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致加西亚的信》的读后感

2024/10/17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致加西亚的信》的读后感(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致加西亚的信》的读后感 篇1

读完了《致加西亚的信》,我被主人公罗文的精神感动了,故事很简单,100多年前,罗文中尉作为信使,忠于职守与承诺,经历各种困难最后把信安全送给加西亚,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他在送信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敬业、忠诚、勤奋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思考。

主人公罗文接到任务后,没有多问,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地去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作为一名公司员工,忠诚敬业才是我们应该具有的良好心态,更是一种人生态度。我们应该积极的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对事情认真对事业忠诚。积极主动的去做,对工作怀有一颗责任心,这也是我一直坚持的。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责任、有义务、责无旁贷地去做好每一项工作,而不是推诿、抱怨。

《致加西亚的信》里有一句话:“如果你为一个人工作,以上帝的名义,为他干。如果他付给你薪水,让你得以温饱,为他工作—称赞他、感谢他、支持他的立场,和他所代表的机构站在一起”,忠诚敬业的人才会更上进,面对困难,不是退缩,而是想方设法把工作干好,不计个人得失完成领导安排的每一项工作。还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只有工作,才能让自己精神焕发,在工作中不断地思考,工作是件快乐的事,工作与快乐绝对密不可分”,现在我们公司采用钉钉考勤,拍照签到。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拍照,拍照中的笑容指数,让我感觉到我每天都很快乐。快乐的投入到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工作提升能力,可以通过工作获得经验,更可以通过工作获得快乐。你对于工作投入的热情越大,信心就越大,工作的效率也就越大。当拥有工作热情时,上班就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工作就变成了一种乐趣。如果我们能像作者所说的'那样,带着热情工作,我们就不会觉得乏味枯燥。

或许生活会不尽人意,或许事业会常有挫折,但我会以罗文精神为榜样,会深刻反思该如何激励自己,如何改变心态去迎接新的挑战,会对自己有信心,会对工作有责任心和上进心,会相信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出色的完成每一项任务。

《致加西亚的信》的读后感 篇2

《致加西亚的信》,书中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美西战争期间,美国总统急需求得在古巴丛林中反抗西班牙bd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的合作。然而,没有人确切地明白加西亚到底在哪里。有人对总统说:"或许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于是,总统把罗文中尉找来,把致加西亚的信交给他。尽管罗文也不明白加西亚在什么地方,但他接过这封信,什么也没有说就出发了。3个星期之后,他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历尽波折,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勇气最后找到了加西亚。

我认真通读完全书后,心想一个朴素的故事之所以能在100年来以不一样的方式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书籍之一,并且在2000年被美国<<哈奇森年签>>和<<出版商周刊>>评选为有史以来世界最畅销图书第6名,正是因为本书所推崇的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思想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个国家又一个国家。

敬业、忠诚、勤奋精神其实都是现实工作中的一种态度问题。记有一位著名管理学者总结出过这样一个公式:一个人的工作成效=工作态度*工作潜力,它是这样解解释的:在这个公式中工作潜力是恒大于零的,因为公司既然招聘了你,那说明你的潜力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至于工作态度有用心、消极、负面之分,我们在这个公式中分别把它定义成不一样的值,用心的态度为大于零,消极为等于零,负面的态度为小于零。把这些值套进上述公式,是不是发现其时工作的态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成效有多大。

如果我们把工作成效引申为你为所工作的公司、事业、或国家产生的效益,那么态度决定一切的例子就比比皆是,例:宋朝的秦桧,他能做到宰相,你能说他没有潜力吗?但它的工作态度表此刻对忠臣打击报复,对皇帝阴奉阳违,阿谀奉承,不正是对正常工作的一种负面态度,导致国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再说近一点,就拿林彪来讲,解放前,他无论在长征途中,还是在抗日时期或是解放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对待革命事业的用心态度和本人的潜力是丝毫不容怀疑,所以也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但解放后,由于工作态度发生了变化,不再用心对待以前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却沉迷于权力斗争,最后不仅仅本人落了个机毁人亡的结局而且给国家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恶劣的国际影响。

