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

2024/10/22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 篇1

什么是有效的教学?是分数提高了?是学生比赛有名次了……书中解释: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可分解为三个子概念。课堂指教室在用来进行教学活动时叫课堂;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我们所要探讨的“有效性”也就该针对“班级授课”而言,它是教学的组织形式的一种,通俗地说就是在比较固定的教学环境中,老师对比较固定的学生群体,并在比较固定的有效时间内所完成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将以上这些概念综合成最后的“课堂有效教学”,即指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课堂教学有“班”“课”“时”三个特征,那么课堂有效教学也就可以概括为“班有效”“课有效”“时有效”。

什么是课堂有效教学?我手头上资料有限,翻江倒海,也没能找出直接的具体的答案。大多是有效教学的实践案例或行动指南,基本上是对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与外沿做了一些探究,这对教学一线的教师的确极为实用,往往蜻蜓点水的一拨,就能掀起另一层潜浪。当代课堂教学观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课堂有效教学的最终检验当以学生来完成,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体学生是否能准确理解老师所传授的内容,是否能较为灵活的运用老师所传授的技能等。我认为,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学生上了这堂课后,有无进步和终生受用的东西。

本书的脉络非常清晰,分为怎样问课和怎样品课两个篇章,对我帮助很大的是第一篇章。所谓问课,就是教师主动征询学生、同行、家长以及自我对课堂教学的感受与意见,并对自我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和和深度加工,以期达到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

从此定义中可以知道我们的“问课”其实范围可以很广,可问成败;可以是课堂的精彩一瞬,缘何精彩?也可以是遗憾一笔,遗憾何在?“问课”,可问大小,大到问教学方式的转变,小到问一个单词、一个句子的导入处理;“问课”,可深可浅,深到对教学方法的再思考,浅到对一个教学细节的再设计。由此可见,问课是备课、上课、说课的深加工。反思自己发现自己做得真是非常不够。从问课的态度上来说,我做得还算自觉,备课本中都有“教学后记”这一栏,我会及时写上,但从问课的质量上来说,我做得很马虎,我经常比较笼统地概括,我现在认识到这是对“教后问”的敷衍,如不整改,此态度决定我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停滞不前,因此我会在今后的课堂教学的反思方面下功夫,既要在理论上进行探讨,又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实验,真正做到反思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思考、琢磨的结晶。只有认真、端正、执着地对待教学反思,才能早日拨开遮在课堂上的迷雾,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自从看了《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后,我发现原来最有效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掌握问课和品课艺术。所谓的问课,就是教师主动征询学生、同行、家长以及自我对课堂的感受与意见,并对自己我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度加工,以期达到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

所谓品课就是教师以品的角度去听别人的课,去观别人的课,去评别人的课,去议别人的课。现在我在课前总会不由自主地思考更多的问题,寻找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会更加关注孩子上课时的表现,发言时的情况,他们的学习态度,他们的语言、表情。而课堂结束后,针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剖析,对自己课堂所反映出的各种问题,引起更多的思考,总结课堂的优缺点。如果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天天问一问,问自己,问学生,问同行,那又何愁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呢?

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 篇2

自从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直都在思考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教学,如何运用最有效的教学方式等问题。在寒假里,我有机会阅读了《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最有效的反思性教学需要教师掌握问课和品课艺术。其实问课和品课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评课,只是我们做的还不是很深入而已。

我最关注的就是问课艺术。所谓的问课,就是教师主动征求学生、同行、家长以及自我对课堂的感受与意见,自己对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度加工,以达到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其实,我们每次教学过后也“问课”,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一直是这样做的:问自己上课有哪些不足,哪些地方处理的比较满意,问同事对自己上课的意见,想要通过这样的问课,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我想没有一个老师在教学之后,低下头来问一问学生上课的感受。读了这本书,我认识到有时我们不妨来问问学生的看法,从学生口中了解自己上课的成功与失败,并且我们可以在与学生口头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的处理和把握教学。我们只有学会从多层次多方面的去问课,才能做到真正的提高教学实效。

一、问自己—自我反思。以前我的理解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课后反思”。阅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还有“课前问”和“课中问”。

