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

2024/10/20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美丽新世界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 篇1

清晨,我从梦中醒来,看到正在躺着的自己,突然回想起自己以前躺在病床上输液的画面。若是这个阳光明媚的大好春天,我却只能躺在病床上,无法做事,无法照顾自己和亲人;被社会养大的我现在却无法为社会做些什么来回馈社会,我会多么的难过。

我又想起我刚刚做的这个梦。梦中我17岁,在读高三。高考要考英语科目,而班上有的同学却在学习德语。我知道他们将来是要去德国留学的。而一旦他们将来毕业留在德国工作,他们的工资收入,他们的国际视野,我今生多半是很难赶上的。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记得高中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题目是《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是英国哲学家,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伯特兰?罗素。他在这篇文章里提到他为什么而活着: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其实,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行业,不同社会地位的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而活着。而有一个群体的声音值得我们一听,他们就是即将行刑的死囚。

我的老师李文宇先生在他出版的书籍《美丽的新世界》中,描述了看守所里的囚犯送别每一位即将行刑的死囚时的凄凉,令人叹惋的画面: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看守所里传来了一阵阵凄惋的囚歌。人民政府对这个时候的死囚都会放宽政策,除了佳肴,还会送上一袋酒。囚犯们围着他们明天即将上路的狱友。一位送过几次死囚的老犯人,端起了酒杯说:来!兄弟,喝了它!来生还是一位好汉!

作者李文宇先生以自己当年坐牢和改过自新的经历为原型,写成了这本《美丽的新世界》,并开始登台演讲讲课,作一位觉醒和励志导师,鼓励人们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

在恩师李文宇先生的影响下,我过去也举办了多场读书会和观影会,分享书籍和电影的同时,用实际行动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追求自己的理想。除了励志,另一方面便是解脱和觉醒。因为解脱,我和父母的关系得以改善,和我在学校任教时我的学生的关系得以改善,并和我的另一半愉快相处。我不再抓取了,不再要求别人怎样了。因为我解脱了。我们就这样简单地相处,多好呀!

然而我却很少当面向我的恩师李文宇先生表达感谢。我没有像我的其他同学一样积极围在老师身边,一起干一件大事,干一件影响中国,甚至影响世界的大事,成就世界的同时,也成就自己。我选择了花更多的时间在家陪伴我的生病的单身妈妈。

这种感情有点像西晋时期的李密在他的《陈情表》中所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我还想起香港歌星陈奕迅在英国金斯顿大学获封荣誉博士学位时,现场唱的那首《天下无双》:若问世界谁无双?定是答你从无双。想说你知整个地球上,无人可使我更想奔向。这句话我送给妈妈。而另外一句:从前没讲这次要说多谢你,我有你给的爱因而完全。这句话要送给我的恩师李文宇先生。

写到这里,不禁眼泪滑落。回到篇头提的问题:人为什么而活着?罗素先生讲的是爱情,而我的回答是人间的情感,和自己的理想。下个月我将会回到广州和深圳,继续开展我的读书会和观影会活动。在走完中国大陆更多的城市,作为将会世界行的幸福家庭这个大家族的一名成员,我的下一站目标:中国台湾。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 篇2

赫胥黎如果生活在现代,一定会发现广告比他设想的未来世界里的睡眠教学更有效率,更无处不在,对人的影响也更大,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睡眠教学只是期望通过在睡梦中不断的播放相同的内容来增加心理暗示,而广告提供的不仅是暗示,还有诱惑,让你集中注意力去接受灌输,这可比在睡眠教学有效率多了。

《美丽新世界》中的社会是一部完美的机器,每个人都是这个机器的零件,维持着机器的运转。人的产生从不受控制的自然孕育变成了流水线作业,成为了标准化生产的一部分。每个人虽然生下来就被分为五个不同的等级,注定要从事某个工作,但每个人都是快乐的。通过各种化学或者生物手段,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工作,庆幸自己属于当前的阶层。这种快乐当然也是标准化生产的一部分,相同阶层的人过着一模一样的生活,享受着同样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有一切可能破坏这种快乐和整齐划一的东西都被毁灭,任何可能激发人的激情、狂乱的东西都被唾弃,从莎士比亚到爱情都是禁止事项,毕竟你已经得到快乐。

