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心得体会(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很高兴参加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远程培训的学习,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今后的工作大有帮助。通过认真学习、反思,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厚实文化底蕴、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教育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在此,记录一点自己的收获。
一、通过培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
通过此次培训,我更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以前往往只局限于一根粉笔、一本书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适用于今天的教学要求。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网络研修,好处多多。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即时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学习,减少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快捷性,有助于我提高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效率。可以说网页学习的互动性,有助于我和众多教师及时学习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通过培训,提升了现代教育技能。
原来,我对于计算机方面的操作只是停留在一些基本的层面上,例如在文档中完成一些文稿的撰写。通过这次学习我们的.页,现在,我已经能够熟练的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方式的操作,编辑出自己较理想的电子稿件,发送给同事和学生。能利用自己的博客与同仁互动,时常的发表自己的一些学术上和某些思想上的见解,对自己的业务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培训中页,填补了我计算机操作知识的空白。
三、通过培训,夯实了专业知识基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是全面系统的学科本位知识。以往,我只是研读一些与思想政治有关的资料,习惯于积累一点一滴的知识素材。现在,有培训页了,在这里所有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科学系统,有标可依,有律可循,学习起来方便至极。这个学习页面的课程设置,突现了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的特色。在这个学习页面上,通过老师引领,帮助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帮助我认识并掌握了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且能够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
此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把学习到的网络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业务能力,使学生们变“苦学”为“乐学”,给初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将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从20xx年6月开始我参加了历时一月多的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给我的体会很深,我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我越来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识不足。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中青年教师,此次有幸参加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学习之余还不时提醒同事抓紧时间,和他们交流学习体会,所以彼此的教育技术能力进步很快。
参加这次培训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提高了教育信息技术的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一天的远程教育培训就让我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只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思维导图让教学过程更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2、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等水平还有待于不断地提高。特别是30多天培训所学到的东西,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真正的把教学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
3、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
通过30多天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使我逐步更新了远程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贯穿到班级管理中。在培训期间,老师们组织我们分小组研讨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们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发现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
4、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短暂的'30多天学习,培训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是得益最多的,他们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并不断的完善它。把教育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3
从20xx年12月开始我参加了历时一月多的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给我的体会很深。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我越来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识不足。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中青年教师,此次有幸参加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学习之余还不时和同事们抓紧时间交流学习体会,所以彼此的教育技术能力进步很快。谢谢老师及同学们的指导与帮助。参加这次培训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提高了教育信息技术的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一天的远程教育培训就让我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只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思维导图让教学过程更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2、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等水平还有待于不断地提高。特别是培训所学到的东西,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真正的把教学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
3、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
通过多天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使我逐步更新了远程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贯穿到班级管理中。在培训期间,老师们组织我们分小组研讨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们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发现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
4、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短暂的学习,培训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是得益最多的,他们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并不断的完善它。把教育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模块一反思信息社会的到来给教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教师应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信息社会的到来,让我们的教育事业进入了新的天地。我们的教学环境再也不仅仅局限于一尺讲台,一张黑板。我们的学校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就不得不使我们的教师,改进自己的思想,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迎接信息社会下的教学模式的挑战。信息社会的到来给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新的教育技术不断的更新换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能够熟练的操作电脑、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使这些技术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教师可以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自学。通过网络平台我已经参加过“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全员培训”、“国培训计划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培训。很高兴能参加这次培训,我会认真完成培训学习任务,也希望在这次培训中能得到老师和学员的帮助。
二、勇于探究的思想。
通过学习长春四十八中的成长故事之后,使我感受到他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更体会到了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教育改革带来的巨大冲击。所以我认为作为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主动去寻找方法,要有一种钻研探究的精神。信息社会时代的教师,应该勇于探究符合信息时代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并能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教学是否高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应该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力,并将自己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积极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三、及时反思、总结。
每位教师在工作中都有过成功与失败的经历,对于每一节课、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案例,我们都要及时做好反思与总结,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模块二反思
1.课程的主要结构要素有哪些?它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带来什么启示?
