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书心得体会

2024/10/09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优秀是教出来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书心得体会 篇1

最近,我们全校教师共读了优秀是教出来的一书。读后颇有感触,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好学生是要靠老师的激励、引导、督促而来的。怎样做到适时地激励、恰当的地引导、正确的督促呢?

优秀是教出来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作者克拉克先生从细微处着手,通过对55个教育细节的处理,创造出教育奇迹。是不是克拉克天生拥有超人的能力呢?仔细阅读了全书,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他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克拉克先生具备了当代教师的优秀品质——对教育事业的真诚与执着,以及对学生的奉献精神。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克拉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再次验证这句话属于教育界的至理名言。他把对学生的爱灌注在日常到教育工作中,如:为了让全班学生都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自己每天坚持给孩子们做点心作为奖励,“那年,我简直成厨爷了。”为了赢得孩子们的心,克拉克坚持学习双绳跳,导致自己的额头被绳子打伤……。这些日常小事,可能很多教师认为微不足道的,而克拉克却立足于此,由此创造日常学习中的惊喜,把自己的爱通过这些渠道传递给学生。他处处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和学生交朋友,最终得到了学生的拥护和爱戴,从而让学生喜欢他,尊敬他,让学生在一种自然、自觉的状态下,开始喜欢老师的课,喜欢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如果我们和克拉克一样,在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中传递我们的爱,用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去面对孩子们,相信我们的学生也会如书中的孩子们一样,会为我们的真情而感动,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成为一个个“优秀”的孩子。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书心得体会 篇2

在我的印象中,东西方的教育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甚至有点格格不入。我一直都把西方的教育定位为:自由、开放、没有严格的教规。而且不论学校、家庭甚至是社会教育都有这些共性。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每当我试图把西方一些教学模式运用到我的教学中而结果却不尽人意时,我总会安慰自己:这里是中国,要因地施教。因此就放弃了尝试。但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的想法开始发生变化。原来在像美国如此自由开放的校园,也是强调学生要被管理的。并不是一味地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这样会让更多孩子失去成长的方向。

本书作者隆。克拉克是美国南方人,美国南方最讲究生活教养,作者以自身的成长经验,及希望孩子们学习的为人处世之道,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逐渐形成「超基本五十五条」班规。

克拉克认为:“孩子当然要管,生活小细节更要管”、“如果不管孩子,孩子一开始也许会喜欢你,久而久之就会变得不尊重你”、“孩子喜欢有所适从,喜欢有个权威人物”。这些规则并不只是要让孩子循规蹈矩,更重要的,是要他们为离开教室后的人生做好准备。学生其实是不喜欢放任无约束的,他们希望有人管,愿意被管,不过这个人必须让他们心服口服,而且真心与学生相待。

本书的序言,清晰地流露出了克拉克的一种观念的成长。总结一下,大致经过了这样一个流程:从没兴趣——加入——投入——领悟——付出。

一、没兴趣——加入阶段(心态唤醒状态)

其实一开始克拉克根本不想当老师,他存淬是为了那到教师奖学金项目,条件是毕业后在北卡罗来纳周教四年书。这样能让他既获得学位,又能让全家免于一场财务危机。但他当时还有个不光彩的计划,就是毕业后从事其他行业,赚足够的钱来还这笔奖学金。可见,他对教师这个职业是避而远之。直到在一次被妈妈威胁将终止借钱让他冒险时,他答应见校长,并在参观学校的时候遇到一个叫瑞泉的孩子,他问道:“您是我们的新老师吗?”声音里充满了信任并洋溢着兴奋,克拉克最终被唤醒了。

二、加入——投入阶段(想法改变做法)

在刚接管班级之前,克拉克被安排先观摩代课老师沃德尔夫人的讲课。克拉克对她的古怪行为感到很不满,因此产生了:这些孩子比我想象中更需要我这个想法,这个想法一天比一天更加强烈,他决定要和这些孩子们在一起。就在他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沃德尔夫人自认为的一点“智慧”,又让克拉克产生了另一个想法。她说:克拉克先生,你会做得很好的,只要你影响了一个孩子的生活,你就算成功了。当时克拉克就想:只影响到一个孩子就认为自己成功的想法是远远不够的。他要在一年的时间里,让班上每一个孩子的生活都有好转,他要把能给他们的都给他们。他的教师生涯从此开始了。

