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

2024/09/06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 篇1

这本书听了樊登老师讲了好多遍了,总是觉得还是可以再听,不过希望有时间能看一下完整版,应该会有更多不同地感受。

正念,我以前一直以为是正能量之类,听了书才知道,原来正念是觉知,是在做事的时候就做事,玩的时候好好玩,一门心思。这让我想到《心流》,那本书的匠心,不正是正念吗?

从一年半前,因一位心理咨询师推荐,我开始常常静坐,静下来,只是观呼吸,慢慢地,自己能看到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最初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能保持平静。比如:

以往很容易在某些点上生气或者怨怪别人,总是觉得是别人做错了,现在认识到,都是自己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对别人有期待,有依赖,把责任放在了别人的身上;

保持正念,是为了使我们始终是我们自己,知道自己是谁,不会跟别人的情绪跑远......

《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 篇2

这本书听了樊登老师讲了好多遍了,总是觉得还是可以再听,不过希望有时间能看一下完整版,应该会有更多不同地感受。

正念,我以前一直以为是正能量之类,听了书才知道,原来正念是觉知,是在做事的时候就做事,玩的时候好好玩,一门心思。这让我想到《心流》,那本书的匠心,不正是正念吗?

从一年半前,因一位心理咨询师推荐,我开始常常静坐,静下来,只是观呼吸,慢慢地,自己能看到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最初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能保持平静。比如:

以往很容易在某些点上生气或者怨怪别人,总是觉得是别人做错了,现在认识到,都是自己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对别人有期待,有依赖,把责任放在了别人的身上;

保持正念,是为了使我们始终是我们自己,知道自己是谁,不会跟别人的情绪跑远......

《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 篇3

我们读书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这本书就是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层出不穷的状况和内心焦虑情绪的问题。

在我读完这本书后,觉得自己内心淡定许多,很大程度上帮助我控制了自己情绪化的问题。

当你们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你们会做什么呢?本书能够给我们什么方法帮助我们舒缓各种负面情绪呢~

《正念的奇迹》这本书最核心的一句话是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奇迹?不是能够腾云驾雾、踩风火轮,而是每天的一呼一吸,专注于你的一呼一吸,就是正念的状态。

佛说:“万物皆空”,“空”不是没有,其核心是法无自性。每一个东西都没有确定的本性,状态都会变。一个桌子,此刻因缘和合,它是一个桌子,而几年后,因缘消散,变成了一堆木材,当柴火烧成了灰烬,作为肥料,又作为另外一种状态存在。而一个人,此时因缘和合是一个人,但是若干年后可能成灰烬、成鬼成仙都有可能。所以我们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是空的,能关注的只有此刻自己的起心动念,然后观察它,它自然会逐渐消散。

那我们开始跟着这本书的脉络学习

本书作者是一行禅师,越南人,在_期间游走法国、美国,号召和平、停战,并在法国创建“梅村”。接受来自世界各地想修炼正念的访客。

这本书是一行禅师写给朋友的一封长信,没有阐述详尽的佛理,但单从这封信中,我们已经学会什么叫做正念,和正念为什么是奇迹。

本书开篇描绘了一个场景:一个曾和禅师修行的年轻人结婚后发现自己要工作、要照顾妻子情绪、要给小孩儿换尿布、、、自己修炼的时间变少了,然后他试着把修炼正念运用在生活中,意识到配妻子、小孩儿也是自己的时间。没有所谓的你的时间、我的时间。陪孩子的时候老想着工作还没做完,并不能帮你解决孩子和工作的问题,反而更痛苦和焦虑,所以陪孩子的时候就专注于陪孩子,工作的时候好好工作,时刻保持正念,让自己的念头专注于当下的事情。

话锋一转,又说到洗碗的例子。

很多人觉得洗碗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尤其是那边朋友等你一起打麻将的、喝茶时候。老想着快点洗完去做其他事情,

如何才是正确的洗碗?

