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师梦》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我的教师梦》读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我的教师梦》读后感 篇1
高尔基说过,语言不是蜜,却能够粘住一切东西。《教师人文读本》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刚捧起这本书时,就被钱理群教授的序《我的教师梦》所深深吸引,也许是同行的缘故吧,有一种特有的亲切感。我觉得钱理群教授的教师梦是执著成就的梦想。在他那个年代在中国做一位教师,竟有多么难!然而,1960年的大饥荒年代,人人都岌岌可危,钱教授却作出了精彩的人生设计。首先是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只要主观努力就可以实现的梦想。钱教授根据自己的现状,确定首先要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他努力了,也真的做到了。第二个目标,就是现实条件不具备,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具备,需要等待的,要准备的一个更大的理想。真的是有梦想谁都了不起,18年后,面对只有一个月准备时间就要考研的现实,钱教授考上了。18年孜孜不倦的学习,心中那盏明灯一只照耀着他前进。无论在什么条件下,只要有梦想就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看着看着,我的内心渐渐地产生出一种力量,一种上进的力量,很想把这本书一口气读完。
这本书真是一本好书,不仅是因为这些文章出自名家之手,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编排、组合切到好处,具有很大的价值。他是我们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进一步明确了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该怎样做。读书可以启智,从这本书中,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 要敬畏生命。
史怀哲是法国人,天资聪颖,多才多艺。28岁获得巴黎大学哲学和科学两个博士头一生共获得9个博士学位。1905年,30岁的他放弃了神学院院长的职务,奔赴非洲丛林当一名乡村医生。他选择去非洲工作、生活,有着非同寻常的勇气和深思熟虑,鼓舞人心的理想主义和清醒的理智组合,追求神秘的浪漫主义和领巾思考的一切组合。他敬畏每一个生命,克服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为千百万处于病痛中的黑人和热带病展开了长期的斗争,被誉为非洲之父。他在道德上的光芒太强烈,以致淹没了他在医学上的贡献。
作为一名教师更易该区敬畏生命。敬畏自己的生命,敬畏学生的生命,敬畏我们所遇到的生命体,尤其要敬畏孩子的生命。孩子在小,也是生命的存在,是神圣的。作为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尽量不当众批评孩子,尊重学生的人格。
这又让我想起了书中启功的老师陈垣先生的提醒:
1、千万不可偏爱偏误,千万不要讥诮学生。
2、以鼓励夸奖为主。不好的学生,包括淘气的成绩不好的,都要尽力找一点他们的好处,加以夸奖。
3、不要发脾气。你发一次,即使有效,以后再有更坏的事情发生,又怎么发更大的脾气?万一发了脾气之后无效,又怎么收场?平时的教学中这些现象都会经常出现,读到这些名篇后,我才猛然觉悟,原来这样就是简单粗暴,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记不清了,也许是随波逐流吧!但是现在我决定改变,说得太好了,我要努力去尝试。
《我的教师梦》读后感 篇2
读完钱理群教授的《我的教师梦》后,心中充满了感动,感动于他的教师梦,感动于他的屡战屡挫,屡挫屡战,感动于他对打工子女的那份真诚,更感动于他在教育失真的状态下,大胆喊出的教育理想。现将自己一些浅薄的认识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知识与文化的传承
书中说道:“应试”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全部目的和内容……一切不能为应试服务的教育根本无立足之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传授的知识多而交流的文化少,以至于少数民族的大学生们说学民族语言没用,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他们需要的不是民族语言的传承,而是如何熟练地掌握汉语和外语的问题。钱教授说这是认识的错位。是啊现实中又有多少这种认识的错位呢?人们都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可现在这种非物质文化有多少在失传,我们国家现在正在花大力气挽救这些文化,可为了应试,为了就业,我们的大学生却不愿去学本民族的文化了,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前不久,看到过一篇关于知识和文化的文章,文中说,知识并不等于文化,文化是一种民族的传承。文中列举了一件事例,在某中学放学后,一日本外教感慨地对中国的同事就:“在这个时候,我总是感到孤独。”同事问:“为什么?”“因为这么多的学生,放学走时没在与我说再见的,他们有的唱歌,有的聊天,还的的谈恋爱,只有一个学生用英语和我说拜拜,还是马来西亚的留学生。”中国教师解释说:“一直都这样的,因为孩子们太累了。”日本外教说:“不对,在日本与老师道别时必须鞠45度的躬才行,否则就视为没文化,要是连续三次不与老师道别是要记大过的。在日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礼仪文化,也就是孔子,孟子里讲的礼仪之道,这是一种文化,知识并不等于文化。”那位中国的教师听了,颇多感慨,我看完文章也是感慨万千。想想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是否将我们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也传承下去了呢?我们是不是也淹没在了应试教育的洪流中了呢?
