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高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

2024/07/01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高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

通过这些天的培训,使我深深的熟悉到,当今时代,不再以具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关键是创新能力的进步。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进步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展开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定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1.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的老题目,新课程不但要求学生学习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把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会,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绩和发展趋势,和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利用。

2.重视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改变过去那种仅重视将物理学知识系统地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的做法,而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构成进程中,发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华,增强利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使教材有益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且对不同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重视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爱好、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4.在课程实施上更重视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展开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进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利用知识。夸大知识的构建进程,重视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夸大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夸大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重视保护探索爱好,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夸大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重视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会;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反映选择性综合不同地区课程资源,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栏目,使教学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点,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夸大可操纵性重视继续与发展,开发教材辅助资源.5.高中物理课程新课改最大的困难是: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增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附送: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心得体会(完)心得体会教学概念物理高中

现就物理感念教学,谈谈我的一点想法,也借此与位老师互通讯息,进步本身业务水平,不到的地方请师们批评指正。一般来讲,高中学生已具有了比较完全的物理感知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对四周世界的物理现象、物理进程构成整体熟悉,也能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在此熟悉进程中他们表现出较强的心理积极性,这是一个积极的因素。但是在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抽象的时候,他们心理上的主观能动性经常不够。这是一个消极的心理因素。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进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心理因素的积极方面,克服消极方面,以期到达最好的效果。假如在教学中能够留意到以下几点,肯定可以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重视联系生活实践引入概念从学生熟习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由于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表象)轻易为学生理解。特别对高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熟悉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

好的物理环境。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布置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经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八年就物理上册教学中有关的教学:

包括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利用,还有来。物理概念之所以有用,不但在于它是具体的物理现象的概括和抽象,而且在于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学生不能把相干概念综合成一个相连相容的概念网络,也就不能把它们利用于各种物理场合。4.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留意教法的多样化

高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2

在这几天的物理新课程培训学习过程中,我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要让自己的学生喜欢物理这门学科,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为辅导,注重教材,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深入研究教材

为适应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索性的“问题”.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背景,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气力钻研教材,对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对教材涉及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相关资料.要弄清所给的问题可向哪些方面探索,能较恰当地预测有关探索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精神等达到怎样的效果.总之,只有教师对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探索。

2、要为学生的探索创设有利的情境

为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这些情境包括时间、器材、组织、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做好学具、教具、音像、课件等各方面的准备;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机会;要为探索留有较宽裕的时间,新教材大大减少了练习和习题的数量,这正是给学生。

留出探索的余地,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时间,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证“探索”的优先地位;要增强学生探索的兴趣,一方面,对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应努力搜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与之结合,增强探索内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根据探索的内容,应合理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竞赛与表演等方法,增强探索形式的趣味性。

3、应对学生的探索给予引导和帮助

所谓自主探索,含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动性,表明学生是主动地学习,即“我要学”;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独立性,表明学生是独立地学习,即“我能学”。但学生主动地、独立地探索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的,要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独立的逐步转化的过程。而这种转化,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积极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

首先,对学生的探索要进行正确地导向。探索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也有有意义和无意义之。教师应努力把学生引向有意义的探索,减少或避免无意义的探索。不宜信马由缰,放任自流.对学生进行探索的问题,教师应适当提示探索的方向,并当在不宜继续探索时相机予以提醒。

其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应科学合理地予以评价。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光要评结果,还要评过程;不光要评显性指标,还要评情感与精神等隐性指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高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3

在这几天的物理新课程培训学习过程中,我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要让自己的学生喜欢物理这门学科,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为辅导,注重教材,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深入研究教材

为适应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索性的“问题”.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背景,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气力钻研教材,对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对教材涉及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相关资料.要弄清所给的问题可向哪些方面探索,能较恰当地预测有关探索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精神等达到怎样的效果.总之,只有教师对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探索。

2 、要为学生的探索创设有利的情境

为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这些情境包括时间、器材、组织、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做好学具、教具、音像、课件等各方面的准备;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机会;要为探索留有较宽裕的时间,新教材大大减少了练习和习题的数量,这正是给学生。

留出探索的余地,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时间,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证“探索”的优先地位;要增强学生探索的兴趣,一方面,对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应努力搜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与之结合,增强探索内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根据探索的内容,应合理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竞赛与表演等方法,增强探索形式的趣味性。

3 、应对学生的探索给予引导和帮助

所谓自主探索,含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动性,表明学生是主动地学习,即“我要学”;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独立性,表明学生是独立地学习,即“我能学”。但学生主动地、独立地探索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的,要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独立的逐步转化的过程。而这种转化,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积极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

首先,对学生的探索要进行正确地导向。探索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也有有意义和无意义之。教师应努力把学生引向有意义的探索,减少或避免无意义的探索。不宜信马由缰,放任自流.对学生进行探索的问题,教师应适当提示探索的方向,并当在不宜继续探索时相机予以提醒。

其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应科学合理地予以评价。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光要评结果,还要评过程;不光要评显性指标,还要评情感与精神等隐性指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高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4

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以及这几个月的深入实践新课程改革,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对新新课程改革的领会:

1.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的老问题,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

2.注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改变过去那种仅重视将物理学知识系统地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的做法,而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使教材有利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且对不同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4.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应用知识。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重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反映选择性综合不同地区课程资源,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栏目,使教学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强调可操作性注重继承与发展,开发教材辅助资源。

5.高中物理课程新课改最大的困难是:第一,教师的观念要改变;第二,现有的教学资源要改变;第三,教学制度要改变;第四,教学评价,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要跟随课改的变化。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就是从学生出发,做到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体验成功,健康成长。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师还需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并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增强反应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应系统,使得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为了尽快适应角色变化,更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致力于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在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专题研究,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5

高中物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很难学的,这是毋庸质疑的.整个高中物理是比较抽象的,而且都是定量的,计算要求比较高.所以要学好高中物理,正确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致命的,对此一个高考物理满分者结合自身学习物理心得,奉上关于怎样学好高中物理的几点浅陋看法,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若有不当,恳请指正。

1.全面、深入、准确地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例如: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包括对具体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仑兹力等)的概念的理解,也包括对一般、抽象的力的概念的理解,还包括力作用于物体产生不同的效果的理解等。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力的概念,我们在繁杂的力学问题中,在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运动问题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力,通过这些问题不断加深对不同性质的力的理解,也不断加深对抽象的普遍的力的概念的理解。如:静摩擦力可以使物体加速,也可以使物体减速,可以做正功、做负功、不做功,但一对静摩擦力总不做功(做功代数和为零).洛仑兹力的方向总跟速度垂直,总不做功,它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这是洛仑兹力的最大特点,其它的力都不具有这一特点.力产生加速度,反之如果发现物体有加速度就判定一定是力产生的等等

2.注意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的分析。

对一道物理题在弄清题意确定应用的物理规律和研究对象后,就要对对象进行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的分析,对问题形成鲜明的物理图像。这样才容易排除一些错误观念的干扰,找准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尤其是对一些较难的、灵活性较大、情景较新的问题,分析清楚物理过程才容易找到解题的关键条件或问题中的隐蔽条件。如,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小球A,B,电量分别为+Q,+2Q,它们以一定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相向运动,速度大小分别为V,2V,相撞后分别沿与原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当A速度大小重新回到V时,则B的速度大小应该( )

A、等于2V B、小于2V C、大于2V D、无法确定

很多情况下,一般我们都会根据经验,这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很简单答案就是A等于2V,我们再仔细想想整个物理状态和过程,相撞过程中发生了电荷的转移,相撞后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力变大了,所以此题答案应为C大于2V

3.正确对待解题

高考是通过物理试题的求解成绩来区分考生能力的高低、优劣,理解和掌握物理理论当然应该表现为求解各种物理题方面,所以,解一定数量的较多类型的问题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解题的能力。但是,我们在解一道物理题时心里要清楚,解这道题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检查我们对概念、规律掌握的程度,培养和提高独立地、灵活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物理习题是不可穷尽的,现在流传的高中物理习题已经在万题以上,每年的高考试题又出现不少新题,对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考查可以从许多角度、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只有紧紧抓住解题的根本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1)精解少量典型题、浏览较多的习题。

