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银行财务分析报告
倚栏轩整理的最新银行财务分析报告(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最新银行财务分析报告 篇1
——利润表分析
中信银行全称中信实业银行,英文名由CITIC INDUSTRIAL BANK变更为CHINA CITIC BANK。1987年4月20日在中信集团原银行部基础上改组而成。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12月31日成立,注册资本为3,111,311。14万元,股本3,111,311。14万股,每股面值1。00元。其经营范围主要为: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单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提供保管箱服务;结汇、售汇业务;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它业务。
以下是我们组针对中信银行2008年的利润表分析:
从横纵方面来比较,中信银行08年同07年比利润(盈利能力)上升,主要因素如下:
I。 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营业支出的负增长速度。由于其营业支出是负增长,从而使盈利水平大幅上升。具体分析如下:
II。 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08于07年相比盈利能力仍然增加。主要是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本行加强了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研究和预判,减少了经济形势的不利变化对银行经营的负面影响。
具体如下:
1。 净利息收入
本集团的净利息收入既受生息资产收益率与付息负债成本率差值的影响,也受生息资产和付息负债的平均余额的影响。2008年度,本集团实现净利息收入360。91亿元人民币,增加99。21亿元人民币,增长37。91%。
2。 利息收入
2008年度,本集团实现利息收入588。67亿元人民币,增加173。73亿元人民币,增长41。87%。利息收入增长主要由于生息资产(特别是客户贷款及垫款)规模的扩张以及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的提高所致。2008年度,本集团生息资产的平均余额为10,836。08亿元人民币,增加2,457。76亿元人民币,增长29。33%;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从2007年的4。95%提高至2008年的5。43%,提高了0。48个百分点。
a。客户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
2008年本集团客户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为454。60亿元人民币,增加128。94亿元,增长39。59%,主要是由于贷款平均收益率由2007年的6。11%提高至2008年的7。13%,同时客户贷款及垫款平均余额增长所致。 贷款平均收益率上升主要由于:(1)尽管央行自9月份开始连续五次降息调低客户贷款基准利率,但其影响仍小于上年度央行六次加息在本期体现的累计影响;(2)由于市场原因,票据平均贴现率显著升高;(3)本集团注重对信贷产品的利率定价管理。
b。债券投资利息收入
2008年,本集团债券投资利息收入80。97亿元人民币,增加28。91亿元
人民币,增长55。53%。主要由于债券投资平均余额从2007年的1,539。44亿元人民币上升至2008年的2,165。94亿元人民币,增长40。70%,同时平均收益率从2007年的3。38%提高至2008年的3。74%。 债券投资平均余额的增长主要由于各项存款持续增长,资金来源充裕,将未能用于贷款投放的剩余资金投向比存放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收益率更高的债券投资。
c。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的利息收入
2008年,本集团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为22。45亿元人民币,增加9。12亿元人民币,增长68。42%,增长主要由于其平均余额的增加和平均收益率的攀升。其中,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平均余额从2007年的840。35亿元人民币上升至2008年的1,351。35亿元人民币,主要由于:(1)法定存款准备金余额随着客户存款的增加而增加;(2)尽管央行自9月份开始连续四次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但其影响仍小于上半年央行六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累计影响。平均收益率从2007年的1。59%提高至2008年的1。66%,是由于本集团在确保流动性的前提下,加强资金头寸的运作,超额准备金率保持平稳,但超额准备金平均余额占存放央行款项平均余额的比重较上年有所下降。
d。存放同业及拆出资金款项利息收入
2008年,本集团存放同业及拆出资金款项利息收入7。54亿元人民币,增加0。44亿元人民币,增长6。20%,主要是由于存放同业及拆出资金款项平均余额增加86。57亿元人民币,并抵销平均收益率由2。79%降低至2。21%所致。其中:存放同业及拆出资金款项平均余额的上升主要是由于本集团各项存款持续增长,现金流较为充裕,而平均收益率下降主要是由于资金市场利率走低所致。
e。买入返售款项利息收入
2008年,本集团买入返售款项利息收入为23。11亿元人民币,增加6。32亿元人民币,增长37。64%。主要是由于买入返售款项平均余额增加180。88亿元人民币,并抵销平均收益率由4。02%降低至3。86%所致。
3。 利息支出
