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2025/01/17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精选1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1

前一段时间我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标,加上自己几年的实践教学,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

1、关于信息技术常规教学课应该怎样上的心得:

“信息技术课堂怎样控制?”、“如何让45分钟学生收获的更多?”、“进行教学环节转换时怎样将学生’抓’回到课堂?”等等。这些一直是我经常遇见的问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平时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调控课堂游刃有余呢?下面提供几种策略以供研讨:

2、养成策略——正面强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

3、以退为进策略——顺势牵引学生思路,进行教学。

4、激励策略——利用各种手段鼓励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回到课堂上来。

5、引人入胜策略——关键环节,运用截然不同的教学形式形成反差,让学生思路回到课堂。

6 、运筹帷幄策略——提前备好课(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教学准备、备好教学设备设施、备好教学中所用的教学资源),对所要发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7、关于课堂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心得:

教师要深入理解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内涵,针对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合理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并优化组合、取长补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确保达成教学目标。

下面提供几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供研讨:

A、以“任务驱动”贯穿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B、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法

随着新一论的课改革,各学校都着尝试进行课改,我校也不例外,重点进行小组合作的方式,在信息技术课上,经过一段尝试,如果利用好了小组合作的`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节课,我把重点点内容,主要是难点,利用十分左右的时间讲一讲,然后留给学生一个任务去做,小组间的同学交流合作,都完成任务才算完成,最后,每组选出一个最优秀进行展示,这样,小组的成员都很用心去完任务,不会了相互讨论,水平高的同学完成之后,会指导组内其他同学完成,当起了小老师,这样我基本就没什么事,就是到处转转,看看就行了,同学们主动学习了,都动起来了,效果真是不错!

C、运用案例教学法

目前我们的机房大多具备多媒体电子教室功能,我们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讲练结合,仅靠教师讲,学生很难理解,而利用极域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中的广播教学,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就听得很明白、看得很清楚,更容易掌握;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实例作品进行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实践中做得较好的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得到感悟,引起共鸣。同时,教师可构建信息技术教育网站,将教案、课件和操作难点做成游戏放在网站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来浏览网页和选取下载内容,使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相结合。

网络互动教学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教学手段。

例如:采用先进的网络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利用计算机软件或自制课件进行演示示范,并结合必要的讲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在练习中,教师可以运用“屏幕监看”功能来监看全体学生的操作练习情况,并针对学生的操作练习情况进行必要的辅导、提示,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在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操作运用情况时,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教学软件的“文件分发”功能来进行练习题的分发,让学生在自己的机器上独立完成相关习题的操作练习。学生在操作练习过程中,还可以运用“电子举手”功能来寻求同学及教师的援助。教师亦可以运用“电子举手”功能来检验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学生还可以运用“电子邮件”功能向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教师进行必要的释疑解惑。生生之间及师生之间亦可通过“电子邮件”功能进行相关问题的交流及讨论,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自主学习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好信息技术的重要能力。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具备了必要的操作能力之后,教师的教就变得轻松了。在这儿学生才是真真正正自主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的配角。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教学难点上突破,注重激发学生利用基础技能创新学习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2

今年4月21日,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终于有了自己的课程标准,并且正式更名为“信息科技”,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需要教师打破以往的教学观念和经验,站在未来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揣摩课标的规划意图,同时,教师还要有勇于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的精神。

“科”与“技”并重

信息科技强调课程的科学属性,但并不弱化课程的技术属性,也就是主张“科”与“技”并重。改变以往信息课程“工具论”的固化思想,避免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仅仅围绕具体软件工具的使用,应同时关注其蕴含科学原理,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和处理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技术伦理。

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深有体会,平时学生见到我们会称呼我们为“信息老师”,但是在上课时,问学生学过哪些内容,他们会回答“学过Excel、美图秀秀、Scratch…”而不是回答“学过电子表格处理、美化图片、制作小游戏”,虽然我们上课时可能没有明确的告诉学生我们学习的是哪一个具体软件,但是我们可能在无形中给学生了一种暗示,我们学习的是这个软件,这个工具,因为我们在教学时就是紧紧围绕某一个软件展开学习的,从这个软件叫什么名字,到这个软件的安装、使用方法甚至是快捷方式的使用技巧,却忽略了这个软件实现的功能,这些功能实现的科学原理以及使用这个软件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当教师自己有了“信息工具论”的.思想,这种思想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我们面对的对象是学生,他们的发展在未来,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自觉适应信息科技快速更迭的能力。软件的推陈出新和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这款软件现在特别好用流行,没过多久,更好用的软件出现了,而我们旧的软件才刚入门,这样会导致我们学的东西一直处于滞后状态。而且现在的学生都是数字原住民,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比以往更快也更广,如果他们知道有更好的替代产品,他们就会对学习内容产生怀疑,“为什么有更好用的工具我们不学要学习操作这么麻烦的呢?”进而质疑教师的能力,影响教学效果。

