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数学教育读书心得

2024/12/21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数学教育读书心得(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数学教育读书心得 篇1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镇西老师爱的回报,让我不止一次感动的流泪。李镇西拥有了一颗爱学生的心,这是他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牢固的防线。其实他也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诠释着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因为他明白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学生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感情,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爱学生就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必须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李老师认为自己目前远没有达到宗教的境界,但是把教育当做我热爱的事业,并尽量使自己逐步具备一种宗教情怀。因此,他自觉地记录、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于是便有了持续不断的班主任工作日记。这已经不是他的工作常规,而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了。

李老师对爱的执着也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着,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着一群天真无邪、稚淳可爱的孩子们,我们又倾注了多少爱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份爱吧。

数学教育读书心得 篇2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即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开展教研与科研的能力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包括教学中涉及的如何处理教材等问题,教学时如何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课堂上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个人成长及读书学习等。

关于了解学生

《礼记 学记》中指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是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其大意是:学生有四种过失,当教师的一定要知道。学生学习时,有的错在贪多,有的错在求少,有的错在不专注,有的错在不思进取。这四种过失产生的原因和心理状态都不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纠正他们的过失。教学时可以发扬学生的长处,纠正学生的过失。

(一)或失则多

或失则多意即学生为了学习更多知识而不顾自身的接受能力,往往贪多务得,具体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就是学生学习知识时,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加区分辨别。同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并不进行实践,没能发挥知识的作用。

此外,“失则多”也有教师的原因,有时教师为了赶进度,会将大量的数学内容放在一起讲,结果造成学生消化不良。教师惯用成人的思维对待学生,重视结果,忽视过程,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不会变通,认为数学难。

因此,教学不能只考虑量的积累,更应该关注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二)或失则寡

有的学生所学过少,孤陋寡闻,对此,笔者给出以下教学建议。

1.从实践中学习。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匮乏,不易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学时,应用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其经历从生活语言过渡到数学语言、从生活问题过渡到数学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可以多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更多的知识。

2.教学内容要更具有选择性。学生已会的知识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知识不讲,即使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内容也不讲。

3.突出重点。教学中,对于那些重点、难点、易混淆遗漏点要重点讲。

4.坚持“三不留”。不留偏题、难题、怪题。

5.坚持“三留”:可以分层次给不同学生留不同的问题,具体分为基础性的问题、变通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

(三)或失则易

有很多学生学习时不够专注,此时就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教学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说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的感染作用。陶行知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运用儿童的语言进行提问,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把多元问题单一化。比如,笔者在讲“体积与容积”一课时,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循环小数”时,用三个和尚挑水喝的故事作为新课导入。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四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学会听课、听懂课。知识讲解要由浅入深,让学生积极去思考,让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当学生精神不集中时,教师要用巧妙的语言、生动的故事以及设疑问难等方式,把学生拉回到课堂上。讲授时,教师应该做到知识与知识之间推理严密、环环相套、由浅入深。

(四)或失则止

面对学习困难,学生往往知难而退。而教学的主要原则之一即不让每个孩子掉队。

1.课堂上应设计适合学生的问题。

2.多给学生板演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症结,自己解决问题。

3.课堂提问时,多关注后进生,给后进生一定的空间自己解决问题。

4.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正确的辅导方法。

5.营造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氛围,鼓励学生共同协作解决问题。

6.课堂上布置作业时要有针对性,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7.疑难问题尽量在课堂上解决。

8.尽量少布置家庭作业,只要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即可,剩下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多读书。

9.对于家庭作业的反馈信息要及时处理,不积累问题。期末可以进行总结,设计一份易错题集,针对每个错题让学生板演,加深印象。

数学教育读书心得 篇3

假期读了王晓春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之前并没有怀有热情,抱着翻一翻的态度。但是一开始读,一下子被吸引,有时候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我读的时候,每页都是细细的读,在我看来,这本书对我们来说,很有实质意义,很实用很实用。

我了解到,王晓春原是北京市一名语文教师,退休之后投身教科研工作,近一年来由于其分析入理、科学严谨的案例点评,在网上教育论坛迅速成为教师们的"引路长者",广受一线教师的赞誉与尊重。其中,王晓春在教育在线班主任论坛开设的案例点评专栏受到了众多网友的极大关注,成为班主任论坛的一大亮点。这本书中的许多案例也就是来自于这个专栏。

