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篇1
今年是我和一年级孩子摸爬滚打的第一年,“孩子王”的我自学了一整套克制“手下”的绝招,那就是:猛敲桌子、瞪眼怒视、大喊制胜、家长受训。这样一来,咋一看,好象所教班级课堂常规极好。在为师的我沾沾自喜的同时,却越发地觉得自已失去了原有的温柔,日日暴躁起来了。并且训斥的次数多了,就没有效果了。教学和班级管理就会陷入狼狈状态,最后山穷水尽、弹尽粮绝、焦头拉烂额又不得善果。
迷惘的同时,看到了《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一书,听说其中有很多颇有借鉴意义的低年级课堂教学文章,于是就怀着学习的心态打开了这本书,我把读书后感触最深的几点与大家交流:
一、走向“平和”
1、音乐元素的加入。
“优美的音乐,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孩子的心灵导向宁静优雅。同时,也使他们对音乐有了鉴赏能力—-吃过仙桃的人,是再也不会贪恋烂桃的。”这是薛老师的一段话,每天让一年级的孩子听音乐,静静地趴在桌上,慢慢地,让很闹的孩子终于能坐得住,能静下来,对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大有帮助。
2、秩序从安静训练开始。
一年级刚入学的常规教育很重要,当我面对一年级孩子的时候,希望他们急速地成长起来,恨不得今天上学明天就学会了怎样学习。但是开学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时间长了,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适应了小学的生活。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家长和老师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和孩子说话。”
3、适当且平和的惩戒。
看云非常重视惩戒的方式与分寸,年幼的孩子们也准确地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老师罚我们站就是喜欢我们。要不然的话,我们就会学坏,成为坏孩子。”下面是看云与家长的谈话:“已经处理过了,你不要听见孩子们的报告跟着虚张声势。没什么的,该让你知道的事情我会告诉你,像这样的小事情,教师已经即时惩戒过的,你最好装作不知道。被严密看管和双重监视的感觉,是很让孩子沮丧的。只能抵消我的教育效果。
二、读书品味
“大量地、高品位地读;自由地、诚实地抒写;勇敢地、大胆地思考——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的、越来越坚定的语文学习之道”。这也是薛瑞萍老师的一句话。薛老师在安徽合肥的一座小学任教,是一个爱读书又爱教书的普通教师。因为爱孩子而做教师,因为爱读书而教孩子读书。感动于她的每天大声朗读一小时,惊奇于他们那群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薛瑞萍老师认为“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因此,读书要从娃娃抓起。
当孩子们刚学习完拼音,薛老师带领她的一群孩子和家长,坚持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开始了每日一句的日记练习。让他们尽早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刚开始要求学生一天一篇儿歌的阅读量,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优秀的学生已达到每日流畅朗读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水平。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读好书。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水平也能随之提高。我想这是值得我们强烈借鉴的。“良好的语感,对于个人来说,不仅有利于文学修养的培植,也可以让他从谈吐到内心变得温煦优雅。”
三、结友家长
学校教育只是鸟的一只翅膀,如果离开家庭的有效支持,那这只鸟将永不会真正飞上蓝天。引领家长走进孩子的学校生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在薛老师的叙述中,有大量的与家长对话的内容。有的,是电话的记录;有的,是面对面的交流,有的,是网上的跟帖。而最让人不忘在这本书中,我认为最精彩的是薛老师在一学期内给家长写的二十几封信的是告家长书的做法。按薛老师的说法是给家长的信。每周一封,情真意切。21周,写了21封信。信中有对学生知识点的强调,有让家长在家辅导时突出的重点,有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指导,有近期班级及学校工作布置。
这些信是一名老师对家庭教育作用的延伸,并是老师与家庭沟通艺术的直接证明。其中,大量的对学生的肯定,学生优秀的表现,如背诵好的人名,写话好的语句及人名,考试好的人名等等,这无形中是对学生家长的一次鞭策。所以,21封信,涉及到学校,班级工作的所有方面,这远比口头的说教更有效,不要问,跟着我来就行,多好。
同时她还要求家长都能写回信,互相交流,薛老师从中认识到孩子的心理状态,不断地调配孩子有效地学习。二十一封信,就是二十一次真情对话,不仅真正调动了家长的力量,也充分展示了薛老师的睿智。
教育是润物无声的美丽缓慢的事业;从容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心态。这本书告诉我:学会从容,心平气和。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篇2
