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 篇1
作为教师应认识到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学生的主动参与需要教师创设相应的条件,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努力使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具有一种较大的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中,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潜力得到开发,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树立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指引学生参与方向
一定的教育行为总是受一定的教育思想影响和支配的。要真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教师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师生通过教与学的活动所要实现的学生行为的变化,是师生共同活动的指向,它对整个教学过程有导向、激励、评价和调控的功能。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树立现代化的教学观
a、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有自己个性、爱好的活生生的人,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
b、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虽然存在差异但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好与差,他们需要的是关心和指导。
c、要相信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d、教学过程是一种活动,学生在其中是真正的主人。
2、目标激励是在教学开始或教学某一阶段的开始,明确学习的具体目标,激发学生学习需要,以便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教学目标设计必须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整体地、有层次地确定准确、具体、全面、适度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分层参与,共同提高。
(二)激发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让各层次学生主动探究新知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愉快”因此,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小学教学本身存在着一些有趣的规律和现象,这正是数学的魅力。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因素,设计出让学生置身于其中的教学程序,从而在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师的激发下,都会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探求新知的活动中去。
(三)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学习
人类学习过程归根结底是自己的内部活动,学生也是这样,旁人是无法代替的。所以,参与是学生心理的需要,是认知发展的需要,也是主动探索知识,成为二十一世纪创新人才的需要。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由于英语知识本身具有复杂性,又相对的枯燥无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特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好奇心,激发主动参与的兴趣,把学生引入所提问题的情境中,使他们跃跃欲试。问题的设计要做到既能激发积极性,又能起到教学活动指挥棒作用,每个问题都应该明了、确切,能启迪智慧,发现规律,学会知识,体现出教师引路,学生探索。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要求学生们在2—6人组成的'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通过充分的课堂交往,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尤其是对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全体学生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某一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一方面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3、精选课堂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实践证明,盲目的过多练习是不科学的,它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反而,由于大量机械性的练习题目,学生的思维会变得呆滞,加上那么多的作业,挤掉了他们那么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休息时间,阻碍了他们思维的正常发展,使他们在学习上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编练习题,并有计划地让学生练习,力求精而少,练在点子上,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主动学生。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地思考、探索、实践总结。
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 篇2
有幸参与本次研讨学习,观看了五位老师不同的课堂展示,我能感受到她们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她们敢于大胆尝试,做先行者,这种精神和魄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理解,展示了单元整体教学课例,可谓各有所长。教研室王万军主任亲临指导,清晰明了又直中要害的点拨,让人思路更明朗,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次教研进行总结。
一、对于用的认识更清晰了。
王主任提到,要树立三种意识:课程意识、文体意识、运用意识。我认为课程意识和文体意识都是语用的基础。语用在教学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一个地位。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就需要我们去继续揣摩,是否是语用的直观体现。老师应将理解的重心聚焦到语言的表达形式上,不能仅是理解和知道。运用才是最好的理解。当然,语言文字的“运用”不能离开“理解”这个基础,“理解”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真正形成。所以,阅读过程是理解和运用相互融合的共生过程。
二、对《感受乡村生活》课例重构的看法
张彩虹老师所授《感受乡村生活》,能寻求《乡下人家》和《麦哨》的共同点,这一点是值得我去学习的,老师善于把握学材,能有效将其整合,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但老师这节的不足也是在此,未将文本挖透、挖深,找对真正对学生有用、有效的教学点,原本的授课让人听来仍是过于繁琐,训练点不够突出,领悟表达方面也只是将其中写作顺序、修辞手法提了出来。重构后的教学设计就做到了注重领悟表达,让学生关注“场面描写”这个点,进而引导学生去感受场面描写中的语言美,最后能使学生对乡下、对田园风光有更清晰的感受,也会更深刻地体会到乡村生活的美好;通过再次引领朗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表达的特点并学着运用,顺其自然不刻意。这样学生既理解了文本的内涵,又学会了运用作者的表达,能够一举两得。“语用”点清晰,又不单独分离于文本。
三、自己该如何实施教学
首先,我要做到的是:具备解读课标、解读教材、解读学情的能力;其次,要树立大语文观,时刻谨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不要教课文,而是要教语文。意识非常重要;最后,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要去教方法。我所理解的语用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是领悟到作者的表达后,将作者的表达方式(用语言的方式)运用到自身。因此,拿起课文,我就要去关注到教学的语言训练点。相信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的“风景”。“风景”各不相同,必须做到“一课一得”。具备以上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要多去尝试,敢于打破陈旧模式,摒弃低效课堂。尽管开始实践阶段很吃力,尽管会经历很多失败,但一想到单元整体教学势在必行,要想将教语文这条路走下去,就必须在一次次实践和思索中让自己的教学尽快走上光明大道。
也许这条路上布满荆棘,但足够的理论是披荆斩棘的一大法宝。老师要去读《学会阅读》,去读《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等书籍,去学习名师课堂,去接触教育专著,丰富理论素养,沉淀自己。带着扎实的理论基础上路,相信我们会走得更稳、更远!