王晓春老师在这本书中反复提倡的是教师的科学精神与研究精神。比如在一则案例中,一个学生不讲卫生,教师对他进行个别教育,通常会采取两种方式,"告诉他:你太脏了(直率地或者委婉地)。或者要求他:你必须把自己整干净(严厉地或者温和地)。""第一句话是向孩子耳朵里输入教师评价。第二句话是向孩子的耳朵里输入教师指令。"这两种方式,王晓春统统称之为"干涉式教育",并且评价说,"干涉式教育是赤裸裸的教育。教师一张口,教育架势就摆出来了。干涉式教育通常属于低科技含量的教育。进行这种教育,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靠条件反射就可以实施了。像上面两句话,普通的家庭主妇也能说得很流利。"那么怎么办呢?王晓春老师结合案例说,"帮助式教育"才是科学的方法,也是真正有效的巧办法。

在另一则案例的点评中,王晓春提出来处理学生问题有两种思路。一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使学生成长";二是"看到现象——进行教育——达到教师目的"。对于老师喜欢求助的现象,王晓春分析说,"求助有两种类型。一种求助是‘完成任务’型的,其着眼点是‘学来一点招数,解决眼前问题’。这无可厚非,但我以为是浅层次的。另一种求助是‘提高素质’型的,其着眼点不是完成眼前的任务,而是‘反思我的.工作,学到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我们把习惯‘审视自己思维方式’的教师称之为‘反思型教师’。反思型教师才是名副其实的专业人员。"

有的教师盲目相信师爱的力量,以为教师只要爱学生,一切就OK了。针对这种倾向,王老师尖锐指出:"很多教师都是这样,想用‘关爱’换来学生的‘感激’。教师一厢情愿地以为,学生一感激,就会改正缺点。可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的溺爱,感恩心态越来越淡薄。你想,你关爱再多,能超过家长吗?家长关爱了那么长时间,那么大的力度,都没能使孩子听话。您的爱怎么就那么灵呢?""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而且我再说一句可能得罪人的话:爱不属于专业能力(虽然它对于教师是必须的,非常重要)。……他们缺少的不是爱,而是理智,是智慧,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王老师指出大量的案例中存在的教师非专业化的反应,比如碰到钉子就急躁,遇到失败就沮丧,稍不称心就埋怨,怨气冲天,顾影自怜,工作情绪化。其实仔细想一想,这难道不是大部分一线老师的写照?在王老师看来,一个专业化的班主任遇到难题,首要的任务是了解情况,进行分析,锁定问题性质,然后才可以根据性质进行干预。万不可上来就管,那样容易下错药。王老师分析了解决问题的两种思路,一种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使学生成长",一种是"看到现象——进行教育——达到教师目的",然后提出:"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我们先要尽可能周全地了解情况,占有材料(否则根本无法研究,因为研究就是思考,而思考是需要有材料的,人的脑子不能空转),然后根据这些材料提出种种归因假设(假说),即初步诊断。有了诊断,就可以开药方试试了,于是采取措施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干预。再根据反馈回来的干预结果,调整假说,调整诊断,调整药方……如此巡回往复,认识不断深入,问题也就逐渐得到解决。"

更重要的是,王老师反复强调教师要审视自己的思维方式,只有反省型的教师,才是真正的专业化的教师。在这些案例中,王老师以自己的专业眼光分析了许多我们习焉不察的现象背后的思维方式。有网友问王老师:"如何对付上课说闲皮话的学生?"王老师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对问题本身进行了思考分析:

如果你老老实实地沿着这个提问的思路想下去,你可能上当。

因为问题的提法本身是一个圈套。当然,未必是提问者有意设置一个圈套,他已经习惯这样提问了,或者干脆说,他已经习惯在圈套中生存了。

请仔细玩味这个问题的每一个字:如何对付上课说闲皮话的学生?

您会发现问题本身就已经暗含着结论了。作者在提问的时候,已经把这些结论偷偷地强加于你了。你一不小心,就会走进他的封闭思路。

这个问题暗含的结论有:

1、学生说的话是"闲皮话"。这就肯定了学生的错误,否定了教师可能有错误和责任。教师被悄悄择开来。

2、"如何对付",限定了你的思路。也就是说,你不要问学生为什么会说"闲皮话",只要说怎么办。不必研究,管就是了。

恕我直言,这是一种典型的封闭型的、教师自我中心的、非反思型的、非研究型的提问方式。

与此相对的,开放型的、非主观的、反思型的、研究型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学生上课为什么会说闲皮话?

这样一问,你起码要考虑师生两个方面的原因,无法把责任都归于学生,这对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好处可就大了。

读到如此睿智的分析,不亦乐乎!