主题式、大概念教学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强调体验,这样可以保障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课程体验的内容和程度,但是如果仅仅是体验或者体验的占比太多,就会使教学流于表面,学生乐呵呵的上完一节课,到最后并没有实质上的思考和收获,所以课标把教学内容划分了具体的主题单元,内容形式上使用大概念的方法,弱化知识点的学习。

大概念是将素养落实到具体教学中的锚点,是指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具有生活价值。理解大概念有助于达成高通路迁移,形成具体与抽象的复杂认知结构,不仅仅可以打通跨学段、跨学科的学习,而且能解决学校教育和真实世界相阻隔的问题。大概念是有层次的,包括跨学科大概念和学科大概念,从具体-抽象维度来看,层次越高的大概念,越为抽象,可以辐射的范围也就越广。这里的大概念是指“高位”或“上位”,具有很强的迁移价值。信息科技要关注学生未来所要面对的真实世界,因此,大概念的迁移价值更体现在走出学校之后。

新出的义务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确实做到了站在未来的角度谋划课程发展,思想理念超前,需要我们细细学习、琢磨和领悟,期待下一次更加具体的内容培训,紧跟政策纲领,不落后于时代发展需要。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3

二十一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的全新社会,也是“知识经济社会”的时代,这就必然向教育者提出新的要求——开发人的智力、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潜能。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学又是一门有难度的工作,如何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我们每位从事教学工作者应当深思的问题。

过去的课堂教学是由老师教学生学(被动接受),后来发展为我要学——我会学——自主学——互相交流学,这也是教学的必然发展过程。课堂教学模式也由学生的指名、轮流转化为发言不必举手,想说就说,井然有序的发言变成迫不及待的抢答,课堂教学更民主化,学生有了大胆表现自己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们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它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我认为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讨论要在真正需要时候用,讨论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绝不能留于形式,以防止教学出现“浮躁与虚假”“课堂教学热热闹闹,结果却为低效”等现象。教学工作也是脚踏实地、不断革新的艰辛尝试与实践,绝不能使“有效教学”成了“面子工程”的化妆品。

新时代,新要求,新挑战。让我们从事教学工作的每一位同行树立良好的形象,用爱心和睿智去谱写自己的教育人生。

虽然很早以前就参加过课标、教材的培训,但是以前在很多时候只是走走形式,自身并没有真正走进研究与探索中去。现在我校要在开学初对所有的教师要进行专业的测试,我发现我对新课标认识还很肤浅,一次次的自己研究,面对新的体制我在理解新课标时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这些问题迫使我不得不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新课标,从而也有了更新的体会。

新教材编写体现了“新”“实”“活”的特点。新主要表现在选材新、结构新;实主要表现在更贴近学生实际、更强调实际运用、更突出实用效果;活主要表现在活用教材,既教材需要整合处理和开发、教法学法要活泼、为生活化学习提供范例。这样既拉近了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关系,更体现了信息技术本身的个性,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与生活更贴近了。

使学生愿学乐学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新教材体现“新”“实”“活”三个特点,在此,我只想谈谈对“活”的认识,“新”“实”“活”三个特点,在此,我只想谈谈对“活”的认识,尤其是在课堂上,如何使一节课鲜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曾尝试这样做:在阅读教学中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尽量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在探索中体验阅读的快乐。情景创设的形式力求活泼生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最好是能够在共同的学习探索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

实践操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一个感情体验的过程。老师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和所谓的教学秩序而剥夺学生探索和体验的权利,而是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享受探索的乐趣,在实践操作中得到高尚情感的陶冶。探索和体验是个体生命独有的心理过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要允许有差异,不要把专家的实践操作体验强加给学生。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我总是不断地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讲对操作的了解,对结果的理解,对不同问题的见解。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忘我的投入,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自信感、成就感、快乐感,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也使得教师的讲课更富有激情与活力。