二、现实与梦想的纠缠
书中说道: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具有乌托邦性的;学校,也包括大学,本应该成为年轻人的梦乡。可这个梦乡现在却成了很多孩子的恶梦。
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一切都为了应试,为了就业,人生的四个季节颠倒了,少年该狂的时候却老成了,老年人反而是狂起来没完了。书中说过,中小学教育的最大任务,就是创造一切条件,使孩子们能够尽享“成长之美”,可在应试的教育下,孩子们失去了好奇、探索的权利,离开了思维的发源地————大自然,失去了童年的欢乐。在大学里,知识更是当作了商品来买卖,到处是急功近利的行为。
现实是如此不堪,但我们的教育是指导社会的,而非追逐社会的,我们做老师的还得保有自己的教育梦想,为孩子们打开一个广阔的文化空间,为他们创造一个“精神的家园”。薛瑞萍老师为了自己的梦想放弃了各种评优,被人称作“薛弃权”;陈琴老师为了自己的梦想拒绝上“公开课”,忍受十几年不评职称的不公平待遇。这些名师为了自己的教育梦想,为了心中的那份信念,更为了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他们默默地奉献着,背后的辛酸和艰难是我们无法想像的。在现实与梦想的纠缠中,我们该何去何从,值得深思啊!
三、文理融通
钱教授说,知识面的拓宽,同进意味着人的视野、胸襟、精神世界的扩大,就可以民现各类知识。他还说老师要成为一名杂家。关于这一点我深有同感,作为老师,尤其是小学老师,孩子们对你的敬仰之情可以说是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你适当地展露一点你所教学科以外的知识,他们就会惊叹不已,对你的崇拜又加深了一步。
我现在是一名语文老师,但我曾经教过数学,所以有时候数学老师一忙,就和我说:“让学生做张试卷,做完后你给他们讲讲就行啊。”,我说:“你不怕我讲错了。”数学老师部是对我笑笑说:“你还能讲错了?”所以我教语文后也经常给学生们讲数学,刚开始学生们确实是怀有怀疑的情绪,可等我讲完了,他们用崇拜的眼神看我,那感觉到真好。
教《品德与社会》课时,迫使我一次又一次的充电,因为这门课真的是包罗万象,有疾病知识,有京剧知识,有地理历史知识,有民族风情等等。刚开始,我让学生们自己搜集资料,结果效果并不好,学生们只是为搜资料而搜,搜来后根本不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所以资料搜了很多,知识学得很少。于是我就开始了自我充电的过程,我将每堂课的知识尽量内化、吃透,这样学生在说自己搜集的资料时,我加以引导、点拨,学生们也就很容易记住知识点了。
这样的杂家老师也会让学生对各方面知识感兴趣。那时我班的学生们有的开始和我讨论中国历史,有拿中国交通地图和我讨论交通线路的,还有的从上初中的姐姐哥哥那里借来生物课本和我讨论草履虫的。看来一个杂家的老师,会让学生们也变得丰富起来。
这本书中不仅有教师梦,还有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则,有对现实的抨击,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它犹如春风化雨植入我的心田。
《我的教师梦》读后感 篇3
读完钱理群教授的《我的教师梦》后,心中充满了感动,感动于他的教师梦,感动于他的屡战屡挫,屡挫屡战,感动于他对打工子女的那份真诚,更感动于他在教育失真的状态下,大胆喊出的教育理想。现将自己一些浅薄的认识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知识与文化的传承
