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经验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德育工作经验心得体会(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德育工作经验心得体会 篇1
应邀参加全县中小学德育主任经验交流会,听了主任们的介绍,深感德育工作的繁琐与艰难,大家做了很多工作,交流中不乏亮点,引发了我关于德育的一些思考,以此文与大家共享。
一德育是个什么活儿?
一位德育主任发言说,德育是细活儿,小活儿,长期的活儿,大家很有同感,因为一语道出了德育工作的艰辛,繁杂琐碎,不易出成绩。我想这也是主任们自谦的词吧,其实德育是大活儿,而且是难干的活。说德育大,是因为教育的根本在育,育什么?育德。德行是做人的根本,所以德育是大活儿。说德育难干,是因为德育的隐性广泛性和迟效性。智育可以用分数来衡量,是显性的,但德育工作做好了,用什么衡量,恐怕不好说,一个学生的品德好往往是隐性的,是模糊的,没法量化。德育又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学生一进门就处处是德育,见人问好,不随地扔垃圾,乐于助人......时时是德育,在家里家长的言传身教,在学校老师的榜样......,如此广泛,就不容易把握,你尽心竭力的有意教育会在不知不觉间被那些无意的教育消磨掉。德育是迟效的,立竿见影的事儿有,但少,更多的是在成长过程中一步步显现出来,甚至在成人后才显现出来,也就是说,我们忙了半天,自己也许享受不到成果。其中一位德育主任的统计让人不寒而栗,他算了一笔帐,十年来,从该中学毕业的学生有近百人违法犯罪,其中被判死刑的两个,无期的五个。现在的德育就是多年以后的社会风气,就是多年以后的社会治安,就是中华民族的素质,我们站在这个高度做德育工作了吗? 二德育是什么?
好几个主任在交流中谈到了关于德育是什么的问题,在此,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我认为德育首先是种子,然后才是阳光空气和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人在童年时的所听所见所感如刀刻般深刻,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即使用同等力度去刻,大脑对此事的记忆也不如童年时深刻。所以,德育的首要任务是播种,播下善良的种子,播下感恩的种子,播下责任的种子.....让孩子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应当怎么做,让孩子在长大成人后,有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即使迫不得已没有按照原则做也心灵不安,心存畏惧,这是我对德育最朴实的认识。同时,德育也是阳光空气和水,创造适合种子成长的环境。比如良好的校风,教师的榜样的力量,适时的德育活动,耐心地提醒,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德育处干什么?
交流中我不止一次听到主任们说德育处专门负责个别学生的处置问题,比如打架了,比如上课跟老师顶牛了......如果德育处管这些,那么再配上几个德育专干恐怕也干不过来。德育处应当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定位,不能总被个别学生和临时问题牵着鼻子走,要有计划,要防患于未然,要做老师的后盾,而不能总是救火,补缺,包办代替。在这里我觉得由于历史的原因,德育工作存在思路提法太笼统与工作随意过乱过细包办代替的问题。
为什么说思路提法太笼统?比如几乎所有的校长老师都在提养成良好习惯的问题,但小学低中高年级初中应当培养哪些习惯,通过什么方式培养,一个习惯的养成大约需要他律提醒多长时间却很少有人思考与研究,使得培养习惯成了一句空话。为什么说工作随意过乱过细包办代替?比如在课堂上一个学生和老师顶牛,本应当由老师自己解决,德育处却包办代替老师解决,所谓解决其实就是给老师一个面子,给学生一个批评,对师生关系毫无益处。因为这样的事儿太多,致使工作随意性很大,大家还会感觉忙忙碌碌。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出了问题必须由老师来处理,或由老师拿出初步处理意见,然后由德育处核实落实即可,这样我们的全员德育的想法才能实现。
四德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德育的内容是广博的,小到见面问好,大到爱国主义,都是德育教育的内容,那么我们应以哪些内容为核心呢?笔者以为,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是非观荣辱观,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荣,哪些是辱,如果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这些基本的东西是模糊的`,那么他成人后是很可怕的。其次是利他和责任教育。由于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从小以自我为中心,胸中无他人,难与人合作,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利他的精神,所谓道德就是利他,要让利他成为孩子们的一种思维习惯。责任感也是要着力培养的,要从小让孩子单独承担工作任务,承担应当承担的责任,培养责任意识。最后就是理想和信念。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活着就失去了目标。在理想的问题上不要提得过高,要教育孩子脚踏实地,胸怀理想,要以区间的方式呈现给孩子一个有血有肉的理想,区间的最低点要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区间的最高点要让孩子有自己对人生的向往与追求,理想是在人生历程中不断累积的,自己感悟的,大人告诉式的不叫理想,叫灌输,灌输的理想孩子自己没有实现的动力。
我们所有的德育活动,都应当围绕这些主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来开展。应当由学校所由成员达成共识,共同来培育。
五德育不要和教学打架。
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要面对德育教学孰重孰轻的问题,这也是个老问题。我觉得德育和教学,不管学校下设部门是分是和,都要搞好这两项工作的整合,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双赢。工作能分割,但人——我们的教育对象不能分割,看一个学生,不能分裂为德育怎么样,跟教学没关系,教学怎么样,跟德育没关系。因为并没有在一线从事德育工作,没有亲身经历,所以文中所说,难免纸上谈兵,只是一些思考,给大家一些启示吧。
德育工作经验心得体会 篇2
一个人在社会里,因为时间地点和环境的改变,他在人生大舞台上的角色也在不断改变,可能这一刻是上司,那一刻又是下属;这里是父亲,那里又是儿子;办公室是“领导”,家里却是“奴隶”。要演好自己的每一角色,在生活的各个舞台上左右逢源,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除了要有高超的演技之外,更重要的是时刻都要有一种角色意识,知道自己此时此地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这个角色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有哪些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才能演得惟妙惟肖,才能博得“观众”的喝彩。