对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习题,要深入地重点求解,真正把问题弄懂。怎样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习题呢?首先要选择高考试题,高考试题概念性强,对概念、规律的考查深入、灵活,有的题立意新、情景新、设问角度新,有的题综合性强,有的题含义深刻,非常值得我们深入钻研。其次要选择应用概念、规律重要内容、要领性强、比较灵活的习题,也选择在解题方法、技巧上有一定代表性的习题。怎样才是真正弄懂这些精选的习题呢?这只有通过自己独立的反复思考才能达到,在解题过程中应该清楚地体会到应用了概念、规律的那些方面的内容来分析问题、建立关系,解这道题有几条思路,应该选择哪条思路解题,解题的关键在哪里,怎样求解解题方程,解得的结论有什么物理意义,解这道题对概念、规律有什么新的体会、认识,如果题目条件发生变化或已知和待求的倒过来问题是否能解等等。

对其他的一些问题也要经过一定的选择,对这些题如果想一下就很清楚怎样求解,就不一定花太多时间去做。有的题想一下不知道怎样做就要认真对待,解出后要回头想想当初卡在什么地方解不出来,怎样突破的。利用这种方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触较多的习题。

只要我们抓住解题的根本。我们会发现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题并不很多,许多题都是大同小异的。盲目地追求解题的数量没有多大效果,流传的有的题概念上模糊或错误,这种题解了后会起不良作用,要注意避免。

(2)以物理概念、规律、方法为核心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解题能力。

物理习题数量多、灵活性大,物理概念、规律、方法是解题的依据、出发点、灵魂,只有抓住这个根本,不断归纳总结才能提高解题能力。

对习题的分类应从基本概念、规律上看。如从牛顿定律看把动力学问题分为:已知力求运动和已知运动求力两种基本类型是很有用的,还可细分为:在恒力作用下的运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天体运动,在弹性恢复力作用下的简谐运动等。但从形式上把问题分为:斜面问题、竖直问题、水平问题等没有什么用处。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我们能够从我们的错误中学习。""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只能通过纠正我们的错误而增长。"所以,我们应该抓住错误不放。发现错误是我们进步、提高的起点,许多错误是由于我们没有真正理解概念、规律造成的,找到错误的根源就使我们对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一步,这是根本上的提高,极为有用。常常有这种情况:一个概念性错误会在多道题目中一犯再犯,这说明这个概念较难、又很重要,我们还没有找到错误的根源。应该引起我们的特别重视,可与同学讨论或问老师受到启发,但一定要通过自己独立的反复思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有的较难的题我们一时解不出来,后来解出来了,但过了一段时间再看这道题又不会解了,这说明这道题没有真正搞懂。我们经过反复思考找出症结所在,对提高解题能力很有好处。

通过一定量习题的求解,我们会发现在理解概念、规律方面的许多问题,也会发现解题方法、技巧方面的许多问题,还会积累不少的解题技巧、经验,这些都要求我们及时地归纳总结。

总而言之,学习物理主要是要理解,不要认为听老师讲解就会懂得物理,物理是想懂的,只有反复思考、探索问题的实质,不断地独立思考才能真正懂得,才会求解各种各样的物理习题。

高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6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解读新课标,教师们花了力气,学生费了时间,可教学目标却不能有效达成,教学效率也较为低下。因此,笔者反复回顾和思考及验证,有以下心得与大家商榷。

误区之一:以速战速决的过程替代科学探究

例如“电磁感应”的教学,新教材用三个课时逐渐展示,其内容与人类认识“电磁感应”的过程相一致。对于初学者是一个环环相连、逻辑线索清晰的整体,并通过大量的实验等丰富的素材给学生一个学习、认识科学规律的较完整的过程。但有的教师只简单地介绍几位科学家的发明和发现,作为科普讲座式轻描淡写地带过,就讲大量的习题,使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价值观、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这种把“理论”与“习题”教学对立起来的做法,看似节省了所谓“理论”教学的时间用于“习题”教学,却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是舍本求末,得不偿失的。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合作”,要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学习,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体会探究的过程既是学习的目标更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使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误区之二:以肤浅的提问当作探究教学

个别教师把一个完整的物理问题表述划分为很多支离破碎的“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小问题不停地问;有的教师上课的设计以“读一读”、“看一看”、“背一背”、“做一做”、“练一练”、“思一思”的互动形式使课堂教学程序化。上述教师的方式和做法对活跃课堂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肤浅的提问与表面热闹的教学形式,造成了教学的低效率。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故而课堂提问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问在关键之处,问在学生思维的薄弱点,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

误区之三:以简明轻快的实验换取习题教学时间

大多教师把实验当作魔术表演,然后提一些简单问题得出结论,就“简明、轻快”地完成实验,挤出时间让给习题讲解。例如“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教师分别做了锐角、直角、钝角三种情况下的实验演示,较详细地介绍完作图法之后,就板书出法则进行“思考与讨论”,随后补充大量的数学知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从学生的学习规律来看,在对分力、合力、等效思想和作图的基本要领都没掌握,还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物理基本理论还很陌生,此时急于求成地引入数学定理,冲淡了对基础物理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大量的习题训练只会让师生跌入教师累、学生苦的低效的“题海”教学漩涡。

教学中,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经过充分的观察和实验,自我总结或发现其规律,使学生深刻理解其本质,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灵活运用。在此基础上,补充必要的数学知识,拓展解题思路和空间,就水到渠成了。

误区之四:以知识的拓展取代素质提高

教师普遍存在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认为“一标多本”增加了教学内容和学生负担,对教材所编习题教师担心太少,于是在必修本的教学中参人不少选修教材中的内容,在选修本的教学中参人大量高考要求的内容,在高考复习中参人大学普通物理知识和思维方法。这种教学内容恶性膨胀的反复循环,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物理教学,反而使学生的学习无所适从,造成学生知识的不完整和基本功不牢,不利于其学习。这样漫无边际地对习题拓展和延伸,反而会造成习题教学的低效,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重重的压抑感在学生中弥漫着,会使学生成绩出现大面积滑坡。

新课程教学更加重视能力培养。新课后需要一定量的例题,通过题目的分析和讨论,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绝不是拓展了知识面就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大量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只会使其负面效应越来越影响正常的习题教学。少量的一题多变、多解还是有益于习题教学的。因此,教学中不要把学生当作接受的容器,而要看作是活生生的有一定经验的人。当今社会,学会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习题教学”规律,踏踏实实地完成必修、选修、高考复习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任何拔苗助长都只会适得其反。

总之,新课程提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才是课改的根本。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实践中会不断地改进、完善和发展,为课改提供自己合理化的经验和建议。

高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7

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以及这几个月的深入实践新课程改革,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对新新课程改革的领会:

1、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的老问题,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

2、注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改变过去那种仅重视将物理学知识系统地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的做法,而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使教材有利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且对不同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4、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应用知识。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重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反映选择性综合不同地区课程资源,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栏目,使教学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强调可操作性注重继承与发展,开发教材辅助资源。

5、高中物理课程新课改最大的困难是:第一,教师的观念要改变;第二,现有的教学资源要改变;第三,教学制度要改变;第四,教学评价,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要跟随课改的变化。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就是从学生出发,做到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体验成功,健康成长。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师还需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并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增强反应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应系统,使得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为了尽快适应角色变化,更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致力于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在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专题研究,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8

在这几天的物理新课程培训学习过程中,我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要让自己的学生喜欢物理这门学科,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为辅导,注重教材,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深入研究教材

为适应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索性的“问题”.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背景,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气力钻研教材,对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对教材涉及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相关资料.要弄清所给的问题可向哪些方面探索,能较恰当地预测有关探索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精神等达到怎样的效果.总之,只有教师对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探索。