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 篇3
草长莺飞,花团锦簇,又是一年好时节。每每这个时节,完事万物都生机勃勃。事物如此,人也不例外。我们也想汲取精华,茁壮成长。正好,春风吹过,送来了上级领导的关怀,他们组织了这次“参与式”教学教师培训,让我们应了当下的需要,吸收了那么多的知识,我非常欣慰与感动。
这次培训,首先,让我体会很深的是:对人际交往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观。以前,总认为学生或是自己只要很安静地看书写作业,就是一种完美的平衡境界。但是,学了“小组参与工作”以及“提问”之后,我认识到了,人是社会的人,要融于社会,并与之结合,才会过得更加充实圆满。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紧记“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以学习者为中心,让他们尽情地体会到融于小组,合作探讨的乐趣。提问时也会多提开放式问题,尊重他们,谋求他们的个性发展。
此外,学习游戏与学习活动的学习,无疑是我对人际交往认识的催化剂。都说:人生如戏,我们偶尔也可以放纵自己,游戏人生。试想,老师们在游戏中都追寻到了童年的那一份快乐与活泼,那么,孩子更应在游戏中,释放他们本身的天真与可爱。因此,在往后的教学中,我会合理利用学习游戏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从而,我也把收获的笑声,通过一个笑话,一句幽默……传递给周围的人,让自己和学生更多的在人际交往中,找寻生活的真正涵义!
其次,这次培训,真让人觉得是紧跟时代步伐,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了。特别是学了“创造性写作”之后,感觉更加强烈,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流行时尚也需要创新,写作同样需要创新等,一切都在创新中求发展,变是不变的真理!
最后,通过这次培训,我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名言警句的哲理性。如:计划不如变化;存在的就是最好的;当你用它时,它就最好……
总之,这次培训,收获多多。它促使我们迈上正确的教学之路。也好为学生正确的导航,让他们现在或是将来都成为社会的主人,完成自己壮美的人生!
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 篇4
通过培训,我自己认为参与式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小组工作、实物教学、提问和学习活动、学习游戏,就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我着重对小组工作进行了尝试,下面就小组工作方面谈谈我自己的体会:小组工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我几乎在每堂课中都尝试着采用,因为我认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有利于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尤其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那么,如何提高小组工作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一、合理分组
在分组的问题上,我认为应采取异质分组,当然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可根据学生和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也可根据固定座位来分、自由组合等,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但也有各自的不足,应考虑男女生的搭配,学生能力强弱的搭配,尽量减小小组间的差异,便于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每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每小组的成员基本固定,但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需要将小组成员临时组合。
二、合理分工
小组成员要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安排好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明确各自要做些什么,怎样做。经过一段时间后角色要轮换,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给予时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小组工作前让学生通过读书、自己观察、分析、思考,对所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给足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就有反复阅读的机会,有认真思考的机会,有深入探究问题的机会。这一过程完成之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成员交流自主学习所得,谈出各自疑惑之处。随后进行合作阅读,合作探究,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万一还有不明之处,通过合作学习后的全班交流,教师的讲评,问题自然会得到进一步的解决,这样合作学习才不会出现“搭便车”现象,使所讨论的问题更深一些。在出示讨论题后,留给学生看题审题的空间,让学生理解题意,诱导学生联想、猜想,唤起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还要特别关心后进生,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同答错了,也要耐心引导,给予鼓励和帮助。
四、积极参与
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由于教师及时加入学生讨论,会使学生讨论学习的热情高涨,真正使合作学习的效用发挥出来。
只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的进行小组工作,使其不断充实,成为我们教学的常态,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地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学习、多探索,提高小组工作的有效性。
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 篇5
20XX年7月,我很荣幸参加了融水县教育局举办的“参与式”教学培训。通过“参与式”教学培训我们得知:学生如果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气氛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体会,会逐渐成为具有大胆创新、个性丰富的人。因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学校要提倡“微笑教育”,教师要用自己的神韵、语调等表达对学生的爱,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如何设计参与式活动过程呢?一般来说有三个环节: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总结反思。
一、提出问题,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一个环节。
提出问题与创设情境相结合是参与式学习中设计活动环节的首选方式。第一个环节设计成功了,后面的学习就顺利多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二、探究问题,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二个环节。
探究问题与讨论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环节、提升学习境界的常用方法。
三、总结反思,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三个环节。
总结反思与开放性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强化创造性动机的极好方式。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探究过程是开放的,学习思维是创造性的。没有唯一的答案,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不断的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总结反思,就会不断的强化学习动机,不断的发现新的知识,教师和学生共同获得发展。从课堂上,我发现,总结反思和开放性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学习活动、强化创造性动机的好方式。