态度决定一切,如果工作态度不端正,就会工作推诿塞责,划地自封,以至于自我就总是在那个水平上来回波动,不自我省思,而以种种借口来遮掩自我缺乏职责心。整天抱怨说什么社会不公平了,埋怨自我没有找到好工作之类的。其实在埋怨和抱怨的同时,为什么不能坐下来仔细地想想,为什么这些"不幸"会落在自我身上呢?这又回到了"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上了,我觉得人生真正的不幸就是那些对自我不负责,工作态度不端正的人,个性是那些有才华的人,因为自我有才华,所以觉得自我就就应被重用,被别人所注视,不愿意从小事做起。只有才华,没有职责心,缺乏敬业精神,又有什么用呢,在现实世界里,到处看到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为什么他们有才华但又是穷人呢?就是因为他们缺乏敬业精神,不愿意多干活,不愿意从小事做起,年轻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种种的指导,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不要过多地去问为什么,而是全心全意地去完成自我的任务。

罗文以他敬业、忠诚、勤奋的工作态度,影响并推动了一项事业的发展,罗文般的工作态度就应作为每个人自身的工作标准,对于工作任务不计得失、不怕困难、用心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地工作,高效地完成任务,将这种态度渗透于每一项任务当中。

请大家记住:态度决定一切!

《致加西亚的信》的读后感 篇3

有些书短到令人吃惊的程度,而它所发挥的作用却并不小。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雷的《致加西亚的信》,就是这样一本书。

什么东西使这本书充满了魅力呢一看之下,情节简单到了极点:19世纪美西战争中,美方有一封具有战略好处的书信,急需送到古巴盟军将领加西亚的手中,但是加西亚正在丛林作战,没人明白他在什么地方。此时,挺身而出的一名军人——罗文,不讲任何条件,历尽艰险,徒步三周后,走过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

我想这本书之所以能畅销不衰,风靡世界,正是它倡导了这种理念:对工作的忠诚与信念。此刻有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对于自己目前的工作都不满意,所谓的"这山望着那山高",总觉得别人的工作比自己好,而等自己真的失去目前的工作时,才发觉自己原先的工作有多好。我想每一个职业都有它自身的优缺点,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别,而且一份付出一份收获,收获总是和付出成正比的,我为什么说"收获"而没用"收入"因为"收入"仅仅是"收获"当中的一部分,正如书中所说:"不要为薪水而工作,因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虽然是最直接的一种,但也是最短视的……应对微薄的薪水,你应当懂得,雇主支付给你的工作报酬固然是金钱,但你在工作中给予自己的报酬,乃是珍贵的经验,良好的训练,才能的表现和品格的建立。这些东西与金钱相比,其价值要高出千万倍。"这段话对我的心灵有很大的触动,在当今这个快餐时代,人们越来越急功近利,而忽视了一份工作对于人内在品质和素养的深远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当然罗文的优秀是不言而喻的,而麦金莱的举重若轻,瓦格纳的知人善任,格瓦西奥,里奥等人的团结协作以及双方的共同价值目标,也同样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这些优秀的'品质和精神都是一个企业,一个领导,一个员工必不可少的。

读过一本好书,精神得到了一次升华,愿我们将《把信送给加西亚》所体现的精神落实到我们的本职工作中,原则做事,本色做人。

《致加西亚的信》的读后感 篇4

薄薄的一本小册子,满纸都是忠诚与勤奋。

虽然这封致加西亚的信是如何送达的,作者并未明说,但其中的象征意味早已不言而喻。忠诚不仅能带来个人的荣耀,也能推动民族与国家的繁荣。

作为高中学生,谈及职场还为时尚早,但若把日常的学习比成工作,把职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对应,在体会到理趣的同时,也会受益匪浅。

“每一件事都值得去做”。经过将近九年的学习,我愈来愈感受到这句话的重要。虽然成绩尚可,但也不止一次地怀揣着这样的心理把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置若罔闻,事后想想,自己做的只是一件蠢事。有时会对眼前近乎做烂的习题感到厌烦,不愿提笔,转头***死钻研艰深的难题,然而这样做的后果不外乎是产生一种惯性,带到考试中,自然是负多胜少。所以,耐着性子把已学的知识点真正理解透彻,而不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地片面追求难度和深度,做好每一件事方能踏踏实实地走下去。

