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

2024/10/20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教师暑期读书心得(精选12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 篇1

为鼓励教师们学会利用暑期多读书、读好书,帮助老师养成乐于读书、善于读书的习惯,本报推出首届“全国教师暑期阅读随笔大赛”。此次活动将通过征集优秀读书感悟和阅读心得的方式,旨在推动教师形成“以阅读的方式欢度暑假”的理念,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帮助教师在阅读中提高自己、丰富人生。平日忙碌着教学工作,我们也许无暇读书,那么就用暑假进行一次快意的充电吧。捧起一本好书,在清新的早晨,或慵懒的午后,心无旁骛地走进书香的'世界,假期会因读书而平添色彩,生活因读书变得更有意义。说说感动您的教育名著,写写您认为堪称经典的人文图书,寄给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您既参加了我们举办的征文大赛,也与全国1000多万教师分享了阅读的快乐和思想的力量。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湖田镇“读书、治学、育人”工程,强化“专业阅读就是最好的备课”教学理念,丰富教师暑假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确保教师过一个快乐、有意义的暑假,我校决定于7月5日——8月25日期间组织时期读书沙龙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沐淡淡书香,度温馨假日”

二、活动形式:个人阅读与集中论坛相结合

三、具体安排及要求:

1、所有一线教学人员必须全部参与到该活动中来,并根据中心学校统一规定书目,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进行阅读,并将自己所选书目以邮件的形式发至yyhppwan@xx,截止时间为7月6日上午12:00之前。

2、阅读过程中,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的同时,写出阅读心得,字数在5000字以上,学校将在开学后第一周组织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读书笔记不允许使用电子稿,不得打印,统一用稿纸手写,严禁下载抄袭。8月25日前上交学校教务处。

3、根据中心学校统一安排,暑假期间我校将组织二次专题读书论坛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次:7月26日上午8:00,在学校会议室进行,参加人员有:宋丽君、张学娟、苗清秀、张宝、郑金菊、董波、李海梅、赵辉、于恒、刘霖妍、岳微、李丽、张娟、王环、李燕、朱旭,每人发言时间不少于10分钟,尽量做到脱稿发言。

第二次:8月25日上午8:00,在学校实验室进行,全体一线教学人员全部参加。采取随机抽阄的形式确定发言人员,发言时间不少于10分钟。

4、为确保论坛活动的实效,原则上不允许请假,如有特殊情况无法参加,至少提前一天找校长请假。

5、学校将根据教师论坛、读书笔记情况对教师假期读书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将结果作为第三批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教师评选的重要依据。

1.《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已学习的教师不需再读了。)

2.《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

3.《当代德育新理论从书(情感德育论等8本)》 朱小蔓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4.《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5. 《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1980年版

6. 《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 四川少儿出版社1998年版

7.“四书五经”等国学精粹

二、选读书目

1《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教育部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2.《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肖川著 岳麓书社

3.《教育的55个细节》 (美)克拉克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4.《与名师为友》 人民教育编辑部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5.《我的教育理想》 朱永新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坚守讲台》 商友敬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我的教育苦旅/大夏书系》 高万祥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新课程课堂行为的变化》 傅道春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9.《反思教育习惯》 闫玉双等主编 同心出版社

10.《创造力危机:中国教育现状反思》 上官子木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1.《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 肖川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2.《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 张万祥 万玮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3.《不跪着教书》 吴非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4.《世界上最受欢迎的9种教育方法》 刘畅著 海潮出版社

15.《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小学)》 王晓春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6.《做一个书生校长》 程红兵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仅23岁的苏静老师,在青岛市新教师比武课中,她轻取一等奖第一名,展示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独特素养与潜在能力。探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校读书时,苏静老师连任了五年文学社社长,同时担任青岛市中学生记者团团长。中师二年级时,参加了山东大学古代艺术专业的全国高等自学考试,并且对古典诗词创作、古代建筑艺术、甲骨文、音乐学等古代文化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年参加12科考试,都是一次性通过,而且门门成绩优秀。在大学专科学校一年级就读时,苏静老师成为惟一的双专学历生。