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 篇6
通过一段时间的对参与式教学理论的学习体会,对参与式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就自己的一点点认识总结出来。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和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素质教育倡导的学习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更加深入人心。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试制度也开始建立。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从前有很大不同。参与式教学的整个过程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发展为中心展开的,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习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虽然设计了活动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但学习的“答案”却是开放的,是由参与者的自由行为、自主精神与合作态度等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它是发散的,多元的,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创造价值。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如果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气氛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体会,会逐渐成为具有大胆创新﹑个性丰富的人。因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学校要提倡“微笑教育”,教师要用自己的神韵、语调等表达对学生的爱,创新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中,我们力求采用多种方式表扬鼓励学生,和他们一起讨论,共同学习,走进孩子们的世界,让孩子们在宽松,民主﹑愉悦的氛围中参与教学。
自主探究是实施“主题式”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既是教学的基础,又是主体能力培养的过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亲自动脑﹑思维,亲自动手实践,动口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摆脱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零零碎碎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的应试教学。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和成功与否的显著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以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前提的。在几乎所有的“参与式”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式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刷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声,四人一小组,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过去了,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刻停下来,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学生仍然关注的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里没有分工,因而没有真正合作。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被抹杀了,所以教师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计划。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老师要求小组汇报时,也应首先将自己的口头禅“哪个学生愿意说一说”变成“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小组讨论的时候,老师是引导者,要深入到小组讨论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参与式教学的设计方法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问题的设计
参与式教学活动是有目的的、有组织的活动,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引导活动,围绕解决问题组织开展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出问题,如何陈述问题,是一个关系到能否激活学生的潜力,能否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否顺利开展学习活动,能否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问题。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有关如何设计问题的实例:
对策1:把抽象问题情境化,把复杂问题形象化,是教学问题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对策2:由一个次要问题引出几个主要问题,也是教学问题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对策3:设计悬念式教学问题,强化学生探究问题的注意力。设计一个悬念式教学问题,会强化学生探究问题的注意力,会使学生产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也是教学问题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二、活动环节的设计
问题的设计是参与式学习的灵魂,问题设计好了,就会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就会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就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果好的问题有好的活动过程作为载体,那就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可以把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到极致。
如何设计参与式活动过程呢?一般来说有三个环节: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总结反思。
提出问题,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提出问题与创设情境相结合是参与式学习中设计活动环节的首选方式。第一个环节设计成功了,后面的学习就顺利多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讲述在旅游活动中的见闻,写一篇描述自己见闻的文章时,老师把参与者按居住地分成“都市组”、“县城组”、“乡镇组”、“村庄组”等几个小组,每组分别以蓝、绿、黄、红四册三角形导游旗为标志,开始“手拉手”旅游活动,各个组互相介绍导游家乡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风俗民情、主要特产、历史名人、神化传奇等,并做好记录,共同商讨,稍加修改,以第一人称连缀成一篇文章。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学习语文的畏难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语文学习的任务。
探究问题,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探究问题与讨论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环节、提升学习境界的常用方法。如,一位体育老师给学生上投掷课时,给操场里画了四个同心圆,一个比一个大,教师让学生沿着最大的圆一个跟着一个站了一圈,给每个同学发一张报纸,同学们拿到报纸后,面向圆心站好,听哨声后,想办法使劲把报纸投掷到小圆心里去,看谁投的远。学生们有的把报纸折成方块,有些揉成了团,有的捏一下,有的使劲用脚踩一下,比较看那种方法掷的远,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最佳的投掷要领,这样使学生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获得了发展。
