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章
中国文章(精选20篇)
中国城的桃花云
文/刘荒田
临近春节,旧金山市德顿街上的桃花摊热闹得不得了。除夕前两个星期,各种牌号的小货车就已陆续把桃花运来。于是,往常色彩总也缤纷不起来的闹市,在高高低低的招牌下,一堆堆绛红、粉红、暗红的火焰恣肆燃烧,夹着羞答答的绿叶,在市声中自成一派。
有年除夕,在花摊前,我和摊主老乡谈花,兴致甚高。他告诉我,他和妻子四点出门,驾车一个多小时,到费里蒙的桃林去——至于具体地址,恕不奉告,抢喝“头啖汤”的同胞愈来愈多,“专利”不可泄漏。拿刀砍上两个小时,搬上车,就往这儿开,抢个早市。摊位是预先和商户讲好的,借用门前卸货的地段,要“孝敬”点钱,外加一两株蕾子最密的桃枝。生意嘛,是岁晚越近越是抢手。从阴历十二月二十三“祭灶”起,天天能卖上三四百美元,除夕的“告别演出”,挣个一千来美元十拿九稳。
我抬眼观望,来买花的,各色人等都有。生意人舍得一两百元买一束,却要翻个遍,定要拣枝干够粗蓓蕾够多的买;还要在大年初一一早开齐,讨个彩头。平日把荷包捂得紧紧的平头百姓,也一咬牙,花上一天或大半天的工资,买上一两株。一位穿中山装的老伯伯,在摊前盘桓良久,逐枝端详,选中了一株,一问,要38块,嫌贵,放下走了。才几步,毅然回转,坚决地说:“33块,要了,图个吉庆!”通情达理的摊主,强装苦脸,和他成交。
卖花汉子说,到了除夕,从方圆几十英里外,华人人口达数十万的“旧金山湾区”,几万名同胞赶到这里来买年货。那时,街心涌动的人头上,浮着一团团桃花云——几乎每个人都拿着桃花,又都怕给挤落了花瓣,碰坏了花枝,不约而同地高举过头。成千上万的花束、花枝、花朵、花骨朵,掩盖了卖炸豆腐角和开心果的大货车,淹没了街角饱蕴着乡愁的绿色邮箱,招招摇摇,浩浩荡荡,何其豪迈的春之洪流啊!何其浪漫、潇洒、富有的金山客啊!形而下的、物质的唐人街,今天让桃花独霸着,云蒸霞蔚地迈向春的门槛。
我赶紧买了一枝桃花,因为太激动,没法细挑了——就那一枝,蓓蕾行将绽放的那枝。扛在这挑惯了异国生活重担的肩头,听任人潮推着,走了好几个街区。过了隧道,踏上回家的巴士。热情的美国人,今天对中国人格外客气——我人没到,就让开一条通道,小心地避开咄咄逼人的花枝,生怕碰落了中国人的春天。
慰问演出
文/曹旭
中国慰问团来日本,专场为中国留学生演出啦!驻大阪总领馆教育室的消息,使大家群情鼎沸,奔走相告。
像过节一般,等待这一天。演出的地点,是京都市儿童文化会馆。我兴冲冲地出发,从光华寮,沿今出川一直朝西,过了鸭川走就到了。
到了的时候,文化会馆周围人山人海,到处都是红男绿女。女的烫发吹风,男的西装革履,让我惊讶不已。
平时省吃俭用的中国留学生,此时都打扮得精神抖擞,英俊亮丽;挺直腰板,平视对方,与平时看见低着头打工的学生不一样。
我看见,站着的、倚着的、坐着的,持票的、没票的、等票的,闲谈的、看热闹的——全是中国人。
不管是北京话、上海话、广东话、福建话、四川话、河南话、安徽话、江西话——都是一种话;不管清楚不清楚,听懂没听懂,方言不要紧——所有人的眼睛里,都有熟悉的中国语汇。
演出6点开始,8点结束。演员阵容,我不知道是否足够强大?
写着的名字有:成方圆、郁钧剑、孙毅、韩延文、刘玉婉、郭达、蔡明、贝宇杰、王利民等人。我一个也不认识,一个也不知道,一个也不想知道。演出的内容,有男女声独唱、对唱、合唱、舞蹈、器乐演奏、小品、魔术等。
他们的演出精彩不精彩?我不知道。也许精彩,也许不精彩。或者说,我们不计较精彩不精彩,无所谓精彩不精彩。事实上,我们已经忘记了,他们谁演出了什么,甚至忘了——谁是唱歌的,谁是跳舞的,谁是变魔术的;因为不管唱的、跳的、吹的、拉的、变魔术的,所有的演出以后,都毫无例外地——连着长时间热烈的掌声,长得他们谢不了幕,下不了台。
我发觉,掌声和节目演出的好坏没有必然的联系,和精彩不精彩也没有关系——我们都是下意识地鼓掌。
所有的听众,表情都是那么严肃、认真、神圣,每个人的眼睛里,几乎都同时含着泪水和喜悦的光芒;他们的双手一直举着,忘情地做着随时鼓掌的姿势。
多好的观众啊!多可爱的观众啊!多特别的观众啊!虽然我应该向艺术家道歉——因为,整场演出,我几乎都是——背对着舞台,背对着他们的。
我没有,或很少朝台上看,很少朝演员看,而是朝全场的观众看,因为台下的场面,比台上的更热烈、更投入、更激动人心。
其实,我们不是来看演出的,我们是来与祖国的亲人团聚的。
我们流泪了——不是被他们的艺术所感动,而是被祖国的那份亲情所感动,被自己所感动。
我们像受了委屈的孤儿,积压多年的泪水、苦闷和孤独,突然有了一次发泄、倾泻的管道。
整个剧场满了,整个大厅满了,整个晚上沸腾了——这让我感到惊奇。
我想,这里聚集了多少中国留学生啊,他们不也是一个整体,不也很有力量么?怎么平时在京都看不见他们?
演出结束了,大雨喧哗般的掌声经久不息;演出结束了,献花的人群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演出结束了,闪光灯如同电闪雷鸣;演出结束了,散场的人是鸭川的水,先是“哗哗”地奔腾,然后平缓地流淌,渐远渐细;那么多的留学生,最后化为隐没的流萤,散入京都大街小巷看不见。
等回到京都大学斜对面的寮,我心里真想激动地大叫。但我没有叫,也不能叫。因为我想到,这里是日本。
感动世界的“中国温暖”
文/许国华
两个月前,世界感动了中国;如今,中国感动了世界。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肆虐蔓延,刚打完抗疫上半场的中国,本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顾不上休整,毅然向疫情严重的国家伸出援手。不仅提供了外派专家组和捐赠抗疫物资的“中国援助”,还送去了寄托守望相助、共克疫情的“中国温暖”。
正是当初日本捐助中国物资时那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赠言,感动了无数国人,如今中国各界援外物资上的寄语也颇为用心,令饱受疫情折磨的各国人民备感温暖。
心灵呼应,礼尚往来。中国捐赠日本的物资上写有“青山一道,同担风雨”的赠言,呼应了此前日本援助中国物资时引用的唐朝诗人王昌龄诗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捐赠韩国的物资上写有“岁寒松柏,长毋相忘”的赠言,选用朝鲜王朝时期著名学者金正喜的诗句,寓意中韩人民如同屹立寒冬的松柏,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与此前韩方捐赠中国物资时的“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赠言前后呼应,是一种很巧妙的“回礼”。中国给有历史渊源的日韩赠言时,寄托着中国投桃报李的满满真情,也寄托着特殊时期“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美好期盼。
温故历史,知新当今。中国捐赠韩国的另一批物资上写有“道不远人,人无异国”的赠言,出自新罗旅唐学者崔致远的《双磎寺真鉴禅师碑铭》。此碑实物现仍立于韩国,且全部用汉语书写,是一件和中国渊源很深的文物。崔致远曾在唐朝生活了16年,不仅考取了唐朝的进士,还被授予官职,同时还是朝鲜半岛文学史上响当当的人物。而捐赠给印度的物资上,则写有“尼莲正东流,西树几千秋”的寄语,摘自《全唐诗》中玄奘仅存的五首诗作之一的《题尼莲河七言》。玄奘是中、印两国民众所熟识的唐朝著名佛经理论家、翻译家,于唐朝贞观年间西行赴天竺(印度),并由印度运回梵文经卷。一句句精挑细选的诗文、箴言、寄语,有历史,有故事,有温暖,有情谊,让援受双方重温两国之间美好的交流历史,增强彼此携手并肩抗击疫情的信心。
共通文化,引发共情。写给其他国家的寄语,大多借用世界级名人名句。在捐赠给伊朗的物资上,用中文和波斯语写着古代波斯著名诗人萨迪的名句:“亚当子孙皆兄弟,兄弟犹如手足亲。”在援助法国的物资上,写着中国三国时期经学大家谯周的名言:“千里同好,坚于金石。”与之对应的则是法国大文豪雨果那句“团结定能胜利”的法语名言。而捐赠给意大利的物资上写着古罗马时期哲学家赛内加的名言“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树上的树叶,同一座花园里的花朵。”这些大师的名言名句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是最能引发共情的,赠送这样有温度、有文化的寄语,比光赠送物资更具美感,更具温暖,更具精神情感上的支持和慰籍,能一下子把双方的心拉得更近。中国人民巧用赠言,很好地诠释了“在疫情面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类是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人心齐,泰山移”、“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天台立本情无隔,一树花开两地芳”……在全球战“疫”的当下,这些用心用情的“中国温暖”寄语,抚慰了多少人身处疫情黑夜中的焦虑心理,坚定了“黎明时我们将获胜”的信心,疫除日暖,春花必灿。
中国梦,我的梦
文/林黛
何谓中国梦?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
对于我而言,中国梦是什么?它并不遥远,也并不空泛,甚至它每天都在一点一点地实现!中国梦,是袁隆平“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的刻苦钻研;是王进喜“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是焦裕禄“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的临终遗言;是雷锋传人郭明义“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人生追求”的真诚告白。“中国梦,我的梦”并非一句空话,中国梦正是我们大家梦的汇集,无数人也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中国梦。