书中说道:“应试”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全部目的和内容,……一切不能为应试服务的教育根本无立足之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传授的知识多而交流的文化少,以至于少数民族的大学生们说学民族语言没用,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他们需要的不是民族语言的传承,而是如何熟练地掌握汉语和外语的问题。钱教授说这是认识的错位。是啊现实中又有多少这种认识的错位呢?人们都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可现在这种非物质文化有多少在失传,我们国家现在正在花大力气挽救这些文化,可为了应试,为了就业,我们的大学生却不愿去学本民族的文化了,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前不久,看到过一篇关于知识和文化的文章,文中说,知识并不等于文化,文化是一种民族的传承。文中列举了一件事例,在某中学放学后,一日本外教感慨地对中国的同事就:“在这个时候,我总是感到孤独。”同事问:“为什么?”“因为这么多的学生,放学走时没在与我说再见的,他们有的唱歌,有的聊天,还的的谈恋爱,只有一个学生用英语和我说拜拜,还是马来西亚的留学生。”中国教师解释说:“一直都这样的,因为孩子们太累了。”日本外教说:“不对,在日本与老师道别时必须鞠45度的躬才行,否则就视为没文化,要是连续三次不与老师道别是要记大过的。在日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礼仪文化,也就是孔子,孟子里讲的礼仪之道,这是一种文化,知识并不等于文化。”那位中国的教师听了,颇多感慨,我看完文章也是感慨万千。想想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是否将我们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也传承下去了呢?我们是不是也淹没在了应试教育的洪流中了呢?
二、现实与梦想的纠缠
书中说道: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具有乌托邦性的;学校,也包括大学,本应该成为年轻人的梦乡。可这个梦乡现在却成了很多孩子的恶梦。
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一切都为了应试,为了就业,人生的四个季节颠倒了,少年该狂的时候却老成了,老年人反而是狂起来没完了。书中说过,中小学教育的最大任务,就是创造一切条件,使孩子们能够尽享“成长之美”,可在应试的教育下,孩子们失去了好奇、探索的权利,离开了思维的发源地----大自然,失去了童年的欢乐。在大学里,知识更是当作了商品来买卖,到处是急功近利的行为。
现实是如此不堪,但我们的教育是指导社会的,而非追逐社会的,我们做老师的还得保有自己的教育梦想,为孩子们打开一个广阔的文化空间,为他们创造一个“精神的家园”。薛瑞萍老师为了自己的梦想放弃了各种评优,被人称作“薛弃权”;陈琴老师为了自己的梦想拒绝上“公开课”,忍受十几年不评职称的不公平待遇。这些名师为了自己的教育梦想,为了心中的那份信念,更为了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他们默默地奉献着,背后的辛酸和艰难是我们无法想像的。在现实与梦想的纠缠中,我们该何去何从,值得深思啊!