“全心全意,尽心尽责”。对待工作如此,对待学习如此,对待生活亦如此。在学习中我常常有种体会,对知识的掌握不能完全运用题海战术,也就是说,做题不在多,而在精。安安静静、专心致志地做一两道典型题,胜过急急忙忙、潦潦草草地做几大本。而在生活中,对待老师的嘱咐、同学的求助、自我的承诺,莫不需要这样专注的精神,一旦能全力以赴地去做每一件事,在别人眼中就会是一个可靠、值得信赖的人,在自己心里也会是一个快乐、坚强、无愧的形象。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你是否专注于眼下的事,将决定你的未来。

“满怀感恩之情”。一个心怀感恩的人,会更快乐,也会拥有更多的机会。感恩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当心情失落的时候,我会想一想曾经教导过我的老师,他们无不影响着我的成长,并对我寄以希望,所以无论前路多困难,只要老师的叮咛还萦绕在耳畔,我的脚步就永远不会停歇。那感恩的动力强劲且持久,它支持着我翻山越岭、劈荆斩棘。感谢能让自身变得更谦和、更高尚,多道几声感谢,不仅温暖了彼此的心灵,也在无形中为自己创造了许多机会。

有人说在这样一个讲求新意和变化的时代,忠诚、勤奋这些古老的品质已经过时,但看看这本薄薄的小书,虽然写于一百多年之前,依旧在今日畅销,这是对优秀品质的最有力的佐证。现在的学生被许多新兴的物质分散了注意,忘记继承这些永不过时的品质,然而现实却教会了他们怨天尤人。其实,作者想要我们明白的,不过是积极主动地面对工作、面对学习、面对生活。只要拥有了积极的心态,一切优良的品质也会随之而来,忧愁烦恼自然会被解决,人生自然会向着成功和圆满发展。

作者在最后发问:“谁将把信送给加西亚?”不妨就回答:“我去!

《致加西亚的信》的读后感 篇5

读了《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后,我感触良多。在发展日新月异的这天,在工作中,生活里,形形色色的人充斥其间。有的固步自封,吊儿郎当;有的玩世不恭,对所在单位报以嘲讽;有的自己懈怠,自甘堕落。这些人的最终结果只有一个:一事无成。记得当年读《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时候,很为罗文这个年轻人惋惜,当然当时的惋惜有些嘲笑的滋味,认为这个人这样做真是不值,认为为一封信竟然冒着生命危险,跋涉于枪林弹雨之中,这天想起来真为自己可悲,自己是多么的世俗和偏见。罗文送的不仅仅仅是一封信,而是美利坚的命运,整个民族的期望,对罗文的壮举,忠诚,职责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也叹为观止了。读了《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后,使我更加坚定了信心,要努力以勤奋对待工作。

有许多年轻人刚从大学毕业分配到单位,但是他们的工作也许不是自己所需要的,所想象得到的,也许不太称心和满意,他们就会感觉象牙塔的梦想一下破灭了,于是在工作就丧失了信心,丧失了热情,工作也是能躲就躲,能应付就应付。另外,总是把眼光放在薪水的多少上,没有长远的眼光和打算。工作是为了薪酬,这种观念看起来好像目的明确,其实是十分弱视的,它会让我们丧失发展的方向,断送自己的期望和未来。我们就应把工作看作是一种经验的积累,看成一种学习的途径,就应珍视工作给我们带来的价值。也许社会给我们的薪酬是微薄的,但是,如果我们都以一种用心的心态去对待,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那么,最终我们收获的就不再仅仅是微薄的工资,因为我们更明白,社会和单位给予我们永远是有数的金钱,而我们赋予自己的将是受益无穷的"黄金"。