值此中共十九大召开之际,作为一名民盟成员,回顾十八大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远看:八项规定高压反腐;各项改革全面深化;“一带一路”、亚投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这些变革都无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近看:咱们盐城,城市高架纵横驰骋,生态旅游风生水起,高新技术蓬勃发展……盐城正以崭新的面貌昭告世人。
反思历史,中共建党90余年来,经历过曲折,经历过磨难,可为什么依然越来越壮大,坚强而有力地领导着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进呢?究其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每次在关键时刻都会警醒,一次次的关键转折,一次次的砥砺奋进,从而始终保持着青春活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十八大以来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这一次又一次的学习、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就是源头活水,是中国共产党赖以生存的精神根基。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至今我参加税务工作已愈三十年,从初出茅庐的一介书生逐步成长为光荣的国家公务员,见证了祖国的发展、强大,在平凡的工作中自觉形成了强烈的担当意识。虽为税务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但仍应保持那颗为了祖国繁荣昌盛的赤子之心;保持那颗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敬业之心;保持那颗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创业之心;保持那颗不畏困难,坚忍不拔的战斗之心;保持那颗勇于牺牲,为国为民的奉献之心。只有踏踏实实立足本职工作,积极主动思考,不断开拓创新,才是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道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进的道路光明而曲折,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要迈着坚实的步伐,永远紧跟共产党,坚定理想信念,与祖国共奋进,立足岗位,扎实工作,共迎挑战。我们相信,只要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在平凡的岗位上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幸福生活的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变中之化
回来英国,本想尽快恢复原状----静心耕耘我心爱的博客,可是不知何故,我竟然象换了个人似的,着实让我自己也感到有点害怕。
原本喜欢多话的我,突然间变得沉默寡言,整天皱着眉头,心事浩茫、似病非病的样子。
睡觉是睡着就醒,醒后又睡,如此反复,直到凌晨,眼虽闭合,但大脑清醒,再无睡意。傍晚时分,两眼虽睁,却似在睡。我知道从中国到英国,时差8个小时,多少有点反应,但也不至于如此严重吧,何况以前从来都没有过的呀!
去中国前,我满脑子是题目,满思想是写作。一天不写就难受,一刻不上网就尤如丢魂。可现在,题目不多,即使有点火花也懒得开机上网,总是有一种等等再说、无所谓的思想。
我发觉自己变了,变得有点离谱了、变得有点不可思议了。究其因,难道是在中国时,受某些好心朋友的一席话所致?有朋友说:写博可以,最好不要涉及政治,过多谈及政治,搞不好中国人不喜欢你,英国人不喜欢你,美国、日本人也不喜欢你。当然,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我一个过河小卒,哪有那么大的能耐,让诸多国人来关注我。再说啦,我自有分寸!决不干那种越俎代庖之事。
妻子逮着机会,连连发难:问我从中国回来,是不是有了什么心事?我不置可否,无从作答,只是话不投机半句多;看我无语,妻子又说我是更年期综合症。关于这一点倒也有可能,但也不至于恰好处在中国回到英国的临界面上呀?她又说我可能是老年性痴呆,呆就呆吧,免去烦恼;她又唠叨,让我去查查肝脏,说是很可能是我在中国喝酒喝的……,我虽无法理会,但却忍耐!
有人调侃地说,症状很象相思病哎!直觉好笑,我都快50岁的人啦,谁相思所在?何相思之有?即使空穴有风,怎可能象红楼梦里的林黛玉相思笃深到如此地步呀?
或许是另有原因:将近一个月没有在家,回来后,冲个淋浴,却发现水管不知何处开裂,滴漏得厨房水漫金山,修理水管在英国可是个不小的工程啊,我这凡事求全的人,怎受得了这等麻烦?打开电脑,想用会网,又是小小麻烦,电脑近乎瘫痪,反应之慢,蜗牛不如,我这急性子的人,哪里耐得住如此如此的折磨?
想想这,想想那,倒使我想起一句话: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换句话是否可以说:变化啊变化,不在变化中爆发,就在变化中灭亡!!
嘉兴醉江南
文/杜京
嘉兴,古称“禾兴、嘉禾”。拥有7000年人类文明史,2500年文字记载史,1700城市建立史。是千年古城,运河明珠,红色胜地,文化之邦。
来到嘉兴,几乎每走一步都能踩着一个典故,每到一处都会诉说一个故事。翻开嘉兴的历史,就像打开了一部厚重的线装书,其散发出独特的人文气息,令人流连忘返。
走进嘉兴,就如同走进了一幅民俗风情画:南湖、红船、黑瓦、白墙、老街、小巷......踏上嘉兴宝地,你会在顷刻之间,沉浸在一段历史烟雨风尘之中,无不令人感受到,在沧桑历练之后,在文化积淀之后,这里迸发出眼前新时代景象的生机勃勃。
(一)
我对嘉兴的向往由来已久,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惦记着这座如雷贯耳,但又未曾谋面的城市。
当第一滴春雨洒落在江南大地,春风鼓荡浩然正气,微风吹拂着波光粼粼的南湖水面。100年前,我眼前的这艘红船上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第一次在这里发出铿锵有力的誓言,在小船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跨世纪航程。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百年不变的初心,让至高无上的信仰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轻抚水乡滋润涟漪,涛声轻吟浅唱,净莲吐露箴言,美好与安宁的愿望,在南湖水中舒枝展叶••••••
从南湖烟雨中初心深植的一叶红船,到逐梦航程劈浪前行的巍巍巨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百年历史的波涛中,中国共产党坚守信念,践行宗旨,“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始终把人民至上的理念,抒写在高扬的风帆之上。
我满怀虔诚之心,沐浴温暖阳光,伫立在南湖岸边,风吹杨柳,春和景明,满目绿茵。我眼前仿佛看到,透过眼前那艘极不平凡的、历经风雨飘摇的一叶红船,看到中国灾难深重,饱受苦难与饥饿,战争与贫瘠,最终以日月之光辉,凤凰浴火之重生,照亮九州,得以安宁。
雨过之后,夜深人静,我临窗仰望星空,静静思索。南湖的月光,仿佛在抚平这片土地上每一个苦难的褶皱,换一轮簇新的时光,迎来满园春色,让神州大地换了人间。
(二)
古老的运河泛起绿漪,清波不时掀起白色的浪花,乘坐游船,观赏两岸风景。石砌拱桥,潺潺流水,古朴民社斑斓如画,犹如丹青涂抹的画卷,使人联想到童话与梦境。此刻的我们,心情更贴近水的绿天的蓝,欢声笑语,伴随着阵阵春风,飞向远方。
通南北,贯古今,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大运河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活化”之河。有着1700年建城历史的嘉兴,在运河文化的孕育及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王江泾旧名闻川,成市于宋,为水陆交通要塞。两宋时期,大量“机户”聚集,规模不断扩展,王江泾迅速发展为江南丝织业重镇。到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已“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民可七千余家”,商贾云集,经济繁荣。
长虹桥是大运河由苏入浙第一桥。万历39年,嘉兴知府吴国仕始建长虹桥,历时十年,此桥方得落成。长虹桥最大的建筑特点是桥梁修建在软土地基上,历经数百年仍巍然挺立,充分体现了当时建造桥梁的高超技术水平。据传,该桥施工时采用“堆土法”建造,即石块砌到多高,土就堆到多高,逐层向上,将巨石砌置拱形,这在400年前也可算是一项创举。
我站在镌刻于当地人心目中的文化地标长虹桥上,远眺运河。满载货物的船只缓缓驶来,运河泛起清波涟漪。桥西,沿岸北街不远处就是闻名遐迩的一宿庵,以及始于明代的一里街;桥东,建设的长虹桥公园满眼翠绿,园内的长虹桥,一宿庵,王江泾大捷史料陈列馆等建筑,丰富多姿,将特色景观融入当地文化,越发彰显出嘉兴文化深厚的底蕴。
今日嘉兴,绽放着新时代的溢彩,大运河则是这座城市的灵魂。蜿蜒的河道清澈流动水光粼粼,赋予这座城市不朽的灵气,霞光暮色中,城光水色,相得益彰,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不一样的城市,不一样的风情;不一样的人文,不一样的故事。嘉兴之行,我收获的是喜悦和感动,嘉兴人怀揣着初心,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的情景,历历在目,浮现脑海。
(三)
行走在乡村沿河景观大道,一边是微风吹拂的溪水杨柳,一边是整洁美丽的农家庭院,片片油菜花盛开正艳,满眼春色。农家院里鸡鸣鸟唱,欢歌笑语。来到秀洲区油车港镇胜丰村,乌石青檐马头墙,处处流淌出江南水乡秀美之韵。