总结反思,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总结反思与开放性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强化创造性动机的极好方式。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探究过程是开放的,学习思维是创造性的。没有唯一的答案,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不断的探究问题,不断的总结反思,不断的强化学习动机,不断的发现新的知识,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共同获得发展。从课堂上,我们发现,总结反思和开放性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学习活动、强化创造性动机的好方式。
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 篇7
通过一段时间的对参与式教学理论的学习,并将之与我的教学相结合,对参与式教学我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把这些知识实施于课堂教学。现在我就自己的教学体会略述出来。
一、关于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开发。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更快、更好地成长呢?这就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利用好周围的资源,有些资源就摆在眼前,但我们却视而不见,一般情况下,教材资源我们都能有效的`利用了,而且本资源的开发较少些,生本资源的开发需要建立在充分相信学生的基础之上,放手让学生来"为我们服务"。做到学生是主体,老师是课题。极力做到自主探究。
二、关于自主探究
怎样才能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呢?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萌发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即充分尊重学生、支持、鼓励、肯定、欣赏学生在课堂上一切为探求知识而作的言、行及稚嫩的结论,使学生始终处在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下参与探究学习。
其次不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直接递给学生,而应带领他们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些过程中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并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使他们具有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第三是给学生相关材料,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自主地探索知识,主动地感知、理解、抽象和概括知识,让知识真正内化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第四是在教学中分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良好的情绪酝酿,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舞台。
最后,要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中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历练,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提升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关于自我反思
通过学习,我更加意识到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当然,反思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自我笔记反思法,评课、说课反思法,问题研究反思法等等,教学反思是教师积累经验的有效手段,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可见,反思对于一名教师的成长有多么重要,反思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当然这也跟学习理论知识有关,只有反思发出了问题,在书中,身边的老师身上找出解决的办法,实践到课堂中,再与课程标准对照,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如引循环,才能把自己的教学提高到更好的层次。
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 篇8
有幸参与本次研讨学习,观看了五位老师不同的课堂展示,我能感受到她们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她们敢于大胆尝试,做先行者,这种精神和魄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理解,展示了单元整体教学课例,可谓各有所长。教研室王万军主任亲临指导,清晰明了又直中要害的点拨,让人思路更明朗,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次教研进行总结。
一、对于用的`认识更清晰了。
王主任提到,要树立三种意识:课程意识、文体意识、运用意识。我认为课程意识和文体意识都是语用的基础。语用在教学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一个地位。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就需要我们去继续揣摩,是否是语用的直观体现。老师应将理解的重心聚焦到语言的表达形式上,不能仅是理解和知道。运用才是最好的理解。当然,语言文字的“运用”不能离开“理解”这个基础,“理解”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真正形成。所以,阅读过程是理解和运用相互融合的共生过程。
二、对《感受乡村生活》课例重构的看法
张彩虹老师所授《感受乡村生活》,能寻求《乡下人家》和《麦哨》的共同点,这一点是值得我去学习的,老师善于把握学材,能有效将其整合,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但老师这节的不足也是在此,未将文本挖透、挖深,找对真正对学生有用、有效的教学点,原本的授课让人听来仍是过于繁琐,训练点不够突出,领悟表达方面也只是将其中写作顺序、修辞手法提了出来。重构后的教学设计就做到了注重领悟表达,让学生关注“场面描写”这个点,进而引导学生去感受场面描写中的语言美,最后能使学生对乡下、对田园风光有更清晰的感受,也会更深刻地体会到乡村生活的美好;通过再次引领朗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表达的特点并学着运用,顺其自然不刻意。这样学生既理解了文本的内涵,又学会了运用作者的表达,能够一举两得。“语用”点清晰,又不单独分离于文本。
三、自己该如何实施教学
首先,我要做到的是:具备解读课标、解读教材、解读学情的能力;其次,要树立大语文观,时刻谨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不要教课文,而是要教语文。意识非常重要;最后,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要去教方法。我所理解的语用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是领悟到作者的表达后,将作者的表达方式(用语言的方式)运用到自身。因此,拿起课文,我就要去关注到教学的语言训练点。相信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的“风景”。“风景”各不相同,必须做到“一课一得”。具备以上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要多去尝试,敢于打破陈旧模式,摒弃低效课堂。尽管开始实践阶段很吃力,尽管会经历很多失败,但一想到单元整体教学势在必行,要想将教语文这条路走下去,就必须在一次次实践和思索中让自己的教学尽快走上光明大道。
也许这条路上布满荆棘,但足够的理论是披荆斩棘的一大法宝。老师要去读《学会阅读》,去读《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等书籍,去学习名师课堂,去接触教育专著,丰富理论素养,沉淀自己。带着扎实的理论基础上路,相信我们会走得更稳、更远!