2008年,本集团利息支出227。76亿元人民币,增加74。52亿元人民币,增长48。63%。利息支出增长主要是由于付息负债规模的增长,同时付息负债平均成本率提高所致。本集团付息负债的平均余额从2007年的7,642。78亿元人民币上升至2008年的9,804。77亿元人民币,增长28。29%;付息负债平均成本从2007年的2。00%上升至2008年的2。32%。
a。 客户存款利息支出
2008年本集团客户存款利息支出为188。66亿元人民币,增加61。93亿元人民币,增长48。87%,主要是由于客户存款平均余额增加1,690。11亿元人民币,同时平均成本率上升35个基点所致。客户存款平均成本率上升主要由于:(1)尽管央行自10月份开始连续四次降息调低客户存款基准利率,但其影响仍小于上年度央行六次加息在本期体现的累计影响;(2)本集团定期存款平均余额占比由2007年的53。55%上升至2008年的54。98%。
b。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及拆入款项利息支出
2008年,本集团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及拆入款项利息支出为30。99亿元人民币,增加13。86亿元人民币,增长80。91%,主要是由于同业及其他金融
机构存放款项平均余额增加47。09%,同时平均成本率由1。66%上升至2。04%所致。平均余额增加主要是由于本集团与证券公司深入开展第三方存管业务,平均成本率上升主要由于人民币同业平均存款利率走高。
c。其他借入资金利息支出
2008年,本集团借入央行资金和发行债券利息支出6。34亿元人民币,增加0。4亿元人民币,增长6。73%,主要是由于平均成本率上升所致。平均成本率从2007年的4。91%提高至2008年的5。27%,主要由于本集团2004年发行的次级债务的利率是浮动利率。
d。净息差和净利差
2008年,本集团努力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压缩低收益资产和高成本负债的比重,尽管央行自9月份开始连续五次降息,但其总体负面影响仍小于上年度央行六次加息在本期体现的累计正面影响,使本集团净息差从2007年的
3。12%提高至3。33%,上升0。21个百分点;2008年净利差从2007年的2。95%提高至3。11%,上升0。16个百分点。
4。 2008年,本集团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0。45亿元人民币,增加9。65亿元人民币,增长46。39%。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34。53亿元人民币,增长46。00%,增长主要由于本集团大力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顾问和咨询费、银行卡手续费、结算业务手续费、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担保手续费等项目增长明显。
5。2008年,本集团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4。08亿元人民币,增加1。23亿元人民币,增长43。16%,主要由于:(1)本集团银行卡交易量增加,由此支付的手续费支出增加;(2)本集团外汇交易量增加,因此支付给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交易手续费也相应增加。
6。 汇兑净收益
本集团2008年的汇兑净收益为2。26亿元人民币,增加0。82亿元人民币,增长56。94%,主要是本集团外币结售汇业务净收益弥补资本金汇兑造成的损失后的盈余。
7。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本集团2008年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6。54亿元人民币,增加14。66亿元人民币,主要是由于上年度重估损失的衍生产品在本期出售从而转回收益所致。
8。 投资收益╱(损失)
本集团2008年的投资损失为0。07亿元人民币,较2007年1。21亿元的投资收益减少1。28亿元人民币,主要是由于本集团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待售类债券投资所致。
9。 其他业务收入
本集团2008年其他业务收入为1。46亿元人民币,增加0。11亿元人民币。其他业务收入主要为邮电费收入。
10。 营业税金及附加
2008年本集团营业税金及附加为28。54亿元人民币,增加8。2亿元人民币,增长40。31%,主要是由于应税收入的增长。
11。业务及管理费
2008年,本集团业务及管理费用132。42亿元人民币,增加35。29亿元人民币,增长36。33%。增长主要由于本集团业务发展迅速,机构扩张,经营网点增加,相应地加大了人力资源等相关资源的投入。
12。资产减值损失
2008年,本集团资产减值损失64。44 亿元人民币,增加34。56亿元人民币,增长115。66%,主要是由于:(1)贷款规模增长及信用风险预期增大,增提减值准备;(2)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对外币债券投资及已平盘代客衍生业务垫款计提减值准备。
13。所得税费用
2008年,本集团所得税费用为44。26亿元人民币,减少4。24亿元人民币,下降8。74%。本集团有效税率为24。94%,下降11。97个百分点,主要由于企业所得税税率由以前年度的33%下降至本年度的25%。