头顶蓝天白云,清澈的河水缓缓从眼前流过,房屋沿着河道铺陈开来,客栈饭馆,工艺作坊,小吃店铺,如珍珠般洒落在其间。街道不时传来商贩的吆喝声,飘来美味佳肴的淳香味,用嘉兴人的话来说,“那是外婆家的味道”。
随着嘉兴市秀洲区油车镇胜丰村党委副书记高云良的脚步,走进村里,他告诉我们,胜丰村610户人家,3262人,人年均收入由2005年的7071元,增加至2020年的38215元,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来到胜丰村乡村驿站,幽静的茶室,琴声瑟瑟,一曲古筝演奏的《梦里水乡》,令人心旷神怡。四周环境整洁,就连卫生间都摆上了鲜花,门口种上了竹子。这里村民自发进行垃圾分类,前庭后院绿植花卉,恰到好处的向我们展示着“远看是风景,近看是公园,感受是农家,回味是乡愁”的江南田园意境。
油车港镇胜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范治新动情地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公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验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文明和谐美丽家园展示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先行区……依据这份文件赋予的各项项措施,今后的浙江将成为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试验田,嘉兴人争当排头兵,这对我们胜丰村村民来说是最大的鼓舞鞭策。
今天,当嘉兴人重拾曾经的记忆并迸发出无限的感慨时,其实已经不仅仅是在抒发个人的情感,而是在表达对党的感恩,对祖国的回报,庆幸与拥抱着这个时代的安宁与幸福。
每一处农村的变化,都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变迁。当我走进油车镇胜丰村秀洲农民画馆,很远处就看到了一幅幅色彩艳丽,画技精良的农民画,令人惊叹。同行们争先恐后,合影留念。
一脚踏进油车镇胜丰村菱珑湾景区,琳琅满目,栩栩如生的秀洲农民画,深深吸引了我的目光,这些画作素材来着原汁原味的乡村民间,表达了秀洲农民对生活的热爱,展现出新农村勃勃向上的生机活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片土地养育出了张金泉、缪惠新、吴甫根等知名农民画家,组建了六大爷、七嫂子、九姑娘、十姐妹,四大农民画团队。其中以胜丰村人张金泉为代表的农民画家,为浙江省农民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望着一幅题为《秀水风情图》的作品,74岁的张金泉告诉我,该作品长7米,宽0.7米,他历时6个月构思创作而成,作品描绘了上世纪50年代,嘉兴北部王江泾及油车港境内的运河,长虹桥,一里街,刘王庙,千亩荡,圣堂港的人文风情。画中有运河机影、男耕女织、种桑养蚕、采菱捕鱼等生活场景。
走进新时代,张金泉拿起画笔满怀深情,创作了300多幅反映家乡新变化的农民画作品,他用水粉描绘家乡民俗民风、田园风光、乡村美景、童年趣事、故乡变迁等。20年来他共创作了乡村工匠、传统农作、民族礼仪、胜丰变迁等十多个系列200多幅绘画作品。这些作品重点描绘水乡民俗场景,作品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画法朴拙,这也形成了他独特的绘画风格,使其成为秀洲农民画的代表人物。他创作的《国泰民安》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农民画”中获最高奖,并被浙江画馆收藏。
另一位农民画家缪惠新,曾被《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评为“亚洲十位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的毕加索”、“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优秀画家”,2010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群文之星”。他的作品极富想象,中西合璧,潇洒前卫。自1983年创作以来,作品《七牛图》《一盆野花》《三姐》等屡获殊荣,好评如潮。曾在北京、上海、杭州及法国、美国、日本举办个人画展20多次;作品曾赴德国、丹麦、瑞典、加拿大、乌拉圭、澳大利亚、日本、斐济等十多个国家交流展出,有100多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美国波特兰美术馆及中外友人收藏。
嘉兴,立足江南文化的腹地,积淀历史沧桑的厚重,浸润水乡文化的风雅,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见证了当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农村的变化。眼前的一幅幅秀洲农民画,让我看到嘉兴人文精神的深层积淀,对当下崭新生活的诠释表达。
(四)
土沃民秀,史称“士慕文儒” “奇才秀士辈出”“文物焕然”,兼具“越韵吴风”,始终传承着刚柔相济的文化发展脉络。有词云:“一脸窑煤黏汗黑,阿侬貌本艳于花”。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朱彝尊,盛赞嘉兴是:“农夫勤耕、工商勤业、士人勤读、官员勤政”。由此都充分表明了嘉兴人民通过辛勤劳作在栽种、纺织、制造、等方面的领先水平,为嘉兴人种下了辛勤劳作的人文精神根脉。
嘉兴,吴越之地,水乡泽国,人文荟萃。爱国志士沈钧儒、中国民主革命先驱褚辅成、现代文豪矛盾、翻译家朱生豪、数学家陈省身、著名作家金庸等众多近代的名家大儒,都曾经在这里学习生活过,他们像一颗颗明珠在嘉兴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
在中国似乎还没有一个地区,能够像江南一样获得如此众多文人雅士的青睐。从唐代诗人白居易深情吟唱《忆江南》,江南的名声经历代传颂,家喻户晓,江南的名声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象征着山清水秀,富庶和谐。
然而,何处又是江南?时光回到20年前,让我想起新世纪的第一个农历三月天,在水乡小镇西塘。一场特种邮票的首发仪式在这里举行,这组一套六枚的《水乡古镇邮票》静静展示了江南地区六个古镇的不同特色风貌:江苏昆山周庄、吴江同里、吴县用直、嘉兴桐乡乌镇,湖州南浔、嘉善西塘,这六个古镇最具太湖流域江南地区传统的市政面貌特色,以及人文风情。
南宋以后,狭义的江南的地域范围逐渐清晰。明代大学士丘濬接着唐代韩愈“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之八九”的话说道:“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之十九。苏、松、常、嘉、湖五郡又居两浙十九也。”这里的五郡,就是指今日的苏州、上海、常州、嘉兴、湖州。这五府环绕太湖,都属太湖流域。
对非学者而言,人们所理解的江南更是从诗歌里,从词赋中,从画景里读到的江南。如“银涛无际,玉山万里”,“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皆画檐”。在许多诗词中,均以江南为题“忆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甚至成为词牌名。古往今来,赞美江南的诗词赋,数不胜数比比皆是,江南之美柔情诗画。
我漫步在斑驳幽静的青石板路上,犹如走进时光岁月的深处,耳畔响起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里,是一座远离嘈杂喧嚣的宁静城市,是每一个旅行者理想的栖息地;这里,有月河老街,水乡韵味,春波坊里的万紫千红,烟雨楼上的诗情画意,红船丰碑的庄重肃穆。
嘉兴,就像一坛陈年古酿,沉醉了多少古今名士,过往行人。嘉兴的风情画卷,韵味悠长留人驻足……道不尽烟雨南湖的风波,聆听着雅韵吴风的乐章,我情不自禁,陶醉于此。
人人都说江南美,我说嘉兴醉江南。
我的中国梦
文/张晨曦
因为一颗心而活着,心因为有方向而执着,方向又因为有我飞翔。我就是--梦。
我是生命的动力,我为科学家创造奇迹,我为诗人唤起灵感,我是幸福的祭奠。
我是伟大爱情的前提,因为有我,才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的千古佳传;我是奋斗者的坚强后盾,因为
有我,才有无数伟大的诗人与成功者!不信你听;一代枭雄曹操大声对天吟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那是曹操的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是诗仙李白的梦;"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那是宋代诗人郑思肖的梦。是梦,铸造了千千万万的伟人与千古佳传!
我是音乐家的创作源泉,因为有我,才有像贝多芬一样以心灵去感知音乐神奇魅力的恒心的成功者。
我唤起诗人的灵感,因为有我,才有超凡脱俗的桃花源与庄周梦蝶的浪漫。
我是汗水后的清凉,我是欢乐者的支持者,我是十年寒窗后的精神支柱,我是成功者的奋斗力量。
一切的一切,让我很光荣,但有时我也很伤心。
我无法让心死的人重新燃起对生命的渴望,我无法让虚度光阴的人实现它伟大的幻想,我也无法让没有方向而四处逃窜的人找到回家的路。唉!原来我也有这么多的无奈。面对抛弃我的人,我已无力重新拥有他们的心,因为在他们的生命里早已没有生命最初的那份美好与欢乐。没有梦,他们将会失去人生的方向,失去信念的罗盘。也许当他们忙忙碌碌的走完人生道路时,才发现他们不该抛弃梦。
有梦,不一定会成功,但会让你拥有一份生命的那份欢乐与希望。没梦,那你注定会是一位失败者,平凡者。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你是会站在这十字路口踽踽独行还是会跟随梦之翼勇往直前?我想,智者会选择后者,因为那是人生的捷径!