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 篇9
通过一段时间的对参与式教学理论的学习体会,对参与式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就自己的一点点认识总结出来。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和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素质教育倡导的学习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更加深入人心。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试制度也开始建立。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从前有很大不同。参与式教学的整个过程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发展为中心展开的,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习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虽然设计了活动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但学习的“答案”却是开放的,是由参与者的自由行为、自主精神与合作态度等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它是发散的,多元的,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创造价值。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如果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气氛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体会,会逐渐成为具有大胆创新﹑个性丰富的人。因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学校要提倡“微笑教育”,教师要用自己的神韵、语调等表达对学生的爱,创新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中,我们力求采用多种方式表扬鼓励学生,和他们一起讨论,共同学习,走进孩子们的世界,让孩子们在宽松,民主﹑愉悦的氛围中参与教学。
自主探究是实施“主题式”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既是教学的基础,又是主体能力培养的过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亲自动脑﹑思维,亲自动手实践,动口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摆脱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零零碎碎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的应试教学。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和成功与否的显著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以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前提的。在几乎所有的“参与式”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式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刷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声,四人一小组,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过去了,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刻停下来,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学生仍然关注的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里没有分工,因而没有真正合作。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被抹杀了,所以教师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计划。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老师要求小组汇报时,也应首先将自己的口头禅“哪个学生愿意说一说”变成“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小组讨论的时候,老师是引导者,要深入到小组讨论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参与式教学的设计方法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问题的设计
参与式教学活动是有目的的、有组织的活动,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引导活动,围绕解决问题组织开展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出问题,如何陈述问题,是一个关系到能否激活学生的潜力,能否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否顺利开展学习活动,能否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问题。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有关如何设计问题的实例:
对策1:把抽象问题情境化,把复杂问题形象化,是教学问题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对策2:由一个次要问题引出几个主要问题,也是教学问题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对策3:设计悬念式教学问题,强化学生探究问题的注意力。设计一个悬念式教学问题,会强化学生探究问题的注意力,会使学生产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也是教学问题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二、活动环节的设计
问题的设计是参与式学习的灵魂,问题设计好了,就会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就会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就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果好的问题有好的活动过程作为载体,那就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可以把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到极致。
如何设计参与式活动过程呢?一般来说有三个环节: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总结反思。
提出问题,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提出问题与创设情境相结合是参与式学习中设计活动环节的首选方式。第一个环节设计成功了,后面的学习就顺利多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讲述在旅游活动中的见闻,写一篇描述自己见闻的文章时,老师把参与者按居住地分成“都市组”、“县城组”、“乡镇组”、“村庄组”等几个小组,每组分别以蓝、绿、黄、红四册三角形导游旗为标志,开始“手拉手”旅游活动,各个组互相介绍导游家乡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风俗民情、主要特产、历史名人、神化传奇等,并做好记录,共同商讨,稍加修改,以第一人称连缀成一篇文章。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学习语文的畏难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语文学习的任务。
探究问题,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探究问题与讨论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环节、提升学习境界的常用方法。如,一位体育老师给学生上投掷课时,给操场里画了四个同心圆,一个比一个大,教师让学生沿着最大的圆一个跟着一个站了一圈,给每个同学发一张报纸,同学们拿到报纸后,面向圆心站好,听哨声后,想办法使劲把报纸投掷到小圆心里去,看谁投的远。学生们有的把报纸折成方块,有些揉成了团,有的捏一下,有的使劲用脚踩一下,比较看那种方法掷的远,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最佳的投掷要领,这样使学生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获得了发展。
总结反思,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总结反思与开放性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强化创造性动机的极好方式。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探究过程是开放的,学习思维是创造性的。没有唯一的答案,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不断的探究问题,不断的总结反思,不断的强化学习动机,不断的发现新的知识,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共同获得发展。从课堂上,我们发现,总结反思和开放性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学习活动、强化创造性动机的好方式。
