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2024/09/06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篇1

我有教育理想吗?我的教育理想是什么?朱永新教授在他的力作《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告诉了我。

作者的教育理想观是什么呢?本书从多个角度,运用了平实而有哲理的语言讨论了“教育”这个课题。共有十五个论题,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是从超越现实的理想层面,对教育的主要载体或承担者所作的应然性追究,包括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等五个论题,这实质上体现了作者的“教育理想观”。相信无论是教师、校长、学生还是父母看了,都会有所启发。中篇是从教育政策的层面,对目前中国教育领域中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宏观上的探索,旨在为教育的决策提供理论参照,这集中体现了作者试图将教育理想转化为实践或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接轨的愿望,是教育理想的进一步深化,是对教育理想的理性探求。下篇则从教育预测的层面对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走势及发展前景的展望。 反映了作者将教育的历史、现实、理想整合贯通的愿望,也体现了作者“鉴古”、“知今”、“察来”的勇气,是在把握未来教育发展形势中探索教育理想从而将教育理想切近为现实的一种可贵尝试。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如何去实现教育理想。第一,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作者并未抛却对中国现阶段教育现状的剖析与观照,相反,是在对中国教育现实深入考察的基础上阐明自己的教育理想观的。第二,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一种成熟的学术思想必须注意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整合。也就是说,教育理念必须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才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对此亦作了有益的`尝试。比如,在对基础教育改革趋势的揭示中,既体现了作者关于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标、教育方法与手段、教育管理等教育理念,又体现了作者力求使这些理念与教育实践结合的探索精神,既有旁征博引,又有理论阐释;既呈示观点,又有方法论剖析。第三,教育热情与教育沉思相结合。朱教授可以说是学贯中西、谙熟古今,他对教育理论研究中的诸多热点问题及前沿问题作出了新的阐述与探解,如关于教育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问题、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问题、可持续发展与教育问题、国际理解教育问题等。作者又不仅仅局限于热情的释放,也不仅仅囿于对问题的暴露、洞察,而是在关注教育进展、对教育发展充满信心的基点上,对教育作理性沉思和理论关照。作者针对改革目前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提出的构想、策略,体现了作者对教育的沉思与关怀。

在朱教授的心中,理想的教师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素质呢?他说,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想,这四点当中,第一点是基础。一个教师只要胸怀理想,才能为其奋斗终身。正如朱教授所说的:作为教师,走上教育岗位以后,必须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有设置这样一个目标,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锁定在这个目标上,才能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否则会走弯路,会荒废时间及精力。

理想中往往都有梦的成分。因为有了梦,生活才会有诗意,有激情,才会使追梦之人永远处于奋斗的热情当中。教育的理想也不例外。朱教授说: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够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写诗是要灵感、悟性和冲动的,真正的教育家也应具备这样的品格,永远憧憬明天。冲动停止,教育就会终结。他还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对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平静的思考是需要的,但更要富有激情。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我原本没有教育的理想,但读了朱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之后便有了理想。我愿做一名有理想的教师。

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篇2

暑假里我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的伟大使命是使人们从无知走向成熟。作者书中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我心中对教师的形象有了更深的触动。

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它的开篇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是啊!每个人都有理想,更应该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并努力使梦想成真,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单从教育而言,我想理想第一位的便是做一名理想的教师吧!在《新教育之梦》的第七章——理想的教师从八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理想教师应具备的理想素质。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让学生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学生呢?这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通读全书,我们认为它有如下几个明显特点:第一,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第二,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实践性与科学性、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再次又切入对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关注,提出了中国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体制等创新的具有较强实践价值的具体构想。第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第四,教育热情与教育沉思相结合。

朱永新教授说:“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烧起理想的火焰,才能使我们整个民族变得强盛,变得有凝聚力,我们才能在与世界各国的竞争中站住脚。”我们教师应该不懈地追求理想和超越自我,使我们的民族燃起理想的火花。 读这样一本书,在读之初就需给自己进行一次心灵洗涤,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融入到书中的教育世界中去,也才能更好的领会书中的理想境界。

