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社区医院心得体会

2024/09/28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社区医院心得体会(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社区医院心得体会 篇1

我是一位学临床的医学生。根据我们的实习大纲,最近正好被安排到社区医院的防保科实习预防医学。实习之后感觉我们的社区卫生问题实在太多太多。我在自己的blog上写过一篇相关的文章,但似乎少人问津,现又补充了一些内容,贴于此处,与大家交流。

目前上海的基层预防工作和流行病学的数据采集主要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其他地区具体的操作方式不详。就拿上海来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我们熟知的地段医院,是构成三级医疗体系的第一环,其主要职能是为所在社区的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对疾病进行一二级预防,同时承担着部分重大疾病的疗养、康复工作,在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负责对该地区的疾病发生情况进行监测。一个很不错的想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有很多问题。

一、服务对象覆盖率低。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疾病监控的对象同样是社区居民,疾病的监控应该是在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完成的。但究竟有多少社区居民接受了相关的卫生服务?以下这些问题就出现了:

1、在可以选择更好医疗服务的情况下,社区居民是否愿意接受社区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

2、所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是否适应社区居民的需要;

3、所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质量是否能得到保证;

4、是否能保证大部分的社区居民均能在社区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

5、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收费是否合理;

以上这些问题直接左右了社区居民的选择。由于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工作时间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时间相同,所以大部分在职职工及其子女,小病不上医院,大病则上大医院就医,不会选择地段医院的服务。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人员学历层次相对较低,诊疗手段单一,也成为了人们不选择社区医院的原因之一。按我们带教的话说来地段医院就医的人开药的比看病的多。最近一段时间,不少社区卫生服中心推出了类似于家庭病房的家床服务,虽有些类似于国外的家庭保健医生,但实际差距却很大。同时由于疾病涉及个人隐私,多数人对于类似的上门服务不甚信任,同样造成了一定服务困难。由于服务对象与监控对象是一致的,也直接导致了疾病监控覆盖率的下降。

二、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应用。

由于服务对象覆盖率低,而疾病监控需要全覆盖,这样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工作量的增大。很多工作靠社区卫生人员上门完成,即便这样依然不能达到有效的覆盖率,加上流动人口的增加,进一步加大了疾病监控(尤其是传染病)的困难。同时由于一级医院覆盖率的下降,上级医院的工作量随之明显增大,造成了人手相对短缺的有趣场面,大医院急诊的繁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医院的工作效率,在治疗重病和疑难杂症的同时还要忙于应付社区常见疾病。在社区医院资源利用率不足的情况下,又造成了大医院医疗资源的浪费。曾几何时,和一位英国医生聊起了英国的全民医疗体系。她说,在英国,要进入大医院就医,必须由社区医生的转诊,否则医药费一律自付,这就大大提高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三、相关从业人员不足,学历层次不高。

从各大医学院的就业趋向来看,更多的医学生倾向于去二级或三级医院就业,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少之又少。其实这一点是容易理解的,培养一个医学生需要至少五年的时间,多则七年、八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自身的发展都是需要考虑的。一个硕士或博士去地段医院当医生是很多医学生和家长所不能接受的,而培养全科医生又是现在国家培养医学生的一个方向,任重而道远。其实在国外,医生兼职的情况也并非鲜见,我上次碰到的那位英国医生,既做家庭医生,又为当地的一家大医院做心彩超。同时医院的联合也是加强各级医院联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可以将若干一二三级医院整合起来,促进医生交流,共负盈亏,情况可能会更好一些。(补充:在后来实习的几天里越来越发现社区医院的工作效率实在是低得可怕,重复劳动率高得惊人。换句话说就是整天都在忙,但不知道在忙些啥。真正随访病人的时间少,用在输入、核对数据的时间多。社区医院的大部分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直接导致了工作方法落后。)

四、居民的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亟待加强。

在大医院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人小病不医成大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现代人常见病较以前也有明显上升。但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些问题了呢?在社区服务时,我们为病人量血压,发现高血压不在少数,有些居民的血压高达180/110mmhg,自己却浑然不知,他们中不少是中年人和烟民。今天老师的课上说到一些病人到地段医院配药,但不听医生医嘱,比如患了糖尿病仍然不控制饮食,结果吃了药血糖还是一塌糊涂。小病不治成大病,心脑血管意外一旦发生,不但害苦了自己,社会还要承担很大的经济负担。同时还有一些人会以涉及隐私为由拒绝调查,甚至给予调查者假资料,给流行病学调查造成很大的麻烦。