2 、要为学生的探索创设有利的情境

为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这些情境包括时间、器材、组织、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做好学具、教具、音像、课件等各方面的准备;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机会;要为探索留有较宽裕的时间,新教材大大减少了练习和习题的数量,这正是给学生。

留出探索的余地,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时间,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证“探索”的优先地位;要增强学生探索的兴趣,一方面,对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应努力搜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与之结合,增强探索内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根据探索的'内容,应合理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竞赛与表演等方法,增强探索形式的趣味性。

3 、应对学生的探索给予引导和帮助

所谓自主探索,含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动性,表明学生是主动地学习,即“我要学”;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独立性,表明学生是独立地学习,即“我能学”。但学生主动地、独立地探索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的,要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独立的逐步转化的过程。而这种转化,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积极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

首先,对学生的探索要进行正确地导向。探索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也有有意义和无意义之。教师应努力把学生引向有意义的探索,减少或避免无意义的探索。不宜信马由缰,放任自流.对学生进行探索的问题,教师应适当提示探索的方向,并当在不宜继续探索时相机予以提醒。

其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应科学合理地予以评价。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光要评结果,还要评过程;不光要评显性指标,还要评情感与精神等隐性指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高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9

20xx年8月21日25日,我参加了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的高中物理教师培训,虽然时间短,但是内容丰富,感受很深,收益匪浅。既有专家的讲座,得到理念的提升,又有中学同行的表演,感受新课改的精神,同时还有领导的鼓舞和鞭策,让我们一线教师得到理论与实践的充实。我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心灵上得到隆重的洗礼,大脑从繁忙的工作中得到解脱,细思回想导师、教授的精彩讲课,他们的声音、形象久久回荡在脑海,永不退却。教授的思想教育了我,导师的思想影响了我,使我充分认识到学习和掌握一种重要的思想,比学习和掌握一门学科知识更重要。

第一天是人教社周誉蔼琴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地引领我们走进高中物理新课程。通过为什么需要改革课堂教学以及新课程新在哪里这两个主题。并结合一些很具体案例对新课程改革做了生动地、具体地介绍。我们听后有收获,也有思考。在将要新课程改革的前夜,我们怎么把新课程的理念一步一步地带进课堂。怎么在课堂中有机的整合三维目标。

第二天是北京海淀区教研员苏明义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受到我们中学物理界的这些精英对教育教学的关心和教师职业的执着追求,他幽默、风趣的讲解让我们不知不觉就度过了一上午,既有理论知识,更有实战的经验。这种经验上升为他对教育的四条信念:信念一:教育强调和谐:健康第一,以德育人,开发智慧,贯穿审美(系统性)。信念二:教育追求有效:让师生们用较少时间,能得到较大收获(科学性)。信念三:教育需要激发:用榜样和实例去激励,用问题和交流去启发(艺术性)。信念四:教育要求行动: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技能,经验出智慧(技术性)。他把他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20条经验毫无保留地教与我们,难能可贵,可以领略其人格魅力。

许晓林、陈继明等其他几个专家的讲座给我们展示了新课改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新课改给我们基础教育的老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但无论多么好的课程理念,如果没有教师的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都将无法得以落实。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我们自身的素质的高低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这必然要求我们既要加强理论素养的学习,可以是集中学习,更多的是自己学习,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和准备,以满足学生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同时可以走出去看看别人的做法,听听别人的课堂,吸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不足。在物理课中,怎么把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把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很好运用在课堂中,把教和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在导学。教比导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把握教学的节奏和环节,除了有很好的掌握教材以为,更多的是有掌握学生,了解学生。教师的教不是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更不是电视屏幕上的节目,是师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沟通。

这样的学习机会是难得的,是很宝贵的,我希望通过这个培训班的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使自己成为学习型和专家型的中学教师,“学以致用,研学并进”,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广泛交流,资源共享”。

在这几天学习过程中,我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要让自己的学生喜欢物理这门学科,可是在教学中我一直有这样的感觉,教书好象就是在教学生做题目,并且题目越难越好,越是能把学生考倒的题目就越是好题,对于每次都考不及格的学生来说能喜欢物理吗?同时与生活的联系也不紧,理论性比较强。我一直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们的学生是被教笨,当然这笨并不是指学生的智商而是指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深入研究教材

为适应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索性的“问题”。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背景,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气力钻研教材,对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对教材涉及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相关资料。要弄清所给的问题可向哪些方面探索,

能较恰当地预测有关探索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精神等达到怎样的效果。总之,只有教师对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探索。

2、要为学生的探索创设有利的情境

为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这些情境包括时间、器材、组织、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做好学具、教具、音像、课件等各方面的准备;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机会;要为探索留有较宽裕的时间,新教材大大减少了练习和习题的数量,这正是给学生留出探索的余地,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时间,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证“探索”的优先地位;要增强学生探索的兴趣,一方面,对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应努力搜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与之结合,增强探索内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根据探索的内容,应合理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竞赛与表演等方法,增强探索形式的趣味性。

3、应对学生的探索给予引导和帮助

所谓自主探索,含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动性,表明学生是主动地学习,即“我要学”;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独立性,表明学生是独立地学习,即“我能学”。但学生主动地、独立地探索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的,要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独立的逐步转化的过程。而这种转化,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积极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

首先,对学生的探索要进行正确地导向。探索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也有有意义和无意义之分。教师应努力把学生引向有意义的探索,减少或避免无意义的探索。不宜信马由缰,放任自流。对学生进行探索的.问题,教师应适当提示探索的方向,并当在不宜继续探索时相机予以提醒。

其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应科学合理地予以评价。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光要评结果,还要评过程;不光要评显性指标,还要评情感与精神等隐性指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继续探索的信心;也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把引导探索和教师讲授适当结合。当前,由于大力倡导“引导式”教学和相应的“探索性”学习,“讲授式”教学及相应的“接受性”学习似乎成了“祸水”,人们避之不及。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课程改革的本质不是教学和学习形式上的改变,而是使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学习。而任何有价值的学习都属于“意义学习”。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具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即学生具有把新学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的倾向;二是学习的材料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意义,即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能够跟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只要能对上述两个条件起促成作用,即能够促成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就是适宜的,值得肯定的。讲授式教学、接受性学习可能造成“意义学习”,引导式教学、探索性学习也可能造成“机械学习”。总之,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并无定式,应由学习内容及学生的情况而决定。新课程教学重视探索,但并不排斥讲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学生的探索与教师的讲授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对那些约定性的、常规性的、公理性的知识,更应以讲授为主。

高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解读新课标,教师们花了力气,学生费了时间,可教学目标却不能有效达成,教学效率也较为低下。因此,笔者反复回顾和思考及验证,有以下心得与大家商榷。

误区之一:以速战速决的过程替代科学探究

例如“电磁感应”的教学,新教材用三个课时逐渐展示,其内容与人类认识“电磁感应”的过程相一致。对于初学者是一个环环相连、逻辑线索清晰的整体,并通过大量的实验等丰富的素材给学生一个学习、认识科学规律的较完整的过程。但有的教师只简单地介绍几位科学家的发明和发现,作为科普讲座式轻描淡写地带过,就讲大量的习题,使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价值观、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这种把“理论”与“习题”教学对立起来的做法,看似节省了所谓“理论”教学的时间用于“习题”教学,却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是舍本求末,得不偿失的。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合作”,要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学习,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体会探究的过程既是学习的目标更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使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误区之二:以肤浅的提问当作探究教学

个别教师把一个完整的物理问题表述划分为很多支离破碎的“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小问题不停地问;有的教师上课的设计以“读一读”、“看一看”、“背一背”、“做一做”、“练一练”、“思一思”的互动形式使课堂教学程序化。上述教师的方式和做法对活跃课堂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肤浅的提问与表面热闹的教学形式,造成了教学的低效率。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故而课堂提问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问在关键之处,问在学生思维的薄弱点,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