课程是由一系列的结构要素组成的,例如:目标、学习活动、教学方法、时间、环境等。对于课程结构的要素,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说法。泰勒在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著名的“泰勒原理”,原理注重对目标、效率和行为的控制,强调通过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泰勒原理对应着课程结构的四要素:目标、内容、过程、评价。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会对课程结构的各个要素发挥作用:
(1)信息技术影响课程目标: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新课标充分考虑到信息化对于基础教育的新要求,在课程目标中渗透了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开展学习的要求,成为“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一部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信息技术影响课程内容:作为多媒体教学内容,课件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感知;加速或延缓教学过程的进行,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作为资源来源,学生可以浏览相应资源网站;改变时空结构和互动方式,从而改变教学形态;作为交流平台,BBS促进学生的交流沟通,支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建构性、社会性学习;作为学习工具,学生用电子文稿制作作品,增强了课堂/学校与社会/自然环境的连接与沟通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多直接或者间接的体验。
(3)信息技术影响课程实施过程:(1)从单纯课本到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2)从线性文本到超媒体、多媒体,包含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等各种教学信息;(3)从既定不变的教学内容拓展到网络资源,为教学知识点提供详尽的主体学习资源;(4)使固定的教学内容变成更新迅速,时效性强的数字化资源。
(4)信息技术影响课程评价。(1)从结果到过程(2)从静态到动态(3)从权威到主体
因此,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需要考虑技术对课程各个要素的影响
模块四反思
研究性学习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一、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的六要素
1、情境部分为问题解决提供可信的具体情境。这部分的作用是导入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部分包括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是高度结构化的,都是围绕一个基本问题派生出来的具体问题,学生可以借此获得回答基本问题的事实性信息。
3、成果部分告诉学生将如何展示他们的问题解决情况。成果通常为电子作品形式,不但可以用于班级交流汇报,教师也将借以评估学生的理解。
4、过程部分描述在学习与探究过程中学生应遵循的活动步骤和相关建议,包括小组角色与任务分配、工作流程与进度控制等。当活动较为简单或步骤较少时,这部分也可并入任务部分。
5、资源部分为学生提供回答问题所需信息的网上资源、光盘资源和图书馆资料等。
6、评价部分是通过量规来实现的。量规不但要有助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有助于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技巧。
三、研究性学习的常见问题
1、如何处理师生之间角色的问题、
2、如何处理好教学节奏的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才能发挥高效
4、有关于评价的问题。
5、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
四、解决研究性学习常见问题的办法
1、师生关系实际上就是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的关系,有些教师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分割开来,那是非常不正确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无法分割的,可以说没有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就没有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同样,没有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无从谈起,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认真阅读教材、分析学情,科学的组织备课等,才能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2、教学节奏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如何完成教学计划,然而,在教学计划制定之初,是无法完全预计教学过程的`,当遇到突发事件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调控教学节奏,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的原则,让教学节奏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3、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用小组合作学习,有些学生自己独立就能完成的内容,就没比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那些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困难,需要一个小组才能完成的学习主题,才要进行合作学习,并且做到目标明确、分工细致,才能真正高效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4、评价是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一种认可度,评价的结果往往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所以,评价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要采用自评、他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多渠道、多层次的反馈信息。是评价的结果能够真实的反应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促进学生不断地发展。
5、学生个体是存在差异的,如果要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关注学生的不同差异,制定不同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模块五反思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平时收集图片素材时到百度图片和中国图片库进行收集。如果对一些常用的工具进行学习,也可以到百度搜索“我要自学网”此网站有各类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视频教程。这些都有利于我们教师平时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所教课程之中。
其次;我还经常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的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的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最低层次,也是目前大多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处于的层次。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的方式引入教学,主要完成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作用,通常通过网络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将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主要应用技术有个别辅导软件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工具。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来实现与课程资源的整合是整合的最低层次。
其三:应用迅雷:迅雷(Thunder)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款下载软件,以下载速度快而闻名。它能够将网络上的服务器和计算机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构成独特的迅雷网络,通过迅雷网络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各种数据文件。同时迅雷网络可以对服务器资源进行均衡,有效降低了服务器负载。
其四:sagIt捕捉软件:SnagIt捕捉软件是一款强大的屏幕捕捉程序,不仅能捕捉Windows下的屏幕,也能捕捉DOS下的屏幕。其存盘支持的图形格式很多,捕捉到的图像可被存为BMP、PCX、TIF、GIF或JPEG格式。同时,它还可以将捕获到的屏幕操作保存为AVI文件。操作简便也是SnagIt的特色之一,整个过程只需要依照提示执行几个简单的步骤,就可以成功地抓取图。
模块六反思
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经常会用到各样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等等,都会涉猎到这方面的知识。通过对第六模块的学习,让我对评价的方法和工具有了更多的认识,让我学到了更多的评价的方法和工具。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这三种评价方法主要运用于不同阶段的教学评价。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活动开始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更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而总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注重的是教与学的结果,借此对被评价者所取得的成绩做出全面鉴定,区分等级,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做出评定。