看着他们辉煌的过去,不禁觉得自己如此渺小,但这不是最终的目的。优秀的他们取得成功后仍在努力,那么渺小的我怎么还有唉声叹气的时间呢。那么从现在开始积跬步、积小流吧。

好书确实是一味心灵良药,它会教会我们,面对生存、发展的问题,面对人生的困难挑战,将帮助我们仰头挺胸走出心灵困境。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能写出精美、感人、意义深刻的文章来。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 篇2

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从书本中获取知识,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民主教育的内涵,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

更加积极向上。

一、时刻警醒自我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对学困生负责。帮助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

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 篇3

心境不好时,即便是一件小事,也容易引发你的雷霆之怒,但作为班主任,面对班级学生的恶作剧,我们必须克制自己的情绪,忍耐、再忍耐。

恼怒是所有情绪中最不好控制的负面情绪。作为班主任,这种情绪的破坏性更大,常常会激化师生矛盾。某些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不佳,往往不是由于他们业务水平不够,教育能力不强,方法不济,而是由于他们对自己的言行举止缺乏了解与自控所致。诸如愤怒、冲动、暴躁、因循守旧等不良情绪严重干扰了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极易形成师生对立情结,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障碍。作为班主任,应自觉抵制种种不利因素的刺激和干扰,使自己的情感冲动和言行举止限定在合理范围之内,并能通过自我疏导,从矛盾、冲突和窘境中解脱出来,理智制怒,以宽容和耐心唤起学生心中的自律。

本文中学生余长盛身上的毛病虽多,但钓鱼事件却凸显了一个学生对班主任的拳拳真爱。如果班主任不是理智地克制怒气,了解了事情的`真相,而是怒火中烧地厉声呵斥,不仅误解了学生的一片真情,更会给学生留下永久的内心伤痛。增加后进生转化的难度。

能够控制自己不乱发脾气的老师,就是一个能自由运用教育艺术的大家。不怒才会有机智,才会有艺术。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 篇4

暑假期间学校布置了一份作业让每位教师看一本书,并写下读书体会。对于我来说现在难得会捧起一本书来看,也许是因为在这个现实的生活环境让人变的越来越浮躁,静下心来看一本书往往变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假期正好久别的女儿回到了身边,于是想到了看一本对儿童教学的书,能吸取一些教育经验的同时也能完成了任务。于是在网上搜索,看到一本叫《卡尔威特的教育》推荐的人比较多,所以找来这本书,以下就是一些读这本书的体会。

书中讲述的是老卡尔.威特位乡村牧师,他把出生时别人认为低能的孩子教育为天才的教育过程。这位乡村牧师与别人有着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小卡尔出生时是个被认为有些痴呆的婴儿,但他八九岁就能自由运用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6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了《但丁》一书,并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他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而是全赖于他父亲的教育方法,他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这本书,这本书中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学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卡尔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这本书在问世了三个世纪后,依然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我自己也正尝试按照老卡尔的教育理念去教育我的女儿,虽然现在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书中教育的成果,但有些内容确实讲得十分有理。

书中的第九章《什么样的教育才不会损害孩子》让我感触最深,一直以来怎样教育孩子和教育学生,让我很困惑。我们固然很爱我们的学生和孩子,但也不能因为爱就放纵他们,也不能以严格为借口就过于苛刻的对待他们,这个度很难把握。书中的这个章节写了老卡尔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和尺度的把握。老卡尔的严格完全取决于道理。他说:纵容只会使一个很好的孩子变成一块不可雕琢的朽木。他将儿子在花园舞剑时不小心将一束花砍倒后如何处理这件事,而他又是如何引导的过程在书中写得详详细细。老卡尔的做法让每一位读者钦佩。如今,很多父母,老师把对孩子的严格教育理解为专制,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变成暴君,把孩子变成唯命是从的懦夫。他们以为孩子不听话就应该以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这种做法的后果不但不能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反而使孩子对父母、老师甚至对于所有人产生怨恨,使性格与人格产生扭曲。