误区之三:以简明轻快的实验换取习题教学时间

大多教师把实验当作魔术表演,然后提一些简单问题得出结论,就“简明、轻快”地完成实验,挤出时间让给习题讲解。例如“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教师分别做了锐角、直角、钝角三种情况下的实验演示,较详细地介绍完作图法之后,就板书出法则进行“思考与讨论”,随后补充大量的数学知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从学生的学习规律来看,在对分力、合力、等效思想和作图的基本要领都没掌握,还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物理基本理论还很陌生,此时急于求成地引入数学定理,冲淡了对基础物理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大量的习题训练只会让师生跌入教师累、学生苦的低效的“题海”教学漩涡。

教学中,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经过充分的观察和实验,自我总结或发现其规律,使学生深刻理解其本质,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灵活运用。在此基础上,补充必要的数学知识,拓展解题思路和空间,就水到渠成了。

误区之四:以知识的拓展取代素质提高

教师普遍存在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认为“一标多本”增加了教学内容和学生负担,对教材所编习题教师担心太少,于是在必修本的教学中参人不少选修教材中的内容,在选修本的教学中参人大量高考要求的内容,在高考复习中参人大学普通物理知识和思维方法。这种教学内容恶性膨胀的反复循环,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物理教学,反而使学生的学习无所适从,造成学生知识的不完整和基本功不牢,不利于其学习。这样漫无边际地对习题拓展和延伸,反而会造成习题教学的低效,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重重的压抑感在学生中弥漫着,会使学生成绩出现大面积滑坡。

新课程教学更加重视能力培养。新课后需要一定量的例题,通过题目的分析和讨论,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绝不是拓展了知识面就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大量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只会使其负面效应越来越影响正常的习题教学。少量的一题多变、多解还是有益于习题教学的。因此,教学中不要把学生当作接受的容器,而要看作是活生生的有一定经验的人。当今社会,学会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习题教学”规律,踏踏实实地完成必修、选修、高考复习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任何拔苗助长都只会适得其反。

总之,新课程提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才是课改的根本。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实践中会不断地改进、完善和发展,为课改提供自己合理化的经验和建议。

高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通过这些天的培训,使我深深的熟悉到,当今时代,不再以具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关键是创新能力的进步。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进步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展开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定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1.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的老题目,新课程不但要求学生学习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把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会,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绩和发展趋势,和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利用。

2.重视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改变过去那种仅重视将物理学知识系统地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的做法,而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构成进程中,发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华,增强利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使教材有益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且对不同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重视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爱好、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4.在课程实施上更重视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展开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进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利用知识。夸大知识的构建进程,重视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夸大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夸大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重视保护探索爱好,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夸大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重视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会;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反映选择性综合不同地区课程资源,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栏目,使教学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点,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夸大可操纵性重视继续与发展,开发教材辅助资源.5.高中物理课程新课改最大的困难是: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增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附送: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心得体会(完)心得体会教学概念物理高中

现就物理感念教学,谈谈我的一点想法,也借此与位老师互通讯息,进步本身业务水平,不到的地方请师们批评指正。一般来讲,高中学生已具有了比较完全的物理感知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对四周世界的物理现象、物理进程构成整体熟悉,也能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在此熟悉进程中他们表现出较强的心理积极性,这是一个积极的因素。但是在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抽象的时候,他们心理上的主观能动性经常不够。这是一个消极的心理因素。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进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心理因素的积极方面,克服消极方面,以期到达最好的效果。假如在教学中能够留意到以下几点,肯定可以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重视联系生活实践引入概念从学生熟习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由于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表象)轻易为学生理解。特别对高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熟悉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

好的物理环境。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布置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经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八年就物理上册教学中有关的教学:

包括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利用,还有来。物理概念之所以有用,不但在于它是具体的物理现象的概括和抽象,而且在于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学生不能把相干概念综合成一个相连相容的概念网络,也就不能把它们利用于各种物理场合。4.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留意教法的多样化

高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这一阶段的复习总的策略可以概括为以下18个字:针对自己实际,立足基础知识,提高基本能力

1.针对自己的实际水平,确定出复习的策略

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其目的就是要将不同层次的考生区分开来。可以说,经过了高中三年的学习,自己属于哪个层次已经基本定型,要正视自己的实际程度和水平,既不要好高骛远追求自己根本达不到的目标,也不要自暴自弃随意降低自己追求的目标。在下一阶段的复习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复习方向,从而制定恰当的复习策略。在对待练习题时,一定要注意针对性,加强练习适合自己的题目。如对于程度不是太好的学生来讲,就不要在一些诸如“高考最后一题”那样的难题上去浪费时间。

对于一般学生来说,任何一份高三的综合试题,其中的题目都可分为三类:一是有充分的把握可以正确解答出来的题目;二是读了几遍题但总不能在头脑中清晰地反映出题目所述的物理过程,因此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三是虽然可以进行正确的解答但总觉得心中无底,或好象自己能够做出来,但一时又不能给出正确的解答的题目。当然如果能够将所有的题目都弄得非常清楚是最理想的,但到了复习的后期,在短时间内达到这样一个理想化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正因如此,针对这三类题目在后期你要区别对待。

对于第一类题目,“做过且过”。这样的题目不论是从知识上,还是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方面,对你来说可能都不存在太大问题了,做一下起到了复习、巩固一下的目的也就可以了,因此对于这类题目不必花太多精力。

对于第二类题目,“得过且过”。这类题目可能已经超出了你的能力水平范围,凭你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努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真正搞懂这样的问题,应该果断地放弃。否则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局。

对于第三类题目,要“坚决不放过”。这样的题目对你来说,既反映了你复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又是可望且可及的目标,因此是你最后阶段复习工作的主攻内容,要力求将它们彻底搞懂,而不能满足于一般的能解答出正确答案。一般搞懂一道这样的题目之后,你要自己回味一下,通过这个题目,自己在知识上澄清了哪些概念的内涵和规律的外延,从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方面有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这样在你的能力水准可能达到的水平上进行思考和总结,通常将收到“会一题而懂一片”这样事半功倍的效果。

2.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巩固,努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试题中的多数问题还是紧紧围绕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而设计的。而且试题中难、中、易的比例为2:5:3,对于绝大多数的考生来讲,要力求做到在容易题上尽量不丢分,在中档题上尽可能地多得分,而20%的难题是为少数考生设置的,不要强求自己在难题上得分,否则会影响基本题目的得分,反而得不偿失。因此,在复习中,不要去钻难题,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基本题上,注意把基本的观念和规律牢牢掌握,落到实处,训练自己的思维的正确方法和熟练技巧。

临考前的复习时间极为有限,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书由厚变薄”,使知识更为系统化,观点更为提高,应用起来更为熟练。未必再去作更多的新的习题,可以把过去作过的、典型的“熟题”,或过去曾经作错过的题目,拿来重新复习,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一方面“温故而知新”,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寻求对本题的多种解法,以便更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并把更多的知识和方法都联系起来,从而使自己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实际上,在高三的这一年内,我们已经让大家做了不少的题目了,从上学期的《复习丛书》和几份力学、电学复习练习题,以及期中期末的练习题和反馈题,到这学期的期中、期末练习题以及反馈题,还有五份的专题练习题,下一阶段,我们还打算各位考生一份练习题和查漏补缺题,再加上同学们已经做过的其他各区的练习题,可以说,这些练习题从知识的覆盖面上已经足够了,所以,没有必要再去寻找更多的试题去做了,只要能够在这些题目中,寻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所在,切实针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就完全可以了。

3.规范解题过程

这几年的高考,要求写出解题过程的“大题”所占的分数很高,因为通过大题可以展现出考生的思维过程,可以从解答的思维过程中不仅可以看出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可以看出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07年的高考试卷中物理的解答题将有4个题,分数约为72分,占物理部分总分的60%,这就要求我们更重视解题过程的规范。从每年的高考阅卷情况看,许多考生丢分都是因为表达的不规范而导致的,因此,一定要重视对问题表达的规范性。

一般来说,解决物理问题的规范表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题目没有明确给出的物理量符号,应有说明,或用“设……为……”的形式。

