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细化管理》有感
倚栏轩整理的读《细化管理》有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读《细化管理》有感 篇1
闲暇之余翻阅家里的书柜,一本前段时间在职工图书室借阅的《班组精细化管理》跃入眼帘,因与自己岗位有关,于是信手拈来随意翻看,不知不觉被里面所讲的管理理念所吸引、所认同。随后仔细阅读起来。
这本书的作者叫刘寿红,是北京博士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管理顾问、培训师。拥有十多年大型企业的工作经历,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总结出了一些独创的管理理念。这本书告知我们什么是精细化管理,为何要推广班组精益化,如何实现精细化管理。用讲案例,摆道理的方法,让阅读者想的明白,看的清楚。
日本企业以精细著称,任何产品都是以人为本、重视细节,从而推动了日本的经济增长。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家日本企业,在车间工作的工人身上至少带有三样工具:笔、尺子和表,看似不经意的东西实则有很大作用。笔是用来做记录或者做标记的。日本人做事很细心,哪个地方只要有不明白或不一致,就马上把它记录下来反馈给上级。尺子代表的是精度。中国人做事靠感觉,判断差不多就可以了,先主观后客观。日本人则是先用尺子量一下,是多少就是多少,不断地去测量,不断地去改进。表是用来看时间的。他们每完成一项工作,就把时间记录下来,这样不断地对时间进行记录和比较,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效率。正因为注重细节才使得今天的日本产品质量如此优良,代表世界一流水平。从这些事实上看出我们应该积极倡导精细化管理,每个人都努力去做,久而久之养成习惯,企业才会逐渐进步、逐渐强大。
从这本书中我对这几点比较感同身受:
一、必须要有改进工作的动力和能力。
班组员工仅凭自己过去积累的经验、知识做事,而不主动学习新的管理理念、新工具和新的工作模式,这样便不能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所以一定要培养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班组管理水平。
二、做到管理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系统化。
1、专业化。只有专业才能精细,让员工重视自己的工作,不断钻研取得进步,从成功中获取快乐从而使工作更有成效。
2、规范化。俗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组生产过程管理要规范、安全管理要规范、统计台帐要规范,只有一切都梳理清晰,才能实现班组精细化。
3、标准化。标准化是班组追求效率、减少差错的重要手段,制订各项工作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持续改善,不断提高。
4、数据化。班组数据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对比,找出存在的不足,使班组提高效率、避免差错。
5、系统化。班组精益化管理本身有限多环节,涉及到多种手段,只有衔接配合好各个环节,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
三、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班组长是班组精细化管理的带头人,所以班组长应提高自身素质,推行"严、细、仁"管理方针,不断激励自己,提升管理能力。
精细管理的内涵很丰富,不仅要求员工有注重工作细节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求员工把工作做深、做透、做到位。通过这本书的阅读使我受益匪浅,不仅给我指明了工作的方向还给了我工作的动力。目前,公司正如火如荼开展班组精细化管理,我们从立项班组开工会和安全活动着手,狠抓工作流程,力求从出勤、工作服装、当天生产任务、危险点的防范、对工作的点评等等进行详细的规范。作为一名班组事务专职,我将不断开拓自己的工作理念,研究、实践、完善精细化管理,把班组建设工作做的更细、更精、更完美。
读《细化管理》有感 篇2
闲暇之余翻阅家里的书柜,一本前段时间在职工图书室借阅的《班组精细化管理》跃入眼帘,因与自己岗位有关,于是信手拈来随意翻看,不知不觉被里面所讲的管理理念所吸引、所认同。随后仔细阅读起来。
这本书的作者叫刘寿红,是北京博士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管理顾问、培训师。拥有十多年大型企业的工作经历,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总结出了一些独创的管理理念。这本书告知我们什么是精细化管理,为何要推广班组精益化,如何实现精细化管理。用讲案例,摆道理的方法,让阅读者想的明白,看的清楚。
日本企业以精细著称,任何产品都是以人为本、重视细节,从而推动了日本的经济增长。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家日本企业,在车间工作的工人身上至少带有三样工具:笔、尺子和表,看似不经意的东西实则有很大作用。笔是用来做记录或者做标记的。日本人做事很细心,哪个地方只要有不明白或不一致,就马上把它记录下来反馈给上级。尺子代表的是精度。中国人做事靠感觉,判断差不多就可以了,先主观后客观。日本人则是先用尺子量一下,是多少就是多少,不断地去测量,不断地去改进。表是用来看时间的。他们每完成一项工作,就把时间记录下来,这样不断地对时间进行记录和比较,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效率。正因为注重细节才使得今天的日本产品质量如此优良,代表世界一流水平。从这些事实上看出我们应该积极倡导精细化管理,每个人都努力去做,久而久之养成习惯,企业才会逐渐进步、逐渐强大。
