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散文 > 散文随笔 > 正文

踏青故里桃花园

作者: 邹凤岭2023/08/17散文随笔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阳春时节,乍暖还寒。天气反复,却挡不住春的脚步。

一场春风一场雨。如酥的春风,如毛的春雨,驱走了料峭寒意,润泽着大地,凝聚生命成长的气息。莺歌燕舞,桃红柳绿,春光旖旎,踏青春游好时光。

踏青,又称游春、探春、踏春。先秦就有之。《诗经》云:"出其东门,有女如云。"道出了青年男女春日去东门外探春的情景。汉蔡邕有琴曲《五弄》,其一名曰《游春》。晋谢万《春游赋》,是现存最早出现"春游"一词的文章。唐代的春游,从元宵节收灯始,一直持续到三春之末。"秋祓濯流,春禊浮醴。"民间踏青习俗,谓之"春禊"."男女着春装倾城而出,或到山谷采摘兰草,或到水滨嬉戏洗浴,或到郊野宴饮行乐,以拔除不祥。"

家乡桃花园,坐落于十五里沙冈上,为盐城西冈地境。沙冈是古海岸线遗迹地,由泥沙沉积海岸线而形成。在盐城西冈等"三冈"地带,出土的石斧、石锛、石环、石刀等珍贵文物,距今6000年以上。因地制宜,先民在沙冈上种植了桃树、梨树,沿水岸引种了竹子等。与自然共生共处,从古至今。

小时候,我常常随爷爷去桃花园,看桃花的美丽,听爷爷说那沙冈的逸事。这里土美水美,记载了林则徐走过沙冈,谋划治水的印记。清初诗人、戏曲家孔尚任,诗与戏剧卓著。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孔尚任随孙在丰来淮扬,疏浚蟒蛇河水道,留下了《视冈门新河诗》,记下一段桃花园与孔尚任《桃花扇》创作渊源。这里原本不生竹,宋乾兴元年(1022年),范仲淹盐仓治水,建起了范公堤,抵御海水倒灌。为护堤岸,范仲淹引来了南方的斑竹,落地沙冈早已长成了墨竹。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郑板桥辞官归隐,来到盐城西乡执鞭任教,留下了著名的竹子画。《桃花扇》《墨竹图》,映出文化的古老,彰显那桃花与竹子里蕴藏着的生生不息的精神。

记忆中的桃花园,是踏青、采青的好去处。桃花盛开的时节,喜庆桃花节,感谢上苍的恩泽,人们聚集在冈门老街处,看精彩的舞狮表演。当传统的舞狮活动进入高潮时,那舞动的狮子会腾起,跃向悬挂于高处的"青菜".舞狮中"采青",是为奖赏,难度极高。亦寓意春已到来,百草萌发,野菜飘香,采青正当时。看罢舞狮盛会,我跟着奶奶走进桃花园,享受春阳的暖意。阳春的时节,遍地是宝,满眼是金。荠菜、香艾、枸杞头,是农家人的喜爱。奶奶停下了脚步,采青桃花树丛中。我躺在桃园绿色草地上,拔出茅针一根根,放入口中,是那样的鲜美。河岸边,嫩绿的艾叶散发出清雅的香气。学着奶奶的样子,我摘下一片片艾草的嫩芽,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香甜。

眼前的桃花园,像是人间的仙境。举步前行,走在那似云似海的深处,拨开蒙蒙晨雾,眺望花的海洋,一簇簇,一团团,像晨雾中的火炬,似彩云中的霞光,大红到了极致,粉红更显浪漫。它们相互簇拥着,推推搡搡,尚见几分腼腆却是奔放。桃花的红轰然点燃了整个水乡,悄然开到了每个村头和院落,燃得五彩缤纷。那鲜红的花朵,像是天地的精血,生命的精华,生命的起点。桃花红了梨花白,白了一树,银装一片。一对对踏青来此的恋人,就依偎在树旁。那一张张笑脸,红得像桃花,甜蜜似梨花,爱得纯真洁白无瑕。

天渐晚,霞光映照桃花园。河塘水清,树影相连,亭台辉映。树梢之上,云彩绚丽,金光闪烁。"便与春工,染得桃红红似肉红红。"踏青故土桃花园,"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年一年回故里,"桃花依旧笑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