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20XX年7月,我很荣幸参加了融水县教育局举办的“参与式”教学培训。通过“参与式”教学培训我们得知:学生如果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气氛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体会,会逐渐成为具有大胆创新、个性丰富的人。因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学校要提倡“微笑教育”,教师要用自己的神韵、语调等表达对学生的爱,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如何设计参与式活动过程呢?一般来说有三个环节: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总结反思。
一、提出问题,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提出问题与创设情境相结合是参与式学习中设计活动环节的首选方式。第一个环节设计成功了,后面的学习就顺利多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二、探究问题,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探究问题与讨论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环节、提升学习境界的常用方法。
三、总结反思,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总结反思与开放性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强化创造性动机的极好方式。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探究过程是开放的,学习思维是创造性的。没有唯一的答案,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不断的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总结反思,就会不断的强化学习动机,不断的发现新的知识,教师和学生共同获得发展。从课堂上,我发现,总结反思和开放性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学习活动、强化创造性动机的好方式。
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我校自从20xx年9月来一直开展“借鉴中英项目经验,改革教学方法”试点项目。一年来,使我受益匪浅。我对参与式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使我从教师多年来心灵深处受到启迪最深的一次。现将自己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新课改下,我对参与式教学中新型师生角色的扮演有了新的理解。 “参与式教学活动”突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首先在理论上要求实现教育公平、承认个体差异、协同发展认知与非认知因素以及促进个体发展为其支撑点。所以,它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观念,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从以往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榜样,把学生看做学生,不再把学生看做是教育过程中的被动的“训练”、“给予”、“评价者”,不再以“容器论”来看待学生。同时,参与式教学也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参与式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做学习的主人,变学习的被动者为主动者,积极参与者、发现者、探究者。做知识的构建者,个性发展的张扬者。
二、我对参与式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冲突有了新的认识和应对措施。
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教师在从教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在跟学生的交往中,有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冲突,如学生与学生的冲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教师与教材之间的冲突等等。面对如此多的冲突,作为教师首先要用积极的思维方式看问题,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是来自于学生需求的不满还是权力分配的不公,或者是目标的不一致,抑或是沟通的不畅,找准了原因,然后观察,对症下药,必要的时候因敌取资,利用“草船借箭”的方式化解矛盾,朝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转变,调整心态,沉着对应,适时地采取“冷处理”和“统一表达法,允许参与者解释他们为什么这样想或这样做,也可以组织一些互动式游戏淡化冲突,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把矛盾化解在大家的讨论中。
三、参与式教学中,我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
从教十多年来,从未静心探讨过“什么是教师专业化”,总认为自己能拿着书本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传授知识就是教书,能在学校工作,培养遵纪守法的学生就是育人。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更深刻地懂得了,教师专业不单是教书育人,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教师不仅肩负着传道授业的重任,更重要的是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任。做教学工作与我们自身的生存、生涯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在教育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教学的行为,在不断学习、研究和反思中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这种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的过程,也是面临新的挑战、不断成熟、提升、创新、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总而言之,通过课改,不仅亲身结合了参与式教学活动,还让自己理论水平得到了一次提高。
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 篇12
通过培训,我自己认为参与式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小组工作、实物教学、提问和学习活动、学习游戏,就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我着重对小组工作进行了尝试,下面就小组工作方面谈谈我自己的体会:小组工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我几乎在每堂课中都尝试着采用,因为我认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有利于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尤其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那么,如何提高小组工作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一、合理分组
在分组的问题上,我认为应采取异质分组,当然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可根据学生和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也可根据固定座位来分、自由组合等,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但也有各自的不足,应考虑男女生的搭配,学生能力强弱的搭配,尽量减小小组间的差异,便于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每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每小组的`成员基本固定,但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需要将小组成员临时组合。
二、合理分工
小组成员要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安排好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明确各自要做些什么,怎样做。经过一段时间后角色要轮换,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给予时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小组工作前让学生通过读书、自己观察、分析、思考,对所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给足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就有反复阅读的机会,有认真思考的机会,有深入探究问题的机会。这一过程完成之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成员交流自主学习所得,谈出各自疑惑之处。随后进行合作阅读,合作探究,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万一还有不明之处,通过合作学习后的全班交流,教师的讲评,问题自然会得到进一步的解决,这样合作学习才不会出现“搭便车”现象,使所讨论的问题更深一些。在出示讨论题后,留给学生看题审题的空间,让学生理解题意,诱导学生联想、猜想,唤起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还要特别关心后进生,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同答错了,也要耐心引导,给予鼓励和帮助。
四、积极参与
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由于教师及时加入学生讨论,会使学生讨论学习的热情高涨,真正使合作学习的效用发挥出来。