从这本书中我对这几点比较感同身受:
一、必须要有改进工作的动力和能力。
班组员工仅凭自己过去积累的经验、知识做事,而不主动学习新的管理理念、新工具和新的工作模式,这样便不能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所以一定要培养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班组管理水平。
二、做到管理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系统化。
1、专业化。只有专业才能精细,让员工重视自己的工作,不断钻研取得进步,从成功中获取快乐从而使工作更有成效。
2、规范化。俗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组生产过程管理要规范、安全管理要规范、统计台帐要规范,只有一切都梳理清晰,才能实现班组精细化。
3、标准化。标准化是班组追求效率、减少差错的重要手段,制订各项工作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持续改善,不断提高。
4、数据化。班组数据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对比,找出存在的不足,使班组提高效率、避免差错。
5、系统化。班组精益化管理本身有限多环节,涉及到多种手段,只有衔接配合好各个环节,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
三、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班组长是班组精细化管理的带头人,所以班组长应提高自身素质,推行"严、细、仁"管理方针,不断激励自己,提升管理能力。
精细管理的内涵很丰富,不仅要求员工有注重工作细节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求员工把工作做深、做透、做到位。通过这本书的阅读使我受益匪浅,不仅给我指明了工作的方向还给了我工作的动力。目前,公司正如火如荼开展班组精细化管理,我们从立项班组开工会和安全活动着手,狠抓工作流程,力求从出勤、工作服装、当天生产任务、危险点的防范、对工作的点评等等进行详细的规范。作为一名班组事务专职,我将不断开拓自己的工作理念,研究、实践、完善精细化管理,把班组建设工作做的更细、更精、更完美。
读《细化管理》有感 篇3
“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后,总结出两条基本经验,一是不与同行一起吃饭,即学会在其他领域中寻求突破;二是凡事要做得细而又细,即细节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条经验表明创新在工作中的重要性,第二条经验则表明细节决定成败。按照分公司党委的安排,xx年4季度学习《细化管理》一书,感受如下:
细节是一种动力
作为部门负责人以为自己是考虑大事情的,只要把决策确定了就行,细节是部下的事情,这种观点只对了一半,负责人做好决策是对的,也是根本性的,但没有细节就无法落实,特别是涉及多部门、多专业的决策,推行举步维艰,很多情况是:完成了决策,从流程分析到环节剖析;从工作目标到问题提出;从措施到制度,应有尽有,然后是发展定位和目标,分阶段主要指标,甚至包括组织再造、渠道创新、学习型团队等企业方案,这方面思路都非常重要而且准确,问题是缺乏操作方法,最后大都不了了之,束之高阁。当重大决策做出以后,必须将其落实在细节上,包括对重大决策的指标细分,即把细节分为操作与考评指标,使之与平时的每项操作挂钩,而尤其重要的是,新思路与旧思路在对接中牵涉许多协调问题,最后会导致对新思路新体系的信心不足。所以实施成功与否直接决定决策的成功与否,一些看似决策问题,实际上是由于实施不当所致。
部门负责人要抓大事,但抓大事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细节,最好的部门负责人是明察秋毫就必须掌握细节,能在细节的'较量中比他人更细致、周密,你能细而不一定事事都做得如此细,这就是一种威慑力,使得部下不敢马马虎虎,无法搪塞你,于是所有人都很精细,组织运行质量自然就高了。由此可见,细节并不是想做就能做得到,细节是一种动力,是聪慧、悟性和实战经验的高度结合,是需要加以修炼的。
细节是一种精神
在智力和实践经验相近的情况下,细节就表现出专业精神来,故而说,细节是一种精神。细节更多的是靠敬业精神和专业态度,在许多情况下,敬业精神能补救许多能力的不足,正如李素丽讲的那样,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随着技术共享和信息传播的加剧,企业与企业之间差异性越来越小。细节作为一种精神,对企业来说决定成败,对个人来说,同样决定成败。性格和习惯中的粗糙是人生的大忌,更是妨害成功的重要因素。所谓大智若愚是精细之极以后的宽容,即聪明以后的糊涂,是对细节的超越,而不是对细节的漠视。从精神层面来强调细节,就要求企业所有员工都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兢兢业业地做好、做细一切工作,使管理不存在死角。一切管理和制度都存在不足,一切合作与协调也都有缺点和空白,只有大家都关注细节,才能减少遗漏和空白,只有大家都关注细节,才能减少遗漏与失误,大而化之可能也会成功,但其失败的概率要高得多。可能你一而再,再而三地成功,但一次粗心和忽视可能会酿成一生遗憾而难以补救的失败。
细节是一种创造
