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学习微课程的心得体会

2024/09/24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学习微课程的心得体会(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学习微课程的心得体会 篇1

9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微课程设计制作培训,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杜龙辉教授《生成性资源—微课程教学设计与制作》的报告。杜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幽默风趣的话语,精彩的案例,伴随着不时传来的阵阵掌声,让教师们经历了一次头脑风暴。下面我将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收获:

关于“微课”,在学习之前对于我而言是完全陌生的一个概念。我主观的从字面意思理解为:简短的视频课。学习之后我对微课有了全新的认识。

1、知道了什么是微课?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2、明白了微课的特点:“短小精悍”。“短”即视频长度短,一般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5分钟左右最好;“小”即主题小;“精”即设计、制作、讲解要精良,不要啰啰嗦嗦的;“悍”即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3、微课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无法实现因材施教的弊端,实现了翻转课堂的教学,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程度好的可能看一遍就已经掌握了,就不需要再浪费时间了,可以把时间用到学习其他内容上;程度弱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直到自己掌握为止。这样就使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步调学习并随时在线与同学互动。

4、了解了微课的几种制作方法:用录屏软件、摄像工具、智能笔或专用软件录制,也可以在录播教室录制或专业演播室制作等等录制方法。其中比较常用、容易操作的微课制作方法有三种:PPT式微课、讲课式微课、情景剧式微课。

这次培训,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理念的冲击,真正领会到了微课程“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入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

学习微课程的心得体会 篇2

9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微课程设计制作培训,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杜龙辉教授《生成性资源—微课程教学设计与制作》的报告。杜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幽默风趣的话语,精彩的案例,伴随着不时传来的阵阵掌声,让教师们经历了一次头脑风暴。下面我将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收获:

关于“微课”,在学习之前对于我而言是完全陌生的一个概念。我主观的从字面意思理解为:简短的视频课。学习之后我对微课有了全新的认识。

1、知道了什么是微课?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2、明白了微课的特点:“短小精悍”。“短”即视频长度短,一般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5分钟左右最好;“小”即主题小;“精”即设计、制作、讲解要精良,不要啰啰嗦嗦的;“悍”即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3、微课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无法实现因材施教的弊端,实现了翻转课堂的教学,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程度好的可能看一遍就已经掌握了,就不需要再浪费时间了,可以把时间用到学习其他内容上;程度弱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直到自己掌握为止。这样就使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步调学习并随时在线与同学互动。

4、了解了微课的几种制作方法:用录屏软件、摄像工具、智能笔或专用软件录制,也可以在录播教室录制或专业演播室制作等等录制方法。其中比较常用、容易操作的微课制作方法有三种:PPT式微课、讲课式微课、情景剧式微课。

这次培训,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理念的冲击,真正领会到了微课程“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入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

学习微课程的心得体会 篇3

微课,在百度搜索中得到的解释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1]“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教是为学服务的,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服务。无论是什么方式的学习,我个人认为:不但能传授知识还能传授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主动学习探究的欲望、能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所谓的高级思维活动的学习)才是有效、有价值的。

翻转课堂(invertedclassroom)的精髓在于改变教学模式,但它的成败关键在于老师是否愿意改变,是否愿意放弃传统的教学思维与习惯?

「翻转课堂」模式的科学之处,在于打破了教学领域一个长期存在的积习。通常,学生的学习过程总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知识传授的阶段,第二是吸收和消化的过程,即知识内化的过程。

改变教学模式,从单向的讲授,改为透过在课堂上发问题与小组互动,启动学生思考与讨论所学,结果学生对学习内容了解的正确率提高一倍。传统教学只注重学习过程的第一步——“信息传递”,并把这一过程放在最重要的环节,也就是课堂上;但他们忽略了第二步——“吸收内化”,传统上都把这一过程,放在缺少帮助的课后环节中。结果本应用于师生互动、同伴协作和交流的课堂,常常被教师一个人占用来作知识传授。

但很多事实证明,由于群体教学和个体差异的矛盾,使得在课堂时间传递知识注定了是一种有缺陷的方法。由于新网络科技让知识的传授变得便捷和容易,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模式,而把教学重心和时间放到第二步了,换言之,就是把“吸收内化”这一重要的过程放在课堂时间。

课堂上,同伴间的互助教学能促进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使学习正确率增加1倍。而翻转课堂的实施,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以前,知识内化的过程都是被放在教室外,那个时候没有老师和家长在场,碰到疑难时,学生容易因无人协助,而产生挫折,丧失学习动机和成就感。但如果把这两个过程颠倒过来,学习成效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翻转课堂可以迅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模式,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推动之前,一定要先做好心理建设,主办者必须要先对相关的老师、学生、家长说明原因,并鼓励他们尝试用新方法来学习!