只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的进行小组工作,使其不断充实,成为我们教学的常态,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地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学习、多探索,提高小组工作的有效性。
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 篇13
通过培训,我自己认为参与式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小组工作、实物教学、提问和学习活动、学习游戏,就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我着重对小组工作进行了尝试,下面就小组工作方面谈谈我自己的体会:小组工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我几乎在每堂课中都尝试着采用,因为我认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有利于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尤其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那么,如何提高小组工作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一、合理分组
在分组的问题上,我认为应采取异质分组,当然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可根据学生和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也可根据固定座位来分、自由组合等,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但也有各自的不足,应考虑男女生的搭配,学生能力强弱的搭配,尽量减小小组间的差异,便于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每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每小组的成员基本固定,但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需要将小组成员临时组合。
二、合理分工
小组成员要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安排好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明确各自要做些什么,怎样做。经过一段时间后角色要轮换,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给予时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小组工作前让学生通过读书、自己观察、分析、思考,对所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给足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就有反复阅读的机会,有认真思考的机会,有深入探究问题的机会。这一过程完成之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成员交流自主学习所得,谈出各自疑惑之处。随后进行合作阅读,合作探究,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万一还有不明之处,通过合作学习后的全班交流,教师的讲评,问题自然会得到进一步的解决,这样合作学习才不会出现“搭便车”现象,使所讨论的问题更深一些。在出示讨论题后,留给学生看题审题的空间,让学生理解题意,诱导学生联想、猜想,唤起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还要特别关心后进生,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同答错了,也要耐心引导,给予鼓励和帮助。
四、积极参与
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由于教师及时加入学生讨论,会使学生讨论学习的热情高涨,真正使合作学习的效用发挥出来。
只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的进行小组工作,使其不断充实,成为我们教学的常态,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地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学习、多探索,提高小组工作的有效性。
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 篇14
每次参加培训的心态都是一样的,是带着求知和学习的心态去参加。20xx年7月,我曾到山东昌乐二中学习新课改,杜郎口中学校长和老师也到过我校来培训,我校也已实施课改一年多。但我对课改的心是既爱之一又恨之,总在一种矛盾和纠结中进行。
这次,一堂由《中国教师报》重庆记者站记者和课改专家在我校联合举行新课改培训课在我校展开,通过近2小时的新课改课堂教学体验式培训,使我收获颇丰,感触颇深,但这次的体验给我留下更深印象和感悟
一:俗语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首先这次课让我们扮演的是学生的角色,体验式培训。7——8人一组组合,指定一人做组长,首先进行的是小组建设,要制定组名、组训、口号、组徽,还有才艺表演,面对全体进行全组展示。我们组组长由杨柱明担任,我画组徽、你想组歌,组训写什么??老师在不断催促。在如此紧张的氛围中大家积极思考......
这次真的让我们亲自体验了小组学习的快乐:小组团结协作,通过互动,让我们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有体会,有成功的收获,在小组与小组的竞争中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使学生能够“百思得其解”。遇到困惑,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学习的过程是人格历练的过程,将时间、空间还给孩子,
二:深切的学生参与度高低是成功课堂的.标志。“尝试成功,感受快乐,自主学习,个性发展,激活思维,感受潜能。”在老师评判分得过程中看到了怎样调动后进生的参与热情。最后一名学生是否有机会参与展示。每个人都要发言,发挥集体的力量。学习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因为怕给自己的小组丢分,要不停的想、要承担任务,要挑战自己性格,不能够一两个人包办代替。课堂变得特别活跃,更有积极性了。整个体验活动期间,要求精神高度集中。懂得了:课改即解放,
但在我亲身经历后也发现以下一些问题:
1、乱的坏处:上课当然有更多的学生积极思考。那时正能量。但在学生讨论和争辩中,怎样控制跑偏题和不让别的小组加分而故意打压的行为,这样的副能量若教师没把控好将会使得课堂一团糟,学习效率反而更低下。
2、流于形式:对学、群学、组内展示阶段,大家对同一道题只说出自己的看法,没有说服任何人。这时老师来让各组抽签,各组马上将注意力放到了抽签的题目上,为了组内多得分,组长分配大家做分别阐述。各组在进行大展示时,其他组为了多得分,不断质疑,提出的问题和表达的都是无用的话,耽误了很多时间。学生为了回答好组长分派的内容,只关注自己回答的内容,丝毫不会关注其他人的话,发言得分之后就不再参与。
3、时间不够:原本2节课的课,结果上成了2个半小时,从1:30开始一直到4点多才勉强结束。但在上课过程中,虽有老师的控制,仍然不能及时“收手”。这就说明作为学生的课堂也一样有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难题。
4、评价记录难:真正上课时评价记录由谁来做?记录的人若专心记录,就会分心,若不公或遗漏会直接影响学生情绪。
5、对于没有自制能力或是较懒惰的学生来说,自学阶段要是没自学,而是抄别人答案填上,在上课的时候这些能看懂的东西而老师又不强化反复,这样,久而久之,势必会导致各科知识的很大漏洞,这比传统教学更可怕。这是很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这些都将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在逐渐的摸索和完善中前行。我们都希望新课改新观念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成就。希望这样能把老师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做学生真正的引路人。
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 篇15
通过一段时间的对参与式教学理论的学习体会,对参与式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就自己的一点点认识总结出来。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和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素质教育倡导的学习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更加深入人心。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试制度也开始建立。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从前有很大不同。参与式教学的整个过程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发展为中心展开的,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习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虽然设计了活动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但学习的“答案”却是开放的,是由参与者的自由行为、自主精神与合作态度等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它是发散的,多元的,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创造价值。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如果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气氛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体会,会逐渐成为具有大胆创新﹑个性丰富的人。因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学校要提倡“微笑教育”,教师要用自己的神韵、语调等表达对学生的爱,创新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中,我们力求采用多种方式表扬鼓励学生,和他们一起讨论,共同学习,走进孩子们的世界,让孩子们在宽松,民主﹑愉悦的氛围中参与教学。