(2)用文字和公式写明推导过程中的根据,如“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向心力,解得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为”。注意不要采用列一个大式子,一步得出最后结果的写法,这种写法,即使得出了正确结果,但因中间过程不规范,遗漏了某些重要环节,可能不能获得满分。如果最后结果出现错误,这种列一个大式子的写法很可能一分不得,而如果分步写来,即使最后结果错误,按照分步给分的评卷办法,也可得到一定的分数。

(3)对于数值计算的问题,要先用数学表达式推导出正确的结果,然后再带入已知数值进行计算。这样即使数值算错了,也不会导致丢分很多。

4.清理知识死角

物理高考以考查能力为主,但总有少量试题是知识性的,特别是中学物理中有一大批属于A类要求的知识点,考查这类知识的题目大多属于低层次的题,对能力的要求不高,只要复习到了,对它有一定的了解,就能正确地解答,而如果遗漏的该知识点,就根本无法作它,尤其在总题量已经减少到只有12个题的今天,这种失误可能是致命的。最后阶段应搞一次清理知识死角,也就是“查漏补缺”。

各位同学: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面对高考的复习也越来越紧张,祝愿各位考生能够合理地安排好考前的复习,针对自己的实际,切实提高复习效率。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高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有一些感悟.

经过这一个阶段的高中物理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课改必须更新教师观念

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

2 ---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3.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物理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体把握高中物理新课程不

4 ---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高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在这几天的物理新课程培训学习过程中,我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要让自己的学生喜欢物理这门学科,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为辅导,注重教材,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深入研究教材

为适应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索性的“问题”.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背景,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气力钻研教材,对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对教材涉及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相关资料.要弄清所给的问题可向哪些方面探索,能较恰当地预测有关探索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精神等达到怎样的效果.总之,只有教师对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探索。

2 、要为学生的探索创设有利的情境

为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这些情境包括时间、器材、组织、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做好学具、教具、音像、课件等各方面的准备;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机会;要为探索留有较宽裕的`时间,新教材大大减少了练习和习题的数量,这正是给学生。

留出探索的余地,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时间,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证“探索”的优先地位;要增强学生探索的兴趣,一方面,对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应努力搜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与之结合,增强探索内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根据探索的内容,应合理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竞赛与表演等方法,增强探索形式的趣味性。

3 、应对学生的探索给予引导和帮助

所谓自主探索,含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动性,表明学生是主动地学习,即“我要学”;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独立性,表明学生是独立地学习,即“我能学”。但学生主动地、独立地探索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的,要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独立的逐步转化的过程。而这种转化,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积极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

首先,对学生的探索要进行正确地导向。探索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也有有意义和无意义之。教师应努力把学生引向有意义的探索,减少或避免无意义的探索。不宜信马由缰,放任自流.对学生进行探索的问题,教师应适当提示探索的方向,并当在不宜继续探索时相机予以提醒。

其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应科学合理地予以评价。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光要评结果,还要评过程;不光要评显性指标,还要评情感与精神等隐性指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高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5

通过这些天的培训,使我深深的熟悉到,当今时代,不再以具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关键是创新能力的进步。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进步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展开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定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1.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的老题目,新课程不但要求学生学习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把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会,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绩和发展趋势,和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利用。

2.重视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改变过去那种仅重视将物理学知识系统地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的做法,而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构成进程中,发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华,增强利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使教材有益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且对不同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重视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爱好、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4.在课程实施上更重视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展开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进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利用知识。夸大知识的构建进程,重视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夸大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夸大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重视保护探索爱好,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夸大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重视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会;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反映选择性综合不同地区课程资源,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栏目,使教学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点,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夸大可操纵性重视继续与发展,开发教材辅助资源.5.高中物理课程新课改最大的困难是: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增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附送: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心得体会(完)心得体会教学概念物理高中

现就物理感念教学,谈谈我的一点想法,也借此与位老师互通讯息,进步本身业务水平,不到的地方请师们批评指正。一般来讲,高中学生已具有了比较完全的物理感知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对四周世界的物理现象、物理进程构成整体熟悉,也能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在此熟悉进程中他们表现出较强的心理积极性,这是一个积极的因素。但是在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抽象的时候,他们心理上的主观能动性经常不够。这是一个消极的心理因素。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进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心理因素的积极方面,克服消极方面,以期到达最好的效果。假如在教学中能够留意到以下几点,肯定可以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重视联系生活实践引入概念从学生熟习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由于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表象)轻易为学生理解。特别对高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熟悉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

好的物理环境。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布置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经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八年就物理上册教学中有关的教学:

包括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利用,还有来。物理概念之所以有用,不但在于它是具体的物理现象的概括和抽象,而且在于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学生不能把相干概念综合成一个相连相容的概念网络,也就不能把它们利用于各种物理场合。4.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留意教法的多样化

高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6

在西南大学的这几天的高物理骨干教师培训,虽然时间短,但是内容丰富,感受很深,收益匪浅。既有专家的讲座,得到理念的提升,又有中学同行的表演,感受新课改的精神,同时还有领导的鼓舞和鞭策,让我们一线教师得到理论与实践的充实。我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心灵上得到隆重的洗礼,大脑从繁忙的工作中得到解脱,细思回想导师、教授的精彩讲课,他们的声音、形象久久回荡在脑海,永不退却。教授的`思想教育了我,导师的思想影响了我,使我充分认识到学习和掌握一种重要的思想,比学习和掌握一门学科知识更重要。

第一天是廖伯琴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地引领我们走进高中物理新课程。通过为什么需要改革课堂教学以及新课程新在哪里这两个主题。并结合一些很具体案例对新课程改革做了生动地、具体地介绍。我们听后有收获,也有思考。在将要新课程改革的前夜,我们怎么把新课程的理念一步一步地带进课堂。怎么在课堂中有机的整合三维目标。

第二天是查有梁教授的讲座,让我感受到我们中学物理界的老前辈对教育教学的关心和教师职业的执着追求,他幽默、风趣的讲解让我们不知不觉就度过了一下午,既有理论知识,更有实战的经验。

这种经验上升为他对教育的四条信念:

信念一:教育强调和谐:健康第一,以德育人,开发智慧,贯穿审美(系统性)。

信念二:教育追求有效:让师生们用较少时间,能得到较大收获(科学性)。

信念三:教育需要激发:用榜样和实例去激励,用问题和交流去启发(艺术性)。

信念四:教育要求行动: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技能,经验出智慧(技术性)。

他把他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20条经验毫无保留地教与我们,难能可贵,可以领略其人格魅力。

唐果南教授等其他几个专家的讲座给我们展示了新课改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新课改给我们基础教育的老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但无论多么好的课程理念,如果没有教师的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都将无法得以落实。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我们自身的素质的高低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这必然要求我们既要加强理论素养的学习,可以是集中学习,更多的是自己学习,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和准备,以满足学生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同时可以走出去看看别人的做法,听听别人的课堂,吸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不足。在物理课中,怎么把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把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很好运用在课堂中,把教和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在导学。教比导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把握教学的节奏和环节,除了有很好的掌握教材以为,更多的是有掌握学生,了解学生。教师的教不是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更不是电视屏幕上的节目,是师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沟通。

这样的学习机会是难得的,是很宝贵的,我希望通过这个培训班的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使自己成为学习型和专家型的中学教师,“学以致用,研学并进”,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广泛交流,资源共享”。

最后祝我们这个培训班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高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7

---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有一些感悟.