评价的工具:1、电子档案袋,它可以包含多种数字化形式的学习材料。可以包含学生的作品、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等。2、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工具,常以二维表格的形式呈现,在表现性评价或本真性评价中,利用量规不仅可以为学习者指明学习方向,同时也可以为不同的评价者提供统一的判断标准。量规从与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价指标,因而操作性好、准确性高。将量规与作业分析等评价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可以有效降低评价的主观随意性。3、概念图,能有效地记录学习者的思维历程、概念形成过程,因而适用于教与学活动的不同阶段。
在没有学习到这些知识的时候,我在工作中经常运用的是学生“成长记录袋”、观察、作业分析、测验等最常见的评价方式。相信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会很恰当的运用评价工作和适合的方法,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做出客观的评价。
模块七反思
目前基础建设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打破陈旧的教学方式,改善课堂教学的状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生情感与性格的培养。而成为了有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主体,要实现这样的转变,首先必须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情境。在课堂上,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扮演居高临下的传授者和管理者,面对问题,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更不重述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教材,代替学生思考,而是引导学生去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从而获得结论。由于没有了可以依赖的“传授”,学生必须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借助书本知识去主动思索所遇到的问题,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形成带有个性特点的认知,并通过教师的探讨性引导、反驳性引导、展望性引导等等指导方法,激发意志,启发思维,完善知识。这追求的不单单是一个结论,更是一种经历,是学生去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知的过程。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与外界环境的交互过程中参与知识的建构,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去自己解决问题,通过思辨、畅想、感悟等丰富多彩而又体验深刻的获取过程,来达到学生知识、能力与性格共同发展的目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扮演受知识的“容器”,而成为了有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主体,课堂上也看不到僵局和苦恼,有的只是妙趣横生的智力活动场面和获得成果的欢快镜头。
课堂教学中的分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积极的、信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获得大量合作交流的机会,师生间、学生间建立起一种融洽、默契的关系,彼此之间充满信赖和支持。在以前“满堂灌”的课堂中,学生是没有合作学习的机会的,也就缺乏与外界沟通合作、共同获取的经验,从根本上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形成,因为一个人的思维角度、空间和深度都是有限的,根据量学的原理,合作可以扩大学习的效益。而分组合作学习,则要求在学生独立形成自己见解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反馈和群体探索把学习引向纵深,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宽松的情境中,形成信息双向、多向性的交流,让学生获取与人交往、合作的技巧,也使课堂变得活泼而富有热情。
另外,课堂也应是一个充满民主与和谐的学习环境。无论是优秀生、个别生均能在课堂上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而无论怎样的意见都能获得公正而科学的评价,他们的差别仅仅是思维上的不同,视角的不同,特长的不同,而没有好坏的区分,课堂上听不到讥讽和不屑,有的只是尊重和爱护,使学生的个性、独创性以及完整的情感、健康的人性均得到良好的发展。
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是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课堂;是以学生的互动、帮助与分享为纽带的课堂。它强调的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的关系,它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索的精神和积极合作的技巧,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各自的特长,从未知到已知,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价值,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得到多种体验,提升学习的兴趣,挖掘深层思维,具有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创造性等特点,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重视,学习方式生动有情趣,师生间、学生间产生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引起了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的责任,强化和持久学习的动机,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的欲望。而承认差距,注重个体性,诱导学生自行探究获得,尊重个人见解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循序渐进的得到发展,让学生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4
当前,信息化技术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的各个领域,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此作为当今的教育工作者,只有积极投身到这一变革中去,改革自己旧的教学观念和旧的教学模式,了解新的思想观念、掌握新的技术,使自己迅速具备和确立信息时代的文化价值观念,并能把它们熟练合理的运用于教学实践活动当中。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先进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做出各种学习的反应。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来完成。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介入教学后,像一股春风一样,催促着我们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变,使我们的师生能够共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学资源,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有效地再现实物的可观属性,使学生感知事物的艺术效果,在大脑中形成一幅活生生的画面,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真正的进入角色,进行情感体验,从而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理清学习思路,与作者进入同样的境界,从而领会课文的主旨。
学生在学习不同单元时,会遇到不同的重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好的掌握重点,化解难点呢?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信息技术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积极探索和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地整合,合理的结合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把信息技术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越特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自身成才。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5
当前,信息化技术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的各个领域,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此作为当今的教育工作者,只有积极投身到这一变革中去,改革自己旧的教学观念和旧的教学模式,了解新的思想观念、掌握新的技术,使自己迅速具备和确立信息时代的文化价值观念,并能把它们熟练合理的运用于教学实践活动当中。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先进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做出各种学习的反应。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来完成。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介入教学后,像一股春风一样,催促着我们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变,使我们的师生能够共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学资源,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有效地再现实物的可观属性,使学生感知事物的艺术效果,在大脑中形成一幅活生生的画面,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真正的进入角色,进行情感体验,从而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理清学习思路,与作者进入同样的境界,从而领会课文的主旨。