如果汗水可以积攒,我们的黄河将会更长,如果信念可以堆积,我们将树起另一座泰山。我想,只要有信念,有汗水,我的教育之梦将会变得五彩缤纷。我想,或许我们会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我觉得像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让人终身受惠的教育。其实这种教育也在进行灌输,但它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它充满着灵性与智慧,能给每个孩子以深深的心灵震撼,又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给每个孩子树立起远大而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教师,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教师,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教师与一个教了一年却又重复了一辈子的教师,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千万不要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教书匠。

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篇3

近日有幸拜读了《我的教育理想》一书。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的伟大使命是使人们从无知走向成熟。作者书中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我心中对教师的形象有了更深的触动。

作为一个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俗语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日益更新的今天,这“一桶水”的提法早已过时,而教师具有“长流水”才能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面对渴求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学生,这已是教育界的共识。目前,新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明确自己在当前形势下“不学则退”,因此我们要努力修炼自己,做一个有深度的教师。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一些人,他教1年,然后重复5年10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5年。一个实实在在教5年的人,与一个教了1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的成就是不一样的。爱孩子,不是光给孩子们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

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像力和全部能量、智慧发挥到极限,永远没有止境的事业。我作为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首先就要热爱这项事业,对教育充满激情。教师要不断学习,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活水源,使学生酣畅淋漓地学习。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单纯的,可爱的孩子。我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时刻关心他们,同时我还要做一名关注社会、有责任感的教师。教师教育祖国的未来,意义重大。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如何生活。

书中的几句话深深打动了我:“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多读书,多学习,多给孩子的爱,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一定会离理想教师的形象越来越近。

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篇4

暑假里我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的伟大使命是使人们从无知走向成熟。作者书中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我心中对教师的形象有了更深的触动。

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它的开篇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是啊!每个人都有理想,更应该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并努力使梦想成真,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单从教育而言,我想理想第一位的便是做一名理想的教师吧!在《新教育之梦》的第七章——理想的教师从八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理想教师应具备的理想素质。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让学生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学生呢?这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通读全书,我们认为它有如下几个明显特点:第一,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第二,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实践性与科学性、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再次又切入对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关注,提出了中国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体制等创新的具有较强实践价值的具体构想。第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第四,教育热情与教育沉思相结合。

朱永新教授说:“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烧起理想的火焰,才能使我们整个民族变得强盛,变得有凝聚力,我们才能在与世界各国的竞争中站住脚。”我们教师应该不懈地追求理想和超越自我,使我们的民族燃起理想的火花。 读这样一本书,在读之初就需给自己进行一次心灵洗涤,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融入到书中的教育世界中去,也才能更好的领会书中的`理想境界。

如果汗水可以积攒,我们的黄河将会更长,如果信念可以堆积,我们将树起另一座泰山。我想,只要有信念,有汗水,我的教育之梦将会变得五彩缤纷。我想,或许我们会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我觉得像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让人终身受惠的教育。其实这种教育也在进行灌输,但它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它充满着灵性与智慧,能给每个孩子以深深的心灵震撼,又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给每个孩子树立起远大而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教师,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教师,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教师与一个教了一年却又重复了一辈子的教师,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千万不要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教书匠。

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篇5

我有教育理想吗?我的教育理想是什么?朱永新教授在他的力作《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告诉了我。