13个梦汇聚中国梦
文/黎明
13亿个梦汇聚中国梦
赖丽明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纵贯历史,有的让我们回肠荡气,有的让我们扼腕叹息。至于存不存在一个轮回,让有兴趣的人去探究。我想说的是,中华民族又到了通往回肠荡气的节点了,民族复兴的机遇再次光临。
抓住机遇,就是实现中国梦,让民族复兴走向现实。尽管这途中不乏坎坷,甚至似乎还有不可逾越的高山,但我们有星星指路,有彩虹做纽带,就会倍增征服路途遥远和艰辛的勇气,就会滋生穿越陡峭群山的智慧,就会到达梦的境地。
诚然,每个人的机遇不同,每个人的梦不同,有的人梦想成为科学家,有的人梦想成为作家,有的人梦想成为宇航员,有的人梦想成为一名将军……但梦的结果却惊人的相似,那就是事业有成,强国富民。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信念,有毅力,有梦,就有希望,有希望就会有骄人的业绩。
其实,我的梦,你的梦,他的梦,汇聚一起就是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复兴梦。不是吗,13亿中国人的我的梦,犹如13亿股涓涓细水,汇聚在一起,岂不是大浪滔天的长江黄河,波澜壮阔,滋生奇迹,岂不是宏大的绚丽多彩的民族复兴梦。
奋斗吧,我的梦,奋斗吧,中国梦。
地址:成都东城根上街95号8楼(成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回“乡”偶记
文/王滔
春节假期终得闲暇,与家人同游韩城、拜谒司马迁祠。熟悉我的友人都知我祖籍山东,出生和生长在古城西安,故会生疑:缘何韩城之行称之为“回乡之旅”?只因韩城这个曾经凝聚中国古代文人精神的地方,还寄存一块中国文人的“骨头”。它是中国文人心中的圣城,所有中国文人的“故乡”和精神家园。虽不敢自称文人,但却心向往之,姑且称此番游览为回“乡”寻“根”之旅。
抵达首日,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前往韩城市芝川镇拜谒司马迁祠,整个祠墓沿梁山而建,行至山脚下,首先吸引我驻足的是正门额上启功先生所书“汉太史司马迁祠墓”的牌匾,字体格调清雅,气息高华,大家风范昭示历代文人墨客对司马公的尊崇。拾阶而上,一路蜿蜒盘曲,仿佛司马公坎坷跌宕的一生。远上云端的黄河,壁立万仞的群山,又恰如太史公的傲岸与高远。登级步入祠堂,院中古柏苍天,游人虽多却难掩幽静。“史圣千秋”四个大字赫然入目,两旁“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史记照尘寰”的楹联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殿中司马公坐像,长须飘拂,双目炯炯,刚毅凛然,坐像微微朝向北方,系与同处韩城北部的好友苏武墓遥相对视,在显示司马公不凡的抱负和胸怀之余,多了一抹人情味。从晋至清,一代一代的后人不断增添石碑、庙宇、牌坊,从未间断。即使“外族”入主中原也对司马公崇敬有加,元世祖敕命修建司马迁墓便是见证。古往今来、他族异姓无不对司马公的文人傲骨“高山仰止”。
游览尽兴,不觉间已渐入黄昏,远眺整个韩城,遍布各色节日彩灯,流光溢彩。友人告诉我韩城春节期间正在举办“一带一路”国际灯光艺术节,听罢更加迫不及待地到韩城古城游玩,感受节日的气氛。虽已做足了心理准备,却仍被如织的游人所震撼。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题的灯组,风格各异,吸引游人驻足欣赏留念,各色彩灯下,熙熙攘攘的人群“挤”出了浓浓的年味儿,连妻子和女儿都感叹好多年没有感受到如此之浓的过节气氛了。游人虽多但秩序井然,配套设施应有尽有,特色饮食和主题文创产品吸引着众多外地游客品尝和购买,旅游产业的全产业链模式在细微之处便可窥一斑,让我对韩城近年来的旅游发展刮目相看,由于工作的缘故,曾多次到韩城出差,在我印象中的韩城并非如此,便向友人询问。
近几年,韩城人民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聚焦追赶超越,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实施“三年千亿产业振兴计划”培育新动能,谋划工业、旅游“两大突破”,形成了“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六大核心旅游景区”、“十大现代农业基地”的产业体系。2015年韩城被确定为“国家级旅游改革创新先行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国家文史公园、古城文化街区等在原有旅游资源基础上的提升,吸引了大批游客。工业方面着力推动传统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并且通过招商引资工程吸引了一大批现代化环保工业企业进驻韩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韩城的财税工作随着经济的成功转型发展,从几年前在渭南市财税工作考核排名靠后受到黄牌警告,到2017年生产总值实现3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连续多年位居“陕西十强”第二位。
在韩城的随后几日,我们还去参观了梁带村遗址博物馆、大禹庙等景点,并且在市内游玩,果如友人所言空气和城市面貌好了,来往的市民脸上都挂着幸福的微笑,可以看出这是发自内心的喜悦。
春节回“乡”之旅不虚此行,让我收获良多。寻访“文人之根”,找到了中国文人精神家园,还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亲眼目睹了韩城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韩城市的转型发展是我省大发展的一个缩影,激励我更加有信心地投入本职工作中,为我省追赶超越贡献自己的力量。
风从秦岭吹过
文/校友0918
走进八月,惆怅莫名其妙地多了起来,也许这就是唐人刘禹锡所描述的“自古逢秋悲寂寥”吧?甭管它是与否,都不影响我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趣,尽管陶渊明笔下的南山早已无从查起,但我心目中的南山却一直没有离开过自己的视线,它就是秦岭终南山。
秦岭被誉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是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东西绵延1600公里,最美的一段是中间的终南山,这段山脉西起宝鸡市眉县,东至西安市蓝田县,蜿蜒两百余公里,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之美称,是道教主流全真派的圣地。“寿比南山”、“终南捷径”等典故皆诞生于此地。
翻阅华夏文明史,从李白的《蜀道难》到白居易的《长恨歌》,从王维的《辋川图》到山水田园诗派,面对秦岭,历代文人墨客挥笔豪放,书写秦岭的雄浑、奔放、淡雅、内敛,挥洒自己对秦岭山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这是李白笔下的豪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是韩愈笔下的悲壮;“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王维笔下的洒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陶潜笔下的恬淡。
在秦岭的庇护下,中国历史上的秦王朝不但完成了中华统一的春秋霸业,更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以农为本”的基础,开创了中华农业文明的第一个高峰。在巍峨的秦岭之中,汉王朝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疆域版图,并沿着那一条条秦岭古道,把当时最先进、最繁荣的文化传送到四面八方。造纸术等中华文明,更是穿越千年时空留传后世。莽莽大秦岭,老子的《道德经》即在此著成,而以《道德经》为核心的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亦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两座并峙高峰。从秦岭七十二峪流淌而出的河流浇灌了中国十三个封建王朝,现又承载着“南水北调”的使命,牵系着中国的未来。
今天,我们站在秦岭之巅,遥望八千百里秦川这片多情的土地,深深地呼吸,任清润的空气顺着身体轻轻地穿行,如一股甘泉沁人心脾,似一杯美酒令人陶醉。脚下,是古人曾经走过的山路;远方,是先贤们曾经眺望过的山岭;眼前,仿佛屹立着他们登高赋诗的身影,而那飘忽的云雾、飞掠而过的鸟群、枝头摇曳的树叶似乎都在讲述着秦岭的厚重。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她位居峰巅不显骄纵,根扎谷底不失高洁。穿越悠悠岁月,历经漫漫长路,任凭风吹雨打,秦岭始终以她伟岸的身躯、丰富的自然资源护佑并滋养着中华民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百姓衣食无着,野菜充饥,衣不遮体,大家一边长叹“云横秦岭家何在”,一边成群结队进山挖野菜。印象最深的是秦岭山里有一种灌木,每到夏秋季节,开粉色小喇叭状的花,叶子呈椭圆形,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这种植物被当地人称为神仙草。据说,用这种草做成的神仙粉是一道美味佳肴,饥肠辘辘的老百姓纷纷上山采摘其叶,拿回家晒干储藏起来,需要做神仙粉的时候,取出来放入大盆中加入沸腾的开水,稍凉后用手反复搓揉成褐色糊糊状,用纱布等去除树枝、大叶子等杂质进行熬制,待冷却凝固成胶状后切成块放入盘中,最后加入盐、韭菜、醋、蒜水、油泼辣子等调料就可食用了,口感酸辣细腻、清爽怡人。在当时物资匮乏的年代,这种神仙粉成为穷苦人家的充饥口粮,让很多人度过了饥荒难关。如今,这种神仙粉还能在蓝天、长安、户县一带的名小吃里见到。那些年,大秦岭不仅为老百姓提供野生食品、贵重药材,还为城市发展提供水源、木材、矿产资源等,使得整个社会和老百姓在最困难时期生活仍然能得以延续。
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几乎收藏了我对大自然所有的爱,有关蓝天白云、山泉瀑布;有关花草树木、珍鸟异兽;有关历史传说、人文典故。这里天蓝、云白、山青、水秀,植被葱茏、峰峦叠嶂,鸟语和鸣、山野花香。走进秦岭,放松身心,融情山水,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是多少人的生活向往。作为华夏文明的龙脉,秦岭在千百年的时间长河里,诗人为此吟诵、画家为此绘景,这里游客云集、隐士栖身,更是当代陕西人周末休闲、消暑、度假的好去处。然而,作为陕西人为之骄傲的精神家园,近些年来,秦岭北麓却被一座座违建的所谓别墅群落破坏殆尽,犹如在大自然的惊世之作上刻下深深的刀痕,彻底打破了秦岭原有的自然地貌与生态平衡,国人的秦岭变成了某些富人和官员特权消费的后花园,这不能不令人痛心疾首。
多少次,我独倚在自家的阳台上眺望秦岭,风吹到了我的额头,痛触动了我的心头,恰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常常激起我愤怒的涟漪。我无数次暗自祈祷,风从秦岭吹来,何时还我一片青山绿水?