三、投入——领悟阶段(细节决定成败)

我想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爱护学生是帮助学生转化的感情基础。关注细节则是改变现状的强有利武器。细节是一种创造,细节还表现修养,细节更体现艺术。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克拉克先生总结的55个细节即班规中不仅包括了“眼神沟通很重要”、“全神贯注来读书”“回答问题要完整”、“完成作业不拖延”等学习上细小之事,还包括“乘坐公车不吵闹”、“搭乘扶梯靠右边”“记人名,需用心”等看似和学习无关、很小的事情。他不但想到了每一个细节,而且想得周全细致、奖惩得当、张弛有度。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但这些细节看似强制,但实质上是却能培养出学生尊重他人的一种习惯,一种修养。

这里我对几个比较有心得的细节进行细说。

细节一:打喷嚏时捂住嘴

这个规则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对孩子来说要做到恐怕很难,因为它发生的时间实在太短了,听起来好象也感觉不到有多大的意义。为此,克拉克给孩子讲了一个古老的传说:魔鬼的灵魂会趁你打喷嚏饿时候钻进你的身体里,如果你没有及时把嘴捂住,鬼魂就会从嘴里进去,你要是捂住嘴,鬼魂就会被挡在外边。孩子喜欢对各种问题刨根问底,这样讲就能帮他们主动注意这个细节并付诸实际行动。这点我自己也深有体会。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估计与测量”这一单元时,经常要用到尺子,但由于是刚接触的新事物,学生没办法按要求记住要时刻准备好尺子。我于是就对他们说:我们现在是将要上战场的士兵,尺子是我们战斗的唯一武器,你们准备好了吗,有没有谁上战场不用带武器的,当时正好有几个没带,我于是一个一个点了他们的名字,然后说:对不起,你们已经光荣牺牲了。全班哄然大笑。从那以后,每次说到尺子,学生都很敏感并迅速准备好。

细节二:“谢谢”传递好心情

别人给我们提供了帮助,哪怕是在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给我们的一句问候、几句宽慰的话都是对我们关心和帮助,我们都应该真诚的说一句“谢谢”。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把“谢谢”挂在嘴边,这样学生才会把“谢谢”放在心上。当学生在我们上课前替我们擦了黑板、把作业送进了办公室、做完值日的时候,我们不要以为这是学生份内的事,而应该真诚地对学生说一声“谢谢”。有时我们说不出口,是因为我们心中的“师道尊严”在作崇,也正是因为“你帮助我是应该的”这种思想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导致很多学习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他们才会把“谢谢”二字忘到了脑后。而只要有了克拉克的方法,有了我们的率先垂范,我们的学生才会对别人的付出真诚地说一句“谢谢”。

细节三:回答问题要完整彬彬有礼打电话

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阐述能力及礼貌得体接打电话,克拉克巧妙地运用分解法,在一开始将整体分成详细的几个步骤,让孩子跟着做,在短时间内,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孩子的写作及口语水平。这并不是简单的依葫芦画瓢,而是先降低问题的难度,给孩子建立充分的信心,然后才大致最终的成功。体现了“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我想,教育对象的复杂性要求我们教师要适当地因材施教,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也要有不同的要求。我任教的低年级属于刚刚踏入校园不久的群体,可能面对陌生的环境仍有所恐惧。这时就需要我们适当地分步骤给予导向,这样他们才会有安全感,也才能在这片天地上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来。

四、领悟——付出阶段

回味这55个细节,看起来很平常,就好象曾经发生在我们身边,但问题是为什么我们没有收到这么好的成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少了一份坚持。我们很多人经常心血来潮想改变现状,但当规矩定下来后并没有按要求坚持实行,过一段时间就人间蒸发了,等到偶尔想起来的时候再重新使之奏效,这样不但没有让学生因此而改变,有可能还会降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可信度。相反,克拉克给了我很多的感动。