作者的教育理想观是什么呢?本书从多个角度,运用了平实而有哲理的语言讨论了“教育”这个课题。共有十五个论题,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是从超越现实的理想层面,对教育的主要载体或承担者所作的应然性追究,包括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等五个论题,这实质上体现了作者的“教育理想观”。相信无论是教师、校长、学生还是父母看了,都会有所启发。中篇是从教育政策的层面,对目前中国教育领域中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宏观上的探索,旨在为教育的决策提供理论参照,这集中体现了作者试图将教育理想转化为实践或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接轨的愿望,是教育理想的进一步深化,是对教育理想的理性探求。下篇则从教育预测的层面对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走势及发展前景的展望。 反映了作者将教育的历史、现实、理想整合贯通的愿望,也体现了作者“鉴古”、“知今”、“察来”的勇气,是在把握未来教育发展形势中探索教育理想从而将教育理想切近为现实的一种可贵尝试。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如何去实现教育理想。第一,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作者并未抛却对中国现阶段教育现状的剖析与观照,相反,是在对中国教育现实深入考察的基础上阐明自己的教育理想观的。第二,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一种成熟的学术思想必须注意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整合。也就是说,教育理念必须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才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对此亦作了有益的尝试。比如,在对基础教育改革趋势的揭示中,既体现了作者关于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标、教育方法与手段、教育管理等教育理念,又体现了作者力求使这些理念与教育实践结合的探索精神,既有旁征博引,又有理论阐释;既呈示观点,又有方法论剖析。第三,教育热情与教育沉思相结合。朱教授可以说是学贯中西、谙熟古今,他对教育理论研究中的诸多热点问题及前沿问题作出了新的阐述与探解,如关于教育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问题、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问题、可持续发展与教育问题、国际理解教育问题等。作者又不仅仅局限于热情的释放,也不仅仅囿于对问题的暴露、洞察,而是在关注教育进展、对教育发展充满信心的基点上,对教育作理性沉思和理论关照。作者针对改革目前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提出的构想、策略,体现了作者对教育的沉思与关怀。

在朱教授的心中,理想的教师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素质呢?他说,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想,这四点当中,第一点是基础。一个教师只要胸怀理想,才能为其奋斗终身。正如朱教授所说的:作为教师,走上教育岗位以后,必须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有设置这样一个目标,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锁定在这个目标上,才能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否则会走弯路,会荒废时间及精力。

理想中往往都有梦的成分。因为有了梦,生活才会有诗意,有激情,才会使追梦之人永远处于奋斗的热情当中。教育的理想也不例外。朱教授说: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够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写诗是要灵感、悟性和冲动的,真正的教育家也应具备这样的品格,永远憧憬明天。冲动停止,教育就会终结。他还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对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平静的思考是需要的,但更要富有激情。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我原本没有教育的理想,但读了朱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之后便有了理想。我愿做一名有理想的教师。

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篇6

假期里,细读了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本书是作者关于教育的宏观思考及对于理想之教育的蓝图描绘。书中,作者对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都作了深度的阐述;同时对理想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及父母也作了形象地勾勒。

读过之后,让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不禁掩卷深思。书中写到这样一件事:1996年,“第三届国际数学和科学调查”对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约50万名学生进行了测验,结果显示,新加坡学生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均名列第一,并且遥遥领先。然而新加坡政府并没有沾沾自喜,他们清醒地认识到高分是一柄双刃剑。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专门发表讲话说,我们需要重新检验我们评估学生的方式,仅仅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业并作为国家教育质量的标准是片面的。而我国现在的智育弊端也是如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唯知识论”、“唯分数论”的畸形智育依然泛滥,有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还以学校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估的主要标准,甚至大搞分数排名。考试成绩成为学校的生命线,教师的生命线,分数成为学生唯一的荣耀或耻辱,有人竟将此上升为“理论”:“考试才是硬道理”。由此,学生成了一部部学习的机器和考试的机器,他们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反思自己的教学中,常常也会成为“唯分数论”的代言人,变得急功近利,时常会以分数来论英雄,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身心的健全。我深知这样的智育对于一个孩子的反展是残酷的,然而往往又有一种“身不由己”的感觉。或许,在社会这种大背景下,我们教育者应学会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著名学者徐惟诚先生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的序言中写到:“(教育者)首先要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要在学校里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一定的扎实的知识,更需要终身读书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学习,有能力找到所学要的知识,有能力吸取这些知识。”所以,在现状下,让我们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孩子们的头脑、解放孩子们的双手、解放孩子们的眼睛、解放孩子们的嘴、解放孩子们的空间、解放孩子们的时间。让我们共同追寻理想的教育,让我们的学生拥有一颗富有智慧的头脑,成为一个在精神上永远幸福的人。