匆匆读完《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两个观念留在了我的心头:第一,作为老师要怀着一颗平和的心,心平气和的引导孩子,做好一位老师该做的事;第二,就是作为老师要多读书,在读书中寻的心平气和,在读书中寻找心平气和的理由,在读书中找到心平气和的方法。读书,思考,是看云的生活方式,爱学生,爱读书,是看云的职业观。看云,一位爱教育,爱学生,爱思考,更爱读书的老师,从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成长为一名在教育界的领军的人物,我们不得不叹服她的勤奋,不得不惊叹她的优秀。
耳畔流淌着音乐,柔柔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就如行云流水般澄清明净,每一个美丽的文字,都仿佛如春雨滴在了我的心坎上,并在这新的土壤里生下了根,这,我知道。
这本书分《教育,对成长的迷恋》、《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旅》和《书籍,一片丰沃的原野》三辑,《教育,对成长的迷恋》写的是班级工作中发生的一系列小故事集她的处理方式及思考,《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旅》则书写了它独特的语文课堂记对语文教学的思考,《书籍,一片丰沃的原野》则将许多的书,经典的书加了盐和糖等佐料,调配成了一大锅一大锅让人百吃不厌的浓汤。
薛老师是因为爱孩子而做教师的,薛老师是因为爱读书而教孩子读书的。她的职业观是:爱读书和爱孩子同样重要。她每天都要大声朗读一小时,或是在自己的学生面前,或是在安静的空教室里。她说“六年如一日,盯住一个班的学生,用你的爱读去带动学生的爱读,用你的爱表达去带动学生的爱表达。”她要求学生“书包里可以不带语文书,但不可以不带课外书。”她的学生中的佼佼者这样写道:“同学们都在读《我为歌狂》和《幻城》之类的校园小说,一堆一堆谈得好开心,于是我也借来读,可是实在觉得没劲,我根本读不进去。就只好去读我的《简·爱》了!”做个书香老师是优秀教师生活的方式之一。
“站在台上,我就是语文。”“白纸黑字,这就是语文。”如此自信,如此纯粹。“我以我的方式积年累月地经营。没有奇花异卉,也看不出谁是‘栋梁’(我跟孩子说,不许说要做栋梁的话,因为你们是人!)我甚至不敢过分乐观于他们将来的语文学习,但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属于我的六年里,这里的野花灼灼绽放,这里的小树生气蓬勃!”“我在我的另一个小小的园子里,要怎么掘,便怎么掘。”“读书,写作,对话,思考。这就是语文。我爱读,带着学生读;我爱写,带着学生写;我爱思考,带着学生思考。老师台上口若悬河,灿若莲花,学生下面对答如流,滔滔不绝。这就是语文。”自信而有个性是教师成长的基石。
在一篇篇薛老师写的教育日记和课例中。没有太多高深的教育理论,唯有她深厚、广博的文学底蕴,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她其实一点也不普通。“因为读和写的循环,是我根深蒂固了的生活方式,比如生命的流泉,如果停止了,阻滞了,我的日子就失去了鲜洁和明净;我之为我,就丧失了欢悦和活力。很大程度上,教——维系我们的‘共同事业’,不过是供水给可以流淌的一条人工地渠。因为它,在办公室里,乃至于课堂上,我都可以理直气壮的读;因为它,篇复一篇,我的文字的温和劲健,在教学随比例得到培养和磨砺。”反思加写作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最后,请记住薛老师的一句话:“大量地,高品位地读;自由地,诚实地抒写;勇敢地,大胆地思考——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的,越来越坚定的语文学习之道。”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篇3
作为一名新老师,面对孩子常常感到手足无措,更何况是面对51名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除了感到迷茫无助以外,更多的是感到不得法。小朋友都是那么的天真可爱,可是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心态和角色并不能立刻进入现有的角色身份中,常常刚出现各种小状况,比如上着课的时候,突然有小朋友哭闹,再比如上课的时候突然有小朋友说尿裤子了……
每一天的上课就好比打仗一样,常常让人觉得不能如鱼似水的遨游在课堂的海洋中。然而当我看到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以后,我发现这些问题都是催使我们成长的教育机智的体现,孩子们的问题层出不穷,做老师的应该要调整心态,心平气和的面对这些孩子们。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以每日记载的随笔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薛老师带一年级时的点点滴滴。全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走向平和,记述她与一年级孩子共同成长的点滴。第二部分是请跟我来,收录的是薛老师给孩子家长的信。第三部分是平和辐射,收录了她在现实教育教学中的借鉴意义。第四部分是聆听大师,这一部分可谓是一针见血,点破了她“心平气和”支撑的理论来源:对苏霍姆林斯基等大师的理论潜心揣摩和领悟——“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对待孩子。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