这种把人作为机器的愿景从古至今都有,从马克斯。韦伯的工具理性到近现代的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各种实践都有所体现。资本主义最深层次的逻辑就是效率和生产,如果人能够像机器一样,那么生产的效率肯定会更高。人类成为社会动物是自然的选择,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文明等等一切在一开始只是为了维持我们的生存,但当我们开始思考我们为什么而活时,我们才真正的成为人,生存就不再是唯一的目标,我们和动物的区别就在这里,这就是我们的价值理性。

社会是我们生存的保障,也是我们实现价值的平台。每个社会阶段自有它内部的运行逻辑,在当前和之前的阶段我们的社会需要分工、需要贫富差距、需要阶级分层、需要工厂、需要人劳动、需要更有效率的生产、需要消费才能维持整个社会的生存,在社会分工中、在贫富差距中、在劳动中确实会有人感到痛苦,但是这是当前阶段不能避免的,这就是工具理性。工具理性是价值理性的前提,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不需要人们劳动就有足够的物质时,每个人才会有真正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价值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但是认同工具理性存在的必要性,不代表我们认同把人物化。对于什么是足够的物质,我想也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现在的物质生活相比于几十年前已经是极大的进步,更别说几百年前,没有理由相信以现在的消费主义倾向,人类会有满足的那一天。

消费主义和物化是发达工业社会所特有的问题,我们越来越生活在一个以消费定义人的社会,一个以你买了什么来定义你是什么人的社会。在一个生产力富足的社会,物质生产的扩大是靠消费的扩大来维持的',而不是单纯依靠生产力的进步,所以社会展现的消费主义倾向就不足为奇了,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消费主义所带来的人的物化以及价值选择的丧失,让我们实现目的的手段变成了目的本身,简而言之物质生产是我们实现价值的手段,但在消费主义影响下它越来越成为唯一的目的,我们的价值变成了更多的消费。

在行政控制和消费引导下,人们从出生开始就被预定将要消费什么,以及将要从事什么工作。消费平均主义和政治民主一样给了人们看似平等的想象,当我们所有人都消费同样的商品,都有投票权利时,它看起来确实是平等的。

"但这一切都无补于如下事实:个人无力控制有关生死、个人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各种决策的作出。发达工业文明的奴隶是受到抬举的奴隶,但他们毕竟还是奴隶。因为是否是奴隶既不是由服从,也不是由工作难度,而是由人作为一种单纯的工具,人沦为物的状况来决定的。"

《美丽新世界中》的人是物化到极致的人,所有人的一切都是被预定好的,只是为了维持整个社会机器的运转,它确实给人提供了快乐,但是它也没收了所有人选择价值,认识价值的权利,而这种权利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 篇3

“反乌托邦三部曲”第二部,相比于《一九八四》的绝对专制来说,倒不如说美丽新世界是规定的程序下的自由,观念的开放,性的开放,对于多巴胺刺激的毫无节制,每一个人都好像生活在一个绝对理想化的世界里,但又何尝不是愚昧固化后的结局。

当自然本性的表露与珍惜作为一种稀缺的品质,当所有的重视与唯一当作可以被嘲笑的话柄,这个世界的美丽,建立在人们脑海中的虚幻,建立在所谓的空无一物的快乐的蒙蔽。

当人不再以喜欢作为唯一固定关系的原因,当人类变成流水线上生产的`产品,先天性的限定就这么给人分化成三六九等,不会有人拥有跨越自身阶级的机会,也不会有人能够拥有这样一份超然物外的结局。

程式化的生活使得所有的选择变成了一种约定俗成,变成了个体不随从大流的选择就会被这个时代抛弃,明明时代的发展应该是鼓励个性化的多样而不是固定下发展的结局,尽管资本的积累只会让阶级的跨越变成一个更难去解决的问题。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 篇4