所谓保持正念,就是要求我们在洗碗的时候就应该只是洗碗,也就是说,在洗碗是,应该对“正在洗碗”这个事实保持全然的觉知。在洗碗的当下,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随顺自己的呼吸,觉照到我的心念与动作。这就是正念,这就是正念的奇迹。

如果洗碗时我们只想着接下来要喝的那杯茶,或者要赶紧加入朋友们的聊天或者游戏,或者看一部喜欢的电视剧,如果你就会急急忙忙地想把碗赶紧洗完,好像洗碗是一件令人厌恶的事情,可是洗碗这个过程也是你人生的一个部分,你自己给人生创造了一件令人厌恶的事情。那么,我们就不是为洗碗而洗碗。换句话说,洗碗时我们并没有活在当下。事实上,我们站在洗碗池边上时,完全体会不到生命的奇迹。

《中庸》说:“人莫不饮食者也,鲜能知味者。”我们每天吃饭却很少有人感受它的味道,饭一上来我们想的是什么,想的是:“吃完我们去哪里,去干什么?”、“快点吃,别耽误事儿”或者先拍个照片发微博发朋友圈,没有去真正体会到食物的味道。修炼正念甚至要求我们感受每一口食物的味道。

而修炼正念对我们到底有什么帮助呢?

禅师有次和他一个学生吉姆一起吃橘子,吉姆没吃完嘴里的那块就去掰下一块,一行禅师说:“你应该先把嘴里的橘子先吃了”。吉姆才意识到自己没有在正念的状态。专注于吃橘子的每一瓣,才是真正的会吃橘子。

后来吉姆因为反战入狱,禅师写了一封信给他,“还记得我们一起吃的那个橘子吗?你在那里的.生活就像那个橘子,吃了它,与它合为一体。明天一切都会过去。”在监狱的坐和家里的坐有区别吗?有,因为监狱里坐着没有自由对吗?不能去想去的地方,觉得被束缚,所以内心觉得很痛苦。可是坐的这个动作是没有区别的,因为在监狱里坐着时正念跑了,向往外面的世界,才会内心痛苦。感受当下的感觉,明白此刻的状态,这就是正念的奇迹。

《正念的奇迹》带给我们最简单的做法,是遇到任何问题,对会让自己身心收敛到体内,明白此刻的状态。

不管是洗碗、吃橘子、还是生活中其他情况,当我们知道“正念”就是指“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时,生活中的时时刻刻就都成为你修行的机会。而不是只有在禅修时。当你走在路上,甚至烈日当头,都可以对旁边的绿树和阳光保持觉知,知道自己此刻正在念念分明地走路。而不是身体在走路,心却念着其他事情。等车、开会、航班延误,这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过程,保持正念,专注内心的感觉,这就是正念。

好吧,我认为个人难以做到,走路的时候心里想着其他事情,情绪难过的时候还是很难控制自己、修炼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啊~

樊登老师曾飞机上偶遇偶像柳传志,柳传志正在看《杜拉拉升职记》,而樊登老师正在看《金刚经》,柳传志好奇问樊登老师年轻人为什么看这本书,樊登老师问:“你觉得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柳传志说:“一个人永远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是最痛苦的。”这就是佛教中的“求不得苦”。而樊登老师说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你认为不应该有痛苦的痛苦。假设有人花500万买彩票只剩下200万,你不会痛苦可能还会觉得好逗;别人失恋你痛苦吗?而自己失恋就很痛苦,别人痛苦你不痛苦,因为你认为你和别人不一样,你不应该承受这样的痛苦。如何让这种痛苦尽快控制然后熄灭掉呢,最好的方法是保持正念,当你保持正念,就会明白这只是一段经历而已,能够感受此刻我的存在,在其他地方感受的我是一回事。

当你知道正念是对当下的实相保有知觉,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可修行,而不只是禅宗时。

王守仁的《传习录》中的“知行合一”,不是我们常规理解的言行一致或者先知?还是后行?樊登老师解读这个词的核心是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你的念头没有跑。你的心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情。

如我们有时边走边玩手机,玩微信,会感觉很累,因为分心了,没有知行合一。

王守仁的一位学生做行政高官,向王守仁抱怨自己没有时间修炼,俗事繁杂,经常要处理工作。王守仁回复他说,“我什么时候告诉你修炼要专门找个时间的?无时无刻都可以修炼,当有人想赢官司给你钱时,你不要,修炼自己的不要贪心,当一个人说来说去说话不清楚,你能不烦躁,这就是在修炼你的耐心,当案情复杂而你能够找出头绪时,你可以修炼自己的明辨之心。所以无时无刻都可以修炼。