总结: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和宏观政策的调整,给银行经营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创造了新的机遇。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本行加强了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研究和预判,减少了经济形势的不利变化对银行经营的负面影响;贯彻执行宏观调控措施,优化调整信贷结构,实行有保有压,有进有退的客户策略。中信银行08年同07年相比盈利能力上升,且盈利结构比较好,主要是通过利息收入获得的利润,保证了盈利的持续稳定。以后在开拓市场,巩固传统优势业务的基础上,加快发展资产托管、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私人银行等新兴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加大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密切监控企业经营风险,强化合规和内控体系建设,不断巩固和提高资产质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由此可知,中信银行建立了独立,全面,垂直,专业的风险管理体系,追求滤掉风险的效益,不断提升量化风险的技术能力,已全面实施《巴塞尔协议II》风险管理要求为目标,不断提升资产管理水平。近年来,中信银行信贷资产不良率大大低于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资产质量日益提高。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其未来发展能力是值得我们相信的。
最新银行财务分析报告 篇2
1、总资产扩张势头放缓
20XX年五家上市银行总资产共为2、01万亿元,同比增长20、04%,增速高出全国银行业机构平均水平近6个百分点。随着资产规模基数的增大,上市银行维持资产规模高速增长变得愈加困难。此外,宏观调控力度加强,资本充足率逼近警戒线,以及国内外银行竞争的加剧,也限制了上市银行的高速扩张势头。近三年来,五家上市银行的总资产扩张势头呈下降趋势,20XX年的资产规模扩张速度基本与股份制商业银行整体增速持平(20XX年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22、2%)。其中,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的资产规模增幅下降较为平缓,民生银行增幅下降最多,为23个百分点,深发展20XX年增幅最小,仅为5、93%(见表1)。
2、贷款增速回落不良贷款绝对额上升
20XX年末,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8、9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14、5%,比上年末回落6、6个百分点。
20XX年末,五家上市银行贷款余额1、28万亿元,同比增长22、55%,与上年末同比增幅53、04%相比,增幅明显放缓。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3560亿元,同比增长48、70%,较20XX年99、29%的增长速度,增幅明显下降。特别是深发展的贷款余额出现了负增长,为-3、94%。
近年来,商业银行的贷款高速扩张,特别是中长期贷款高速增长的后遗症在宏观调控下已显现。20XX年末,五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总计437亿元,比上年增加70亿元,同比增长19、20%;各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都明显上升,其中,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上涨速度最快,达45、19%,净增11亿元;深发展的不良贷款净增额最大,达到30亿元。(见图1)
3、贷款损失准备金覆盖率上升
计提准备金比例直接影响银行的税后利润。贷款损失准备金中的专项准备金包括除正常类贷款以外,拨备给其他四类贷款的准备金,是衡量准备金计提标准是否符合谨慎性和稳健性原则的重要标准。
从专项准备金的计提标准来看,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的计提准备金比例相对较高,这也证明了它们贷款损失准备金覆盖率相对较高的原因,体现出其谨慎的会计处理原则和相对稳健的经营方式。华夏银行和深发展也都严格按照银行业监管指引标准制定计提标准。
根据贷款违约概率,银行通过贷款损失准备金账户弥补可能的损失。贷款损失准备金覆盖率测量银行应对不良贷款和信用风险的能力。
比较分析五家上市银行20XX年末与20XX年末贷款损失准备金覆盖率,我们发现,贷款损失准备金覆盖率明显提高,从20XX年末的59、5%增长至20XX年末的76、8%,增加了17、4个百分点。20XX年末,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覆盖率均超过100%,分别为117、1%、112、5%和101、4%;华夏银行和深发展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覆盖率分别为61、5%和35、5%。
20XX年,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和华夏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覆盖率均有提高,其中,浦发银行的增幅最大,增加19、9%;民生银行的减幅最大,减少了17、9%,但其覆盖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上,达到117、1%;深发展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覆盖率为35、5%,较上年微降0、5%。
4、信贷结构优化任务艰巨
(1)贷款行业投向集中度仍然较高房地产贷款风险增大
国外的理论研究表明,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业集中度与业绩成正比。这主要由于商业银行通过贷款行业投向集中,有利于发挥商业银行专业化的比较优势,培养长期的客户关系。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贷款集中度较高意味着风险较为集中,系统性风险较大。此外,贷款行业投向也体现商业银行把握宏观经济波动及控制风险的能力。