经过这一个阶段的高中物理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课改必须更新教师观念

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

2 ---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3.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物理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体把握高中物理新课程不

4 ---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高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8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解读新课标,教师们花了力气,学生费了时间,可教学目标却不能有效达成,教学效率也较为低下。因此,笔者反复回顾和思考及验证,有以下心得与大家商榷。

误区之一:以速战速决的过程替代科学探究

例如“电磁感应”的教学,新教材用三个课时逐渐展示,其内容与人类认识“电磁感应”的过程相一致。对于初学者是一个环环相连、逻辑线索清晰的整体,并通过大量的实验等丰富的素材给学生一个学习、认识科学规律的较完整的过程。但有的教师只简单地介绍几位科学家的发明和发现,作为科普讲座式轻描淡写地带过,就讲大量的习题,使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价值观、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这种把“理论”与“习题”教学对立起来的做法,看似节省了所谓“理论”教学的时间用于“习题”教学,却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是舍本求末,得不偿失的。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合作”,要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学习,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体会探究的过程既是学习的目标更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使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误区之二:以肤浅的提问当作探究教学

个别教师把一个完整的物理问题表述划分为很多支离破碎的'“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小问题不停地问;有的教师上课的设计以“读一读”、“看一看”、“背一背”、“做一做”、“练一练”、“思一思”的互动形式使课堂教学程序化。上述教师的方式和做法对活跃课堂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肤浅的提问与表面热闹的教学形式,造成了教学的低效率。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故而课堂提问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问在关键之处,问在学生思维的薄弱点,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

误区之三:以简明轻快的实验换取习题教学时间

大多教师把实验当作魔术表演,然后提一些简单问题得出结论,就“简明、轻快”地完成实验,挤出时间让给习题讲解。例如“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教师分别做了锐角、直角、钝角三种情况下的实验演示,较详细地介绍完作图法之后,就板书出法则进行“思考与讨论”,随后补充大量的数学知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从学生的学习规律来看,在对分力、合力、等效思想和作图的基本要领都没掌握,还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物理基本理论还很陌生,此时急于求成地引入数学定理,冲淡了对基础物理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大量的习题训练只会让师生跌入教师累、学生苦的低效的“题海”教学漩涡。

教学中,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经过充分的观察和实验,自我总结或发现其规律,使学生深刻理解其本质,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灵活运用。在此基础上,补充必要的数学知识,拓展解题思路和空间,就水到渠成了。

误区之四:以知识的拓展取代素质提高

教师普遍存在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认为“一标多本”增加了教学内容和学生负担,对教材所编习题教师担心太少,于是在必修本的教学中参人不少选修教材中的内容,在选修本的教学中参人大量高考要求的内容,在高考复习中参人大学普通物理知识和思维方法。这种教学内容恶性膨胀的反复循环,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物理教学,反而使学生的学习无所适从,造成学生知识的不完整和基本功不牢,不利于其学习。这样漫无边际地对习题拓展和延伸,反而会造成习题教学的低效,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重重的压抑感在学生中弥漫着,会使学生成绩出现大面积滑坡。

新课程教学更加重视能力培养。新课后需要一定量的例题,通过题目的分析和讨论,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绝不是拓展了知识面就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大量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只会使其负面效应越来越影响正常的习题教学。少量的一题多变、多解还是有益于习题教学的。因此,教学中不要把学生当作接受的容器,而要看作是活生生的有一定经验的人。当今社会,学会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习题教学”规律,踏踏实实地完成必修、选修、高考复习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任何拔苗助长都只会适得其反。

总之,新课程提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才是课改的根本。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实践中会不断地改进、完善和发展,为课改提供自己合理化的经验和建议。

高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9

——付成维

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以及这几个月的深入实践新课程改革,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对新新课程改革的领会:

1.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的老问题,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

2.注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改变过去那种仅重视将物理学知识系统地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的做法,而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使教材有利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且对不同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4.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应用知识。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重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反映选择性综合不同地区课程资源,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栏目,使教学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强调可操作性注重继承与发展,开发教材辅助资源。

5.高中物理课程新课改最大的困难是:第一,教师的观念要改变;第二,现有的教学资源要改变;第三,教学制度要改变;第四,教学评价,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要跟随课改的变化。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就是从学生出发,做到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体验成功,健康成长。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师还需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并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增强反应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应系统,使得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为了尽快适应角色变化,更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致力于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在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专题研究,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20

在新课程标准中,物理课程培养的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的科学素质。明确提出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培养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新教材的使用中,采取怎样的实施策略去体现新教材全新的教学理念,实现培养目标,我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转变教师角色观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课堂氛围,使教学双边活动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沉闷压抑的课堂氛围,使教学活动索然无味;良好的课堂氛围,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让学生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带着一种良好的心境去汲取知识的甘露。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关键。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教师角度看,除了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过硬的基本功,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外,在教学中还应当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语言要形象幽默。讲究语言艺术,不但会增强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吸收,而且会对难点知识起到缓冲软化的作用。语言形象准确,物理研究对象就会更加形象逼真;语言幽默、有趣,能使同学们欢畅乐学;语言生动、简练,会让人生智开窍。比如爱因斯坦也有很多幽默故事,他用姑娘与火炉来解释相对论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将这些名人轶事穿插于教学之中,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对这些科学伟人产生一种亲切感。

(2)建立一种开放的,多元的,平等的具有无限包容性的师生关系。改变居高临下的习惯姿态。教师应更多的将自身定位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服务者,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地交往与交流,以心换心,以一颗坦诚的心去感受每一个学生的喜怒哀乐,进而把他们的精神生活引向美好的境界。让他们也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自身的价值。

(3)实现角色转换。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变“支配者”为“组织者”,变“操纵者”、“主宰者”为 “激发者”和“指导者”。学生由被动地接纳体转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的过程,师生关系是融洽的,心理是相通的,所有精力都被用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上。

新型的师生关系奠定了课堂的民主氛围,奠定了学生想学好这门课的愿望,学生“亲其师,则信其道”产生一种极大的向“师”力,学生信赖教师,尊重教师,愿意完成教师所交给的学习任务,更想学好他所爱戴的老师所教的学科以期得到老师的表扬、支持和爱抚。这些积极的情感,对教育的成功实施都是至关重要的内在因素。

二、挖掘物理学科资源,激发学习动机与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反以学习为享受,所以人们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知识常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物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潜力,同时,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物理学科的第一目标。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联系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兴趣

一方面,物理课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遵循好奇心—求知欲—爱学习责任感的成长规律。例如在学习完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后,我告诉学生,为了减缓脸部肌肉的松弛,我们平时应该用毛巾从下而上的揉揉脸部,而不是从上而下搓脸;在学习重心位置与稳度的关系:降低重心和增大接触面积,可提高稳度。我提问学生,为什么我们平时不站着或坐着睡觉,而要躺着呢?学生就恍然大悟,因为躺着重心最低,跟床接触的面积最大,所以躺着最舒服。另一方面,紧紧把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思想,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以及一些熟悉的物理现象创设学习的情境,制造好奇或悬念,把学生引入到一种熟悉而又亲切的物理环境之中。这样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快。例如在学习匀速圆周运动时,可先通过生活中的“水流星”杂技表演,游乐场的过山车、摩天轮,双人花样滑冰男运动员拉着女运动员做圆锥摆运动,赛车过弯道,汽车过拱桥,火车转弯等,从生活中大量的例子引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学会了物理,能解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学物理既有趣,又到处有用。

(2)利用多种媒体展示物理过程,其图文声像并茂,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能增大信息容量,放大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延长了课堂教学的“时间” 。这样的教学,促使学生用多种感官去学,同时也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方面的应用时,学生很难从生活中获取认识,此时借助多媒体展示行星绕太阳运行,火箭载着卫星升空过程,发射人造卫星过程,卫星绕地球在不同高度运行情况,“嫦娥一号”卫星从地面发射到进入绕月球轨道的过程等。将知识形象和生动化,易于学生接受。它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比较不同的现象,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对比、分类、归类,易于把知识内化,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这类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广泛采用。

三、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渗透科学价值观。

在中学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内容主要表现在,通过教学使学生领悟到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对物理学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并在探究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艰辛,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物理问题、形成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与生产实践的意识。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在物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不要以成人的思维和成熟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世界。多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激励学生多提问题。在教学中还可以介绍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勇士的奋斗事迹,以此来鼓励学生对前人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大胆质疑的勇气,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和规律,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即使某些发问是可笑的,某些提法是错误的,某些探索是失败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不挫伤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不要把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物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