数学教育读书心得 篇4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即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开展教研与科研的能力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包括教学中涉及的如何处理教材等问题,教学时如何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课堂上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个人成长及读书学习等。

《礼记学记》中指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是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其大意是:学生有四种过失,当教师的一定要知道。学生学习时,有的错在贪多,有的错在求少,有的错在不专注,有的错在不思进取。这四种过失产生的原因和心理状态都不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纠正他们的过失。教学时可以发扬学生的长处,纠正学生的过失。

(一)或失则多

或失则多意即学生为了学习更多知识而不顾自身的接受能力,往往贪多务得,具体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就是学生学习知识时,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加区分辨别。同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并不进行实践,没能发挥知识的作用。

此外,"失则多"也有教师的原因,有时教师为了赶进度,会将大量的数学内容放在一起讲,结果造成学生消化不良。教师惯用成人的思维对待学生,重视结果,忽视过程,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不会变通,认为数学难。

因此,教学不能只考虑量的积累,更应该关注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二)或失则寡

有的学生所学过少,孤陋寡闻,对此,笔者给出以下教学建议。

1、从实践中学习。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匮乏,不易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学时,应用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其经历从生活语言过渡到数学语言、从生活问题过渡到数学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可以多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更多的知识。

2、教学内容要更具有选择性。学生已会的知识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知识不讲,即使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内容也不讲。

3、突出重点。教学中,对于那些重点、难点、易混淆遗漏点要重点讲。

4、坚持"三不留"。不留偏题、难题、怪题。

5、坚持"三留":可以分层次给不同学生留不同的问题,具体分为基础性的问题、变通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

(三)或失则易

有很多学生学习时不够专注,此时就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教学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说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的感染作用。陶行知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运用儿童的语言进行提问,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把多元问题单一化。比如,笔者在讲"体积与容积"一课时,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循环小数"时,用三个和尚挑水喝的故事作为新课导入。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四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学会听课、听懂课。知识讲解要由浅入深,让学生积极去思考,让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当学生精神不集中时,教师要用巧妙的语言、生动的故事以及设疑问难等方式,把学生拉回到课堂上。讲授时,教师应该做到知识与知识之间推理严密、环环相套、由浅入深。

(四)或失则止

面对学习困难,学生往往知难而退。而教学的主要原则之一即不让每个孩子掉队。

1、课堂上应设计适合学生的问题。

2、多给学生板演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症结,自己解决问题。

3、课堂提问时,多关注后进生,给后进生一定的空间自己解决问题。

4、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正确的辅导方法。

5、营造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氛围,鼓励学生共同协作解决问题。

6、课堂上布置作业时要有针对性,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7、疑难问题尽量在课堂上解决。

8、尽量少布置家庭作业,只要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即可,剩下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多读书。

9、对于家庭作业的反馈信息要及时处理,不积累问题。期末可以进行总结,设计一份易错题集,针对每个错题让学生板演,加深印象。

数学教育读书心得 篇5

前一段时间有幸读了《新教育》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古语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身为教师给学生的示范只停留在读一遍题目,又怎么能期待我们的学生认真审题呢?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在备课时候充分把握了教材。熟悉了教学内容,就认为学生也熟悉了。学生从课堂学习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应是学习的方法。如果教师在每次读题时能做到读两遍、三遍,指导学生如何来读题。

读完此书后让我不禁感觉到拥有一名好教师的思想,能指导我们不断地开拓自己的事业,努力地寻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完善。但思想、主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拿来”之后也要善于与时俱进,并且在长期实践基础上进行艰苦卓绝的思考。你想关于教学研究,怎么去选择一个课题?怎么去定位,我觉得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我打算利用寒假的时间再去读几本关于类似的书来提升一下自己。

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为一名教师,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学习。这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

不过在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极有爱心的教师。因为爱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教师爱学生,一个佷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学生。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认为潜能是要靠练习来挖掘,而我认为孩子的潜能要靠爱来挖掘。我爱我的学生,常会有这样的一个念头:某一天一个学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儿子,要是自己的儿子割破了手,我会怎么样?接下来的一切事情都很自然,学生也觉得你真的是很关心他。以后不管他在学习还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会找你诉说。师生关系的融洽,正是你首先付出了爱。所以说只要肯爱学生,就会换来更多的爱。

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现在的学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溺爱惯了,接受信息的途径非常多而新潮,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第一阶段的逆反心理很强,经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对于个别学生总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重视学习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可能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思考,才能解决问题。时时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诫自己,做到为人师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赢得尊重,赢得信任。