三、文理融通
钱教授说,知识面的拓宽,同进意味着人的视野、胸襟、精神世界的扩大,就可以民现各类知识。他还说老师要成为一名杂家。关于这一点我深有同感,作为老师,尤其是小学老师,孩子们对你的敬仰之情可以说是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你适当地展露一点你所教学科以外的知识,他们就会惊叹不已,对你的崇拜又加深了一步。
我现在是一名语文老师,但我曾经教过数学,所以有时候数学老师一忙,就和我说:“让学生做张试卷,做完后你给他们讲讲就行啊。”,我说:“你不怕我讲错了。”数学老师部是对我笑笑说:“你还能讲错了?”所以我教语文后也经常给学生们讲数学,刚开始学生们确实是怀有怀疑的情绪,可等我讲完了,他们用崇拜的眼神看我,那感觉到真好。
教《品德与社会》课时,迫使我一次又一次的充电,因为这门课真的是包罗万象,有疾病知识,有京剧知识,有地理历史知识,有民族风情等等。刚开始,我让学生们自己搜集资料,结果效果并不好,学生们只是为搜资料而搜,搜来后根本不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所以资料搜了很多,知识学得很少。于是我就开始了自我充电的过程,我将每堂课的知识尽量内化、吃透,这样学生在说自己搜集的资料时,我加以引导、点拨,学生们也就很容易记住知识点了。
这样的杂家老师也会让学生对各方面知识感兴趣。那时我班的学生们有的开始和我讨论中国历史,有拿中国交通地图和我讨论交通线路的,还有的从上初中的姐姐哥哥那里借来生物课本和我讨论草履虫的。看来一个杂家的老师,会让学生们也变得丰富起来。
这本书中不仅有教师梦,还有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则,有对现实的抨击,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它犹如春风化雨植入我的心田。
《我的教师梦》读后感 篇4
“我现在退休了,回顾自己一生的教师生涯,真是想想要哭,很多次让你要哭,想想又要笑,很多事让你笑,这就是生活的真实,教师生活的真实。”钱老师在《我的教师梦》中如是描述老师的生活。作为入职不足两载的年轻教师,甫一读到钱老这句话,不免感慨万千。像是潮水扑面而来,一下子便被击中。一日读完,三日咀嚼,越想便越是有味,如获至宝,写下这篇文字,抒发浅见。《我的教师梦》是钱理群老师巡回五地,连续15次演讲的教育演讲稿合集。“梦想”正是钱理群老师教育演讲的中心词。而大谈梦想的背后所隐含的是对于年青一代生命的关注,对民族未来的观照。因此,这既是一本以教育专家的眼光和学养来谈教育的书,同时,这也是一个从教四十余年的老教师生命体验中的教育,这是一个人文学者眼里的教育。于是,也就有了钱理群老师的两个教育关键词:“生命”与“立人”。这本书的着眼点始终是处于身体发育和精神发育不同阶段的生命个体,所遭遇的具有不同特点的教育问题。而对农村教育和打工子弟教育的关注,则贯注着教育“平等”与“权利”意识。入职以来,我一直想成为一个好的老师,而好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标准呢,而这本书钱老以自身的教育生命现身说法,深入浅出地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诠释,以下,笔者将从自身出发,从三个方面阐释自身的感悟。好的老师当是对教育充满新鲜感的,要将教育内化到自己的生命深处。教师的生涯,可能要教许多届学生,每一届学生,每一个新的生命个体,每一堂课,实则都是一个新的挑战,每一个挑战都会带来新鲜感。永葆新鲜也许极不容易,任何一项工作,倘一成为职业,便容易倦怠,可能变成“机器”或“老油子”。如何保持教育的新鲜感,且看先生自己是如何回答的:“你面对的永远是天真的赤子,是最活跃的生命,是渴求知识的年轻人,你从这些赤子身上不断汲取精神养料,汲取生命的元气,你就永远年轻。钱先生说“教学的本质是一种自我发现”,教学过程是学生发现自我的过程,也是教师发现自我的过程,是双向激发的生命运动。教育不仅是面向学生群体,也是面向自身的,是双向的交流、互动。诚如钱先生所言,教学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教师永葆赤子之心,怀着理想主义与济世之怀,教师梦便可像阳光一样照进现实。