近些年,看了很多关于马老师的书,但大多是东拼西畴的那种,只有这一本,我觉得是写的最好的,推荐大家读一读。网上有电子版或在线的。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到淘宝上买一本看看,不管你是否会从事电子商务,这本书对你都会有很好的启发的。

书中的内容非常丰富,关于马云、关于阿里巴巴、关于淘宝、关于支付宝当然还有马云的17个战友都有说不尽的故事,但对于我来说,最想发表的感悟有以下2点。

关于马云

马老师说过,男人成功需要实力、胸怀和眼光。很显然,他就是这样的人。一个不懂计算机、不懂网络的人竟然可以创办并领到一家全中国最强的电子商务公司,这不得不让人惊叹。在看过这本书后,我觉得,马老师能够成就如此非凡的事业不仅是因为他抓住了互联网发展的这个重大机遇,同时也是他个人魅力的集中体现。首先从他的创业动机来看,他创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想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创办一家企业,以便把经验能够教授给别人。其次,他有极强的行动力,认准的事情马上就行动。他曾说过,现在很多年轻人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我想这正是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真实写照。第三,团队精神。从创办中国黄页,到EDI,再到阿里巴巴,马云始终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创业队伍跟随着他。这样的情形不仅说明了马老师极强的个人魅力,同时也说明了在现实社会中,不管是创业还是就业工作也好,要做成事,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才行,只有和别人配合好了,才有可能把一件是做成功。

要写对马老师的感悟,那真的有太多太多,但透过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六脉神剑,就能够很好的洞悉阿里巴巴(包括淘宝、支付宝)是怎样一个公司、马云是怎样一个人。虽然很多的企业都有类似于阿里巴巴六脉神剑的企业文化,但真正能够像阿里巴巴这样把文化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落实到每一天的工作中的却少得可怜。

关于电子商务

在中国谈到电子商务,那就必然要谈到阿里巴巴和淘宝。但如果单从形式上看中国的电子商务似乎也和美国或者其它地方的电子商务一样,就是一个提供为企业与消费者、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在线交易平台。但通过看这本书,我才发现,电子商务、互联网对于中国的意义将远远超越生意的范畴,进而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国人的思想道德层面。从生活中时常听到的诸如"无商不奸"等句子就能看出,中国的生意人长期缺少诚信意识,一个企业的发展也根本不是以客户为导向,而是以利益驱动。在没有一个完善的诚信体系之下要建立让人可信的电子商务模式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这也是中国一直以来缺少良好诚信商业环境所导致的一个必然结果。中国的电子商务现在好处于一个很小的规模,从它所占的居民消费比列中就可见一斑。一方面是我们起步晚了一些,但更重要的还是整个社会对于电子商务的认识不足,对于非面对面交易形式的不信任以及中国整体电子商务配套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所导致的。

但阿里巴巴和淘宝的出现,使得整个电子商务环境在中国有了很大的改善。因为它们不仅培养了中国人网上购物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为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多创新,比如支付宝。支付宝的诞生不仅是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便利的支付方式,更重要的是使人们能够放心地在网上购物.这个第三方的担保支付工具不仅加速了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更加速了中国人对于诚信的理解。

虽然从规模上看,电子商务在中国整体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大,但就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它必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经济形式而长期存在。电子商务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购物方式,也推动了经济增长,对于广大卖家来说,也是实现理想的重要平台。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 篇5

如果可以选择,你愿意在温柔乡里耽于安乐,还是于荆棘丛中觅得自由?一直以来,我未曾将这个命题纳入思考——直到我邂逅了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这本书令我惊艳又心折,于掩卷后仍久难平息。

《美丽新世界》得名于莎翁的剧作《暴风雨》中的台词:“人类有多么美!啊!美丽的新世界,有这样的人在里头!”赫胥黎用这高妙的隐喻为整个“新世界”蒙上了一层晦涩的阴影,毕竟这句台词恰恰充满了讽刺意味——说出这句话的米兰达从小与世隔绝,于是才会在初探人世时便被它迷住,对等待着她的种种无常乱象一无所知。