沧海桑田,方显英雄本色;惩治腐败,彰显人民力量。历经近两年多的整治,秦岭逐渐返璞归真,又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且看今日之秦岭,地球上唯一的朱鹮在此安营筑巢,金丝猴在此聚集生息,国宝大熊猫盘踞此地。这里不但被称为野生动物的乐园,也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库,被国际最大的自然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称为全球第八十三份“献给地球的礼物”。回望发生在保护秦岭上的战斗,真有点“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的味道。
回望秦岭,它以其雄浑巍峨之姿横亘于中华大地之上,一手牵着黄河,一手挽起长江,一肩挑起两大天府之国——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一肩庇佑着两座千年帝都——长安与洛阳。秦岭,孕育了周秦汉唐的文化厚土,见证了风云际会的历史沧桑,是中华文化根脉所系,是中华文化主干所在。秦岭,荟萃了山的精华,凝聚了水的传奇,承载了我们这个民族从童年到青年、壮年所有文化精神的重量与经历。如果说黄河、长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的话,那么秦岭则是一个民族历史情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第一个封建制国家、第一个东方帝国,都诞生在秦岭宽厚的怀抱里,还有老子、秦始皇、刘邦、刘彻、李世民他们成就的千秋伟业,哪一个不曾获得过秦岭的庇护?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她孕育着生命和春天的绿色,肩负着刚劲和崇高的担当,涵养着博大和奉献的品格,讲述着继往开来的中国故事,彰显着坚忍不拔的中国精神,弘扬着雄浑磅礴的中国气魄。
风从秦岭吹过,一个蔚为壮观、清新如洗的“父亲山”——秦岭终南山,又呈现在我的眼前。
缤纷六月,春夏冬
文/春绿花红香
今年,重庆的春天,是历年来得最早,平均气温高达18.5°C,也是历年之最。不仅如此,4月20日后,重庆就提前入夏了。
伴着夏天风风火火的脚步,六月,也风风火火的来了。本想,盛夏的六月,在提前入夏之后,更该大肆的彰显夏的本色,把艳丽炫目的阳光,投向城市的每一角,高温迅猛跟进,直接把城市变为火炉,热浪滔天,绿树枯萎,山败热嚣,川涸田裂。人们拿着凉伞凉扇,浅浅的缓缓的,出行在晨曦,归途在夜色,满脸晶珠飞扬,满衣盐霜绘花。每一处聚人地,扇子在疯狂,空调要投降,人们争向风口,纳凉。渐渐的、渐渐的,困倦爬上了眼,清凉链上了脚,舒适淡却了归心。
可,这初生的六月,却给我一个,爽亮的惊喜。连续几昼夜的暴雨,让我感到一丝丝如春的清新,如秋的清凉。更为我献上一场感官盛宴,让我品尝。
暴雨欲来风满楼,风,自然成了第一主角。那风,急切的奔跑、怒号在空中,快速的穿行、盘旋在楼林。她张开巨手,捕捉空气中每一丝热浪,然后又狼吞虎咽的大块剁食,逼得热浪躲进地下、墙里,藏进室内。接着,那风,魔法般急速的卷曲、缩小身躯成线成丝,高歌着钻过门窗的缝隙,快速的挥动沾满热血的利剑,消灭、荡涤、净化室内潜藏的热魔。我见状,把窗子的缝隙拉大,让风侠来得更顺一些,更急切一些,更好地清剿屋内的热魔,也借她清凉之手,消解我身我心的燥热与躁气。
此时,天空,一道闪电迅捷的划开黑幕,在他顶天立地的洁姿里,一响霹雳,让乌云宵小胆怯、哀嚎。很快,乌云被打回原形,一场痛快淋漓的暴雨,破天而降,那拇指大的雨点,乘风而行,冲洗墙面、叩击雨棚,如急切的鼓点,捶天擂地,在响彻;如千军万马,扬烟飞尘,在奔腾。那雨点,卷着空气中残存的热流,快速的冲击地面,霎时,扬起的水花,象万千倒扣的蘑菇,晶莹剔透、变幻多姿。继而,汇成波涟,聚成小溪,盘成小河,向低洼处奔去。与此同时,那雨水渗透入墙面,地里,把落网潜藏的热妖揪出、消灭。并赐予风,冰凉之剑,去她不能到之地,铲除空气中、居室里那最后逃亡的热魔。
我矗立窗前,静静的为风雨呐喊,任风卷着雨点,清凉我的脸,清爽我的身,清幽我的心。
经一场场暴雨的教化,六月,变得温顺而清芬。空气,湿润而清新,树,墨绿而鲜亮,那枝尖的新绿和稀散的夏花,透着缕缕芳香,城市,处处透着鲜新,透着清凉,仿若又回到那温暖惬意的春天。
春意的六月,中旬伊始,神十飞天便绚丽的盛开,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也芬芳进了春天。航天员们在天宫一号里,成功完成各项科学实验,并继美国之后,成功开辟了太空授课。这些,既让我们自豪,又让我们憧憬明天,嫦娥奔月,火星迁居,深空旅行……中国梦,世界梦,梦着人类的未来,乘着春风,向遥远的星河奔去。
毕竟,六月不与四时同,经过近10天的春天气候,夏又摆出了他炽热的骄横。连续几日40°C左右的高温,整个城市又变成一个火炉,楼与地,象烘干了一般,阳光下,干涩、惧闷、闪着扑腾扑腾的热气,直逼你的眼,直烫你的心。人行其中,就象烤肉在烤架上翻滚,热气腾腾,油珠直冒。这酷热,撩拨得人心烦意躁,直想入冰窖进冰河,透凉,透凉。这酷热,折磨着绿树,罚他耷拉着枝叶,张着干裂的唇,无力无助的悚躬着。夏,就这样在万物的惊恐里,肆虐、横行。
又是无巧不成书,重庆正夏日炎炎,美国的棱镜事件,又火热而至。一时间,爱德华。斯诺登爆料的美国窃听事件及其行踪归宿,成了人们街头巷尾的噱头,成了各大媒体攒足眼球的奇闻,人们争先恐后的谈资,这热度比起酷夏,毫不逊色。
这事件,让人们再次知道,虚伪是无耻者的点缀,阴谋是卑鄙者的暗招;也再次领教了,美国贼喊捉贼的卑劣与狡诈。他,一方面言辞犀利的抨击、抗议中国黑客对他的网络攻击,危害其国家安全;另一方面却干着不可告人的勾当,为获取他想要的情报,他的情报机关攻击和监听了几乎所有的国家,所有的人。中国,则是他最重要最热情的监听和攻击对象,最大的被威胁者却黑描成了美国的威胁。似乎,在美国眼里,其他的国家,其他的人,不需要隐私,不需要自身权利,不需要安全。他仗着强大得无可匹敌的科技,别国的安全,别人的尊严,都只是羔羊,都该任由他宰杀和践踏。这世界,只许他放火,不许别人点灯。这,就是美国的逻辑与王道;这,就是六月的夏日与烦热。
斯诺登的热闹还在发酵,热气还在上升,中国股民,却在六月的火热中,不得不走向冰窟,走向冬寒。股市连续多日下跌,最后竟然暴跌两日,创下10年来,股市新低。中国股民,在失望、绝望、希望中徘徊、迷茫。面对本就鸡肋的股市,股民想问:中国股市,除了融资、圈钱和伤害,出路在哪?中国经济10多年的高速增长,GDP翻了5、6倍,股市却在10年前下徘徊。外国的股民能通过股市享受到经济发展的红利,而中国股民却只能,追着经济飞速发展的脚步,梦一场,痛一场,抱着股票,抱着悲伤,苦涩中惆怅。
好歹,天,又酝酿了一场场暴风雨,残存的六月,在这一场场暴风雨后,低下夏天,他那高高的头颅。天气,凉快了许多;心,舒适了许多。夏天,也在这消消长长里,开始了没落;禾苗,也开始散花扬芬,开始了向秋天奔去……
少年
文/阿皓
每当那整齐的动作夹杂着令人振奋的音乐,我总是不禁感叹:“多么有活力的少年,多么磅礴的场面!”