我认为,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认识到这一点尤其重要。我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学生们对语文老师的要求要比其他教师高,如优美洒脱可供描摹的“三笔字”,洋洋千言文涛雄辩的口才,富有磁性感人至深的朗诵,古今中外无所不知的博学,甚至是举止文雅或美丽端庄的仪表,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亚于专业演员的演技。其实演技可以慢慢形成,但角色意识必须时时有,因为语文老师常常面对的是不同类型的课,这些课对老师的角色要求完全不同的,如果复习课新课活动课都以同样一种面目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学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那么,语文老师到底要具备哪些角色意识呢?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首先是社会人意识。语文教师必须具有社会人意识。法国教育家社会学家涂尔干主张:“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的社会化,”将“个体我转化为社会我”。让学生参加社会语文交际活动,既是语文实践活动的要求,也是语文开放性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首先“变个体我为社会我”,这是“由自然主体向社会主体发展的必由之路”。
社会处处有语文生活处处用语文,语文教师必须因地制宜的努力创造更多更好的社会实践形式,牢记学校小社会,社会大学校思想,才能让学生经受锻炼,增长能力。
有鉴于此,我曾多次组织学生参与语文社会实践,从社会中学语文,活学活用,增长学生的语文才干,教学相长。例如,组织春游,学工学农植树种草慰问军烈属支残助残等等,甚至可以创造性的开展一些新颖别致生动活泼的语文社会活动,以搭起语文教学中之文本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譬如,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我们曾经将第一课堂搬到白雪皑皑的山里,按部队“连”的建制,带领同学们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军事演习”:哪一“排”第一个把红旗插上山顶就将享受在“军旗”下授奖照相的殊荣,以示鼓励。顿时,整个登山活动中,友爱精神争先意识均得到集中体现。登山结束后,老师再激情诵读《沁园春·雪》并略作讲解,无需文本,同学们大都心领神会,心驰神往。整过活动结束后,我们用一节课及时总结,并布置了写作训练,不是让同学们马上写,而是想一想:怎样为这样活动拟一个精确有意义的新巧的文题。每人限拟一个题目,然后对题目进行评议,得到教者认可后方能写作。这时的同学们对这次活动的意义及精神实质均能领会真切,写出真情实感,情景交融的好文章。
再如,我在上《挖荠菜》一文时,曾组织学生到山边的一片竹林中席地而坐。甜美的朗读映树得山林更加寂静。当读到小主人公被追打,不敢回家一段时,鸟儿也似乎沉浸在这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之中,停止了吟鸣。特别是结束课文后的挖荠菜活动,大家都默默无语,一扫平日的躁动……课堂就是社会,就是大自然,这次活动,我们布置同学们也写一篇作文,但题目不限,许多同学都记下了那摄人心魄的独特体验,且大都不失为上乘之作。
历史有着惊人相似的一幕。语文教师的社会人角色还要善于捕捉充分利用有关信息,使之为语文学习与实践大开方便之门。我记得九八年长江流域哪场特大洪水,又一次使当地老百姓目睹了当年从这里打过长江去的襄阳特功团广大官兵的风采,他们与当地干群一起抗洪抢险,抒写了又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凯歌。这些情景如今仍在同学们的面前历历在目,老师此时恰当的点拨牵引,再结合语文社会活动“拓宽视野,锻炼才干——社会采访与写作”,让同学们采访老船工,老支前模范老战士,写一篇新闻采访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了。同时,再运用跳跃式的教学来串讲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同学们的大都感同自受,“润物细无声”,寓思想教育于语文实践活动之中,“解放军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就深入同学幼小的心灵,长大要当解放军已成为许多同学的共同理想。
第二是导演意识。在很多时候,上一节课就如同拍一部戏,教室就是舞台,老师导,学生演。
作为导演,自己首先要认真研读剧本也就是课文和教参,真正了解“编剧”的初衷,这里地“编剧”应该包括作者和课本的编者,知道他们想通过课文告诉观众(学生)什么,最为重要的是希望观众能从中学习到什么。把这些搞清楚后,作为导演才可能在给演员说戏时心中有数,拍戏时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个要做的工作是研究演员。首先一定要清楚我们的演员(学生)可都是群众演员,没有受过什么专业训练,因此在给他们设计动作表情时一定要量体裁衣,万万不可揠苗助长,否则拍出来的.戏可就是“惨不忍睹”了——像有些老师在给学生教授戏剧单元时,脱离教学实际水平,不顾学生生活阅历的局限,让他们去排异常深刻的戏,学生们热情倒是很高,但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抱着好玩的态度去参与,表面上热热闹闹,演的戏却不伦不类,大大削弱了对学生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与其如此,还不如给学生放一放这些经典剧目的录像效果好呢。
第三个工作是研究观众。其实在语文课堂上的大多时候,做演员的相对来讲总是少数学生,更多的人更多的时候还在是做观众,所以研究观众尤其重要。首先要通过问卷调查社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弄清楚我们的观众的爱好是什么,接受水平如何,思推摸式怎样等等,拍戏时我们就可以根据他们的品味适当的修改剧本,同时创设适合他们接受的情境,使拍出来的戏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吸引他们的眼球,进而抓住他们的心,最后使他们看完之后还能“感慨万千”地说一点什么。这样,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第四个工作是指导演员演出。一节课就是一部戏,学生是主角,但他们同时又是群众演员,不具备专业演员的素质,这就需要导演及时巧妙有效地给予他们一些指导。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剧本的思想和所演角色的性格特点,帮助他们设计动作神态语态等,有时候要亲自出马做出漂亮而到位的示范,比如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应该把握作品本身所包含的思想,怎样结合时代背景正确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性格,进而确定朗诵的语气语调,什么表情神态等等。
