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后感

2025/04/19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后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后感 篇1

读完了这首诗,我掩卷沉思;愿天下所有的游子能和家人早日相聚,共享团圆。此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李白独自在异乡闯荡,每到过节时就会思念自己的家人,知道家人登上高处插上茱萸作重阳节纪念时,少了一人来参加。(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茱萸: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现在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就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家人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我十分思念家人。

重阳节,我们一般到爷爷奶奶家过。但今年我没有回老家,重阳节虽然不是特别大的节日,但是我此时身在他乡,现在我也逐渐明白了就是思念远方的亲人的感觉。这让我想起了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名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后感 篇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全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全诗所表达的意思是:王维是个大诗人,所以总是有人请他去作诗,在重阳节那个夜晚王维仿佛看见在他的兄弟里少一个插茱萸的.人,原来这个人就是他自己。这就启发他写下了诗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全诗中我最喜欢的句子。不仅让我感受到了诗人离别家乡的难过,还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关心、思念。一个“独”字让我体会到了一个人远在他乡是多么悲凉,难过啊!

读了这首诗我想到了:这位诗人独自在外是多么的思念家人,重阳节那么多兄弟团聚只少了他一个人,这又让他很伤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后感 篇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在京城长安,看到家家户户欢度重阳节,思念家人提笔写下的佳作。其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这首诗的绝唱。该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漂泊他乡,日夜思念故土和亲人的感受,特别是佳节来临时,思乡怀亲之情会更加强烈。

这种感觉何止作者有,其实,我也有过同样的感受。

记得有一次,妈妈有事出差去了,便把我送到外婆家。虽然,外婆特别疼爱我,可时间一长,我还是想念妈妈。就在春节临近时,我更加想念妈妈了。外婆发觉后,让我拨通电话和妈妈通说话。每次听到妈妈那熟悉的声音,我就特别高兴。这正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心情写照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后感 篇4

很小的时候,记得背过一首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背的时候,不甚了了,前面就好理解,茱萸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

今日随爸爸登白云山茱萸峰,一边吃着茱萸果,一边听导游讲这首诗的.意境,才知道什么叫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你知道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写的吗,厉害吧!当时王维在长安考取功名,远离故乡,又逢当年重阳节,京城内外家家户户,呼朋唤友,成群结队登山祈福。作者却一个人呆在客栈里,想想故乡的朋友都去郊游爬山,兴高采烈的神情,此时自己想念朋友,相信故乡的父母朋友也会想念自己,真是无限伤感!

从未远离家乡和父母的我,似乎很难理解乡愁,恰好又读到一首台湾的小诗,成了最好的解析。“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