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古往今来,清明印象总是愁。它是杜牧笔下的销魂春雨,它是黄庭坚墨中的荒冢愁烟,它是白居易诗中的萧萧暮雨,一派离愁。而在我眼中,清明未必都是愁。
这是一个踏春放歌桃李笑的日子。
随着春风把人间唤醒,大地芳菲,踏青游人接踵而至。春水畔,垂柳依依,芳草无边,万千红紫尽绽芳妍,若玉雪倾吐,若烟霞吹绽,若炽焰点燃,千朵万朵,连成一道霓虹,璀璨无比,住进了每一个人的心房。花树下不时穿梭着几个好奇的身影,或追或跑,或蹦或跳,稚嫩的双手抚摸着春的身驱,天真的目光端详着春的脸庞,欢声、笑声、风声、水声,不绝于耳。草地上,几只风筝驾风而行,在长空中飞翔着,它们头顶蓝天,面朝大地,装载着一个又一个美好憧憬飞向远方。水榭中,笙歌乐曲传响四周,绵绵不断,曲曲动人,扣人心弦,醉了游人,醉了春光。
踏春,让春之韵进驻心灵。
这是一个不忘初心再出发的日子。
清明雨,点滴到清晨。纪念塔前,少先队员们依次向前献花圈,他们怀着感恩之心,恭敬地将花圈放置好,花圈一环一环,环环相绕,护在纪念塔周围;他们来去脚步很轻,很轻,但所承载的情感却很沉,很深。数列党员排列在两侧,面向党旗肃立着,他们当中,有年逾古稀的老者,有而立初过的青年,还有年近天命的中年,他们胸佩党徽,眉宇间传递着一种伟大的使命感。宣誓仪式开始,他们举起右手,庄严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声音,响遏行云,气壮山河,铿锵而有力;这声音,激荡人心,热血沸腾,振奋而鼓舞;这声音,从一九二一年南湖的红船响起,在巍巍的井冈山上响彻,在雄伟的宝塔山下响动,这声音历久弥新,必将响遍在新时代的复兴路上。
缅怀,让春之情融入心灵。
这是一个插柳祈福春风里的日子。
春和景明,杨柳堆烟,春风拂面。春江边,人们熙熙攘攘,竞相来插柳。学生们兴高采烈,朝气蓬勃,娇阳抚照下,他们手持铁铲,步履轻盈,慢慢地将铲子刨起湿润的泥土,轻轻地掬着一株弱柳, 缓缓将它投入春的怀抱,落土、松土、固土,每一步不紧不慢地进行着,当这株碧玉种在了微笑的春风里,新的憧憬也种在了这春风之中。青年人意气风发,健步有力,在春风里挥舞着铁铲,种下了他们青春的希望,青春的宣言。老人们步履蹒跚,手拄拐杖,两鬓苍苍,纵使岁月的痕迹写满他们的脸庞,他们仍将颤微地用双手种下一片美好,一片夕阳般的美好。
插柳,让春之色绿满心灵。
北宋词人王禹偁曾对清明发出了“春去春来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的叹息。
而我认为清明应是花草正春风、整装再出发的美好。它恰如一江春潮,涌动在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