我们读书只是方法,修炼还需要看自己的造化和精进程度。一行禅师给我们如何修炼正念的方法、答案首先是专注于工作。

当我们工作的时候老想着去吃东西,心里想:“怎么还不下班啊,急死我了”一旦有这种想法,我们就会感觉焦虑和痛苦。所以所有的痛苦从分别心而来。我们微信朋友圈有时会看到有人说“今天又周一了,好痛苦”、“还要加持3天就放假了”,其实放假也不一定会开心,放假和对象吵架,好好的一个假期被吹了、、、每一个东西都没有自性的,是痛苦或快乐,而是源自于自己的分别心给其的定义。体会上课、上班的感受,因为这是我们生命中注定的一天,无论快乐或痛苦都要在这儿,所以好好享受上班,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上班就好好上班,回家、放假就好好休息。

说回一行禅师给我们修行方法的第一招:专注工作。时刻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状况,然后随机应变。这就是保持正念。

修行最难的地方是在家里,其次是在工作中,再其次是在寺庙。因为家里打破正念的东西太多了。

工作和修行很难分开。

具体方法有:

1、有觉知的呼吸。深呼、深吸,知道自己入息,知道自己出息和数息法,当后期能够自如做的可以不用数息而是专注于呼吸了。

2、行住坐卧都是禅,工作、吃饭、洗碗,和朋友聊天,时刻保持正念。

eg:有个人悟道,过一段时间后,徒儿问他,“师父,你悟道之后干嘛呢?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吗?”,师父回:“饥来吃饭困来眠。”,徒儿说我也是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啊,那悟不悟道有什么区别呢?师父说,我是该吃吃该睡睡,有啥吃啥,有地儿就睡,而你对吃和住是百般挑剔万般拣择。这就是“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我们很多人会说“这工作好,还是那工作好?”、‘这顿饭好,还是那顿饭好’、、、学道没有别的,就是别挑挑拣拣。因为太挑剔,有大量的分别心,痛苦也就油然而生。

有人会问那修炼成这样了,生活会不会很无趣,很没劲、无聊?就像我们说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不是无聊、凑合事儿、差不多,而是指合适的极致。孔子一生都没有达到那个境界,也没有见谁达到过那个境界。当我们修炼到无分别心,人生有大把可以追求的东西。

我们为什么觉得我们应该追求金钱、权利、这都是因为社会惯性,我们被社会惯性操纵,老觉得“别人有车子、有大房子、、”、我也要有车子房子,没有就会很痛苦,这都是我们着了社会惯性的道。只因为社会惯性牵引着你跑,所以你没法儿面对自在的内心。

什么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一个人为所欲为是最不自由的。我们有没有做了一件疯狂的事之后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然后懊恼当时真不应该说那种话,真不应该打人。因为那是我们被自己的情绪控制,是情绪的奴隶。而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就需要调动我们的正念。

修炼正念,是佛教的入门,放下一切,会发现一切都是空的,都是表象,没有自性,一件坏事在若干年后再看可能就是一件好事,而当坏事发生的时候我们内心无比痛苦。

所以试着修炼我们的正念,给自己一个“正念日”,每周用一天时间修炼正念,这天每时每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正念,早上起床、刷牙、吃饭、生气——告诉自己,“我此刻在生气”,如何快速的不生气,就是知道让自己生气的那个人,对着镜子,盯着镜子里生气的人,说“这个人在生气”,生气的人就不生气了~若没有这个观察者,任由生气情绪带动生气,这个情绪就永远停不下来。

面对我们的痛苦,并照顾他们。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都需要我们照顾,因为他们都说我们人生的一部分,这些情绪就会越来越懂事。不能憋着,会憋出病来的。

我们总以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但是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别人能承受的痛苦,我也能。

苏格拉底在判处了死刑时说:“我现在***而你们将活着,究竟谁更不幸只有天知道。”在他看来,死和活没有太大区别。

作者是一个得到高僧,所以本书的后半段描述的是一个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樊登老师说里面一段话特别好(但是我可能是境界不高,不是很能理解其中的深意Orz):如果一个人以佛教的角度看实相,你会变得悲观,悲观或乐观都太简化了真理,重点是实相真正呈现出来的样子,悲观的态度永远不会让安详的微笑绽放,那是浮现在菩萨和其他正道者脸上的微笑,这才是真正安详的微笑。最重要的是保持正念的状态,无分别心,就没所谓的悲观和乐观。

而如何控制我们负面情绪呢?无论何时,当一个善念升起时,认知我心中升起了一个善念,当一个恶念升起时,认知我心里升起了一个恶念,无论你多么不喜欢,都不要执着其中,试图消除它,去认知它就足够了,如果你已经离开了正念,也必须知道离开了,保持着也要认知正念还在。

正如西方心理学对“我”的定义:“我是我的观察者”。找到我的观察者时,就是在修炼自己的正念,而我们通常吧自己的观察者去掉了。所以禅宗会有时给你当头棒喝:“主人翁何在?”你的体内做主的是你吗?