好的老师当是有着独立思想和人格的老师。本书中所有对教育本质的解释,都离不开一个词——“独立”,即有着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笔者认为好老师就是在自己拥有独立的思想丰富的内心的同时去带领学生穿越迷雾走向独立,让学生成为拥有独立思想的一个发展“健全”的人。而这需要教育者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不屑的努力,教师需要时间去培养自己思想独立,再到学生,从学生开始接受教育几岁到大学毕业走出社会的二十好几岁。这是一个漫长的且无法马上立竿见影的一个过程,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会遇到来自应试教育、家长、学生的障碍。应试教育容不下所谓的真正的对人的教育,家长和学生也不得不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下,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选择更多功利性的教育。并不乐观的大背景下,更加需要有着理想主义情怀和独立思想人格的教师,钱老便是这样的好老师,笔者也愿成为这样的好老师,虽然道路很艰难,但我相信,真正的教师,会勇敢面对这些“有哭有笑的缠绕的生活”。读后感好的老师当是甘于寂寞,能够沉潜下来的“学者”。此处“学者”,自然不是学养如何深厚的专业人才,而是能沉下心认真教学,认真读书,认真研究教育工作,不断更新知识体系的教师。一个教师具备高超的教育教学技巧非一日之功,一些优秀教师教育教学技巧的提高,正读后感是由于持之以恒的积累、学习、研究、创造的结果,如我们语文学科,优秀的语文教师把握课堂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这就是平时几十年如一日地利用空闲时间读书,写教学总结的结果。一个教师只有具备雄厚的知识诸备,方能在教学上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在课堂上运筹帷幄、潇洒自如,而知识储备的最佳途径,在钱老看来便是“沉潜十年”。何为沉潜,他说:“‘沉’就是沉静下来,‘潜’就是潜入进去,潜到最深处,潜入生命的最深处,历史的最深处,学术的`最深处。
要深潜,而且要十年,就是说要从长远的发展着眼,打好做人的根基和学术的根基,不要被一时一地的东西诱惑。不能‘三分钟热度’,要知难而进,要坚持到底,要有一种韧性精神。”虽然这个社会是浮躁的,像笔者一样的年轻教师,生活的重压和现实的诱惑,两者都在拉扯着我的梦想与耐心,但我也愿意沉潜十年,毕竟,我还有像钱老一样的教育梦,毕竟,这世界上每个人都要有点追求。最后,不妨回归到本书的母题,先生书名为《我的教师梦》,可先生的教师梦中,还隐含着一个教育梦。先生实际上在理念之中给年轻人构建了一个美好的城邦,这是一个虚幻的境界,却同时也展示了一种美好生活的可能。他的梦不是当下就能达到的,但却可以通过不断追寻而逐渐靠近。他的梦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梦,希望有一天在这块色彩缤纷活力四射的理想校园中,有循循善诱充满爱心的教师,也有丰实而生活的教育资源,还有善良民众和淳朴的社会风气;这里的学生充满生命的活力,这里的教师都可以获得个人精神价值的提升。这个梦依靠谁来完成,未来的教育依靠谁,想来我们年轻的老师,每一位都责无旁贷。先生的教师梦是为中国的学生而做的,而学生的梦需要每一位教师去建筑。我愿沉潜十年,努力半生,以个人微薄之力,为建成“教师梦”的广厦添砖加瓦!
《我的教师梦》读后感 篇5
最近,响应学校号召,开始读起了《我的教师梦》,钱理群老师的语言很朴实,很在理,犹如在你耳旁讲解。读到这样一句话,“请把时间和空间,请把生命的自由,还给中小学生”。我看了,觉得此话是在为孩子申讨自由。现在的学生还有多少是自己的自由时间,“被教师(以及背后的家长,各级教育部门、我们的教育体制)强迫着去应试而死读书,读死书了。”
钱老师真是一针见血,就说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我们孩子的心声,如果没有现在的教育体制,我在联想,如今的90后,00后的性格是不是就会改变些。
最近在教统计,我统计了喜欢各门课的人数,40个学生居然30多个人喜欢上体育课,我就问:你们为什么那么喜欢体育课?学生毫不思索的回答道:因为体育课最自由,最轻松,不用做作业,不用考试。这个就是孩子的心声啊,但是我也只能听听罢了,难道我就能让他们自由了吗?