边读这本书边对照自己教育学生的过程和方法,感受颇深。夏曦尊说:教育不是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觉得教育学生,教育自己的孩子就应给像老卡尔教育孩子那样,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给孩子最博大的爱,用智慧和知识以及正确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第九章中描述的老卡尔并不是一味的严厉,让我感受更多的是严而不厉,爱而不溺的教育方法,而严与爱不同尺度的把握。在假期带女儿的这段时间里自己就有这样的感受。

刚把女儿从丈母娘家接回来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让我感到责任很重大重,女儿跟自己已经快3年没有生活在一起了,很多时候在想自己亏欠女儿的太多了。长辈的教育跟父母的教育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担心女儿现在是不是已经有了很多坏习惯。因此在开始的几天自己都非常严格的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要求女儿的行为,几天以后我感觉到女儿都不敢正眼面对自己,跟我讲话的时候都不敢用眼睛看我。而接下来正遇上春节的几天我就妥协了,什么事情都放任着她,结果所有的问题又开始暴露起来了,变的娇气任性一不开心就嚎啕大哭,大人们都要围着她转由着她就开心了。在春节过后我开始尝试自己独立跟女儿相处,跟老婆商量要渐渐的培养她自己的独立性,她自己能完成的事都要她自己独立完成,该严厉的时候就严厉,该表扬的时候表扬,渐渐的感觉在很多时候她自己也愿意接受这一切,也变得更加懂事了。

当我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时,对怎样从爱出发去教育孩子,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孩子是不同的,只要身为教师的我们用心去感受,并付出真心地关心和爱护,用自身去影响他们,这才是教育和爱的本质所在!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 篇5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 篇6

看完《做有智慧的教师》一书,感受很深。这本书是7位教师精神家园的缩影,林晓,黄有华,吕淑彩,蔡春龙,陈斌,叶隽,林友深,7位优秀的教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告诉我不仅要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而且要学会思考、钻研,只有在叙写、反思和追问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的生命质量才能得到提升。这本书让我懂得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智慧型的教师,下面谈谈我的感受。

智慧型教师应该是充满爱心的

因为有了爱,教师的心中才总有一种温暖的感觉,生活才变得那么迷人。因为学生感受着爱,懂得了爱,他们才会懂得尊重、懂得回报。书中林晓老师作为一校之长,年轻有为仍不忘坚持领军博客写作。以幽默的语言书写跟孩子、跟学生之间的故事。从她的字里行间,我仿佛活生生的看到了那个将自主权交给孩子们的“懒老师”、“懒妈妈”,那个布置作业时让孩子们的感叹词“好多”变“多好”的数学老师,那个利用活学活用的契机搞定捣蛋天王的聪明副校,也看到了一位时刻思考如何当好“官”的校长的心路历程。林晓老师的优秀,让我想到不管春夏秋冬,作为班主任的我每天都要坚持微笑着面对学生,陪同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锻炼。因为优秀就在身边,爱每天都在。

智慧型教师应该是不断总结发现的

书中的黄有华老师作为一名师,始终在不断的反思中创造着新的天地。博客上除了记载一些数学教学,关于学困生、问题学生等文章也有很多。《请你静静地听我说》一文,深有感触,因为它也说出了很多教师的心声。在我们课堂上,也是常常发生看到类似的情况:对于一个问题,已有学生做出正确的回答,可再请另一位学生回答时,这个学生依然我行我素说出不完整的答案,或者,与其他人在旁若无人地讨论着自己的答案......这种种乱糟糟不和谐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不会倾听,缺乏良好的倾听的素养。如何改进?黄老师说,这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并学会指导学生学会专注地倾听、理解地倾听、欣赏地倾听,并且,需要从很小就开始抓起,从进入课堂第一秒时就要求养成“细细地听,慢慢地说”的好习惯。教师要不断总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触及其灵魂,挖掘其潜能,充分调动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最佳教育效益。

智慧型教师的知识建构应是多元的,广泛的

教师是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的引导者,因此拥有多元的、广泛知识的教师是成为智慧型教师的前提。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