1、“课前问”就是教师在课前反复琢磨自己对教材的把握是否准确,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学内容是否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具有层次性,仔细思量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否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随机调整,充分预设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什么反应等等。教师要通过课前问,明确教学目标,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上这堂课,知道如何研究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2、课中问。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对课堂中发生的出乎意料的问题扪心自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也就是考验教师的“教学机智”。我们要不断的问自己:我实现教学目标了吗?我控制教学节奏了吗?我处理好突发事件了吗?并且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要进行一定的情感教育。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特别要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况,要多给他们“开口说”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学会了“扪心自问”,“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才能适时适地地调整教学难度和节奏,游刃有余的调节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随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充满生机和活力。

3、课后问。我们最常用的反思方法,就是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及时反省、反思本节课的效果,着重反思课堂中出乎意料的.创造性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等两方面的问题,便于今后教学扬长避短。它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事件或教学问题,也就是为了不断询问自己: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那么从哪些方面反思呢?首先要反思这节课的效果如何。语言精彩生动吗?让知识走近课堂了吗?教学效果达成如何?整体把握教材,突破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了吗?照顾到学困生了吗?还要反思:学生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形成了哪些能力等;这节课的成功之举和败笔之处在哪里。对于成功之举,我们要及时捕捉瞬间的灵感,抓住智慧的火花,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于败笔之处,我们要认真思考,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寻找补救和改进措施,引以为戒。

二、问学生—掌握学情。这一点是我们所欠缺的,一直以来,我们都不敢放下老师的架子,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同等的位置,询问学生从课堂中学到了什么,老师准备的是否充分,课堂的感觉如何,还有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希望老师以后怎么上课。因此,我们适当的要学会和学生交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征求学生的建议,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最好的信息反馈。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才能真正的促进教学工作。

三、问同行—虚心求教。一个人的想法是单一的,大家集体的智慧才是强大的,要善于并乐于倾听同行和领导对自己课堂教学情况的意见,多向别人求教:询问别人自己在教学重点把握上是否存在问题,课堂的调控是否有效,情境的处理是否合理,课堂的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每时每刻注意积累,这更有利于我们很好地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读了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大胆的尝试运用“问课”艺术:多听,多问,多学,多思,不断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 篇3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思考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教学,通过阅读《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后我才知道,原来最有效的反思性教学需要教师掌握问课和品课艺术。

所谓的问课,就是教师主动征询学生、同行、家长以及自我对课堂的感受与意见,并对自己我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度加工,以期达到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所谓品课就是教师以品的角度去听别人的课,去观别人的。课,去评别人的课,去议别人的课。在听,观,评,议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可以在品课的同时,联系自己的教学,看看自己的教学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要吸取别人的长处,及时改进和完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渐入佳境。

我们以后的教学路还很长,“问课”应该成为我们的一门“必修课”。通过这本书,我更加清楚自己在今后怎样去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要多听,多问,多学,多想,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争取在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以上就是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一点知识和我的一点感受,谢谢大家。

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 篇4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思考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教学,都在寻找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前我一直都在采用反思性教学,但是到底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实施反思性教学呢?通过阅读《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后我才知道,原来最有效的反思性教学需要教师掌握问课和品课艺术。

所谓的问课,就是教师主动征询学生、同行、家长以及自我对课堂的感受与意见,并对自己我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度加工,以期达到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所谓品课就是教师以品的角度去听别人的课,去观别人的课,去评别人的课,去议别人的课。在听,观,评,议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可以在品课的同时,联系自己的教学,看看自己的教学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要吸取别人的长处,及时改进和完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渐入佳境。

这里我想重点谈一谈问课。其实,我们每次的教学过后也有过“问课”,但更多的是问自己上课有哪些不足,哪些地方处理的比较满意,问问同事对自己上课的意见,想要通过这样的问课,来改进自己的教学,以求精益求精。其实有时候,我们也可以适当的问问学生,问问学生上课的感受,从学生口中寻找自己上课的成功与失败,并且我们可以在与学生口头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接着用书面的方式,把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的处理和把握教学。只有从学会从多层次多方面的去问课,才能做到真正的“知情”。