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
首先要每天读书。
薛老师是一个极其爱书的人,她的博览来源于阅读。在她看来,阅读,原本就是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和穿衣吃饭一样属于必然的事情。她认为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家长如此,教师更要如此。薛老师说的好:一切的阅读都是读自己。语文原可以无师自通,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多读书,读好书。
其次上课声音要小而柔和。
以往讲课时常常忍不住会提高自己的嗓音,总以为那样做孩子们会听话些;常常忍不住厉声喊叫,总以为那样做孩子们才不敢“胡闹”。可是,错了。看来,从现在开始我真的需要“修炼”了,要心态平和,声音小而柔和。
再次,每天要不断地反省、思考。在这本教育教学随笔中,经常看到她忏悔录式的自我控诉,通过强烈的自我反省一天天地由浮躁而走向了心平气和。
最后要及时跟家长交流、沟通。
薛老师说:“教师的爱要博大得多,它包含慈祥的母爱,严厉的父爱和知心的友爱:知心朋友之间的理解,尊重,信任与交心。”薛老师不仅注重了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沟通,而且特别注重与家长沟通,她给家长写了那么多信,引领着家长向正确的教育理念前行。
教书育人,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潜心修炼,默默耕耘,静待花开的声音。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篇4
薛瑞萍老师《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她再一次带一年级后的每日经历,语言朴实又不乏生动,在普通的叙事中向我们展现了她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详细记录了自己是怎样从焦灼走向平和,她的班级又是如何走过了艰难的时期,从而建立了良好的秩序。
现在我也在教一年级,几乎每天都是这样没完没了地叮嘱学生注意事项、一遍遍地重复各种要求、大声地叫喊保持安静……身心疲惫、精神煎熬,整个人在忙碌、繁杂、焦躁中度过。一个月下来,嗓子全哑了,身体也感觉要支撑不下了。所以当我看到薛瑞萍老师在文章中写道“尽量放低声音说话。尽量态度温和感觉效果反而好些。”我的感受特别深。薛老师还举了个例子:比如放学排队:“现在我们安静下来,我们变成了一块石头,我的头不动了,我的肩放平了,我的身子静下来了,我的手不动了,我的脚不动了,我像块石头。现在我点到谁的名,请你拿好自己的东西到门口去排队”。老师点名的声音越来越轻,孩子排队的动作也越来越轻。是啊,在学生的眼中,老师就是榜样,老师就是模范,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言行。面对吵闹的学生,老师的大声呼斥或许能威慑住学生,但也只能说是一时,日后,学生就有可能学着老师的样,为了使自己的声音清晰,一个比一个大声说话,安静的环境从何而来?
拜读着薛老师的作品,感动着薛老师的真诚,铭记住薛老师的教诲。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篇5
书之多喻为海,人们总以“沧海一粟”自谦为读书之少。而现在的我,顿觉所读的书竟连“沧海一粟”都不敢言。偶有空暇也喜欢读一些婉约小说和诗词散文做为消遣,总不大愿意去读整本的教育专著和教学理论书籍,我觉得那是件苦差事。
无意间我也走进了这本《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并随之被书中薛老师那自由飞舞的语言、真实具体的日常生活以及深刻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育智慧深深感动,感受颇多。
一、“心平气和”地管理班级
一年级的孩子就像池塘里的青蛙,有事无事叫呱呱,所以班主任总是忙乱的、嘈杂的、紧张的,嗓子总是嘶哑的。老师们总有一套克敌制胜的法宝如:猛敲桌子、瞪眼怒视、大喊训斥、抓住典型。这样一来,好象班级常规极好,但在我沾沾自喜的同时,却越发地觉得自已失去了原有的温柔,脾气变得日日暴躁起来了。当陷入这种以暴制暴的狼狈状态,时间一长也就没有效果了,最后是焦头烂额又不得善果。是薛老师告诉了我唯有走向“平和”才能真正有效地管理好班级。
1、常规训练从“安静”开始,在一年级开学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她说:“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家长和老师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和孩子说话。”“也不要特地注意,是我的确修炼到了——上课说话声音小而柔和。我声音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平时讲课薛老师的声音尽量小,并要求学生读书“少用嗓子多用心”,还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书的孩子。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们便懂得静是好的,终于很闹的孩子也能坐得住,也能静下来,这对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大有帮助。