智慧型教师是编剧是导演

设计教学活动就是在编写剧本。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广博和专精的知识,更需要机敏、豁达的智慧,要用智慧的心灵去点燃学生智慧的头脑。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要了解、分析学生的知识背景、心里状态、学习愿望等。把握教育好学生的科学方法和艺术,特别是在转变后进生和问题学生方面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和能力。除此之外,智慧型教师要有教学智慧。有较高的教学机智,有较强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游刃有余。不但在学生的质疑问难中对答自如,而且在学生的批评建议中从容不迫,显示出高度的教学智慧。例如,在课堂上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就体现出教师的大智慧。

智慧型教师是不断学习的

教师除了接受教育机构正规的知识、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外,更要靠个人长期不懈的自我精神修养。当今的.世界日新月异,各种知识和信息扑面而来。人类登上月球的事已不再新奇,因为人类的脚步已经登上和将要登上我们周围的许多星体;“克隆羊”的话题已被我们从茶余饭后的谈资中抹去。瞬息万变,绚丽多姿的世界要求我们继续学习,抓紧时间学习,去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思想,新的教法,不断地补充新的血液,使自己充满青春的活力。枯竭的源泉。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不要忘记自己走过的路,因为它是你最珍贵的财富,只有记住这些路,才能走好以后的路。”这本《做有智慧的教师》就是教育实践与智慧的宝贵财富,是教育人生道路上的一块厚重的铺路石。拥有智慧也不在一朝一夕,但是,我相信:只要心怀梦想,不懈追求,每天进步一点点,积少成多,就能不断提高教育艺术,逐渐成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 篇7

内容简介: 本书有一百条给老师的建议,内容充实,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书中的一百条建议,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是本教育经典书。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一直以来,都因为工作忙而疏于静下心来读书,总借口没时间而不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可前不久,一本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却让我有如获至宝、如遇知音之感。

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来,中国的教育专家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为《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此书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它并不枯燥,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对于在一线任教的老师们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这样的一本书,应该让所有一线教师人手一册。

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现

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我真是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

书中还特别重视德育教育,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足够的尊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在大师眼里,德育教育绝对不是空洞的说教和口号式的响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细节,是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应当教会儿童去爱,而不是教他们去谈论爱,应当教会儿童体验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们寻找词句去诉说并不存在的感情??”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缺了些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在书中,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来令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感受颇深,启发非浅。

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语言能力差,就会耽误许多时间。

一、教师语言的纯洁性

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二、教师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晴,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三、教师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领域,都需伴有取得沟

通教育对象心灵最佳效益的语言;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贮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用得妥贴。这就要研究学校教育活动每一领域的语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学语言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经验,要研究不同教育对象的语言特点,要研究不同学科教学语言的特点,还要研究其他行业可借鉴的语言。在研究中,勤于采集大量语言材料,善于分析综合语言材料,还应持之以恒对某一语言现象进行跟踪积累、研究,并对教学语言的效益进行评估。

教师的语言修炼是无止境的,一个成功的教师,重要的标志是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能力除了发音准确表述清楚明白外,就是怎么样表述的更生动形象,幽默睿智,恰到好处.我想,这是一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自终要研究和雕琢的

做最好的教师 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教师》内容简介及目录

内容简介:

《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凝聚了李镇西老师25年来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的精华,他把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和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

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写到:“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李镇西老师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李老师以他对教育工作的执着和独特的人格魅力震撼了每一位读者。

《做最好的老师》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释了李镇西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其中有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变语文教学为语文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中学教育的核心”“把班主任的权威转化为学生的集权威”“让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班级管理要以‘法治’取代'人治'”“解放班主任和班主任的自我解放”“童心是师爱之源”“变应试

语文为生活语文”“德育观念的十大碰撞”“教育呼吸民主、科学、个性”“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民主是教育的灵魂”??其“爱心、民主”教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实践让广大教师感动、哲服,“未来班”的模式演绎着教师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情怀,令人向往,很多身处“迷茫”中的教师表示从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王明芳