另外,加强自己管理,自己激励,同样也是敬业精神的一种表现。我们不论是领导是在身边,还是不在身边,都能一如既往勤奋的工作,都能严格要求自己。我们明白,任何成功都不可能是凭空得来的,而是经过长期奋斗才能得到的。成功者和平庸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成功者善于自己管理,自己激励,而平庸者只会简单的做领导交给的工作。透过加强自己管理,自己激励,它能够把我们变成一个用心主动,勇于负责的人,才能使我们到达光辉的顶点。

《致加西亚的信》的读后感 篇6

这本书在公共桌子上估计有一年了,由于每个部门各一本,因此并没有得到重视,偶尔看到有人翻一下,说句没意思也就放下了。亮黄色的封面,即使随意摆放着也很显眼。直到前几天发现读书里有这本书,萌生了看一下的念头。

封面最上端印着:全球销量超过8亿册,一本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管理书,一本风靡全球企业、机关的培训经典。概述的十分精准–敬业忠诚勤奋、管理、培训、经典。

读完后更加确定,这确实是以宣扬“敬业”为主线的“引导类”书籍,引导员工如何做好工作,印象深刻的就是要有“责任、诚实、理解、不抱怨、热忱、尽责”这些品格(我想,似乎人性中正面的、积极的词汇都可以吧。)

作者通过罗文送信给加西亚的故事,引发了文中观点的思考,过程中列举了众多知名、不知名人物,大大小小的事例,阐释观点的正确性,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纯粹文字之外的趣味性。

读着读着确实觉得说的很在理,有点感同身受。又有点疑惑,这明明是19世纪的`文字,现今看来,依然这么有道理,或许是译者与时俱进,或者是我三观较正喽,哈哈~

生活中,社会上,工作里,不乏书中讲到的反面:责任心缺失、马虎应付、抱怨、得过且过,似乎就在身边,在耳旁,传染、成风、蔓延……

站在企业机关领导的角度,要求员工具备如上品质,去创造无限大价值;站在员工立场上,拥有上述品质,获得领导上级他人青睐和提升。似乎条件和结果清晰明确,但总让人觉得哪里不对劲,缺少了什么,令人怀疑这种“口号式”说法,是否真能实现,换个角度想想,某种程度上有点处在理想化之中,摒弃了其他外在因素。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培训经典,其中鼓励至上。

总之,单就员工素质的要求,表达的清晰明了,将看似简单又相通的品质,通过多种词汇阐述,读来十分流畅。种种,不论是否认同,拥有美好的品质总是为人处事之道!

《致加西亚的信》的读后感 篇7

这个暑假,我阅读的书,名为《致加西亚的信》。

100年来,《致加西亚的信》一书以不同的方式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书籍之一。20xx年被美国《哈奇森年鉴》和《出版尚周刊》评选为有史以来世界最畅销图书第六名。《致加西亚的信》所推崇的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思想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一个国家又一个国家。

《致加西亚的`信》一书作者为美国的阿尔伯特——哈伯特。这是一位敬业的作者,一有了思路,便会放弃睡觉来写书。

这次我阅读了这本书,总结了一个道理——“相信自己,决不退缩!”。其中主要内容是说美国正在与西班牙交战,总统先生急切地希望得到有关情报。他认识到美国军队必须和古巴起义军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胜利。他需要掌握西班牙军队在岛上的部署情况,包括士气、军官尤其是高级军官的性格、古巴的地形、一年四季的路况,等等一些情况。总统的当务之急就是找到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最终,上校罗文担当了这个关系祖国生命的艰巨任务。他穿过敌人的岗哨、布满蛇的岛屿以及种种的困难,凭着自己的那份坚定的信心终于找到了加西亚将军,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做事态度,似乎已经变成一些人的常态;除非苦口婆心、威逼利诱地叫别人帮忙,或者,除非奇迹出现,上帝派一名助手给他,没有人能把事情办成。这种被动的行为,这种道德的愚行,这种行令的脆弱,实在令人忧虑,它有可能把这个社会带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危险境界!

