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散文 > 散文随笔 > 正文

你看到桃花了吗?

作者: 魏艺涵2024/06/07散文随笔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和它的第一次见面应该是在小学课本上,我不认识它,它也不认识我。挠挠脑袋,听老师逐字逐句地讲解,回到家背诵下来,此后在语文试卷上见到残缺的它时,便多了一分底气。

第二次见到,是在高中地理的试卷上了,它完好无损,不需要我补全,倒是需要给它匹配一个自然规律。这是一道很经典的题,课本、模拟卷、老师的课件里都反复出现过,导致我每次选出答案后都有几秒钟来胡思乱想——白居易有没有料想到自己的诗词会出现在与文藻无关的"科举"试题上?

第三次见到,是我已经从应试教育的苦海短暂解脱的假期,闲来无事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随手一翻就看到了它。这一刻,它不是默写题,也不是选择题,只是千年之前一个叫白居易的人写下的生活感悟,给我一种在看一位熟人朋友圈的感觉,突然之间我有了想和白居易对话的冲动。想追问那个我每次做地理题时都会有的疑虑,想问他如何想得出"芳菲尽"这样直白又韵味深远的辞藻,想问若是此处的花朵也败了会不会想到去更高的山上看看?若看了,又作何感想?若没去看,又是为什么呢?可惜这场对话只能发生在我的脑海中。

出成绩前一晚,我正在从外地回家的火车上,卧铺车厢已经熄灯了,此时停靠在中途的一站,我的五感没有准时关闭的天赋,隔壁包间隐隐约约的谈话声,车轮与车轨的磨合声,远处票务员提醒乘客下车的报站声,这一切都让我更加心乱如麻。在高考前一周紧锣密鼓的测试中,我的成绩很不稳定,上下幅度足足有五六十名,高考后上网搜了真题答案,只看了文综选择题,心就凉了半截,眼睛闭上,封锁了视野,心绪却飘到九霄云外,七拐八弯。我甚至想到,如果成绩不如意,不如复读一年吧?

仔细回想高中三年每一个起早贪黑的夜晚,我问心无愧,虽然偶尔也会偷懒开小差,但这便是我付出的最大努力了。四月天到处觅春的醉吟先生,在城市所有花朵都败了的季节,偶然地在山中的寺庙旁看到盛放的桃花,那支桃花大概也有和我一样的感觉吧。在大家都在迎风招展的时候,它在微冷的天气里紧闭着自己的花骨朵,它是否也在一直怀疑着自己是不是一枝桃花?为何别人都能展开花枝和风儿做贴面礼,自己却只能缩在寺庙的一隅?想着想着,火车又运行起来了,噪音逐渐变得规律起来,隔壁的人声也逐渐柔和,我摇摇晃晃地驶入了梦乡。

第二天收拾妥当回到家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吃完饭刚好是一点——查成绩通道开放的时间。我和朋友约了一起查成绩,收拾好出门,见面已然一点半了,查分网站一路通畅,我按下"查询"按钮后甚至都没有一个小圆圈让我和网络都缓冲一下,映入眼帘的是我的总分和各科明细,我的成绩比我估分高了二十多分,这是我高中三年总分最高的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全班第一。我长吁一口气,仿佛能看到微风吹动漫山遍野的桃花,是啊,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如一幅画布一样在我脑中铺展开来……

远离了教辅的标准解析,远离了试卷上框起来的答题区域,我才真正拥有属于我自己的对一首诗的解释权;无需曲水流觞,无需博览群书,十二年的学校教育已经让我们牢记了诗词海洋中最精华的那一部分,并在生活中不断重塑自己对一首诗的理解,发现属于自己的桃花,这便是诗词的力量——跨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当你不再用功利的目光审视诗词时,就会发现字里行间都是故事;当你处于某事某景中,脑子里自然而然地蹦出一首平仄协调的诗词时,你已然找到了自己的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