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是“为了一切的人”,而不是“为了每位学生”。这里的“一切的人”不仅指学生,还包括教师、校长、父母和一切与教育有关的人。新教育实验的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主要通过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教师的科研范式来实现这一目的。在我看来,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我认为,在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一下几点: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首先做到。比如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等等,我们老师就要首先做到,才能要求学生阅读、写作、演讲、关心社会。教师要为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榜样。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论语·子路》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教给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未来、对待工作、对待社会、对待学习、对待他人、对待自己。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回想我的教育经历,我的老师们教给我的很多东西都一生受用,譬如守时。

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要特别注意的是是“影响”,而不是改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充实自我,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共同体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向学生学习。“三人行,必有吾师。”学习他们的纯真善良、充满活力,学习他们的坚持和较真,学习他们敢于提出质疑……

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我会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这就是师德!这就是师魂!

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我们一起行动,一起坚持,一起成长。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创造。

数学教育读书心得 篇6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基本理念”告诉我们:数学是一种工具和技术,语言和文化,更是一种思想方法,它具有丰富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数学与社会实践、自然现象紧密相联。数学不再是课本中的加减乘除。它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穿越实践的隧道,把过去、现在、将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采集,让学生分享人类的文化精神财富。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有几只小鸟分别衔着“11—9、17—9、13—9、12—9、18—9、15—9、16—9”等算式,旁边分别有几座房子,上面标有“4、3、5、8、2、9、7”这几个得数,要求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这个案例“小鸟没有家怎么办”中,我理解了数学的工具性、文化性和思想性。把“15—9”的内容与自然现象巧妙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画画与计算巧妙搭配,快速给“小鸟找家”。这样教学,既让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又进行了一次保护环境、关爱动物的教育,让学生明白爱护我们的家园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让课堂渗入环境保护意识,充满人文性,情感性,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上完这节课后我又适当给同学们留了一些“小鸟没家怎么办”的家庭作业,要求孩子们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完成,一来可以增加孩子与家长的'感情,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知识水平能力,二来可以增强家长的环保意识。

第二天早晨到校,孩子们见到我都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作业交给我,连平时最不愿意做作业的留守儿童王康佳也把他的作业交来了,我仔细地翻看着每一份作业,心里充满了感动,他们做的太好了。其中好多留守儿童的作业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完成的,有的爷爷奶奶在孩子的作业纸上还给我留了言,大概意思是:老师,感谢您用心培育我们的孩子,这样的作业形式孩子们太喜欢了,从来没见过孩子对作业有如此高的兴致,希望您以后多留些这样的家庭作业,这样即使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我们也不用操心孩子的学习了。

看到这些,我的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我们这些为人师者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吗?

数学教育读书心得 篇7

注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情感态度的培养,学习了著名数学教育专家李光树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一章《小学数学的教学思想》,我颇有感悟,现浅谈一下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既需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培养,又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应该说,情感态度的培养比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孩子积极思考的态度,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从这几句浅显的话语中悟出了许多深刻的道理。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爆炸的年代,社会对孩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我们不仅要培养出成绩优异的孩子,而且要培养出具有自信心的良好心态的孩子。

因为实践证明,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第一保障,现代儿童的心理问题已经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许多严峻的课题。因此,我认为数学课堂上也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培养,主要是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习数学的兴趣。仔细思考了一下这三个方面应该是互相联系、辨证统一的。有了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自信心就慢慢培养了起来,有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就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培养孩子这些方面的情感态度。 首先,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以传统填鸭式的方式教学,要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交流、讨论等活动,自己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总结出结论,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这样慢慢的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其次,要多给孩子鼓励,多给孩子信心,任何孩子在成长中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数学学习中也难免如此。

这时,老师不要一味地批评,因为过度地批评会让孩子失去信心,会让孩子缺乏思考的勇气,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只学会接受,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思想,更谈不上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以鼓励为主,多给孩子一些信心,相信你的学生是最棒的。 最后,我认为除了在思想、情感上多以积极的心态培养孩子外,还应该给孩子们创设学习数学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们在一个喜欢数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熏染,培养孩子的兴趣。 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步阶梯,作为一个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为这一步阶梯奠基,要让学校成为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摇篮,不要让孩子的自信心被扼杀在了摇篮里。我要努力让自己的每节课既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

数学教育读书心得 篇8

前几天,幼儿园组织了学习。这次的学习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不管是新形式下的教育教学,还是一名幼儿教师如何真正的走进孩子,真心爱孩子。都让我得到了启发和思考。