学生在学习不同单元时,会遇到不同的重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好的掌握重点,化解难点呢?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信息技术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积极探索和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地整合,合理的结合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把信息技术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越特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自身成才。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6
从20xx年6月开始我参加了历时一月多的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给我的体会很深,我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我越来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识不足。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中青年教师,此次有幸参加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学习之余还不时提醒同事抓紧时间,和他们交流学习体会,所以彼此的教育技术能力进步很快。
参加这次培训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提高了教育信息技术的.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一天的远程教育培训就让我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只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思维导图让教学过程更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2、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等水平还有待于不断地提高。特别是30多天培训所学到的东西,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真正的把教学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
3、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
通过30多天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使我逐步更新了远程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贯穿到班级管理中。在培训期间,老师们组织我们分小组研讨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们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发现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
4、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短暂的30多天学习,培训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是得益最多的,他们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并不断的完善它。把教育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7
从20xx年12月开始我参加了历时一月多的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给我的体会很深。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我越来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识不足。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中青年教师,此次有幸参加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学习之余还不时和同事们抓紧时间交流学习体会,所以彼此的教育技术能力进步很快。谢谢老师及同学们的指导与帮助。参加这次培训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提高了教育信息技术的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一天的远程教育培训就让我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只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思维导图让教学过程更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2、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等水平还有待于不断地提高。特别是培训所学到的东西,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真正的把教学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
3、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
通过多天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使我逐步更新了远程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贯穿到班级管理中。在培训期间,老师们组织我们分小组研讨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们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发现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
4、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短暂的学习,培训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是得益最多的,他们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并不断的完善它。把教育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模块一反思信息社会的到来给教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教师应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信息社会的到来,让我们的教育事业进入了新的天地。我们的教学环境再也不仅仅局限于一尺讲台,一张黑板。我们的学校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就不得不使我们的教师,改进自己的思想,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迎接信息社会下的教学模式的挑战。信息社会的到来给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新的教育技术不断的更新换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能够熟练的操作电脑、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使这些技术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教师可以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自学。通过网络平台我已经参加过“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全员培训”、“国培训计划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培训。很高兴能参加这次培训,我会认真完成培训学习任务,也希望在这次培训中能得到老师和学员的帮助。
二、勇于探究的思想。
通过学习长春四十八中的成长故事之后,使我感受到他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更体会到了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教育改革带来的巨大冲击。所以我认为作为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主动去寻找方法,要有一种钻研探究的精神。信息社会时代的教师,应该勇于探究符合信息时代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并能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教学是否高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应该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力,并将自己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积极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三、及时反思、总结。
每位教师在工作中都有过成功与失败的经历,对于每一节课、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案例,我们都要及时做好反思与总结,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模块二反思
1.课程的主要结构要素有哪些?它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带来什么启示?