当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先把能做的的做到,把内心放平缓,其他各种事情也就做好了。

当分别心升起时,知道自己有分别心,分别心就减弱了~

最后,我们可能很难保持正念的奇迹,但是修炼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有趣也是因为它不容易,境界太高,达不到才好玩,如果一个东西随便就得到了,就不值什么钱了,太简单就没意思了。

人生无论做什么,工作、学习、生活,都把它当做修炼的过程,而且能够时刻体会到自己在修炼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体会它并关照它,观照它在进步还是退步,这个过程本身,也是正念的奇迹。

《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 篇4

闲暇之余听樊登老师讲《正念的奇迹》这本书,听后会让你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找到自己的观察者,做自己的主人翁。

本书的作者是一行禅师,越南人。在_期间,游走法国、美国等,号召和平。本书是一行禅师写给朋友的一封长信。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什么叫正念和正念为什么是奇迹。

本书开头通过描述一年轻人婚后要工作,要陪妻子,还要照顾孩子,觉得属于自己的时间少了。就试着把正念运用到生活中,让自己念头专注当下的事情,去掉分别心不去区别时间是自己用的的还是给他人用的,不能专注于正在做的事情反而更加痛苦和焦虑,急急忙忙着做着自己认为在浪费时间的事情。然后又通过洗碗和吃橘子教我们保持正念的状态,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准备随机应变。不管是洗碗还是吃橘子,还是生活中其他情况。当我们知道“正念”就是指要认真且感受当下自己所做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紧急程度与否,所有你生活中遇到的事情都是个体生命中脱离不开的,所以何不认真且放下其它的,暂时以关注的心态调整自己,将手头正在做的事情当作一个生命过程。生活中时时刻刻就成为我们修行的时机。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你的念头没有跑,你的心专注于你在做的事情,你的“正念”就有出来,你就会过得轻松且自在。而没有了“正念”,我们的心中则充满了其待与欲望,会很难专注于做眼下的事情,航班延误、等车等等这些都会让你感到焦虑。

我们如何修炼正念,首先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具体方法一是有觉知的呼吸;二是行、住、坐、卧都是禅思,所谓禅思,即放掉心中的“求不得之苦”,当痛苦发生在别人身上时你不为所动,但当自己亲身经历时你却觉得痛苦异常,何不将痛苦当作生活中的经历,当你不计较它时,它自然就难以干扰到你。工作、吃饭、洗碗和朋友聊天,时刻保持正念。当我们被自己的情绪左右时,我们不能做情绪的主人,这就需我们调动我们的正念。如何控制负面情绪呢?无论何时当一个善念升起时,我们要认知心中升起了一个善念,当一个恶念升起时,要认知到心中升起了一个恶念。所以要试着修炼我们的正念,正如书中所讲从早上起床、刷牙、吃饭、生气等都要有察觉此刻自己的状态,如正在生气,通过寻找方法调整自己,不让自己生气。每一天都有要完成的事情,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都要完成,何不上班就好好上班,享受其中,下班就回家好好休息。不要一味的追求金钱、权力、地位,还有房子、车子等等。因为我们有大把追求的东西来提升自己,丰富自己的内心,武装自己的精神。

在任何事情面前,无论有多么的不喜欢,都不要执着其中,试图消除心目中的痛苦,提升自己的“正念”,去认知它就足够了。如遇到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先把能做的做到,把内心放平缓,专注于去做,不必考虑结果。无分别心,就没有所谓的悲观和乐观。

虽然听完此书有很多地方没有完全理解,也不可能一下做到,但是它最起码在提醒我们,点悟我们,让我们有思考有觉悟去认知自己,改变自己,这就是最大的收获。最后让我们用正念去做好每一件小事,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 篇5

《正念的奇迹》这本书是一投行朋友送我的。在某个春天的早上,他在晨起散步时邂逅我,那天我正在公司楼前花园里的排椅上看书,偶然抬头,却见老友,不期而遇,格外惊喜。他是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少有的平和的人,即使曾受央视财经专访,仍然保持一贯的低调内敛,可能跟他平时热衷研究修身养性有关。期间闲聊到我的瑜伽日常,他笃信我一定喜欢这本书,下次见面直接就给我带来了。