五、疾控传报网络不完善。

该不完善指的不是传报制度,而是电脑网络。有一些疾病,如精神病,已经可以做到全市网络一体化,在任何市级或区级精神病医院,只要发现精神病人就能直接传到网上,相关社区医院即刻派人进行随访。但有很多疾病的随访传报都是人工制表、打印,没有相关的网络,人力花费极大,尤其是患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其实如果可以建立一个全市统一的数据库,将相关数据定期输入,就可以减少很多了劳动力。甚至于可以将一部分数据记录在社保卡或者身份证上,只要卡一刷,数据自动传报不就可以快很多。(仅是一种设想,不知道有没有可行性。)

社区医院心得体会 篇2

时光荏苒恍如白驹过隙,一转眼三个月的实习期已接近尾声。这期间我们先后进入市中心医院的质控科、医务科及科教科学习,回想起这段实习经历,倍感充实,收获良多。

首先是质控科,质控科是我们实习的重点科室,科室为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实习带教计划。老师首先强调了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这里我们了解了医院质量管理的体系建设及架构,掌握了全面质量管理与全程质量控制的实施办法以及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学习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上报处理流程。此外,我们还有幸跟随老师参与了科室质控分析会及全院季度大检查。在统计室,我们学习了医院内部数据的收集整理、院内数据交流、对外数据上报,并对各类报表分析有所了解。在病历质控专家室,我们学习了病历质控相关制度及评分标准、病历质控数据的统计及评估。在病案室,我们除了掌握病案室基本工作流程及内容之外,老师还定期对我们进行DRG及编码相关知识培训。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与老师们一起进行常态化线上考试,真正做到了理论结合实践。

社区医院心得体会 篇3

作为一名预防医学的学生,这是我的第一次个人社会实践。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去社区服务中心东街服务站里面提前感受见习的氛围,真正到医学领域去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学习增添动力!在征得负责人的同意后,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见习实践工作。

第一天主要了解各项规章制度、安全注意事项及如何与病人沟通。在实践的七天中必须8点正式上班,听从医生安排。对待病人,要聆听病人主诉,对病人进行必要检查。在言语方面,必须亲和友善,不能命令不能冷淡,要与病人及其家属如亲人一般耐心询问。当天晚上做好小结。

按张医生的指导,给病人量体温、抓药、换药。

向医生、护士学打针、挂点滴、测血压。根据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实习输液换液的基本要领;掌握了测量血压的要领;抽血的要领等。下面简述血压测量方法:患者坐位或者卧位,血压计零点、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气囊绑在患者上臂中部,松紧以塞进一指为宜,听诊器应放在肱动脉处,缓慢充气。放气后出现第一音时为收缩压(高压),继续放气至声音消失(或变调)时为舒张压(低压)。刚开始还抓不住要领,后面测了几回,慢慢才有点感觉,动作也越来越规范。

学习如何料理卧床病人及张医生对我此次实践做出评价几提出今后工作的意见。

医德方面。医务工作者承担着的“救死扶伤、解除病痛、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使命。唐代“医圣”孙思邈在所著《千金方》论大医精诚有这样的论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寒灵之苦。”因此,医生必然要掌握先进医疗技术,同时更要具有爱岗敬业、廉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格。从这几天的实践观察中,每位医护人员的真诚笑容,对病人和家属的亲切问候,都深深地打动着我。医生治病救人的初衷一直都存在。要做一个好的`医生,首先要有好的品德。我一定会牢记于心的。

个人方面。虽然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见习生,但是我有着真心求学的态度。在七天与医院的亲密接触中,我明白了,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作为见习或实习生,要做到:

1、待人真诚,学会微笑;

2、对工作对学习有热情有信心;

3、善于沟通,对病人要细致耐心,对老师要勤学好问;

4、主动出击,不要等问题出现才想解决方案;

5、踏踏实实,不要骄傲自负,真正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再过两年我将真正走进医院见习实习,这次的经历为我以后的学习提供了经验。

在这期间,我发现医护人员真的很辛苦,每天都要微笑面对每一个病人及家属,给予他们温暖和信心。至于红包送礼的问题,也由于制度严格,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严谨,这种一切为了病人的心,真的让人感动。我所追求的,不正是如此么?