晨,原就是一天的开始,这群?在操场上做操的少年,亦就是那旭日东升的太阳,二者相得益彰,为这萧瑟的秋日平添了生机。
音乐响起,数百号人迈着整齐的军步,仿佛?人人都是战场上的士兵和将军。这广阔??的军队,象征着中国未来的蓬勃。那动作时刻变化着,远远望去,像是花草的海洋,感染着人们去奋进,让人心中也踊跃出兴奋和激动之情。
我们的国家遭受了多少伤痛,或许我早已经记不清了?,但我们终究会从伤痛中走出。中国曾衰败过,但我已不想叹惋,这只会让所念之苦痛愈甚。
放眼整个操场,全都是充满朝气的青年与姑娘们。我们将从我们的长辈手中接下中国,接下未来?,我们将会是新时代的领导人。我们之中,会有人成为作家,老师,这是代与代之间的更换,我不知,我们将来的中国会变化什么,会改变什么,但无论如何,我们将会把中国建设的更加富强。
音乐停了,只有风声,几百个少年凝视前方,一如当年守护国家的战士。“少年强,则国强”我将这句话当作真理,一直如此。
花黄瘦
文/陆小鹿
最初听《花黄瘦》,是被它的名字吸引的。
少年时,喜欢读李清照,有一首《醉花阴》,至今记得最后一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人比黄花瘦,单这五个字就能使人想象出一幅画来。花黄瘦,是否就来源于人比黄花瘦?我不得而知。不过,这三个字,同样意境极美。想象中的画面是这样的:一个月凉如水的晚上,有位古典美人正忧伤地想着心事,或许她在思念着远方的家人,或许在为恋人的离别难过,挥之不去的惆怅缠绕心头,惟有对月抒怀,托风寄语,人比黄花瘦,人比花黄瘦。
戴上耳机,认真倾听《花黄瘦》,体悟到的画面竟然就和想象中一样。
这首由中国原创音乐工作室Pure Morning的Tina倾力编曲制作,并由Donovan Lee完成后期制作的钢琴曲带有极为浓郁的中国古典民族风味,这在钢琴曲里是十分罕见的。
一直以来,我总认为钢琴属于西洋乐器,不食中国烟火,经典动听的钢琴曲也大都来自于西方。我以为弥漫中国古典味道的音乐是需要用中国乐器来演绎的:古琴、古筝或者二胡、琵琶、笛、箫,等等。及至听到《花黄瘦》,我被它大大惊艳到了。原来,西洋乐器也可以制作出具有中国原汁原味的音乐来。
《花黄瘦》是一首没有歌词辅助的纯音乐,这就使它挣脱了歌词的束缚,给听者更多想象的空间。有人说,好的歌者是用灵魂来歌唱,我倒觉得,好的听者需要用灵魂来倾听,用心灵去触摸那一个个跃动着的音符,才不辜负一首美曲诞生的艰辛。
听《花黄瘦》的时候我想到了水。那一串清越的流动的音符像极了泉水的叮咚声。北宋李之仪在《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词中有云:“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听曲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了这首词。那个在月夜下感怀的美人,是不是也住在长江头,正在苦苦思念着长江尾的那个他?
可是,一阵急速的乐音突然又使我觉得像是行走的足音。是不是长江尾的他正千里迢迢披星戴月一路赶回来与美人相见?那归家的一颗心啊仿佛一支离弦的箭。
可是,再听,却又有汪洋浩瀚的伤感袭上了心头。好像那条横亘在两人之间的长江永远没有尽头似的,又好像那归家的足迹永远抵达不到家门。难道,真的只能望天长叹: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爱一首曲子就像爱一个人,有痴迷沉醉、欲罢不能、千种猜测、万般幻想的感觉。在忧伤美丽的旋律中,敞开想象,恣肆驰骋,倒也是一件颇为有趣减压的事。对亲密的爱人来言,24小时缠绵在一起也不嫌多,而爱一首曲子,就只想单曲循环。明明我知道,听《花黄瘦》带给我的是怅惘和感伤的情绪,可是,因为喜欢,连忧伤也变得如此美丽。
大美汉语
文/张一楠
“云对月,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自幼便在汉语的浸润下一点点长大。 汉语予人,恰如鲁迅先生所说:“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诚斯言哉!且说那“山”字,不正是孤峰立在白云间吗?那“旦”字,不正是黎明时太阳的精彩一跃吗?再说那音,通读古诗,看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细细一品,好一个平仄相对,令人神清气爽。最后那意已不必多说,且想一想那“飞流直下三千尺”,想一想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汉语,凝结着多少雄伟豪迈,多少清婉哀伤。汉语予人,是意境、音韵、形状的美,是那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升华。
汉语之于民族,是把金钥匙。
当年列强侵华时期,我中华大好河山一点点地破碎,有人不免意志消沉,麻木不仁。鲁迅望见此情此景,心生悲痛,于是弃医从文,用笔锋直指中国人心中蒙了尘的爱国魂。鲁迅先生完成《呐喊》后,人们呐喊了,郁结在心中的亡国情在一瞬间爆发,中国新生的曙光,在汉语的激励下,愈发明亮。再看那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好一个“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文字一出,立马激起了人们那“死亦为鬼雄”的不为瓦全。汉语对民族,是情感的命运的充实与满足,凝结了民族精神。汉语对于世界,是文化多样性中必不可少的一抹艳丽。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汉语,便在须臾间吸引了全球的瞩目。孔子学院的开设,中国的语言,在世界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汉语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语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时光的打磨下愈显精致。
分久必合合久必合
文/潋滟晴
这几天看《半小时漫画中国史》,正好看到南北朝这一章,这是史上著名的乱世,准确的说,南北朝不是一个朝代,而是一堆朝代的合称,南北双方一直积极打架,都想吞掉对方统一中国,但结果呢,只是各自改朝换代,谁也吞并不了谁,总体上南北始终保持对峙。直到北周的杨坚出现,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300多年的分裂和乱世,重新统一了中国,并建立了史上最伟大的盛世开端:隋。
其实,了解历史的我们都知道,这并不是中国第一次分裂和统一了,中国历史经历了三次从大分裂走向大统一的历程,第1次是从春秋战国走向秦汉大统一;第2次是从魏晋南北朝走向隋唐盛世;第3次则是从唐末五代十国走向元明清的统一。
当然,这只是大致划分,简单粗暴,实际上细分下来,还有很多的局部分裂和局部统一,果真应了那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虽然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经过了数次的分裂和统一,但不管国土碎成什么样,最终都会走向统一,这是一个趋势和必然性。
看到这里,我有点好奇,难道只有中国如此吗,国外是否同样遵循这个定律?比如我们西边的欧洲。
翻开欧洲地图,我们会发现一件非常有趣的事,那就是欧洲小国林立,有的国家小到需要拿着放大镜去角落里找。一个小小的欧洲竟然有40多个国家,放到中世纪,可能会更多。这不免与大一统的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历史上,欧洲好像没怎么统一过。
原来这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就是地形:欧洲三面环海,港口林立,山壑纵横,岛屿半岛众多,把欧洲分割成一块块的领地,这种天然的障碍阻挡了民族的统一和融合,也造成了文化的差异;而中国的地形比欧洲要封闭得多,无论是西部的高原,东部的海洋,北部的草原,南部的丛林,都很好的阻挡了外来文明和侵略力量的侵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而封闭的整体。
其次是文化和传统:中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欧洲却没有这个观念,在他们心中,每一个民族都是独立的,若是要统一,便是被征服。而且由于地形的原因,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也越来越大,他们不能与别国文化相融,中国虽然也有很多的民族,但是中国的文化包容能力强,汉文化博大精深,影响包容着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这也利于国家的统一。
最后则是没有统一的政体,权利不集中:中国是皇权至上,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而欧洲国王的权利却是受制于教会的,教会和王权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国民的思想也相对自由,很难统一。
有人说,中国有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进而统一了人们的思想和文化,而欧洲却没有他们的“秦始皇”,所以始终支离破碎,无法统一,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秦始皇除了是一个暴君,更是千古一帝,因为中国文化的大一统就是他留给后世的最大财富!