第三个要具备的意识是主持人意识。这里我们讲的主要是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主持人。这两种传媒对主持人的一个共同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普通话至少要达到一级乙等,而语文教师最起码的要求是二级乙等,据我所知,有相当一部分的语文老师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这样在范读课文时,就难以指导学生,所以有必要在看电视听广播时有意识地向人家那些比较著名的主持人学习学习,还要想一想,假如此刻我是主持人,我该怎么说?如果我去朗诵,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学以致用,在课堂上完全可以把自己当作主持人,甜美圆润的嗓音没有,至少可以借鉴当时的语气语调表情动作等。不要怕学生说自己造作,看一看哪一位主持人朗诵不深情不投入?要感染受众,首先得感染自己。说得过分一点,煽情是主持人,也是语文老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功。
不同的节目,由于性质和目的不同,在很多方面对主持人的要求都不一样,比如感情语言风格等。这一点跟语文老师上不同类型的课有点相似。比如课堂上讲评作文时事评论,要提前熟悉材料,评论时语言要有力度,尽可能做到言简意赅,切中要害,以引经据典,让观众相信自己所讲的是完全正确的;向学生课堂提问可以说就是直播,应提前拟好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应该是被访对象能够回答同时也是观众们感兴趣的,提问语气要缓和,注意提问对象的反应,当问题过难对方不能回答时,要及时给他找个台阶下,和学生讨论问题就是做谈话节目,提前要搜集,大量谈论话题的资料,设想嘉宾可能会谈论什么观点,同时还能随机应变;如果搞一些知识竞赛等活动,别忘了主持人只是活动的组织裁判,(当然,在选手回答不上来时可以在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给一点适当的善意的提示)不可越俎代疱,否则,你的节目可就没有人看了。
无论社会人导演和主持人,语文老师所从事的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投入感情,需要不断创新,超越自我。这样,导演拍戏和主持人主持节目,社会人语文实践才会有很多的共同目标,我们语文老师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才能真正吸引学生,课余才能充满魅力,才会让更多的学生更好的学习与运用语文,这不仅是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十七年的教学实践,我本着科研兴教科学育人的教学思想,努力尝试先进的教学模式活学活用,注重语文教师角色变换实施语文教育。在摸索的前进中我收到了始料未及的效果,坚定了我执着前行的信心,增强了进行教育改革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我将继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总结得失,以期在整个教学生涯中日臻完善。
德育工作经验心得体会 篇3
多年来,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坚持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规教育,坚持走“以德育人、严抓常规、形成特色”的德育工作之路,在“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上下功夫,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鲜明的德育特色。
一、 细心抓好学校德育常规建设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努力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思想工作队伍,坚持做到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学校认真制定了详实、具体、可操做性很强的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为全面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能力与水平,推行班主任培训学习制度,期初学校召开班主任会议,会上认真学习了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坚持每周一次班主任例会,并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等,来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2.加强学生小干部队伍建设。学生干部是教师工作的小助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让他们当好班级的小主人,班集体才会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1)建立了小干部例会制。每个月组织学生干部开一次例会,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辅导和总结。(2)倡导学生会值周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3)举行小干部交流会。学校每月举行了一次小干部交流活动,交流各自的工作经验,取长补短,使班级管理不断上台阶。认真组织学生干部配合值周教师,对学生的仪表、言行、吃零食、大声喧哗、追逐打闹等不良现象进行督查、纠正,将校风巡查工作落到实处。
3、严格考核班级工作制度,包括学生仪表、卫生、“两操”纪律检查。学校组织对全校各班的班容班貌进行了检查评比,并将评比结果纳入了班级工作评估中。坚持每日一检查,每周一小结,一月一公布,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存在问题的,给予批评改进。
4、.狠抓养成教育。本期我们继续推行教师值周,班级值周的制度,深入实施体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各班的清洁、文明礼仪、纪律、健康、安全等情况进行考核,每周小结,对星级班级进行分项评比。各班充分利用朝会、班会,通过树典型、班主任示范、学生比赛等诸多形式,从把书读好、把操做好、把地扫好、把字写好、把歌唱好、把路走好、把话说好、把饭吃好、把物放好、把觉睡好等基础行为入手,狠抓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了良好校风、班风的形成。
二、精心抓好学校德育阵地建设
1、用好每周的“国旗下讲话”。