《致加西亚的信》的读后感 篇8

该书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美西战争期间,美国麦金莱总统急需求得与在古巴丛林中反抗西班牙bd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的合作。然而,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加西亚到底在哪里。阿瑟?瓦格纳上校对总统说:“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于是,总统把罗文中尉找来,把致加西亚的信交给他。尽管罗文也不知道加西亚在什么地方,但他接过这封信,什么也没有说就出发了。3个星期之后,他历尽波折,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勇气终于找到了加西亚将军。

读完《致加西亚的信》使我受益非浅,虽然书中所写的都是100多年前发生的事情,但好像就发生在今天,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感到要成就事业,做好工作,必须有很多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这是事业的需要,同样也是个人的需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活中需要的不是问题,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案,就像阿尔伯特?哈伯德讲的态度决定一切。有人满足于平庸的现状,也有人自强不息。你正在走向成功是因为你下定决心要成功。你可以选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方式,也可以选择努力拼搏、发愤图强的生活方式。关键是要做出决定,然后采取行动,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如果你已经对成功充满信心,那么我相信,你就是一个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现在不少有“才华与能力”的人,整天抱怨社会不公平。不知当他们在抱怨的同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些“不幸”会找上身来?我觉得人生真正的不幸就是那些对自己、对社会不负责,工作态度不端正的人,有些人觉得自己很有能力,应该被重视,被重用,不愿意从小事做起,碰到困难绕着走,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种缺乏忠诚的敬业精神的人,是不会把信送到的,同样也是不会做好工作并享受美好生活。联想到档案的编研工作,我看到很多关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文章,不少文章长篇大论,在档案编研的意义和作用上拔得挺高,但在操作层面上,则空洞无物,时髦词汇罗列,人云亦云。这也反映了现实生后中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一种浮躁现象,档案编研工作需要的是踏踏实实的忠诚与敬业的精神,需要的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状态,编研项目一经立项,就要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全心全意地去完成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任务。

罗文中尉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忠于职守、履行承诺、敬业、主动的品质,这种主动性与忠诚,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将永远值得人们学习与标榜。这本书之所以能畅销不衰,风靡世界,正是它倡导了这种对工作的忠诚与敬业的理念,我希望自己和我的同事们都能成为把信及时送到的人,特别是在应对世界性金融危机中,我们要为经济社会建设送好档案服务这封信。

在解读这部畅销书的时候,我们还应注意其中的另一个侧面,即麦金莱总统对军事情报局局长阿瑟?瓦格纳上校的绝对信任,以及阿瑟?瓦格纳上校对罗文中尉的了解和绝对信任。这就足以解释罗文中尉为什么能够毫不迟疑地接受并且不讲任何条件地去完成这个极其艰巨的任务的原因了。因此,我们在阅读中,既不能单纯地站在“领导”的角度,一味地指责干部如何的“推委、消极”,而是要想着如何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罗文中尉的.“敬业、忠诚、勤奋,尤其是主动性”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靠后天培养,靠良好的用人氛围;也不能单纯地站在干部的角度,只是议论、抱怨,而是要时时牢记自己为档案事业,是不是尽职尽责了。

领导与员工的关系,就是鱼与水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相互依赖,相互滋润的关系。如果真正地树立了这种客观、辨证、科学的干群关系,那么每一个领导,都可能成为在关键时刻能够充分相信自己的员工,而没有丝毫的忧郁与怀疑的“麦金莱”,每一个员工也完全可能变成敬业、忠诚、勤奋,主动的“罗文”。

我理解这本书不只是一首英雄的赞歌,更是一本励志佳作。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环境,每个人都要在自己所处的工作和生活轨迹中努力地、主动地做好自己的事。作为领导,要学会如何慧眼识人,如何廉洁、公正、宽容;作为员工,要学会如何磨练自己的意志,克服困难,使自己尽量具有罗文式的敬业、忠诚、勤奋和主动性。所以《致加西亚的信》不单单是员工的励志宝典,也是领导识才用人的醒目教材,这是《致加西亚的信》的精髓所在,这是我们应该提倡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义所在。如果我们都能从这个角度去解读《致加西亚的信》,我们的社会将会因此变得更和谐、富足;我们的档案事业将会因此发展得更好、更快;我们的生活将会因此变得更加幸福、美好。