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篇7

我有教育理想吗?我的教育理想是什么?朱永新教授在他的力作《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告诉了我。

作者的教育理想观是什么呢?本书从多个角度,运用了平实而有哲理的语言讨论了“教育”这个课题。共有十五个论题,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是从超越现实的理想层面,对教育的主要载体或承担者所作的应然性追究,包括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等五个论题,这实质上体现了作者的“教育理想观”。相信无论是教师、校长、学生还是父母看了,都会有所启发。中篇是从教育政策的层面,对目前中国教育领域中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宏观上的探索,旨在为教育的决策提供理论参照,这集中体现了作者试图将教育理想转化为实践或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接轨的愿望,是教育理想的进一步深化,是对教育理想的理性探求。下篇则从教育预测的层面对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走势及发展前景的展望。 反映了作者将教育的历史、现实、理想整合贯通的愿望,也体现了作者“鉴古”、“知今”、“察来”的勇气,是在把握未来教育发展形势中探索教育理想从而将教育理想切近为现实的一种可贵尝试。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如何去实现教育理想。第一,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作者并未抛却对中国现阶段教育现状的剖析与观照,相反,是在对中国教育现实深入考察的基础上阐明自己的教育理想观的。第二,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一种成熟的学术思想必须注意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整合。也就是说,教育理念必须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才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对此亦作了有益的尝试。比如,在对基础教育改革趋势的揭示中,既体现了作者关于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标、教育方法与手段、教育管理等教育理念,又体现了作者力求使这些理念与教育实践结合的探索精神,既有旁征博引,又有理论阐释;既呈示观点,又有方法论剖析。第三,教育热情与教育沉思相结合。朱教授可以说是学贯中西、谙熟古今,他对教育理论研究中的诸多热点问题及前沿问题作出了新的阐述与探解,如关于教育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问题、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问题、可持续发展与教育问题、国际理解教育问题等。作者又不仅仅局限于热情的释放,也不仅仅囿于对问题的暴露、洞察,而是在关注教育进展、对教育发展充满信心的基点上,对教育作理性沉思和理论关照。作者针对改革目前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提出的构想、策略,体现了作者对教育的沉思与关怀。

在朱教授的心中,理想的教师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素质呢?他说,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想,这四点当中,第一点是基础。一个教师只要胸怀理想,才能为其奋斗终身。正如朱教授所说的:作为教师,走上教育岗位以后,必须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有设置这样一个目标,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锁定在这个目标上,才能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否则会走弯路,会荒废时间及精力。

理想中往往都有梦的成分。因为有了梦,生活才会有诗意,有激情,才会使追梦之人永远处于奋斗的热情当中。教育的理想也不例外。朱教授说: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够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写诗是要灵感、悟性和冲动的,真正的教育家也应具备这样的品格,永远憧憬明天。冲动停止,教育就会终结。他还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对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平静的思考是需要的,但更要富有激情。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我原本没有教育的理想,但读了朱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之后便有了理想。我愿做一名有理想的教师。

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篇8

平时,总感觉工作比较繁忙,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置若罔闻,根本没有列入到自己的阅读计划之内,久而久之,更是无从读起,想来真是惭愧。于是,趁着这俩月的假期,迫使自己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

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要做的恐怕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们教师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只有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更有所获!对照一下,感觉自己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向身边的老师学习,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思索,不断总结自己教育的得与失,勤于动笔、善于反思,记录教育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使自己不断向理想的教师靠近。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反思成了我教学中的一种习惯,当反思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当反思有效地促进了我的教学,我就知道反思已变成我教学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学期,我参与了园“一课多研”——“找梦”教案的设计并进行了尝试教学,课后,我针对活动进行了反思,反问在这次活动中收获是什么?不足在哪里?活动的目标是否达到?等,分析以上的问题,我作出了处理,在“前辈老师”的指导下,把修改过后的活动思路进行汇总,最终,我设计的教案获得了结对园教案评比的二等奖。

反思经历让我慢慢地成长了起来。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自己存在很多的问题,还需要专家、同行的引领,还应继续踏踏实实地学习、反思、不断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