不行,因为连钱老师这样的教育界人物都只能在自己的世界中说说,我们一介小卒还有什么能耐吗?孩子,形势所迫,你们只能自己找自由了,不过,有个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读书的话,那上学也就是快乐的事,既然快乐了,不就感觉自由了吗?
《我的教师梦》读后感 篇6
“我现在退休了,回顾自己一生的教师生涯,真是想想要哭,很多次让你要哭,想想又要笑,很多事让你笑,这就是生活的真实,教师生活的真实。”钱老师在《我的教师梦》中如是描述老师的生活。作为入职不足两载的年轻教师,甫一读到钱老这句话,不免感慨万千。像是潮水扑面而来,一下子便被击中。一日读完,三日咀嚼,越想便越是有味,如获至宝,写下这篇文字,抒发浅见。《我的教师梦》是钱理群老师巡回五地,连续15次演讲的教育演讲稿合集。“梦想”正是钱理群老师教育演讲的中心词。而大谈梦想的背后所隐含的是对于年青一代生命的关注,对民族未来的观照。因此,这既是一本以教育专家的眼光和学养来谈教育的书,同时,这也是一个从教四十余年的老教师生命体验中的教育,这是一个人文学者眼里的教育。于是,也就有了钱理群老师的两个教育关键词:“生命”与“立人”。
这本书的着眼点始终是处于身体发育和精神发育不同阶段的生命个体,所遭遇的具有不同特点的教育问题。而对农村教育和打工子弟教育的关注,则贯注着教育“平等”与“权利”意识。入职以来,我一直想成为一个好的老师,而好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标准呢,而这本书钱老以自身的教育生命现身说法,深入浅出地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诠释,以下,笔者将从自身出发,从三个方面阐释自身的感悟。好的老师当是对教育充满新鲜感的,要将教育内化到自己的生命深处。教师的生涯,可能要教许多届学生,每一届学生,每一个新的生命个体,每一堂课,实则都是一个新的挑战,每一个挑战都会带来新鲜感。永葆新鲜也许极不容易,任何一项工作,倘一成为职业,便容易倦怠,可能变成“机器”或“老油子”。如何保持教育的新鲜感,且看先生自己是如何回答的:“你面对的永远是天真的赤子,是最活跃的生命,是渴求知识的年轻人,你从这些赤子身上不断汲取精神养料,汲取生命的元气,你就永远年轻。钱先生说“教学的本质是一种自我发现”,教学过程是学生发现自我的过程,也是教师发现自我的过程,是双向激发的生命运动。教育不仅是面向学生群体,也是面向自身的,是双向的交流、互动。诚如钱先生所言,教学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教师永葆赤子之心,怀着理想主义与济世之怀,教师梦便可像阳光一样照进现实。
好的老师当是有着独立思想和人格的老师。本书中所有对教育本质的解释,都离不开一个词——“独立”,即有着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笔者认为好老师就是在自己拥有独立的思想丰富的内心的同时去带领学生穿越迷雾走向独立,让学生成为拥有独立思想的一个发展“健全”的人。而这需要教育者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不屑的努力,教师需要时间去培养自己思想独立,再到学生,从学生开始接受教育几岁到大学毕业走出社会的二十好几岁。这是一个漫长的且无法马上立竿见影的一个过程,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会遇到来自应试教育、家长、学生的障碍。应试教育容不下所谓的真正的对人的教育,家长和学生也不得不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下,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选择更多功利性的教育。并不乐观的大背景下,更加需要有着理想主义情怀和独立思想人格的教师,钱老便是这样的好老师,笔者也愿成为这样的好老师,虽然道路很艰难,但我相信,真正的教师,会勇敢面对这些“有哭有笑的缠绕的生活”。
好的老师当是甘于寂寞,能够沉潜下来的“学者”。此处“学者”,自然不是学养如何深厚的专业人才,而是能沉下心认真教学,认真读书,认真研究教育工作,不断更新知识体系的教师。一个教师具备高超的教育教学技巧非一日之功,一些优秀教师教育教学技巧的提高,正读后感是由于持之以恒的积累、学习、研究、创造的结果,如我们语文学科,优秀的语文教师把握课堂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这就是平时几十年如一日地利用空闲时间读书,写教学总结的结果。一个教师只有具备雄厚的知识诸备,方能在教学上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在课堂上运筹帷幄、潇洒自如,而知识储备的最佳途径,在钱老看来便是“沉潜十年”。何为沉潜,他说:“‘沉’就是沉静下来,‘潜’就是潜入进去,潜到最深处,潜入生命的最深处,历史的最深处,学术的最深处。