每周安排一位学生作“国旗下讲话”,讲话之前都要认真写好讲话搞,并收集起来学校存档。利用每周升旗仪式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尽可能地为父母多做家务;引导小学生阅读观看有益的图书、报刊、音像作品。收看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电视节目。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不参加封建迷信、赌博等违法活动。
2、充分发挥“才艺展示”活动的教育功能
通过“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和《麻城市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让学生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充分运用学生的“模仿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活动中各展才能,同时也让大家来共同学习,促使少年儿童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3、 充分发挥班级主题班会的教育功能。主题班会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礼仪教育,对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及学生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求各班主任认真组织学生召开各类主题班会活动,要有活动计划,有活动记录。
三、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1、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
为了让学生学会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恩社会以何光营先生向我校捐赠校服事迹为例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学习有“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古训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美德。让学生知道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就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关心他人。如果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就永远不会明白父母的苦心、老师的艰辛、别人的善心,逐步形成了自觉知恩图报、明礼守信的健康品质。
2、开展“我是劳动小能手”系列活动。在农村,他们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劳作,非常辛苦。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鼓励学生多参加劳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庄稼活,利用在家的时间帮助父母做饭、洗衣服或打扫室内外卫生,既能使学生自己得到锻炼,也减轻了父母的负担,使他们能尽自己所能为父母服务。
3.联系社会、家庭,发挥整合优势。本期我中心继续加强对班主任家访工作的组织管理,要求班主任每月至少家访一次,并把家访工作纳入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各校还组织班主任分别针对各班情况,召开了家长会,要求班主任就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每位班主任都建立了后进生档案。
四、突出重点,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安全稳定是学校头等大事,我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时刻牢记“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贯彻落实“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工作方针,在学校工作中突出安全工作大局,遇会必讲安全,必强调安全。具体做法有:
1、政教处、少先队经常利用广播、电视、板报,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各班级经常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2、每学期都进行一次遵纪守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为主题的法制报告会,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紧急避险逃生演练活动。使学生掌握躲避危险和自救的简易方法。
3、每学期初与各位家长及学生签订安全协议书,让家长明确职责,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增强责任感,共同管理,确保学生平安、健康的成长。
4、把防火防盗、食品卫生、门卫、列队集合、上下楼梯、外出活动的交通安全等工作作为安全工作重点来抓。
5、定期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排查,查找隐患。
6、在流行易发季节,严加防范,建立日查制度,做好检查记录。如有情况,及时上报。
7、校行政值周领导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后勤、安全等工作全面巡查,发现问题及时
总之,我校通过落实有特色的德育工作,有力的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保证了农村小学办学方针和办学理念的贯彻落实,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挥了学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程,我们将不断开拓创新,注重实践,进一步打造德育特色品牌,让德育之花在舒家畈小学开得更加鲜艳美丽。
德育工作经验心得体会 篇4
一个人在社会里,因为时间、地点和环境的改变,他在人生大舞台上的角色也在不断改变,可能这一刻是上司,那一刻又是下属;这里是父亲,那里又是儿子;办公室是“领导”,家里却是“奴隶”。要演好自己的每一角色,在生活的各个舞台上左右逢源,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除了要有高超的演技之外,更重要的是时刻都要有一种角色意识,知道自己此时、此地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这个角色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有哪些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才能演得惟妙惟肖,才能博得“观众”的喝彩。