自主探究是实施“主题式”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既是教学的基础,又是主体能力培养的过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亲自动脑﹑思维,亲自动手实践,动口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摆脱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零零碎碎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的应试教学。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和成功与否的显著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以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前提的。在几乎所有的“参与式”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式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刷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声,四人一小组,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过去了,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刻停下来,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学生仍然关注的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里没有分工,因而没有真正合作。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被抹杀了,所以教师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计划。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老师要求小组汇报时,也应首先将自己的口头禅“哪个学生愿意说一说”变成“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小组讨论的时候,老师是引导者,要深入到小组讨论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参与式教学的设计方法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问题的设计
参与式教学活动是有目的的、有组织的活动,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引导活动,围绕解决问题组织开展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出问题,如何陈述问题,是一个关系到能否激活学生的潜力,能否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否顺利开展学习活动,能否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问题。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有关如何设计问题的实例:
对策1:把抽象问题情境化,把复杂问题形象化,是教学问题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对策2:由一个次要问题引出几个主要问题,也是教学问题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对策3:设计悬念式教学问题,强化学生探究问题的注意力。设计一个悬念式教学问题,会强化学生探究问题的注意力,会使学生产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也是教学问题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二、活动环节的设计
问题的设计是参与式学习的灵魂,问题设计好了,就会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就会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就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果好的问题有好的活动过程作为载体,那就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可以把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到极致。
如何设计参与式活动过程呢?一般来说有三个环节: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总结反思。
提出问题,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提出问题与创设情境相结合是参与式学习中设计活动环节的首选方式。第一个环节设计成功了,后面的学习就顺利多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讲述在旅游活动中的见闻,写一篇描述自己见闻的文章时,老师把参与者按居住地分成“都市组”、“县城组”、“乡镇组”、“村庄组”等几个小组,每组分别以蓝、绿、黄、红四册三角形导游旗为标志,开始“手拉手”旅游活动,各个组互相介绍导游家乡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风俗民情、主要特产、历史名人、神化传奇等,并做好记录,共同商讨,稍加修改,以第一人称连缀成一篇文章。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学习语文的畏难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语文学习的任务。
探究问题,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探究问题与讨论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环节、提升学习境界的常用方法。如,一位体育老师给学生上投掷课时,给操场里画了四个同心圆,一个比一个大,教师让学生沿着最大的圆一个跟着一个站了一圈,给每个同学发一张报纸,同学们拿到报纸后,面向圆心站好,听哨声后,想办法使劲把报纸投掷到小圆心里去,看谁投的远。学生们有的把报纸折成方块,有些揉成了团,有的捏一下,有的使劲用脚踩一下,比较看那种方法掷的远,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最佳的投掷要领,这样使学生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获得了发展。
总结反思,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总结反思与开放性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强化创造性动机的极好方式。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探究过程是开放的,学习思维是创造性的。没有唯一的答案,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不断的探究问题,不断的总结反思,不断的强化学习动机,不断的发现新的知识,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共同获得发展。从课堂上,我们发现,总结反思和开放性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学习活动、强化创造性动机的好方式。
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 篇16
20xx年7月,我很荣幸参加了融水县教育局举办的“参与式”教学培训。通过“参与式”教学培训我们得知:学生如果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气氛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体会,会逐渐成为具有大胆创新﹑个性丰富的人。因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学校要提倡“微笑教育”,教师要用自己的神韵、语调等表达对学生的爱,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如何设计参与式活动过程呢?一般来说有三个环节: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总结反思。
一、提出问题,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提出问题与创设情境相结合是参与式学习中设计活动环节的首选方式。第一个环节设计成功了,后面的学习就顺利多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二、探究问题,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探究问题与讨论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环节、提升学习境界的常用方法。
三、总结反思,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总结反思与开放性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强化创造性动机的极好方式。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探究过程是开放的,学习思维是创造性的。没有唯一的答案,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不断的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总结反思,就会不断的强化学习动机,不断的发现新的知识,教师和学生共同获得发展。从课堂上,我发现,总结反思和开放性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学习活动、强化创造性动机的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