虽然只有一节课的培训时间,有启发也有思考,作为一个老师,我觉得无论是采用哪一种技术,教学设计是放在第一位的,也就是说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目标的设定、学生情况的了解、策略的选择比技术的使用更重要,技术使用得再好,把握不住教学的本质的话,那也只是个花架子,只能去哄哄外行人,对学生学习是没有任何帮助的。有了好的教学设计,恰当的技术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至于选择哪种技术合适,我个人觉得不用太多,要操作方便、省时,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学习微课程的心得体会 篇4

本学期我参加了学校微课的培训学习,使我对微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微课每个老师能把自己的教学经验的精华部分简洁快速的传授给别人。下面谈谈微课制作几点学习体会:

(一)录制时调整电脑分辩率为1024*768,颜色位数为16位。ppt尽量做到简洁、美观大方。(尽可能使文件小,易于传输)

(二)时间须严格控制在五分钟左右。

(三)内容非常碎片化,非常精炼,在五分钟内讲解透彻,不泛泛而谈,若内容较多,建议制作系列微课。

(四)在编写微课内容时,基于教学设计思想,完全一对一地“启惑”“解惑”。

(五)微课在内容、文字、图片、语言等上须正确准确无误。

(六)微课讲解时,声音响亮,抑扬顿挫。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详略得当,不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大众受众式用语。

(七)若在讲解中使用课件,课件有视觉美感(建议ppt尽量采用单色,突出简示洁之美)。

(八)视频画质清晰。

(九)建议能看到教师头像。“ppt+视频”的录制模式下,头像不遮挡教学内容。

(十)要有片头片尾,显示标题、作者、单位等信息。

(十一)视频格式为:flv、mp4,视频尺寸为:640*480或320*240。音频格式有:aac(.aac,.m4a,and.f4a),mp3,andvorbis(.oggand.oga)

微课是新时代的产物,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有必要去学会正确使用它,并创造性的运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去。

学习微课程的心得体会 篇5

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次心灵的升华!因此,我很珍惜这次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习徐长青老师关于“微课程、翻转课堂”的专题报告。在听了两节数学观摩课及讲座之后,我真的是感受颇深,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现就这次学习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报告开始,徐老师先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微课?他用“全新的视角”、“深度的追问”、“破碎化处理”三个词精准地诠释出微课的特点。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究竟什么是微课,徐老师又用五年级学生向我们进行了课例展示,一共展示了五节微课,虽然每一节课都微小短暂,但却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手趣》一课,徐老师用学生熟悉的手指和植树问题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这个一直令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再如《审题训练》一节,徐老师用具体地题目,教学生如何审题,让学生明白仅仅读题是不够的,要把眼前的文字放进脑子里,也就是深度阅读,这对学生将受益终生。除此之外,徐老师还向我们展示了《理解》、微视课例、微课研究等。

徐老师用一个个生动形象地课例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微课,让原本对“微课程”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我充分领略了微课的魅力。后来,徐老师又用“勾股定理”作为课例向我们讲解了什么是翻转课堂,通俗的说就是把我们的假设证明出来。精彩地课例之后,徐老师又向我们做了关于“微课:让我们改变”的讲座。徐老师向我们讲解了设计微课程的注意事项,并详细地讲解了如何设计微课程,最后,徐老师又针对微课的设计给我们提出了8条宝贵的建议,包括:

1、对象是学生,要时刻谨记;

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3、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东西;

5、给学生提示性信息;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配合;

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

8、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等等。每一条建议对我们来说都十分有用,需要在日后的应用中细细琢磨。

印象最深的是徐老师说的那句:“要时刻谨记你的对象是学生,要把陌生的知识放到熟悉的环境中去学习,把熟悉的知识放到陌生的环境中去运用。”是啊,我们讲每一节课都要让学生真正有所学,让旧知识在新知识中提高优势,新知识在熟悉的环境中得到应用,使学生乐学,爱学!