2、用音乐滋养孩子的心灵,“优美的音乐,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孩子的心灵导向宁静优雅。同时,也使他们对音乐有了鉴赏能力——吃过仙桃的人,是再也不会贪恋烂桃的。”这是薛老师的一段话,每天让一年级的孩子听音乐,静静地趴在桌上听有各种优美的轻音乐,如《雪绒花》《春江花月夜》《早晨的空气》《春野》。慢慢地,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朗读、自习,包括休息;慢慢地,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音乐成了这个班级形成优良教学秩序的一大功臣,正是音乐的熏陶使孩子学会了读书、学会了思考并快乐地成长。
3、适当且平和的惩戒规范纪律,薛老师在一篇日记里写道:“惩戒是必须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独腿软骨的巨人,立不稳更不要说长足前进了。”所以老师在开始一定要硬着心肠严格要求,把学生的不良习惯给予纠正,毕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她所带班级的班规就是:“自己承认,接受惩罚;不肯承认加倍惩罚。”可见惩戒在班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薛老师非常重视惩戒的方式与分寸,可爱的孩子们也准确地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老师罚我们站就是喜欢我们。要不然的话,我们就会学坏,成为坏孩子。”下面是薛老师与家长的一次谈话:“已经处理过了,你不要听见孩子们的报告跟着虚张声势,没什么的,该让你知道的事情我会告诉你,像这样的小事情,教师已经即时惩戒过的,你最好装作不知道。被严密看管和双重监视的感觉,是很让孩子沮丧的。只能抵消我的教育效果。”读到这些管理班级的高超手法给我的震撼很大。现在才知道心平气和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教育的境界,有时以柔克刚的管理方法来得更有效果。
二、“心平气和”地教学语文
坚持不懈抓语感,“良好的语感,对于个人来说,不仅有利于文学修养的培植,也可以让他从谈吐到内心变得温煦优雅。”“没有语感,语文成了什么?枯燥的知识碎屑,无聊的淘分的黄沙。语感是高贵优雅的精神之花,必须从小着手培养。”听低年级孩子们读书,往往觉得他们拖调子如唱歌,每个孩子都会两个两个字地顿着读,在我的教学中,虽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在多次的范读指导还没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没能坚持下去,松一阵紧一阵地练习,因而效果总不如意。
而薛老师一直顽固地坚守训练:孩子们不达要求就不放松,教师一遍遍地领,让孩子们感受语言中的音乐节奏,体会“文字就是乐谱,读书就是唱歌。”这样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语感的做法让我感动之余也让我下定决心,对孩子们的语感训练一定要抓紧。因为,一年级是培养语感的起步阶段,也是关键阶段——错过了,就错过了。机械呆板的声音一旦形成,将来费多少力气,耗多少时间也不能挽回了。
三、“心平气和”地沟通家长
学校教育只是鸟的一只翅膀,如果离开家庭的有效支持,那这只鸟将永远不会真正地飞上蓝天。薜老师在教这个班级时,就运用了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引领家长走进孩子的学校生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充分调动了家长的力量。其中,有的是电话的记录;有的是面对面的交流,有的是网上的跟帖,最吸引我的是她写给家长的21封信,每周一封,情真意切。每周一封,根据学期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具体要求,引领着家长一步一步参与到班级的各种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这是一些非常有实效性的信件,如:第一周“呼唤”,呼唤家长做学习型的父母,与孩子一起看书,在给孩子买课外书的同时,也要给自己买一本;如:第五周“定能生慧”,建议家长尽量柔和地对孩子说话,在家不制造噪音,共同培养孩子的静气;再如:第八周“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鼓励家长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21封信,既有苦口婆心的劝慰,也有煞费苦心的提醒:既有语重心长的告诫,也有不容置疑的要求。薜老师正是以这样的方式与她的家长们一道分享着教育的快乐。正是这二十一次心与心的交流,就是这二十一次真情的对话,不仅真正调动了家长的力量,也充分展示了薛老师的睿智。
教育是润物无声的美丽而又缓慢的事业;从容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心态。的确,做到心平气和谈何容易!老师看起来的轻松与平和的后面其实蕴藏着多么巨大的坚忍与付出。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从容,学会心平气和,学会一种美丽的工作姿态!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篇6