我认为,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认识到这一点尤其重要。我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学生们对语文老师的要求要比其他教师高,如优美洒脱可供描摹的“三笔字”,洋洋千言、文涛雄辩的口才,富有磁性感人至深的朗诵,古今中外无所不知的博学,甚至是举止文雅或美丽端庄的仪表,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亚于专业演员的演技。其实演技可以慢慢形成,但角色意识必须时时有,因为语文老师常常面对的是不同类型的课,这些课对老师的角色要求完全不同的,如果复习课、新课、活动课都以同样一种面目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学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那么,语文老师到底要具备哪些角色意识呢?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首先是社会人意识。语文教师必须具有社会人意识。法国教育家、社会学家涂尔干主张:“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的社会化,”将“个体我转化为社会我”。让学生参加社会语文交际活动,既是语文实践活动的要求,也是语文开放性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首先“变个体我为社会我”,这是“由自然主体向社会主体发展的必由之路”。
社会处处有语文、生活处处用语文,语文教师必须因地制宜的努力创造更多更好的社会实践形式,牢记学校小社会,社会大学校思想,才能让学生经受锻炼,增长能力。
有鉴于此,我曾多次组织学生参与语文社会实践,从社会中学语文,活学活用,增长学生的语文才干,教学相长。例如,组织春游,学工学农、植树种草、慰问军烈属、支残助残等等,甚至可以创造性的开展一些新颖别致、生动活泼的语文社会活动,以搭起语文教学中之文本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譬如,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我们曾经将第一课堂搬到白雪皑皑的山里,按部队“连”的建制,带领同学们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军事演习”:哪一“排”第一个把红旗插上山顶就将享受在“军旗”下授奖、照相的殊荣,以示鼓励。顿时,整个登山活动中,友爱精神、争先意识均得到集中体现。登山结束后,老师再激情诵读《沁园春·雪》并略作讲解,无需文本,同学们大都心领神会,心驰神往。整过活动结束后,我们用一节课及时总结,并布置了写作训练,不是让同学们马上写,而是想一想:怎样为这样活动拟一个精确、有意义的、新巧的文题。每人限拟一个题目,然后对题目进行评议,得到教者认可后方能写作。这时的同学们对这次活动的意义及精神实质均能领会真切,写出真情实感,情景交融的好文章。
再如,我在上《挖荠菜》一文时,曾组织学生到山边的一片竹林中席地而坐。甜美的朗读映树得山林更加寂静。当读到小主人公被追打,不敢回家一段时,鸟儿也似乎沉浸在这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之中,停止了吟鸣。特别是结束课文后的'挖荠菜活动,大家都默默无语,一扫平日的躁动……课堂就是社会,就是大自然,这次活动,我们布置同学们也写一篇作文,但题目不限,许多同学都记下了那摄人心魄的独特体验,且大都不失为上乘之作。
历史有着惊人相似的一幕。语文教师的社会人角色还要善于捕捉充分利用有关信息,使之为语文学习与实践大开方便之门。我记得九八年长江流域哪场特大洪水,又一次使当地老百姓目睹了当年从这里打过长江去的襄阳特功团广大官兵的风采,他们与当地干群一起抗洪抢险,抒写了又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凯歌。这些情景如今仍在同学们的面前历历在目,老师此时恰当的点拨、牵引,再结合语文社会活动“拓宽视野,锻炼才干——社会采访与写作”,让同学们采访老船工,老支前模范、老战士,写一篇新闻采访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了。同时,再运用跳跃式的教学来串讲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同学们的大都感同自受,“润物细无声”,寓思想教育于语文实践活动之中,“解放军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就深入同学幼小的心灵,长大要当解放军已成为许多同学的共同理想。
第二是导演意识。在很多时候,上一节课就如同拍一部戏,教室就是舞台,老师导,学生演。
作为导演,自己首先要认真研读剧本也就是课文和教参,真正了解“编剧”的初衷,这里地“编剧”应该包括作者和课本的编者,知道他们想通过课文告诉观众(学生)什么,最为重要的是希望观众能从中学习到什么。把这些搞清楚后,作为导演才可能在给演员说戏时心中有数,拍戏时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个要做的工作是研究演员。首先一定要清楚我们的演员(学生)可都是群众演员,没有受过什么专业训练,因此在给他们设计动作、表情时一定要量体裁衣,万万不可揠苗助长,否则拍出来的戏可就是“惨不忍睹”了——像有些老师在给学生教授戏剧单元时,脱离教学实际水平,不顾学生生活阅历的局限,让他们去排异常深刻的戏,学生们热情倒是很高,但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抱着好玩的态度去参与,表面上热热闹闹,演的戏却不伦不类,大大削弱了对学生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与其如此,还不如给学生放一放这些经典剧目的录像效果好呢。
第三个工作是研究观众。其实在语文课堂上的大多时候,做演员的相对来讲总是少数学生,更多的人更多的时候还在是做观众,所以研究观众尤其重要。首先要通过问卷调查社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弄清楚我们的观众的爱好是什么,接受水平如何,思推摸式怎样等等,拍戏时我们就可以根据他们的品味适当的修改剧本,同时创设适合他们接受的情境,使拍出来的戏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吸引他们的眼球,进而抓住他们的心,最后使他们看完之后还能“感慨万千”地说一点什么。这样,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第四个工作是指导演员演出。一节课就是一部戏,学生是主角,但他们同时又是群众演员,不具备专业演员的素质,这就需要导演及时、巧妙、有效地给予他们一些指导。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剧本的思想和所演角色的性格特点,帮助他们设计动作、神态、语态等,有时候要亲自出马做出漂亮而到位的示范,比如朗诵 的《沁园春·雪》时,应该把握作品本身所包含的思想,怎样结合时代背景正确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性格,进而确定朗诵的语气语调,什么表情神态等等。