课程是由一系列的结构要素组成的,例如:目标、学习活动、教学方法、时间、环境等。对于课程结构的要素,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说法。泰勒在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著名的“泰勒原理”,原理注重对目标、效率和行为的控制,强调通过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泰勒原理对应着课程结构的四要素:目标、内容、过程、评价。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会对课程结构的各个要素发挥作用:
(1)信息技术影响课程目标: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新课标充分考虑到信息化对于基础教育的新要求,在课程目标中渗透了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开展学习的要求,成为“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一部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信息技术影响课程内容:作为多媒体教学内容,课件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感知;加速或延缓教学过程的进行,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作为资源来源,学生可以浏览相应资源网站;改变时空结构和互动方式,从而改变教学形态;作为交流平台,BBS促进学生的交流沟通,支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建构性、社会性学习;作为学习工具,学生用电子文稿制作作品,增强了课堂/学校与社会/自然环境的连接与沟通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多直接或者间接的体验。
(3)信息技术影响课程实施过程:(1)从单纯课本到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2)从线性文本到超媒体、多媒体,包含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等各种教学信息;(3)从既定不变的教学内容拓展到网络资源,为教学知识点提供详尽的主体学习资源;(4)使固定的教学内容变成更新迅速,时效性强的数字化资源。
(4)信息技术影响课程评价。(1)从结果到过程(2)从静态到动态(3)从权威到主体
因此,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需要考虑技术对课程各个要素的影响
模块四反思
研究性学习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一、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的六要素
1、情境部分为问题解决提供可信的具体情境。这部分的作用是导入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部分包括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是高度结构化的,都是围绕一个基本问题派生出来的具体问题,学生可以借此获得回答基本问题的事实性信息。
3、成果部分告诉学生将如何展示他们的问题解决情况。成果通常为电子作品形式,不但可以用于班级交流汇报,教师也将借以评估学生的理解。
4、过程部分描述在学习与探究过程中学生应遵循的活动步骤和相关建议,包括小组角色与任务分配、工作流程与进度控制等。当活动较为简单或步骤较少时,这部分也可并入任务部分。
5、资源部分为学生提供回答问题所需信息的网上资源、光盘资源和图书馆资料等。
6、评价部分是通过量规来实现的。量规不但要有助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有助于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技巧。
三、研究性学习的常见问题
1、如何处理师生之间角色的问题、
2、如何处理好教学节奏的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才能发挥高效
4、有关于评价的问题。
5、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
四、解决研究性学习常见问题的办法
1、师生关系实际上就是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的关系,有些教师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分割开来,那是非常不正确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无法分割的`,可以说没有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就没有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同样,没有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无从谈起,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认真阅读教材、分析学情,科学的组织备课等,才能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2、教学节奏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如何完成教学计划,然而,在教学计划制定之初,是无法完全预计教学过程的,当遇到突发事件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调控教学节奏,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的原则,让教学节奏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3、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用小组合作学习,有些学生自己独立就能完成的内容,就没比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那些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困难,需要一个小组才能完成的学习主题,才要进行合作学习,并且做到目标明确、分工细致,才能真正高效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4、评价是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一种认可度,评价的结果往往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所以,评价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要采用自评、他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多渠道、多层次的反馈信息。是评价的结果能够真实的反应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促进学生不断地发展。
5、学生个体是存在差异的,如果要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关注学生的不同差异,制定不同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模块五反思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平时收集图片素材时到百度图片和中国图片库进行收集。如果对一些常用的工具进行学习,也可以到百度搜索“我要自学网”此网站有各类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视频教程。这些都有利于我们教师平时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所教课程之中。