我曾以为“安乐”是幸福的至佳量度,而《美丽新世界》则用堪称绝妙的构想颠覆了我的观念。赫胥黎笔下的“新世界”如一座虚架在现实世界上空的怪诞浮岛:它物质丰富,科技发达,可身在其中的人却失去个人情感,没有思想自由。人们沉溺在和乐的“温柔乡”里,既无反省之思,又无抗争之实。这个世界看似荒谬之极,却恰令人毛骨悚然——反乌托邦大师的离奇幻境下,影射的是刻骨的真实。

再稳定的社会都有涌动的暗流,而连暗流都不存在的社会,只能是混沌的死水,是病态的麻木。而“美丽”的新世界中,比“死水”更可怕的是被精心设置的“温柔乡”。“新世界”里,基因设计为每一个人塑造了人生轨道,药物麻醉则令他们不偏不倚地将这冰冷路途走到尽头。这个世界里,没有爱情与亲情,婚姻成了匪夷所思的笑谈,生育被唾弃为最污秽可耻之事。人们用合成药物满足各种身心需求,在肤浅庸俗的娱乐活动中令自己获得快感。因为“愚钝”与“不反抗”是写在人民的基因里,于是每个人都达到了字面意义的“安居乐业”。阶级矛盾不复存在,人民沉浸在愉快的蒙昧中,勤勤恳恳地侍奉上层,全心全意地化作社会的“齿轮”。

文中的主人公约翰是个“新世界”的闯入者。作为一个从小意外流落到印第安部落的胎生子,约翰注定是个不为世俗所容的“野蛮人”。他对新世界感到厌恶与恐慌,曾不顾一切地试图击碎它,却在“文明”的铜墙铁壁前败下阵来。他的观念与行为和“新世界”公民格格不入:依恋母亲,信仰上帝,渴望神圣的婚姻和至死不渝的爱情——而这些恰恰是所有“文明人”不解而不齿的。

这样一个新世界里的反叛者,注定要激起两种文明的对撞。当约翰为新世界里的公民赫姆沃尔兹朗诵《罗密欧与朱丽叶》时,他自己动情得几欲落泪,而对方却忍不住爆发出狂笑——因为他实在忍受不了这“猥亵”,“荒唐”,“滑稽”的剧作。最后,约翰“愤愤地合上书,站了起来,像一个从猪猡面前收起珍珠的人,把书锁进了抽屉。”读到这里,我长舒一口气,原来这疯狂的世界中,至少还有一个人执拗地拥抱着被人类背弃的珍宝。惟有此时,我才从约翰身上感到了作为“人”的亲切,这种亲切把我从彻骨的寒意中解救了出来。

然而,这又是一个更令人叹息的隐喻——约翰,一个令我们感到亲切的美好人性的化身,一个力图把大家带出囚牢的勇士,却不过是“新世界”中的“野蛮人”,一个痴愚又滑稽的,供人夸张地惊叹取乐的小丑。眼见让人之所以为“人”的爱与尊严被践踏至斯,我不由得被更刺骨的寒冷浸没。

那么,新世界何以使人面目全非,其根源在于它的价值观。赫胥黎最令我折服的便在此处——他塑造了一种看似荒诞的价值,却饱含讽刺的哲思。如新世界的总统所言:“稳定当然远远不如动乱那么热闹;心满意足也不如跟不幸做殊死斗争那么动人;也不如抗拒引诱,或是抗拒为激情和怀疑所颠倒那么引人入胜。幸福从来就不伟大。”是故,人性中美好的情感与热烈的冲动被视为“不安定的因素”,因而被弱化殆尽。为了维护“安定”,上位者努力屏弃了一切引起人类感情波动的事物,阻止了爱情,亲情,英雄主义,阶级跃升的野心,以及对真理至道的渴求。为了保证社会的高效运作,人们失去了自身多样发展的需要,磨灭了人格里的自由天性。