不要以为创造就得轰轰烈烈,惊天地泣鬼神。小改小革,细节高速同样是一种创造。一个善于细节管理的企业,企业里崇尚细节政策已深入人心,全体员工投入合理化建议运动,在几乎不提高成本的情况下,产品质量越来越高,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市场占有率也自然越来越高。逐步由外延扩大再生产向内涵扩大再生产过渡。企业只能向管理要效益,降低管理成本,减少管理浪费。精细化管理时代已经到来。注重细节,就要保持认真的态度,讲究科学的精神。认真的态度,就是把所有琐碎的事都考虑到、分析到;科学的精神,就是注重实际,用数据说话,根据数据和实践经验制定规则。 “布置不等于完成”,很多差错的造成,是因为执行者不能准确理解管理者的意图。为此,管理者在布置任务和规定时,不应简单说一个要求了事,应该附上执行细则,包括执行标准、时限、监督机制等。一是承诺制,即在新规定出台、新任务下达时,从上到下各部门、各责任人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承诺,层层落实。二是表格化,将任务和规定的内容、落实情况、最后时限等等内容制成表格,一目了然,便于管理,也便于执行者掌握进度。三是口头复述制,即下属在接受上级布置的任务时,将上司的意思当场复述一遍,此举有利于检查,下属是否准确理解了上司的意思,以免因误会导致失误。方法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中却非常有效,同样也是一种创造。
读《细化管理》有感 篇4
“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后,总结出两条基本经验,一是不与同行一起吃饭,即学会在其他领域中寻求突破;二是凡事要做得细而又细,即细节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条经验表明创新在工作中的重要性,第二条经验则表明细节决定成败。按照分公司党委的安排,XX年4季度学习《细化管理》一书,感受如下:
细节是一种动力
作为部门负责人以为自己是考虑大事情的,只要把决策确定了就行,细节是部下的事情,这种观点只对了一半,负责人做好决策是对的,也是根本性的,但没有细节就无法落实,特别是涉及多部门、多专业的决策,推行举步维艰,很多情况是:完成了决策,从流程分析到环节剖析;从工作目标到问题提出;从措施到制度,应有尽有,然后是发展定位和目标,分阶段主要指标,甚至包括组织再造、渠道创新、学习型团队等企业方案,这方面思路都非常重要而且准确,问题是缺乏操作方法,最后大都不了了之,束之高阁。当重大决策做出以后,必须将其落实在细节上,包括对重大决策的指标细分,即把细节分为操作与考评指标,使之与平时的每项操作挂钩,而尤其重要的是,新思路与旧思路在对接中牵涉许多协调问题,最后会导致对新思路新体系的信心不足。所以实施成功与否直接决定决策的成功与否,一些看似决策问题,实际上是由于实施不当所致。
部门负责人要抓大事,但抓大事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细节,最好的部门负责人是明察秋毫就必须掌握细节,能在细节的较量中比他人更细致、周密,你能细而不一定事事都做得如此细,这就是一种威慑力,使得部下不敢马马虎虎,无法搪塞你,于是所有人都很精细,组织运行质量自然就高了。由此可见,细节并不是想做就能做得到,细节是一种动力,是聪慧、悟性和实战经验的高度结合,是需要加以修炼的。
细节是一种精神
在智力和实践经验相近的情况下,细节就表现出专业精神来,故而说,细节是一种精神。细节更多的是靠敬业精神和专业态度,在许多情况下,敬业精神能补救许多能力的不足,正如李素丽讲的那样,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随着技术共享和信息传播的加剧,企业与企业之间差异性越来越小。细节作为一种精神,对企业来说决定成败,对个人来说,同样决定成败。性格和习惯中的粗糙是人生的大忌,更是妨害成功的重要因素。所谓大智若愚是精细之极以后的宽容,即聪明以后的糊涂,是对细节的超越,而不是对细节的漠视。从精神层面来强调细节,就要求企业所有员工都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兢兢业业地做好、做细一切工作,使管理不存在死角。一切管理和制度都存在不足,一切合作与协调也都有缺点和空白,只有大家都关注细节,才能减少遗漏和空白,只有大家都关注细节,才能减少遗漏与失误,大而化之可能也会成功,但其失败的概率要高得多。可能你一而再,再而三地成功,但一次粗心和忽视可能会酿成一生遗憾而难以补救的失败。
细节是一种创造
不要以为创造就得轰轰烈烈,惊天地泣鬼神。小改小革,细节高速同样是一种创造。一个善于细节管理的企业,企业里崇尚细节政策已深入人心,全体员工投入合理化建议运动,在几乎不提高成本的情况下,产品质量越来越高,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市场占有率也自然越来越高。逐步由外延扩大再生产向内涵扩大再生产过渡。企业只能向管理要效益,降低管理成本,减少管理浪费。精细化管理时代已经到来。注重细节,就要保持认真的'态度,讲究科学的精神。认真的态度,就是把所有琐碎的事都考虑到、分析到;科学的精神,就是注重实际,用数据说话,根据数据和实践经验制定规则。 “布置不等于完成”,很多差错的造成,是因为执行者不能准确理解管理者的意图。为此,管理者在布置任务和规定时,不应简单说一个要求了事,应该附上执行细则,包括执行标准、时限、监督机制等。一是承诺制,即在新规定出台、新任务下达时,从上到下各部门、各责任人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承诺,层层落实。二是表格化,将任务和规定的内容、落实情况、最后时限等等内容制成表格,一目了然,便于管理,也便于执行者掌握进度。三是口头复述制,即下属在接受上级布置的任务时,将上司的意思当场复述一遍,此举有利于检查,下属是否准确理解了上司的意思,以免因误会导致失误。方法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中却非常有效,同样也是一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