2022.6.21晚
青岛,我们初次握手
文/陈正
徐福东渡启航程,
秦皇汉武访仙山。
五四运动导火索,
历史坐标分界线。
青岛啤酒醉九州,
帆船奥赛新名片。
三丰真人今若在,
太极也穿双星练!
——作者小题记
当我还是一个小学生时,便常听《军港之夜》这首歌曲,并通过大人的介绍,平生第一次知道了美丽海滨城市——青岛。歌曲中的军港指的是现在的青岛胶南军港,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就停泊于青岛胶南军港。这首《军港之夜》,正是当时军港的真实写照,梦幻般的歌词“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听得人如醉如痴,浮想联翩,好一个令人向往的海上明珠。
终于,在国庆前夕,得益于“青岛?陇南东西协作”司法业务培训这一难得的机会而前往青岛。
青岛历史源远流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五巡天下,三登琅琊(青岛黄岛区境内)。据记载,中国最早的一次涉洋远航——徐福东渡朝鲜、日本,就是从琅琊起航的。
在中国近代史上,几乎很少有哪一个城市能像青岛那样对全国乃至世界产生过如此重大的影响。如“胶州湾事件”直接促发了着名的“戊戌变法”运动;德占青岛和修筑胶济铁路,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日本发动进攻青岛的日德战争,取代德国占据青岛,进而抛出意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反日运动,促进了国民的觉醒。而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更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被视为国家近、现代历史分界线。
青岛好玩的地方大多跟海有关,比如栈桥、海水浴场、海军博物馆、极地海洋世界、海底世界等,像五四广场、汇泉广场也都因为临海而具有了更多乐趣。当下青岛最风靡的海上运动当数帆船和帆板,少儿帆船训练营里的小朋友享受着挑战自我、亲密大海的乐趣,身着黄色的救生衣的小小身影在蔚蓝的大海上扬帆起航,这是奥运城市最有力的注脚。
绿色成为构建青岛城市特色,凸现青岛城市风格的重要环节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青岛的绿化成为国内之先。时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长、着名学者闻一多在《青岛印象》中写道:“当春天,街市上和山野间密集的树叶,遮蔽岛上所有的住房,向着大海碧绿的波浪,岛上起伏的青梢也是一片海浪,浪下有似海底神人所住的仙宫。”
漫步在滨海路上,车虽然很多,但不喧嚣;海边游人闲庭信步,轻松溜达;街面非常干净,看不到灰尘、碎屑和污垢。空气湿漉漉的,但不透衣,让人觉得很凉爽。同行的朋友说,到了青岛,这么好,外国也不过如此吧!我说,我们都没有出过国,也不知外国是啥样?但和我们相对干燥受风沙袭扰的大西北相比,各方面都优越很多!
青岛之美,美在其海。我光着脚丫走在细细的沙滩上,欣赏着那无边无际,海天一色的大海。海水平静时,像一面透明的镜子;但海水奔腾时,海浪一排跟着一排,像一条条雪白的银链,朝着礁石猛烈撞击。只听“轰”的一声响,刹那间,银链变成了无数朵浪花,花儿那么的大,看得我眼花缭乱,太迷人了……
虽然青岛之行匆匆结束,我们也已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但在这段时间里有我们快乐的回忆印刻在脑海深处。由西北向着海边出发,在海天相接的地方我们曾站在了地的尽头。毕生第一次坐动车,真真切切体验了一把中国速度;第一次坐飞机,身临其境地穿越了五彩祥云;第一次看到了大海,深深地被伟岸博大的胸怀所折服,那是旭日升起的地方、哪里有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那里有清爽的海风、低吟的海浪、金色的沙滩,还有海鸟低旋!
凝望中国表情
文/李晓
凝望一个人的表情,看这个人的额头,眉毛,眼睛,面部肌肉的运动,都有来自灵魂搏动的曲线。
凝望一个村庄的表情,看这个村子树木的排列,炊烟的升腾,牛的眸子,羊趴在草前的姿势,春山如黛如美人眉眼。凝望一个城市的表情,它满满的人间烟火,在天幕下的幢幢高楼之间弥漫,抚慰着人心。
那么,当我凝望一个国家的表情呢?
我的新中国,一寸山河一寸爱。
秋天的一个夜里,我半夜起床,凝望着墙上的一张地图出神。我忍不住开始一点一点地抚摸着地图,河流山川,铁路公路,高原丘陵……这是一张中国地图,它一直住在我的心房。
我的中国,它的每一寸土地,都融入了我的血脉。我的中国,它的每一次心跳,都触动了我的灵魂。
我的中国,她奔腾的大河,逶迤的山脉,苍苍的森林……这些动脉一样的曲线,在地图上蜿蜒流淌,浩瀚星空一样让我深情凝望。我在这辽阔大地上,去寻找最美的瞬间,最美的常态。因为,是他们,让祖国在梦想中前行的姿态更美,更生动,也更有温度。
我把目光投向中国最广袤的乡村。一个70多岁的老农,他吆喝着一头牛在田野里耕耘,他的额头,和田野一同隆起了皱纹,花白的头发,像覆盖在草叶上的霜。但我分明看见了,这样一位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对土地的感情最深,他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像风掀动着溪水两边的稻浪。在乡村,我还看见一个在地里劳动过后的妇女,她淌着汗珠敞开胸怀奶孩子,她的胸前有稻草屑,还有泥土,孩子贪婪地吸着乳汁。这样的母亲,和劳动的他们一样,是中国乡村大地上最美的风景。
在机器轰鸣的车间,我问一个大学刚刚毕业的男孩,你愿意到工厂上班吗?他快乐地笑了,很好啊,一个人就是一颗螺丝钉,铆准自己的位置就是了,不要嫌小,一个人的一生,哪有那么多轰轰烈烈、气吞山河。同我告别时,他仰起一张青春的脸朝我灿烂地笑着。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从来没在聚光灯下闪现过一次,默默无闻的他们,同样是中国最美的面容,他们的声音,同样是中国好声音。
在昏暗的矿灯照射下,他麻利地躺在井下,娴熟地用凿子凿着头顶上方的煤层。煤块松动,煤渣掉在满是汗水的脸上,他用手抹了一把,再凿。这个人姓刘,我曾经访问过他,后来,和他成了朋友,他是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为了资助山里的贫困学生背着书包翻过山梁上学,他下井挖煤3年,苍老的容颜,是煤块燃尽后的浮现。
想起那年,我看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四川甘洛县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艰辛地发芽。他们像一块煤,默默燃尽自己,那光亮,是中国大地上最美的火花。
还有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的一个小村庄,一个低矮的老房院头,女主人叫次仁曲珍。她从1965年国庆节开始,每天坚持在院头升国旗,一直坚持了47年,老人用这种方式,表达着对一个国家的热爱,2013年春天,这个103岁的老奶奶,在最后一次升起了国旗后的第三天,离开了她热爱的这个国家,滚烫的那片土地。当我在电视里看见这个面容沧桑的老人时,我明白了,红旗下这样的面容,也是中国最美的守望。
最美的中国,最美的笑容与人群,实在是太多太多。是一个深山邮递员骑马送邮件的背影,是海岛边疆卫士的飒爽英姿,是一对瘫痪30多年恋人的相守,是一个军人跳下大桥的施救,是一名女教师奋不顾身冲向学生自己却被轧断了双腿,是那位托举高楼摔下小孩的美丽妈妈,是每天产房里传来的婴儿啼哭声,是一个对弱小动物爱怜的眼神……
在这种温暖的寻找里,我发现,正是这些美丽的中国人,合奏成了一个国家的宏大篇章,谱写了一个大写的新中国。
这些最美的中国表情,浮现在蔚蓝的天宇中,让我明白,其实你,我,他,都是这动人中国表情的一部分,是我们一起用森林般的手,托举起了壮丽新中国的封面。
古车馆
文/张成刚
每当我站在古车馆前,就仿佛觉得自己站到了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上。眼前的一切,究竟是历史的巧合还是上苍的刻意,我们无从而知。
作为著名的齐文化的发祥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临淄名人众多,文物古迹浩繁,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号称“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有“古代经济管理学家”美誉的管仲、古代军事家孙武、孙膑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各自的辉煌。这里曾是我国古代东方最大的都市,齐国的稷下学宫曾开“百家争鸣”的先河,这里有中国最早的长城齐长城,这里有集齐文化大全的齐国故城博物馆,这里还是世界足球的发源地……“输运三代鼎五霸圣业,辐集九州聚七雄精英”,历史就这样把众多奇迹,留给了齐国的故都临淄。
无处不放射出齐文化光辉的临淄,历史又一次在这里璀璨绽放,在G20青银高速公路126公里处,历史仿佛重重地打了一个结,在这个结里面,究竟缠绕着多少故事呢?至今我们还不得全知。但奇缘的巧合却令我们不得不啧啧称奇。在这里,上面高速路上车流滚滚,极速奔驰着各种现代化的汽车,而在高速公路下仅3米之处,就是被列为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齐国殉车马坑。
上面车流极速轰鸣,而仅仅三米之下的时光却已经穿越了几千年,回到曾经繁盛一时的齐国,几十匹战马与十几具战车在幽暗的灯光下,仿佛静静地倾听着上面现代化的极速节奏,古老承载着现代,如此现代与历史的交通工具,不同时代的速度在这里相遇。站在车马前,上面仅三米之隔的济青高速公路上,每一辆车辆的经过,都会在参观者的头上方传来一阵轰鸣和微微的震颤,彷佛与古车马隔空相应。历史和现实不经意间凝结在同一时空,在如此近的距离内,一静一动每天都仿佛在进行着现代与历史的对话,构成了古今一体的大合唱,可谓是难得一见的今古奇观,难怪国家文化部长孙家正,在参观完古车馆后感叹:“这真是上下几千年!”