努力做到上课使人喜闻乐见,下课使人回味无穷是我追求的理想境界!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4

前一段时间我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标,加上自己几年的实践教学,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

1、关于信息技术常规教学课应该怎样上的心得:

“信息技术课堂怎样控制?”、“如何让45分钟学生收获的更多?”、“进行教学环节转换时怎样将学生’抓’回到课堂?”等等。这些一直是我经常遇见的问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平时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调控课堂游刃有余呢?下面提供几种策略以供研讨:

2、养成策略——正面强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

3、以退为进策略——顺势牵引学生思路,进行教学。

4、激励策略——利用各种手段鼓励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回到课堂上来。

5、引人入胜策略——关键环节,运用截然不同的教学形式形成反差,让学生思路回到课堂。

6 、运筹帷幄策略——提前备好课(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教学准备、备好教学设备设施、备好教学中所用的教学资源),对所要发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7、关于课堂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心得:

教师要深入理解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内涵,针对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合理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并优化组合、取长补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确保达成教学目标。

下面提供几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供研讨:

A、以“任务驱动”贯穿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B、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法

随着新一论的课改革,各学校都着尝试进行课改,我校也不例外,重点进行小组合作的方式,在信息技术课上,经过一段尝试,如果利用好了小组合作的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节课,我把重点点内容,主要是难点,利用十分左右的时间讲一讲,然后留给学生一个任务去做,小组间的同学交流合作,都完成任务才算完成,最后,每组选出一个最优秀进行展示,这样,小组的成员都很用心去完任务,不会了相互讨论,水平高的同学完成之后,会指导组内其他同学完成,当起了小老师,这样我基本就没什么事,就是到处转转,看看就行了,同学们主动学习了,都动起来了,效果真是不错!

C、运用案例教学法

目前我们的机房大多具备多媒体电子教室功能,我们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讲练结合,仅靠教师讲,学生很难理解,而利用极域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中的广播教学,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就听得很明白、看得很清楚,更容易掌握;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实例作品进行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实践中做得较好的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得到感悟,引起共鸣。同时,教师可构建信息技术教育网站,将教案、课件和操作难点做成游戏放在网站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来浏览网页和选取下载内容,使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相结合。

网络互动教学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教学手段。

例如:采用先进的网络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利用计算机软件或自制课件进行演示示范,并结合必要的讲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在练习中,教师可以运用“屏幕监看”功能来监看全体学生的操作练习情况,并针对学生的操作练习情况进行必要的辅导、提示,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在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操作运用情况时,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教学软件的“文件分发”功能来进行练习题的分发,让学生在自己的机器上独立完成相关习题的操作练习。学生在操作练习过程中,还可以运用“电子举手”功能来寻求同学及教师的援助。教师亦可以运用“电子举手”功能来检验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学生还可以运用“电子邮件”功能向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教师进行必要的释疑解惑。生生之间及师生之间亦可通过“电子邮件”功能进行相关问题的交流及讨论,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自主学习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好信息技术的重要能力。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具备了必要的操作能力之后,教师的教就变得轻松了。在这儿学生才是真真正正自主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的配角。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教学难点上突破,注重激发学生利用基础技能创新学习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5

20xx年xx月xx日,我参加了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培训。观看了以xx教授为中心的专家成员对于新课标的解读,经过专家对于新版课程标准的解读,不仅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深刻认识,而且为我今后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20xx版新课标给我们传递了三个方面的关键信号,下面我浅谈一下自己对于新课标学习的认识。

1、由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

20xx版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最大的变化是课程名称的修改,将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并且将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独立设置为新科目。由名称的改变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教育以及人才培养的改变。“信息技术”是为了培养具有熟练程度的人才,而“信息科技”的范围更广,更多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力以及探究探索能力,体现“科”与“技”并重。

2、由知识素质到数字素养

旧版课程标准注重的是“知识素质”,也就是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而新课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核心素养,尤其是数字素养和技能的培养。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关键能力。新版课程标准细化了培养目标,分段描述了学生在数字素养中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等上的表现,这四方面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

3、由知识实践到科学实践

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学生掌握知识,以知识为指导进行实践活动。而信息科技课程更注重科学实践。以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这六条信息科技学科逻辑为主线,以认知发展规律为依据设计课程,体现了信息科技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在学生学习中,以知识为主线指导学生的科学实践。