20XX年末,各上市银行的前六大行业贷款余额占总贷款余额均超过75%,行业集中度依然较高,其中,招商银行最为突出,达到87、38%。从各上市银行贷款投向来看,制造业(工业企业)占总贷款余额的比例最高。20XX年,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和深发展分别达到16、39%、30、25%、27、66%、26、02%和25、66%。由于信息披露制度的原因,各上市银行都没有披露更具体的行业投向,特别是在钢铁、电解铝、水泥等国家重点调控的行业贷款投向状况。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从20XX年3月17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对住房信贷政策调整包括两方面:一是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为相应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二是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现行的20%提高到30%。住房贷款优惠利率上调,标志着央行从供应调控转向需求调控。
截至20XX年末,上市银行的房地产业贷款总额合计为1262、5亿元,占贷款总额的9、8%;个人贷款总额合计1763、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13、8%;两项贷款合计3026、1亿元,占20XX年末贷款总额的23、6%;其中,浦发银行的两项贷款之和占贷款总额的比例最高,达到27、8%;招商银行最低,为19、4%。(见表4)
房贷利率上升导致房地产开发商和住房按揭借款者还款负
担加重,违约风险增大,提前还款风险上升。招商银行的房地产建筑业贷款投放比例相对较小,只占到贷款总额的4、8%,远低于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9、8%。其余四家上市银行的房地产业放贷金额均超过各自贷款总额的10%,这一比例最高的是华夏银行,达到13、9%。五家上市银行中,浦发银行的个人贷款投放比重最高达到15、8%,华夏银行的个人贷款投放比最低为8、0%。其余三家上市银行个人贷款投放比均在11%至15%之间。根据国际经验,从住房抵押贷款开始发放到风险集中暴露的期限一般为8年左右,我国是从1999年开始大量发放住房信贷,在未来的几年内,个人贷款的风险可能会逐渐暴露。
(2)大部分上市银行贷款客户集中度下降
20XX年末,除深发展和华夏银行以外,其余三家上市银行前十大客户集中度都下降了,其中,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分别为37、9%和26、58%,同比下降了10、36和10、11个百分点。这主要由于三家上市银行的贷款规模扩大,而各家银行前十大客户的贷款余额基本保持相对稳定。20XX年,深发展的贷款客户集中度大幅上升,达到128、7%,主要由于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深发展的资本净额从20XX年末的89元亿元下降到20XX年末的33亿元。(见表5)
最新银行财务分析报告 篇3
1、利润增幅扩大存贷利差缩小
近年来,上市银行的利润保持了高速且较为平稳的增长。20XX年,五家上市银行的利润总额合计为150亿元,同比增长42、12%,较20XX年同比增长29、15%,增加了近13个百分点;其中,深发展和民生银行增速最快,分别为66、92%和47、62%。
从利润来源分析,上市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都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20XX年五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息收入达356亿元,同比增长48、02%;中间业务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39、78%,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为17、5%。可见,上市银行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还是净利息收入。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银行业开放步伐的加快,上市银行的存贷利差将会不断缩小(2)。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XX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贷款利率上限放开以后,股份制商业银行发放贷款中利率上浮的贷款所占比例是所有类型银行中最低的,其比例与贷款利率下浮的贷款所占比例接近。除深发展的存贷利差略有上升以外,其余四家上市银行的存贷利差都不同程度地缩小,平均下降了25个基点。(见表6)
2、中间业务收入大幅增长
20XX年,上市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态势良好,除华夏银行以外,其余四家上市银行的增长率都在30%以上,同时,中间业务利润增长速度也较快,其中,民生银行增长速度最快,中间业务收入增幅为91、25%,中间业务利润增幅更是高达140、61%。但是,上市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仍然不高,即使是占比最高的招商银行也不足8%。美、英、日等发达国家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均在40%左右。
此外,我们注意到,上市银行的中间业务范围过于狭窄,品种较少、附加值较低。大多数的中间业务依赖于银行网点优势,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等,很少利用银行自身的信誉、信息、人才、风险管理能力等优势为客户提供中间业务服务。中间业务品种主要集中于代收代付、结售汇和结算等中间业务,而附加值较高的投资银行业务和理财业务等发展不足。
最新银行财务分析报告 篇4
一、 总体评述:
(一)公司财务业绩概况
根据京通纺织有限公司发布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数据,我们运用比率分析法和图表分析法等方法分析数据可以看出该公司2006年财务状况基本处于一般盈利状态,相比去年有一定的增长。