首先“问自己”。以前我的理解就是“课后问自己”,上的是否成功,或者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还有“课前问”和“课中问”。“课前问”就是教师在课前反复琢磨自己对教材的把握是否准确,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学内容是否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具有层次性,仔细思量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否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随机调整,充分预计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什么反应等等。教师要通过课前问要明确教学目标,自己要带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要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上这堂课,要知道如何研究使用教材。

其次是“课中问”。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对课堂中发生的出乎意料的问题扪心自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也就是考验教师的“教学机智”。我们要不断的问自己:我实现教学目标了吗?我控制教学节奏了吗?我处理好突发事件了吗?并且在课堂上,要关注意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要进行一定的情感教育。比如,我们在教授“购物”一课时,我们就要让学生扎实的掌握购物用语,并且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让他们自主的运用所学的购物用语进行交流,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要学以致用。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特别要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况,要多给他们“开口说”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学会了“扪心自问”,“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才能适时适地地调整教学难度和节奏,游刃有余的调节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随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充满生机和活力。

最后是“课后问”,也是我们最常用的反思方法,就是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及时反省、反思本节课的效果,着重反思课堂中出乎意料的创造性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等两方面的问题,便于今后教学扬长避短。它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事件或教学问题,也就是为了不断询问自己: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那么从哪些方面反思呢?首先要反思这节课的效果如何。语言精彩生动吗?让知识走近课堂了吗?教学效果达成如何?整体把握教材,面向考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了吗?多关心爱护顽劣学生,做他们的朋友了吗?然后要反思:学生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形成了哪些能力等。接着要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举和败笔之处在哪里。对于成功之举,我们要及时捕捉瞬间的灵感,抓住智慧的火花,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于败笔之处,我们要认真思考,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寻找补救和改进措施,引以为戒,“亡羊补牢”。

问完自己之后我们还要去“问学生”。问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意见,包括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听课的情绪、学习的效果、学习的困惑、需要教师如何教学的愿望等等。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最好的信息反馈。我们要敢于放下老师的架子,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同等的位置,询问学生从课堂中学到了什么,老师准备的是否充分,课堂的感觉如何,还有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希望老师以后怎么上课。通过向学生求教,下一步该怎么做,教师的心里就应该有谱,问题也就不那么令人烦恼了。因此,我们适当的要学会和学生交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征求学生的建议,这样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做好自己的工作。

最后还要“问同行”,虚心求教。要倾听同行和领导对自己课堂教学情况的意见,这是站在专家角度提出的观点,便于自己长善救失,有利于我们很好地改进教学工作。询问别人自己在教学重点把握上是否存在问题,课堂的调控是否有效,情境的处理是否合理,课堂的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一个人的想法是单一的,大家集体的智慧才是强大的,所以我们要多向别人求教,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每时每刻注意积累,锤炼自己,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我们以后的教学路还很长,“问课”应该成为我们的一门“必修课”。通过这本书,我更加清楚自己在今后怎样去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要多听,多问,多学,多想,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争取在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以上就是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一点知识和我的一点感受,谢谢大家!

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 篇5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思考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教学,通过阅读《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后我才知道,原来最有效的反思性教学需要教师掌握问课和品课艺术。

所谓的问课,就是教师主动征询学生、同行、家长以及自我对课堂的感受与意见,并对自己我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度加工,以期达到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所谓品课就是教师以品的角度去听别人的课,去观别人的。课,去评别人的课,去议别人的课。在听,观,评,议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可以在品课的同时,联系自己的教学,看看自己的教学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要吸取别人的长处,及时改进和完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渐入佳境。

我们以后的教学路还很长,“问课”应该成为我们的一门“必修课”。通过这本书,我更加清楚自己在今后怎样去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要多听,多问,多学,多想,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争取在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以上就是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一点知识和我的一点感受,谢谢大家。

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 篇6

寒假期间,学校让老师学习宋运来先生的作品《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一书,我认真拜读了,特别是对于第二篇品课部分,我是颇多感触。