“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近来拜读李镇西老师教育专著《做最好的老师》使我真正全方面了解他多年的教育心得及理念。这本书对我的`教育意义很大,李老师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首先,我十分敬佩李老师高尚的人格。虽然他如今已成大名鼎鼎的教育专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他至今仍战斗在教育第一线,一直站在讲台上,一直都和学生保持零距离!由此我想到自已,刚从大学毕业时,我也曾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教育事业,并为之骄傲自豪地奋斗了上十二年,可是随着工作的调动我由大学来到中学,我遇到了从教多年来最大的困惑,教育的对象一下变成了中学生,我原来的那套方法似乎全不灵了,学生不理解我的苦心,通常只需讲一遍的问题我要重复很多遍,他们还是会犯同样的错,作业也常有拖欠不交现象,课堂纪律也时常是让人头痛??我一度十分怀念以前的日子,那些学生多勤奋啊,根本不让我操心欠作业、违反课堂纪律方面的事。现在无论我怎么努力,那些后进生的成绩还是提高不了??,我有时累得直叹气,很怀疑自已的价值和能力;可是李老师却把做最好的老师当做自已毕生的追求。可见当老师最重要的还是心态问题,心态调整好了,很多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说到心态问题,我们来看看李镇西老师是怎么衡量自已的教学工作,他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做更好的老师”,因为他从不拿自已和那些教育专家比,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用心去处理每件事,力争每天都做得更好,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李镇西老师认为教育中的“爱心”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 篇8

对于走向教育工作者的我,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是很重要的,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对于教育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当我接触了这本书后,心中发出深深的感叹:

魏书生老师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异乎寻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献身这一崇高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知识,有意识地,不断地渗透到学生中去,从而使他的教改远远超出了语文教改的范畴。那么,他又是如何改变他们、转化他们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么特色呢?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耐心的职业,没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学生有时候做错了事情,老师可能会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但是有些时候,学生一错再错,老师的脾气也没有那么好商量了,毕竟,老师也是一个平常人,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尽管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绪,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学生这么多,而学生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心中的怒气就难以平息了。

而魏书生老师就做到了避免发脾气,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他也不是厉声恶语。尽管有时要发脾气,但也都在他选的一位控制自己发怒的学生提醒下压下去了,他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发火和极大的耐心与学生进沟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会做好的”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他是老师的助手。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师的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书中的“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强烈的震撼了我。他的教改确确实实地在育人。

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这一“地下工程”,知识之树也就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魏书生老师那深邃的哲学气质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让人仰视,让人望尘莫及,但这并不妨碍我认真地去做,学着他去做,让自己在未来的教育工作方面做得更出色。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 篇9

内容简介: 本书有一百条给老师的建议,内容充实,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书中的一百条建议,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是本教育经典书。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一直以来,都因为工作忙而疏于静下心来读书,总借口没时间而不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可前不久,一本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却让我有如获至宝、如遇知音之感。

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来,中国的教育专家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为《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此书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它并不枯燥,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对于在一线任教的老师们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这样的一本书,应该让所有一线教师人手一册。

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现

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我真是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

书中还特别重视德育教育,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足够的尊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在大师眼里,德育教育绝对不是空洞的说教和口号式的响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细节,是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应当教会儿童去爱,而不是教他们去谈论爱,应当教会儿童体验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们寻找词句去诉说并不存在的感情??”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缺了些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在书中,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来令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感受颇深,启发非浅。

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语言能力差,就会耽误许多时间。

一、教师语言的纯洁性

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二、教师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晴,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三、教师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领域,都需伴有取得沟

通教育对象心灵最佳效益的语言;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贮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用得妥贴。这就要研究学校教育活动每一领域的语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学语言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经验,要研究不同教育对象的语言特点,要研究不同学科教学语言的特点,还要研究其他行业可借鉴的语言。在研究中,勤于采集大量语言材料,善于分析综合语言材料,还应持之以恒对某一语言现象进行跟踪积累、研究,并对教学语言的效益进行评估。

教师的语言修炼是无止境的,一个成功的教师,重要的标志是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能力除了发音准确表述清楚明白外,就是怎么样表述的更生动形象,幽默睿智,恰到好处.我想,这是一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自终要研究和雕琢的