苏老师的《幼儿数学教育的探讨》给我们年轻教师又上了一节数学课。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各个内容都进行了梳理。从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制定,幼儿园教育内容有哪些?和详细的数量关系,都做到了详细的说明和解释。特别是数学教育内容中的数量关系很深刻。当苏老师在讲解这十二种数量关系,请我们说说这些关系是什么意思,平时有哪些在教学中是有的'?这一下还难住了我。有的数量关系我还真的不能就马上给予很好的解释。所以,我觉的在数学教育上关于有关理论的东西我还要学习,要对各和年龄阶段的数学的一些目标,关系还要重新的学习。活动的课前准备还应更丰富和充分。

任老师的《走进童心世界》让我感觉我又回到了那个刚刚从幼师毕业踏入工作岗位的那几年。那时候年轻,积极,爱孩子。对幼儿有耐心。但是因为幼儿园工作的琐碎,一些活动的增加,慢慢的我也出现了职业倦怠期。在人们的眼中,幼儿教师是一群活泼美丽的姑娘,每天带着孩子唱歌跳舞,自由自在,非常开心。事实却不然,幼儿教师辛苦的程度,外人难以想象。任老师在学习中提了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选择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为什么不开心的工作,而生命的价值在于生命本身,过好每一天,面向当下。以后我要积极,快乐的过好每一天,从“心”开始教育,拾回当初那颗爱心和耐心,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

数学教育读书心得 篇9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基本理念”告诉我们:数学是一种工具和技术,语言和文化,更是一种思想方法,它具有丰富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数学与社会实践、自然现象紧密相联。数学不再是课本中的加减乘除。它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穿越实践的隧道,把过去、现在、将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采集,让学生分享人类的文化精神财富。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有几只小鸟分别衔着“11—9、17—9、13—9、12—9、18—9、15—9、16—9”等算式,旁边分别有几座房子,上面标有“4、3、5、8、2、9、7”这几个得数,要求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这个案例“小鸟没有家怎么办”中,我理解了数学的工具性、文化性和思想性。把“15—9”的内容与自然现象巧妙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画画与计算巧妙搭配,快速给“小鸟找家”。这样教学,既让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又进行了一次保护环境、关爱动物的教育,让学生明白爱护我们的家园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让课堂渗入环境保护意识,充满人文性,情感性,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上完这节课后我又适当给同学们留了一些“小鸟没家怎么办”的家庭作业,要求孩子们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完成,一来可以增加孩子与家长的感情,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知识水平能力,二来可以增强家长的环保意识。

第二天早晨到校,孩子们见到我都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作业交给我,连平时最不愿意做作业的留守儿童王康佳也把他的作业交来了,我仔细地翻看着每一份作业,心里充满了感动,他们做的太好了。其中好多留守儿童的作业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完成的,有的爷爷奶奶在孩子的作业纸上还给我留了言,大概意思是:老师,感谢您用心培育我们的孩子,这样的作业形式孩子们太喜欢了,从来没见过孩子对作业有如此高的兴致,希望您以后多留些这样的家庭作业,这样即使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我们也不用操心孩子的学习了。

看到这些,我的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我们这些为人师者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吗?

数学教育读书心得 篇10

注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情感态度的培养,学习了著名数学教育专家李光树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一章《小学数学的教学思想》,我颇有感悟,现浅谈一下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既需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培养,又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应该说,情感态度的培养比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孩子积极思考的态度,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从这几句浅显的话语中悟出了许多深刻的道理。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爆炸的年代,社会对孩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我们不仅要培养出成绩优异的孩子,而且要培养出具有自信心的良好心态的孩子。

因为实践证明,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第一保障,现代儿童的心理问题已经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许多严峻的课题。因此,我认为数学课堂上也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培养,主要是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习数学的兴趣。仔细思考了一下这三个方面应该是互相联系、辨证统一的。有了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自信心就慢慢培养了起来,有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就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培养孩子这些方面的情感态度。首先,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以传统填鸭式的方式教学,要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交流、讨论等活动,自己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总结出结论,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这样慢慢的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其次,要多给孩子鼓励,多给孩子信心,任何孩子在成长中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数学学习中也难免如此。

这时,老师不要一味地批评,因为过度地批评会让孩子失去信心,会让孩子缺乏思考的勇气,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只学会接受,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思想,更谈不上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以鼓励为主,多给孩子一些信心,相信你的学生是最棒的。最后,我认为除了在思想、情感上多以积极的心态培养孩子外,还应该给孩子们创设学习数学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们在一个喜欢数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熏染,培养孩子的兴趣。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步阶梯,作为一个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为这一步阶梯奠基,要让学校成为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摇篮,不要让孩子的自信心被扼杀在了摇篮里。我要努力让自己的每节课既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