4、由单一学科到跨学科主题

新版课程标准引入“跨学科主题”这一新的关键词,落实并强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单一学科的学习具有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新版课标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打破原有的边界,用跨学科的原理结合学科的特点进行课程组织。对于学生来说,经常参与跨学科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认知能力,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提出,新的思想、新的理念都需要不断学习。新课标的修订目的是让课程标准真正成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让课标引领学生学习。通过了这次新课标培训会,我加强了对于课程、课标的认识,也明白了今后工作的目标。总之,一天的学习让我收获良多,今后会更加努力工作和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不断成长和提高。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6

通过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学习,结合自己日常信息技术教学,对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体会,具体如下: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可操作性。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实践中。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既能看的见,又能听的见,还能动手操作。在组织的这节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上,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整合起来。在活动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能力。

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实现以下教学目标:其一、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其二、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其三、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其四、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其五、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在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信息技术学科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今天的信息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学会高效获取有用的信息,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如何交流信息,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应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思路加深理解。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7

我通过参加“国培计划”国家中小学教师信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通过为期两个多月的培训,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们认识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一、理念上的更新

1、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虽然只有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紧张有序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

二、专业知识方面

1、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 、 “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信息技术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资源检索与获取” 、 “多媒体素材的处理” 、 “办公软件综合应用”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太落后与不足。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合格教师。最后,我想说,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余再培训会获得的欣慰吧!我仍会继续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这将是我以后的最终目标。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8

在每年暑假期间我都会参加一些教学培训,作为教师的我,在暑假期间没有事情可做。这时候参加到教学培训中,可以讲自己的教学水平提一个档次,也可以打发一下没有工作的时间,这是我每年都要做的事情。今年我的培训科目是网络知识培训。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虽然我也经常上网?可是用网络教学确实没有过。 通过两个周的培训学习,听取了各位专家学者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时还与省内的一线教师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收获很大,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这次培训来的很及时,培训内容也很深刻,培训的效果将影响深远。崭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模式触动着每位教师的心灵。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在培训过程当中,我所遇到的每一个老师都流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我认为,保持这种心态对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将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对今后工作的态度。下面就以我的培训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一丝不苟,认真对待教学工作

1、爱岗敬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2、尊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看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3、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是最基本的,这种责任心主要体现在对全体学生负责。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学生。我们当教师一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便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4、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二、反思教学工作,不断进取 在教学中不断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继续向优秀的教师学习,来更好地适应现在的数学教学。

三、自觉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作为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多年来,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已经成为固定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焕发学生的潜能。过培训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内涵。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为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自觉地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四、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今后我会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知识、能力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继续运用网络资源。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践新课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价值,为教育事业发挥自己的作用。 两周的培训已经结束了,可以说,每一次培训我都会成长很多,这是我每年都要参加教学培训的第一目的,时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才是一名教师应该做的事情。我就是在不断的培训中成为一名高级教师的,其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都是我通过培训学习得到的今后我还是会选择继续培训。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9

我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学习,提高了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认识,更新了教学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出路,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二、认识到,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计算机成为能以人类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当前科技发展异常迅猛,每个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不断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利用多种媒体组合,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参与和学习积极主动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首先通过自学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给学生提供自学条件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四、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可以改变教材的观念和形式,改变教学环境、手段和方法,变革教学模式,有利于面向全体同学发展个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紧迫的。

因此,教育技术培训对我的'教学受益匪浅,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教育的优势,引导学生善于置疑,积极探索,大胆联想,多方位,多层面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使学科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这次自主学习学到许多新的知识,但是更让我看到我自己的不足,我还要努力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我将会对新课程理念有更加深入地把握,也会更深刻地理解所包含的教育理念,更好的搞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10

现代社会正逐步走进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正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基本要素、一种生活的素养。信息素养这个新概念,已经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我们通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程度很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2、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3、实践活动的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综合实践活动使儿童随时随地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为研究学习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个人意义”地学(主动地学),而不是老师要他们学(被动地学),这将还原出他们探索生活的美好的天性。

二、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四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将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等内容融入其中。信息技术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还是非常有用的工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一要教会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二更要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部分,信息技术教育不能象以前只注重讲练结合,只要求学生会,而应该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统整,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信息技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11

今年4月21日,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终于有了自己的课程标准,并且正式更名为“信息科技”,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需要教师打破以往的教学观念和经验,站在未来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揣摩课标的规划意图,同时,教师还要有勇于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的精神。