第三个要具备的意识是主持人意识。这里我们讲的主要是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主持人。这两种传媒对主持人的一个共同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普通话至少要达到一级乙等,而语文教师最起码的要求是二级乙等,据我所知,有相当一部分的语文老师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这样在范读课文时,就难以指导学生,所以有必要在看电视、听广播时有意识地向人家那些比较著名的主持人学习学习,还要想一想,假如此刻我是主持人,我该怎么说?如果我去朗诵,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学以致用,在课堂上完全可以把自己当作主持人,甜美圆润的嗓音没有,至少可以借鉴当时的语气、语调表情、动作等。不要怕学生说自己造作,看一看哪一位主持人朗诵不深情、不投入?要感染受众,首先得感染自己。说得过分一点,煽情是主持人,也是语文老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功。
不同的节目,由于性质和目的不同,在很多方面对主持人的要求都不一样,比如感情、语言风格等。这一点跟语文老师上不同类型的课有点相似。比如课堂上讲评作文、时事评论,要提前熟悉材料,评论时语言要有力度,尽可能做到言简意赅,切中要害,以引经据典,让观众相信自己所讲的是完全正确的;向学生课堂提问可以说就是直播,应提前拟好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应该是被访对象能够回答同时也是观众们感兴趣的,提问语气要缓和,注意提问对象的反应,当问题过难对方不能回答时,要及时给他找个台阶下,和学生讨论问题就是做谈话节目,提前要搜集,大量谈论话题的资料,设想嘉宾可能会谈论什么观点,同时还能随机应变;如果搞一些知识竞赛等活动,别忘了主持人只是活动的组织裁判,(当然,在选手回答不上来时可以在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给一点适当的、善意的提示)不可越俎代疱,否则,你的节目可就没有人看了。
无论社会人、导演和主持人,语文老师所从事的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投入感情,需要不断创新,超越自我。这样,导演拍戏和主持人主持节目,社会人语文实践才会有很多的共同目标,我们语文老师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才能真正吸引学生,课余才能充满魅力,才会让更多的学生更好的学习与运用语文,这不仅是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十七年的教学实践,我本着科研兴教、科学育人的教学思想,努力尝试先进的教学模式、活学活用,注重语文教师角色变换、实施语文教育。在摸索的前进中我收到了始料未及的效果,坚定了我执着前行的信心,增强了进行教育改革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我将继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总结得失,以期在整个教学生涯中日臻完善。
德育工作经验心得体会 篇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传播的方便快捷,人们的思想道德及对世界观价值观的认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德育课堂陷入了“教师难教,学生不愿学,教学效益差”的困境. 现行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对于引导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学生个人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以及教材的局限性,以往的德育课堂出现了一些弊端。
德育课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但作为德育教材,不要说一出版,就是在刚刚酝酿要形成文字时就已经滞后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而教材的变化远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变化,从而形成理论和实际脱节。不同的学校学生的特点也会有所差异,如果德育教师只是按照教材讲解难免会出现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接受的东西却很少。如何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来学习德育,提高德育课教学的效率,这学期张主任带领我们进行了德育教学课改活动,虽然任务艰巨,备课量难度加大,通过一学期对十二个专题的讲解,从学生那里得到证明我们进行的课改是很有成效的,为此作为一名德育教师对于如何上好德育课有了更新更多的认识。
每个人对一节课的评价和衡量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大家都有自己的尺度。一堂好课有它自己的基本要求,但是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我认为一堂德育课最起码的应该让学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得到一些感悟、引发一点思考。如果所教的学生能在德育课堂上有这三方面的变化,我们的德育课堂是成功的。
一、 让学生懂得一些道理
这个道理包括做人的道理、处事的道理、科学道理、人生道理等等。德育课堂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道德品质上有所提高,但是现在的学生由于从小倍受溺爱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致使有的学生不知如何尊重他人及尊重他人的意义,进而不知尊重老师和课堂。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每一堂课的前五分钟开展了对学生的习礼活动,这一活动包括让学生提前一分钟静候老师的到来、迟到的同学要敲门向老师报告、准备好书本笔、上课下课时要起立问候老师、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主动回答问题、上课时不要接打手机等。通过这些规范,学生增加了对德育课堂和德育老师的重视进而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德育课的学习中,学生也会把在德育课堂上的好的行为习惯带到其他科目的课堂教学中,进而提高了全校的课堂教学效果。
除了让学生学习礼仪之外,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在每个专题的讲解重都通过创设与学生贴近的情境,让学生提升道德修养。如在讲生命教育这个专题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的一个例子: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人来到海边散步。他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被干死。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不停地拣起水洼里的小鱼,用力把它们仍回大海。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回地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仍?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讲完之后我让学生假设他们是这个散步的人,看了小男孩的举动并听了小男孩的回答后你会怎样做,很多同学都说他也会跟着小男孩一起把尽可能多的小鱼扔回大海,并知道了一切生物都有其生命,活着就是幸福的,我们要珍爱生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二、 让学生有所感悟