要深潜,而且要十年,就是说要从长远的发展着眼,打好做人的根基和学术的根基,不要被一时一地的东西诱惑。不能‘三分钟热度’,要知难而进,要坚持到底,要有一种韧性精神。”虽然这个社会是浮躁的,像笔者一样的年轻教师,生活的重压和现实的诱惑,两者都在拉扯着我的梦想与耐心,但我也愿意沉潜十年,毕竟,我还有像钱老一样的教育梦,毕竟,这世界上每个人都要有点追求。最后,不妨回归到本书的母题,先生书名为《我的教师梦》,可先生的教师梦中,还隐含着一个教育梦。先生实际上在理念之中给年轻人构建了一个美好的城邦,这是一个虚幻的境界,却同时也展示了一种美好生活的可能。他的梦不是当下就能达到的,但却可以通过不断追寻而逐渐靠近。他的梦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梦,希望有一天在这块色彩缤纷活力四射的理想校园中,有循循善诱充满爱心的教师,也有丰实而生活的教育资源,还有善良民众和淳朴的社会风气;这里的学生充满生命的.活力,这里的教师都可以获得个人精神价值的提升。这个梦依靠谁来完成,未来的教育依靠谁,想来我们年轻的老师,每一位都责无旁贷。先生的教师梦是为中国的学生而做的,而学生的梦需要每一位教师去建筑。我愿沉潜十年,努力半生,以个人微薄之力,为建成“教师梦”的广厦添砖加瓦!
《我的教师梦》读后感 篇7
《我的教师梦》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xx年8月出版的北大退休教授钱理群的一本教育讲演录。读完钱教授的讲演录,我心中感慨万千。书中字字句句都饱含着他对教育的热爱与期盼。为中小学教师演讲时,他是教育界的老前辈,向晚辈传述自己在教育之路上的耕耘与收获;为大学生演讲时,他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帮助新一代的年轻人指出正确的人生道路;与中小学生在一起时,他又是一位慈祥的爷爷,充满爱心地期盼着孩子们健康茁壮地成长。他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智慧的教育者,用他的梦想点燃每一个人的希望。我体会最深的有以下三方面:
1、要学会倾听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他们有时需要一个倾诉的对象,需要吐出心中的不快。钱老在书中描述了他曾经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孩子,其中一个女生给他写信说:“我在学校里遇见了不公平的待遇。我的学习非常好,但是我的老师因为我没有关系,没把我分到重点班,我受不了了,我想自杀。”当钱老看到最后这几句话时,简直吓坏了,他想,这孩子真要自杀该怎么办?但是仔细一看,这封信是用了很美丽的信笺写的,这孩子如此的爱美,大概还不会自杀。于是赶紧给她回信,安慰她,鼓励她,给她讲道理。以后这孩子几乎每星期都给他写一封信,倾诉她内心的一切……就这样一颗破碎的心慢慢地走向了健康向上的道路。
由此可见,倾听孩子的心声是多么重要。但是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因为它需要一颗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爱心。我们教师中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坚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呢?有时烦了、有时厌了、有时倦了、有时淡了。而耐心倾听孩子们把事情讲完,把心里话说出来,才是既尊重学生、又是我们老师理解学生、关爱学生的真正反映啊。套用钱老的话,倾听绝不亚于我们的精心备课,只要思想问题解决了,很多事情就好办了。说到底,“学会倾听”是一种美德,是对学生的一种“绝对尊重”。因为倾听,让学生有了信任感和安全感甚至是归属感;因为倾听,也让教师所特有的生命价值得以体现。
2、要教学相长。