很长时间以来,对于听课我总认为是总结其他教师的经验和教训而已,这样的心态造就了平时听课的随意性,课后不去细细咀嚼,很难对自己教学路上的创新有所帮助。读了这篇文章后,才真正明白,听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个人的一些经验,而是需要我们互相去做深层次的学习、交流和思考。看字识意,“品”就是要我们分三口食,方能得出个中真滋味,“品课”亦如此。“品课”到底品什么?在此我谈谈对于我的心得体会。

所谓品课,就是教师以品德角度去听别人的课、去观别人的课、去评别人的课、去议别人的课,教师在听、观、评、议课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品课是初为人师的起点,品课让新教师虚心品味老教师的谆谆教诲,做到评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努力完善、充实自己。品课是教师进步的基石,品课让教师在品味他人课堂的同时,更关注自己的成长,并有更多的教学收获。品课是教师成长的阶梯,品课让教师能联系自己的教学,看看自己的教学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并及时改进,正是这一次次的完善与改进,使自己的教学渐入佳境。

“品课”,是听课、观课、评课、议课的更高一层次的追求,是一种境界,是“关爱他人,善待自己”的人生哲理。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最重要的渠道。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我们注重教学研究,而教学研究最被注重的是听课、评课、议课。我认为在此基础上就听课参与者来说,应该还有一个意义上的深加工——品课,寻求在听完本课的授课和评课、议课后的更高层次的收获:品味本堂课给学生发展带来的欢乐和收获;品味本堂课给授课者本人的成长带来的经验和启示;品味评课参与者在评完本课后的心得和体会;品味“我”本人在此次活动中的积淀和超越。

一、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品味。

所听的课堂课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受启示的是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会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清楚?这课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怎样?本课中我的学科技能提高了多少?本课中的教学过程脉络怎样?通过本课,可以让“我”把握哪些学习方法?养成哪些学习习惯?本课使“我”的思想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得到了哪些熏陶与提升。

二、站在上课者的角度来品味。

课前“我”的准备怎样?学情的预见、活动的设计合不合理?哪些新课程理念在本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本课中最成功的教学环节有哪几个?本课中的知识构建还需改进吗?本课中的德育资源把握怎样?本课中师生、生生情感传递、心理交流有特色吗?众多的评课意见,你都能认同吗?你最感兴趣的是哪几条?

三、站在听课者的角度来品味。

作为欣赏者,“我”最赏识本堂课的哪些方面?作为评价者,“我”给本堂课打上哪些评语?作为指导者,“我”为本堂课提出哪些指导性意见?作为研究者,“我”给本堂课提出哪些的探究方向?作为学习者,“我”从本堂课中能学到哪些知识,增长哪些见识,借鉴哪些成功经验?吸取哪些不成功教训?领悟哪些理念或动向?作为管理者,“我”从本堂课中能着到多少花钱多办事教师的专业成长情况?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域特色,整体状态?课堂教学研究改革的进程怎样?教师走进新课程的状态怎样?课堂中师生的表现与管理层面提出的理念、方案、要求是否相适应?该做哪些调查呢?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静静思考的。

我们要从品课中学到方法和经验,在反思和比较中提高自身的水平。可到底如何才能获得这样的效果呢?毕竟,一堂课中的内容太多,无论如何去听去品,都无法掌握全部的内容,对品课内容的选择成为必然。就像我去听英语课,去之前想了想:英语不懂怎么听?后来一想,英语老师很会调节气氛,课堂很活跃,学生参与度大等,这些都是我很需要学习的,于是,就从这个方面入手。带着问题听课,能促进听课者改变原来那种“旁观者”的身份,以积极“参与者”的角色深入课堂,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关注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程度,并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从而在问题求解中主动听课,在自我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达到“品”的境界。

品课就像是在享受一顿丰盛的大餐,不仅能让我们美餐一顿,还能让我们学到别人的厨艺,就像书上所说:品课是教师进步的基石。品课让老师在品味他人课堂的同时,更加关注自己的成长,获取优质教学的深刻体验。