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2)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要通过物理教学使学生了解和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够关注、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关心国内、国际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四、转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创新热情,帮助学生树立“人人俱有创造力”的观念。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过程,只有在培养的过程中不断养成,才能逐步提高。为了能达到“不断提高”的目标,时常注重学习、借鉴、吸取前人或他人的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教师对学生学的评价,应突出标新立异,重在激励,鼓舞学生学的士气。教师课堂对学生的评价应建立在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过程及其发展变化有深刻认识论的基础上,恰当分析其思维独创之处,有待完善的方面,明确教学导向,引导学生勇于发散思维、求新、求异。对爱提“新”观点和“怪”问题的学生,应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并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从而通过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带动所有的学生都在追求"新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学习"。不单纯以期中、期末考试的分数来评定学生的成绩,而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上对某一问题提出新的解法也折算成适当的分数加到它的总成绩上去,同样,在考试时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一种解法,多加一定的分数,当然分数不是追求的目标,但对学生的创新兴趣却起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是创新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当代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实施教学创新的关键环节,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创造性教学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环境,多鼓励学生质疑,为学生提供可创新的机会,同时加强学生思维训练和改进评价方式,以此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都乐意愉快地去探索,想方设法去解决,并且尽量做到有所创新,只有这样坚持下去,创新意识必将深入人心,创新精神更加发扬光大,学生的聪明智慧才能更有效地超常规发挥出来。

在以后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合作、主动获取知识,形成知识技能。我们只有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21

距离高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在物理学科的复习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广大考生参考。

这一阶段的复习总的策略可以概括为以下18个字:针对自己实际,立足基础知识,提高基本能力

1.针对自己的实际水平,确定出复习的策略

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其目的就是要将不同层次的考生区分开来。可以说,经过了高中三年的学习,自己属于哪个层次已经基本定型,要正视自己的实际程度和水平,既不要好高骛远追求自己根本达不到的目标,也不要自暴自弃随意降低自己追求的目标。在下一阶段的复习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复习方向,从而制定恰当的复习策略。在对待练习题时,一定要注意针对性,加强练习适合自己的题目。如对于程度不是太好的学生来讲,就不要在一些诸如“高考最后一题”那样的难题上去浪费时间。

对于一般学生来说,任何一份高三的综合试题,其中的题目都可分为三类:一是有充分的把握可以正确解答出来的题目;二是读了几遍题但总不能在头脑中清晰地反映出题目所述的物理过程,因此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三是虽然可以进行正确的解答但总觉得心中无底,或好象自己能够做出来,但一时又不能给出正确的解答的题目。当然如果能够将所有的题目都弄得非常清楚是最理想的,但到了复习的后期,在短时间内达到这样一个理想化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正因如此,针对这三类题目在后期你要区别对待。

对于第一类题目,“做过且过”。这样的题目不论是从知识上,还是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方面,对你来说可能都不存在太大问题了,做一下起到了复习、巩固一下的目的也就可以了,因此对于这类题目不必花太多精力。

对于第二类题目,“得过且过”。这类题目可能已经超出了你的能力水平范围,凭你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努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真正搞懂这样的问题,应该果断地放弃。否则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局。

对于第三类题目,要“坚决不放过”。这样的题目对你来说,既反映了你复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又是可望且可及的目标,因此是你最后阶段复习工作的主攻内容,要力求将它们彻底搞懂,而不能满足于一般的能解答出正确答案。一般搞懂一道这样的题目之后,你要自己回味一下,通过这个题目,自己在知识上澄清了哪些概念的内涵和规律的外延,从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方面有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这样在你的能力水准可能达到的水平上进行思考和总结,通常将收到“会一题而懂一片”这样事半功倍的效果。

2.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巩固,努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试题中的多数问题还是紧紧围绕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而设计的。而且试题中难、中、易的比例为2:5:3,对于绝大多数的考生来讲,要力求做到在容易题上尽量不丢分,在中档题上尽可能地多得分,而20%的难题是为少数考生设置的,不要强求自己在难题上得分,否则会影响基本题目的得分,反而得不偿失。因此,在复习中,不要去钻难题,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基本题上,注意把基本的观念和规律牢牢掌握,落到实处,训练自己的思维的正确方法和熟练技巧。

临考前的复习时间极为有限,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书由厚变薄”,使知识更为系统化,观点更为提高,应用起来更为熟练。未必再去作更多的新的习题,可以把过去作过的、典型的“熟题”,或过去曾经作错过的题目,拿来重新复习,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一方面“温故而知新”,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寻求对本题的多种解法,以便更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并把更多的知识和方法都联系起来,从而使自己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实际上,在高三的这一年内,我们已经让大家做了不少的题目了,从上学期的《复习丛书》和几份力学、电学复习练习题,以及期中期末的练习题和反馈题,到这学期的期中、期末练习题以及反馈题,还有五份的专题练习题,下一阶段,我们还打算各位考生一份练习题和查漏补缺题,再加上同学们已经做过的其他各区的练习题,可以说,这些练习题从知识的覆盖面上已经足够了,所以,没有必要再去寻找更多的试题去做了,只要能够在这些题目中,寻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所在,切实针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就完全可以了。

3.规范解题过程

这几年的高考,要求写出解题过程的“大题”所占的分数很高,因为通过大题可以展现出考生的思维过程,可以从解答的思维过程中不仅可以看出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可以看出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07年的高考试卷中物理的解答题将有4个题,分数约为72分,占物理部分总分的60%,这就要求我们更重视解题过程的规范。从每年的高考阅卷情况看,许多考生丢分都是因为表达的不规范而导致的,因此,一定要重视对问题表达的规范性。

一般来说,解决物理问题的规范表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题目没有明确给出的物理量符号,应有说明,或用“设……为……”的形式。

(2)用文字和公式写明推导过程中的根据,如“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向心力,解得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为”。注意不要采用列一个大式子,一步得出最后结果的写法,这种写法,即使得出了正确结果,但因中间过程不规范,遗漏了某些重要环节,可能不能获得满分。如果最后结果出现错误,这种列一个大式子的写法很可能一分不得,而如果分步写来,即使最后结果错误,按照分步给分的评卷办法,也可得到一定的分数。

(3)对于数值计算的问题,要先用数学表达式推导出正确的结果,然后再带入已知数值进行计算。这样即使数值算错了,也不会导致丢分很多。

4.清理知识死角

物理高考以考查能力为主,但总有少量试题是知识性的,特别是中学物理中有一大批属于A类要求的知识点,考查这类知识的题目大多属于低层次的题,对能力的要求不高,只要复习到了,对它有一定的了解,就能正确地解答,而如果遗漏的该知识点,就根本无法作它,尤其在总题量已经减少到只有12个题的今天,这种失误可能是致命的。最后阶段应搞一次清理知识死角,也就是“查漏补缺”。

各位同学: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面对高考的复习也越来越紧张,祝愿各位考生能够合理地安排好考前的复习,针对自己的实际,切实提高复习效率。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高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22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时刻提醒自己要让自己的学生喜欢物理这门学科,可是在教学中我一直有这样的感觉,教书好象就是在教学生做题目,并且题目越难越好,越是能把学生考倒的题目就越是好题,同时与生活的联系也不紧,理论性比较强。我一直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们的学生是被教笨,当然这笨并不是指学生的智商而是指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深入研究教材

为适应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索性的“问题”、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背景,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气力钻研教材,对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对教材涉及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相关资料、要弄清所给的问题可向哪些方面探索、

2、要为学生的探索创设有利的情境

为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这些情境包括时间、器材、组织、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做好学具、教具、音像、课件等各方面的准备;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机会.