在“相互支持创奇迹”这个细节中,他为了赢得学生的支持,毅然坚持战胜自己的弱点,甚至不小心还在一次练习跳绳中碰到前额,血都留出来了;在“”在“完成作业不拖延”这个细节中,他为了使记录有效地保持下来,自己亲手做点心来奖励孩子,用他的话说后来他差点就成橱爷了;在“坚持信念和主张”这个细节中,南茜的母亲去校长室告状,原因是自己的女儿没有按时教那张代表家庭作业的蓝色纸片而面临留校的问题,她觉得很荒唐,但是最后克拉克还是坚持了自己的信念,因为他要让孩子知道要言出必行等等。其实给了学生规矩,并不一定能真正实现,如果没有克拉克克服一切阻力,孜孜不倦的坚持,尽管再不情愿也坚持,尽管再困难也坚持,甚至为了学生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那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功。最终他得到了孩子们的支持与配合并且由衷的尊敬。

克拉克创造的这55个细节,并不只是要让孩子循规蹈矩,更重要的,是要他们为离开教室后的人生做好准备。知道如何待人接物,把握人生,如何处理可能状况,快乐地生活。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会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从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我想:优秀是真的可以教出来的,当然,更要突出强调的是优秀背后所付出的心力,只要你有一颗舍得付出的真心,那你就一定能创造出教育的奇迹。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书心得体会 篇3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中西方教育方式存在着明显差别,人们习惯于将西方教育定位于:自由、民主、开放、没有严格的教规。这也是我最初对西方教育的一个初步认识。但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的想法开始发生变化。原来在像美国如此自由开放的校园,也是强调学生要被管理的,给予学生一定的规则,而不是一味地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这样会让更多孩子失去成长的方向。

我想每个老师都希望教出优秀的学生。因此,当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我疑惑了,甚至有点迟疑了,《优秀是教出来的》难道这又是一本讲述优秀案例亦或陈述教学原理的著作?带着疑问,我翻阅了起来,书里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正相反,作者罗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场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书中没有惊天动地之举,也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一些似曾相识的常见、琐碎的小故事,但这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而正是这常常被忽视的“细节”却被克拉克先生“捡起”,成了“法宝”,成了教育的“魔法师”!克拉克先生从“关注学生的学习细节”到“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从点点滴滴的`细微处着手——创造出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克拉克先生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克拉克老师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教养。

在日常的工作中,克拉克的几点做法给了我不少启示。

1.真诚祝贺获胜者。他这样要求学生:假如班里某一个孩子玩游戏赢了,或把某件事做得特别出色,我们都会祝贺他。鼓掌至少要持续三秒钟的时间,还要确保两个手掌充分接触,以便掌声足够响亮。在我们成人的世界里,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当某个人因为种种原因受到表扬或奖励,会有人说一些风凉话甚至是攻击性的语言。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心态问题,也是一个礼仪问题。这样做的人一定是有那种“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不良心态,同时也说明他没有接受过这种真诚祝贺获胜者的礼仪教育。其实,这种现象在学生中也较为常见。我们很难发现学生主动鼓掌表扬他人,即使鼓掌,也不够热烈。克拉克先生定下了这一要求,也许刚开始学生还不太情愿,但到最后,这已然成为了一种习惯。这样一个懂得祝贺他人,赞美他人的人怎能不令我们喜欢?

2.主动询问表关心。克拉克要求他的学生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如果别人问一个问题,他就应该回问对方一个问题。交流应该是双向的。但现实是,在和别人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很多人好像都喜欢当演讲家,而不太热衷于当一个热心的听众,其中的原因好像是大家都喜欢当主角,但是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还要注重一些人与人交往的礼节,在这个规则中,克拉克先生就向我们讲解了与人交往的礼仪,感觉自己又长了一些见识,而且这些也是我之前没有注意到的一个问题。

3.别对作业发牢骚。克拉克先生布置作业的时候,不允许有人抱怨或者发牢骚,如果谁这样做了,他就必须做两倍的作业。我想很多人都不喜欢那种喜欢抱怨的人,因为他们的抱怨,会让我们的心情也糟糕起来。但是我们也会发现:现在的学生都比较强调自我,他们喜欢随时随地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时候他们甚至都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哪怕这个人是他们的老师或者父母。总而言之一句话——现在的学生不像以前的学生那样唯老师和父母的话是从了,我想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这点特征会越来越明显的。