以上就是我一周的医院实地学习实践的体会。实习通过实践,我更加坚定了学医的信念。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时刻以三甲医院的高标准要求自己,为圆我的医学之梦而奋斗下去。

此次社会实践,我始终保持了高度的热情,吃苦耐劳,充分发挥互帮互助的精神,与其他队员门交流经验,最后与队友们圆满完成了任务。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我感到自己学的东西太少,能够帮助和给予他们的也太少,作为大学生,我感到责任重大,更应该努力学习,不怨天尤人,找准自己的位置,激发对生活的热情,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社区医院心得体会 篇4

二门诊的一周很快就过去了,这七天里,我对社区医院的环境有了一个粗略的印象,也让我有了一些思考。大概是受小的时候家属区里的医务室的温馨环境的影响,我一直在心中保留着做一个社区医生的小愿望。因为我觉得社区医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和患者的家庭形成良好的信任和情感基础,这在中国这一特定的环境下,非常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就医依从性。

门诊的患者每天来来去去,其中有很多患者,不过是走马观花的看医生,并没有好的依从性,这一点对于中国广大的慢性病患者是非常不好的;还有一些患者对于医生有着强烈的不信任感,这与现在的医疗大环境不无关系,但也与医生因为自身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有关。对于这两点问题,我一直认为,有责任感和医术高超的社区医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社区门诊的这些天,让我对这一点有了更多的信心,因为我在这里收获了很多知识和感动。

二门诊的老师们,学识都很渊博,很受患者尊重。这也是我很喜欢全科医生的一点,他们看上去都亲切而低调,但他们却是有着大医院专科医生不能小觑的广博的知识,看似信手拈来的功夫,却是患者就诊的第一道守护者。虽然看每个病人的'时间还是有限,但是他们还是比专科医生多了一份热情和亲切,对患者的教育和指导也要多一些。

尤其是很多患者已经在大医院就过医,他们在二门诊开药的同时,医生们也不错过任何宣教的机会,这一点,使我更加坚信,也许大医院的医生对于最新的知识有着更深入的了解,用药更有把握,但是社区医生在患者教育这方面所起的作用是绝不亚于他们的社区医院。很遗憾,给我安排入户的那天并没有入户,所以我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深入了解社区医生工作的机会。

但是那天在儿童保健的智力筛查门诊,我还是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社区医生在患者的基础保健工作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让我回忆起了小时候在家属区里医务室里疫苗接种或是看病的温馨经历。可以想见,入户这种更加体贴周到的医疗行为,对于很多医疗观念比较淡薄的患者的母婴健康保障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二门诊有很多好处,我还是感受到了一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总体上,二门诊还是北医三院的一部分,所以综合水平是很好的,这带来了很多除了一万五千人的社区居民以外的临近的社区患者

虽然很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十分方便,但是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每个诊室还是门庭若市,患者还是要等待,医生们也是很忙碌,每个病人获得的时间并没有比大医院多上多少,医生们与患者也并不是特别熟悉,对患者的宣教也不是特别有效,这一点让我觉得还是有点小遗憾。但是这个也许是国内现在医疗条件不均衡下的必然产物,所有好的医院都是人山人海,二门诊也不除外。

依托着三院的强大的支持,二门诊的医生们有了较好的再教育的条件,但是相对于大医院的专科医生,他们还是少了许多参加高水平研讨会和国际会议等高水平的学习机会。所以在治疗上,很可能会有一些与专科医生不同的治疗意见,这点不仅会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也不利于全科医生自己的成长。与此相应的,在这个化验检查对高精医疗检验仪器高度依赖的时代,社区医院与大医院也有一定差距,这个也是限制社区医院的诊疗范围的一个因素吧。新的医疗改革正在进行,我这短短一周的实习感受使我相信,社区医院作为医改的重要环节,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获得越来越多的医疗资源,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社区医院心得体会 篇5