“科”与“技”并重

信息科技强调课程的科学属性,但并不弱化课程的技术属性,也就是主张“科”与“技”并重。改变以往信息课程“工具论”的固化思想,避免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仅仅围绕具体软件工具的使用,应同时关注其蕴含科学原理,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和处理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技术伦理。

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深有体会,平时学生见到我们会称呼我们为“信息老师”,但是在上课时,问学生学过哪些内容,他们会回答“学过Excel、美图秀秀、Scratch…”而不是回答“学过电子表格处理、美化图片、制作小游戏”,虽然我们上课时可能没有明确的告诉学生我们学习的是哪一个具体软件,但是我们可能在无形中给学生了一种暗示,我们学习的是这个软件,这个工具,因为我们在教学时就是紧紧围绕某一个软件展开学习的,从这个软件叫什么名字,到这个软件的安装、使用方法甚至是快捷方式的使用技巧,却忽略了这个软件实现的`功能,这些功能实现的科学原理以及使用这个软件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当教师自己有了“信息工具论”的思想,这种思想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我们面对的对象是学生,他们的发展在未来,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自觉适应信息科技快速更迭的能力。软件的推陈出新和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这款软件现在特别好用流行,没过多久,更好用的软件出现了,而我们旧的软件才刚入门,这样会导致我们学的东西一直处于滞后状态。而且现在的学生都是数字原住民,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比以往更快也更广,如果他们知道有更好的替代产品,他们就会对学习内容产生怀疑,“为什么有更好用的工具我们不学要学习操作这么麻烦的呢?”进而质疑教师的能力,影响教学效果。

主题式、大概念教学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强调体验,这样可以保障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课程体验的内容和程度,但是如果仅仅是体验或者体验的占比太多,就会使教学流于表面,学生乐呵呵的上完一节课,到最后并没有实质上的思考和收获,所以课标把教学内容划分了具体的主题单元,内容形式上使用大概念的方法,弱化知识点的学习。

大概念是将素养落实到具体教学中的锚点,是指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具有生活价值。理解大概念有助于达成高通路迁移,形成具体与抽象的复杂认知结构,不仅仅可以打通跨学段、跨学科的学习,而且能解决学校教育和真实世界相阻隔的问题。大概念是有层次的,包括跨学科大概念和学科大概念,从具体-抽象维度来看,层次越高的大概念,越为抽象,可以辐射的范围也就越广。这里的大概念是指“高位”或“上位”,具有很强的迁移价值。信息科技要关注学生未来所要面对的真实世界,因此,大概念的迁移价值更体现在走出学校之后。

新出的义务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确实做到了站在未来的角度谋划课程发展,思想理念超前,需要我们细细学习、琢磨和领悟,期待下一次更加具体的内容培训,紧跟政策纲领,不落后于时代发展需要。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12

教学如同做人,都是一门艺术,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学习、反思、和总结。理论指导实践,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学上不断进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用专业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这次培训,我又一次认真地学习了《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虽然是又一次的学习,但还真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觉,让我在教学方面又有了新的体会和收获。

在教学中我们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它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我认为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讨论要在真正需要时候用,讨论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绝不能留于形式,以防止教学出现“浮躁与虚假”“课堂教学热热闹闹,结果却为低效”等现象。教学工作也是脚踏实地、不断革新的艰辛尝试与实践,绝不能使“有效教学”成了“面子工程”的化妆品。

新时代,新要求,新挑战。新教材编写体现了“新”“实”“活”的特点。新主要表现在选材新、结构新;实主要表现在更贴近学生实际、更强调实际运用、更突出实用效果;活主要表现在活用教材,既教材需要整合处理和开发、教法学法要活泼、为生活化学习提供范例。这样既拉近了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关系,更体现了信息技术本身的个性,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与生活更贴近了。使学生愿学乐学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在此,我只想谈谈对“活”的认识,尤其是在课堂上,如何使一节课鲜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曾尝试这样做:在阅读教学中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尽量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在探索中体验阅读的快乐。情景创设的形式力求活泼生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最好是能够在共同的学习探索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

实践操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一个感情体验的过程。老师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和所谓的教学秩序而剥夺学生探索和体验的权利,而是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享受探索的乐趣,在实践操作中得到高尚情感的陶冶。探索和体验是个体生命独有的心理过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要允许有差异,不要把专家的实践操作体验强加给学生。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我总是不断地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讲对操作的了解,对结果的理解,对不同问题的见解。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忘我的投入,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自信感、成就感、快乐感,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也使得教师的讲课更富有激情与活力。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可操作性。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实践中。