1990年,时间在这里仿佛静止,10辆配套战车和32匹战马的遗迹惊艳世间,古今未有。后来专家认定:“后李发掘的殉车马坑规模之宏大,配套之齐全,马饰之精美,为当代之冠。”这一发现也被列为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经过专家多方奔走,殉车马坑并没有因为高速公路的施工而受到破坏,10辆配套战车和32匹战马也并没有搬家,而是依然沉睡在路面下3米的墓穴里,最大的变化就是“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在高速公路的一侧落成,向过往的人们昭示着这里的厚重古文明,展现着齐国曾经的强大与辉煌。
沿着历代车轮的轨迹,步出古车展厅,通过走廊进入地下的后李春秋车马发掘现场。拐下楼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近一人高耸立的战车轱辘,古朴而精致,放眼望去,十辆古车南北一字整齐排列,三十二匹马昂首而卧,四蹄蜷曲,好像正驾着战车奔驰。历史已经过去几千年,战马虽然已经雄壮不再,但整齐排列的马骨不但没有让人感到悲凉,而是给人一种它们正昂首嘶鸣的震撼。仿佛依稀可以看到车辚辚马萧萧正向疆场挺进的雄壮。身临其境,不禁感叹,黄土中尚埋多少车队,我们至今还不得而知,但古齐国的强盛与繁华已然依稀可见。
站在马前仔细观察,马头的装饰品各式各样,依然清晰。其中最北边两匹马,头部的贝壳装饰,虽已在黄土中埋没几千年,却依旧精致优美,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看到了那个曾经驰骋战场剽悍且健美的身影,继而联想,如此细密精美的装饰,马的主人一定是个心存美好的性情中人吧!或许是战马人家有一个精致且娇俏的女主人或女儿,想到这里,不禁低头为自己的想象莞尔。
古车陈列展厅陈列后李车马坑出土的各类车和临淄地区出土的古代车的复原车,直至中国出土的各类古代车复原车。集中国古车研究成果之大成,荟华夏历代车乘珍品之精萃,充分展示了中国车乘的悠久历史和造车技术曾在世界车辆发展史上的领先地位。“万乘一览”是对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最高度和最精辟的概括,而“运载千秋”则是对古车轮运发展史的充分提示。
走出古车馆,我站在高大的“万乘一览”汉白玉牌坊下,向不远处眺望,夕阳下的淄河金光粼粼,静谧而安详。飞架其上的淄河高速路大桥,实现了“一桥飞架东西,两岸变通途。”在车马坑的基础上修建的中国古车博物馆,紧紧依傍着淄河古道。如今的淄河虽已没有了古昔的汹涌奔波,却依然以它的浑厚,辉映着现代化的高速公路和古车博物馆,这是一种偶然吗?不!滋养了齐国厚重文明的淄河,依然是临淄深厚生命力的延续。
环视四野广袤的齐国故土,心里暗想:不知道我们的祖先还给我们留下了多少惊喜,更不知道这片神奇的土地,还有多少我们没有发现的旷世奇迹。
咱们的中国年
文/葛译友
这些天,路上行人渐稀,即便是遇着,亦是脚步缓缓,有些店家门前已经张灯结彩点亮中国红,这些都昭示年儿已翩然而至,年的声音已挂耳畔。任岁月流转,日子怎样更迭,咱这中国年却味道不减。虽无巴西狂欢节那么狂野撩人,却难挡游子回乡的脚步;虽没有圣诞节标志性的圣诞老人到处闪,却不需要谁来提醒,每至此时久积的情愫总会生物钟般自然醒来。这就是挥之不去的中国新年!
新年来到,亲人围坐火炉旁;新年来到,释怀前嫌,人们变得阔达宽容;新年来到,亲情被悄然放大;新年来到,温暖扑面;新年来到,匆匆的脚步这才放慢。新年来到,孝敬老人感恩师长。新年来到,尽情诠释战友情同学谊。在这时间节点,心一下子就近了,善良和亲情在节日里拔节疯长。这就是自然而然又神奇的中国年!
回家。团圆。回归。找回那个本真的自己,回到亲情的被窝里,回到通透的乡情中,吃顿热热闹闹的年夜饭。让脚步慢些再慢些,给酝酿了一年的游子情一些释放的时间,走亲访友。驻足,让心灵小憩,稍微放纵一下自己,加加油,充充电,暂别工作,放飞快乐,找回纯净和本真。抑或这就是中国年的全部意味。能不爱中国年!
年画的记忆
文/孙琴安
中国人过年的年味在变。我们小时候喜闻乐见的年画,现在已很少见到了。但在那时,却是一道亮丽而充满年味的风景线。
上小学时,春节来临前,新华书店的墙上会挂出许多年画,缤纷多彩,琳琅满目,顿觉满堂生辉。有时连百货文具店里也会挂起许多。迎春气息扑面而来。这些年画大多画面明亮,色彩美丽柔和,线条单纯简洁,除了庆丰收、五谷丰登、年年有余、鲤鱼跳龙门等一些迎春图以外,也有一些结合反映工农劳动生活、带有宣传意味的年画,还有不少以传统戏剧为题材的年画,如武松打虎、杨门女将、天仙配、白蛇传、鹊桥会、岳母刺字等。而我是比较偏爱那些以历史人物和传统戏剧为题材的年画,往往一看就是半天,直到脖子酸了方知回家。有时第二天还会来,对一幅画或画中喜欢的一个人反复看。像《古城会》《三英战吕布》等也不知看了多少遍。有时到同学家玩,只要看到墙上有自己感兴趣的年画,也会端详多时。至于他家的大小,家具的摆设之类,全然没有印象。
当时春节家中挂年画是风俗。大多数人家都会贴上春联,挂上几幅年画来喜迎新春,仿佛这样才有气氛。所以买年画的人也相当多。挂着的年画都编有号码,购买者只要说出编号,营业员会马上抽出,熟练卷好,迅速扎上一条小红带,动作利索得很。我就亲眼看到好几幅年画被当场售罄。最后挂着的一幅,营业员还得搬来移动木梯,爬上去小心取下来,谁也不愿带一幅破损的年画回家。
不过,大多数人还是喜欢买一些吉祥如意、龙凤呈祥等有喜庆气氛的年画回家,与我的兴趣大相径庭。因为当时我正沉迷于《三国》《水浒》,与此相关的年画才会引发兴趣。有一年春节的下午,父亲难得带我去看望他的一个老同事。穿了两条弄堂,进得客厅,迎面就是一张梁山好汉的年画,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画满了人马: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花和尚鲁智深、小李广花荣、黑旋风李逵、浪子燕青……哇!108将一个不少。正如拼命三郎石秀所唤“梁山好汉全伙在此”!再细看时,每条好汉都画得生龙活虎一般,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威风凛凛,擒拿格斗,谁个能敌?正当我看得如痴如醉,父亲的叫声在耳边响起,我这才如梦初醒,拉着爸爸的手,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那幅画。
之后我每次穿过这条弄堂,路过这户人家,总会驻足张望,或干脆趴在窗台上,远远地细数梁山好汉的名头,心中暗暗发誓:以后有钱一定要买下这幅画。
也许父亲看出了我对这幅画的喜欢,次年春节将临时,破天荒地叫我去买年画。我受宠若惊,兴高采烈地接钱而去,一心要买那张梁山好汉图。结果跑遍各大书店,也没买到,只得沮丧而归。
数年后,我上中学,“文革”爆发,年画被视为封资修余孽,均在痛扫之列,代之而起的是八个革命样板戏的剧照。“文革”结束,年画又重新登场,但不久挂历盛行,电影明星和动漫电视中的主角又大出风头,年画逐渐淡出,如今卡通似乎又在大行其道,很有市面。
我不知道动漫和卡通能带来多大的年味,但我知道年画的确是充满或洋溢着浓浓的年味的。抗美援朝时,有位志愿军士兵思乡心切,为获得中国年味,特地寄信汇款给上海年画大师金梅生,向他购买年画,以便在朝度过一个有中国年味的春节。足见其在中国百姓中的情结之深。我想,年画本就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绘画体裁,带有浓厚的民俗风情,因此,无论从延续中国传统的绘画品种,还是从增添过年的喜庆气氛,或是从民俗文化的传承来看,似乎都应该使其融入到现代人的春节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