《正念的奇迹》作者一行禅师是一名越南人,著名的佛教禅宗僧侣、诗人、学者及和平主义者,因被越南政府流放,长期旅居国外。这本书原本是他写给越南社会服务青年学校成员的长信,后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出版。

什么是正念?正念是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觉察,即有意识地觉察(On Purpose)、活在当下(In the Present Moment)及不做判断(Nonjudgementally)。是意识不在虚拟的思维世界里发散、徘徊,而是专注于现实的事物。对自己当下的想法不做任何评判,只是有意识地感知它,察觉它,这就是正念。

一行大师用了一个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洗碗,对正念进行了阐述。洗碗时,人们就应该只是洗碗,对正在洗碗这个事实保持全然的觉知,我正站在这里洗碗这个事实是实相。当下,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随顺自己的呼吸,觉照到我的存在,觉照到我的心念与动作。这样的洗碗就是做到了正念。如果洗碗时,我们只想着接下来要喝的那一杯茶,并因此急急忙忙地把碗洗完,就好像他们很令人讨厌似的,那么我们在洗碗时并没有活在当下。如果我们不懂得洗碗,很可能我们也不懂得喝茶,喝茶时我们也会想着其他的事情,几乎察觉不到自己手中的这杯茶。就这样,我们被未来吸走了———无法实实在在地活着,甚至一分钟都做不到。

当我看到这里,我实实在在是被震惊了。我以前没有意识到,最近这几年来,可能面对工作、家庭,事情比较多的缘故,有时候身体明明什么事儿也没做,可脑子里一会儿想起这事儿,一会儿想起那事儿,有未来的,也有过去的事情,思维总是不停歇,一直处于游移状态,没有丝毫规律。如一行禅师所说像个被浪花左右拍击的瓶子一般,毫无觉知地被抛来抛去。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最困扰我的是,不管我正在做着什么,我总是着急,总想赶紧结束当前的事情,好有时间安排接下来的事情,其实,接下来有什么事情那么着急吗?什么也没有,没有也着急啊。比如,我正在走路,总是走得急匆匆的,急到自己气喘吁吁也不肯减速下来,着急赶时间吗?没有,就是着急走。吃饭也是这样,明明都知道是因为吃得急了肺部和胃部已经不舒服了,可就是慢不下来。无论走路,吃饭,工作,娱乐,不管我正在做什么都会着急,肌肉始终是紧张的,哪怕我是一个人,哪怕我是睡觉。而且思维总是不能停在当下正做的`事情上,始终在考虑未来下一秒以及下下一秒尚未发生的事情上,未来有那么重要的事情吗?什么也没有,明明知道,可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正如一行大师所说的,我是被未来吸走了,无法实实在在地活着。当下的每一分钟每一秒我都在急躁、焦虑中度过,如果期间有人打扰我,我会感觉更烦躁,甚至想发火。这种身心不一,时间错位,使我痛苦,而在这种状态下所谓的快乐也只是痛苦的暂时结束。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我感觉这不太妙,可找不出原因,也不知道怎么解决。

所幸,我遇到了瑜伽,因为教练会让我练习呼吸、冥想、放空思绪,每次练完后的瑜伽休息术中在教练的催眠中我感觉身心特别舒畅,有时候居然会在那里睡着。但即便如此,我知道,瑜伽只是暂时缓解我的症状,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

今天看完一行大师《正念的奇迹》感觉一下开悟了,我找到了问题所在,因为我没有活在当下,没有对当下进行觉察。以前觉得当下应该是一段时间,现在我觉得,当下应该是每一秒,每一飞秒,或者比飞秒更小的计量单位,当下就是现在。正念,就是对当下的行为进行有意识的觉知。行走时,应当觉知正在行走;坐下时,应当觉知正在坐下,躺下时,应当觉知正在躺下,无论身体是何种姿势,我们都应当对此有所觉知。除了对身体的觉知,还要对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念想与感受,觉知与我相关的一切。