(二)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本年实现营业收入45077995。4元,比去年同期有较大的提高,净利润也有较大的增加基本上完成了相应的指标。
二、财务报表分析
(一) 资产负债表
1。企业自身资产状况及资产变化说明:
公司本期的资产比去年同期增长33。76%。资产的变化中固定资产增长最多,为1155032。02元。企业将资金的重点向固定资产方向转移。应该随时注意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但决定了企业的收益能力和发展潜力,也决定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式。因此,建议投资者对其变化进行动态跟踪与研究。
流动资产中,存货资产增长的比重最大,为43。66%, 在流动资产各项目变化中,货币类资产和短期投资类资产的增长幅度小于流动资产的增长幅度,说明企业应付市场变化的能力将减弱。信用类资产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流动资产的增长,说明企业的货款的回收不够理想,企业受第三者的制约增强,企业应该加强货款的回收工作。存货类资产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流动资产的增长,说明企业存货增长占用资金过多,市场风险将增大,企业应加强存货管理和销售工作。总之,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应付市场的变化能力一般。
2。企业自身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状况及变化说明:
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占总资产比重看,企业的流动负债比率为1。56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比率为0。066说明企业资金结构位于正常的水平。
本期和上期的长期负债占结构性负债的比率分别为11。75%,13。09%,该项数据比去年有所降低,说明企业的长期负债结构比例有所降低。盈余公积比重提高,说明企业有强烈的留利增强经营实力的愿望。未分配利润比去年增长了355%,表明企业当年增加较多的盈余。未分配利润所占结构性负债的比重比去年也有所提高,说明企业筹资和应付风险的能力比去年有所提高。总体上,企业长期和短期的融资活动比去年有所减弱。企业是以所有者权益资金为主来开展经营性活动,资金成本相对比较低。
(二)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后)
1。利润分析
(1) 利润构成情况
本期公司实现营业利润2015039。24元,利润总额2016217。24元。实现净利润1506451。59元。
(2) 利润增长情况
本期公司实现利润总额2016217。2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3%。其中,营业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18。4%,增加利润总额326217。24元。
2。收入分析
本期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077995。4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9%,说明公司业务规模处于较快发展阶段,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强,市场推广工作成绩很大,公司业务规模很快扩大。
3。成本费用分析
本期公司发生成本费用共计43156921。12元。其中,主营业务成本38240729。96元,占成本费用总额0。89;营业费用430998。04元,占成本费用总额0。9%;管理费用3951383。13元,占成本费用总额9。2%;财务费用273588。97元,占成本费用总额0。6%。
4。利润增长因素分析。
本期公司利润总额增长率为19。3%,公司在产品与服务的获利能力和公司整体的成本费用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提请分析者予以高度重视,因为公司利润积累的极大提高为公司壮大自身实力,将来迅速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经营成果总体评价
(1) 利润协调性评价
公司与上年同期相比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为18。4 %,其中,主营收入增长率为0。06 ,说明公司综合成本费用率有所下降,收入与利润协调性很好,未来公司应尽可能保持对企业成本与费用的控制水平。主营业务成本增长率较低,说明公司综合成本率有所下降,毛利贡献率有所提高,成本与收入协调性很好。未来公司应尽可能保持对企业成本的控制水平。营业费用增长率较去年底,说明公司营业费用率有所下降,营业费用与收入协调性很好,未来公司应尽可能保持对企业营业费用的控制水平。管理费用少,说明公司管理费用率有所下降,管理费用与利润协调性很好,未来公司应尽可能保持对企业管理费用的控制水平。财务费用增长率为xx%。说明公司财务费用率有所下降,财务费用与利润协调性很好,未来公司应尽可能保持对企业财务费用的控制水平。
三,财务绩效评价
(一) 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资产负债率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短期债务的能力。企业有无支付现金的能力和偿还债务能力,是企业能否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期公司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以及资本结构的管理水平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绩。企业资产变现能力在本期大幅提高,为将来公司持续健康的发展,降低公司债务风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行业内部看,公司偿债能力极强,在行业中处于低债务风险水平,债权人权益与所有者权益承担的风险都非常小。在偿债能力中,现金流入负债比和有形净值债务率的变动,是引起偿债能力变化的主要指标。