每一次外出学习对于我都是一种反思和激励,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多看书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

学习微课程的心得体会 篇6

在没有继续教育之前,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语文老师,对于微课是陌生的,更没有运用过,而通过这次远程教育的培训,我学习到了以前从没有接触过的知识,虽然有的课第一次没有听懂,或者不熟悉,就一遍一遍地再听,最终还是弄明白了,特别这些微课的学习,我印象特别深刻:

一:了解微课

通过这次学习,我知道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指的是时间在10分钟之内,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说清楚一个知识点,知识点不要过多过杂。

这对于我们经常在一线的老师,确实是一个挑战,因为平时一节课都是四十钟,而且内容也很多,只需要把重点的讲清楚就行了,没有设计过一个知识点的小课程。

而微课程恰恰把课本中的那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做出来,让学生进行重点的理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质量。每一个微课程都短小精悍,知识点明确,且创意丰富,让人看一遍就能记忆深刻,这对于小学生注意力短,上课爱分心,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

二:熟悉微课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微课程是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转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微课程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进行选题、设计、拍摄、和制作,做到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具有“短、小、精“的特点,让学生能够花最小的时间学到相关的知识。

通过这样的微课程学习,让学生有效增加学习的机会,满足学习的需求,最大限度的自主学习,用移动学习终端随时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从而为学生指点迷津,更重要的是它将单一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还原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使得课上的正式学习与课外的非正式学习,有机结合,连续统一,激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培养自方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生个性需要发挥到最大限度,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种新型的学习自主方式。

三:尝试微课

经过多次地看视频,自己也想尝试一下微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哪怕是失败的,那样也可以总结教训,为下一次的尝试提供一些经验。

我首先

1、规划微课内容。

a、分析学生、教材、重难点和易错点。

b、设计内容结构、表述方式和视觉效果。

c、制作微课、后期加工、字幕、版权。

d、应用课前预习、课中辅导、课后总结

e、评价教学效果

2、制作微课

a、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

b、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c、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d、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制作是我这次行动的难点,因为以前大多只是简单的PPT课件,而这次制作过程中,如:标注关键字,用图形符号……都不怎么会,所以仅仅是一个制作就费大劲,然后时间也不是很准确,把握也不好。

虽然这次尝试并不理想,但是我仍然很高兴,因为通过这样的学习,我学习了新的知识,接受了新的能力,领略了新时代的教学新方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一遍一遍地努力,也会做得更好,因为微课程的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课堂授课方式,而让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广泛,思维更开拓,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感受到了微课程的精彩,看到了微课程的发展趋势,今后,要努力学习新的科学技术,让这些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实践。

学习微课程的心得体会 篇7

通过对于微课的学习和体验,我认为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方式,有很多重要意义:

1、微课是一种浓缩型课程,时间简短,知识点明确,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自助餐”式的学习体验。无论是学习新知识,还是课后复习,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学习某些知识难点或者技能,并且可以反复学习,针对性强,灵活性强,学习时间充足,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因为微课时间十分简短,在10分钟以内,并且主题明确,只有一个,可以使学生在这段时间里把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不易分神。

3、互联网发展是大趋势,尤其是移动终端的快速崛起,网上学习、手机学习或许会成为日后的主流学习方式,而微课正是适应了这种改革趋势,走在发展前沿。

4、微课程可以促成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学生们可以自定学习计划,按照自己的步调来安排学习内容,自己搜索,自主检测,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元认知能力。

5、微课时间的简短催促和鼓励教学者在设计和呈现微课时学会简洁。

学习微课程的心得体会 篇8

最近,学校组织大家进行了两次微课程的学习,《思维导图》和《读书策略》,通过学习,感觉真是受益匪浅。

首先感觉用思维导图上数学课,耳目一新。它不仅能将各种零散的知识整理出对应的关键词,抓住重点,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清晰了知识结构,便于学生明白其中的逻辑关系。还能清晰体现一个问题的多个层面,以及每一个层面的不同表达形式,提高了学习效率,增进了理解和记忆。这样学生不需被动地去设法记下每句话和阅读一串串长长的句子,而是积极地对关键字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记住一幅图画比记住一长段文字快得多!同时又开发了学生的空间智能。使学习充满趣味。

总体感觉:好玩、有用、又帮助理清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其次,对指导学生阅读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熏陶和启迪。众所周知,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能让小学生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进而丰富其情感体验,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因自身一直从事数学教学,虽熟知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但对其具体的方式方法的指导,知道的就微乎其微了。通过短暂的微课程学习,使我知道了如大人给予有效的好书指导、并通过图书室、开展读书会、观赏原著电影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从而让学生自觉进行课内外阅读。

如今的世界越来越“微”型化。从最古老的微型计算机到时下最流行的微博,从微电影到微信微杂志等等一系列的“微”样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习不再只是学生的任务,已成为每个人必须终身从事的事情,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为了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邀请了李玉平老师为大家进行了《微课程——做有想法的人》的专题讲座。李玉平老师根据自己的研究,在讲座中理论联系实际,从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的作用、微课程的分类、微课程的制作这四个方面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微课程,真正让老师们领会到了微课程“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入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同时也给如何做一个研究型老师指明了方向。

为了提高大家对微课程的深入认识和积极投入研究创作,科研处高玉英主任在校本培训中又再次简要的介绍了微课程的制作方法,使各位教师受益匪浅同时也积极的投入到了微课程的研究中,相信我校将迎来一个学习的新时代!