心念的稳定、一心、不动、不恼、专注一境与不慌乱,即为正念。当我理解正念的含义,开始学着察觉我的身体、呼吸、念想与感受,我明白一个道理,现在做的事,是最重要的事,现在伴的人是最重要的人,现在拥有的当下是我们唯一可以支控的时光,我不属于过去,不属于未来,只属于现在。洗碗时,洗碗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喝茶时,喝茶就是最重要的事情,如厕时,如厕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不论做哪一样,轻松从容地做,安住正念中,不要为了赶任务做事,全神贯注地做每一件事情,享受现在正在做的,与它合一。不要做未来的奴隶,不要烦恼那些未来要做的事情,不要想着开始或者摆脱什么,不要想着离开当下,因为这一刻,就是生活。所以,此后余生,一举一动都是仪式。一笔一画,写好每一画,因为这一画是字的生命和价值。一呼一吸,认真感受,因为呼吸之间有了你我的生命。感谢一行大师,感谢送我这本书的朋友震,感谢现在正陪伴着我工作和生活的同事、亲人和朋友们!作者:小可姐姐

《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 篇6

我们读书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这本书就是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层出不穷的状况和内心焦虑情绪的问题。

在我读完这本书后,觉得自己内心淡定许多,很大程度上帮助我控制了自己情绪化的问题。

当你们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你们会做什么呢?本书能够给我们什么方法帮助我们舒缓各种负面情绪呢~

《正念的奇迹》这本书最核心的一句话是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奇迹?不是能够腾云驾雾、踩风火轮,而是每天的一呼一吸,专注于你的一呼一吸,就是正念的状态。

佛说:万物皆空,空不是没有,其核心是法无自性。每一个东西都没有确定的本性,状态都会变。一个桌子,此刻因缘和合,它是一个桌子,而几年后,因缘消散,变成了一堆木材,当柴火烧成了灰烬,作为肥料,又作为另外一种状态存在。而一个人,此时因缘和合是一个人,但是若干年后可能成灰烬、成鬼成仙都有可能。所以我们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是空的,能关注的只有此刻自己的起心动念,然后观察它,它自然会逐渐消散。

那我们开始跟着这本书的脉络学习~

本书作者是一行禅师,越南人,在越战期间游走法国、美国,号召和平、停战,并在法国创建梅村。接受来自世界各地想修炼正念的访客。

这本书是一行禅师写给朋友的一封长信,没有阐述详尽的佛理,但单从这封信中,我们已经学会什么叫做正念,和正念为什么是奇迹。

本书开篇描绘了一个场景:一个曾和禅师修行的年轻人结婚后发现自己要工作、要照顾妻子情绪、要给小孩儿换尿布、、、自己修炼的时间变少了,然后他试着把修炼正念运用在生活中,意识到配妻子、小孩儿也是自己的时间。没有所谓的你的时间、我的时间。陪孩子的时候老想着工作还没做完,并不能帮你解决孩子和工作的问题,反而更痛苦和焦虑,所以陪孩子的时候就专注于陪孩子,工作的时候好好工作,时刻保持正念,让自己的念头专注于当下的事情。

话锋一转,又说到洗碗的例子。

很多人觉得洗碗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尤其是那边朋友等你一起打麻将的、喝茶时候。老想着快点洗完去做其他事情,如何才是正确的洗碗?

所谓保持正念,就是要求我们在洗碗的时候就应该只是洗碗,也就是说,在洗碗是,应该对正在洗碗这个事实保持全然的觉知。在洗碗的当下,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随顺自己的呼吸,觉照到我的心念与动作。这就是正念,这就是正念的奇迹。

如果洗碗时我们只想着接下来要喝的那杯茶,或者要赶紧加入朋友们的聊天或者游戏,或者看一部喜欢的电视剧,如果你就会急急忙忙地想把碗赶紧洗完,好像洗碗是一件令人厌恶的事情,可是洗碗这个过程也是你人生的一个部分,你自己给人生创造了一件令人厌恶的事情。那么,我们就不是为洗碗而洗碗。换句话说,洗碗时我们并没有活在当下。事实上,我们站在洗碗池边上时,完全体会不到生命的奇迹。

《中庸》说:人莫不饮食者也,鲜能知味者。我们每天吃饭却很少有人感受它的味道,饭一上来我们想的是什么,想的是:吃完我们去哪里,去干什么?、快点吃,别耽误事儿或者先拍个照片发微博发朋友圈,没有去真正体会到食物的味道。修炼正念甚至要求我们感受每一口食物的味道。

而修炼正念对我们到底有什么帮助呢?