做最好的教师 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教师》内容简介及目录

内容简介:

《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凝聚了李镇西老师25年来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的精华,他把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和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

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写到:“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李镇西老师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李老师以他对教育工作的执着和独特的人格魅力震撼了每一位读者。

《做最好的老师》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释了李镇西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其中有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变语文教学为语文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中学教育的核心”“把班主任的权威转化为学生的集权威”“让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班级管理要以‘法治’取代'人治'”“解放班主任和班主任的自我解放”“童心是师爱之源”“变应试

语文为生活语文”“德育观念的十大碰撞”“教育呼吸民主、科学、个性”“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民主是教育的灵魂”??其“爱心、民主”教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实践让广大教师感动、哲服,“未来班”的模式演绎着教师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情怀,令人向往,很多身处“迷茫”中的教师表示从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王明芳

“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近来拜读李镇西老师教育专著《做最好的老师》使我真正全方面了解他多年的教育心得及理念。这本书对我的教育意义很大,李老师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首先,我十分敬佩李老师高尚的人格。虽然他如今已成大名鼎鼎的教育专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他至今仍战斗在教育第一线,一直站在讲台上,一直都和学生保持零距离!由此我想到自已,刚从大学毕业时,我也曾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教育事业,并为之骄傲自豪地奋斗了上十二年,可是随着工作的调动我由大学来到中学,我遇到了从教多年来最大的困惑,教育的对象一下变成了中学生,我原来的那套方法似乎全不灵了,学生不理解我的苦心,通常只需讲一遍的问题我要重复很多遍,他们还是会犯同样的错,作业也常有拖欠不交现象,课堂纪律也时常是让人头痛??我一度十分怀念以前的日子,那些学生多勤奋啊,根本不让我操心欠作业、违反课堂纪律方面的事。现在无论我怎么努力,那些后进生的成绩还是提高不了??,我有时累得直叹气,很怀疑自已的价值和能力;可是李老师却把做最好的老师当做自已毕生的追求。可见当老师最重要的还是心态问题,心态调整好了,很多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说到心态问题,我们来看看李镇西老师是怎么衡量自已的教学工作,他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做更好的老师”,因为他从不拿自已和那些教育专家比,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用心去处理每件事,力争每天都做得更好,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李镇西老师认为教育中的“爱心”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 篇10

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孙云晓先生也一再强调培养习惯在孩子养成教育中的重要性,“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把他引到破产的地步。”的确,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甚至决定学生的未来命运。最近响应学校要求,认真拜读了孙云晓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养成教育的理论、内容、途径及方法,还例举了一些具体的事例向我们说明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真是让我受益匪浅。我们所教育的学生正好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却又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足够的自控力,特别是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做人和做事,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与学生接触最多也是影响最大的班主任,身上就肩负着更多的使命,那么作为班主任到底如何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呢?结合孙云晓先生的文章,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作为班主任要正确面对学生的不良习惯

在孙云晓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的报告会上,现场有家长提出,自己的孩子坏习惯“屡教不改”,这个缺点怎么办?而孙云晓的回答很有意思,说“这是‘特点’而不是‘缺点’。这是儿童的特点。而儿童教育就是要反复。”可见学生身上存在一些不良习惯是很正常的事情。作为班主任,我们当然都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服从班级管理,其实学生自身也不想犯错误,他们也渴望能够不断进步,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之所以犯错就是存在一些“特点”,而这些“特点”是可以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双方合力来加以改正的,着名新闻工作者杨澜就说过这样意味深长的话:年轻,有资本犯错误。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认清这一点的话,在我们的教育中就会减少很多负面情绪,多一些理智的思考,从而避免犯难以挽回的错误,与学生关系也更为和谐些,也更有利于我们学生和自身健康人格的培养。