读完《心平气和教一年级》感触很多,启发也很多。我从心理特别害怕一年级,因为这一年是老师和学生最艰难的一年,班主任总是忙乱的、嘈杂的、紧张的,嗓子总是嘶哑的,甚至说不出话。它很难和“心平气和”这四个字划上等号。于是我怀着一分好奇,带着一分疑惑,走近了薛老师和她的孩子们,感受着属于一年级的“心平气和”。这是一本原生态的教育随笔,书中没有大套大套空洞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而以一则则短小精悍的教育日记,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教学故事,折射着教育的真谛,其中许多观点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秩序从安静训练开始。
一年级刚入学的常规教育很重要,当我面对一年级孩子的时候,希望他们急速地成长起来,恨不得今天上学明天就学会了怎样学习。但是开学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时间长了,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适应了小学的生活。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家长和老师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和孩子说话。
2、适当且平和的惩戒。
看云非常重视惩戒的方式与分寸,年幼的孩子们也准确地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老师罚我们就是喜欢我们。要不然的话,我们就会学坏,成为坏孩子。”下面是看云与家长的谈话:“已经处理过了,你不要听见孩子们的报告跟着虚张声势。没什么的,该让你知道的事情我会告诉你,像这样的小事情,教师已经即时惩戒过的,你最好装作不知道。被严密看管和双重监视的感觉,是很让孩子沮丧的。只能抵消我的教育效果。
3、抓好阅读教育
听低年级孩子们读书,往往觉得他们拖调子如唱歌,每届孩子都是如此,薛老师顽固:孩子们不达要求就不放松,教师一遍遍的领,让孩子们感受语言中的音乐节奏。薛老师的顽固让我感动,也让我下定决心,今年的孩子们要抓一个新模式出来。
读薛老师的文章,不仅能从中读到我们小学老师真实的日常生活,更能得到许许多多的教育智慧,而且让我们在工作中真正的受用。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篇7
书之多喻为海,人们总以“沧海一粟”自谦为读书之少。而现在的我,顿觉所读的书竟连“沧海一粟”都不敢言。偶有空暇也喜欢读一些婉约小说和诗词散文做为消遣,总不大愿意去读整本的教育专著和教学理论书籍,我觉得那是件苦差事。
无意间我也走进了这本《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并随之被书中薛老师那自由飞舞的语言、真实具体的日常生活以及深刻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育智慧深深感动,感受颇多。
一、“心平气和”地管理班级
一年级的孩子就像池塘里的青蛙,有事无事叫呱呱,所以班主任总是忙乱的、嘈杂的、紧张的,嗓子总是嘶哑的。老师们总有一套克敌制胜的法宝如:猛敲桌子、瞪眼怒视、大喊训斥、抓住典型。这样一来,好象班级常规极好,但在我沾沾自喜的同时,却越发地觉得自已失去了原有的温柔,脾气变得日日暴躁起来了。当陷入这种以暴制暴的狼狈状态,时间一长也就没有效果了,最后是焦头烂额又不得善果。是薛老师告诉了我唯有走向“平和”才能真正有效地管理好班级。
1.常规训练从“安静”开始,在一年级开学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她说:“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家长和老师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和孩子说话。”“也不要特地注意,是我的确修炼到了——上课说话声音小而柔和。我声音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平时讲课薛老师的声音尽量小,并要求学生读书“少用嗓子多用心”,还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书的孩子。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们便懂得静是好的,终于很闹的孩子也能坐得住,也能静下来,这对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大有帮助。
2.用音乐滋养孩子的心灵,“优美的音乐,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孩子的心灵导向宁静优雅。同时,也使他们对音乐有了鉴赏能力----吃过仙桃的人,是再也不会贪恋烂桃的。”这是薛老师的一段话,每天让一年级的孩子听音乐,静静地趴在桌上听有各种优美的轻音乐,如《雪绒花》《春江花月夜》《早晨的空气》《春野》。慢慢地,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朗读、自习,包括休息;慢慢地,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音乐成了这个班级形成优良教学秩序的一大功臣,正是音乐的熏陶使孩子学会了读书、学会了思考并快乐地成长。