禅师有次和他一个学生吉姆一起吃橘子,吉姆没吃完嘴里的那块就去掰下一块,一行禅师说:你应该先把嘴里的橘子先吃了。吉姆才意识到自己没有在正念的状态。专注于吃橘子的每一瓣,才是真正的会吃橘子。

后来吉姆因为反战入狱,禅师写了一封信给他,还记得我们一起吃的那个橘子吗?你在那里的生活就像那个橘子,吃了它,与它合为一体。明天一切都会过去。在监狱的坐和家里的坐有区别吗?有,因为监狱里坐着没有自由对吗?不能去想去的地方,觉得被束缚,所以内心觉得很痛苦。可是坐的这个动作是没有区别的,因为在监狱里坐着时正念跑了,向往外面的世界,才会内心痛苦。感受当下的感觉,明白此刻的状态,这就是正念的奇迹。

《正念的奇迹》带给我们最简单的做法,是遇到任何问题,对会让自己身心收敛到体内,明白此刻的状态。

不管是洗碗、吃橘子、还是生活中其他情况,当我们知道正念就是指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时,生活中的时时刻刻就都成为你修行的机会。而不是只有在禅修时。当你走在路上,甚至烈日当头,都可以对旁边的绿树和阳光保持觉知,知道自己此刻正在念念分明地走路。而不是身体在走路,心却念着其他事情。等车、开会、航班延误,这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过程,保持正念,专注内心的感觉,这就是正念。

好吧,我认为个人难以做到,走路的时候心里想着其他事情,情绪难过的时候还是很难控制自己、修炼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啊~

xx老师曾飞机上偶遇偶像柳传志,柳传志正在看《杜拉拉升职记》,而xx老师正在看《金刚经》,柳传志好奇问xx老师年轻人为什么看这本书,xx老师问:你觉得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柳传志说:一个人永远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是最痛苦的。这就是佛教中的求不得苦。而xx老师说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你认为不应该有痛苦的痛苦。假设有人花500万买彩票只剩下200万,你不会痛苦可能还会觉得好逗;别人失恋你痛苦吗?而自己失恋就很痛苦,别人痛苦你不痛苦,因为你认为你和别人不一样,你不应该承受这样的.痛苦。如何让这种痛苦尽快控制然后熄灭掉呢,最好的方法是保持正念,当你保持正念,就会明白这只是一段经历而已,能够感受此刻我的存在,在其他地方感受的我是一回事。

当你知道正念是对当下的实相保有知觉,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可修行,而不只是禅宗时。

王守仁的《传习录》中的知行合一,不是我们常规理解的言行一致或者先知?还是后行?xx老师解读这个词的核心是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你的念头没有跑。你的心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情。

如我们有时边走边玩手机,玩微信,会感觉很累,因为分心了,没有知行合一。

王守仁的一位学生做行政高官,向王守仁抱怨自己没有时间修炼,俗事繁杂,经常要处理工作。王守仁回复他说,我什么时候告诉你修炼要专门找个时间的?无时无刻都可以修炼,当有人想赢官司给你钱时,你不要,修炼自己的不要贪心,当一个人说来说去说话不清楚,你能不烦躁,这就是在修炼你的耐心,当案情复杂而你能够找出头绪时,你可以修炼自己的明辨之心。所以无时无刻都可以修炼。

我们读书只是方法,修炼还需要看自己的造化和精进程度。一行禅师给我们如何修炼正念的方法、答案首先是专注于工作。

当我们工作的时候老想着去吃东西,心里想:怎么还不下班啊,急死我了一旦有这种想法,我们就会感觉焦虑和痛苦。所以所有的痛苦从分别心而来。我们微信朋友圈有时会看到有人说今天又周一了,好痛苦、还要加持3天就放假了,其实放假也不一定会开心,放假和对象吵架,好好的一个假期被吹了、、、每一个东西都没有自性的,是痛苦或快乐,而是源自于自己的分别心给其的定义。体会上课、上班的感受,因为这是我们生命中注定的一天,无论快乐或痛苦都要在这儿,所以好好享受上班,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上班就好好上班,回家、放假就好好休息。

说回一行禅师给我们修行方法的第一招:专注工作。时刻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状况,然后随机应变。这就是保持正念。

修行最难的地方是在家里,其次是在工作中,再其次是在寺庙。因为家里打破正念的东西太多了。

工作和修行很难分开。

具体方法有:

1、有觉知的呼吸。深呼、深吸,知道自己入息,知道自己出息和数息法,当后期能够自如做的可以不用数息而是专注于呼吸了。

2、行住坐卧都是禅,工作、吃饭、洗碗,和朋友聊天,时刻保持正念。

eg:有个人悟道,过一段时间后,徒儿问他,师父,你悟道之后干嘛呢?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吗?,师父回:饥来吃饭困来眠。,徒儿说我也是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啊,那悟不悟道有什么区别呢?师父说,我是该吃吃该睡睡,有啥吃啥,有地儿就睡,而你对吃和住是百般挑剔万般拣择。这就是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我们很多人会说这工作好,还是那工作好?、这顿饭好,还是那顿饭好、、、学道没有别的,就是别挑挑拣拣。因为太挑剔,有大量的分别心,痛苦也就油然而生。

有人会问那修炼成这样了,生活会不会很无趣,很没劲、无聊?就像我们说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不是无聊、凑合事儿、差不多,而是指合适的极致。孔子一生都没有达到那个境界,也没有见谁达到过那个境界。当我们修炼到无分别心,人生有大把可以追求的东西。

我们为什么觉得我们应该追求金钱、权利、这都是因为社会惯性,我们被社会惯性操纵,老觉得别人有车子、有大房子、、、我也要有车子房子,没有就会很痛苦,这都是我们着了社会惯性的道。只因为社会惯性牵引着你跑,所以你没法儿面对自在的内心。

什么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一个人为所欲为是最不自由的。我们有没有做了一件疯狂的事之后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然后懊恼当时真不应该说那种话,真不应该打人。因为那是我们被自己的情绪控制,是情绪的奴隶。而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就需要调动我们的正念。

修炼正念,是佛教的入门,放下一切,会发现一切都是空的,都是表象,没有自性,一件坏事在若干年后再看可能就是一件好事,而当坏事发生的时候我们内心无比痛苦。

所以试着修炼我们的正念,给自己一个正念日,每周用一天时间修炼正念,这天每时每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正念,早上起床、刷牙、吃饭、生气告诉自己,我此刻在生气,如何快速的不生气,就是知道让自己生气的那个人,对着镜子,盯着镜子里生气的人,说这个人在生气,生气的人就不生气了~若没有这个观察者,任由生气情绪带动生气,这个情绪就永远停不下来。

面对我们的痛苦,并照顾他们。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都需要我们照顾,因为他们都说我们人生的一部分,这些情绪就会越来越懂事。不能憋着,会憋出病来的。

我们总以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但是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别人能承受的痛苦,我也能。

苏格拉底在判处了死刑时说:我现在***而你们将活着,究竟谁更不幸只有天知道。在他看来,死和活没有太大区别。

作者是一个得到高僧,所以本书的后半段描述的是一个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xx老师说里面一段话特别好(但是我可能是境界不高,不是很能理解其中的深意Orz):如果一个人以佛教的角度看实相,你会变得悲观,悲观或乐观都太简化了真理,重点是实相真正呈现出来的样子,悲观的态度永远不会让安详的微笑绽放,那是浮现在菩萨和其他正道者脸上的微笑,这才是真正安详的微笑。最重要的是保持正念的状态,无分别心,就没所谓的悲观和乐观。

而如何控制我们负面情绪呢?无论何时,当一个善念升起时,认知我心中升起了一个善念,当一个恶念升起时,认知我心里升起了一个恶念,无论你多么不喜欢,都不要执着其中,试图消除它,去认知它就足够了,如果你已经离开了正念,也必须知道离开了,保持着也要认知正念还在。

正如西方心理学对我的定义:我是我的观察者。找到我的观察者时,就是在修炼自己的正念,而我们通常吧自己的观察者去掉了。所以禅宗会有时给你当头棒喝:主人翁何在?你的体内做主的是你吗?

当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先把能做的的做到,把内心放平缓,其他各种事情也就做好了。

当分别心升起时,知道自己有分别心,分别心就减弱了~

最后,我们可能很难保持正念的奇迹,但是修炼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有趣也是因为它不容易,境界太高,达不到才好玩,如果一个东西随便就得到了,就不值什么钱了,太简单就没意思了。

人生无论做什么,工作、学习、生活,都把它当做修炼的过程,而且能够时刻体会到自己在修炼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体会它并关照它,观照它在进步还是退步,这个过程本身,也是正念的奇迹。