3、应对学生的探索给予引导和帮助

所谓自主探索,含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动性,表明学生是主动地学习,即“我要学”;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独立性,表明学生是独立地学习,即“我能学”、但学生主动地、独立地探索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的,要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独立的逐步转化的过程、而这种转化,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积极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

高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23

12月13日,我们临安市所有的高中物理教师在天目高级中学听取了杭州二中的胡亦民老师的报告,胡亦民老师作了《从高考试题变化趋势谈学科教学》的专题报告会。经过这次培训后,我深有体会,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一、通过胡亦民老师对近两年的浙江省高考理综卷物理部分的试题研究,我们知道了很多信息。

1、试题教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2、更加注重实验探究、创新

3、在问题分析中要有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4、物理解题中要用到数学方法的越来越多

5、命题中有明显的思想方法(包括对称、可逆等)

6、试题中有传感器(数字化),但不考原理

7、试题一般为实际问题,所以试题的阅读量比较大,即题较长

8、试题回归生活常识、回归教材

二、听取了胡亦民老师的讲解之后,我认为我们在今后的物理学科教学中要关注几点。

1、物理教学中实验技能不可忽视

物理重在“以物明理”,正像杨振宁教授所说的“物理学是现象的物理学”,而不仅仅是作题的物理学观察物理现象、验证和探究物理规律,光靠黑板上画实验。学生考上大学了还始终认为“电容器”是“两条线”或形状像一个水杯──教学中的比喻。画实物图时,把导线联接到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这都是平时纸上谈兵的恶果。从培养能力出发,探究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是今后命题的重要取向,对于实验要重点复习,必要时考前还要再动手。如游标卡尺10分度、20分度、50分度的读数问题以及对看原理简化图读数,考生很容易将卡尺的边缘作为读数的”点,这是长期纸上练实验造成的,如果不见实物、亲自作,错误率一定很高。

2、物理教学中要多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也是近年来高考所刻意追求的方向。

3、物理教学中要注重物理模型的建立

物理模型是对物理原形的高度抽象化和概括化,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建立物理模型,然后用数学方法进行量化的过程。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也就是逐步学习物理模型的构建,进而用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

4、物理教学中对于“探究性试题”要探究

探究性试题已经是高考命题的大势所趋势,这类试题的共同特点几乎都是:展示问题情景、要求学生收集信息(主要是填写图表)、处理信息(主要是根据图表进行图像描绘)并根据图像得出某些重要结论(这是最难的一步)。对这类试题如果光靠搞题海战很难奏效。最好的做法是,真正地进行至少一次探究实验活动,亲自动手,掌握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对探究问题自主构建。

以上是我对这次教师培训的一点心得体会。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的确感到长了许多见识,也更加清楚了自己以后物理教学的侧重点和研究方向。

高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24

学习物理重要,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更重要。学好物理的“法宝”包括预习、听课、整理、应用(作业)、复习总结等。大量事实表明:做好课前预习是学好物理的前提;主动高效地听课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及时整理好学习笔记、做好练习是巩固、深化、活化物理概念的理解,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善于复习、归纳和总结,能使所学知识触类旁通;适当阅读科普读物和参加科技活动,是学好物理的有益补充;树立远大的目标,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是学好物理的动力和保证。注意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同学们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课前认真预习

预习是在课前,独立地阅读教材,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前预习未讲授的新课,首先把新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则要抓住其核心,以及与其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对已学过的知识,如果忘了,课前预习时可及时补上,这样,上课时就不会感到困难重重了。然后再纵观新课的内容,找出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掌握知识的脉络,绘出知识结构简图。同时还要阅读有关典型的例题并尝试解答,把解答书后习题作为阅读效果的检查,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适当阅读相关内容的课外书籍。

二、主动提高效率的听课

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也可以作进一步的质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听完课,不仅能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而且能更好地掌握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定期整理学习笔记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对照预习笔记、听课笔记、作业、达标检测、教科书和参考书等材料加以补充、归纳,使所学的知识达到系统、完整和高度概括的水平。学习笔记要简明、易看、一目了然,符合自己的特点。做到定期按知识本身的体系加以归类,整理出总结性的学习笔记,以求知识系统化。把这些思考的成果及时保存下来,以后再复习时,就能迅速地回到自己曾经达到的高度。在学习时如果轻信自己的记忆力,不做笔记,则往往会在该使用时却想不起来了,很可惜的!

四、及时做作业

作业是学好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在平时的预习中,用书上的习题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课后作业时多进行一题多解及分析最优解法练习。在章节复习中精选课外习题自我测验,及时反馈信息。因此,认真做好作业,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而去有意识地加强它,逐步培养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要做好作业,首先要仔细审题,弄清题中叙述的物理过程,明确题中所给的条件和要求解决的问题;根据题中陈述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对照所学物理知识选择解题所要用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经过冷静的思考或分析推理,建立数学关系式;借助数学工具进行计算,求解时要将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中;最后还必须对答案进行验证讨论,以检查所用的规律是否正确,在运算中出现的各物理的单位是否一致,答案是否正确、符合实际,物理意义是否明确,运算进程是否严密,是否还有别的解法,通过验证答案、回顾解题过程,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熟悉各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五、复习总结提高

对学过的知识,做过的练习,如果不及时复习,不会归纳总结,就容易出现知识之间的割裂而形成孤立地、呆板地学习物理知识的倾向。其结果必然是物理内容一大片,定律、公式一大堆,但对具体过程分析不清,对公式中的物理量间的关系理解不深,不会纵观全局,前后联贯,灵活运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去解决具体问题。因此,课后要及时的复习、总结。课后的复习除了每节课后的整理笔记、完成作业外,还要进行章节的单元复习。要经常通过对比、鉴别,弄清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以及变化发展过程,并及时归纳总结以形成系统的知识。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总结,便可以使知识前后贯通,纵横联系,并从物理量间的因果联系和发展变化中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这样既能不断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六、做好思想准备,调整好学习心态

在学习物理的第一节课时,老师都会讲物理难学,在未学习物理之前就从高年级同学那里听说物理教难学。因此大部分同学在学习物理时都带有一些不正常的学习心态,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紧张、畏惧心理。物理难学在他们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害怕上物理课,害怕做物理作业,害怕老师课堂提问,害怕老师的个别谈话,怕做实验、怕动手,千方百计地回避学习,胆怯的心弦一天到晚紧绷着,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在实践中运用学过的知识,久而久之,越怕越难学,越难越怕学。

(2)“一口吃个胖子”的心理。想把成绩搞上去,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绩仍没有什么大的起色,随即产生“反正学不好了” 和“我不是学习的料”的错误心理。

(3)消极心理。学习松松垮垮、马马虎虎,懒惰思想较重,学习缺乏主动性,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上课时经常“开小差”,盼望着“快下课”,老师提问大都说“不会。”

诚然,物理是难学,但绝非学不好,只要按物理学科的特点去学习,按照前面谈到的去做,理解注重思考物理过程,不死记硬背,常动手,常开动脑筋思考,不要一碰到问题就问同学或老师。在学习中要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学习中去寻找乐趣,就能培养自己学习物理的兴趣。比如一个学生在学习力的图示时就编了这样的顺口溜:“四定即定作用点、定方向、定标度、定长度,两标即标箭头、标数值和单位。”现代社会的发展,物理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学们要以振兴中华为已任,以学好物理报效祖国为内部动力,要认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建设祖国的使命感,从而自发地、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就一定能学好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25

---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有一些感悟.

经过这一个阶段的高中物理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课改必须更新教师观念

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

2 ---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3.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物理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体把握高中物理新课程不

4 ---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高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26

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以及这几个月的深入实践新课程改革,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对新新课程改革的领会:

1、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的老问题,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

2、注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改变过去那种仅重视将物理学知识系统地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的做法,而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使教材有利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且对不同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4、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应用知识。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重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反映选择性综合不同地区课程资源,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栏目,使教学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强调可操作性注重继承与发展,开发教材辅助资源。

5、高中物理课程新课改最大的困难是:第一,教师的观念要改变;第二,现有的教学资源要改变;第三,教学制度要改变;第四,教学评价,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要跟随课改的变化。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就是从学生出发,做到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体验成功,健康成长。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师还需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并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增强反应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应系统,使得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为了尽快适应角色变化,更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致力于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在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专题研究,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善于进行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