下面以我上的的一节信息技术课为例,浅谈一下我在整合方面的一些体会。

我讲的这节课是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信息。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网络的基本知识,对Internet有了感性的认识,能对相关信息快速搜索,并能制作简单网页的基础上学习的。考虑到大部分同学都会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我将这节课的重点放到了如何将找到的信息运用到日常的学习中,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将网络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学习的工具,从这一方面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完成任务相结合。

针对学生平时的各科进度,有目的的选择一些趣味性强、与各学科知识相关的内容,设置几个任务,由学生自主学习,最终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扩充自己的资源库。具体做法是:

1.设置任务:利用所学知识,搜索相关信息,扩充到自己的资源库中。语文:关于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物理:关于声纳的定位;历史:对陈独秀的评价;地理:对黄河污染的研究。

2.完成方法: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两名水平较高的同学,每个成员选择一科,合理的运用所学知识,在网络上检索信息,下载下来,最后由小组成员们一起将信息汇总,扩充到资源库中,每小组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相互讨论,相互研究,使学生积极协作,运用集体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3.各组互相交换成果,互相点评。

4.老师总结点评:同学们都做得很好,找到的内容很新颖、丰富,极大的扩充了大家的知识容量,丰富了学习网站的内容,由于时间的关系,很多同学还有大量的内容没有添加到自己的网站,同学们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再找一些更多的相关内容,扩充到自己的资源库中。

在组织的这节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上,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整合起来。在活动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能力。

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的课题,而且不同学科的整合方式不完全一样,不可能按一个模式来进行整合。

掌握常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的有机整合也必能进一步促进现代技术教育的发展步伐。

信息技术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的目的是要做到知识的传承与知识的探究并重。对于初中学生、特别是八年级的学生而言,许多探究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否则一节课45分钟,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对初中学生而言,科学探究活动是一件新事物,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起始阶段应当以讲授的知识点为载体,设置各种问题情景,以探究过程为主,从中渗透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同时可选取较简单的题材让学生进行一些只包括部分要素的探究活动,以后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及各方面能力的增强,再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自主设计一些没有确定答案的包含所有探究要素的开放性探究课题,真正实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目标

新课程下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学生学业评价已不再是单纯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而是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时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采用多元化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与成长,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信息素养的社会接班人。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13

二十一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的全新社会,也是“知识经济社会”的时代,这就必然向教育者提出新的要求——开发人的智力、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潜能。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学又是一门有难度的工作,如何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我们每位从事教学工作者应当深思的问题。

过去的课堂教学是由老师教学生学(被动接受),后来发展为我要学——我会学——自主学——互相交流学,这也是教学的必然发展过程。课堂教学模式也由学生的指名、轮流转化为发言不必举手,想说就说,井然有序的发言变成迫不及待的抢答,课堂教学更民主化,学生有了大胆表现自己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们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它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我认为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讨论要在真正需要时候用,讨论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绝不能留于形式,以防止教学出现“浮躁与虚假”“课堂教学热热闹闹,结果却为低效”等现象。教学工作也是脚踏实地、不断革新的艰辛尝试与实践,绝不能使“有效教学”成了“面子工程”的化妆品。

新时代,新要求,新挑战。让我们从事教学工作的每一位同行树立良好的形象,用爱心和睿智去谱写自己的教育人生。

虽然很早以前就参加过课标、教材的培训,但是以前在很多时候只是走走形式,自身并没有真正走进研究与探索中去。现在我校要在开学初对所有的教师要进行专业的测试,我发现我对新课标认识还很肤浅,一次次的自己研究,面对新的体制我在理解新课标时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这些问题迫使我不得不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新课标,从而也有了更新的体会。

新教材编写体现了“新”“实”“活”的特点。新主要表现在选材新、结构新;实主要表现在更贴近学生实际、更强调实际运用、更突出实用效果;活主要表现在活用教材,既教材需要整合处理和开发、教法学法要活泼、为生活化学习提供范例。这样既拉近了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关系,更体现了信息技术本身的个性,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与生活更贴近了。