第二,细节决定成败,要从细微处入手

哲学上强调量变引起质变,要求我们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而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孙云晓认为,对孩子好习惯要明确规范,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要清清楚楚。然后就是坚持,好的习惯只有坚持,才能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一件事坚持21天就会初步养成。而坚持90天后,就是一个成熟稳固的习惯。”孙云晓这段话给我们教育很好的启示,其实我们学校每天都在身体力行着,那就是注重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制约作用,他明确规范学生哪些可以去做,哪些不可以去做,就是所谓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我们班主任要做的就是不断从细微处引导和监督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然后逐渐由“有为”到“无为”,逐渐幻化成学生的内在自觉。譬如,光线良好的时候,不开教师用灯,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早读,晚自习,上课及时赶到,教育学生形成严格的作息习惯;即使在公共场合也不要乱扔垃圾,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就让我们从一点一滴、从细微处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吧!

第三,班主任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孙云晓也在文章中强调:真正的教育都是潜移默化的。教师自觉地捡起一块垃圾、擦干净讲台、摆好教具等等,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模仿老师的行为-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比班主任三令五申地说教要强得多。还比如我们要求学生早读课6:45之前必须要过来,那么作为班主任就必须在这时间之前过来,要不然我们凭什么要求学生也守时呢?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是班主任要处处以身作则,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教育无处不在,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各自现有教育资源,结合各种教学活动,把“做人、做事”的正确习惯的培养融入平常的教学活动中,以正确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样的班级管理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第四,持之以恒,贵在坚持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万丈高楼平地起,这需要我们班主任不仅仅要细心,还需要足够的恒心和耐心。班主任要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认清这一点,我们才能平和地应对这个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师生双方合力解决,学生同时也要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一定会有成效的。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与孙云晓先生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对于父母和老师来说,你给了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未来。”我们和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有个幸福的未来,但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个人的力量,一个小时就能解决的问题,他需要家庭、社会、学校三方合力,从小抓起、从细抓起、从现在抓起,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康的人格,从而向着美的方向生长!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 篇11

内容简介: 本书有一百条给老师的建议,内容充实,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书中的一百条建议,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是本教育经典书。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一直以来,都因为工作忙而疏于静下心来读书,总借口没时间而不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可前不久,一本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却让我有如获至宝、如遇知音之感。

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来,中国的教育专家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为《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此书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它并不枯燥,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对于在一线任教的老师们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这样的一本书,应该让所有一线教师人手一册。

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现

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我真是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

书中还特别重视德育教育,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足够的尊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在大师眼里,德育教育绝对不是空洞的说教和口号式的响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细节,是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应当教会儿童去爱,而不是教他们去谈论爱,应当教会儿童体验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们寻找词句去诉说并不存在的感情??”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缺了些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在书中,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来令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感受颇深,启发非浅。

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语言能力差,就会耽误许多时间。

一、教师语言的纯洁性

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二、教师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晴,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三、教师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领域,都需伴有取得沟

通教育对象心灵最佳效益的语言;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贮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用得妥贴。这就要研究学校教育活动每一领域的语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学语言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经验,要研究不同教育对象的语言特点,要研究不同学科教学语言的特点,还要研究其他行业可借鉴的语言。在研究中,勤于采集大量语言材料,善于分析综合语言材料,还应持之以恒对某一语言现象进行跟踪积累、研究,并对教学语言的效益进行评估。

教师的语言修炼是无止境的,一个成功的教师,重要的标志是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能力除了发音准确表述清楚明白外,就是怎么样表述的更生动形象,幽默睿智,恰到好处.我想,这是一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自终要研究和雕琢的

做最好的教师 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教师》内容简介及目录

内容简介:

《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凝聚了李镇西老师25年来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的精华,他把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和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

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写到:“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李镇西老师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李老师以他对教育工作的执着和独特的人格魅力震撼了每一位读者。

《做最好的老师》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释了李镇西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其中有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变语文教学为语文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中学教育的核心”“把班主任的权威转化为学生的集权威”“让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班级管理要以‘法治’取代'人治'”“解放班主任和班主任的自我解放”“童心是师爱之源”“变应试

语文为生活语文”“德育观念的十大碰撞”“教育呼吸民主、科学、个性”“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民主是教育的灵魂”??其“爱心、民主”教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实践让广大教师感动、哲服,“未来班”的模式演绎着教师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情怀,令人向往,很多身处“迷茫”中的教师表示从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王明芳