优秀教师就是能够把工作做得极致的人,克拉克先生就是做了很多我们大家都容易忽略的事情,才会让自己脱颖而出!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也要努力要求学生做到,也许这些和学习成绩无关,但是只要我们认为这个事情有价值,我们就该去努力做啊!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书心得体会 篇4

在我的印象中,东西方的教育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甚至有点格格不入。我一直都把西方的教育定位为:自由、开放、没有严格的教规。而且不论学校、家庭甚至是社会教育都有这些共性。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每当我试图把西方一些教学模式运用到我的教学中而结果却不尽人意时,我总会安慰自己:这里是中国,要因地施教。因此就放弃了尝试。但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的想法开始发生变化。原来在像美国如此自由开放的校园,也是强调学生要被管理的。并不是一味地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这样会让更多孩子失去成长的方向。

本书作者隆.克拉克是美国南方人,美国南方最讲究生活教养,作者以自身的成长经验,及希望孩子们学习的为人处世之道,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逐渐形成「超基本五十五条」班规.

克拉克认为:“孩子当然要管,生活小细节更要管”、“如果不管孩子,孩子一开始也许会喜欢你,久而久之就会变得不尊重你”、“孩子喜欢有所适从,喜欢有个权威人物”。这些规则并不只是要让孩子循规蹈矩,更重要的,是要他们为离开教室后的人生做好准备。学生其实是不喜欢放任无约束的,他们希望有人管,愿意被管,不过这个人必须让他们心服口服,而且真心与学生相待。

本书的序言,清晰地流露出了克拉克的一种观念的成长。总结一下,大致经过了这样一个流程:从没兴趣——加入——投入——领悟——付出。

一、没兴趣——加入阶段(心态唤醒状态)

其实一开始克拉克根本不想当老师,他存淬是为了那到教师奖学金项目,条件是毕业后在北卡罗来纳周教四年书。这样能让他既获得学位,又能让全家免于一场财务危机。但他当时还有个不光彩的计划,就是毕业后从事其他行业,赚足够的钱来还这笔奖学金。可见,他对教师这个职业是避而远之。直到在一次被妈妈威胁将终止借钱让他冒险时,他答应见校长,并在参观学校的时候遇到一个叫瑞泉的孩子,他问道:“您是我们的新老师吗?”声音里充满了信任并洋溢着兴奋,克拉克最终被唤醒了。

二、加入——投入阶段(想法改变做法)

在刚接管班级之前,克拉克被安排先观摩代课老师沃德尔夫人的讲课。克拉克对她的古怪行为感到很不满,因此产生了:这些孩子比我想象中更需要我这个想法,这个想法一天比一天更加强烈,他决定要和这些孩子们在一起。就在他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沃德尔夫人自认为的一点“智慧”,又让克拉克产生了另一个想法。她说:克拉克先生,你会做得很好的,只要你影响了一个孩子的生活,你就算成功了。当时克拉克就想:只影响到一个孩子就认为自己成功的想法是远远不够的。他要在一年的时间里,让班上每一个孩子的生活都有好转,他要把能给他们的都给他们。他的`教师生涯从此开始了。

三、投入——领悟阶段(细节决定成败)

我想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爱护学生是帮助学生转化的感情基础。关注细节则是改变现状的强有利武器。细节是一种创造,细节还表现修养,细节更体现艺术。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克拉克先生总结的55个细节即班规中不仅包括了“眼神沟通很重要”、“全神贯注来读书”“回答问题要完整”、“完成作业不拖延”等学习上细小之事,还包括“乘坐公车不吵闹”、“搭乘扶梯靠右边”“记人名,需用心”等看似和学习无关、很小的事情。他不但想到了每一个细节,而且想得周全细致、奖惩得当、张弛有度。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但这些细节看似强制,但实质上是却能培养出学生尊重他人的一种习惯,一种修养。

