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随想
1
进了腊月,日子便过得飞快。微信上、抖音上、公众号上都在提醒着春节又要到了,让你不惦记都不行。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年的期盼开始变淡了,尤其今年为甚。而年不管你盼不盼,该来就来,来了就得过。过着过着,以前写东西经常用在别人身上的"花甲"二字,眼看就要用到自己这里了,似乎还没做好准备,就猝不及防地扣住了你。
站在岁末年初,总会不由自主地回顾一下,盘点一番。记住的,记不住的,走过的路,经过的事,见过的人……
当离开了一种生活,开始了另一种生活,再没有青年时代的向往和新奇,有的只是淡然与落寞。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道:"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我没有经历过先生的"从小康到困顿",可也看清了一些人是多么的现实和世故。我做副刊编辑时,曾有一位经常缠着我发稿甚至一天打十几个电话催问的所谓作家,得知我即将退休,突然一个电话也不来了,又开始对现任编辑纠缠不休。我虽说落得耳根清净,却觉得既可气又可笑。可气的是一个人的面目竟可以变得如此之快,可笑的一个人的势利眼也能表现得这么"萌".
有点尴尬,有点无奈,有点不甘,有点不知所措。往昔的时光漫漶不清,前方的道路却越来越清晰。你是什么,会成为什么,已经不再是问题。
2
其实无论到了哪个年龄段,人还是要有个盼头,没了盼头,也就没了奔头。这盼头不见得一定是"远大理想""鸿鹄之志",一点小小的向往,一丝容易满足的心愿,就会给生活添一抹新鲜色彩。当年我曾写过一篇《盼年》的短文,发表后,一些朋友开玩笑说都这个岁数了还盼年,真是难得。那几年单位效益好,工作忙,经常加班加点,盼年不过是盼那几天假期,和亲朋好友聚一聚,杯觥交错中,唠唠嗑,吹吹牛,暂时放松一下。
如今,只要自己愿意,假期可以无限延长,却并没有感到轻松,反而有了更多的责任,更多的烦劳。前段时间看了一部谍战剧,记住上面的一句台词:"麻烦就像糖葫芦,得一个一个吃。"现在我也常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有时看似一大堆事,搞得心乱如麻,焦头烂额,但只要静一静,稳住阵脚,理出头绪,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3
不管年味浓淡,过年还是比其他日子多了份仪式感。过日子和过年,其实过得就是一种心安。游子远归,是心安;叶落归根,是心安;一家人聚在一起,也是心安。心安了,活得才有底气。
常听人们说,现在生活好了,年不年节不节的无所谓了。但平常的日子毕竟还是缺少一种味道,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年的味道".这个味道是几千年来由中国人和中华文明酿制的,这味道经历了世世代代的熏陶滋润,早已浸入了人们的身心魂魄,融进了本能,铸就了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怀。与春节相比,那些舶来的节日虽也风靡一时,但缺少了历史的积淀,缺少了精神的融汇,不过是一种噱头,是长久不了的。
4
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年前的忙碌是一样的,所以找回一种感觉并不难。"忙年"本身就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打扫卫生,收拾房子,张贴对联,购置新衣,理发,美容,炸菜,包饺子,忙得有趣,忙得高兴。我至今每逢春节仍然坚持给自己从上到下添置一身新衣服,而且必须等到大年初一才穿上。总觉得把生活过出新鲜感来很重要。不然今天重复着昨天,明天又是今天的再现,如果再不给自己整出点新意来,会活得枯燥,枯燥了就"累",就"闷".于是,过年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过程,让我们通过另一种形式的"忙"和"累",稀释掉由琐碎和机械造成的乏味疲顿、空虚烦躁。
对于此刻的我来说,更需要这样一个过程。
此刻天气依然寒冷,但新春的气息已日渐浓厚。
我要像品一道芳香四溢且为数不多的好茶那般,慢慢地品尝年的味道,一如品尝着生命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