(二) 经营效率分析
应收帐款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
营业周期(天)
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是判定企业能否因此创造更多利润的一种手段,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效率不高,那么企业的高利润状态是难以持久的`。公司本期经营效率综合分数较上年同期提高,说明公司经营效率处于较快提高阶段,本期公司在市场开拓与提高公司资产管理水平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公司经营效率在本期获得较大提高。提请分析者予以重视,公司经营效率的较大提高为将来降低成本,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降低经营风险开创了良好的局面。从行业内部看,公司经营效率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在市场开拓与提高公司资产管理水平方面在行业中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未来在行业中应尽可能保持这种优势。在经营效率中,应收帐款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的变动,是引起经营效率变化的主要指标。
(三) 盈利能力分
总资产周转率
净资产收益率
销售净利润率
企业的经营盈利能力主要反映企业经营业务创造利润的能力。公司本期盈利能力综合分数较上年同期提高,说明公司盈利能力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本期公司在优化
产品结构和控制公司成本与费用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公司盈利能力在本期获得极大提高,提请分析者予以高度重视,因为盈利能力的极大提高为公司将来迅速发展壮大,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行业内部看,公司盈利能力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在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未来在行业中应尽可能保持这种优势。在盈利能力中,成本费用利润率和总资产报酬率的变动,是引起盈利能力变化的主要指标。
(四)增加经济利润等指标,综合全面反映收益的质量
经济利润是企业投资资本收益超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部分的价值。
经济利润=(投资资本收益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投资资本总额。
其中,投资资本收益率是指企业息前税后利润除以投资资本总额后的比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是指各项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和对个别资本成本进行加权平均确定;投资资本总额等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和有息长期负债之和。增加“经济利润”指标是从资本需求和资金成本上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结合净利润现金含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指标,则从质量方面对企业和获利能力作了进一步的说明。由于企业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销售收入中,包含一定数量的应收账款等债权资产,如果这些资产的质量不高,难以如期变现,势必导致企业净利润中含有一定的“水分”,那么由此而产生的净利润对企业投资者来说是“获利”还是无利呢?增加经济利润和净利润现金含量比率的指标,则综合全面反映了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中有多少是有现金保证的和价值管理实现的,提高了获利能力指标的质量,也说明企业财务分析指标是在不断完善和提高的。
(五)注重流动资金周转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极易出现资金短缺,因此在分析财务指标时更应关注流动资金周转率,其中包含了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通过加快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来弥补利润率低、净现金流量少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困难。
(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资金占用增长过快,结算资金占用比重较大,比例失调。特别是其他应收款和销货应收款大幅度上升,如不及时清理,对企业经济效益将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建议各企业领导要引起重视,应收款较多的单位,要领导带头,抽出专人,成立清收小组,积极回收。也可将奖金、工资同回收贷款挂钩,调动回收人员积极性。同时,要求企业经理要严格控制赊销商品管理,严防新的三角债产生。
2。经营性亏损单位有增无减,亏损额不断增加。全局企业未弥补亏损额高达数十万元,比同期大幅度上升。建议各企业领导要加强对亏损企业的整顿、管理,做好扭亏转盈工作。
3。各企业程度不同地存在潜亏行为。建议各企业领导要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该处理的处理,该核销的核销,以便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