水里的蝌蚪、游鱼,它们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潜到水底,时而聚拢在一起,时而又分散开来,多么自由自在啊!四周的景物倒影水中,真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一路上,我们看到的景点数不胜数,难怪石林会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呢!

走累了,老师便带领同学们在草地上休息。我们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欣赏着如诗如画的景色,心旷神怡。我情不自禁地感叹:我们的家乡多美啊!

水乡宜春游

文/戴永瑞

春天宜远足,水乡宜春游。

春天的水乡有了无穷的灵气和活力,水乡的植物们像是相约好了似的,它们在某个早晨里,呼啦啦地站直身子,整装待发。水乡的水,如琴弦拨动,奏响了水乡春天的乐曲,清澈、灵动、温暖,在它们的身体之上,水乡的船儿从梦境中醒来,它们晃荡着,翘首远方。鱼儿们穿梭自由、它们的空间忽地增大了许多,天空就在它们眼前,它们的心里会长出几双翅膀。水乡的春天,更湿润更水灵,到处是春天的脚印,到处是毛茸茸的歌声……

选个巳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学古人雅事,几个友人水边而坐,听水乡琴声,一觞一咏,畅叙幽情。大纵湖名声日噪,那里的水更会让人顿生几分风雅。如果兴至,撑一小舟来到湖中,竹篙斜躺,随风飘荡。携几碗野菜、几斤剁好的猪头肉、几瓶老酒,几个好友聊身边春景,侃人间风情,直聊到日暮风起,酒酣耳热。若不过瘾,随即吟几首歪诗,娱人娱己,岂不快哉!

全家人到野外认识下野草野花,也算是一大乐事。我的水乡大纵湖遍地是花,满河有草。好多时候,我被乡下路边的野草野花吸引。它们质朴无华的美让人感动,因为不加修饰的美,才算是自然之美。天地孕育精华,这样的美生命力最强。而好多野草野花的名字,我无从知晓。上代人告知我们的花花草草的名字,都是和土地联系在一起的,那些泥土般的名字亲切温暖。什么婆婆丁、猪猪片、歪歪菜,哐哐哧……这些如水乡孩子的名字很有特点。其实我的祖辈们也只能叫出一小部分的名字,而大多数是他们即兴起的。上次回到乡下去祖坟祭祀,路边的一种蓝色像星星的野花匍匐着身体,当我请教父亲的时候,父亲犹豫了一阵,最后说是蓝星星,我扑哧笑了,我知道这是他一时兴起,随便发挥的。所以,认识水乡的野草野花很有必要,带着全家人,认识另一个群体,另一个家族。就是喊一喊它们的名字,它们的身体肯定会随着春天蹿起一大截,你也会在春天的梦里看到那些野花野草们快乐的身影。

带着孩子到野外放风筝,也是不错的选择。水乡空旷之地到处都有,三月里的风托起你的梦想,在蓝天白云下飞翔,那是多么让人羡慕的事情。你可以做你喜欢的风筝,写上你的名字,写上你对春天的祝愿,带着你的遐想。当然,在这美好的春天里,你也可以借此机会停下脚步,思考下我们的人生。风筝遥遥一线牵,让我们养成收放有度的人生态度,风筝只有凭借风力方可傍云而飞,人事腾达也应如此。

水乡有了春天,春天有了水乡,都不算什么,但有了我们的春游就会显得活力无限,诗意蹁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