细细琢磨“品课”之说,与评课一字之差却有全新意蕴。听课的时候多了一份愉悦的心情,以欣赏的眼光、从找闪光点的视角去品课,必会深得个中三味。欣赏者必倾听,倾听者必品味,也自然能品出教师的教学智慧,品出学生的灵动思维,品出课堂的文化内涵。

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 篇7

这几天,我认真地读了《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这篇文章,有一些感受。

以前,如果不是学校要求,我听别的老师的课比较随意,所以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帮助不大。读了这篇文章后,才知道,听课需要我们深入地学习、交流和思考。

站在讲课老师的角度来思考:课前的准备怎么样?哪些新理念在本节课表现得淋漓尽致?本节课最成功的教学环节有哪几个?本节课的教育资源把握得怎样?本节课师生、生生情感交流有特色吗?众多的评课意见,你都能认同吗?你最感兴趣的是哪几条?

站在听课老师的角度来思考:“我”最赏识本节课的哪些方面?“我”给本节课写哪些评语?“我”为本节课提出哪些指导性意见?“我”从本节课能学到哪些知识,增长哪些见识,借鉴哪些成功经验?吸取哪些不成功教训?领悟哪些理念?

细细思考,我们以欣赏的眼光去评课,一定会有很多收获。天长日久,我们的教学智慧才会不断提高。

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 篇8

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经常听到这句话。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课堂教学有效的研究也日夜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读完《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教师最需要掌握的问课品课艺术》后,我对有效教学课堂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下面浅谈一下我的一些思考:

本书的脉络非常清晰,分为怎样问课和怎样品课两个篇章,对我帮助很大的是问课这一篇章。所谓问课,就是教师主动征询学生、同行、家长以及自我对课堂教学的感受与意见,并对自我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和和深度加工,以期达到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问课”其实范围可以很广,可问成败;可以是课堂的精彩一瞬,缘何精彩?也可以是遗憾一笔,遗憾何在?“问课”,可问大小,大到问教学方式的转变,小到问一个数字、一个问题的导入处理;“问课”,可深可浅,深到对教学方法的再思考,浅到对一个教学细节的再设计。我想如果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天天问一问,问自己,问学生,问同行,那又何愁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呢?

首先“问自己”。以前我有时候会在课后问:自己今天的课上的是否有效,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还需要改进……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其实不止课后问,还有“课前问”和“课中问”。“课前问”就是教师在课前反复琢磨自己对教材的把握是否准确,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内容是否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预计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什么反应等等。教师要通过课前问要明确教学目标,自己要带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要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上这堂课,要知道如何研究使用教材。“课中问”指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对课堂中发生的出乎意料的问题扪心自问,也没有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学会了“随机应变”,才能适时适地地调整教学难度和节奏,游刃有余地调节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后我们还要学会去“问学生”。问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一些意见,包括学生的学习的效果、学习的困惑、需要老师如何教学的愿望等等。通过“问学生”,我们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是老师检查教学效果最好的信息反馈。因此,我们要学会和学生交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征求学生的建议,这样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做好自己的工作。

平时我们还要“问同行”。要倾听同行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意见,他们的建议便于自己长善救失,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改进教学工作。一个人的想法是单一有限的,大家集体的智慧才是强大的,所以我们要多向同行求教,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每时每刻注意积累,锤炼自己,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综上所述,我觉得问课最重要的就是问学生。如果在课堂上我们能够与学生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学生打成一片,那么学生在课堂上自然爱听,乐听了。如果在课堂前我们能多多了解孩子,针对孩子的心理特征,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寻求适合孩子的方法进行教学。我觉得要想在课堂达到好的效果,老师就必须多问学生。可是我们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孩子,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只有七八岁,他们并不可能对老师的课堂进行多少理性分析及概括总结,但是孩子们对事物的感觉表达的是最本能的,正因为他们的纯真,他们对老师的表现反应会更加的表面与直白,自然也就更真实。而我们老师就是为这些孩子服务的,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问学生,问学生的年龄特征,问学生的心理特征,问学生的课堂表现,问学生的习得效果。

在我们的教学路上“问课”应该是我们的一门“必修课”。通过这本书,我要多听,多问,多学,多想,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去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争取在教学上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