其次;我还经常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的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的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最低层次,也是目前大多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处于的层次。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的方式引入教学,主要完成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作用,通常通过网络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将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主要应用技术有个别辅导软件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工具。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来实现与课程资源的整合是整合的最低层次。
其三:应用迅雷:迅雷(Thunder)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款下载软件,以下载速度快而闻名。它能够将网络上的服务器和计算机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构成独特的迅雷网络,通过迅雷网络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各种数据文件。同时迅雷网络可以对服务器资源进行均衡,有效降低了服务器负载。
其四:sagIt捕捉软件:SnagIt捕捉软件是一款强大的屏幕捕捉程序,不仅能捕捉Windows下的屏幕,也能捕捉DOS下的屏幕。其存盘支持的图形格式很多,捕捉到的图像可被存为BMP、PCX、TIF、GIF或JPEG格式。同时,它还可以将捕获到的屏幕操作保存为AVI文件。操作简便也是SnagIt的特色之一,整个过程只需要依照提示执行几个简单的步骤,就可以成功地抓取图。
模块六反思
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经常会用到各样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等等,都会涉猎到这方面的知识。通过对第六模块的学习,让我对评价的方法和工具有了更多的认识,让我学到了更多的评价的方法和工具。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这三种评价方法主要运用于不同阶段的教学评价。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活动开始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更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而总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注重的是教与学的结果,借此对被评价者所取得的成绩做出全面鉴定,区分等级,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做出评定。
评价的工具:1、电子档案袋,它可以包含多种数字化形式的学习材料。可以包含学生的作品、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等。2、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工具,常以二维表格的形式呈现,在表现性评价或本真性评价中,利用量规不仅可以为学习者指明学习方向,同时也可以为不同的评价者提供统一的判断标准。量规从与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价指标,因而操作性好、准确性高。将量规与作业分析等评价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可以有效降低评价的主观随意性。3、概念图,能有效地记录学习者的思维历程、概念形成过程,因而适用于教与学活动的不同阶段。
在没有学习到这些知识的时候,我在工作中经常运用的是学生“成长记录袋”、观察、作业分析、测验等最常见的评价方式。相信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会很恰当的运用评价工作和适合的方法,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做出客观的评价。
模块七反思
目前基础建设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打破陈旧的教学方式,改善课堂教学的状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生情感与性格的培养。而成为了有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主体,要实现这样的转变,首先必须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情境。在课堂上,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扮演居高临下的传授者和管理者,面对问题,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更不重述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教材,代替学生思考,而是引导学生去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从而获得结论。由于没有了可以依赖的“传授”,学生必须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借助书本知识去主动思索所遇到的问题,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形成带有个性特点的认知,并通过教师的探讨性引导、反驳性引导、展望性引导等等指导方法,激发意志,启发思维,完善知识。这追求的不单单是一个结论,更是一种经历,是学生去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知的过程。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与外界环境的交互过程中参与知识的建构,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去自己解决问题,通过思辨、畅想、感悟等丰富多彩而又体验深刻的获取过程,来达到学生知识、能力与性格共同发展的目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扮演受知识的“容器”,而成为了有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主体,课堂上也看不到僵局和苦恼,有的只是妙趣横生的智力活动场面和获得成果的欢快镜头。
课堂教学中的分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积极的、信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获得大量合作交流的机会,师生间、学生间建立起一种融洽、默契的关系,彼此之间充满信赖和支持。在以前“满堂灌”的课堂中,学生是没有合作学习的机会的,也就缺乏与外界沟通合作、共同获取的经验,从根本上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形成,因为一个人的思维角度、空间和深度都是有限的,根据量学的原理,合作可以扩大学习的效益。而分组合作学习,则要求在学生独立形成自己见解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反馈和群体探索把学习引向纵深,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宽松的情境中,形成信息双向、多向性的交流,让学生获取与人交往、合作的技巧,也使课堂变得活泼而富有热情。
另外,课堂也应是一个充满民主与和谐的学习环境。无论是优秀生、个别生均能在课堂上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而无论怎样的意见都能获得公正而科学的评价,他们的差别仅仅是思维上的不同,视角的不同,特长的不同,而没有好坏的区分,课堂上听不到讥讽和不屑,有的只是尊重和爱护,使学生的个性、独创性以及完整的情感、健康的人性均得到良好的发展。