学习微课程的心得体会 篇9

微课,在百度搜索中得到的解释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1]“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教是为学服务的,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服务。无论是什么方式的学习,我个人认为:不但能传授知识还能传授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主动学习探究的欲望、能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所谓的高级思维活动的学习)才是有效、有价值的。

翻转课堂(invertedclassroom)的精髓在于改变教学模式,但它的成败关键在于老师是否愿意改变,是否愿意放弃传统的教学思维与习惯?

「翻转课堂」模式的科学之处,在于打破了教学领域一个长期存在的积习。通常,学生的学习过程总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知识传授的阶段,第二是吸收和消化的过程,即知识内化的过程。

改变教学模式,从单向的讲授,改为透过在课堂上发问题与小组互动,启动学生思考与讨论所学,结果学生对学习内容了解的正确率提高一倍。传统教学只注重学习过程的第一步——“信息传递”,并把这一过程放在最重要的环节,也就是课堂上;但他们忽略了第二步——“吸收内化”,传统上都把这一过程,放在缺少帮助的课后环节中。结果本应用于师生互动、同伴协作和交流的课堂,常常被教师一个人占用来作知识传授。

但很多事实证明,由于群体教学和个体差异的矛盾,使得在课堂时间传递知识注定了是一种有缺陷的方法。由于新网络科技让知识的传授变得便捷和容易,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模式,而把教学重心和时间放到第二步了,换言之,就是把“吸收内化”这一重要的过程放在课堂时间。

课堂上,同伴间的互助教学能促进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使学习正确率增加1倍。而翻转课堂的实施,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以前,知识内化的过程都是被放在教室外,那个时候没有老师和家长在场,碰到疑难时,学生容易因无人协助,而产生挫折,丧失学习动机和成就感。但如果把这两个过程颠倒过来,学习成效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翻转课堂可以迅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模式,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推动之前,一定要先做好心理建设,主办者必须要先对相关的老师、学生、家长说明原因,并鼓励他们尝试用新方法来学习!

虽然只有一节课的培训时间,有启发也有思考,作为一个老师,我觉得无论是采用哪一种技术,教学设计是放在第一位的,也就是说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目标的设定、学生情况的了解、策略的选择比技术的使用更重要,技术使用得再好,把握不住教学的本质的话,那也只是个花架子,只能去哄哄外行人,对学生学习是没有任何帮助的。有了好的教学设计,恰当的技术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至于选择哪种技术合适,我个人觉得不用太多,要操作方便、省时,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学习微课程的心得体会 篇10

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次心灵的升华!因此,我很珍惜这次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习徐长青老师关于“微课程、翻转课堂”的专题报告。在听了两节数学观摩课及讲座之后,我真的是感受颇深,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现就这次学习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报告开始,徐老师先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微课?他用“全新的视角”、“深度的追问”、“破碎化处理”三个词精准地诠释出微课的特点。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究竟什么是微课,徐老师又用五年级学生向我们进行了课例展示,一共展示了五节微课,虽然每一节课都微小短暂,但却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手趣》一课,徐老师用学生熟悉的手指和植树问题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这个一直令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再如《审题训练》一节,徐老师用具体地题目,教学生如何审题,让学生明白仅仅读题是不够的,要把眼前的文字放进脑子里,也就是深度阅读,这对学生将受益终生。除此之外,徐老师还向我们展示了《理解》、微视课例、微课研究等。

徐老师用一个个生动形象地课例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微课,让原本对“微课程”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我充分领略了微课的魅力。后来,徐老师又用“勾股定理”作为课例向我们讲解了什么是翻转课堂,通俗的说就是把我们的假设证明出来。精彩地课例之后,徐老师又向我们做了关于“微课:让我们改变”的讲座。徐老师向我们讲解了设计微课程的注意事项,并详细地讲解了如何设计微课程,最后,徐老师又针对微课的设计给我们提出了8条宝贵的建议,包括:

1、对象是学生,要时刻谨记;

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3、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东西;

5、给学生提示性信息;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配合;

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

8、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等等。每一条建议对我们来说都十分有用,需要在日后的应用中细细琢磨。

印象最深的是徐老师说的那句:“要时刻谨记你的对象是学生,要把陌生的知识放到熟悉的环境中去学习,把熟悉的知识放到陌生的环境中去运用。”是啊,我们讲每一节课都要让学生真正有所学,让旧知识在新知识中提高优势,新知识在熟悉的环境中得到应用,使学生乐学,爱学!

每一次外出学习对于我都是一种反思和激励,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多看书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