感悟包括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感悟、对生命的感悟、爱的感悟、心灵的感悟。学生只有自己有所感悟了,才是接受了我们所传授的知识,我们的课才是有意义的课。我在讲宽容这个专题时,直接把这个专题的题目命名为感悟宽容,那么如何让学生感悟宽容,我首先是让学生理解宽容,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学生知道宽容不仅要宽容你的亲人、朋友,更重要的是要宽容你的敌人。其次,是让学生懂得宽容的意义,我通过陶行知的“四块糖”、诸葛亮的“七擒孟获”及学生中的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感悟到了宽容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博大的情怀的道理。最后让学生学会宽容即学会容人之长,容人之短等等。通过以上的设计让学生真正的感悟到了宽容并在以后的生活重能做到宽容,
三、 让学生引发一点思考
课堂内容本身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老师的故事、课上即兴的事例,都能引发思考。包括自我的反省、对自己各种行为的思考等。无论是知识、道理、感悟和思考,都不仅仅停留在课堂,是可以延伸到课外的,有的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这就要求教师多和学生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创设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多提一些与学生相关的问题。如,讲习惯这个专题时,让学生知道好习惯的重要性之后,就应及时让学生思考自己有那些好习惯以后应该注意培养哪些好习惯。
一堂课,一定要有一点、一个地方、一个细节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痕迹。学生每天要上的课很多,凭什么我们的课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我们的课堂上,就应该出现其他课堂、其他老师没能给学生的、又能让学生受益的东西。意味着能够给予学生匠心独具之感,能够唤起学生的惊异感和想象力的东西,能够使学生茅塞顿开。这样,学生就不会再烦我们的课堂。
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在多年的教学和学习中获得了一些经验,但仍有很多未知的东西。我会继续在教学岗位上探索和实践,让我的课堂更加精彩有意义。
德育工作经验心得体会 篇6
一个人在社会里,因为时间地点和环境的改变,他在人生大舞台上的角色也在不断改变,可能这一刻是上司,那一刻又是下属;这里是父亲,那里又是儿子;办公室是“领导”,家里却是“奴隶”。要演好自己的每一角色,在生活的各个舞台上左右逢源,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除了要有高超的演技之外,更重要的是时刻都要有一种角色意识,知道自己此时此地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这个角色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有哪些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才能演得惟妙惟肖,才能博得“观众”的喝彩。
我认为,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认识到这一点尤其重要。我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学生们对语文老师的要求要比其他教师高,如优美洒脱可供描摹的“三笔字”,洋洋千言文涛雄辩的口才,富有磁性感人至深的朗诵,古今中外无所不知的博学,甚至是举止文雅或美丽端庄的仪表,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亚于专业演员的演技。其实演技可以慢慢形成,但角色意识必须时时有,因为语文老师常常面对的是不同类型的课,这些课对老师的角色要求完全不同的,如果复习课新课活动课都以同样一种面目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学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那么,语文老师到底要具备哪些角色意识呢?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首先是社会人意识。语文教师必须具有社会人意识。法国教育家社会学家涂尔干主张:“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的社会化,”将“个体我转化为社会我”。让学生参加社会语文交际活动,既是语文实践活动的要求,也是语文开放性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首先“变个体我为社会我”,这是“由自然主体向社会主体发展的必由之路”。
社会处处有语文生活处处用语文,语文教师必须因地制宜的努力创造更多更好的社会实践形式,牢记学校小社会,社会大学校思想,才能让学生经受锻炼,增长能力。
有鉴于此,我曾多次组织学生参与语文社会实践,从社会中学语文,活学活用,增长学生的语文才干,教学相长。例如,组织春游,学工学农植树种草慰问军烈属支残助残等等,甚至可以创造性的开展一些新颖别致生动活泼的语文社会活动,以搭起语文教学中之文本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譬如,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我们曾经将第一课堂搬到白雪皑皑的山里,按部队“连”的建制,带领同学们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军事演习”:哪一“排”第一个把红旗插上山顶就将享受在“军旗”下授奖照相的殊荣,以示鼓励。顿时,整个登山活动中,友爱精神争先意识均得到集中体现。登山结束后,老师再激情诵读《沁园春·雪》并略作讲解,无需文本,同学们大都心领神会,心驰神往。整过活动结束后,我们用一节课及时总结,并布置了写作训练,不是让同学们马上写,而是想一想:怎样为这样活动拟一个精确有意义的新巧的文题。每人限拟一个题目,然后对题目进行评议,得到教者认可后方能写作。这时的同学们对这次活动的意义及精神实质均能领会真切,写出真情实感,情景交融的好文章。