可是,政府的稳定民心,本质是一种提线木偶式的愚弄。人们的愉悦欢笑,正如傀儡在嘴角上扬。公民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仅仅是服从于上级的,精妙的社会细胞。社会的安定以牺牲个人的人格为代价,科技的腾飞背后埋葬了无数没有灵魂的躯壳。这是一个最高效的社会,每一个齿轮都被物尽其用;这也是一个最粗暴的社会,用最廉价的“设置”来换取虚伪的幸福。

在新世界中,“人”不再有“人”之根本——无人格,无人权,无人性。这般“美丽”的世界,不过是一个文明的弥天大谎;高效运转的社会,正是埋葬了每一个人的灵魂的墓地。最后,世界上最后的“人”,约翰,被不似人的世人迫害致死。从此,我对这个世界彻底绝望。

我以为,社会首先由人所构成,而人格的差异决定了社会必定充满矛盾与纷争。人性本没有善恶之分,一切的因素构成完整的人格。而人格被割裂后的人终究是残损的,缺憾的,只是没有灵魂的躯壳。那么,由万亿具躯壳搭建起的“美丽新世界”,究竟为谁而建呢?

我不禁想追问,社会发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在我不成熟的思考中,这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走出蒙昧,得以拥有健全的人格与自由的思想,有追求自己的幸福的机会与可能。然而人性决定了社会从来不会趋于稳定,人们在贪婪与无私,懒惰与进取,狭隘与高尚间博弈,堪堪让社会维持着千疮百孔的平衡。可即便是这样钢丝般的稳定,也是伟大的。它是泥沼中开出的不完美的花,小心翼翼地,顽强坚韧地,展露着人类对美好的希冀与向往。

真正的幸福绝对不是一场大梦。它可以不瑰丽,不迷人,也许只是荆棘丛中一朵脆弱的花——却极真实,极生动,极鲜活。

“我不需要舒服。我需要上帝,需要诗,需要真正的危险,需要自由,需要善,需要罪恶。”约翰对总统说,“我现在就要求受苦受难的权利。”

这才是人间。

在人间,每个人的灵魂都是独立的。人们也许终身无法接受对方的思想,在彼此的信仰冲突中内耗。人们仇恨,宽恕,战争,和解,在激烈碰撞中延续人类文明,从战场的灰烬中向死而生。

在人间,自由是烙印在灵魂中的终极信仰。人们带着不完美的身躯降世,却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他们做自己的主宰,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为自己的错误承担,为自己的努力荣耀。他们不做任何人的傀儡,为自己所执所信征战一生。

在人间,幸福可以艰难而伟大。不美丽的世界里,人们没有唆麻,没有感官电影,没有能麻痹自己的甜蜜幻觉,没有让自己热爱苦难的条件设置——可那么多的人,依然拥抱着棱角遍布的世界,在荆棘丛生的路途上流着血蹒跚前行,时而仰头,得见天光。

这是荆棘遍布的丛林,这正是人间。

如果可以,我愿意选择落入“荆棘丛”。是的,我要求幸福的权利,我要求自由的权利,我要求受苦受难的权利——我要求生而为人的权利。

毕竟,这世界不尽美丽,可我爱她。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 篇6

长久的无言,其实是面对这种看似想象可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又不得不去思考这何尝不是一种时代发展的印证,基因工程的发展加上试管婴儿的进步,似乎使得从受精卵的改造直至成长过程的培养变成想要所谓优生优育的结局。

取消随机变化的可能性,降低个体分化的多样性,每个人都想着同样一件事情,期待同样的惊奇际遇,似乎使得世界再也没有那么多的可能性,不过是所谓的决策主宰者的一声令下,就可以决定很多人的结局。

看到最后就只有后怕和绝望,没办法去诉说究竟怎样才能够改变几乎是命定的一种结局,大概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保持自我思考的独立性。

保持个人成长,个人决断,不轻易被外界的声音影响到自身真正的情绪,尽管是一个很难的事情,但我们总要努力保有个体的存在性。

而不是,每周仰望苏摩的配给来获得所谓快乐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