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情感 > 心情随笔 > 正文

重渡沟那棵菩提树

作者: 逯玉克2023/05/01心情随笔

山,是熔岩的遗骸。巍峨横亘在豫西的八百里伏牛山,是莽莽秦岭狂飙东进的杰作。

伏牛山腹地,有个鸾鸟翔集、栾木丛生的地方,夏商时期为有莘之野,宋元祐二年(1087年)置镇,谓之栾川。

"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此起彼伏的波峰浪谷里,栾川最多的是山涧、沟壑。

山沟,是大山的根须,深深浅浅曲曲弯弯密密匝匝的沟沟岔岔,盘根错节成大山的幽深与险峻。

几乎每条沟里都有峰峦、危崖、乱石、草木、虫鸟,但,并不是每条沟都泉水叮咚,溪流潺潺,飞雪溅玉,潭瀑相连。

有水,才有灵气。

一脉山泉,从云遮雾罩藤蔓缠绕的崖壁隙缝间汩汩涌出,淙淙而流。缕缕清泉汇聚成溪,跌宕奔流。

因了这溪,逐水而居的人们逐渐形成一个村子。溪水蜿蜒,人们进出这道沟,总要两次经过同一条小溪,所以就有了这个村名:重渡沟。

这条溪流淌了多少年?没有人知道。这条溪叫什么名字?遗憾,农家娃子还有个石磙、柱子之类的小名,可这条溪却没有,从来没有。不过这并不妨碍小溪的清纯与欢快,斗转星移寒暑交替中,芳树无人花自落,空山一路鸟空啼的小溪,汇入了沟外的另一条河:伊河。

沟口,溪边,一棵大树参天耸立,冠盖如伞。每年五月,它总是开一种白色的花,花朵很奇特,七片叶子上托起一根花穗,七个花瓣环绕一朵花蕊,七朵花儿围成一圈,层层叠叠组合成塔状。村民说这是棵千年神树,叫菩提树。

1996年,42岁的马海明来到重渡沟,流泉、飞瀑、奇峰、怪石、密林、翠竹、木楼、草屋,满目的原生态让他惊愕。天哪,美景悠悠传千古,藏在深山人未识。这山上,长满了金子,这河里,流淌着银子啊,怎么守着满山满溪的金银,而身处仙境的村民却依旧贫困如斯?

他向组织汇报:开发重渡沟,让村民吃上生态旅游这碗饭。

马海明,时任栾川县潭头镇副镇长,他主动请缨,带领群众开发重渡沟。

就在那棵菩提树下,他一次次向村民勾画出一幅幅旅游致富的蓝图。

大山偏僻、闭塞,村民出趟村要过两次河,去趟潭头镇更得翻山越岭,一些人甚至一辈子都不曾走出过大山。山外,遥远陌生得像是另一个世界。

光说不行,事实才最有说服力。马海明成立了一家旅游公司,搞了几个"公司+农户"的示范点,结果,这几家当年的收入就达七八千元。靠山吃山这么多年,村民也只是开荒山尖尖,种地天边边,采些草药、摘些山果,年收入也不过几百块。

"坡坡地里忙一年,不如农家乐开几天。"如同沟口菩提树初夏的花开,村民的热情一下被点燃了。

1999年7月10日,重渡沟景区开业。

看着络绎不绝的人流,村民惊讶了。这下,村里再没了闲人,办农家宾馆,开饭店,卖小吃山货工艺品,反正,只要不闲着,干啥都赚钱。

重渡沟火了!飞瀑流泉水乡竹韵曲径通幽一步一景的山沟沟,成为休闲度假胜地。

2011年5月,又一个旅游旺季来临,已然蝶变的重渡沟蓄势待发。跟往常一样,景区依然繁忙着,马海明却突遭车祸,时年58岁。

初夏,山上的杜鹃花红如燃,溪边的菩提树花白似雪。

菩提树周围,是景区开发时扩建而成的一个小广场,树旁,立着一座纪念碑。

风来,树叶沙沙;雨住,小溪哗哗,村民没事喜欢在这儿三五成群,默念怅忆马镇长。

把未竟的事业做好,就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在重渡沟,在栾川,在洛阳,有一种精神叫马海明,有一种信念也叫马海明。

2013年1月,筹建了两年的重渡沟管委会挂牌成立。

随着旅游的火爆,一些"甜蜜的烦恼"也逐渐凸显。入选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的重渡沟,高峰期每天接纳游客1.9万人。游客上门,自然不能不接,但超负荷运转,村民也实在累得够呛。

怎么办?管委会适时做起了"减法"——倡导将农家宾馆升级为精品民宿。

民宿,又是一个新概念,专业图纸上设计出来的建筑造型美轮美奂,只是,让农家宾馆的老板拿真金白银去买这一纸创意,他们却舍不得。管委会决定,先免费扶持一家。没多久,一座名为"溪上·鹊鸣"的民宿建筑跃然而出,它依山傍溪,典雅别致。

转型升级后,床位减少了,但品位提高了,游客住得舒适,村民钱也赚得轻松。

"君澜瓦舍""小桥水岸""岚翠居""竹南驿",溪畔、山脚,依着山水的走势,一幢幢别具风情的小楼庭院错落分布,新颖别致的造型,诗意温馨的名字,让人悠然神往。

2016年,重渡沟周边九个村被划归景区,冲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2018年,景区的新南村和王坪村,建起了特色独具的"铁路小镇".

去过重渡沟的人都知道,重渡沟有棵菩提树,晨烟暮霭中,根深蒂固,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