再如,我在上《挖荠菜》一文时,曾组织学生到山边的一片竹林中席地而坐。甜美的朗读映树得山林更加寂静。当读到小主人公被追打,不敢回家一段时,鸟儿也似乎沉浸在这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之中,停止了吟鸣。特别是结束课文后的挖荠菜活动,大家都默默无语,一扫平日的躁动……课堂就是社会,就是大自然,这次活动,我们布置同学们也写一篇作文,但题目不限,许多同学都记下了那摄人心魄的独特体验,且大都不失为上乘之作。
历史有着惊人相似的一幕。语文教师的社会人角色还要善于捕捉充分利用有关信息,使之为语文学习与实践大开方便之门。我记得九八年长江流域哪场特大洪水,又一次使当地老百姓目睹了当年从这里打过长江去的襄阳特功团广大官兵的风采,他们与当地干群一起抗洪抢险,抒写了又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凯歌。这些情景如今仍在同学们的面前历历在目,老师此时恰当的点拨牵引,再结合语文社会活动“拓宽视野,锻炼才干——社会采访与写作”,让同学们采访老船工,老支前模范老战士,写一篇新闻采访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了。同时,再运用跳跃式的教学来串讲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同学们的大都感同自受,“润物细无声”,寓思想教育于语文实践活动之中,“解放军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就深入同学幼小的心灵,长大要当解放军已成为许多同学的共同理想。
第二是导演意识。在很多时候,上一节课就如同拍一部戏,教室就是舞台,老师导,学生演。
作为导演,自己首先要认真研读剧本也就是课文和教参,真正了解“编剧”的初衷,这里地“编剧”应该包括作者和课本的编者,知道他们想通过课文告诉观众(学生)什么,最为重要的是希望观众能从中学习到什么。把这些搞清楚后,作为导演才可能在给演员说戏时心中有数,拍戏时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个要做的工作是研究演员。首先一定要清楚我们的演员(学生)可都是群众演员,没有受过什么专业训练,因此在给他们设计动作表情时一定要量体裁衣,万万不可揠苗助长,否则拍出来的戏可就是“惨不忍睹”了——像有些老师在给学生教授戏剧单元时,脱离教学实际水平,不顾学生生活阅历的局限,让他们去排异常深刻的戏,学生们热情倒是很高,但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抱着好玩的态度去参与,表面上热热闹闹,演的戏却不伦不类,大大削弱了对学生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与其如此,还不如给学生放一放这些经典剧目的录像效果好呢。
第三个工作是研究观众。其实在语文课堂上的大多时候,做演员的相对来讲总是少数学生,更多的人更多的时候还在是做观众,所以研究观众尤其重要。首先要通过问卷调查社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弄清楚我们的观众的爱好是什么,接受水平如何,思推摸式怎样等等,拍戏时我们就可以根据他们的品味适当的修改剧本,同时创设适合他们接受的情境,使拍出来的戏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吸引他们的眼球,进而抓住他们的心,最后使他们看完之后还能“感慨万千”地说一点什么。这样,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第四个工作是指导演员演出。一节课就是一部戏,学生是主角,但他们同时又是群众演员,不具备专业演员的素质,这就需要导演及时巧妙有效地给予他们一些指导。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剧本的思想和所演角色的性格特点,帮助他们设计动作神态语态等,有时候要亲自出马做出漂亮而到位的示范,比如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应该把握作品本身所包含的思想,怎样结合时代背景正确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性格,进而确定朗诵的语气语调,什么表情神态等等。
第三个要具备的意识是主持人意识。这里我们讲的主要是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主持人。这两种传媒对主持人的一个共同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普通话至少要达到一级乙等,而语文教师最起码的要求是二级乙等,据我所知,有相当一部分的语文老师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这样在范读课文时,就难以指导学生,所以有必要在看电视听广播时有意识地向人家那些比较著名的主持人学习学习,还要想一想,假如此刻我是主持人,我该怎么说?如果我去朗诵,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学以致用,在课堂上完全可以把自己当作主持人,甜美圆润的嗓音没有,至少可以借鉴当时的语气语调表情动作等。不要怕学生说自己造作,看一看哪一位主持人朗诵不深情不投入?要感染受众,首先得感染自己。说得过分一点,煽情是主持人,也是语文老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功。
不同的节目,由于性质和目的不同,在很多方面对主持人的要求都不一样,比如感情语言风格等。这一点跟语文老师上不同类型的课有点相似。比如课堂上讲评作文时事评论,要提前熟悉材料,评论时语言要有力度,尽可能做到言简意赅,切中要害,以引经据典,让观众相信自己所讲的是完全正确的;向学生课堂提问可以说就是直播,应提前拟好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应该是被访对象能够回答同时也是观众们感兴趣的,提问语气要缓和,注意提问对象的反应,当问题过难对方不能回答时,要及时给他找个台阶下,和学生讨论问题就是做谈话节目,提前要搜集,大量谈论话题的资料,设想嘉宾可能会谈论什么观点,同时还能随机应变;如果搞一些知识竞赛等活动,别忘了主持人只是活动的组织裁判,(当然,在选手回答不上来时可以在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给一点适当的善意的提示)不可越俎代疱,否则,你的节目可就没有人看了。
无论社会人导演和主持人,语文老师所从事的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投入感情,需要不断创新,超越自我。这样,导演拍戏和主持人主持节目,社会人语文实践才会有很多的共同目标,我们语文老师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才能真正吸引学生,课余才能充满魅力,才会让更多的学生更好的学习与运用语文,这不仅是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十七年的教学实践,我本着科研兴教科学育人的教学思想,努力尝试先进的教学模式活学活用,注重语文教师角色变换实施语文教育。在摸索的前进中我收到了始料未及的效果,坚定了我执着前行的信心,增强了进行教育改革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我将继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总结得失,以期在整个教学生涯中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