钱教授说,他有一种理念,就是教学的本质是一种自我发现。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发现自我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发现自我的过程。这是双向激发的'生命运动:学生内心深处最美好的东西被教师激发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己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也同时激发出来,这样教与学双方都达到了一种真实的精神的提升。
钱教授谈到他到附中上课,尽管他对鲁迅作品已经非常熟悉,但备课时,都要重新看,因为他心里存有中学生这样的对象,重读的时候,对作品就有新的发现,产生新的解读。这种解读实际上有对象存在的潜在因素的影响。另外在和学生交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以及学生对问题的思考,都会引发钱教授对这些问题的新的思考。这是一个双向的运动。
这其实就是一种教学相长啊。但我们有时候却是“今天的你我,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备课笔记一抄几年,教材有变化了,才更新一部分教学内容,“相长”从何谈起呢?有时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不根据学情,不选择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偶尔也做做表面文章,“穿新鞋走旧路”,那种师生内心深处美好的东西怎么会被激发出来呢?
3、要真诚沟通。
钱教授说,在他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将学生内心深处的善良、智慧等等这些最美好的人性因子激发出来,加以培育和升华,以此来压抑人的内在的恶因子。那么怎样做到扬善弃恶呢?那就是真诚沟通。
有一次钱教授收到四川的一封来信。那名教师表达的是对北大的一种向往,钱教授很热情的寄了一本自己编的北大的书给他。于是他又给钱教授写信,说:“我想在你的面前不需要伪装什么,今天在我收到你寄来的书时我哭了。原来幸福时也可以流泪,而且这种感觉很美,很美。没有想到你竟然也记得我们,因为我们之间近似于陌生人。……”钱教授立刻给他回了一封信:“你的来信让我感动,字里行间充满了爱,不只是你我之间,我们应该用这样的爱对待周围所有的人。这里有一种心灵的沟通。我们这个社会太需要这样的沟通了。”
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是不是都能蹲下身子看学生呢?都能心平气和的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呢?其实多数时候,我们是以长者身份居高临下的,不说盛气凌人,和风细雨的毕竟还是少数啊。
钱老用他一生的思考和实践让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类无疑是有力量来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的,人是可以使自己生活得有诗意而又神圣的”。
《我的教师梦》读后感 篇8
最近,响应学校号召,开始读起了《我的教师梦》,钱理群老师的语言很朴实,很在理,犹如在你耳旁讲解。读到这样一句话,“请把时间和空间,请把生命的自由,还给中小学生”。我看了,觉得此话是在为孩子申讨自由。现在的学生还有多少是自己的自由时间,“被教师(以及背后的家长,各级教育部门、我们的教育体制)强迫着去应试而死读书,读死书了。”
钱老师真是一针见血,就说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我们孩子的心声,如果没有现在的教育体制,我在联想,如今的90后,00后的性格是不是就会改变些。
最近在教统计,我统计了喜欢各门课的人数,40个学生居然30多个人喜欢上体育课,我就问:你们为什么那么喜欢体育课?学生毫不思索的回答道:因为体育课最自由,最轻松,不用做作业,不用考试。这个就是孩子的心声啊,但是我也只能听听罢了,难道我就能让他们自由了吗?
不行,因为连钱老师这样的教育界人物都只能在自己的世界中说说,我们一介小卒还有什么能耐吗?孩子,形势所迫,你们只能自己找自由了,不过,有个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读书的话,那上学也就是快乐的事,既然快乐了,不就感觉自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