“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近来拜读李镇西老师教育专著《做最好的老师》使我真正全方面了解他多年的教育心得及理念。这本书对我的教育意义很大,李老师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首先,我十分敬佩李老师高尚的人格。虽然他如今已成大名鼎鼎的教育专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他至今仍战斗在教育第一线,一直站在讲台上,一直都和学生保持零距离!由此我想到自已,刚从大学毕业时,我也曾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教育事业,并为之骄傲自豪地奋斗了上十二年,可是随着工作的调动我由大学来到中学,我遇到了从教多年来最大的困惑,教育的对象一下变成了中学生,我原来的那套方法似乎全不灵了,学生不理解我的苦心,通常只需讲一遍的问题我要重复很多遍,他们还是会犯同样的错,作业也常有拖欠不交现象,课堂纪律也时常是让人头痛??我一度十分怀念以前的日子,那些学生多勤奋啊,根本不让我操心欠作业、违反课堂纪律方面的事。现在无论我怎么努力,那些后进生的成绩还是提高不了??,我有时累得直叹气,很怀疑自已的价值和能力;可是李老师却把做最好的老师当做自已毕生的追求。可见当老师最重要的还是心态问题,心态调整好了,很多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说到心态问题,我们来看看李镇西老师是怎么衡量自已的教学工作,他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做更好的老师”,因为他从不拿自已和那些教育专家比,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用心去处理每件事,力争每天都做得更好,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李镇西老师认为教育中的“爱心”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 篇12

拜读了特级教师黄爱华的文章,观摩了数十节精彩而又妙趣横生的课堂教学,使我深受感染和启发。黄爱华老师在教学上孜孜不倦地思考与实践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1、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按照《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四个方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这几个方面的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数学教学应该以发展为核心,学生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从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相信每一个人都不难发现这一点。

2、尊重学生,与学生“和”、“平”相处。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学生又是一个个存在个性差异的活动对象。由于学生在情感态度、兴趣爱好、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课堂教学中的“差参不齐”,但我们绝不能就凭此而人为地把学生分为好学生与差学生,只是发展的进程有快有慢罢了。黄爱华老师在尊重学生的问题上,把握好了两个字:“和”、与“平”。“和”指的是“和谐融洽的气氛,“平”指的是“地位平等的交往”。

教学的过程教师不应该是一位“独裁主义者”,应该是一位致力于帮助学生、涉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拥有先进教育理念、善于合作的“良师益友”。在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他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表扬与鼓励、蹲下身子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合作;我们也经常听到“再想想看,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一定行”、“你得想法真得太伟大了,坚持下去前程似锦”等许多沁人心田的话语。所有这些无不反映出黄爱华老师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学理念也为人处事的原则。

二、追求卓越的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已成为广大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共识。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无意于法则,而自合于法则”“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完美体现。黄爱华老师的教学艺术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求“实”。

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自己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教学。“没有教学的合规律性和合个性,就没有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演性和审美性。只有教学的合规律性和合个性的统一,教学才成为引人注目、令人为之倾倒的艺术品,教师才能成为受人钦佩的教学艺术家。”

求“活”。

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方法或技巧来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益。教学艺术是在科学地再现的.求“实”中,师生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活”化,以达到科学再现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

求“美”。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意识与情趣,使他们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得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

求“趣”。

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这门课,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们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求“新”。

在学习别人教学艺术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新与发展,显现自己鲜明的个性。创造是一切艺术的特质,没有创造也就无所谓艺术。这些创造,或表现为对常规的、传统的教学形式的突破而代之以各种革新;或表现为对课堂结构的新颖而独到的设计;或表现为对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塑造;或表现为对教学内容的科学选取与艺术的加工。

求“效”。

学生在艺术的课堂教学中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取得了非一般的教学效益。

写到这里,我似乎又有了一种更深的体会:与其说黄爱华老师是一位名师,倒不如说黄爱华老师是一本书,一本只有认真思考、认真实践后才能读懂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