3.适当且平和的惩戒规范纪律,薛老师在一篇日记里写道:“惩戒是必须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独腿软骨的巨人,立不稳更不要说长足前进了。”所以老师在开始一定要硬着心肠严格要求,把学生的不良习惯给予纠正,毕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她所带班级的班规就是:“自己承认,接受惩罚;不肯承认加倍惩罚。”可见惩戒在班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薛老师非常重视惩戒的方式与分寸,可爱的孩子们也准确地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老师罚我们站就是喜欢我们。要不然的话,我们就会学坏,成为坏孩子。”下面是薛老师与家长的一次谈话:“已经处理过了,你不要听见孩子们的报告跟着虚张声势,没什么的,该让你知道的事情我会告诉你,像这样的小事情,教师已经即时惩戒过的,你最好装作不知道。被严密看管和双重监视的感觉,是很让孩子沮丧的。只能抵消我的教育效果。”读到这些管理班级的高超手法给我的震撼很大。现在才知道心平气和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教育的境界,有时以柔克刚的管理方法来得更有效果。
二、“心平气和”地教学语文
坚持不懈抓语感,“良好的语感,对于个人来说,不仅有利于文学修养的培植,也可以让他从谈吐到内心变得温煦优雅。”“没有语感,语文成了什么?枯燥的知识碎屑,无聊的淘分的黄沙。语感是高贵优雅的精神之花,必须从小着手培养。”听低年级孩子们读书,往往觉得他们拖调子如唱歌,每个孩子都会两个两个字地顿着读,在我的教学中,虽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在多次的范读指导还没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没能坚持下去,松一阵紧一阵地练习,因而效果总不如意。
而薛老师一直顽固地坚守训练:孩子们不达要求就不放松,教师一遍遍地领,让孩子们感受语言中的音乐节奏,体会“文字就是乐谱,读书就是唱歌。”这样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语感的做法让我感动之余也让我下定决心,对孩子们的语感训练一定要抓紧。因为,一年级是培养语感的起步阶段,也是关键阶段---错过了,就错过了。机械呆板的声音一旦形成,将来费多少力气,耗多少时间也不能挽回了。
三、“心平气和”地沟通家长
学校教育只是鸟的一只翅膀,如果离开家庭的有效支持,那这只鸟将永远不会真正地飞上蓝天。薜老师在教这个班级时,就运用了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引领家长走进孩子的学校生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充分调动了家长的力量。其中,有的是电话的记录;有的是面对面的交流,有的是网上的跟帖,最吸引我的是她写给家长的21封信,每周一封,情真意切。每周一封,根据学期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具体要求,引领着家长一步一步参与到班级的各种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这是一些非常有实效性的信件,如:第一周“呼唤”,呼唤家长做学习型的父母,与孩子一起看书,在给孩子买课外书的同时,也要给自己买一本;如:第五周“定能生慧”,建议家长尽量柔和地对孩子说话,在家不制造噪音,共同培养孩子的静气;再如:第八周“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鼓励家长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21封信,既有苦口婆心的劝慰,也有煞费苦心的提醒:既有语重心长的告诫,也有不容置疑的要求。薜老师正是以这样的方式与她的家长们一道分享着教育的快乐。正是这二十一次心与心的交流,就是这二十一次真情的对话,不仅真正调动了家长的力量,也充分展示了薛老师的睿智。
教育是润物无声的美丽而又缓慢的事业;从容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心态。的确,做到心平气和谈何容易!老师看起来的轻松与平和的后面其实蕴藏着多么巨大的坚忍与付出。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从容,学会心平气和,学会一种美丽的工作姿态!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篇8
薛瑞萍老师《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她再一次带一年级后的每日经历,语言朴实又不乏生动,在普通的叙事中向我们展现了她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详细记录了自己是怎样从焦灼走向平和,她的班级又是如何走过了艰难的时期,从而建立了良好的秩序。
现在我也在教一年级,几乎每天都是这样没完没了地叮嘱学生注意事项、一遍遍地重复各种要求、大声地叫喊保持安静……身心疲惫、精神煎熬,整个人在忙碌、繁杂、焦躁中度过。一个月下来,嗓子全哑了,身体也感觉要支撑不下了。所以当我看到薛瑞萍老师在文章中写道“尽量放低声音说话。尽量态度温和感觉效果反而好些。”我的感受特别深。薛老师还举了个例子:比如放学排队:“现在我们安静下来,我们变成了一块石头,我的头不动了,我的肩放平了,我的身子静下来了,我的手不动了,我的脚不动了,我像块石头。现在我点到谁的名,请你拿好自己的东西到门口去排队”。老师点名的声音越来越轻,孩子排队的动作也越来越轻。是啊,在学生的眼中,老师就是榜样,老师就是模范,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言行。面对吵闹的学生,老师的大声呼斥或许能威慑住学生,但也只能说是一时,日后,学生就有可能学着老师的样,为了使自己的声音清晰,一个比一个大声说话,安静的环境从何而来?
拜读着薛老师的作品,感动着薛老师的真诚,铭记住薛老师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