这里我对几个比较有心得的细节进行细说。

细节一:打喷嚏时捂住嘴(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

这个规则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对孩子来说要做到恐怕很难,因为它发生的时间实在太短了,听起来好象也感觉不到有多大的意义。为此,克拉克给孩子讲了一个古老的传说:魔鬼的灵魂会趁你打喷嚏饿时候钻进你的身体里,如果你没有及时把嘴捂住,鬼魂就会从嘴里进去,你要是捂住嘴,鬼魂就会被挡在外边。孩子喜欢对各种问题刨根问底,这样讲就能帮他们主动注意这个细节并付诸实际行动。这点我自己也深有体会。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估计与测量”这一单元时,经常要用到尺子,但由于是刚接触的新事物,学生没办法按要求记住要时刻准备好尺子。我于是就对他们说:我们现在是将要上战场的士兵,尺子是我们战斗的唯一武器,你们准备好了吗,有没有谁上战场不用带武器的,当时正好有几个没带,我于是一个一个点了他们的名字,然后说:对不起,你们已经光荣牺牲了。全班哄然大笑。从那以后,每次说到尺子,学生都很敏感并迅速准备好。

细节二:“谢谢”传递好心情(换种态度与孩子交流)

别人给我们提供了帮助,哪怕是在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给我们的一句问候、几句宽慰的话都是对我们关心和帮助,我们都应该真诚的说一句“谢谢”。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把“谢谢”挂在嘴边,这样学生才会把“谢谢”放在心上。当学生在我们上课前替我们擦了黑板、把作业送进了办公室、做完值日的时候,我们不要以为这是学生份内的事,而应该真诚地对学生说一声“谢谢”。有时我们说不出口,是因为我们心中的“师道尊严”在作崇,也正是因为“你帮助我是应该的”这种思想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导致很多学习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他们才会把“谢谢”二字忘到了脑后。而只要有了克拉克的方法,有了我们的率先垂范,我们的学生才会对别人的付出真诚地说一句“谢谢”。

细节三:回答问题要完整彬彬有礼打电话(授孩子以“渔”的方法)

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阐述能力及礼貌得体接打电话,克拉克巧妙地运用分解法,在一开始将整体分成详细的几个步骤,让孩子跟着做,在短时间内,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孩子的写作及口语水平。这并不是简单的依葫芦画瓢,而是先降低问题的难度,给孩子建立充分的信心,然后才大致最终的成功。体现了“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我想,教育对象的复杂性要求我们教师要适当地因材施教,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也要有不同的要求。我任教的低年级属于刚刚踏入校园不久的群体,可能面对陌生的环境仍有所恐惧。这时就需要我们适当地分步骤给予导向,这样他们才会有安全感,也才能在这片天地上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来。

四、领悟——付出阶段(坚持得到支持)

回味这55个细节,看起来很平常,就好象曾经发生在我们身边,但问题是为什么我们没有收到这么好的成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少了一份坚持。我们很多人经常心血来潮想改变现状,但当规矩定下来后并没有按要求坚持实行,过一段时间就人间蒸发了,等到偶尔想起来的时候再重新使之奏效,这样不但没有让学生因此而改变,有可能还会降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可信度。相反,克拉克给了我很多的感动。在“相互支持创奇迹”这个细节中,他为了赢得学生的支持,毅然坚持战胜自己的弱点,甚至不小心还在一次练习跳绳中碰到前额,血都留出来了;在“”在“完成作业不拖延”这个细节中,他为了使记录有效地保持下来,自己亲手做点心来奖励孩子,用他的话说后来他差点就成橱爷了;在“坚持信念和主张”这个细节中,南茜的母亲去校长室告状,原因是自己的女儿没有按时教那张代表家庭作业的蓝色纸片而面临留校的问题,她觉得很荒唐,但是最后克拉克还是坚持了自己的信念,因为他要让孩子知道要言出必行等等。其实给了学生规矩,并不一定能真正实现,如果没有克拉克克服一切阻力,孜孜不倦的坚持,尽管再不情愿也坚持,尽管再困难也坚持,甚至为了学生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那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功。最终他得到了孩子们的支持与配合并且由衷的尊敬。

克拉克创造的这55个细节,并不只是要让孩子循规蹈矩,更重要的,是要他们为离开教室后的人生做好准备。知道如何待人接物,把握人生,如何处理可能状况,快乐地生活。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会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从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我想:优秀是真的可以教出来的,当然,更要突出强调的是优秀背后所付出的心力,只要你有一颗舍得付出的真心,那你就一定能创造出教育的奇迹。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书心得体会 篇5