《致加西亚的信》的读后感 篇9

有这样一本小书,她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也没有高谈阔论的人生理想,然而却一度风靡全球《致加西亚的信》。尽管这本书并不长,但它所体现出来的忠诚、守信、执着、敬业的精神,却深深地感动了我。

书中的情节很简单。19世纪美西战争中,美方有一封具有战略意义的书信,急需送到古巴盟军将领加西亚的手中,可是加西亚正在丛林作战,没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此时,挺身而出的一名军人罗文3个星期之后,他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历尽波折,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勇气终于找到了加西亚。

当我阅读完《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陷入深深的思索中: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呼唤诚信,对我来说,工作要力争做到敬业、忠诚、服从,守信,这也是我的人生目标。

找罗文千呼万唤,学罗文呼唤万千。罗文的成功告诉我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并不是他的'杰出才能,而是在于他优良的品质--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罗文的事迹通过《致加西亚的信》传遍全世界,成为一种忠于职守,一种承诺,一种敬业、服从和荣誉的象征。

看完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年轻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仅仅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指导,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

感谢学校为我们推荐了这样一部十分富有灵感的读物。它让我通过这部作品获取一种进取心,获得一种动力,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饱满。有了这种精神的鼓励,我将立足岗位,忠于职守,勤奋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和祖国的繁荣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致加西亚的信》的读后感 篇10

薄薄的一本小册子,满纸都是忠诚与勤奋。

虽然这封致加西亚的信是如何送达的,作者并未明说,但其中的象征意味早已不言而喻。忠诚不仅能带来个人的荣耀,也能推动民族与国家的繁荣。

作为高中学生,谈及职场还为时尚早,但若把日常的学习比成工作,把职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对应,在体会到理趣的同时,也会受益匪浅。

“每一件事都值得去做”。经过将近九年的学习,我愈来愈感受到这句话的重要。虽然成绩尚可,但也不止一次地怀揣着这样的心理把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置若罔闻,事后想想,自己做的只是一件蠢事。有时会对眼前近乎做烂的习题感到厌烦,不愿提笔,转头***死钻研艰深的难题,然而这样做的后果不外乎是产生一种惯性,带到考试中,自然是负多胜少。所以,耐着性子把已学的知识点真正理解透彻,而不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地片面追求难度和深度,做好每一件事方能踏踏实实地走下去。

“全心全意,尽心尽责”。对待工作如此,对待学习如此,对待生活亦如此。在学习中我常常有种体会,对知识的掌握不能完全运用题海战术,也就是说,做题不在多,而在精。安安静静、专心致志地做一两道典型题,胜过急急忙忙、潦潦草草地做几大本。而在生活中,对待老师的嘱咐、同学的求助、自我的承诺,莫不需要这样专注的精神,一旦能全力以赴地去做每一件事,在别人眼中就会是一个可靠、值得信赖的人,在自己心里也会是一个快乐、坚强、无愧的形象。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你是否专注于眼下的事,将决定你的未来。

“满怀感恩之情”。一个心怀感恩的人,会更快乐,也会拥有更多的机会。感恩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当心情失落的时候,我会想一想曾经教导过我的老师,他们无不影响着我的成长,并对我寄以希望,所以无论前路多困难,只要老师的叮咛还萦绕在耳畔,我的脚步就永远不会停歇。那感恩的动力强劲且持久,它支持着我翻山越岭、劈荆斩棘。感谢能让自身变得更谦和、更高尚,多道几声感谢,不仅温暖了彼此的心灵,也在无形中为自己创造了许多机会。

有人说在这样一个讲求新意和变化的时代,忠诚、勤奋这些古老的品质已经过时,但看看这本薄薄的小书,虽然写于一百多年之前,依旧在今日畅销,这是对优秀品质的最有力的佐证。现在的学生被许多新兴的物质分散了注意,忘记继承这些永不过时的品质,然而现实却教会了他们怨天尤人。其实,作者想要我们明白的,不过是积极主动地面对工作、面对学习、面对生活。只要拥有了积极的心态,一切优良的品质也会随之而来,忧愁烦恼自然会被解决,人生自然会向着成功和圆满发展。

作者在最后发问:“谁将把信送给加西亚?”不妨就回答:“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