转眼间,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作为有幸参加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仪式及第一批接受培训的成员之一,我就自己这一个多月来的上车服务经历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是一项看上去很简单的事,不就是给来参加献血的爱心人士端端水聊聊天,发发宣传资料吗?可是当我对无偿献血做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后。我发现,这是一项看来小,但是确实立竿见影的好事。

人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佛陀。无偿献血真的就是只要你一点小小的勇气,就可以救人于危难之中。对于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来说,就更是只要一次小小的努力,就可能会多一个人参加无偿献血,就可能让一名躺在病床上急需用血的患者,得以延续宝贵的生命。因为血液到目前为止还不能人工合成。然而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只有无偿献血才可以让血液从源头上得以保证。正因为这样,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让来参加献血的每一位爱心人士,都可以感受到献出这份爱心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份爱心。让更多的人们勇敢的第一次踏上献血车,甚至第二次,第三次。

在众多和人打交道的工作中,志愿者的关系和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是完全不一样的。有心来做志愿者的人大多都是素质比较高的,都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大家走到一起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认可。没有经济纠葛,没有权力的争执。我们都是在做自己觉得有意义并且能让自己快乐的事情,所以在很多的时候,不用感到拘束,更不要感到不好意思,我们要用我们真诚的微笑去让每个无偿献血的爱心人士感到温暖。

在为无偿献血者服务的同时,我们还要进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正是因为hla配对的成功率是那么的低,所以更加需要更多更多的人来加入到中华骨髓库中,只有这样,那些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人们才会有很多的希望,由此可见,我们的要做的还有很多,要让更多的人明白关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为此,专门印制了关于这方面的宣传资料。因为造血干细胞的采样有着户口的限制,所以我们可以在那些无偿献血者填写表格的时候留意下,如果是本地户口,并且其他方面都符合造血干细胞采样条件的爱心人士,我们可以在其献完血休息的时候宣传一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如果他们有意向加入到中华骨髓库中,就可以让他们填写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表格。对于那些一时还不了解这方面知识的人,我们可以把资料给他们带回去仔细看,并留下联系方式,然后在一段时间之后再确认其是否愿意加入中华骨髓库。

无偿献血是一件每天都要进行的工作。而绝大部分志愿者朋友都是用业余时间来做的。同时志愿服务是没有任何报酬的。要大家偶尔一两次来参加活动,还是不难,可是要大家都可以坚持不懈做就不容易了,这样就必须要足够多的人力资源来做后盾,这对于一支刚刚组建的志愿者队伍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不一定是你,不一定是我,但一定是我们!加入我们吧,一个生命将因我们而延续。”借用一位前辈的话,衷心的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有更多的相同志愿服务精神的人们,为了无偿献血这一崇高的事业一起努力。

社区医院心得体会 篇6

社区卫生服务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工程。这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淮南片区)培训于20xx年3月11日在淮南开班;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通过各位专家、教授的授课我感触很多,体会也很多。

参加此次培训人员,分别是淮南片区的.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为了保证培训的效果。安徽省卫生厅科技处、妇社处、全科医学培训中心联合制定了一套《安徽省社区卫生管理人员培训资料》,统一发放给培训人员。二是各个专家制作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课件、基层医疗服务培训课件。内容详细、生动形象。三是制作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知识考试试卷。 通过此次培训,我更进一步地掌握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重要性,基层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是卫生系统的第一重要任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盈利为目的。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先要转变服务模式:①观念转变:对病人疾病痊愈负责对社区居民的健康负责、健康管理负责;②服务模式转变:坐堂行医深入家庭、社区提供服务;③诊疗方式转变:因病施治由病看到人、家庭、社区;④角色转变:医院的医生、护士家庭和社区的医生、护士;要电话联系病人,让病人享受健康、幸福。社区卫生服务是为人民保驾护航。提供学习,掌握了公共卫生项目操作方法和基层医疗业务技能,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为下一步做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层医疗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运用好此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以及其他医院的工作经验,争取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础医疗服务开展更好。