读完罗恩·克拉克的《优秀是教出来的》一书,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这样一句话――――“我可不想我的学生成为这样一个人”。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老师们往往更关注于学生成绩的好坏、能力的强弱,同时也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如何使孩子们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我始终觉得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做人。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这一过程,最重要的是从最最平常的生活入手,将生活中一些鲜活的德育素材,渗透到德育课堂中去——重视感染,而不仅仅只有说服;重视抒情,而不仅仅只需明理;重视延伸,而不仅仅限于教材。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的人,一件件生活中的事,一个个生活中的片段,将美好的情感与正直的理念直接诉诸孩子的内心世界。让生活本身作为一个老师来教育孩子们。那样的话,必定将更好地在潜移默化中铸造孩子高尚的灵魂。

罗恩·克拉克先生在教育孩子们的过程中,抓住了生活中的点滴,训练孩子们懂得尊重、创新、感恩、诚实、礼貌……这些品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太重要了,比会做一道题、会写一篇文章重要千倍。老师要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优秀的人需要老师去教,我们要向罗恩·克拉克先生学习,处处留心生活、时时提醒孩子、牢牢捕捉那些鲜活的镜头,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会做人,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我们想教育出一个优秀的人,教会他们理解、尊重、互助等品质,首先自己就得具备这些良好的修养。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生活中也要约束自己、锻炼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才能教出更多优秀的人!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书心得体会 篇6

作为一名老师,当然会喜欢优秀的学生,因为优秀的孩子不会让你太操心,优秀的孩子会让你减少许多麻烦。“优秀是教出来的吗?”面对这个问题,我以前的观点是遗传占有重要因素,但是后天教育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而现在,我读了罗恩·克拉克的《优秀是教出来的》一书后,我完全否定了自己原来的观点,我会非常坚定地回答你:“优秀与遗传无关,优秀绝对是教出来的,是用心教出来的!”

书中没有惊天动地之举,有的是一些似曾相识的常见、琐碎的小故事,但使我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人文精神,那就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而正是这常常被忽视的“细节”却被克拉克先生“捡起”,成了“法宝”,成了教育的“魔法师”!克拉克先生从“关注学生的学习细节”到“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从点点滴滴的细微处着手——创造出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从餐桌礼仪到培养积极心态,从学习、生活到学会感恩,从关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到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孩子们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在“细节教育”中得到了充分的滋养与成长!它让我们深深的感觉到:教育是细节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会不平凡!我们在高呼“习惯重于分数”的同时,要切实可行地从学生的各个学习细节入手,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说”,说完整话;到“听”,听老师讲话、听同学发言;再到“辩”,能分辨别人言论的正确与否,并表达自己的见解。从细节入手提高人的质量,这是克拉克先生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仔细读读这本书,会发现,它的书名是《优秀是教出来的》,但作者这里的“优秀”已不是我们想法中的“优秀”。在我们眼里,优秀的孩子成绩首先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关于优秀率,名次等其实与教育本身并无多大关联的东西,然后才是其他方面的一些培养。而在克拉克先生的这本书中,绝大部分说的都是如何做人。书中着重提到了涉及良好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生活细节,这也反映出克拉克先生自己的品德修为。在这些生活细节中,不仅包括简单的待人接物,如:“热情接待来访者”,“彬彬有礼打电话”。而且还细化到了“坐”、“立”、“行”,让学生学着尊重他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食堂的师傅们;让学生学习为人处事的技巧,包括对掌声的要求。克拉克先生虽然看上去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去培养孩子们的生活习惯,但从故事中我们当孩子们达理时,也开始了知书。事实证明,他所教育的孩子成绩不是直线上升吗?我们常说:“教学生学知识,先要教会学生做人。”

如果把人生比做一个金字塔,构成金字塔塔基的,恰恰是我们所做的每件小事及做事的细节。读《优秀是教出来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真是得益非浅,它使我感受到:教育的艺术体现在敏锐地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细节上,如果教育过程中有更多的细节被注意、被发觉,那么教育就一定会变得更美丽、更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