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是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课堂;是以学生的互动、帮助与分享为纽带的课堂。它强调的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的关系,它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索的精神和积极合作的技巧,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各自的特长,从未知到已知,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价值,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得到多种体验,提升学习的兴趣,挖掘深层思维,具有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创造性等特点,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重视,学习方式生动有情趣,师生间、学生间产生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引起了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的责任,强化和持久学习的动机,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的欲望。而承认差距,注重个体性,诱导学生自行探究获得,尊重个人见解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循序渐进的得到发展,让学生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8
20xx年11月14日到15日,我很荣幸有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在耒阳市城北小学扎扎实实的集中培训了两天。从教以来,我接触教育技术有一段时间了,教学中总存在许多困惑,利用这次培训正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虽然学习很紧张,但过得很充实,受益匪浅,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这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大的不同之处。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出路,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老师的有效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使我深受启发,并理清了自己的收获:
1、接受了教育技术这个新的专业术语。以前每每谈到教育技术能力就想到信息技术,其实教育是一半科学一半艺术,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2、深入领会了解了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前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思想等。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体会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课,课前的思考、准备及课后评价、反思与课堂上的组织、教学等环节同等重要。
3、学习领会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在这里,我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角色在课堂里感受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比自己的学生如插秧苗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边的教育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致的思考。
4、矫正了一些有偏差的想法。以前学校教师每当喊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时,都会以条件有限为借口。现在我更清晰地知道教育技术除了利用信息技术外,只要合理、科学地使用教育技术,同样通过传统的媒体也能上出一堂高质量的'课。
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我将因此而振作精神,在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宽,更远。
我坚信,短暂的培训将使我终身受益,并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拓宽道路,我一定会好好珍藏且不断充实!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心得体会课程的主要结构要素有哪些?它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带来什么启示?
课程是由一系列的结构要素组成的,例如:目标、学习活动、教学方法、时间、环境等。对于课程结构的要素,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说法。泰勒在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著名的“泰勒原理”,原理注重对目标、效率和行为的控制,强调通过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泰勒原理对应着课程结构的四要素:目标、内容、过程、评价。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会对课程结构的各个要素发挥作用:
1、信息技术影响课程目标: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新课标充分考虑到信息化对于基础教育的新要求,在课程目标中渗透了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开展学习的要求,成为“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一部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信息技术影响课程内容:作为多媒体教学内容,课件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感知;加速或延缓教学过程的进行,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作为资源来源,学生可以浏览相应资源网站;改变时空结构和互动方式,从而改变教学形态;作为交流平台,BBS促进学生的’交流沟通,支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建构性、社会性学习;作为学习工具,学生用电子文稿制作作品,增强了课堂/学校与社会/自然环境的连接与沟通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多直接或者间接的体验。
3、信息技术影响课程实施过程:
(1)从单纯课本到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
(2)从线性文本到超媒体、多媒体,包含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等各种教学信息;
(3)从既定不变的教学内容拓展到网络资源,为教学知识点提供详尽的主体学习资源;
(4)使固定的教学内容变成更新迅速,时效性强的数字化资源。
4、信息技术影响课程评价。
(1)从结果到过程
(2)从静态到动态
(3)从权威到主体
因此,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需要考虑技术对课程各个要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