使学生愿学乐学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新教材体现“新”“实”“活”三个特点,在此,我只想谈谈对“活”的认识,“新”“实”“活”三个特点,在此,我只想谈谈对“活”的认识,尤其是在课堂上,如何使一节课鲜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曾尝试这样做:在阅读教学中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尽量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在探索中体验阅读的快乐。情景创设的形式力求活泼生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最好是能够在共同的学习探索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

实践操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一个感情体验的过程。老师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和所谓的教学秩序而剥夺学生探索和体验的权利,而是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享受探索的乐趣,在实践操作中得到高尚情感的陶冶。探索和体验是个体生命独有的心理过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要允许有差异,不要把专家的实践操作体验强加给学生。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我总是不断地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讲对操作的了解,对结果的理解,对不同问题的见解。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忘我的投入,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自信感、成就感、快乐感,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也使得教师的讲课更富有激情与活力。

努力做到上课使人喜闻乐见,下课使人回味无穷是我追求的理想境界!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14

开学初,在学校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下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标,加上自己参加工作两年的实践教学,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

1、关于信息技术常规教学课应该怎样上的心得:

“信息技术课堂怎样控制?”、“如何让45分钟学生收获的更多?”、“进行教学环节转换时怎样将学生‘‘抓‘‘回到课堂?”等等。这些一直是我经常遇见的.问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平时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调控课堂游刃有余呢?下面提供两种策略以供研讨:

A、激励策略——利用各种手段鼓励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回到课堂上来。

B、运筹帷幄策略——提前备好课(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教学准备、备好教学设备设施、备好教学中所用的教学资源),对所要发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关于课堂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心得:

教师要深入理解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内涵,针对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特点,合理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并优化组合、取长补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确保达成教学目标。

下面提供几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供研讨:

吃透教材、拓展教材,合理组织教学资源。

抓住学生特点,精心运用教学方法。

A、以“任务驱动”贯穿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B、推行协作学习法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要求教师具有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学”为“主”,同时积极为学生创建协作学习环境。

C、运用案例教学法

目前我们的机房大多具备多媒体电子教室功能,我们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讲练结合,仅靠教师讲,学生很难理解,而利用极域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中的广播教学,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就听得很明白、看得很清楚,更容易掌握;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实例作品进行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实践中做得较好的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得到感悟,引起共鸣。同时,教师可构建信息技术教育网站,将教案、课件和操作难点录成视频文件(可用“屏幕录象专家”)放在网站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来浏览网页和选取下载内容,使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相结合。

网络互动教学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15

开学初,在学校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下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标,加上自己参加工作两年的实践教学,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

1、关于信息技术常规教学课应该怎样上的心得:

“信息技术课堂怎样控制?”、“如何让45分钟学生收获的更多?”、“进行教学环节转换时怎样将学生‘‘抓‘‘回到课堂?”等等。这些一直是我经常遇见的问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平时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调控课堂游刃有余呢?下面提供两种策略以供研讨:

A、激励策略——利用各种手段鼓励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回到课堂上来。

B、运筹帷幄策略——提前备好课(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教学准备、备好教学设备设施、备好教学中所用的教学资源),对所要发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关于课堂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心得:

教师要深入理解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内涵,针对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特点,合理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并优化组合、取长补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确保达成教学目标。

下面提供几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供研讨:

吃透教材、拓展教材,合理组织教学资源。

抓住学生特点,精心运用教学方法。

A、以“任务驱动”贯穿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B、推行协作学习法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要求教师具有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学”为“主”,同时积极为学生创建协作学习环境。

C、运用案例教学法

目前我们的机房大多具备多媒体电子教室功能,我们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讲练结合,仅靠教师讲,学生很难理解,而利用极域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中的广播教学,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就听得很明白、看得很清楚,更容易掌握;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实例作品进行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实践中做得较好的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得到感悟,引起共鸣。同时,教师可构建信息技术教育网站,将教案、课件和操作难点录成视频文件(可用“屏幕录象专家”)放在网站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来浏览网页和选取下载内容,使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相结合。

网络互动教学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16

现代社会正逐步走进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正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基本要素、一种生活的素养。信息素养这个新概念,已经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我们通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程度很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2、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3、实践活动的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综合实践活动使儿童随时随地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为研究学习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个人意义”地学(主动地学),而不是老师要他们学(被动地学),这将还原出他们探索生活的美好的天性。

二、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四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将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等内容融入其中。信息技术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还是非常有用的工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一要教会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二更要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部分,信息技术教育不能象以前只注重讲练结合,只要求学生会,而应该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统整,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信息技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