社区医院心得体会 篇7

时光荏苒恍如白驹过隙,一转眼三个月的实习期已接近尾声。这期间我们先后进入市中心医院的质控科、医务科及科教科学习,回想起这段实习经历,倍感充实,收获良多。

首先是质控科,质控科是我们实习的.重点科室,科室为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实习带教计划。老师首先强调了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这里我们了解了医院质量管理的体系建设及架构,掌握了全面质量管理与全程质量控制的实施办法以及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学习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上报处理流程。此外,我们还有幸跟随老师参与了科室质控分析会及全院季度大检查。在统计室,我们学习了医院内部数据的收集整理、院内数据交流、对外数据上报,并对各类报表分析有所了解。在病历质控专家室,我们学习了病历质控相关制度及评分标准、病历质控数据的统计及评估。在病案室,我们除了掌握病案室基本工作流程及内容之外,老师还定期对我们进行DRG及编码相关知识培训。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与老师们一起进行常态化线上考试,真正做到了理论结合实践。

社区医院心得体会 篇8

二门诊的一周很快就过去了,这七天里,我对社区医院的环境有了一个粗略的印象,也让我有了一些思考。大概是受小的时候家属区里的医务室的温馨环境的影响,我一直在心中保留着做一个社区医生的小愿望。因为我觉得社区医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和患者的家庭形成良好的信任和情感基础,这在中国这一特定的环境下,非常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就医依从性。

门诊的患者每天来来去去,其中有很多患者,不过是走马观花的看医生,并没有好的依从性,这一点对于中国广大的慢性病患者是非常不好的;还有一些患者对于医生有着强烈的不信任感,这与现在的医疗大环境不无关系,但也与医生因为自身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有关。对于这两点问题,我一直认为,有责任感和医术高超的社区医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社区门诊的这些天,让我对这一点有了更多的信心,因为我在这里收获了很多知识和感动。

二门诊的老师们,学识都很渊博,很受患者尊重。这也是我很喜欢全科医生的一点,他们看上去都亲切而低调,但他们却是有着大医院专科医生不能小觑的广博的知识,看似信手拈来的功夫,却是患者就诊的第一道守护者。虽然看每个病人的时间还是有限,但是他们还是比专科医生多了一份热情和亲切,对患者的教育和指导也要多一些。

尤其是很多患者已经在大医院就过医,他们在二门诊开药的同时,医生们也不错过任何宣教的机会,这一点,使我更加坚信,也许大医院的医生对于最新的知识有着更深入的了解,用药更有把握,但是社区医生在患者教育这方面所起的作用是绝不亚于他们的社区医院。很遗憾,给我安排入户的那天并没有入户,所以我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深入了解社区医生工作的机会。

但是那天在儿童保健的智力筛查门诊,我还是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社区医生在患者的基础保健工作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让我回忆起了小时候在家属区里医务室里疫苗接种或是看病的温馨经历。可以想见,入户这种更加体贴周到的医疗行为,对于很多医疗观念比较淡薄的患者的母婴健康保障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二门诊有很多好处,我还是感受到了一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总体上,二门诊还是北医三院的一部分,所以综合水平是很好的',这带来了很多除了一万五千人的社区居民以外的临近的社区患者,虽然很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十分方便,但是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每个诊室还是门庭若市,患者还是要等待,医生们也是很忙碌,每个病人获得的时间并没有比大医院多上多少,医生们与患者也并不是特别熟悉,对患者的宣教也不是特别有效,这一点让我觉得还是有点小遗憾。但是这个也许是国内现在医疗条件不均衡下的必然产物,所有好的医院都是人山人海,二门诊也不除外。

依托着三院的强大的支持,二门诊的医生们有了较好的再教育的条件,但是相对于大医院的专科医生,他们还是少了许多参加高水平研讨会和国际会议等高水平的学习机会。所以在治疗上,很可能会有一些与专科医生不同的治疗意见,这点不仅会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也不利于全科医生自己的成长。与此相应的,在这个化验检查对高精医疗检验仪器高度依赖的时代,社区医院与大医院也有一定差距,这个也是限制社区医院的诊疗范围的一个因素吧。新的医疗改革正在进行,我这短短一周的实习感受使我相信,社区医院作为医改的重要环节,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获得越来越多的医疗资源,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